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縣教科研中心可以做什麼
『壹』 縣教育局考試中心是干什麼的
縣教育局考試中心是教育局招生辦公室下屬的一個機構,主要負責組織各類考試,比如中小學的期末考試,抽考,中考,高考等。此外,還承擔各類成人考試,資格證考試等考試的報名工作,職責還是比較大的。
『貳』 縣級教科研任務是什麼意思
科學研究作為黨校教育的三大功能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塑造黨校形象的重要工作。那麼,作為縣級黨校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科研工作,筆者認為主要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明確一個意識明確一個意識就是明確科研工作的基礎作用。眾所周知黨校工作中,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基礎。但在縣級黨校中,不少教師甚至領導對科研工作重視不夠,一是認為縣級黨校重點是搞好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可有可無。殊不知,在黨校教育的三大功能中,科學研究是基礎,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源自科研,社會服務的應用成果來自科研。如果沒有科研的支撐,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就是無源之水。二是認為科研工作是上級黨校的事,縣級黨校受條件限制,不易開展,不易出成果。固然,縣級黨校的教師在資料佔有、學識水平、科研條件等方面不如上級黨校,但也有一個優勢,就是對基層情況比較了解,容易發現問題,只要平時注重調查研究,勤於思考,就可以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寫出較高水平的論文,為教學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由此可見,科研工件對於提升黨校整體辦學水平和教師的業務素質至關重要。因此,縣級黨校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充分認識科研在黨校教育中的基礎作用,不斷增強科研意識,切實加強科研工作。二、堅持兩個方向縣級黨校的科研服務方向主要有二個:一是面向教學第一線,為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支撐。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決定了科研為教學服務。首先,從科研是基層,教學是中心來看,科研應該走在教學的前面。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應該對教學活動可能涉及的有關理論問題做必要的思考和研究,積極發揮理論對教學活動的指導作用。在反思教學中,對教學活動的總結,既要總結經驗,又要提出問題,而提出的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又是下一輪教學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就教學是基點,科研是支撐而言,教學出題目,科研出文章,教學中遇到的學術難題就是科研解決的重要課題。同時把科研成果及時引入教學過程,又可以增加教學的學術含量和理論性,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從教學和科研的良性互動上來講,加強科研是更高層面上強化教學,而這正是黨校教學所需的。二是面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搞科研,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一要抓「重點」搞調研,提出一些事關地方長遠發展戰略的建議,為縣委、縣政府出謀劃策。二要抓「難點」搞調研,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為政府排憂解難。三要抓「熱點」搞調研,找清理論是非界線,為幹部群眾釋疑解惑。四要抓「亮點」搞調研,提供一些代表本質和主流的先進典型,為幹部群眾提神鼓勁。這樣,既達到了理論研究的目的,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條件,解決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又通過服務和貢獻贏得了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黨校工作的支持,把黨校引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三、實現三個轉變縣級黨校要制定相關政策,採取有效措施,推動黨校科研工作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轉變:一要在科研方向上由「游擊戰」向「陣地戰」轉變。縣級黨校教師一般都偏少,且專業性不強,講授內容龐雜多變,一般難以形成穩定的科研主攻方向,往往是遇到什麼問題就寫什麼論文,就像游擊隊員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成果不少,但難成一家之言。從學術研究來看,應打陣地戰。黨校讓教師自選主攻方向,在教研中盡力提供方便,逐步把他們培養成有穩定科研方向和持續科研成果的專家。二要在科研隊伍上由單打獨斗向聯合攻關轉變。隨著科技的發展,過去單打獨斗的形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要求。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科研人員只有協力攻關,才能高效率地完成較大的科研任務。要設立科研的專門機構,統一領組織黨校的科研工作;要利用各種形式同上級黨校、兄弟單位聯合協作,交流經驗,共同攻關;要積極主動向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爭取課題。要以課題組建團隊,聯合攻關,在課題的研究中鍛煉、培養人才。三要在科研態度上由被動性向主動性轉變。現實中,縣級黨校教師搞科研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被動應付的較多,常常是為了參加一些理研會,應付職稱評定。這樣,不僅數量不多,質量也難以提高。因此,縣級黨校要採取措施,樹立科研立校的思想,對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進行表揚獎勵;要大力倡導勤奮工作、踏實治學的「老黃牛」精神,大力倡導敢為人先、敢於冒險的創新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氛圍。總之,縣級黨校要充分認識科研在黨校教育中作用,要根據黨校自身的科研條件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好本校的科研規劃,採取相應措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催生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使科研工作在黨校教育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推動黨校事業健康發展,推動縣城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洛南縣委黨校)
『叄』 縣改革研究中心是做什麼工作的啊
問當地的縣委書記, 縣級單位設立這樣的部門純粹是為了解決一些人的級別和帽子
『肆』 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室怎樣展開的,談談具體做法和你的收獲.
