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體檢中心做膠囊胃鏡可以嗎
⑴ 哪家有做膠囊內鏡體檢啊,檢查費用大概是多少呢,效果如何
我是做內窺鏡的,你說的是膠囊內鏡,是最新產品,一般有錢人用的,剛面市的時候1次收費大概6000-8000元左右,現在估計稍微降價到3000-4000吧,各地標准也不一樣現在國家還沒制定出相應的價格規范,各個大醫院收費有差異。不值得啊。你還是去做普通電子內窺鏡把,一次220元左右,叫醫生用細徑的,也基本無痛苦,胃鏡就是有點惡心,腸鏡,十二指腸,支氣管等稍微有點痛苦。你堅持要做膠囊內鏡,現在一般三甲大型點的醫院都有的做。
⑵ 有誰做過膠囊胃鏡膠囊胃鏡准確嗎
膠囊胃鏡是新科技,而且因為是一次性的所以比插管方式的胃鏡檢查成本上就貴了,為了身體健康不能只追求價格低,它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也要考慮的呀,全程15分鍾就結束了,不耽誤事兒。
⑶ 膠囊胃鏡檢查准確嗎
「膠囊胃鏡」全稱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領銜研發,於2005年問世
。它只需患者隨水吞下一粒膠囊內窺鏡,經過15分鍾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檢查。
2009年,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研製成功,通過嚴格的多中心臨床研究檢驗,這一系統在2013年正式進入市場,成為全球首台用於臨床的磁控膠囊胃鏡,真正實現無創無痛無麻醉的胃鏡檢查,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是能夠對人體胃部進行精準檢查的膠囊胃鏡,獲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注冊證編號:國械注准20173223192)
。
通過這個系統,醫生可以通過軟體實時精確操控的體外磁場來控制膠囊機器人在胃內的運動,改變膠囊姿態,按照需要的角度對病灶重點拍攝照片,從而達到全面觀察胃黏膜並做出診斷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圖像被無線傳輸至便攜記錄器,數據導出後,還可繼續回放以提高診斷的准確率。
這款機器人具有無痛、無創、無死角、無交叉感染等特點,精準操控
。
長約27毫米,直徑約12毫米,體重不足5克,讓傳統的胃鏡檢查不再令人望而生畏。
15分鍾左右檢查結束後,可立刻查看檢查結果;膠囊機器人會跟隨新陳代謝自然排出體外。
適用人群
1、消化系統病史患者的定期復查,包括息肉、炎症、潰瘍、出血等;
2、出現消化道症狀需要確診者,包括慢性腹痛、腹瀉、厭食、黑便或柏油樣便、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等;
3、上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病史、不良飲食習慣、常在高壓力下工作、生活不規律、經常大量飲酒等;
4、健康人群常規體檢。消化道疾病高危人群篩查。
由於膠囊內鏡克服了傳統內鏡檢查需要插入體內的情況,方便、無創、無痛苦,因而不少人都希望用膠囊內鏡代替胃腸鏡檢查,但這樣做不行。盡管膠囊內鏡會經過人體的食管、胃、小腸和大腸,但是仍然存在著各種不足:膠囊內鏡經過食管時,通過速度過快,無法獲得較全面的食管壁圖像;應用於胃腔檢查時,由於光亮度不夠、隨機攝取的胃壁圖像有限,有大量盲區,胃內黏液與泡沫也會影響觀察效果;膠囊內鏡到達結腸時,可能面臨電池耗竭的問題,此外,結腸腸腔較寬廣、內部清潔度等因素均會影響其檢查效果。
因此,對於懷疑患有上消化道和結直腸疾病者,仍首選胃鏡與結腸鏡,它們還能在檢查過程中對可疑病變進行活檢,並且可進行內鏡下治療。針對沒有消化道不適表現,僅是需要做健康檢查者,胃鏡與腸鏡檢查即可。如果做膠囊內鏡,可能無法發現消化道中息肉等病變,就算發現,也需再做結腸鏡檢查並進行內鏡下息肉切除處理。
膠囊內鏡技術也正朝著可控的方向發展,可應用於食管、胃及結腸的膠囊內鏡正在研發中,並朝著可活檢、可治療的方向發展,以滿足臨床需要。
⑷ 有誰做過膠囊胃鏡膠囊胃鏡准確嗎
無論是體檢人群,還是胃癌高危人群都非常適合膠囊胃鏡的檢查。幾歲的小孩、八十多歲的老人,高強度工作的媒體人都有做過膠囊胃鏡檢查。這一項高科技產品,備受大家青睞。經過多次臨床對比實驗,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檢查結果非常准確,和電子胃鏡「金標准」的結果結果完全一致。關於准確性的臨床研究結果全文刊發轉載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包括美國和日本的學術界期刊上,獲得全世界認可。
⑸ 膠囊內鏡體檢有痛苦嗎具體的檢查流程是怎樣的要提前預約么
膽囊息肉並不可怕,不一定要切膽不可,本人今年5月份做了微創保膽取息肉的手術,很成功,現在完全沒有什麼不適感覺!
