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如何引導學生去圍繞中心選材

如何引導學生去圍繞中心選材

發布時間: 2022-01-11 23:34:58

『壹』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思考

一、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促進思維發展的源動力
首先應該創設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學中通過環境布置、課前談話、游戲活動等,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將要學習知識的背景,為學習新知作了准備,進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在思考中感受思維的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快樂,從而獲得最佳效益。其次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學中,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時,你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因素,依據教學目標,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同樣也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活思維。最後你可以藉助教學媒體的趣味性,以趣激思。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感。根據中學生愛新鮮、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發揮電化教學特有的「鮮明色彩」、「生動形象」、「聲像同步」等優勢,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新奇的快感,喚起求知慾,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其主動在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滋長而發展起來的。「主動參與式」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設疑、破疑、再設疑的過程。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首要的基本教學技能應該就是善於設疑和激疑,並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從而啟迪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方法應該多種多樣
任何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獲得思維的啟迪和發展。不論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無中生有,應鼓勵學生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斷。最後,一個教師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用教師特有的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融融的師愛搭建溝通心靈的橋梁,以最大限度的寬容去理解、接納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師生情感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語言,不同的語言形式能表達不同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句真情的問好、親切的語言、熱情的鼓勵使學生如沐春風,一個贊美 的手勢、會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贊許的點頭,也能使「心有靈犀一點通」,拉近了師生的心靈的距離,使師生的思維產生有效的「共振」。在平時授課中我不但注意規范自己的儀表言行,還特意拉近與同學們的距離,盡量使每節課都在一個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節奏中進行。所有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就下課,還有點意猶未盡。
通過認真反思,我深刻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角,開展發現疑問、分析疑問、辯疑,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參與整個教學活動,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去感受,去收獲知識真理的同時,獲得學習方法、科學治學態度,以及良好學習習慣,接受成功與挫折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為「可持續發展」和「終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貳』 作文教學《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冬天是我的最愛。

白天雪在天空上飛飛揚揚,慢慢撒落,大地披上雪白的銀裝,好美啊!

山上蓋滿了雪花,房子上蓋滿了雪,田裡裝上了又滑又冷的冰,有的人在打雪仗、溜冰、堆雪人。我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我摔在一個下坡道,我溜了下來,感覺到好涼好冰,但心裡很快樂很高興啊!

街上滿地都是雪,有的人摔了一跤,小夥伴都打起精神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活動,有賽跑的,打雪仗的,堆雪人的,溜冰的比賽等等……我們好像進入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

冬天的景色是多麼的美麗啊!還帶來那麼多的歡樂呢!

