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物流綠色

去中心化物流綠色

發布時間: 2021-12-22 10:13:01

1. 綠色物流的發展歷程

中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在綠色物流的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 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觀念上的差距
一方面,中國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確立。部分政府領導對物流的推進尚且放任自流,更何況面向的是更進一步的綠色物流?僅有物流的思想而沒有綠色化的概念,還缺乏發展的前瞻性,與時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經營者展現給我們的是綠色產品、綠色標志、綠色營銷和綠色服務,消費者追求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享用和綠色保障,而其中的綠色通道——物流環節,誰也未有足夠的重視和關心。因此在發展物流的同時,要盡快提高認識,更新思想,把綠色物流作為世界全方位綠色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確認和面向綠色物流的未來。
2.政策性的差距
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構築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還從物流業發展的合理布局上為物流的綠色化鋪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訂了《流通業務城市街道整備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機能,增強城市物流的綠色化功能。盡管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一直在致力於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的制訂和頒布,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另外,由於物流涉及的有關行業、部門、系統過多,而這些部門又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各做各的規劃,各搞各的設計,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導致物流行業的無序發展,造成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也為以後物流運作上的環保問題增加了過多的負擔。因此,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綠色化的思路來進行全國的物流規劃整體設計,是我國發展物流在政策性問題上必須正視的大事情。
3.技術上的差距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我們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中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麼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路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4.利益分配上存在問題
綠色物流包含的范圍非常廣,幾乎涉及到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如何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以及各個環節內的各個主體之間分配利益,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具體來說,由於私人收益(成本)與社會收益(成本)的不一致,使得供應鏈內成員的個體目標與供應鏈的整體目標存在沖突。從傳統製造模式來看,其私人收益往往高於社會收益,而其私人成本要低於社會成本,同時現有的有關法律允許這種成本外部化存在,比如體現在排污費的收取上,現有的排污費標准遠低於污染的治理費用,因此,製造商往往選擇了直接交納排污費的方式而不是治理其污染的方式,從而使成本外化。綠色製造的收益外化與傳統製造模式的成本外化使得綠色物流模式下的供應鏈成員個體目標與整體目標存在沖突,往往不能使與環境相容的原則在各成員間得到遵循。
另外一個問題是,綠色物流強調供應鏈成員的知識創新。但是,由於當前情況下,創新收益還不能完全歸創新者所有,於是就存在供應鏈各環節的成員在創新動機上存在激勵不足。同樣由於上面的原因,即使某個成員實現了有效的創新,經濟人的理性也會使其在一定范圍內限制其創新成果的擴散,從而其成果就不能及時有效地在供應鏈成員間共享。
由此可見,中國的綠色物流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物流綠色化對我們來說,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進入中國,跨國物流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由於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故必須要加快物流的綠色化建設,物流企業必須加快調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會失去競爭力,一旦國外在物流業的綠色化上設置准入壁壘,我國稚嫩的物流業就將遭受巨大打擊。可以說,發展綠色物流是參與全球物流業競爭的重要基礎。
因此,大力加強對物流綠色化的政策和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物流系統目標、物流設施設備和物流活動組織等進行改進與調整,實現物流系統的整體最優化和對環境的最低損害,將有利於中國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政策,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1 對發生源的管理
主要是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環境問題的來源進行管理。由於物流活動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務的發展,引起在途運輸的車輛增加,必然導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對發生源進行控制:制定相應的環境法規,對廢氣排放量及車種進行限制;採取措施促進使用符合限制條件的車輛;普及使用低公害車輛;對車輛產生的噪音進行限制。我國自90年代末開始不斷強化對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為治理大氣污染發布兩階段治理目標,不僅對新生產的車輛制定了嚴格的排污標准,而且對在用車輛進行治理改造,在鼓勵提高更新車輛的同時,採取限制行駛路線、增加車輛檢測頻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費等措施,經過治理的車輛,污染物排放量大為降低。
2 對交通量的管理
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推動企業從自用車運輸向營業用貨車運輸轉化;促進企業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發展共同配送;政府統籌物流中心的建設;建設現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網路等,從而最終實現物流效益化,特別是要提高中小企業的物流效率。
3 對交通流的管理
政府投入相應的資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環狀道路,制定有關道路停車管理規定;採取措施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開展道路與鐵路的立體交叉發展。以減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達到環保的目的。
推進綠色物流除了加強政府管理外,還應重視民間綠色物流的倡導,加強企業的綠色經營意識,發揮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從而形成一種自律型的物流管理體系。

2. 從電子商務的角度分析什麼叫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簡介
「綠色物流」的概念: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
綠色物流是以經濟學一般原理為基礎,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外部成本內部化理論和物流績效評估的基礎上的物流科學發展觀。同時,綠色物流也是一種能抑制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配送等作業流程的物流活動。內涵綠色物流的內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集約資源
這是綠色物流的本質內容,也是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企業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綠色運輸
運輸過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是物流活動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綠色物流,首先要對運輸線路進行合理布局與規劃,通過縮短運輸路線,提高車輛裝載率等措施,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另外,還要注重對運輸車輛的養護,使用清潔燃料,減少能耗及尾氣排放。
綠色倉儲
綠色倉儲一方面要求倉庫選址要合理,有利於節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倉儲布局要科學,使倉庫得以充分利用,實現倉儲面積利用的最大化,減少倉儲成本。
綠色包裝

包裝是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綠色包裝可以提高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資源消耗,避免環境污染。
廢棄物物流
廢棄物物流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搜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等,然後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後形成的物品流動活動。
中國綠色物流的發展
存在的不足
中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在綠色物流的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觀念上的差距
一方面,中國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確立。部分政府領導對物流的推進尚且放任自流,更何況面向的是更進一步的綠色物流?僅有物流的思想而沒有綠色化的概念,還缺乏發展的前瞻性,與時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經營者展現給我們的是綠色產品、綠色標志、綠色營銷和綠色服務,消費者追求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享用和綠色保障,而其中的綠色通道——物流環節,誰也未有足夠的重視和關心。因此在發展物流的同時,要盡快提高認識,更新思想,把綠色物流作為世界全方位綠色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確認和面向綠色物流的未來。
2.政策性的差距
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構築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在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還從物流業發展的合理布局上為物流的綠色化鋪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訂了《流通業務城市街道整備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機能,增強城市物流的綠色化功能。盡管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一直在致力於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的制訂和頒布,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另外,由於物流涉及的有關行業、部門、系統過多,而這些部門又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各做各的規劃,各搞各的設計,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導致物流行業的無序發展,造成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也為以後物流運作上的環保問題增加了過多的負擔。因此,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綠色化的思路來進行全國的物流規劃整體設計,是我國發展物流在政策性問題上必須正視的大事情。
3.技術上的差距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我們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中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麼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路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中國的綠色物流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物流綠色化對我們來說,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進入中國,跨國物流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由於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故必須要加快物流的綠色化建設,物流企業必須加快調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會失去競爭力,一旦國外在物流業的綠色化上設置准入壁壘,我國稚嫩的物流業就將遭受巨大打擊。可以說,發展綠色物流是參與全球物流業競爭的重要基礎。

3. 遠成的綠色物流是什麼對消費者有用嗎

企業物流活動中也會存在一些非綠色因素,日本物流成本計算的權威西澤修先生曾提出了「物流成本冰山」說,其含義是說人們對物流費用的總體內容並不掌握,提起物流費用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潛藏在海水裡的整個冰山卻看不見,實際上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費用的主體部分。物流成本「冰山」理論也同樣揭示企業物流結構的不合理對社會造成的成本,這個成本就是環境污染。任何形式的環境污染都根源於物質的不適當流動,且流動的量達到了一定規模就超過了環境的負載能力。因此企業在進行物流管理時不能不考慮由此產生的環境污染而形成的巨大的社會成本。
一直以來,遠成集團非常重視客戶服務,並從戰略上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目標,根據客戶對物流服務的需求變化,不斷提高自身服務水平。遠成認為,現代物流的競爭,不單是物流設備、倉庫、運輸工具、物流信息系統等硬體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服務軟實力的競爭,比如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服務質量的優劣程度以及由此帶來的客戶對品牌的綜合滿意度等。而物流服務軟實力一直是中國物流企業參與世界物流競爭的重要瓶頸。遠成集團正是基於這一競爭理念,首開物流星級服務標准和規范,在物流服務的各個節點和環節,甚至公司物流產品的研發,物流方案的設計等都要求達到星級服務的標准和規范,這也是遠成長久以來維持良好客戶關系的關鍵。
所以說,遠成的綠色物流不但對物流行業有益,而且對消費者也有益。