膽囊息肉並不可怕!
膽囊息肉(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大多數沒有症狀,85%是通過例行體檢才發現的。現代人本來就怕查出點什麼問題,一旦查出有膽囊息肉就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那是因為人們對膽囊息肉的不了解而無端地害怕。
膽囊息肉為何會讓人覺得如此可怕呢?我們來看看平時醫生是怎麼說的:「你的息肉有一厘米了,趕快切掉膽囊吧,要不會癌變的!」;我們再看看網路查詢到的一些信息:「膽囊息肉平均癌變率由1~2%提升到8~12%,成為現代都市的一大殺手。」;還有諸如「膽囊息肉具備潛在攻擊性強,癌變率高的特點」等。對於一個剛查出有膽囊息肉的人,當他聽到這些、查詢到這些、看到這些時,他能不害怕嗎?以上所說就完全不對嗎?當然不是,膽囊息肉的相關知識中確實包含有這些。但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作為病人,要主動的較全面的了解膽囊息肉(但信息量太多,復雜,斟酌誰是誰非確實不容易!),當醫生的也應該有義務簡要介紹膽囊息肉。其實,膽囊息肉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症狀,而能癌變的息肉並不太多,如果不會癌變,它應該算不上是什麼疾病。這樣大家是不是覺得膽囊息肉並不可怕嗎?關鍵是哪些息肉會癌變。下面我就根據病人最為關注的熱點來介紹 。
1 膽囊息肉究竟是不是一種疾病?息肉就是贅生物,通俗的講息肉就是多餘的不應該存在的東西。膽囊壁向膽囊腔內生長的多餘的不應該存在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膽囊息肉也稱為膽囊隆起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是一種常見的膽囊良性疾病。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為3%~6% ,膽囊息肉絕大多數沒有任何症狀,85%是通過例行體檢中超聲發現。膽囊息肉類似於皮膚上的贅生物,俗稱「瘊子」,只是它不在皮膚上而在膽囊粘膜上。膽囊息肉即沒有症狀又不會影響膽囊的功能,如果它不會癌變,那麼它嚴格的來說,它算不上是一種真正的疾病。
2 什麼樣的膽囊息肉要手術呢?膽囊息肉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它癌變了再做手術呢?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首先要理解膽囊息肉的臨床分類與治療對策。臨床上所謂膽囊息肉或者膽囊隆起樣病變實為一組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狀態的膽囊疾病。目前通用的病理分類是分為非腫瘤性病變(假性息肉)與腫瘤性病變(真性息肉)兩大類。膽囊息肉的臨床分類如下:
第一類:膽固醇性息肉(佔50%)。又稱它為假性息肉。迄今未發現有癌變的報導。它外觀呈桑葚狀,脆而易碎,蒂細如棉線,極易脫落,多在10mm以內,以多發為主,位於膽囊體部。大多數膽固醇性息肉病人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而膽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復查,觀察其大小變化。如果有明顯症狀或者短期內增大明顯時才考慮手術治療。對於膽囊功能良好且膽囊沒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選膽道鏡、腹腔鏡聯合膽囊內鏡檢查、活檢及治療(又稱之為「腹腔鏡膽道鏡聯合保膽息肉摘除活檢術」),如果膽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
第二類:良性非膽固醇性息肉(佔40%)。又稱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認的癌前病變,癌變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潛在癌變危險。因此,這類病變應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第三類:息肉型早期膽囊癌(約佔10%)。目前對於混雜在膽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膽囊癌主要靠b超來偵別。必要時加作增強ct。癌性息肉的b超特徵為:大於10mm(88%);單發(82%);多位於膽囊頸部(70%);約有50%伴有膽囊結石;病變回聲強度以中低回聲為主。一旦懷疑此類病變時應限期行根治性膽囊切除。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理解:膽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會癌變的,可以觀察;而真性息肉有癌變的可能性,建議行預防性將膽囊切除,這樣就可以減少膽囊癌的發生。如何判斷息肉的真假就尤為重要了。