中小學教師怎樣開展教育科研
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名教師不僅應該較為系統地掌握基本的教育規律和從事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還必須掌握關於開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積極
投身於教育科研實踐,善於通過教育科研活動不斷取得教育科學新知識,探索教育科學新領域。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可以顯著提高自身的素質,可以使自己進一
步明確教育規律,了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提高教育理論修養,更新自己頭腦中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可以逐步養成對自己教學活動的經常性反思,提高教學監控能
力,可從中學到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分析、歸納、總結自己多年來形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特色。因此,我們說: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優秀教師成長的必由之
路。
一、教育科研的本質和特點
1、教育科研的本質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採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規范,探究教育現象或教育活動的性質、規律,以便發現新信息、取得新認識、獲得新知識的研究活動。
2、教育科研的特點
(1)問題性(沒有問題就無法開展研究<如優生給差生打工、陰盛陽衰問題等>)
(2)創新性(首創、改創、仿創)
(3)繼承性(前人成果,古代、近現代教育家<如前蘇聯、中國>)
(4)規范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
課題的選擇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育科研的起點,是探索的第一步。課題不僅僅是個名稱,它應體現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展示研究的目的、意義。課題選得好,科研工作就有可能順利進行,課題選得不好,科研工作就難以開展或難以進行。
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主要在兩大來源:一是中小學教育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教育理論文獻中提出的關於中小學教育的理論問題。中小學教師選擇科研課題,要注意以下三條原則:
1.實踐性原則: 應主要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尋找課題。「干什麼研究什麼」,使教育科研見到實效。
2.創新性原則: 在堅持實踐性原則的基礎上,應選一些新穎、獨特的課題。
當前,比較新的課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精神的培養。
(2)多媒體教學。以研究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和缺點、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結合具體學科和年級課件的運用等等。
(3)課程改革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可以研究教材的設計思想和具體內容、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
(4)學生學習積極性問題。可以調查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內容的難度、教師的反饋與評價方式、學生自己對學習結果的歸因;還可以針對某個學生的實際,做深入細致的個案分析,或採取某些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
(5)學生的學習方法問題。可以對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方法進行調查、結合各學科各年級研究各部分知識的學習方法及其指導等。
(6)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考慮形成適合於自己特點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應就具體的內容進行研究,如各教學環節的教學方法、教學的策略和技巧等。
(7)課堂教學中的平等問題、性別問題、交往問題、權利問題。如教師是否公正地對待和評價每個學生、教學活動中男女學生的性別差異、如何有效地利用交往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學生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哪些權利和義務等等。
(8)教學中的情感分析和人本主義理論。可以研究如何調節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最佳教學狀態和學習狀態、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
(9)教學中的智能發展理論。可以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根據學生的智能特點和強項,開發學生的智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10)德育實效性問題。可以研究一切有助於學生思想品德提高、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方法,特別提倡個案研究。