4. 綠色物流與逆向物流的區別和聯系

管好綠色逆向物流 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活動日趨頻繁,其中的諸多活動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如廢氣污染、噪音污染、資源浪費、交通堵塞、廢棄物增加等,這些行為是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相違背的,因此,研究和探討物流活動綠色化,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就開始從事和研究物流,綠色物流得到不斷發展;將綠色物流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這是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的六大特徵之一�3�。在我國,盡管綠色物流逐漸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並被認為是中國未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但只停留在觀念上,既沒有系統化,更沒有工程化;很顯然,和國外的情況相比,我國的綠色物流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因此,發展我國綠色物流,實現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 1 綠色逆向物流的內涵及其意義 所謂逆向物流是指在企業物流過程中,由於某些物品失去了明顯的使用價值(如加工過程中的邊角料、消費後的產品、包裝材料等)或消費者期望產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失去了效用或已被淘汰,將作為廢棄物拋棄,但在這些物品中還存在可以再利用的潛在使用價值,企業為這部分物品設計一個回收系統,使具有再利用價值的物品回到正規的企業物流活動中來。這個回收系統就是逆向物流系統,而系統中的物流就是逆向物流�5�。 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10�。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綠色物流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有綠色物流活動。 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傳統物料的單向運作模式,有利於減少不適當物流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減少因焚燒、填埋帶來的資源浪費。同時也能降低企業處理廢舊物品的成本,改善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績效,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綠色逆向物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節約和利用資源與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 2 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 2.1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戰略意義 可持續發展是強調自然資源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經濟的持續發展的一種發展形態�6�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今天,人們所面對的是「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人口膨脹」等嚴重問題,而物流業的發展必定會耗用大量的資源、能源,同時產生廢氣、廢水、廢物和噪音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物流企業一開始就要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規劃和管理,把「可持續發展」做為企業的最大利益原則加以對待�9�。物流綠色化是21世紀物流管理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2.2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研究 2.2.1 廢棄物最小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廢棄物管理通常對於工業生產過程中剩餘物進行最小化,有兩個途徑可實現廢物的最小化�4�:①從廢物生成上預防廢物的產生;②對已有廢物實行「變廢為寶」。其具體方法為減少廢物數量(Rece)、廢物再利用(Reuse)、廢物循環(Recycle)、廢物回收(Recover)(將以上方法簡稱為4Rs)。 4Rs能夠減少要處置的廢物數量,相互之間有一定的邏輯層次,這種邏輯層次揭示四種方法之間優先順序�4�。如圖1所示。 在通常情況下,減少使用資源產生的廢物是最好的方法,力爭在第一地點不要產生廢物。如果廢物已經產生,必須想盡辦法充分挖掘其內涵的用途,如果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再利用。如果不可行,則回收這些廢物。最後,從不能減少、再利用和循環的廢物中回收能源。這就實現了「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目標,為實現自然資源持續利用,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目標奠定基礎。同時,在工業生產中實現物質、能量的生態均衡必然成為我國工業製造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2.2.2 管好逆向物流,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逆向物流所包含的各種活動中,管理客戶退回的商品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對流通領域的逆向物流管理,可採用如下措施:①在商品流通中盡量減少商品的迴流量�8�;②在整個供應鏈范圍內建立再循環物流系統。具體分析如下。 逆向物流的管理首先要從阻止商品迴流(即退貨)的發生入手,因為有些商品類型(見表1、表2)的迴流是可以避免(或最小化)的,只須物流企業從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要求每一個員工。表1和表2分別列出終端消費者和零售商退貨的原因。其次要樹立面向拆卸的設計理念�8�,即在產品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如何使迴流產品的持續處理更容易,以便於產品的翻新、再製造或原料的回收。 另外,由於大量生產、流通和大量消費,必定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一些廢棄物處理困難會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及自然環境的惡化。因此,物流企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還必須與供應鏈的其它節點協同起來,從整個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最終建立起包括生產商、製造商、批發零售商和消費者在內的生產→流通→消費→再利用的循環物流系統(如圖2所示)。這對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2.3逆向物流綠色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逆向物流活動綠色化,可重點考慮以下兩個問題:①廢舊物品的綠色回收;②對回收品的綠色處理。具體來說,廢舊物品的回收本身就是一種綠色活動,可以設想,全球若只有正向物流這一單向運作模式,那麼製造商在生產過程中的剩餘物質,消費群體在消費過程中的生活拉圾,不要多長時間就會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是不可想像的。 對回收物品綠色處理方式的劃分,可以藉助Thierry�1�在1995年提出的觀點:直接再利用(direct reuse);修理(repair);再生(recycling);再製造(remanufacturing)。�簡稱為4rs 4rs能夠減少要處置的廢舊物品數量,降低企業處理廢舊物品的成本,減少因焚燒、填埋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其綠色處理方法、應用舉例及層次關系�5�如表3所示。 在通常情況下,使回收物流綠色化的最優途徑是再利用和再製造。這種再利用和再製造通過循環重復利用物料,充分回收有用的自然資源,減少對廢舊物品的處理成本,產生具大的經濟效益。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效益就是因廢物數量的減少,而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促使生態平衡。這就實現了「使生態環境持續利用」的目標,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目標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3 可持續發展對策和建議 3.1 企業的作為 綠色逆向物流的主體主要是專業物流企業。因此,開展綠色物流,實現可持續發展,物流企業,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整個物流活動鏈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它直接關繫到綠色物流的具體實施。具體來說,企業實現逆向物流綠色化,應重點解決兩個難點,一是物品的回收,二是對回收品的處理。對於物品的回收,建議建立合理、優化的回收模式:企業內回收模式和企業外回收模式。從圖2所示的「再循環物流系統」結構圖可知,對供應商、生產商等企業在生產加工環節中出現的廢次品、邊角廢料以及倉儲運輸環節中出現的損貨,通過企業內回收模式進行回收,使之再資源化。對終端客戶和零售商的退貨,批發零售商的包裝材料,消費者群體產生的有價值的生活垃圾及廢舊物,可通過企業外回收模式進行回收。對一些耐用消費品可通過「以舊換新」的綠色營銷模式來實現企業外回收,如家用電器、電腦、手機、高壓鍋等消費品。同時企業可通過在各大城市建立維修、回收兩者兼有的廢舊物回收中心,以方便廢舊物資源的回收利用,也大大緩解廢舊物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對回收物品的處理,總的原則是循環再利用,充分挖掘廢舊物內涵的用途,不能用的也要回收其能源。具體來說,先進行分類,然後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處理;能利用的充分利用,對只需要進行簡單維修就能使用而不影響質量的產品,通過簡單處理就直接進入銷售市場;對生產製造商產生的邊角廢料,批發零售商剩下的包裝材料,用戶群所產生的有價值的生活垃圾,均可運送到供應商或第三方生產商,使之再資源化。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要建立回收廢物處理系統,需要有大量的投資,因此,企業可考慮將其承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來做,或者和其它企業聯手來做。 3.2 政府的作為 政府應發揮綠色物流的導向作用,積極扶持綠色物流,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具體要點是在交通運輸方面,政府在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應加大對物流污染源、交通量、交通流的控制和管理。嚴格實施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訂《廢棄物處理預收費法》等法律;並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綠色物流活動,如對公路運輸提價;在稅收、貸款方面對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進行傾斜;建立專門的綠色物流管理監督機構;倡導建設綠色物流園區,特別是城市中心物流園區,等等。在包裝方面,政府應盡力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並制訂一些法律、法規來約束企業的包裝行為,如只要包裝容器生產商達到一定的回收再利用水平就可申請免除包裝廢棄物的稅收;因此包裝企業應盡量使用易回收的紙材料。建議企業在包裝的生產和使用上,應堅持的原則是:包裝原材料或容器必須不危害人體的健康;盡量少用廢棄後難降解的包裝材料;盡量縮小包裝體積;包裝容器內空間體積不應超過產品體積的20%等。在流通加工方面,政府可通過建設物流園區,使物流企業集中運作,這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3.3消費者的作為 消費者不僅是綠色逆向物流的倡導者,而且是綠色逆向物流的督導者。首先消費者要樹立綠色逆向物流的理念;全國13億人口,人人都是消費者,如果人人都了解環境保護和資源的持續利用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人人都有環保意識,搞好綠色物流將指日可待。其次要倡導綠色逆向物流的行為;有了思就有想,當人們認識到資源和環境是如此重要時,為了下一代的生存與發展,人們不僅要求本身要實行綠色消費,而且要通過輿論要求政府規制綠色物流管理。再次要倡導綠色逆向物流的行動;消費者對正確處理消費後的廢棄物尤其重要,具體要求是在處理垃圾時分類處理,如有些城市的垃圾桶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兩部分;盡量消費簡易包裝的產品;盡量使用「菜籃子」來替代塑料袋;對家中的廢舊家電、電腦等耐用品通過「以舊換新」的途徑處理,等等。

