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自我中心化的途徑
㈠ 應該如何克服自我中心
克服自我中心意識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必須家庭、學校共同配合,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家庭方面
首先家庭中各成員要統一觀念,提高認識。現在社會是一個合作競爭的社會,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要想在競爭中立於立於不敗之地, 就得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學會交往,學會合作。
另外,孩子遲早得接觸社會,融入社會,接受挫折的挑戰。要認識到從小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家庭教育要掌握原則,不能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願望。在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的前提下,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第三、家庭教育要掌握方法。對孩子既不能百依百順,也不能命令呵斥。要為孩子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要成為孩子的朋友。比如,和孩子輪流當家,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有好吃的和孩子共同分享,而不是讓孩子一個人吃;孩子和同伴發生了矛盾,不能解決時,家長既不能指責別的孩子不對,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埋怨自己的孩子,要引導孩子分析原因,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途徑。
二、學校方面
首先,教師要對孩子充滿愛心。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寶貝,如果在學校感覺同學不關心他,老師也漠視他,那他的脾氣不但不會減,反而會有所滋長。
其次,教師處理這類孩子的問題時,宜用冷處理的方法。如果教師平時比較關心他,遇到問題他就會相信教師一定會處理好他的事情。在他告狀的時候,教師可以推辭說:「老師這會很忙,呆會幫助你,好嗎?」待他稍微冷靜後,你再給他分析原因,講明道理,我想他是能接受的。
第三,給孩子創設合作、分享的環境。設計一些活動,使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到合作的重要和分享的快樂。
第四,教會孩子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關注他人,和他人心理換位,從他人的感受出發去思考問題。一是多給學生講關愛他人的故事。二是多讓孩子做一些幫助他人的實事。
總之,家庭和學校共同配合,不溺愛孩子,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就能使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誤區,走向健康的人生。
㈡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家長的第一堂情商課,寶寶對周圍的認知是自學的能力,但是家長有計劃的互動是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
請用語言給寶寶描述,寶寶本身和環境其他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
從簡單的開始:開心,難過,害怕,平靜,生氣
然後再進一步的准確理解進階的情緒:悲傷,恐懼,友好
最後到一些高階的情感:尷尬,退縮,憤怒等
千萬記得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會懂得很多,寶寶不是從家庭教育就是從電視以及其他的社會教育中判斷分析自學。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預方法
2-3歲的孩子道理認知體系還不完整,對於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從無聊吵鬧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記住:千萬別和孩子生氣,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現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這一個階段寶寶主要的任務
(敲黑板,這是未來情商的源頭)
讓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區別,還有"你的","我的","他的"區別
這個可以從分享開始:
舉個例子,家裡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寶寶很開心,拿了一個比較小的蘋果送給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對,甚至是指責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是生活了這幾十年才積累起來的,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二三歲的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是非觀呢?
我們怎麼做呢?
請問寶寶:如果有人送蘋果給你,你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對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覺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蘋果送給你,你開心嗎?
寶寶想了下:不開心!
那你覺得小姐姐收到你給他的小蘋果會開心嗎?
寶寶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不開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開心呢還是不開心?
寶寶:我希望小姐姐開心!
那你覺得應該給老師大蘋果還是小蘋果呢?
寶寶:大蘋果!
當我類似的事件沖突的時候,請家長盡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讓寶寶從小就認知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這種"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訓練會是未來情商的基礎
㈢ 認識自我的途徑和方法
你好,認識自我的途徑首先學會正視自我,莫要以自我為中心。常讀書常感悟,常明理而勿武斷。以度己之心度人,以容自己之理明人。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魏徵所言:以人為鏡。
㈣ 如何改變自我為中心
排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障礙,減少「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來的不良品行,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呢?
(一)去除環境刺激
「以自我為中心」性格的形成與環境刺激有很大關系。性格的可塑性告訴我們,一個人性格是後天養成的,是可以改變可以塑造的。周圍環境的刺激,直接影響著性格的發展。要讓孩子的性格朝著好的標准來發展就必須去除不良的環境刺激。
(二)正確認識自我
造成「以自我為中心」性格障礙的重要原因是自我評價出現偏差,因而全面正確認識自我,是消除「以自我為中心」性格障礙的根本。那麼採取哪些措施能幫助孩子,逐步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呢?
感知「以自我為中心」造成不良品行的害處;知道怎樣客觀品價自己,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
2、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那些自我評價適當的自己積極、富有朝氣、機智,能與人和睦交往,受人歡迎。一個好的集體中,這樣的榜樣很多,比如:做勞動時總會有些人挺身而出,不怕臟、不怕累,搶著干;愛心捐款時,也會有孩子捐出所有的零花錢;樹立一些身邊的榜樣,讓他們在平時的交往、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克服自身的一些習慣。
(三)營造良好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有利於積極地進行交往,在交往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和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認識別人不小心不只是發生在別人身上,也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原諒他人就是原諒自己;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有了這樣的認識,不和諧的音符就少了很多。還經常參加一些心中有他人,我為他人,我為集體作貢獻的行為競賽活動,形成你爭我趕的好氛圍,自己的思想將不斷升華。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評價水平不斷提高,「以自我為中心」性格障礙將消除。在關系融洽的集體中,使自己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鍛煉自我、表現自我、施展才華的舞台;樂觀向上、積極健康地成長。
總之性格的發展和塑造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
㈤ 怎樣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去接觸比自己厲害的人。去看一看,社會上的精英是如何的生活的,因為你自己本身要比他們差一個層次,所以你在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必定不會以自己為中心的,然而你將這個性格養成之後,那麼以後將面對比自己不厲害的人將不再會以自己為中心,將會將事情把握的很有分寸。並且這個方法將還會有助於你積累自己的人脈,將自己的其他性格也變得非常的溫和,今後再遇到今後的問題也將會被你處理妥當。
去一些寺廟感受一下和尚們的靜靜的生活,看他們每天如何在無聊的事情中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有意義。這相比於讓以自己為中心,這種浮躁的心態能更好的參悟到佛界的一些理論,讓自己變得更加的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多麼的不重要多麼的浮誇。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某些行為浮誇的時候那麼能改掉這個壞習慣,就變得觸手可及,變得非常的容易。
㈥ 究竟有沒有可能擺脫自我中心的行為
1、心理學上的自我中心主義
自我中心主義是兒童在智能發展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傾向。
自我中心主義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
皮亞傑認為,年幼兒童和成年人的思維之間存在著質的差別。他們不能把自己和客觀事物區別開來,把自己的屬性投射到外物上,認為日、月、山、河都是有生命和意願的。他們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別人的情況區別開來,如果覺得自己碗里的湯是熱的,就認為別人碗里的湯也是熱的。
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去中心化」的過程,逐漸認識到自我和外物的區別、自我和他人的區別。在人際交往中逐漸注意他人的感受和意願。
由於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缺失、個人自我感悟的不足,有些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心理學上的自我中心主義與倫理學上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有著根本區別。
參見:《中國大網路全書》心理學卷「自我中心主義」詞條,盧濬編寫。
2、倫理學上的自我中心主義
自我中心主義是成年人在人際關系中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傾向。具體表現為:
①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既包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包括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②己之所欲,強加於人。既包括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也包括壞心干惡事的情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倡導的道德原則,具有合理性。「己之所欲,施加於人」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錯誤原則,具有危害性。
從中可以看出,自我中心主義並非都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但其中有些思維和行為方式屬於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
總之,心理學上的自我中心主義在人生中往往能夠自然消解;倫理學上的自我中心主義需要通過增強認識能力和提高道德水平才能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