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去中心化
❶ 科學思維的本質特點是什麼
科學思維的主要特點
一般說來,科學思維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客觀性、精確性、可檢驗性、預見性和普適性。
1.客觀性:科學思維應該是從實際出發的,它能如實地去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即力圖真實地去反映認識的對象。這是進行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必要的出發點,如果從書本出發或從某種理論、原則出發,不尊重事實和不重視實踐的結果,就不可能是科學思維。
2.精確性:科學思維不僅是符合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思維,它還是遵循一定邏輯規則的思維,而且在思維過程中能夠運用大量的思維手段和認識工具,所以,有很強的精確性。隨著認識的發展和認識能力的提高,隨著各種思維手段和認識工具的不斷完善,科學思維的精確性水平將越來越高。
3.可檢驗性:科學思維之所以具有科學性,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其思維的結果是可以驗證的,科學思維是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思維。科學思維並非是不犯錯誤的思維,而是指它能夠經受實踐的檢驗,並可以在實踐的檢驗中不斷堅持真理和修正錯誤的思維。過去是正確的東西,隨著實踐的發展,今天可能出現了錯誤;今天是正確的東西,隨著實踐的發展,不能保證明天仍然是正確的,所以,科學思維是要不斷接受實踐檢驗的思維,是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思維。
❷ 科學思維和哲學思維的區別是什麼怎樣來對待
關於而且我們現在人類生活的一個發展前景是非常的廣闊,因為我們人類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種生物,因為我們可以把我們心中所想的變成,而其中最為成功的莫過於人們現在所知道的摩天大樓,汽車,手機和各種太空飛船等等。這不難看得出我們人類的意識,我們的大腦究竟是有多麼的強悍,而這其中關於科學的思維,正是促進這些發展的主要原因。關於科學的思維和哲學的思維區別是什麼?怎樣來對待?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三、兩者都是我們的現在重要學習的思維方式。最後一點,就是關於哲學和科學這兩種思維,我們現在的人們也要同時具備。同時具備的話,我們人類才能把我們自己的實力和大腦武裝起來,創造屬於我們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❸ 物理學中常用的幾種科學思維方法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形態,將復雜的問題抽象化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科學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簡化、類比等把研究對象的物理學本質特徵突出出來,形成概念或實物體系,即為物理模型。模型思維法就是對研究對象或過程加以合理的簡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從本質上說,分析物理問題的過程,就是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通過構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圖景,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實際中必須通過分析、判斷、比較,畫出過程圖(過程圖是思維的切入點和生長點)才能建立正確合理的物理模型。
2.等效法
當研究的問題比較復雜,運算又很繁瑣時,可以在保證研究對象的有關數據不變的前提下,用一個簡單明了的問題來代替原來復雜隱晦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等效法。在中學物理中,諸如合力與分力、合運動與分運動、總電阻與各支路電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據等效的思想引入的。教學中若能將這種方法滲透到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中去,不僅可以使問題的解決變得簡單,而且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知識向能力轉化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極端法
所謂極端法,就是依據題目所給的具體條件,假設某種極端的物理現象或過程存在並做科學分析,從而得出正確判斷或導出一般結論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分析綜合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要求較高,一旦應用得恰當,就能出奇制勝。常見有三種:極端值假設、臨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4.逆思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解題簡捷,或者從正面入手有一定難度,有意識地去改變思考問題的順序,沿著正向(由前到後、由因到果)思維的相反(由後到前、由果到因)途徑思考、解決問題,這種解題方法叫逆思法。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法,通常有:運用可逆性原理、運用反證歸謬、運用執果索因進行逆思。
5.估演算法
所謂估演算法就是對某些物理量的數量級進行大致推算或精確度要求不太高的近似計算方法。估算題與一般的計算題相比較,它雖然是不精確不嚴密的計算,但確是合理的近似,它可以避免繁瑣的計算而著重於簡捷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解估算題的基本思路是:(1)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建立理想化模型。(2)認真審題,注意挖掘埋藏較深的隱含條件。(3)分析已知條件和所求量的相互關系以及物理過程所遵守的物理規律,從而找到估算依據。(4)明確解題思路,步步為營層層剝皮求出答案,答案一般保留一到兩位有效數字。
6.虛設法
在物理解題中,我們常常用到一種虛擬的思維方法,即從給定的物理條件出發,假設與想像某種虛擬的東西,達到迅速、准確地解決問題的目的,我們把這種方法較虛設法。虛設法常見的幾種情形是:虛設條件、虛設過程、虛設狀態、虛設結論等。
7.圖像法