5. 綠色物流的重點是什麼

重點背誦的部分
綠色物流的意義 P26
1.綠色物流是經濟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綠色物流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
3.綠色物流的建立,更有利於全面滿足人民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需求
4.綠色物流有利於企業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5.綠色物流是適應國家法律要求的有效措施
物流業指標體系 P89
經濟屬性指標(產品及回收處理經濟性、產品質量優良性安全性、生產處理技術先進性)
資源屬性指標(材料種類及消耗、材料利用率及綠色性、產品中回收材料及零部件利用率)
能源屬性指標(能源種類及消耗、能源利用率及自身綠色性、再生資源使用量)
環境屬性指標(水環境指標、大氣環境指標、固體廢棄物指標、噪音廢棄物指標、土壤環境指標)
企業綠色物流系統的構築 P107
一、綠色供應物流 首先,對必須對構成產品的零件材料的綠色性進行評估,以避免環境風險。 第二步,根據材料的綠色性對供應商進行綠色性的評估。 第三步,采購過程的綠色化
二、綠色生產物流 首先,必須以清潔生產技術為基礎。 其次,JIT生產方式的實現必須充分考慮環境代價或交通擁擠帶來的社會成本,通過庫存節約與環境成本的平衡,確定最合適的庫存標准。另外,以減少物料輸送、儲存、裝卸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和廢物排放為原則,進行物流技術的改進和物流管理方式的優化,通過對生產物流系統的優化,對物流路徑進行最優規劃,對物流設備進行最佳配置,消除無效的運輸或裝卸。
三、綠色分銷物流 首先,必須合理的規劃分銷網路,綠色分銷網路應該有利於運輸路線的優化,充分利用一些更加環保的運輸方式。 其次,商品的保證在物流上的安全性的同時應保證盡量化。
四、廢棄物流
五、逆向物流系統(回收舊產品、舊產品運輸、檢查與處理、回收產品的修理或復原、在循環產品的銷售)
逆向物流的戰略作用 P131
1.改善和提高顧客價值,增強戰略競爭優勢
2.降低物料成本,增強企業收益
3.改善環境行為,塑造企業形象
4.促使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逆向物流系統的功能 P133
收集 檢測和分類 再處理 廢棄處置 在分銷
我國企業實施逆向物流管理的策略 P145
1.組織保證,建立物流運作的只能部門
2.分層次實施逆向物流目標
3.加強逆向物流的起始點控制
4.在供應鏈范圍構建企業你逆向物流物流系統
5.建立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統
6.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的整合統籌規劃
7.建立逆向物流的集中退貨中心
8.財務管理
9.確定逆向物流的運作方式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策略 P198
1.與供應商或分銷商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2.進行全過程的「生態設計」合作,優化供應過程
3.構築面向供應鏈的綠色標准化體系
4.構築面向綠色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
綠色認證
五個子系統:環境管理系統(EMS)環境審核(EA)環境標志(EL)環境績效評估(EPE)生命周期評估(LCA)
ISO14000系統標準的特點
1.以消費行為為標本動力 2.資源性的標准 3.沒有絕對量的設置,以全國的法律、法規要求為基準 4.強調持續改進和污染預防 5.標准強調的是管理體系,踢被注重體系的完整性 6.標准強調了生命周期應用,對產品進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分析,較全面地覆蓋了當代的環境問題。
認證過程:

概念部分
綠色物流的三個理論基礎:可持續發展 生態經濟學 生態倫理學 P29掌握定義(模式)
綠色流通:以綠色文明為導向,以環境保護為宗旨,直接或間接促成污染消減的環保取向型商品流通過程及活動,其核心內容是綠色產品的流通活動。P54
綠色營銷:一種能辨識、預期及符合消費者與社會需求,並且可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 P65
綠色物流: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回收物流:不合格以及返修,退貨及周轉使用包裝容器,從需方返回供方行程的物流活動
廢棄物流:失去使用價值物品的物流,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並分別送到專門的處理場所時行形成的物品的實體流動。
逆向物流:與傳統的供應鏈方向相反,為價值恢復或處理合理而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消費地到起始點的有效流動所進行的計劃、管理金額控制過程。(投訴退後、終端使用退回、商業退回、維修退回、生產報廢與副品、包裝)狹義的逆向物流:已經廢棄的產品在製造,再生以及物料回收的過程。 廣義的逆向物流:包括狹義逆向物流定義以外的,還包括減少使用資源,而通過減少使用資源可以達到廢棄物減少的目標,同時還能夠使得正向以及逆向的物流更有效率。
清潔生產: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內涵清潔生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採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
循環經濟 P111 (資源 產品 廢棄物) 3R?
循環物流系統:物及其物流衍生物發生的空間和時間的位置移動的循環系統,是由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相互聯系構成的物流系統。
企業綠色物流戰略管理:1.綠色技術的創新 2.開發綠色產品 3.綠色供應鏈管理 4.培養綠色物流人才。P164
綠色供應鏈:導入全新的設計理念,對產品開發與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組織、分銷供應直至最終的消費。廢棄回收在利用的整個供應鏈過程進行生態設計,通過供應鏈中個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緊密協作,使得整個供應鏈系統在內外環境管理方面實現最優化的協調統一。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主導內容:1.綠色戰略 2.綠色設計 3.綠色材料選擇 4.綠色製造 5.綠色分銷 6.綠色回收
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在宏觀上注重綠色產業鏈條的發展布局 2.在微觀上注重開發企業自身的綠色價值鏈 3.依據資源情況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 p192
綠色包裝: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
綠色包裝的主要手段:P208 可降解塑料 紙 玻璃 竹 重復使用和再生 可食用 可降解 紙材料
綠色物流渠道模式的選擇:直接渠道 間接渠道 逆向渠道 P202
工業生態園區:通過預先設計工業系統,循環利用資源,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6. 求一篇關於綠色物流的論文

北京環亞運商物流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的綠色物流車隊

7. 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物流的區別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

陳 雯,凌定成
(上海海關大學,上海 210204)

【摘 要】供應鏈管理是進入21世紀後企業適應全球化競爭的一個有效途徑,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文章闡述了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對所有節點企業的資源進行集成和協調,強調了戰略夥伴協同、信息資源集成、快速市場響應及為用戶創造價值等。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增值鏈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06)04-0035-02

