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航天育種中心可以去嗎

航天育種中心可以去嗎

發布時間: 2022-01-13 18:48:59

A. 神舟5號飛船帶了多少蔬菜種子去太空

神舟五號搭載了2881克種子
今年初,中國航天育種中心為利用神舟五號飛船進行航天育種的實驗,向在該領域已取得一定成績的9家農業教學、科研單位發出了邀請,婁底機電工程學校(原婁底農業農機學校)位列其中。這次搭載的種子共2881克(台灣農科院搭載了500克),每1克種子的搭載費用為600元,婁底選送了1.3克,包括60多粒優質稻種和300多粒雞冠花種子。這些稻種是農業專家方金梁從培育的優良品種中選出來的,同一稻穗中三分之二搭載上天,三分之一留在地面作對比實驗。

B. 太空子種陪育

是太空種子吧?
太空種子就是把普通種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獨特環境下進行變異的育種法詳細介紹如下:
階段一:種子篩選 種子篩選是航天育種的第一步,這一程序非常嚴格,需要專業技術。帶上太空的種子必須是遺傳性穩定、綜合性狀好的種子,這樣才能保證太空育種的意義。

階段二:天上誘變 利用衛星和飛船等太空飛行器將植物種子帶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環境條件,如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場等因素對植物的誘變作用產生各種基因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出植物的新種質、新材料、新品種。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航天育種中心主任劉錄祥研究員指出:誘變表現得十分隨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預見的。航天育種不是每顆種子都會發生基因誘變,其誘變率一般為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而有益的基因變異僅是千分之三左右。即便是同一種作物,不同的品種,搭載同一顆衛星或不同衛星,其結果也可能有所不同,航天育種是一個育種研究過程,種子搭載只是走完萬里長征一小步,不是一上去就「變大」,整個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後續的地面上完成的。

階段三:地下攻堅 由於這些種子的變化是分子層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必須先將它們統統播種下去,一般從第二代開始篩選突變單株,然後將選出的種子再播種、篩選,讓它們自交繁殖,如此繁育三四代後,才有可能獲得遺傳性狀穩定的優良突變系,期間還要進行品系鑒定、區域化試驗等。這樣,每次太空遨遊過的種子都要經過連續幾年的篩選鑒定,其中的優系再經過考驗和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才能稱其為真正的「太空種子」。

C. 飛鷹太空育種基地佔地約800畝,遊客到現場可以參觀難得一見的壘球大的西紅柿、籃球大的太空茄子等.下列

A、人工栽培選育出矮稈抗銹病的小麥品種屬於雜交育種,A錯誤;
B、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番茄雌蕊柱頭獲得無子番茄是單性結實,利用生長素能促進果實發育的特性,不是培育新品種,B錯誤;
C、用X射線照射青黴菌使青黴素的產量提高屬於誘變育種,是通過X射線誘發基因突變,C正確;
D、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獲得八倍體小黑麥屬於多倍體育種,D錯誤.
故選:C.

D. 中國航天育種網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7

E. 為什麼把植物種子,帶到太空去.再回到地球

在太空中會有失重狀態,而在地球上生長的植物會收地球的引力的影響。所以為了研究植物在無重力條件下的生長情況,所以帶植物種子去太空。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以後能在太空站中種植可食用植物,如果能在太空中種植蔬菜,就可以不用使用運輸火箭運輸物質了,大大節省了開支,有利於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5)航天育種中心可以去嗎擴展閱讀:

太空中存在各種射線,所以種子會發生基因突變,但種子的外形並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基因變化後,種子發芽長成的植物的外表形態與原來的相比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大,也可能是小了,不能確定,因為射線造成的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而且該種子長成的植物的某些內在特徵也會發生變化。

宇宙射線照射種子,使種子的DNA發生變異,這種變異並非定向的,也就是說從太空回來的種子種出來的植物有的比原來好了,有的比原來退化了,甚至有的種子被宇宙射線殺死了,之所以好是因為種子從太空回來以後把好的留下而已。

F.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種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種工程有限公司是2009-01-21在陝西省西安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西安市航天基地神舟四路239號航創廣場1幢2單元21201室。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種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138683856798Y,企業法人何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種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發與銷售;農副產品的種植與銷售;農作物及蔬菜花卉的生產、培育與銷售;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與施工;農業項目的策劃與實施;農業科技園區的規劃與設計;綠植、花卉、盆景的種植、銷售、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陝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64615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231家。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種工程有限公司對外投資4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種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G. 如果你去太空,你想帶什麼蔬菜種子去,它有什麼用途

8年前,大連的稻種隨「神舟六號」飛船升入太空。此後,「神舟七號」成功搭載了南瓜、古蓮籽。「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又搭載了蘿卜、葫蘆等6個品種「遨遊」太空。如今,這些大連種子怎麼樣了?記者昨日來到位於普蘭店的大連市航天育種基地了解,經選種、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等多個程序,新品種水稻「連航天2號」已經審定完畢並正待推廣。
大連市種子管理站站長謝輝告訴記者,開啟大連農作物太空時代一直是他的夢想。而這屬於他的「中國夢」也隨著「連航天2號」的審定實現了。在大連市航天育種基地里,記者看到了從「神舟六號」、神舟九號」搭載的合計18個品種的「大連種子」。而在「神舟七號」、「神舟八號」搭載的觀賞葫蘆、玩具南瓜、包括蛇瓜等品種的選育實驗區里,記者了解到,太空種子和人們想像的還是有出入的。「航天育種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空間生物學效應的原理,在失重、強輻射、磁場這樣的綜合性作用下,使得種子發生變化。」
選育實驗區里形狀似蛇的蛇瓜、「長相」如香蕉的南瓜、迷你型的玩具瓜……據謝輝介紹,種子在進入太空後變化的變率在百分之十左右。「我們就從這百分之十中去選育,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種子沒有任何變化。」據悉,大約還有百分之三十的種子會回歸原始,產生「返祖現象」,出現野生稻子、野生瓜等。但作為空間生物學研究,野生的資源從教學和科研當中還有更大的作用。「選育的玩具類、觀賞類的植物,主要是希望為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提供接班品種。」謝輝說。