所謂圖像法,就是利用圖像本身的數學特徵所反映的物理意義解決物理問題(根據物理圖像判斷物理過程、狀態、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和求某些物理量)和由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或物理規律畫出物理圖像,並靈活應用圖像來解決物理問題。
❹ 科學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科學思維方法,這里是指人們在從事科學活動時所使用的或體現出來的認識方法、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長期以來,在中國科學思想史界一直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中國古代科學下發達是因為"沒有工具思想的直觀方法"。"沒有邏輯"。①本世紀50 年代,美國著名學者費正清認為:"科學未能發展,同中國沒有訂出一個更完善的系統有關。中國人不會應用邏輯方法以一種思想來考驗另一種思想,用一種說法系統地印證另一種說法。"②日本著名物理學家湯川秀樹甚至提出並堅持了這樣一種假設:東方人的思維方式總的說來是非科學的,堅持東方人的看法只會阻礙自然科學的進步。在這些權威觀點的影響下,我們國內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技術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資本主義經濟,而是受自身思維方式的約束所致。"①看來,這些觀點所涉及到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即:中國傳統科學的思維方式中是不是缺乏邏輯方法?是不是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不相容?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只從某種現行公認的原則或理論出發來進行演繹,也不能籠統地去假設。至少,應當遵循科學本身的要求,對所要探討的問題先從事實材料上作一番實證的調查和分析。用經過科學整理的事實來回答上述問題,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所以,先讓我們在下面的這一章里具體分析一下潘季馴治河思想中的一般思維方法。經過這樣一個具體的分析和了解之後,我們也許就會對剛才所提出的問題產生一些初步的看法了。
❺ 科學思維的三原則
思維科學(thoughtsciences),研究思維活動規律和形式的科學。思維一直是哲學、心理學、神經生理學及其他一些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思維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即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思維的器官。思維是社會中的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都同社會實踐和語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思維是人所特有的認識能力,是人的意識掌握客觀事物的高級形式。思維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邏輯的理論體系,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運動規律。思維過程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其目的是在思維中再現客觀事物的本質,達到對客觀事物的具體認識。思維規律由外部世界的規律所決定,它是外部世界規律在人的思維過程中的反映。
邏輯性原則就是遵循邏輯法則,達到歸納和演繹的統一。科學認識活動的邏輯規則,既包括以歸納推理為主要內容的歸納邏輯,也包括以演繹推理為主要內容的演繹邏輯。科學認識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的反復過程,它是歸納和演繹的統一。
(一) 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維
歸納方法是從個別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質或一般原理的邏輯思維方法,它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其目的在於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通過特殊揭示一般。
1.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是根據某類事物所有對象作出概括的推理方法。
2.簡單枚舉法。人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只根據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作出概括,這種推理方法叫不完全歸納法。
3.因果聯系的歸納法。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做因果聯系。因果聯系的歸納法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法,已具有與演繹相結合的歸納法。
(二) 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思維
和歸納思維相反,演繹思維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所謂演繹是根據一類事物都有的屬性、關系、本質來推斷該事物中個別事物也具有此屬性、關系和本質的思維方法和推理形式。其基本形式是三段論,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只要前提是真的,在推理形式合乎邏輯的條件下,運用演繹推理得到的結論必然是真實的。
1.基本原理(觀點)的推導作用。
2.應用一般觀點進行具體分析的功能。
3.知識體系的建構功能。演繹推理把關於事物最一般、最本質、最普遍的規定作為邏輯出發點,按照事物本身的轉化關系把事物聯系完整地復制出來,使某一領域的科學知識結合成一個嚴密的體系,顯示出建構知識體系的強有力的功能。
(三) 歸納和演繹的辯證統一
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的個性與共性的對立統一。個性中包含共性,通過個性可以認識共性,同樣,掌握了共性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個性。歸納和演繹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它們在科學認識中的主次地位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所謂方法論原則就是掌握方法准則,實行分析與綜合的結合。分析與綜合是抽象思維的基該方法,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有對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繫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一) 分析方法的應用