3 膽囊息肉中有多少可以癌變呢?據統計:如此眾多的膽囊息肉中也只有12%可以癌變。鑒於目前膽囊癌的手術療效較好的也只局限於膽囊粘膜的早期癌,而膽囊癌的總體療效極差,它對放療、化療均不敏感。所以膽囊癌在目前醫學界仍是一個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療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發現,早期切除膽囊。這就要求醫生對如此眾多的膽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較正確客觀的判斷--即可以早期發現膽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膽囊切除。盡最大可能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膽囊。息肉有可能癌變就是膽囊息肉最為可怕之處。醫生也認為:膽囊息肉樣病變仍然是一種癌前疾病,應定期b超復查,動態觀察息肉大小形態的變化。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據國內健康查體統計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膽囊息肉檢出率。也就是說在各個單位組織的例行身體檢查中有5%的人能可能會查出膽囊息肉。
4 有沒有什麼辦法來偵別可以癌變的息肉呢?從上述膽囊息肉的臨床分類和不同類型的膽囊息肉的治療方法中,我們不難看出:膽囊息肉有真假之分,治療上可以簡單地說「膽囊假性息肉可以保留膽囊,而真性息肉要預防性切除膽囊,息肉樣癌要行膽囊根治性切除。」然而,目前的醫學檢查不能准確確定息肉的性質,故將懷疑真性息肉的膽囊一律切除,做以絕後患。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半數以上的膽囊被冤枉切除。也許有人會問:有沒有不手術就能知道膽囊息肉的真假?能不能將膽囊內的息肉取出來然後再將膽囊縫上?我們都知道,腫瘤的性質其最高診斷依據是組織學診斷(也叫病理診斷)。臨床上經常有通過經皮穿刺或內鏡活檢等手段取得活體組織,然而,膽囊是一個儲存膽汁的盲袋狀空腔器官,它沒有自然腔首來供內鏡進入,也無法經皮穿刺,故我們無法取到組織。而各種檢查手段均只能對息肉外形進行描述,而這些外形描述僅只能作為參考,無法指導臨床。所以,不想通過手術就能獲得膽囊息肉的性質就成為不可能的事。如果我們將在外科建議切除膽囊的這部分病人,在手術中取到息肉的組織,並進行快速冰凍活檢,最後依據組織學結果,對假性息肉的膽囊給予保留,真性息肉的膽囊酌情給予預防性切除。這樣即能保留部分有功能的膽囊,又切除有癌變傾向的膽囊,實為一種嚴謹的態度下獲得的新的治療方法。目前醫療水平能否達到這種設想呢?答案是肯定的,確實有這樣的方法,我們稱之為「腹腔鏡膽道鏡聯合保膽息肉摘除活檢術」。它是通過腹腔鏡來了解腹腔內情況及膽囊的外觀,初步判斷膽囊是否正常及腹腔內是否有癌的病灶,然後在腹腔鏡直視下將膽囊底部夾住並將其拖出一小部分到腹壁切口外,再將膽囊底部切開一個很小的口,通過這個口我們再用膽道鏡觀察膽囊腔內的情況,包括膽囊粘膜是否有膽固醇沉積、息肉的外觀數目、膽汁是否清亮、膽囊管開口是否通暢等,最後通過膽道鏡用活檢鉗將息肉一一夾取,取出的息肉進行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活檢,如果快速冰凍切片活檢報告為屬於膽固醇性等良性息肉,那我們就盡力取凈膽囊內息肉後再將膽囊小口縫合。膽囊就這樣保留在你的身體里了。此手術技術相當成熟,很少有嚴重的並發症。但目前醫學界對此手術也有爭議,其原因就是此手術不能改變膽囊的內環境,息肉的復發將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當你有膽囊息肉時,在就診的時候醫生會給出不同的建議意見。這一點,希望大家能理解。