3.可行性原則: 要選擇自己能夠勝任的課題進行研究。
三、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驟
1、提出問題(也叫「問題的提出」)
問題即課題,要善於發現問題,沒有問題就無法開展研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的思維策略:懷疑、變換思考問題的角度、移植、深入研究現象、比較。
提出問題時,還要進行考證,了解國內外關於這一問題研究的現狀,特別是國內同行的研究狀況,看別人在這一問題的研究上有什麼進展,提出了一些什麼觀點和主
張,達到了什麼樣的研究水平,這也是體現我們研究實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為我所用;二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重
復,盡量少走彎路;三是為自己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個突破口,把別人研究的成果作為自己研究的基礎,分析他人研究的局限性,或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力爭有所創新。
問題提出以後,還要有理論依據,不要把一些不相乾的理論(或者說僅僅是一些名詞而已)堆壘到這一部分來,如馬克思的全面發展理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等等,既不陳述這些理論到底是什麼,也不說明這些理論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只不過是貼張標簽、裝點門面而已,有穿靴戴帽之嫌。對
於前人的同類研究成果要陳述清楚,要注重和自己所研究的課題的聯系,認真地分析其利弊得失,這樣才能起到學習借鑒的作用。
2、制定研究計劃和方案
課題提出以後,就要制定詳細、操作性強的研究計劃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計劃的基本結構:
(1)課題名稱
(2)負責人及成員分工
(3)研究目的、意義
(4)國內外研究現狀
(5)具體研究內容(要寫得准確具體,不要含糊其詞或過於籠統)
(6)研究方法及手段
(7)實施階段(時間、步驟)
(8)保障條件(人員結構,能力水平,資料,設備)
(9)經費
(10)成果形式(專著、編著、經驗、總結、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
「具體內容」、「研究方法及手段」和「實施階段」是科研計劃的核心內容。
3、申報立項
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後,要到科研管理部門(規劃辦)申請立項(國家級,省、市、縣級)。以便接受指導、檢查和鑒定,這既有利於提高科研工作科學化的水平,也利於學校科研工作的開展。當然不立項也可以搞科研。
4、實施計劃
核心:加強科研過程的控制與管理,此階段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按計劃開展研究。
(2)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理論服從實踐的原則,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充實完善或調查原有的研究計劃。
(3)要加強過程管理,建立研究檔案,全面客觀地收集、保留研究材料和數據。
(4)加強階段性總結,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小結,把工作中期取得的成績和問題找出來加以分析,調整下一步研究計劃,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
從課題研究一開始,就要將與課題有關的文件和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材料分類整理,以檔案的形式保存好,為上級科研部門檢查和結題時做准備,這是一項細致又艱巨的工作,如果平時不注重收集,保留原始材料和數據,結題驗收時,就會影響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成果的真實性。
課題研究的資料主要有以下六種:
①計劃性資料(《方案》,《實施計劃》,附助性計劃)
②基礎性資料(調查:基本情況——學生的居住,家庭,父母職業,文化程度,實驗班,學生興趣愛好,性格,實驗教師自然情況、學歷、教齡、教學水平......)
③過程性資料(階段性實驗記錄、實驗教案、典型課後分析研究記錄、課外活動設計;教師觀察記錄;社會、家長、學校、社會反映)
④專題性資料(實驗需要的專題講座、報告、研討資料)
⑤效果性資料(個案、群體變化:測試成績的試題、答案、試卷及有價值的學生作業、製作、作品、成果等)
⑥總結性資料(階段性總結;學期、學年總結;論文、報告)
注意:所有資料要真實准確、完整系統、科學適用(分類目錄,突出重點材料)。
5、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按研究計劃,研究時間已滿一定要結題,就要撰寫研究報告,它既是教育科研承前啟後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是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它的水平直接關繫到整個研究的成敗。
一般來說研究報告主要由以10個部分組成:
(1)題目
(2)作者單位和姓名(是集體研究的應註明執筆者)
(3)內容摘要(關鍵詞:主要內容概括、總結交待研究問題、理論假設、研究方法、結果與結論。200字左右)
(4)問題的提出(引言、課題形成過程<背景>、目的意義、操作定義)
(5)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採取方法和措施、變數控制、研究階段)
(6)研究結果(材料加工整理、表格、圖像數據)
(7)分析與討論(分析解釋結果、原因分析與推斷、分析綜合發現新規律、指出應用價值、提出研究不足)