分析方法大體上有四個層次,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統分析,它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之一。
1.明確分析內容。分析的目的在於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⑴對事物或現象在空間分布上進行分析。⑵對事物或現象在時間發展上進行分析。⑶對事物的各個因素、方面、屬性等進行分析。
2.掌握分析程序。運用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的程序,大體上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⑴解剖整體。⑵研究部分。⑶尋找聯系。
3.把握分析要點。所謂分析要點,就是部分不同於整體的特徵點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相互區別或相互聯系的特徵點。它常常是時空的分界點、狀態的突變點、因素的區分點或聯系點。尋找合理的分析要點是對整體進行分析的依據,它是運用分析方法的關鍵。⑴必須尋找空間分析要點。⑵必須尋找時間分析要點。⑶必須從事物現象的對應關系中尋找因果分析要點。
(二) 綜合方法的應用
綜合方法在思維上的特點是力求通過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點及內在聯系,並通過概括和升華,以事物各個部分、各個屬性和關系的真實聯結和本來面貌來復現事物的整體,綜合為多樣性的統一體。因此,綜合不是簡單的機械相加,而是緊緊抓住對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中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得出一個全新整體性的認識。培養和運用整體分析方法應把握以下三個環節。
1.從整體出發確定對象。任何要素和局部都是一定系統和整體的要素和局部,因而確定分析事物的對象就必須從系統或整體出發。
2.從系統出發把握階段。任何事物的發展階段都是一定系統過程的階段,因而必須從系統過程出發把握其各個發展階段。
3.從全局出發進行決策。任何事物都是由各個具體要素組成的統一整體,因而就必須從整體和全局出發進行決策,特別在我們把握「怎麼樣」之類的問題時。
(三) 分析與綜合辯證統一的思維原則
分析思維與綜合思維所關心和強調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維方法,「認識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認識整體」和「認識了整體才能更好地認識部分」是同一個原則的兩個方面,整個認識過程應該是分析與綜合的辯證結合過程。
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對各種經濟政治現象的部分、要素的具體分析,不可能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並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分析又以綜合為前提。分析總是從某種總體性出發,總是受關於對象的總體認識的支配,離開了綜合,分析就會有很大的盲目性,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會出現很大的局限。
分析與綜合不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而且它們的主次關系也是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而相互轉化的。人們要完整深刻地認識客觀事物,就必然是一個反復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的過程,它是在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 歷史性原則就是符合歷史觀點,實現邏輯與歷史的一致。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是科學思維的又一個重要原則。歷史是指事物發展的歷史和認識發展的歷史,邏輯是指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概括反映,亦即歷史的東西在理性思維中的再現。歷史是第一性的,是邏輯的客觀基礎;邏輯是第二性的,是對歷史的抽象概括。歷史的東西決定邏輯的東西,邏輯的東西是從歷史中派生出來的。邏輯和歷史統一的原則,在科學思維中,特別是在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中,有著重要意義。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 知識體系的建構功能
一門科學的邏輯體系應該體現這門科學研究對象的歷史發展線索,或者反映人類對這一研究對象的認識發展歷史。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具有內在聯系的邏輯體系。
(二) 科學方法的教育功能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不僅對構造科學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具有方法論的教育意義。從方法論角度看,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就是邏輯的方法與歷史的方法的統一。
(三) 理論的證實功能
著眼於對事物進行歷史的考察,從事物的發展、變遷和沿革中,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綜合。必須用邏輯推理,從純粹抽象的形態上去揭示事物發展的矛盾運動,認識對象的本質,把握事物的運動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
❻ 互聯網中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最近「區塊鏈」的熱度,一直高漲,可能大家都認為比特幣的瘋狂,會落到區塊鏈,有點像VR元年的時候,創業者都蜂擁而至,某種程度上,可能和那本書的名言有關:站在風口上 豬也能飛起來!但小米這「豬」,是一個非常精細的產品。
本文主要解讀一個創業者過渡解讀和放大的詞「去中心化」。