一、供應鏈的概念
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製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它是指把從企業外部采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過生產轉換和銷售等活動,再傳遞到零售商和用戶的一個過程。傳統的供應鏈概念局限於企業的內部操作層上,注重企業自身的資源利用。
後來供應鏈的概念注意了與其他企業的聯系,注意了供應鏈的外部環境,認為它應是一個「通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組裝、分銷、零售等過程將原材料轉換成產品,再到最終用戶的轉換過程」,這是更大范圍、更為系統的概念。美國的史迪文斯(Stevens)認為:「通過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用戶的流就是供應鏈,它開始於供應的源點,結束於消費的終點。」伊文斯(Evens)認為:「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模式。」
而到了最近,供應鏈的概念更加註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此時對供應鏈的認識形成了一個網鏈的概念。哈理森(Harrison)進而將供應鏈定義為:「供應鏈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和成品、並且將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路。」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給出一個供應鏈的定義: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是一個范圍更廣的企業結構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到最終用戶。它是一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
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供應鏈管理不是供應商管理的別稱,而是一種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業集成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最早人們把供應鏈管理的重點放在管理庫存上,作為平衡有限的生產能力和適應用戶需求變化的緩沖手段,它通過各種協調手段,尋求把產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戶手中所需要的費用與生產、庫存管理費用之間的平衡點,從而確定最佳的庫存投資額。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務是管理庫存和運輸。現在的供應鏈管理則把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使供應鏈上各企業分擔的采購、生產、分銷和銷售的職能成為一個協調發展的有機體。
三、供應鏈管理涉及的內容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主要領域: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供應鏈管理
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託,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製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主要包括計劃、合作、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目標在於提高用戶服務水平和降低總的交易成本,尋求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這兩個目標往往有沖突)。供應鏈管理還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戰略性供應商和用戶合作夥伴關系管理;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應鏈的設計(全球節點企業、資源、設備等的評價、選擇和定位)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供應生產作業物流需求各種技術支持;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基於供應鏈管理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管理、生產集成化計劃、跟蹤和控制;基於供應鏈的用戶服務和物流(運輸、庫存、包裝等)管理;企業間資金流管理(匯率、成本等問題);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等。
在全球化大市場競爭環境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業務上成為最傑出者,唯有聯合行業中其它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連、業務關系緊密的行業供應鏈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因此,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延伸和發展為面向全行業的產業鏈管理,管理的資源從企業內部擴展到了外部。
在這種供應鏈的管理過程中,首先,在整個行業中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使多個企業能在一個整體的管理下實現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把這些企業的分散計劃納入整個供應鏈的計劃中,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從而大大增強了該供應鏈在大市場環境中的整體優勢,使每個企業均可實現以最小的個別成本和轉換成本來獲得成本優勢,及時地獲得最終消費市場的需求信息,使整個供應鏈能緊跟市場的變化。在21世紀,市場競爭將會演變成為這種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其次,在市場、加工/組裝、製造環節與流通環節之間,建立一個業務相關的動態企業聯盟(或虛擬公司)。即為完成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等任務而由多個企業相互聯合所形成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通過信息技術把這些企業連成一個網路,以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來完成單個企業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這不僅使每一個企業保持了自己的個體優勢,也擴大了其資源利用的范圍,使每個企業可以享用聯盟中的其它資源。例如配送環節是連接生產製造與流通領域的橋梁,起到重要的紐帶作用,以它為核心可使供需連接更為緊密。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為了加速產品流通,往往是以一個配送中心為核心,上與生產加工領域相聯,下與批發商、零售商、連鎖超市相接,建立一個企業聯盟,把它們納入自己的供應鏈來進行管理,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最有效地規劃和調用整體資源,以此實現其業務跨行業、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經營,對大市場的需求做出快速的響應。在它的作用下,供應鏈上的產品可實現及時生產、及時交付、及時配送、及時交達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快速實現資本循環和價值鏈增值。
這種廣義供應鏈管理拆除了企業的圍牆,將各個企業獨立的信息化孤島連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種跨企業的協作,以此追求和分享市場機會,通過Internet,電子商務把過去分離的業務過程集成起來,覆蓋了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部過程,包括原材料供應商、外協加工和組裝、生產製造、銷售分銷與運輸、批發商、零售商、倉儲和客戶服務等,實現了從生產領域到流通領域一步到位的全業務過程。
四、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
物流管理作為現代供應鏈管理思想的起源,同時也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物流管理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了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發展,對於理解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實質以及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的作用很有必要的。
在物流管理出現之前,企業還沒有一個獨立的物流管理業務部門,只是被當作製造活動的一部分。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集成物流的概念,把企業的輸入與輸出物流管理以及部分市場和製造功能集成在一起。供應鏈管理是90年代才出現的新的管理模式,並隨之出現了集成供應鏈概念,通過和其他的供應鏈成員進行物流的協調尋找商業機會。
物流指的是供應鏈范圍內企業之間的物資轉移活動(不包括企業內部的生產活動)。現代的企業物流管理已經把采購與分銷兩個為生產服務的領域統一在一起,形成的物流供應鏈,這就是現代物流管理的含義。所以國外有人認為供應鏈管理實際就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擴展。如果從社會大范圍的角度看,物流可以理解為是所有為最終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活動網路,即供應網路(Supply Network)。而供應鏈則是其中的一個通道(Channel),它關聯著幾個不同的管理概念:
供應管理(Supply Management):如采購、庫存、運輸、訂單處理等,應商的業務有關,處理企業與供應市場之間的各類業務活動,但不包括供應商的供應商,。
後勤管理(Logistics):是指經過分銷渠道到達最終用戶的物料管理和信息管理。
配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處理與企業最直接的用戶,主要是一級用戶,不涉及二級用戶間的業務關系,把產品銷售給用戶,非直接的用戶。
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指供應鏈的中間部分物流和信息流。包括采購、庫存管理、倉儲管理、生產作業計劃與控制、分銷配送管理。即從原料的采購進廠、生產再到產品交給用戶(第一級用戶),不包括供應商的供應商和分銷商的分銷商及最終用戶。
供應鏈管理:是跨企業范圍的比物料管理更廣泛的管理,它從戰略層次上把握最終用戶的需求,通過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獲得從成本、時間、效率、柔性等的最佳效果。包括從原材料到最終用戶的所有活動,是對整個鏈的過程管理。
五、物流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地位
一般認為,供應鏈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那麼,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為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區別在哪裡?一般而言,供應鏈管理涉及製造問題和物流問題兩個方面,物流涉及的是企業的非製造領域問題。兩者的主要的區別表現在:
1.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業之間的流動,而不涉及生產製造過程的活動;
2.供應鏈管理包括物流活動和製造活動;
3. 供應鏈管理涉及從原材料到產品交付給最終用戶的整個物流增值過程,物流涉及企業之間的價值流過程,是企業之間的銜接管理活動。
物流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可以通過價值分布來考查。物流價值(采購和分銷之和)在各種類型的產品和行業中都佔到了整個供應鏈價值的一半以上,製造價值不到一半。在易耗消費品和一般工業品中,物流價值的比例更大,達80%以上。說明供應鏈是一個價值增值鏈過程,應有效地管理好物流過程,提高供應鏈的價值增值水平。物流管理不再是傳統的保證生產過程連續性的問題,而是要在供應鏈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創造用戶價值,降低用戶成本;協調製造活動,提高企業敏捷性;提供用戶服務,塑造企業形象;提供信息反饋,協調供需矛盾。
要實現以上幾個目標,物流系統應做到准時交貨、提高交貨可靠性、提高響應性、降低庫存費用等。
六、結語
現代市場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加速資金周轉、快速傳遞與反饋市場信息、不斷溝通生產與消費的聯系、提供低成本的優質產品,生產出滿足顧客需求的顧客化的產品,提高用戶滿意度。因此,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供應鏈物流系統才能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要求。供應鏈管理將成為21世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物流管理又將成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能力的主要構成部分。

