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計算機算力極限
⑴ 算力是什麼意思
算力是比特幣網路處理能力的度量單位。即為計算機計算哈希函數輸出的速度。比特幣網路必須為了安全目的而進行密集的數學和加密相關操作。 例如,當網路達到10Th/s的哈希率時,意味著它可以每秒進行10萬億次計算。
在通過「挖礦」得到比特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其相應的解m,而對於任何一個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沒有固定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hash碰撞,而一個挖礦機每秒鍾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單位寫成hash/s,這就是所謂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1)經典計算機算力極限擴展閱讀
算力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大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給現有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戰。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高速積累,全球數據總量幾何式增長,現有的計算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據IDC報告,全球信息數據90% 產生於最近幾年。並且到2020年,40% 左右的信息會被雲計算服務商收存,其中1/3 的數據具有價值。
因此算力的發展迫在眉睫,否則將會極大束縛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我國在算力、演算法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算力的核心在晶元。因此需要在算力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縮小甚至趕超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
算力單位
1 kH / s =每秒1,000哈希
1 MH / s =每秒1,000,000次哈希。
1 GH / s =每秒1,000,000,000次哈希。
1 TH / s =每秒1,000,000,000,000次哈希。
1 P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1 E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⑵ 1000g算力1天能挖多少
就以現在這個挖礦難度,1000G的算力一天大概能挖到0.0481 BTC。不過,根據比特范上的比特幣計算機。目前市場上高算力的礦機回本時間基本上都是遙遙無期的,當然比特幣價格上漲除外。200G礦機回本的時間則相對較短,例如,AVALON2單模組(晶元頻率1500MH/s)100G,37天就能回本,AVALON3單模組(晶元頻率550MH/s)325G,65天回本。
⑶ 截至2019年(或2018年),全球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排名第一的是
2018和2019年都是美國的頂點第一。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達拉斯發布,美國超級計算機「頂點」蟬聯冠軍,中國超算上榜總數仍居第一,數量比上期進一步增加,佔全部上榜超算總量的45%以上。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分別位列第三、四名。
2019年11月19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面世,美國超級計算機「頂點」蟬聯冠軍,中國則繼續擴大數量上的領先優勢,在總算力上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新一期榜單的前十位排名較上次未發生變化。美國超級計算機「頂點」以每秒14.86億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再次登頂,第二位是美國超算「山脊」,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分列三、四位。
在上榜數量上,中國境內有228台超算上榜,蟬聯上榜數量第一,比半年前的榜單增加9台;美國以117台位列第二。從總算力上看,美國超算佔比為37.1%,中國超算佔比為32.3%。
(3)經典計算機算力極限擴展閱讀:
頂點性能數據
Summit超級計算機採用IBM Power9微處理器和NVIDIA Volta GPU進行數學協同處理。Summit的前身Titan超級計算機,擁有超過18000個節點,而Summit將有約3400個節點。每個節點將擁有至少500GB相干內存,以及800GB非易失性內存。
Summit超級計算機原定計算性能是150petaflops,交付性能達到200petaflops。中國的TaihuLight超級計算機性能指標是93 petaflops,峰值性能是124.5petaflops。IBM這款超級計算機交易據說價值3.25億美元。