『叄』 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提取寫作素材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越充實,取材來源越豐富,作文內容越精彩。如何把學生引向廣泛的生活,從生活中挖掘習作之米。如何能在短時間里取到新鮮,有價值的典型素材是中學生作文成功之道,所以引導學生如何迅速選到有價值的素材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如何引導學生作文進行取材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一、寫我自己之事,抒我真實之情
我手寫我心,這應該是學生最拿手的、也是中學生作文普遍的選材形式。但是因大部分同學不善於體驗自己的生活瑣事,沒有積累生活經驗的習慣,導致了即使可以選自己生活小事來寫,但拿到作文題目後也仍然會不知寫什麼才好。結果還是導致作文選材不典型或者所選材料毫無價值等現象。這樣就要求指導教師多關注和引導學生去體驗,積累生活瑣事的習慣。比如:每天上課前隨便問問三五個同學:今天你有什麼有趣的事和大家分享嗎?或是有一些不開心的事說出來,也許老師和同學可以幫助你?這樣如果都沒有,就應該採取一定的形式來鼓勵他們必須去做這件事情。例如:怎麼,同學們的生活是多麼的枯燥無味?這個年齡本該是最開心,也是最容易苦澀的年齡,可是,老師怎麼發現同學們的生活就像一張白紙那樣單調,枯燥。這樣的青春活的有價值嗎?毫無價值地活著一輩子和開心地有意義地過著每一天,同學們選擇哪一種活法?這樣通過語言激勵可以激發並採取一定的形式讓學生有意識地去關注和積累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出現部分同學有善於觀察生活小事,發現並會積累,那麼,我們也可以通過側面贊揚善於體驗和積累的同學。同時,對有不開心的事的同學,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其他同學來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排憂解難,這樣既可以溝通師生、生生的關系,又能開導學生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美好的事物。做到日日問,經常寫,日積月累,自己經歷的事情多了,印象深刻了,從而讓學生的生活瑣事成為他們取材的重要內容。
二、善察身邊人和事物,以我見聞,抒我感受
在學會審視自己的基礎上,慢慢學會放大眼界,逐漸觀察身邊事物,擦亮敏銳的眼睛搜尋身邊發生的一些生活趣事。通過寫日記、周記、作文或是每天把自己收集到的趣事和同學,朋友,身邊一些熟悉的人進行分享等等,這方面的素材內容是很豐富的,指導老師要幫助學生明確材料分類收集。比如:校園里的一些有教育意義的事件,或校園生活新鮮事。如:自己與同學,朋友,老師或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習之中所發生的一些有意義的事。例如:魯迅的《故鄉》,以作者回鄉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反應現實生活;社會中所見所聞所感的一些能反映現實生活的又有現實價值的一些事件,總之,用敏銳的眼光去提煉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經過適當的寫作手段,來反映現實生活,歌頌美的東西,批評丑惡的東西。
三、隨手拈教材之材,加工引入作文
教材是最現成的寫作材料。試題要「遵循萬變不離其宗」這一宗旨。很多作文題目的設計是有目的的,多是結合教材,換一個角度(一個題目),來讓學生學以致用。掌握教材,靈活運用所學的內容來再現所學知識。所以說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寫作,寫作也是再現閱讀的一種形式。在寫作方法上可以改寫,縮寫,仿寫;在選材上可以運用所學的文章的典型事例,典型細節來重新修剪、加工,整理、運用。例如:「感受美好」這一作文題目。可以指導學生先是搜索自己生活里的美好事物,再就搜索身邊所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其次搜索教材所學有沒有學過的典型的美好事例(毛澤東《沁園春.雪》所描寫北方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宗璞《紫藤蘿瀑布》里對紫藤蘿花那流動似的柔美……)所學教材為這個作文題提供無數的寫作素材。例如:聽,那是 的聲音!這個題目,教材上可以提供的課文也不少(《安塞腰鼓》、《春夜洛城聞笛》、紀伯倫《組歌》《吆喝》……)這些與聲音有關的課文,可以給我們寫作的內容上、寫法上的一些重要提示,幫助我們找到寫作靈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前提是學生已經很熟悉甚至掌握了這些課文。
從構思邏輯角度分析: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等等,學科之間的知識是相通,很多知識點是可以相互服務的,這一點很實在。……思考事物時,不但要運用順向思維,更要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這樣才能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發現特別的東西,於平淡的素材中引申出新意來。力求寫出人人眼中皆見,個個筆下卻無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新意來。
總之,教材是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獲取閱歷的依賴,為此也是他們寫作的現成素材庫。只要能合理取之,靈活用之便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四、回放媒體特寫鏡頭,切有價值素材為我所用
學生對電視、電影、網路這些媒體所傳播的信息有很大的吸引力,所傳遞的人、事、物都容易烙入學生的記憶里,特別是這些媒體里一些重要而感人的細節更是讓學生記憶猶新。學生的時間、空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所以要教會學生通過新聞媒體積累為我所用的素材。老師要時常提醒學生收集、積累,並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有所表達,把那些典型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情節再次表現出來,加深學生記憶。這樣的素材既結合現實,又貼近生活,是鮮活而又有社會現實價值的材料。當然,要做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與學校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條件是不可分的。
總之,要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必須取材有道,取生活中鮮活的、典型的有一定價值的事例,這樣的素材對文章有說服力,寫出來使文章言之有理,寫之有據,這樣文章中心也就突出了,從而避免得到低分現象。
以上取材之道是學生寫作時的重要取材途徑,當然也可以通過讀報紙雜志,從中獲取一些材料,但這對於農村學生來說幾乎很少。無論從哪個方面取材,都得靠平時日常生活的積累和訓練,加深記憶。豐富經歷、見聞、閱歷,儲存豐富而鮮活的素材,動起筆來才得心應手。