8. 我國建立綠色物流應該共幾方面考慮

發展我國綠色物流的對策
1、樹立綠色理念,強化綠色管理。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淡薄,就會成為綠色物流發展的外在阻礙因素。因此,必須加強環境教育,提高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物流形態,需要廣大消費者的積極參與。所以,要大力開展消費者綠色教育,使消費者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有關綠色法規、政策,了解實施綠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倡導綠色消費,通過綠色消費方式倡導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管理,通過綠色消費輿論推動政府實施綠色物流管理。
目前,我國的物流管理機制有許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必須切實加強體制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進行綠色改革,加強綠色管理。通過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克服物流管理體制上的障礙,發揮政府的管理功能。針對我國現代物流的運作跨越不同的行業和地區,管理屬於不同的部門而缺乏統一領導的情況,建議應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門協調機制,用制度來統一管理物流活動,並且可以在當前政府機構改革中明確設立物流管理部門,管理統一,政策歸口,全面規劃物流的發展。
2、科學規劃網點布局,優化整合物流流程。建設以城市為中心的現代化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整個物流企業的靈魂所在,針對我國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設遲緩的情況,我們應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設施和基礎建設齊全、消費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與信息發達的特點,建立現代物流中心,發展綠色運輸,以此帶動周邊地區、中小城市和農村的繁榮發展,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物流網路體系。這樣,可在整體上保證運輸過程的最優化和高效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資金、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據國內有經驗物流供應商提供的信息顯示,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整合工業的采購、庫存、儲運、銷售流程,我國可降低現有物流成本的50%~60%。另據匡算,現階段我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降低1%,則可以在貨物運輸、倉儲方面節能降耗1000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倘若我國能逐步逼近工業化國家物流的平均成本(物流成本佔GDP的12%),則可節約當年物流成本8000億元。因此,優化和整合我國工業的物流流程,有希望成為當前很具操作性且收獲豐厚的改革發展思路,並促使我國國民經濟實現增長方式的重大轉變。
3、完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加強綠色環保。從綠色環保的角度來看,大量生產和消費的結果,必然導致大量廢棄物的產生。盡管我國相關部門和眾多企業已經採取了許多措施,加速廢棄物的處理,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仍然對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對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加強廢棄物回收利用研究,完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廢棄物物流是物流活動和物流管理的一個分支,是指將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並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形成的物品實體的流動過程。因此,應當建立並完善一整套包括生產、流通、消費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要達到這個目標,從政府的管理角度看,應該加強對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管理和監督;從企業的運作角度看,企業不能只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而要從整個產供銷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真正做到物流的「綠色」。
4、加強綠色物流理論研究,大力培養物流人才。人才是綠色物流發展的關鍵。首先,應發揮高等院校的智力資源和學術優勢,加強關於綠色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學術支撐。其次,大力培養復合型、高素質的綠色物流專門人才。目前,我國物流專業的人才相當匱乏,高級人才更是難求,許多企業的相關人員都是半路改行,難以在綠色物流的研究中有深入的發展。所以,必須大力加強物流專門人才的培養,全面進行企業物流人才的培訓,使企業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迅速成為既懂得物流知識和管理知識,又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相關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只有如此,我國的綠色物流才有可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並且,要注意:
1、綠色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質量的好壞優劣直接決定著最終產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實施綠色物流還要從源頭上加以控制。由於政府對企業的環境行為的嚴格管制,並且供應商的成本績效和運行狀況對企業經濟活動構成直接影響。因此在綠色供應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應商選擇和評價的環境指標,即要對供應商的環境績效進行考察。例如:潛在供應商是否因為環境污染問題而被政府課以罰款?潛在供應商是否因為違反環境規章而被關閉的危險?供應商供應的零部件是否採用綠色包裝?供應商是否通過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

2、綠色生產管理

綠色生產又包括綠色原材料的供應、綠色設計與製造以及綠色包裝。綠色產品的生產首先要求構成產品的原材料具有綠色特性,綠色原材料應符合以下要求:環境友好性;不加任何塗鍍,廢棄後能自然分解並能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無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處理、可重用的材料,並盡量減少材料的種類,這樣有利於原材料的循環使用。

綠色設計要求面向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產品在製造、銷售、使用及報廢後對環境的影響,使得在產品再製造和使用過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產生毒副作用及保證產生最少的廢棄物。

綠色製造則追求兩個目標,即通過可再生資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節能降耗措施緩解資源枯竭,實施持續利用:減少廢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業品在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與環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個生產活動給人類和環境帶來的風險,最終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的最優化。

包裝是商品營銷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裝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後就被消費者遺棄,從而造成環境問題。例如現在我國比較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隨地遺棄引起的。綠色包裝是指採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其特點是材料最省,廢棄最少且節約資源和能源;易於回收利用和再循環;包裝材料可自然降解並且降解周期短;包裝材料對人的身體和生態無害。綠色包裝要求提供包裝服務的物流企業進行綠色包裝改造,包括:使用環保材料、提高材質利用率、設計折疊式包裝以減少空載率、建立包裝回用制度等。包裝是在商品輸送或儲存過程中,為保證商品的價值和形態而從事的物流活動。

3、綠色運輸管理

交通運輸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運輸過程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噪音污染;運輸易燃、易爆、化學品等危險原材料或產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露等事故。都會對環境造成很到的影響。因此構建企業綠色物流體系就顯得至關重要。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計劃,提高運輸效率以降低貨損量和貨運量。開展共同配送,減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區域內的配送需求為對象,人為地進行有目的、集約化地進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業或同一區域的中小企業協同進行配送。共同配送統一集貨、統一送貨可以明顯地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可以提高市內貨物運輸效率,減少空載率;有利於提高配送服務水平,使企業庫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實現「零」庫存,降低物流成本。

(2)實施聯合一貫制運輸。聯合一貫制運輸是指以件雜貨為對象,以單元裝載系統為媒介,有效地巧妙組合各種運輸工具,從發貨方到收貨方始終保持單元貨物狀態而進行的系統化運輸方式。通過運輸方式的轉換可削減總行車量,包括轉向鐵路、海上和航空運輸。聯合一貫制運輸是物流現代化的支柱之一。

(3)評價運輸者的環境績效,有專門運輸企業使用專門運輸工具負責危險品的運輸,並制定應急保護措施。

現在政府部門對運輸污染採取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如北京對機動車制定了嚴格的尾氣排放標准。同時政府交通部門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根據機動車的排污量來收取排污費。由此,企業如果沒有綠色運輸,將會加大經濟成本和社會環境成本,影響企業經濟運行和社會形象。

4、綠色儲存管理

儲存在物流系統中起著緩沖、調節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個中心環節。儲存的主要設施是倉庫。現代化的倉庫是促進綠色物流運轉的物資集散中心。綠色倉儲要求倉庫布局合理,以節約運輸成本。布局過於密集,會增加運輸的次數,從而增加資源消耗;布局過於鬆散,則會降低運輸的效率,增加空載率。倉庫建設前還應當進行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充分考慮倉庫建設對所在地的環境影響。例如,易燃易爆商品倉庫不應設置在居民區,有害物質倉庫不應設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採用現代儲存保養技術是實現綠色儲存的重要方面,如氣幕隔潮、氣調儲存和塑料薄膜封閉等技術。

5、綠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過程中繼續對流通中商品進行生產性加工,以使其成為更加適合消費者的需求的最終產品。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產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大有作為的領域。

綠色流通加工的途徑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變消費者分散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

6、綠色裝卸管理

裝卸是跨越運輸和物流設施而進行的,發生在輸送、儲存、包裝前後的商品取放活動。實施綠色裝卸要求企業在裝卸過程中進行正當裝卸,避免商品體的損壞,從而避免資源浪費以及廢棄物環境造成污染。另外,綠色裝卸還要求企業消除無效搬運,提高搬運的活性,合理利用現代化機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順暢。

