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算力潮汐效應
㈠ 月球對地球產生的潮汐效應,是什麼原理進行的
地球這個藍色的水晶球,有青花瓷的美稱。但百分之70是水。海洋照映得格外美麗。當然它的潮汐力和水有關系,地球上的海洋陸地成一體連接。就有了水分的潮汐力。
當月亮地球太陽三顆天體在一條直線上時,太陽和月亮的引力潮汐力疊加起來,就是潮水最大的時候,叫大潮。這個時候一般就是陰歷的初一或者十五,沒有月亮或者月圓的時候。
沒有月亮的時候是因為太陽躲在了月亮背面,全部的陽光都被月背擋掉了;月圓的時候是因為在地球夾在太陽與月亮中間,月亮正面對著太陽,陽光全覆蓋月亮正面。
㈡ 發現土星光環終是塵埃組成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土星光環是由塵埃和小顆粒物質構成的,不是發現的,而是由物理學定律計算得到,後來才被觀測證實的。
土星環在17世紀就被發現了。土星環發現後,關於其組成一直是科學家們關注的問題。J.D.卡西尼認為它們像鐵圈一樣是平滑的實心環。可是,1785年拉普拉斯(後來他提出了星雲假說)指出,因為環的各部分到土星中心的距離不同,所以受土星引力場吸引的程度也會不同。這種引力吸引的差異(即我前面提過的潮汐效應)會將環拉開。拉普拉斯認為,光環是由一系列的薄環排在一起組成的,它們排列得如此緊密,以致從地球的距離看去就如同實心的一樣。
1855年,麥克斯韋(後來他預言了電磁輻射寬頻帶的存在)提出,即使這種說法也未盡圓滿。光環受潮汐效應而不碎裂的惟一原因,是因為光環是由無數比較小的隕星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在土星周圍的分布方式,使得從地球的距離看去給人以實心環的印象。
法國天文學家洛希用另一種方法研究潮汐效應,他證明,任何堅固的天體,在接近另一個比它大得多的天體的時候,都會受到強大的潮汐力作用而最終被扯成碎片。這個較小的大體會被扯碎的距離稱為洛希極限,通常是大天體赤道半徑的2.44倍。這樣,土星的洛希極限就是2.44乘以它的赤道半徑60,000公里,即146,400公里,A環的最外邊緣至土星中心的距離是136,500公里(84,800英里),因此整個環系都處在洛希極限以內。
很明顯,土星環是一些永遠也不能聚結成一顆衛星的岩屑(超過洛希極限的岩屑會聚結成衛星——而且顯然確實如此),或者是一顆衛星因某種原因過分靠近土星而被扯碎後留下的岩屑。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它們都是余留的一些小天體。
1979年,美國的「先驅」號探測器飛經土星,人類才終於「親眼」看到的土星環真的是由無數的小型岩石和顆粒物質構成的。後來,旅行者號、卡西尼號等探測器陸續對土星進行了近距離探測,更加證實了這一結論。
土星光環細部
㈢ 青藏高原潮汐效應是什麼意思
青藏高原潮汐效應是什麼意思,網路上有關這方面的檔案你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