往往創業者或者某些執迷於創業的人,在公開場合中,說產品的時候會說,我們的產品是「去中心化」的。
對於事情,對於所謂的不明覺厲,人們是盲目的,那麼「去中心化」到底是什麼?要想了解「去中心」化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中心化」。
1、互聯網是信息傳遞的新的形式,中心化就是信息集中發布,參與者往往沒有話語權,這里的話語權就是引導輿論導向級別的話語權;
2、去中心化就是參與者可以有話語權,並且可以發聲,可以自由傳播信息;
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匱乏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的用戶群也是中心化形成的原因;
去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規范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用戶群的上升,具備了構建去中心化的條件,同時用戶對於信息需求擴大。
❼ 在生活中怎樣做到科學思維解釋通俗、具體點!怎樣用科學的思維方式...
一、遇到需要處理的事物,不要急著下手,對任何事情不要立刻給出結論;在急需處理問題之前,先在心中到數十秒,使自己處於相對冷靜的狀態,盡量保持思維清晰;
二、在任何時刻訓練自己的條理性,回答問題盡量簡潔,採用「一、二、三...」或「首先、然後、再...」的方法;
三、訓練自己對正常邏輯的理解:如「正常情況應該怎樣...」;
四、對已經解決的問題繼續思考完善;
五、做好記錄:把當天未完成的事項列表,養成日記的習慣,以便日後尋找線索;
六、回答問題前先停頓三至五秒整理一下語言,放慢語速;
七、不管事情是否已經解決,都可反復思考,列舉多個方案,以不同的立場分析優劣,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
八、抓住靈感,不放過「靈光一閃」時的快樂感覺。
暫時這么多,大部分根據本人的習慣而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和開放是互聯網思維的中心
請重點參考加粗部分: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網路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網路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互聯網思維是降低維度,讓互聯網產業低姿態主動去融合實體產業。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所以,互聯網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互聯網思維也必然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徵。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路、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❾ 論科學思維及其重要性
錢老說很重要
❿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家長的第一堂情商課,寶寶對周圍的認知是自學的能力,但是家長有計劃的互動是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
請用語言給寶寶描述,寶寶本身和環境其他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
從簡單的開始:開心,難過,害怕,平靜,生氣
然後再進一步的准確理解進階的情緒:悲傷,恐懼,友好
最後到一些高階的情感:尷尬,退縮,憤怒等
千萬記得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會懂得很多,寶寶不是從家庭教育就是從電視以及其他的社會教育中判斷分析自學。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預方法
2-3歲的孩子道理認知體系還不完整,對於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從無聊吵鬧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記住:千萬別和孩子生氣,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現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這一個階段寶寶主要的任務
(敲黑板,這是未來情商的源頭)
讓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區別,還有"你的","我的","他的"區別
這個可以從分享開始:
舉個例子,家裡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寶寶很開心,拿了一個比較小的蘋果送給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對,甚至是指責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是生活了這幾十年才積累起來的,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二三歲的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是非觀呢?
我們怎麼做呢?
請問寶寶:如果有人送蘋果給你,你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對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覺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蘋果送給你,你開心嗎?
寶寶想了下:不開心!
那你覺得小姐姐收到你給他的小蘋果會開心嗎?
寶寶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不開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開心呢還是不開心?
寶寶:我希望小姐姐開心!
那你覺得應該給老師大蘋果還是小蘋果呢?
寶寶:大蘋果!
當我類似的事件沖突的時候,請家長盡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讓寶寶從小就認知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這種"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訓練會是未來情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