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九環去中心化

九環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2-01-01 12:17:06

Ⅰ 能源系統去中心化後,世界會是怎樣的

嘿嘿。 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當今世界,能源的發展,能源和環境,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能源」這一術語,過去人們談論得很少,正是兩次石油危機使它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國際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國家的高度,各國都制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在穩定能源供應的支持下,世界經濟規模取得了較大增長。但是,人類在享受能源帶來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利益的同時,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戰,能源短缺、資源爭奪以及過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那麼,究竟什麼是「能源」呢?關於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網路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網路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可見,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 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類加以利用以獲得有用能量的各種來源都可以稱為能源。 能源亦稱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指可產生各種能量(如熱量、電能、光能和機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質的統稱。是指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氣、煤層氣、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和電力、熱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分類 能源種類繁多,而且經過人類不斷的開發與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經開始能夠滿足人類需求。根據不同的劃分方式,能源也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來源分為3類: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 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 ①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除直接輻射外,並為風能、水能、生物能和礦物能源等的產生提供基礎。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正是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它們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 ②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熱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溫泉和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就是地熱的表現。地球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它是一個大熱庫。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一般厚度為幾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殼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狀的岩漿,厚度為2900公里。火山爆發一般是這部分岩漿噴出。地球內部為地核,地核中心溫度為2000度。可見,地球上的地熱資源貯量也很大。 2、按能源的基本形態分類,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現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後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轉換而成的能源產品,如電力、煤氣、蒸汽及各種石油製品等。一次能源又分為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及生物質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等)。根據產生的方式可分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並沒有經過加工或轉換的能量資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資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三種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們成為全球能源的基礎;除此以外,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圍內;二次能源則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換成其他種類和形式的能量資源,例如:電力、煤氣、汽油、柴油、焦炭、潔凈煤、激光和沼氣等能源都屬於二次能源。 3、按能源性質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人類利用自己體力以外的能源是從用火開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後用各種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等。現正研究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當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但地球上這些燃料的儲量有限。未來鈾和釷將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變的技術問題得到解決,人類實際上將獲得無盡的能源。 4、根據能源消耗後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可分為污染型能源和清潔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潔型能源包括水力、電力、太陽能、風能以及核能等。 5、根據能源使用的類型又可分為常規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規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資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新型能源是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於核能發電的核燃料等能源。由於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較小,或品位較低,或有間歇性,按已有的技術條件轉換利用的經濟性尚差,還處於研究、發展階段,只能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數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分布廣闊,是未來的主要能源之一。 6、人們通常按能源的形態特徵或轉換與應用的層次對它進行分類。世界能源委員會推薦的能源類型分為: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水能、電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熱能。其中,前三個類型統稱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類認識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為人們所需的某種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們加熱到一定溫度,它們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化合並放出大量的熱能。我們可以用熱來取暖、做飯或製冷,也可以用熱來產生蒸汽,用蒸汽推動汽輪機,使熱能變成機械能;也可以用汽輪機帶動發電機,使機械能變成電能;如果把電送到工廠、企業、機關、農牧林區和住戶,它又可以轉換成機械能、光能或熱能。 7、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進入能源市場作為商品銷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氣和電等均為商品能源。國際上的統計數字均限於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農作物殘余(秸稈等)。 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約為0.6太瓦年,相當於6億噸標准煤。據估計,中國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約合2.9億噸標准煤。 