『肆』 三,圍繞中心選材 怎樣圍繞中心選材料

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作文歌訣
作文選材要認真,注意觀察動腦筋;要選精華動人事,下筆才能如有神。
主題 立意 結構 題材 煉字 造句 剪裁 細節 結尾 引導:
寫文章好比做衣裳,有個選取材料的問題。如果選擇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來的衣裳就美觀、挺括。如果面料質地低劣,即使工藝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裝。所以人們常說,寫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選材。選材如何,決定作文的高低、成敗。 選材的要求:
材料是為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的。因此,選材必須緊緊圍繞中心思想,根據寫作的目的,所要告訴讀者的道理,選取恰當的材料。和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能夠充分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要多選;和中心思想有些關系,但關系並不十分密切的材料,也要選,但要少選,只要不影響把文章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說清楚就行;和中心思想沒有關系的材料,應該堅決舍棄,不選。
主旨:即主要的意思。
我們用一個比喻來形容,主旨就好象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標,夜船有了航燈一樣。
——主旨就是我們「建築」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說,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中的體現,在記敘文中稱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比如:《敬畏生命》 ★怎樣確立文章的主旨
①正確:中心思想要積極向上。
②集中:中心始終如一。若有多個中心,文章就會紊亂,讀者就會摸不著頭腦,不和作以底要說什麼。
③新穎:即要求不落俗套,不老調重彈,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④深刻:指的旨不能只羅列事物的表面現象,應揭示本質的東西。

要求:①切合中心(准) (1)舍大取小 以小見大
就是選擇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從小處落筆,以小見大。小素材不等於無意義的小事,是指蘊含生活哲理的小事物,反映時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場景。

『伍』 怎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材

一、指導閱讀,初步練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講述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二、教會觀察,體驗生活 要想讓學生寫作時有話可寫,閱讀必不可少。
三、逐步滲透,說寫結合 課內外的大量閱讀,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知識增加了;
四、多寫多練,功到自然成 通過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陸』 作文教學《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人教版

立意指確立文章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文章的選材、結構、語言表達都受中心的約束,古人說過:「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意思是說,中心好比統帥,無統帥的士兵,只能稱它為烏合之眾。那麼,如何很好地確立文章的中心呢?對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可以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是材料。例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說話,一個成語,一張圖片都可以體現出「自信」,而」自信「就是你篇作文的中心思想。
分類: 軟文

『柒』 怎樣引導學生將閱讀積累運用於寫作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指導是寫作的鑰匙,在學生寫作前,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方法。如寫人要抓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特點進行觀察,用人物自己的動作、語言展示人物性格;寫動物要從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活動特點等方面進行觀察等等。通過觀察,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只有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寫出來的文章才真實、感人。
1、組織材料。
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後,要求學生圍繞中心去選材,思考選擇什麼材料才新穎而又有說服力,哪些材料需詳寫,那些需略寫,都讓學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然後說出來,讓大家評說選材有沒有說服力,幫助不切題的那些同學重新選材。這樣長期訓練,學生就知道寫文章時,要圍繞中心認真選材,避免離題。
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有的學生會選材,但詞彙貧乏,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吸引力,於是要從 說話訓練 做起。上課時,給學生足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運用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 說話訓練 。如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得到感受,得到新知,還可以讓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說。天天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提高了學生的 口語表達 能力。
3、注重作文的講評。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讓學生先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然後在講評作文時同學互評互改,最後拿出一篇典型文章同學生一同修改,使學生的文章在字、詞、句、段乃至標點上更趨完善,提高習作質量。