7、產品綠色設計、綠色包裝和標識

綠色物流建設應該起自於產品設計階段,以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術提高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環境績效,在推動綠色物流建設上發揮先鋒作用。包裝是綠色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乳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過度的包裝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再生性包裝由於容易回收的性質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可以重復使用的集裝箱也是綠色包裝的例子。在日本,經營食品的商人已放棄塑料包裝,在食品界掀起「綠色革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他們的食品包裝已不只是要好和實用,照顧環境需要也成為包裝業的重要課題。現在的日本商人在給食品包裝時盡量採用不污染環境的原料,用紙袋包裝取代塑料容器,這也減少了將用過後的包裝收集到工廠再循環所面對的技術和成本困難,綠色包裝設計在這方面發揮很大作用。

9. 綠色物流的理念

摘要:綠色物流強調了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及對環境、資源全方位的關注,第三方物流配送,體現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在這一點上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根據該統一性,本文對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成因及第三方物流在其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並且提出了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理論框架模型,對模型中各因素的內涵和因素間的相關性進行了闡述。
關鍵字:綠色物流,第三方物流,配送 1. 引言
綠色物流是以降低環境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的,強調了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及對環境、資源全方位的關注,包括了綠色配送和裝運、綠色包裝和在加工以及綠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等環節。其中物流配送是經濟發展和消費生活多樣化的支柱,然而在企業追求效益優先的行為之下,物流配送的發展越發對資源與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資源合理利用問題。為此,體現綠色物流理念的配送就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三方物流配送,從其運營結果看,正是體現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的綠色物流配送外包行為是一種戰略性決策,將成為其實現綠色物流過程中的催化劑。2. 綠色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方的選擇
隨著綠色物流的發展與技術的提高,許多企業正逐步趨向於企業運作綠色化的實施,據Capgemini 2008年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在ASE企業中將近有86%的企業認為綠色物流重要或非常重要,有98%的絕大比重的企業認為綠色物流意識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來看,推動綠色物流實行的法令非常少,調查企業普遍反饋認為,在綠色物流和綠色供應鏈上若不採取主動的措施,今後必然會受到制裁與懲罰,而那些積極主動的企業可能贏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其中許多企業面臨一個困惑:怎樣在綠色物流上起步呢?第三方物流的業務模式能否在其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據Capgemini和喬治亞理工大學等研究機構已連續13年發布的「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狀況」研究年報來看,2008研究報告中獨辟了 「綠色物流」的新章節,對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行業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隨著綠色化要求的提升,企業有可能不可避免地依賴於第三方物流企業。調查企業中有46%的企業認為從環境角度出發考慮物流和供應鏈的運營狀況是其選擇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因素,北美企業認同的相對較少,但也達到39%。總體來看,第三方物流對於綠色物流能採取的多種重要手段,如表1。表1 第三方物流對於綠色物流能採取的多種重要手段
方案及手段 總體
非常重要(%) 已在第三方物流外包中施行(%)
促進運輸高效化,通過有效的集運、線路規劃及運輸方式選擇,減少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77 31
減少不可回收包裝材料的使用 53 15
能源的高效分配利用 50 15
改善運輸及庫存計劃來降低滯期造成的浪費與污染 49 22
為綠色物流的實施提供咨詢與建議 48 8
採用替代燃料如壓縮天然氣等來降低溫室效應氣體的產生 47 8
促進逆向物流,回收廢氣材料 46 19
提供有效的庫存管理服務,降低小批量運輸 43 15
採用環保型的電力運載工具 40 8
資料來源:第三方物流 2008研究報告(Capgemini等)從表1可以看出,有絕大多數的企業都認可表格中第一種手段的重要性,該手段包括了綠色配送的大部分內容,在企業希望通過第三方物流實現綠色化的過程中,綠色配送在所有運作方案中成為第三方物流最具專業化的特色,被賦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基於綠色物流理念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無論是對於第三方物流需求企業還是對於區域及社會經濟都將產生積極意義。3.實現非綠色性的蛻變——第三方物流配送
傳統的物流配送中的非綠色因素主要表現為: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從區域物流乃至社會物流角度來看,甚至將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3.1資源消耗
運輸本身就是經濟系統中的一種服務資源,但同時運輸的實現也伴隨著經濟系統中其他資源的消耗,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相互轉化的循環過程。然而,經濟系統中資源的分配是有限的。一方面,必須要考察配送環節對資源的佔有量和消耗量。配送的資源消耗,主要包括土地佔有、原材料消耗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例如:為了應對日益提高的客戶需求而產生的JIT配送勢必會加劇運輸的能源消耗,造成道路交通堵塞;配送設施的建立需對其未來吞吐量有充足估計,否則將會帶來大量沉默成本的產生。另一方面,必須要考察運輸系統的外部性,即對配送本身(作為一種資源)的消耗。例如大量迂迴運輸,不必要運輸的產生加大了物流運輸系統、配送體系的負擔,造成了配送資源的浪費。
對於第三方物流用戶企業,第三方物流作為需求企業的外部組織,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為用戶企業和最終消費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的物流服務,利用其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對物流系統進行整合,可以得到整體最優和物流成本最低。用戶企業一方面減少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物流外包,節省了資金、人力和物力等內部資源,甚至省去額外物流設施的建設。對於區域物流來說,區域第三方物流的興起,為區域企業提供了及時、高效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務,例如共同配送集約了區域配送資源,實現規模經濟,改善了區域內的物流環境,有利於地區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同時進一步為本地區企業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帶動更多基礎設施的投入,使地區經濟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3.2 環境影響
第三方物流配送對資源消耗的緩解是顯然的,可以通過相應的方法對其效果進行衡量。盡管第三方物流對於環境污染的抑制可衡量性一般,但是,其對於環境負面效應的改善是毋庸置疑的。
配送對環境的影響表現為: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如二氧化碳、雜訊、振動等;交通擁擠,如造成運輸時間價值的損失和更多的污染物排放等;交通事故等。而第三方物流的實施減少了運輸資源的外部性輸出,用信息技術減少了運輸的浪費,從而必然會減少傳統的物流配送中物流運輸和配送工具的雜訊污染、排放污染、對交通堵塞的不利影響,加快了對物流配送所產生的廢棄物品的及時處理。由此可先,綠色物流系統中的配送與一般意義上的物流配送相比,對環境和資源兩方面的要求更高。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無力配送在有效完成物流配送過程的同時,抑制配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4.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理論模型4.1 理論模型要素
基於前文對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成因及第三方物流在其中促進作用的分析,我們建立起一個理論模型。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理論框架主要包括三部分:環境及影響;綠色行為;綠色績效,而這三者是基於背景要素之上的。4.1.1 背景要素
第三方物流需求方所處的產業及區域經濟水平是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理論框架分析的前提與條件。不同產業及區域經濟水平下,會帶來不同的考察視角,如在法律法規、企業合作形式、信息化程度上都會出現相應的諸多不同。因此,該理論框架是基於特定區域經濟下的特定產業來構建的。4.1.2 環境及影響
環境及影響主要體現了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成因,如表2,主要包括6個子因素,既有內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表2 環境及影響的各子要素及表現
環境及影響 表現
綠色意識的內部驅動 企業聲望的提升
政策法律的外部驅動 法律的制裁
第三方物流供需方的合作機制 利益分配,多餘成本的分配
第三方物流供需方的談判機制 價格的達成
服務、經濟績效的驅動 通過第三方物流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競爭優勢
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及信息化水平 尤其是綠色物流系統規劃的專業化程度其中,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兩點。綠色意識的內部驅動主要反映出企業主觀上對於實施綠色物流的意願,也是綠色配送外包實施的關鍵。綠色物流系統中配送的開展離不開區域內企業的綠色意識,甚至許多企業是為了得到更高的社會聲望,實現一種良好的品牌效應。此外,內部因素還包括第三方物流需求方內部的服務與經濟績效驅動,第三方物流有利於提高配送服務水平是企業選擇綠色配送外包另一個重要內因,由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統一集貨、統一送貨,可以明顯地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可以提高貨物運輸效率,減少空載率,使企業庫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物流成本的降低。
外部因素包括三點:
1)第三方物流供需雙方之間的關系處理,分為第三方物流供需方的談判機制與合作機制。
第三方物流供需方的談判機制主要決定了雙方對於實行綠色配送外包的價格達成。盡管絕大多數ASE企業對綠色物流的價值頗為認可,但是究竟有多少企業會選擇第三方物流來實現綠色物流,造成很多企業望而卻步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懼怕至少在短期內有較大成本開銷。因此,談判是否順利的聚焦點在於價格,這點上看,很容易成為雙方談判的瓶頸。
第三方物流供需方的合作機制主要沖突在於利益分配,即最終綠色績效如何分配,同時還涉及到為實現綠色物流所花費的多餘成本如何分配,成本分配問題與第三方物流的要價有很大關聯,對於第三方物流用戶來說當然希望多餘成本由供給方承擔,在不增加價格的情況下實現綠色物流。然而,從2008年Capgemini等的調查來看,大多數ASE企業還是贊同第三方物流供需雙方之間共同分擔多餘的開銷,如表3。可見,第三方物流供需雙方之間的關系處理主要取決於對成本、價格等要素的控制,這兩個要素是關鍵,直接影響到雙方以後合作的進行。表3 為實現綠色化而耗費的多餘成本的分配
分配方案 認同企業的比例
第三方物流供給方承擔多餘的成本 4%
第三方物流需求方承擔多餘的成本 12%
第三方物流供需雙方之間共同分擔多餘的成本 36%
綠色物流的經營不應增加成本 30%
不確定 18%
資料來源:第三方物流 2008研究報告(Capgemini等)2)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及信息化水平,尤其是綠色物流系統規劃的專業化程度,是企業選擇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是最為關注的。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能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高效的運作。信息化的水平是該提供商實現高效運作的有力保障。
3)政策法律的外部驅動,主要表現為由政府出台相關法律的對違反綠色化的行為進行制裁,迫使企業走上綠色化的道路,屬於被動因素。4.1.3綠色行為
綠色行為是第三方物流根據其自身能力,根據第三方物流需求方提出的服務要求,採取的相應服務手段,包括:
1)第三方物流合理配送
第三方物流的運作有利於實現區域內部資源集成化的物流體系,第三方物流合理配送主要通過配送網路的系統規劃來實現,有效的集運、線路規劃及運輸方式選擇將會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在區域性物流體系中,規劃過程中配送網路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必須相適應,必須准確地對未來需求的進行預測;配送網路的建設要體現經濟合理性,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選擇出費用最低的建設方案;既要考慮與土地資源的協調,還要考慮配送引起的外部成本對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共同配送是第三方物流合理配送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2)區域一體化配送:第三方物流有利於建立起能夠控制物質資料產品從最初供應者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物流網路體系,甚至為用戶實現配送以外的各單項增值服務,形成連為一體的系統服務。因此第三方物流配送可以實現一種社會化的配送模式,上升到從區域經濟的大范圍來考慮合理化。社會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種比較完全意義上的配送模式,因此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著一個區域物流發展的整體水平。區域物流中的共同配送只有通過第三方物流才能完成,該模式的配送,還有利於用戶之間交流供應信息,起到資源補缺的作用。
3)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綠色循環物流體系的新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依託於專業化的信息網路與服務技術,在幫助縮短迴流商品的處理周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無縫對接上往往有著專業化的優勢,是企業應對環境及管制壓力、降低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的現實選擇。
4)信息替代不必要的物流
第三方物流組織社會化配送時,配送規模的擴大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具備高效快捷的物流中心,先進的信息設施,如圖1,普遍運用電子訂貨系統、EDI技術等信息化手段,是第三方物流綠色化實施的保障。這主要由於信息流對物流的部分替代所決定的。信息有助於貨物運輸流向從無序趨向於有序。在「信息場」充分化信息的作用下,運輸流將會容易地選擇最佳合理流向,導致運輸流的有序化,使原先的「盲目運輸」和「舍近求遠」的情況減少到最低程度,縮短貨物的平均運距。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了對配送中貨物流向的掌控,同時保證了第三方物流供需雙方及需求方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傳遞,促進了服務績效。