8、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們對一次能源又進一步加以分類。凡是可以不斷得到補充或能在較短周期內再產生的能源稱為再生能源,反之稱為非再生能源。風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熱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從地球內部巨大的蘊藏量來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質。核能的新發展將使核燃料循環而具有增殖的性質。核聚變的能比核裂變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變最合適的燃料重氫(氘)又大量地存在於海水中,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核能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支柱之一。 隨著全球各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現在許多發達國家都更加重視對可再生能源、環保能源以及新型能源的開發與研究;同時我們也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專家們會不斷開發研究出更多新能源來替代現有能源,以滿足全球經濟發展與人類生存對能源的高度需求,而且我們能夠預計地球上還有很多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能源正等待我們去探尋與研究。 中國的能源 中國是一個能源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煤的探明儲量達6000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 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天然氣的理論儲量也很豐富。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平均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費量仍處於較低水平。根據中國能源資源的特點和能源利用效率較低等實際情況,中國已確定開發與節能並重,近期把節能放在優先地位的能源方針。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將優先開發煤和水電;大力勘探並積極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在嚴重缺能地區將有計劃地建設核電站;廣大農村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沼氣和薪炭速生林,推廣新型爐灶;積極開展新能源的科學試驗和示範利用工作。 中國能源形勢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l/10,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又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發展經濟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能源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國家生活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日益成為中國戰略安全的隱患和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費量的急劇上升。自1993 年起,中國由能源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能源總消費已大於總供給,能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常規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類廣泛利用並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起過重要作用的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四種。而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 世界能源消費預測 據IE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 2007》預測,全球2005年到2030年間的一次能源需求將增加55%,年均增長率為1.8%。能源需求將達到177億噸油當量*,而2005年為 114億噸油當量。化石燃料仍將是一次能源的主要來源,在2005年到2030年的能源需求增長總量中佔到84%。石油仍是最重要的單種燃料,盡管它在全球需求中的比重從35%降到了32%。203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量將達到1.16億桶/日,比2006年多出3200萬桶/日(增長了37%)。從絕對數量上看,煤炭需求量增幅最大,與近年來的飛速增長保持一致。在2005年到2030年間煤炭需求量將上升73%,其在能源總需求中的比例也將從25%提高到28%。煤炭用量增長大多來源於中國和印度。天然氣的比例適度的增加,從21%上升到22%。電力用量將翻一番,它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從17%上升到22%。預計要滿足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大概需要在能源供應基礎設施方面投入22萬億美元的資金,籌措所有的投資資金將具有挑戰性。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人口增長最快,在參考情景中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長量的74%。僅中國和印度就佔全球增長量的45%。OECD國家佔五分之一,轉型經濟國家占其餘的6%。總的來看,到了2015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需求在全球能源市場中佔47%,在2030年佔一半以上,而目前僅為41%。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所有一次能源(非水利可再生能源除外)需求中所佔的比重將增加。全球能源需求增長量約有一半用於發電,另外有五分之一用於滿足交通運輸需求,其中大部分是基於石油的燃料。 世界石油市場預測 1.世界石油價格 世界石油價格定義為石油精煉企業的年平均進口原油收購成本。本文描述了三種不同的油價。基準情景代表了當前對OPEC可能行為的判斷,OPEC可以通過調整產量使世界石油價格維持在22-28美元/桶范圍內。據估計,OPEC將是中期國際石油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因此它的產量決策將對世界油價有很大影響。世界低油價情景代表未來市場石油生產競爭激烈並且供應充足。高油價情景代表OPEC出於非經濟原因,制定較低的石油產量目標,內部團結且能夠形成市場壟斷。 2.世界石油供應 據預測,2025年的世界石油供應將比2001年增加4400萬桶/天。產量的增加不僅來自OPEC國家,也來自非OPEC產油國。然而,總增加量中可能只有40%來自非OPEC國家。在過去20年中,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增加導致OPEC的市場佔有率遠遠低於其歷史最高市場份額 1973年的52%。新的勘探和開采技術、工業成本降低、政府對廠商的財稅優惠政策都有利於非OPEC產油國石油生產量的繼續增加。未來20年中石油需求增加量中的60%將由OPEC成員國產量的增加來完成,而不是依靠非OPEC產油國。預計在2025年OPEC石油產量比其在2001年的產量高出 2500萬桶/天。預計OPEC組織2010年的生產能力比前期預測的略少。一些分析家提出OPEC可能通過保留生產能力擴張的策略來追求價格繼續攀升。 3.儲量與資源量 石油資源基準可以分為三類:已探明儲量(已探明但未開採的石油),儲藏增長值(主要由於技術因素增加了油氣的回收率,導致儲量的增加),未發現儲量(有待通過勘探發現的資源)。美國、前蘇聯、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儲量增長較快,而前蘇聯和中南美洲的未發現儲量較大。 4.世界其他機構預測的價格 數家分析機構對石油價格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的差別較大。原油價格在未來的20年中,價格基本維持在20~25美元/桶的水平。 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又名生物質能)是利用有機物質(例如植物等)作為燃料,通過氣體收集、氣化(化固體為氣體)、燃燒和消化作用(只限濕潤廢物)等技術產生能源。只要適當地執行,生物質能也是一種寶貴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質能燃料是如何產生出來。 目前全球范圍正在炒做用玉米、小麥、食糖等糧食來製造汽油等能源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過高價格帶來的過高成本。 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各種能力和動力的物質資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費量是生產技術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 能量轉化 各種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轉化,在一次能源中,風、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機械能(動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種風力機械(如風力機)和水力機械(如水輪機)轉換為動力或電力。