『捌』 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內容摘要:呢?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整體感知課文;以誦讀促進感悟,引發想像;抓住核心性問題,引領學生潛心會文;依託文本,注重拓展。這樣,學生就可以走進文本,與文本展開對話。 關鍵詞:引導 走進 文本《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可是,我們教材所選的文本,很多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讓在時空上都有距離的讀者、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對相同的一件事產生共鳴,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使學生閱讀文本時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歷其事,使他們能夠產生不讀不快、欲罷不能之感。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呢?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整體感知課文,走進文本縱觀現在的教學實際,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學生只讀了一兩遍課文,老師便組織學生討論,於是學生便嘩啦嘩啦地發表議論,表面上看課堂很活躍,其實學生講的都是一些表面的東西,根本沒有走入文本,沒有挖掘文本的內涵。「不讀書」現在正成為一種時尚。所以,我覺得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整體感知課文,走進文本。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也可以清楚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以便帶著期待步入課堂。布置預習作業時,教師可以巧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回歸課文探究;可以要求學生於課前熟讀甚至背誦課文;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後感;可以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打動過你,引起你共鳴的地方或感觸最深的話語」……不一樣的預習方式,為學生感知課文,走進文本提供了多種渠道。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強硬地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因此,任何讀者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完全等同於作品原來的意義,而且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可能完全一樣。預習可以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自主閱讀,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內容,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甚至可以發現問題,對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質疑。預習,讓學生走進文本,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二、以誦讀促進感悟,引發想像,走進文本誦讀是中國古代語文教學最為顯著的經驗之一,朱熹對此有過精闢的解釋:「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熟,精熟後理自見得。」語文學習重在培養語感,而語感的培養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讀與背。如今,輕讀、輕背仍是普遍現象,許多語文課堂(特別是高中)幾乎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了,沒有了學生對語言品味之後的會心一笑——文本成了一種擺設。不讀不背不積累語言,難怪學生無法寫出好文章。在「課標」的引領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重視「讀」,並且要真正的讀——用眼看,用嘴讀,用心想,讀出感情,讀出形象,讀出感受……誦讀適用於任何文體,特別適用於散文、古詩文。《我的空中樓閣》是一篇意境優美、深邃,有著詩一般語言的散文,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從聽朗誦錄音開始。錄音一播放,朗誦者那深情的吟詠,猶如演員在背台詞,好像把文字里蘊藏著的意義都誦讀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聽著聽著,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風景圖:眉黛似的遠山,蒼翠欲滴的山林,虛無縹緲的小屋……學生聽了一遍又聽一遍,已能領會到原文的一點意義了----誦讀者的誦讀已幫助學習者開啟了文本意義之門,它引領著學習者跨進文本世界,徜徉其中,涵泳體悟。接著,我要求學生依據個人的理解朗讀、默讀、誦讀全文。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嚼慢咽」,文本中一些細小的問題,諸如一個字、一個詞語、一個標點,都能嚼出語文味。學生在誦讀感知言語節奏之中,「任其浸潤蔓延於身心全部」,「情以生文,文亦以生情……循環互發……庶漸漸可入佳境」。「佳境」即是讀者與文本對話融合的狀態。誦讀,讓學生在直接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反復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並激發內心的感受,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以自己的反復誦讀走進文本,所實現的不僅是一般對話狀態的新質滋生、精神提升,更是語文學習意義上的語感圖式的豐富與深厚。誦讀課文,感悟課文,想像場景,走進角色,體會情感。學生自然就走進文本。三、抓住核心問題,引領學生潛心會文,走進文本深處。組織語文課堂教學,總得有個「抓手」,抓住什麼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抓住什麼才能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深入,抓住什麼才能使語文課堂實現其效能?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核心問題意識。師生圍繞關鍵性、核心問題解讀文本,與文本對話,層層深入。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解讀文本的過程,也是反復研讀文本,品味語言,感受情感的過程。這樣的核心問題應該是既能夠抓住文本的主要內涵,又能體現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能隨機生成,具有一定的統領性、涵攝性、層次性----它能夠驅動課堂。「對生命的感悟」是《我與地壇》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學生較難把握的問題。為此,我們可以圍繞這一中心梳理相關的線索:作者為什麼要去古園?古園中的哪些景緻給作者以強烈的感受?這些景緻引發了作者怎樣的思考?思考的結果怎樣?他是什麼時候體會到母親的關愛的?母愛有哪些具體的體現?母愛給了他生活以怎樣的啟示……一系列的問題扣住文章的重點、核心內容,學生抓住這些問題,逐步推進,層層深入,走進文本的深處:二十歲的史鐵生下肢的癱瘓後,精神幾乎崩潰。正是不同尋常的心境促使史鐵生來到地壇,地壇那看似沉寂、荒涼、蕭瑟、幽深之中蘊藏著的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歷史滄桑感和喧囂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讓作家充分感受到時間永恆的偉力。作家從地壇的人、事、景、物及母親身上獲得了啟示,獲得了生存感悟----地壇成為作家棲居的精神家園,他在其中感悟到賴以支撐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一系列問題解決了,對生命的感悟的中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課堂上教師要少一點知識的灌輸,應該給足學生深入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和文本獨立對話,讓他們帶著問題潛心會文,慢慢地、細細地體會蘊含在文本深處的情感,進而讓學生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接受美學認為,文本一旦和學生發生關系成為審美對象,它就不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而是成為學生在感悟、闡釋後形成的情感與形象。這種情感與形象,很難判斷哪是文本本身,哪是讀者的再創造,這兩者已經水乳交融了,難分彼此了。這時,我們的學生就已經走進文本深處了。四、依託文本,注重拓展,帶領學生走出文本。語文教學的最高價值在認識文本,洞悉文本,穿透文本,走出文本。新課程觀認為,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實施者。在新的課程觀的指引下,教師與學生可以挑戰文本,超越文本……南宋陳善在《捫虱新話》中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惟知入知出,則盡讀書之法也。」這段話告訴我們,讀書應該分兩步走,先是要深入文本,然後又要走出文本。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拓展,帶領學生走出文本。當然,文本是語文教學的首要憑借,我們要警惕忽視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而過多過早補充內容,或過多地進行非語文活動。有的教師沒有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價值取向,沒有很好地理解與應用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卻拋開文本任意拓展延伸;有的學生連課文中的句子還沒有讀熟,課文的內容還沒有很好理解,教師又是補充課外讀物,又是讓學生搜集交流有關的課外知識;有的放著好好的課文不讀,整天讓學生看著多媒體資料討論、交流……凡此種種,都是沒有很好地發揮課文這個「例子」的作用,長此以往,語文教學的基礎就會動搖。拓展,是在依託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把握好教材,不斷地教出恍然大悟;走進文本,不斷地領悟到不一樣的感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引導,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裡,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