表4 綠色行為的各子要素及表現
綠色行為 表現
第三方物流合理配送 系統的配送網路規劃;共同配送
區域一體化配送 形成從最初供應者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區域化的物流網路體系
逆向物流 縮短迴流商品的處理周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無縫對接
信息替代不必要的物流 縮短貨物的平均運距4.1.4 綠色績效
綠色績效是企業實現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所有的內部驅動力的來源所在。綠色績效總體包括四種績效:
經濟績效是以成本為核心的,一般是第三方物流用戶企業短期內所追求的首要目標,很可能決定了企業進行綠色物流開展的意願。用戶企業往往希望在較低的成本之下實現綠色化,甚至利用第三方物流來降低成本。其中也體現著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所帶來的成本縮減。
服務績效體現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服務效果,核心在於用戶企業最終客戶的滿意度。
環境績效主要體現了環境外部性控制,使各種環境污染因素、突發事件的影響降至最低。
社會績效的核心在於社會(區域)資源最優配置。表5 綠色績效的各子要素及表現
綠色績效 表現
經濟績效 降低成本
服務績效 提高第三方物流用戶企業的顧客滿意度及競爭力
環境績效 環境外部性最小
社會績效 區域資源最優配置4.2 理論模型要素之間的關系
理論模型要素之間的關系可由圖2表示出來。如圖2,背景因素對環境及影響、綠色行為、綠色績效等要素都有影響,其影響程度依特定背景因素而定。
在綠色物流理念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理論框架中環境及影響因素對綠色行為要素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綠色行為要素對綠色績效要素也有著最終決定作用。也就是說,環境及影響因素是第三方物流綠色行為要素的關鍵,比如綠色意識的內部驅動是第三方物流需求方最終將配送外包以實現綠色化的先決條件;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及信息化水平,特別是第三方物流需求方對第三方物流企業做出的評價,決定了需求方是否會對提供方產生信任和依賴。同時,綠色行為主要通過第三方物流的技術手段和方案來表現出來,通過第三方物流系統化的運作,必將實現綠色績效的整體提升。

5. 總結
綠色物流是一個新穎的物流理念也是物流管理領域研究的熱點,在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綠色物流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主題。綠色物流的思想的基礎上規劃配送這個最大的物流污染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綠色物流理念與第三方物流配送有很好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彼此之間相互統一。本文試圖對這兩者的統一體給出理論性的闡釋,其中模型中的各主要因素間的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證分析。蓮城物流公司 http://www.dglc56.com/

10. 國內外綠色物流研究現狀是什麼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隨著環境資源惡化程度的加深,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威脅越大,因此人們對環境的利用和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現代物流的發展必須優先考慮環境問題,需要從環境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即需要形成一個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統。這種物流管理系統建立在維護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改變原來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的單向作用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與消費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即向綠色物流轉變。因此,現代綠色物流管理強調了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強調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體現了企業綠色形象,是一種新的物流管理趨勢。

一、綠色物流理論基礎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過程構成威脅。1987年國際環境與開發委員會發表的《我們共有的未來》的研究報告提出,當代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有利於下一代環境的維護及其資源的持續利用,因此,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就必須採取各種措施來維護我們的自然環境。這種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同樣適用於物流管理活動。由於物流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資源,產生環境污染,因而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必須採取各種措施來維護自然環境。現代綠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形成了物流與環境之間相輔相成的推動和制約關系,進而促進了現代物流的發展,達到環境與物流的共生。