5 膽囊的良性疾病保留膽囊是否有必要?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孝道的民族。《孝經》第一章就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傳統文化要求中國人保持完整的身體,這是孝道的開始。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這么多的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的病人有著強烈的保留膽囊的願望,甚至喊出「誓與膽共存亡」的心聲。此舉並非愚昧。從現代醫學生理上來講,也是有很強的理論依據的。只可惜現代西醫在膽囊切除術誕生的120餘年裡,一直沒能找到替代膽囊切除的更好方法。因此,在上個世紀里,中國人一直在忍受著不得以毀傷源於父母的身體。當然,單純從傳統文化方面來說保留膽囊的意義是有點偏頗。但病人有強烈的保留膽的要求是可以從文化中尋求到根源的。目前我們能夠通過膽道鏡來觀察膽囊內息肉的外觀,對真假息肉進行准確判斷。並可以將息肉取出做快速切片活檢,最終根據病理結果來決定膽囊的去留。如此,我們能夠做到保留假性息肉的膽囊,去除真性息肉的膽囊,即能解除膽囊癌的後顧之憂,又能保留正常的膽囊。這樣在不增加病人痛苦和費用的情況下,極大可能保留了一部膽囊,這也是人類人文醫學的具體表現。所以,我認為適當保留膽囊還是很有必要的。
6 膽囊息肉治療建議對比:外科教材對膽囊息肉的指導性建議:一 觀察膽囊內多發息肉,直徑在1.0cm以下無症狀者,應定期b超復查,動態觀察息肉大小形態的變化。二 預防性膽囊切除:① 單發息肉;② 大於1.0cm廣基或基底部寬大者; ③ 病變有增大者; ④ 合並有膽囊結石者;⑤ 年齡在60歲以上者,伴有症狀。以上均可以視為惡性病變的高危因素。目前新觀念:一 觀察(內容同上)。假性息肉可以保留膽囊,真性息肉要行預防性膽囊切除。隨著現代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重視國民的身體素質大力提倡健康體檢,使膽囊息肉的檢出數量日益增多,膽囊息肉已成為最常見的膽道疾病之一。然而,對膽囊息肉應該如何治療的問題,一直存在一些爭論或分歧。首先,膽囊息肉目前尚無針對強的葯物來預防與治療。對於小於10mm的息肉,可以不做任何治療,建議每三到六月復查一次超聲,以監測膽囊息肉大小的動態變化。對於接近或者超過10mm的息肉,建議行預防性膽囊切除,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如果病人有保留膽囊的願望且年齡在60歲以下又達到預防性切除膽囊標准時,對於這部分病人可以試行腹腔鏡膽道鏡聯合保膽息肉摘除活檢術,最後視術中息肉的病理性質而決定膽囊的去與留。這樣就能最大可能的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膽囊。
綜上所述,膽囊息肉確實並不可怕,一味地擔憂肯定是自找煩惱,將息肉任其不管肯定也不正確。只有科學客觀地待膽囊息肉,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如有疑問,聯系我!
⑹ 膠囊胃鏡體檢是怎麼檢查的啊需要提前准備什麼嗎
不需要提前准備什麼膠囊胃鏡體檢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就可以了。
⑺ 消化內科做膠囊內鏡嗎
膠囊內鏡很有點貴 接近5位數的人民幣
優點呢是 全消化道都可以
缺點呢是 不能做病檢
⑻ 有人做過膠囊胃鏡嗎能不能說一下親身感受
本人女,年齡28歲,從事物流客服工作,由於長期飲食不規律,時不時的胃痛,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然後我就讓家人陪著去做了磁控膠囊胃鏡檢查,給我整體的感受是非常舒適,下面簡單說下檢查過程吧。
首先預約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成功後,客服人員跟我電話溝通了過往病史,核實我是否有吞咽障礙、胃腸道梗阻、做過心臟支架手術、是否在妊娠期等不適合做磁控膠囊胃鏡的情況,並叮囑我檢查前一天盡量吃比較好消化的食物,晚餐以流食為主,晚上8點後開始禁食。
檢查當天我到了檢查室,工作人員核對了我的個人信息和禁食情況後,給了我一小杯二甲硅油,說用來清除胃部里殘留的小泡沫,讓膠囊鏡頭拍得更加清晰。然後我就喝了幾杯溫水,目的是盡量把胃部充盈。因為胃空著時是縮著的狀態,有很多褶皺,胃被充盈之後褶皺會漸漸展開,確保胃鏡能拍到各個角落。
緊接著我就第一次見識到了磁控膠囊胃鏡,看大小也就和我們平時吃的普通感冒葯差不多,我按照要求將其隨水吞服,沒想到非常好吞咽,
後續我就平躺在檢查床上開始了正式的胃鏡檢查。操作員坐在離我不遠的檢查台前,通過搖桿操控檢查床上的磁球,磁球通過磁控技術來指揮胃裡的膠囊。操作台的屏幕上出現了胃裡的影像,躺在檢查床上的我一直瞄著屏幕,感受真的很神奇!
整個檢查過程大約用了15~30分鍾就結束了,總之感受就是毫無痛苦,非常便捷,膠囊一次性使用很安全。最終我被診斷出胃炎,得到了相應的醫治,現已恢復正常了。所以我想告誡大家,一定要平時愛護好自己的胃,養成定時體檢查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