(8)結論(最終全部成果)
(9)參考文獻
(10)附錄(有關材料、表格等)。
撰寫研究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題目要明。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定要簡潔明了,讓人一看就知道你要研究什麼問題,不要羅羅索索,一個標題就長達幾十個字,生怕別人看不明白,事實上不必要。不要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要言簡意賅、畫龍點睛,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②思路要清。要緊緊圍繞所要研究問題的中心來寫,注重邏輯性,或由近及遠,或由合到分等,要順其自然,逐漸展開。
③觀點要新。科學研究就是要推陳出新,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不能老是做一些低水平的重復研究,而不要老是跟在別人的後邊炒別人吃過的剩飯。
④形式要活。要講究可讀性,要有點文采。
⑤文字要簡。做研究報告要注意精煉,這樣既可以節約筆墨,也能夠節約時間。
⑥內容要實。對於研究的內容要實在,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了困難和問題,我們把它研究了,解決了,得出了規律性的結論並形成文字就是科學研究,這樣的
文章就是好文章。要想使自己的研究有深度,或者說有一點理論色彩,借用理論家的思想也是可以的,但要注重對理論准確而全面地把握,要融會貫通。
6、申請結題
課題研究報告完成以後,將研究的所有資料(含課題研究報告)准備齊全就可以向原申請立項的單位申請驗收結題。驗收結題單位將組織有關專家按照一定的程序對你申報的課題進行鑒定。課題結題後,驗收結題單位將頒發課題評審鑒定意見和課題結題證書。
四、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A.教育觀察法
(一)教育觀察法的含義、特點和功能
1、教育觀察法的含義
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
2、教育觀察法主要的特點
(1)目的明確。觀察是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主動進行的。目的在於獲得直接的經驗事實素材。
(2)真實自然。觀察是指觀察對象不加干預控制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從而使研究者能夠考究被觀察者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實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3)直接翔實。觀察者和對象共處一體,研究者能夠直接地、准確地了解到正在發生的教育現象及應採取某措施而發生的現象,獲得真實、生動而翔實的資料
3、教育觀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情況,以進一步探尋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規律,深入研究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改進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我們系統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情況,從而探討與教師教學活動有關的規律。
(3)了解學生與教師的關系,研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4)了解學生與教師的群體氛圍,揭示各項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過程得到更好的調控,從而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響的作用,比如內外環境、教學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況。
(二)教育觀察的分類
1、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
(1)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即事件自然發生對觀察環境不加改變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
(2)實驗觀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中進行的系統觀察。其具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周密的實施計劃,對觀察對象的行為表現做精確的觀測,對被觀察者的行為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影響
因素(自變數)進行控制,並觀察這種控制對被觀察者的行為表現(因變數)的影響,從而發現這些影響因素與被觀察者的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
2、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1)直接觀察是直接通過觀測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動,獲取具體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2)間接觀察是觀察者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考察研究對象活動的方法。
3、參與觀察法與非參與觀察法
(1)參與觀察法是研究人員參與到觀察對象的活動之中,通過與觀察對象共同進行的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所有的參與觀察研究都介於「參與者的觀察」與「觀察者的參與」之間。