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常規能源一般是通過燃燒將燃燒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熱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將熱能通過各種類型的熱力機械(如內燃機、汽輪機和燃氣輪機等)轉換為動力,帶動各類機械和交通運輸工具工作;或是帶動發電機送出電力,滿足人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需要。發電和交通運輸需要的能源占能量總消費量的很大比例。據預測,20世紀末僅發電一項的能源需要量將大於一次能源開發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轉化為電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電氣化程度越高,生產力越先進,生活水平越高。 節能 節能的中心思想是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接受的措施,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從能源資源的開發到終端利用, 更好地進行科學管理和技術改造,以達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費。由於常規能源資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總消費量則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節能技術的研究(特別是節約常規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因為這些還是寶貴的化工原料;尤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貯量相對很少),千方百計地尋求代用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 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尋找一些既能保證有長期足夠的供應量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正是:能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供需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中國究竟該尋求一條怎樣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業內官員和學者認為,為了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一方面必須「開源」,即開發核電、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還要「節流」,即調整能源結構,大力實施節能減排。 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國的能源供應結構里,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絕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不足,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嚴重製約能源發展,必須下大力氣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供給能力,緩解壓力。 我國的核電裝機容量不到發電裝機容量的2%,遠低於世界17%的平均水平,應當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技術路線、投資體制、燃料保障等問題,使我國核電發展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同時,我國的風電資源量在10億千瓦左右,目前僅開發幾百萬千瓦,應當對風電發展進行正確引導,促進用電健康可持續發展。 走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大的能源結構來講,還是要加快發展核電。最近一兩年,從中央到國務院,都堅定了加快發展核電的信心,今年以來核電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後一個時期,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核電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對快速的增長,規模要在短期內有比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還要逐步向中部地區發展。 節能減排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侯雲春表示,我國能源需求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費大、污染嚴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問題,從根本上就是大力節約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嚴格控制鋼鐵、有色、化工、電力等高耗能產業發展,進一步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全面推進管理節能,大力推廣節能市場機制,促進節能發展,廣泛開展全民節能活動。 能源危機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1913年,英國海軍開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為動力時,時任海軍上將的邱吉爾就提出了「絕不能僅僅依賴一種石油、一種工藝、一個國家和一個油田」這一迄今仍未過時的能源多樣化原則。伴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漸與政治、經濟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兩次世界大戰中,能源躍升為影響戰爭結局、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法國總理克萊蒙梭曾說,「一滴石油相當於我們戰士的一滴鮮血」。可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時便已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使能源安全的內涵得到極大拓展,特別是1974年成立的國際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穩定石油供應和價格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國家也據此制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在穩定能源供應的支持下,世界經濟規模取得了較大增長。但是,人類在享受能源帶來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利益的同時,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戰,能源短缺、資源爭奪以及過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目前世界上常規能源的儲量有的只能維持半個世紀(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維持一、二百年(如煤)人類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比上個世紀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費據統計卻增加了16倍多。無論多少人談論「節約」和「利用太陽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氣井」或者「發現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應卻始終跟不上人類對能源的需求。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資源為主,其中中國等少數國家是以煤炭為主,其它國家大部分則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專家預測石油、天然氣最多隻能維持不到半個世紀,煤炭也只能維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常規能源結構,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都日趨嚴重。 當前世界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呈現出與歷次石油危機明顯不同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它不僅僅是能源供應安全問題,而是包括能源供應、能源需求、能源價格、能源運輸、能源使用等安全問題在內的綜合性風險與威脅。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l/10,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又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發展經濟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能源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國家生活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日益成為中國戰略安全的隱患和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費量的急劇上升。自 1993年起,中國由能源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能源總消費已大於總供給,能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婕能公主參考資料:

Ⅱ 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幣有哪些

與傳統交易所區別在於撮合方式不同,去中心化交易所用的是智能合約,而中心化交易所用的是交易所撮合演算法,帶幣幣互換的錢包其實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雛形,現在很多錢包也轉型做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有:1、Uniswap;2、MDEX;3、JustSwap;4、SushiSwap;5、Bancor Network;6、Curve。

第一、Uniswap
成立時間於 2018-11,注冊地區 美國 幣種數量 1152 (1915個交易對)
簡介:Uniswap V2是完全部署在以太坊鏈上的DEX平台,基於「恆定乘積自動做市「模型【儲備池模式、鏈上撮合、鏈上清算】,並促進ETH和ERC20 代幣數字資產之間的自動兌換交易。 Uniswap V2 的交易設計與傳統的限價訂單模型不同,Uniswap V2 協議為每個 ETH 和 ERC20 代幣交易對創建了單一的流動性儲備。 每個代幣的流動性儲備都是一個交易智能合約,其持有一定數量的 ETH 和 ERC20 代幣。Uniswap V2 交易合約作為自動做市商
第二、MDEX
成立時間 未知,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MDEX支持BSC、HECO及ETH的去中心化跨鏈交易協議,旨在融合多鏈優勢,打造高性能復合型DEX生態,以流動性挖礦與交易挖礦的「雙重挖礦激勵」給予參與者最大化回饋,並通過手續費回購銷毀機制實現了自驅式價值捕獲生態閉環。MDEX現已登陸火幣生態鏈Heco及幣安智能鏈BSC,用戶可通過MDEX Bridge實現資產在火幣生態鏈Heco、ETH和幣安智能鏈BSC之間的跨鏈互通。
第三、JustSwap
成立時間 未知,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JustSwap是一個基於TRON的交換協議,可以用於TRC20 tokens的交換。 任何2個TRC20的token都可以交換,系統定價,交易方便,而且協議不會抽取手續費,所有的手續費都提供給協議的流動性提供者。 協議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有可靠保證。
第四、SushiSwap
成立時間 2020-08,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SushiSwap是一個Uniswap的分叉,於8月27日上線。它採用了UniSwap的核心流動池設計,依然是流動性挖礦和自動做市商(AMM)。在協議和智能合約層面,SushiSwap與Uniswap共享相同的介面,並且前端界面Sushiswap也跟Uniswap相同。但它本質上又改變了原有的協議,SushiSwap將Uniswap的理論又向前推進一步。
第五、Bancor Network
成立時間 2017-01,注冊地區 以色列
簡介:Bancor是一款去中心化的交易協議,使交易者、流動性提供者和開發者能夠參與到一個沒有門檻的開放金融市場中。無需許可即可使用Bancor開源協議。 Bancor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由其社區擁有和運營。Bancor協議通過一個民主和透明的投票系統進行管理,允許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並塑造Bancor的未來。
第六、Curve
成立時間 --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Curve是基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穩定幣交易池,其特點在於高效而低滑點的穩定幣交易體驗,以及為做市商提供低風險的手續費收入。在後台,流動性池中持有的代幣也將提供給Compound協議或iearn.finance,在此處為流動性提供者產生更多的收入。

Ⅲ 什麼叫DEFI這種去中心化的平台在哪個交易所可以看到

如果是找這種理念的平台,可以在夢回鏈交易所看一下,最近推出的那個全球首個區塊鏈接廣告屏當中用的區塊鏈技術就是使用了去中心化的概念。。您的採納是對我工作的支持

Ⅳ 如何理解區塊鏈中的去中心化環節

由於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未來的金窩窩將繼續挖掘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領域運用的價值,發揮大數據服務的優勢,讓用戶行為增值,讓中小企業的發展破冰,構建真實、高效、安全、誠信的互聯網命運共同體。

Ⅳ 徐明星所說的區塊鏈「去中心化」是怎麼回事

先說「去中心化」,指的是節點的分散,數據的分散、礦工的分散,甚至是開發者的分散。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節點都可以成為階段性中心,但是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化控制功能。很多人以為去「中心化」指的是「去監管」,安全和隱私就無法得到保障。徐明星在演講中專門澄清說,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實際上是指『去中間環節』,不是『去監管』,區塊鏈其實更有利於監管。利用這一技術,增加監管力度。

Ⅵ 什麼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去中心化計算(英語:Decentralized computing)是把硬體和軟體資源分配到每個工作站或辦公室的計算模式。相比之下,集中式計算則是將大部分計算功能從本地或者遠程進行集中計算。去中心化計算是一種現代化的計算模式。 與之相反的集中計算,則普遍存在於早期的計算環境當中。 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機系與傳統的集中式網路相比有很多優點。台式計算機發展迅猛,它們的潛在的性能遠遠超過要求的大多數業務應用程序的性能要求。結果,大多數桌面計算機存在著剩餘的閑置計算能力. 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系統,可以發揮這些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然而,它是否增加了整體網路的有效性依然值得商榷。