(二)生態經濟學理論

生態經濟學是研究再生產過程中,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能量轉化和價值增值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物流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它既包括物質循環利用、能量轉化,又有價值轉化與價值實現。因此,物流涉及經濟與生態環境兩大系統,理所當然地架起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聯系的橋梁。而傳統的物流管理沒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過多地強調了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效益,導致了社會整體效益的下降。經濟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環境效益則關繫到宏觀與長遠利益。現代綠色物流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綠色物流以經濟學的一般原理為指導,以生態學為基礎,對物流的經濟行為、經濟關系和規律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研究,以謀求在生態平衡、經濟合理、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生態與環境的最佳結合以及協調發展。

(三)生態倫理學理論

生態倫理學迫使人們對物流過程中造成的環境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義務感。為了人類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與發展,為了千秋萬代的切身利益,人類應自覺維護生態平衡。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人類對自然應盡的權利與義務。綠色物流正是從生態倫理學中得到了道義上的支持。

二、如何實施綠色物流管理

綠色物流管理作為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無論政府有關部門還是企業界,都應強化物流管理,共同構築綠色物流發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綠色物流管理措施

1 對發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環境問題的來源進行管理。由於物流活動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務的發展,引起在途運輸的車輛增加,必然導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對發生源進行控制:制定相應的環境法規,對廢氣排放量及車種進行限制;採取措施促進使用符合限制條件的車輛;普及使用低公害車輛;對車輛產生的噪音進行限制。我國自90年代末開始不斷強化對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為治理大氣污染發布兩階段治理目標,不僅對新生產的車輛制定了嚴格的排污標准,而且對在用車輛進行治理改造,在鼓勵提高更新車輛的同時,採取限制行駛路線、增加車輛檢測頻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費等措施,經過治理的車輛,污染物排放量大為降低。

2 對交通量的管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推動企業從自用車運輸向營業用貨車運輸轉化;促進企業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發展共同配送;政府統籌物流中心的建設;建設現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網路等,從而最終實現物流效益化,特別是要提高中小企業的物流效率。通過這些措施來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提高貨物運輸效率。

3 對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應的資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環狀道路,制定有關道路停車管理規定;採取措施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開展道路與鐵路的立體交叉發展。以減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達到環保的目的。

推進綠色物流除了加強政府管理外,還應重視民間綠色物流的倡導,加強企業的綠色經營意識,發揮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從而形成一種自律型的物流管理體系。

(二)企業綠色物流管理措施

1 綠色運輸管理

(1)開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幾個中小型配送中心聯合起來,分工合作對某一地區客戶進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對某一地區的客戶所需要物品數量較少而使用車輛不滿載、配送車輛利用率不高等情況。共同配送可以分為以貨主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業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兩種類型。從貨主的角度來說,通過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發者,如果各自配送難以滿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採取共同配送,送貨者可以實現少量配送,收貨方可以進行統一驗貨,從而達到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目的;從物流企業角度來說,特別是一些中小物流企業,由於受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約,運量少、效率低、使用車輛多、獨自承攬業務,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採用共同配送,則籌集資金、大宗貨物,通過信息網路提高車輛使用率等問題均可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資金、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以去除多餘的交錯運輸,並取得緩解交通,保護環境等社會效益。

(2)採取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復合一貫制運輸(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基本運輸方式的長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環節、多區段、多運輸工具相互銜接進行商品運輸的一種方式。這種運輸方式以集裝箱作為連結各種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進復合直達運輸的作用。為此,要求裝載工具及包裝尺寸都要做到標准化。由於全程採用集裝箱等包裝形式,可以減少包裝支出,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貨損、貨差。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的優勢還表現在:它克服了單個運輸方式固有的缺陷,從而在整體上保證了運輸過程的最優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從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決了由於地理、氣候、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市場環境差異造成的商品在產銷空間、時間上的分離,促進了產銷之間緊密結合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效運轉。

(3)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方式。發展第三方物流,由這些專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務,可以從更高的角度、更廣泛地考慮物流合理化問題,簡化配送環節,進行合理運輸,有利於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帶來的資金佔用、運輸效率低、配送環節繁瑣、企業負擔加重、城市污染加劇等問題。當一些大城市的車輛配送大為飽和時,專業物流企業的出現使得在大城市的運輸車量減少,從而緩解了物流對城市環境污染的壓力。除此之外,企業對各種運輸工具還應採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環境的原料作動力,如使用液化氣、太陽能作為城市運輸工具的動力;或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快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

2 綠色包裝管理

綠色包裝是指採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有:促進生產部門採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製成的包裝;在流通過程中,應採取措施實現包裝的合理化與現代化:

(1)包裝模數化:確定包裝基礎尺寸的標准,即包裝模數化。包裝模數標准確定以後,各種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便需要按模數規定的尺寸包裝。模數化包裝利於小包裝的集合,利用集裝箱及托盤裝箱、裝盤。包裝模數如能和倉庫設施、運輸設施尺寸模數統一化,也利於運輸和保管,從而實現物流系統的合理化。

(2)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化:有利於物流系統在裝卸、搬遷、保管、運輸等過程的機械化,加快這些環節的作業速度,有利於減少單位包裝,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有利於保護貨體。如採用集裝箱、集裝袋、托盤等集裝方式。

(3)包裝多次、反復使用和廢棄包裝的處理:採用通用包裝,不用專門安排回返使用;採用周轉包裝,可多次反復使用,如飲料、啤酒瓶等;梯級利用,一次使用後的包裝物,用畢轉化作它用或簡單處理後轉作它用;對廢棄包裝物經再生處理,轉化為其他用途或製作新材料。

(4)開發新的包裝材料和包裝器具:發展趨勢是,包裝物的高功能化,用較少的材料實現多種包裝功能。

3 綠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組裝、價格貼付、標簽貼付、商品檢驗等簡單作業的總稱。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產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綠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措施:一是變消費者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如飲食服務業對食品進行集中加工,以減少家庭分散烹調所帶來的能源和空氣污染;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門對蔬菜集中加工,可減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丟放及相應的環境治理問題。

4 廢棄物物流的管理

從環境的角度看,今後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結果必然導致大量廢棄物的產生,盡管已經採取了許多措施加速廢棄物的處理並控制廢棄物物流,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仍然對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導致廢棄物處理的困難,而且會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資源的惡化。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有利於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

廢棄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將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的使用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並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時形成的物品實體流動。廢棄物物流的作用是,無視對象物的價值或對象物沒有再利用價值,僅從環境保護出發,將其焚化化學處理或運到特定地點堆放、掩埋。降低廢棄物物流,需要實現資源的再使用(回收處理後再使用)、再利用(處理後轉化為新的原材料使用),為此應建立一個包括生產、流通、消費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要達到上述目標,企業就不能只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從整個產供銷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而且隨著這種供應鏈管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必須考慮廢棄物的循環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與交易對手共同實現效益化;供應鏈型物流追求從生產到消費流通全體的效益化;循環型物流應追求從生產到廢棄物全過程效率化,這是21世紀綠色物流管理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宋華,胡左浩.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2]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劉志學.現代物流手冊[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1.

[4]林敬松,鍾唯希.對發展綠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

[5]王之泰.現代物流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

熱點內容
人脈鏈最新挖礦邀請 發布:2024-11-17 10:34:18 瀏覽:485
軸力控制值怎麼算 發布:2024-11-17 10:29:29 瀏覽:170
魔獸世界懷舊服艾塞拉挖礦 發布:2024-11-17 10:28:33 瀏覽:517
為什麼usdt一直不到賬 發布:2024-11-17 10:27:49 瀏覽:490
usdt提幣要24小時 發布:2024-11-17 10:23:48 瀏覽:327
中國最大比特幣交易網 發布:2024-11-17 10:15:27 瀏覽:594
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怎麼去 發布:2024-11-17 09:58:38 瀏覽:12
eth挖礦斷網 發布:2024-11-17 09:55:15 瀏覽:324
區塊鏈共識機制ppt 發布:2024-11-17 09:41:06 瀏覽:450
Vega64礦機 發布:2024-11-17 09:38:12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