(2)非參與觀察法是研究逐步參與被觀察者的任何活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有結構觀察法和無結構觀察法
(1)有結構觀察法是在觀察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明確的觀察指標體系,觀察時嚴格按計劃進行,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記錄。
(2)無結構觀察法是研究者只有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個大致的觀察范圍和內容,沒有詳細的觀察計劃和觀察指標體系。
5、時間取樣觀察法和事件取樣觀察法
(1)時間取樣觀察法是在選定的一定時間內進行觀察,對觀察對象在這一時間段內或這一時
刻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行為表現和事件作全面觀察記錄。
(2)事件取樣觀察法是對某種研究目的有關的、預先確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到背景、起因、經過、結果、持續時間等方面進行的觀察和記錄。
B.教育調查法
(一)教育調查法的含義、特點、功能
1、教育調查法的含義
教育調查法是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收集有關教育問題或教育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於教育現象等科學事實,並形成關於教育現象的科學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調查法所要考察的教育問題或教育現狀包含四個不同的層次:
(1)作為個別教育要素存在的,如教師、學生、課程,教材、教育經費、學智等單個教育要素的狀況。
(2)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之間的關系或聯系的存在,如師生關系的狀況、學校教育結構狀況等。
(3)教育活動中各種要素相關聯而表現出的教育實踐及其中包含的思想觀念狀況。
(4)教育要素綜合體現的教育質量。
2、教育調查法的特點
(1)在研究對象上是以活動形態或現實存在形態的教育問題、教育現狀作為對象的,其活動形態的教育問題或教育現狀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性。
(2)在研究目的上不是以操縱並改變研究對象的狀態來獲得關於教育問題的認識,而是就
事論事,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測量等方式,獲得關於研究對象的教育科學事實。(3)在研究方法的性質上是一種通過語言直接與研究對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
3、教育調查法的功能
(1)幫助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管理部門了解教育工作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學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教育管理和決策提供現實依據。
(2)幫助學校老師了解教育活動中各個教育要素的現狀,為制定有效的教育活動策略提供依據。
(3)幫助教育理論工作者從教育實際中發現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有利於較全面的了
解和把握教育理論發展的實際。
(二)教育調查法的類型
1、常模調查和比較調查
(1)常模調查在於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動等方面的一般狀況的調查,掌握教育的一般發展狀況,如學期階段教育、檢查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水平是否達標等。
(2)比較調查在於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動等方面的差異狀況的調查。如升學考試、學科競賽以選拔優秀學生或專業人才。
2、普遍調查與抽樣調查
(1)普遍調查是把特定范圍的所有調查對象逐一進行的調查。
(2)抽樣調查是從所有的調查研究對象總體中按照一定的抽樣方法抽取一部分樣本,通過對樣本的考察而進行的調查。
3、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
(1)問卷調查是研究者用統一嚴格的、設計完整的問卷,搜集研究對象關於教育問題或教育現象的信息和資料的方法。
(2)訪談調查是研究者通過口頭交談的方式,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引起被調查者回答問題,從而收集有關教育現狀的信息和資料的方法。
4、綜合調查與專題調查
(1)綜合調查是對某一問題或現象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調查的內容設計該現象或問題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
(2)專題調查是一種調查內容較窄,僅涉及一兩項內容的調查,或者僅就教育現象中的某個方面進行的調查。
C.教育實驗法
(一)教育實驗法的含義及特點
1、教育實驗法的含義
教育實驗法是研究者運用科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論及假設為指導,有目的地操縱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條件,通過觀測與所控制的條件相伴隨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現象變化的結果,來解釋教育活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無論哪種教育實驗都具有以下四種質的規定性:
