駕力筋的長度怎麼算
『壹』 架立鋼筋同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多少
1、架立鋼筋同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150mm。因為架立筋主要是為固定鋼筋骨架而設立的,不參與受力計算,因此規定搭接長度為150mm。
2、架立鋼筋是指為滿足構造上或施工上的要求而設置的定位鋼筋。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3、架立筋從字面是就可以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須在梁下部布置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樑上部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這就是架立筋,從計算上沒有受什麼力,但實際上也受壓。用於定位的,後來可以不用,無須計算,而結構架立筋則須計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載力。
『貳』 架立筋怎麼算
①集中標注中的架立筋都是和梁的負筋搭接
②所以架立筋長度=梁凈跨-梁兩端的負筋伸入梁的長度+架立筋兩頭和負筋搭接長度150
③公式:架立筋長度=Ln-2*Ln/3+2*150
④Ln/3中的Ln取左跨和右跨的較大值;比如:
中間支座左跨凈跨為4500mm,右跨凈跨為6000mm,那麼該支座負筋伸至左右跨的長度都是6000/3=2000mm
『叄』 架立筋有什麼好的計算方法
一、架立筋的計算方法:
1、架立筋的長度:
架立筋的長度()=每跨凈長-左右兩邊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150*2
2、架立筋的直徑:
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6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不宜小於12mm。
二、架立筋
1、定義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來所需要的貫穿箍筋角部的縱向構造鋼筋。如果該梁的箍筋是「兩肢箍」的梁來說,集中標注中上部縱筋的通長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夠了,例:2Фd1。但是,當該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時,集中標注的上部鋼筋就不能都標注為通長筋的形式,必須把「架立筋」也標註上,這時的上部縱筋的應該標注"s1Фd1+(s2Фd2)"這種形式,圓括弧裡面的鋼筋為架立筋。
2、功能
架立筋是指梁內起架立作用的鋼筋,從字面上理解
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當樑上部縱筋的根數少於箍筋上部的轉角數目時使箍筋的角部設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將箍筋架立起來的縱向構造鋼筋。
『肆』 架立筋的長度
通長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通長鋼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底板筋通常就是獨立基礎的板底或基礎梁,基礎承台等處的鋼筋。
上部鋼筋下部鋼筋就是建築構件上部或下部配置的鋼筋。
架立筋主要是固定間距和受力筋位置所配置的構造鋼筋。
『伍』 架立筋計算問題
①
架立筋
必須注寫在括弧內,所以樓主上傳的圖沒有架立筋
②2Φ20是小直徑通長筋,它和負筋2Φ25連接成梁的上部貫通筋(角筋);梁的下部通長筋2Φ20(詳見圖集11G101-1第79頁)
③所以圖中計算過程算的是小直徑通長筋2Φ20的長度,負筋2Φ25另計算
『陸』 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是多少
有個前提!你得確定標注是否是架力筋!架力筋的標準是帶括弧的!如果是標注未帶括弧!那很明顯得按搭接長度計算!確定是架力筋!切本工程圖紙無特殊要求按其他計算方式的情況下!就按03G101-1中的計算是絕對沒錯的
『柒』 架立筋下料長度怎麼算
1。架立筋是連接梁左右支座負筋的
2。梁凈跨長-兩邊支座負筋長度+兩邊綁扎長度
3。綁扎長度 規范規定至少150mm
4。下料可以多下點 防止萬一,理論上 150就夠
『捌』 梁的架立筋打接長度怎麼算
梁的架立筋搭接長度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為LlE,LIE的取值見G101-1的34頁;無抗震要求的搭接長度為: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