『玖』 審題時如何引導學生快速抓到問題點

在審題時引導學生快速抓到問題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該引導他們在做題目的時候一定是要保持一個敏感度,而且一定要把這個題型做到一個滾瓜爛熟的程度,其實對於這個題型方面所到的研究就已經能夠把握到重點了,而且在審題的時候需要根據題目所給我們的信息進行一個要點提煉首先對於我們來講,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集聚到它的一個內消化的輪廓。

『拾』 如何引導學生做到「一材多用」

素材積累
目前移動網路如此發達,素材積累已經沒有什麼難處了。素材的積累重在摘抄,平時准備一個素材本,從中線處畫一條紅線,左邊用於摘抄素材,右邊用於根據本素材寫片段作文,片段可長可短,要求必須用到左邊的素材,每天至少寫一頁,三個月可大成。
標題
應試作文標題重要性不言而喻,標題應注意:集中概括全篇宗旨,具有概括性,短小精幹,千萬別太長或者口語化。
謀篇
根據問題謀篇,這里推薦排比段,這是比較討巧的方法,段落之間盡量用排比段,段段落里多用排比句和比喻句。平時寫作文要樹立用修辭的習慣,一段裡面必須有兩個修辭。不然就不落筆。
語言
語言要干練,口水話一律不用,長短句相間,段與段之間要有聯系,要麼遞進,要麼關聯。
平時考試就應該斟酌每個句子,養成用書面語的習慣,寫事物用比喻,而不是直接白描。

熱點內容
挖礦的算力做什麼用了 發布:2024-11-18 19:39:13 瀏覽:567
股市元宇宙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18 19:33:47 瀏覽:764
在幣圈怎麼做期貨合約 發布:2024-11-18 19:24:47 瀏覽:779
比特幣何一老公 發布:2024-11-18 19:06:58 瀏覽:758
元宇宙是不是就一個游戲 發布:2024-11-18 18:46:21 瀏覽:888
智慧家庭區塊鏈 發布:2024-11-18 18:14:30 瀏覽:231
比特幣可以預防嗎 發布:2024-11-18 18:12:58 瀏覽:445
央視報道什麼是比特幣的視頻 發布:2024-11-18 18:10:18 瀏覽:936
shib幣美國交易所 發布:2024-11-18 18:01:48 瀏覽:933
一台挖礦機多久能挖一個礦 發布:2024-11-18 17:41:10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