(1)要有一定的理論假設。假設是對所要研究的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的一種假定性的說明。
(2)必須改變某些教育要素的狀況或教育條件。
(3)必須控制某些條件。
(4)要從被試的身心發展水平或教育活動的效率等方面檢驗實驗的假說。
2、教育實驗法的特點
(1)研究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教育的科學事實,而是為了通過假設檢驗和歸因分析,形成教育的科學理論。
(2)研究的對象不是靜態的自然事物,而是動態的、滲透著復雜的人的因素的教育活動。
(3)在具體方法上不是以完全的定量描述去追求教育變數的精確度,而是通過定量描述與定性描述相結合來描述教育變數之間的某種確定性的關系,注重對教育變數的變化過程進行縱向的相關分析和因果分析。
(二)教育實驗的基本結構
教育實驗涉及三個基本的要素:即實驗要改變的教育因素或教育條件、要控制的不被改變的相對穩定的要素條件、要觀測的結果。在教育實驗方法論上,三個基本要素分別被稱為自變數、無關變數和因變數。
變數,又稱為變數,是實驗方法論的一個術語。某個與實驗相關的因素或條件,如果變成了可觀測的、數量化的東西,則可稱為變數。
(1)自變數是由研究者操縱對被試產生影響的條件或變數,是研究者呈現給被試的刺激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材內容、師生關系、管理制度等,都能作為一項實驗的自變數。
(2)因變數,又稱應變數、倚變數,是由自變數的作用而導致的被試變化的結果。因變數是
對自變數的刺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結果變數。
(3)無關變數泛指除自變數以外一切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對實驗可能起干擾作用的因素。無關變數對實驗並不是真的「無關」,它只是研究者在實驗中為作為自變
量的、不打算研究的變數。無關變數僅僅是與實驗目的無關。但它與實驗結果是有關的,在一定程序上影響著實驗的結果,因而在實驗中需要對無關變數加以控制。
D.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研究的參與者基於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的主要特徵
1、研究主體是教育實踐工作者,即中小學教師。研究結束後,中小學教師又是研究成果的應用者。
2、研究的問題是中小學教師教育實踐活動中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行動研究所研究的問題都具有特殊性,主要是一地一校中的問題,可以是針對個別學生、特定事件的研究,也可以是班集體和整個學校內某個突出問題的研究。
3、研究具有情境性、動態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行動研究法要求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觀察現實中發生的現象(因變數),分析該現象可能與什麼因素(自變數)相
關,提出假設,通過調查收集資料,證實或否定提出的假設,從而為改革教育工作、制定教育計劃提供科學依據。行動研究不強調嚴格控制實驗條件或進行對比,允
許在總目標的指引下,邊行動邊調整方案。研究者不僅可以依據逐步深入的認識和實際情況,修改總體計劃,而且可以更改研究的課題。
(二)行動研究法的基本步驟
一般來說運用行動研究法進行教育科研,其實施步驟可歸納為以下七項:
1、發現問題。教育實踐工作者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鑒定問題。從所發現的問題中選定研究的主題,了解問題的本質和范圍,診斷問題存在的原因,為有效地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3、文獻研討。深入研究有關文獻,以便從過去的研究中獲得目的、范圍、方法及程序方面的啟示和相關的理論。
4、設立假說。假說是某種行為可能產生某種結果的預測,是未經證實的結論。假說包括兩部分,一是將要採取的行動,二是對行動結果的預測。
5、擬定計劃。擬定計劃有助於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擬定計劃應遵循可行性、協調性、同步性以及可測性原則,一份完整的計劃至少應該包括下列各項:(1)研究計劃標題;
(2)研究目的;
(3)研究假設;
(4)被試的選擇;
(5)變數的控制;
(6)研究方法及步驟;
(7)資料收集及測量工具的選擇;
(8)研究人以及分工;
(9)經費來源;
(10)研究實踐及研究工作的措施
6、實施行動。根據計劃和研究假設進行研究活動,通過觀察、調查、問卷、測驗等研究方法不斷收集各種資料數據,並根據行動得到的信息,不斷對計劃內容加以改進。
7、評價結果。實施研究行動後,須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在專家的指導下,將研究結果加以整理,得出結論,供評價行動研究效果和推廣應用。
(三)行動研究法要注意的環節
1、選好可研究的問題。行動研究法一般不回答普遍性的問題和一般的理論問題。它只研究學校中足以引起實際工作者的困惑、影響教育、教學某一方面工作的問題,只研究此時此地這一方案比那一方案是否產生更好的效果。
2、要將各種觀念名詞說清楚。
3、要在研究前人的研究經驗與成果的基礎上,依據此時此地的需要,擬定周密的可行計劃。
4、系統收集各種資料,一方面按行動計劃做好經常性的預定資料的收集和記錄保存,另一方面注意收集和保存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有價值的隨機信息。
5、詳細而客觀地分析和解釋資料。分析資料時,應兼顧其在統計上的意義及實際意義。在解釋結果時,必須客觀且特別注意所得資料的特殊性,不可主觀做出適用於其它情況的推論。
『伍』 在縣教育培訓中心上班主要幹些什麼
首先你上班的話,
也要看你做什麼崗位了,
主任的話,
那麼就是比較輕松的,
也就是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