H. 你對太空育種的看法是什麼

據了解,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航天技術與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是將作物種子或誘變材料搭乘返回式衛星或高空氣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太空育種與傳統地面誘變育種相比具有變異頻率高、變異輻度大、有益變異多、穩定性能強等特點,因而是培育高產、優質、早熟、多抗良種的新途徑。
太空育種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個國家成功地進行了衛星搭載太空育種。我國是1987年開始將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搭載衛星上天的。在此後的十多次太空搭載育種中,相繼進入太空的農作物達50個大類、400多個品種,主要有青椒、番茄、黃瓜、絲瓜、胡蘿卜、萵苣等蔬菜種子,還有水稻、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和花卉草木的種子。

經歷太空遨遊的農作物種子,大都發生了遺傳性基因突變,返回地面種植後,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產量比原來普遍增長10%~20%,而且品質大為提高,作物肌體也更加強健,對病蟲害的抗逆性特別強。不過,並非所有作物種子上太空游歷一番後都能發生有益的變異,也有受不了這種「高級禮遇」的,如茄子、蘿卜、絲瓜等作物種子上天走了一遭後,非但不能增產,反而像得了病似的,發芽又慢又小,且發芽率降低。其實,即便是同一種作物,不同的品種,搭載同一顆衛星或不同衛星,其結果也有所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太空環境的復雜性和太空育種的局限性。

太空育種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育種模式,也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所以如今引種、試種「太空蔬菜」和「太空糧」也在全國逐漸升溫。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太空青椒、番茄、黃瓜和太空稻、太空麥等的引種、試種,北京、南京等地還建立了航天育種中心。

I. 航天育種的什麼是航天育種

太空種子就是把普通種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獨特環境下進行變異的育種法詳細介紹如下:
階段一:種子篩選 種子篩選是航天育種的第一步,這一程序非常嚴格,需要專業技術。帶上太空的種子必須是遺傳性穩定、綜合性狀好的種子,這樣才能保證太空育種的意義。
階段二:天上誘變 利用衛星和飛船等太空飛行器將植物種子帶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環境條件,如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場等因素對植物的誘變作用產生各種基因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出植物的新種質、新材料、新品種。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航天育種中心主任劉錄祥研究員指出:誘變表現得十分隨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預見的。航天育種不是每顆種子都會發生基因誘變,其誘變率一般為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而有益的基因變異僅是千分之三左右。即便是同一種作物,不同的品種,搭載同一顆衛星或不同衛星,其結果也可能有所不同,航天育種是一個育種研究過程,種子搭載只是走完萬里長征一小步,不是一上去就「變大」,整個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後續的地面上完成的。
階段三:地下攻堅 由於這些種子的變化是分子層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必須先將它們統統播種下去,一般從第二代開始篩選突變單株,然後將選出的種子再播種、篩選,讓它們自交繁殖,如此繁育三四代後,才有可能獲得遺傳性狀穩定的優良突變系,期間還要進行品系鑒定、區域化試驗等。這樣,每次太空遨遊過的種子都要經過連續幾年的篩選鑒定,其中的優系再經過考驗和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才能稱其為真正的「太空種子」。

J. 國家級航天育種基地應具備哪些條件

我國航天育種研究開始於1987年,到目前為止,我國利用返回式衛星先後進行了13次70多種農作物的空間搭載試驗,特別是863計劃實施以來,我國航天育種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在水稻、小麥、棉花、番茄、青椒和芝麻等作物上誘變培育出一系列高產、優質、多抗的農作物新品種、新品系和新種質,其中目前已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新品種或新組合有30多個,並從中獲得了一早在二十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及美國的科學家開始將植物種子搭載衛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種子中發現其染色體畸變頻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將番茄種子送上太空,在地面試驗中也獲得了變異的番茄,種子後代無毒,可以食用。1996年至1999年,俄羅斯等國在「和平號」空間站成功種植小麥、白菜和油菜等植物。目前國外根據載人航天的需要,搭載的植物種子主要用於分析空間環境對於宇航員的安全性,探索空間條件下植物生長發育規律,以改善空間人類生存的小環境,其目的在於要使宇宙飛船最終成為「會飛的農場」,最終解決宇航員的食品自給問題。迄今為止,國外尚未見到有關專門利用航天誘變進行農作物育種的研究報道。些有可能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產生重要影響的罕見突變材料。航天育種技術已成為快速培育農作物優良品種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生產中發揮作用,為提升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人可以購買比特幣嗎 發布:2025-04-24 13:30:40 瀏覽:789
元宇宙概念龍頭萬興科技 發布:2025-04-24 13:26:45 瀏覽:304
區塊鏈占業務比重 發布:2025-04-24 13:15:17 瀏覽:543
度宇宙區塊鏈app蘋果版 發布:2025-04-24 13:15:06 瀏覽:628
實體店和區塊鏈 發布:2025-04-24 13:08:42 瀏覽:23
區塊鏈金融界 發布:2025-04-24 12:51:01 瀏覽:802
btc礦機平台 發布:2025-04-24 12:01:42 瀏覽:391
幣圈發行一個貨幣要多少錢 發布:2025-04-24 11:55:40 瀏覽:282
億邦股份區塊鏈計算晶元 發布:2025-04-24 11:55:33 瀏覽:300
不同平台怎麼互轉usdt貨幣 發布:2025-04-24 11:42:34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