Ⅶ 區塊鏈智能合同支付是不是騙局

1.是騙局,前段時間幾個知名的盤子,比如:玩家盛宴、波場鏈、九環、MDF、第一波場等,一開始都是打著「智能合同支付」、「去中心化」的旗號,但最終都以崩盤或者跑路結束。
2.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3.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其實並未出現 blockchain 一詞,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文翻譯版中,將 chain of blocks 翻譯成了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一中文詞最早的出現時間。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9年1月10日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拓展資料:
一 、核心優勢
區塊鏈體系結構的核心優勢包括:
1. 任何節點都可以創建交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之後,就可以合理地確認該交易是否為有效,區塊鏈可有效地防止雙方問題的發生。
2. 對於試圖重寫或者修改交易記錄而言,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3. 區塊鏈實現了兩種記錄:交易(transactions)以及區塊(blocks)。交易是被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實際數據,而區塊則是記錄確認某些交易是在何時,以及以何種順序成為區塊鏈資料庫的一部分。交易是由參與者在正常過程中使用系統所創建的(在加密數字貨幣的例子中,一筆交易是由bob將代幣發送給alice所創建的),而區塊則是由我們稱之為礦工(miners)的單位負責創建。
二 、基本特徵
1. 去中心化:由於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2. 開放性:系統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 自治性: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比如一套公開透明的演算法)使得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4.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5. 匿名性: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演算法,其數據交互是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中的程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Ⅷ 去中心化交易所違法嗎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我國是違法的。
個人建議:
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資金安全才行,特別是對於一些虛擬貨幣投資來說,我們一定要敬而遠之,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財產得到保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會降低風險才行。對於一些新興的理財方式,我們一定要學會判斷,因為高收益的同時也面臨著高風險,如果自己本身經濟能力有限的話,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才行,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財產不受損失。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使用閑錢進行投資。

(8)九環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去中心化計算是把硬體和軟體資源分配到每個工作站或辦公室的計算模式。相比之下,集中式計算則是將大部分計算功能從本地或者遠程進行集中計算。去中心化計算是一種現代化的計算模式。 與之相反的集中計算,則普遍存在於早期的計算環境當中。 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機系與傳統的集中式網路相比有很多優點。

台式計算機發展迅猛,它們的潛在的性能遠遠超過要求的大多數業務應用程序的性能要求。結果,大多數桌面計算機存在著剩餘的閑置計算能力. 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系統,可以發揮這些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然而,它是否增加了整體網路的有效性依然值得商榷。

Ⅸ Jasmy打算如何去中心化

Jasmy將利用諸如區塊鏈和星際文件系統之類的分布式技術來提供網路和儲存環境。區塊鏈最重要的特徵是,過去的記錄無法篡改,每條交易信息都被完整且有秩序地記錄在一連串的區塊上。交易的真實性不依賴第三方,而是基於共識的演算法由整個區塊鏈系統全體節點的授權來確保。這是因為所有交易記錄都被證明是無法篡改並且正確的,並且所有參與節點信任包含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系統。這種信賴不受任何特定授權者的權力,交易證明和個人信任程度左右,是一個讓人可以安心交易的分布式網路系統。遵循所有參加者都同意的規則自主運作,是我們實現「數據價值共享化」的重要要素。

熱點內容
btc推薦手續費 發布:2024-12-27 13:33:24 瀏覽:677
數字貨幣市值維護騙局 發布:2024-12-27 13:26:56 瀏覽:122
東南亞一區塊鏈 發布:2024-12-27 13:26:49 瀏覽:813
比特幣礦機t9收益 發布:2024-12-27 13:25:30 瀏覽:810
比特幣手續費佔比 發布:2024-12-27 13:17:16 瀏覽:437
xmr官方挖礦 發布:2024-12-27 13:17:15 瀏覽:497
數字貨幣啟動 發布:2024-12-27 12:59:25 瀏覽:339
比特雲幣靠比特雲幣靠 發布:2024-12-27 12:35:45 瀏覽:723
幣圈語錄2017 發布:2024-12-27 12:25:59 瀏覽:887
eth24算力 發布:2024-12-27 12:22:16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