⑷ 假設有一台算力無限、存儲量無限的計算機,是否可以預知未來
如果科技發展很強大的話,應該是可以預知未來的。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⑸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算力究竟有多強
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全新的基於量子理論的計算機。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量子計算機的概念源於對可逆計算機的研究。量子計算機應用的是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在多個狀態,而不像傳統計算機那樣只能處於二進制狀態。
⑹ 什麼是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operation ability)數學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指運用有關運算的知識進行運算、推理求得運算結果的能力。
運算實際上是一個演繹推理過程,運算即是推理.數學運算在初等數學階段主要是四則運算,整式、有理式、根式運算,指數、對數及三角函數運算.到高等數學階段就有極限運算,微分、積分運算,向量、矩陣運算,數據、信息處理和概率運算,集合、邏輯運算以至於更廣義、更抽象的運算.數學運算能力當然包括所有這些方面的運算能力.要培養上述各種運算能力,首先要學生掌握各種運算的有關知識(如環繞運算對象的概念、性質,運算的定義、法則等).在運算過程中必須對上列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的、足夠的訓練.運算能力的內容也是在發展的.隨著計算器的普及,在中學不再需要去學四位數學用表,不需要多作多位數數值計算的訓練,但需要發展估算能力,發展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再由於運用程序計算器以至計算機,由程序保證可以進行更多種、更復雜的運算,這時就需要學生通過學習程序設計或演算法語言來獲得使用它們的運算能力了。
⑺ 說一個你的腦洞,對這個世界的某些神秘猜測或遐想
感覺一切像是一場夢
⑻ 你覺得人類的科技是否已經到達了極限了
人類一直在與死線賽跑。
呃,死線,deadline,沒毛病。
拋幾塊磚:
如果沒能在耗盡化石能源之前搞定核能(太陽能也是核能,沒毛病),那不止是文明倒退的問題,而是就此被鎖死了。因為我們無力組織更高規模的工業化,就無法進一步檢驗我們的科學理論,科學家瞎猜起來,比民科兇猛多了。
另一個關於科學家瞎猜的問題:科學理論的驗證越來越難了。300年前人們根據現象提出理論解釋,200年前一邊提出理論一邊做實驗驗證,100年前人們期待100年後能夠有足夠的能力驗證(比如引力波),那麼現在呢?比如弦論,要檢驗這個理論需要的能級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
在太空移民之前人類所能掌握的算力是有上限的,這個上限是由電力、礦藏儲量(比如所有半導體都需要用到的稀土,將來量子計算機也要用到)等因素決定的,會不會某個太空移民的關鍵問題所需要的算力,是人類所能掌控的算力無法解決的?
越小的生態系統越容易崩潰,越大的生態系統越穩定,但這不代表它就不會崩潰了。從長遠來看,地球的生態系統遲早會崩潰,人類做好准備了嗎。
還有個問題,人類積累的知識越多,單個個體要學習並達到理論前沿的時間就越長。會不會有一天一個人需要花費80年的時間才能走到某個學科的前沿,那他還剩幾年可以做研究?有些知識可以壓縮,只記結論,有些不行,你必須理解他推倒他花費時間去掌握他。
如果沒能在太陽演變成紅巨星之前逃離地球,那我們就會被太陽吃掉,人類集體撲街。當然了我們有50億年的時間,這個問題比前幾個更遙遠。
21世紀前葉的我們還處於大步向前的發展階段。
但樓主你的擔憂是對的,誰也不能保證之後怎樣。
⑼ 日本女程序員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之後,請問這么無休止地算下去有意義
沒有意義。很明確的說,這樣沒有意義。阿西莫夫在一篇科學散文之中說過,圓周率小數點之後70位,已經超過了宇宙之中所有的應用范疇。
當我們取圓周率的34位小數,來計算可觀測宇宙的周長時,就可以把周長精確到一個原子直徑的精度,所以更高精度的圓周率,並沒有實用意義;數學家這么無窮無盡地計算圓周率,更多的是紀念意義,出於對數學的敬畏。
⑽ 最近有位日本女程序員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之後,這么無休止地算下去有何意義
有意義,在人類研究新動向的情況下,這些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果算下去的話,說不準還能將地球全部的周率計算出來。而且在采訪當中女程序員透露了相關的信息,她表示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舉動,第一是為了紀念圓周率日,第二是為了挑戰,挑戰自己也是為了挑戰計算的性能,想要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
這位程序員說,她希望繼續擴大自己的戰果。她從12歲時就迷上了圓周率。她說:「小時候,我就在自己的電腦上下載了一個程序,用來計算圓周率。那時候,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日本人,所以我那時很容易在這個領域取得進步。」後來,埃瑪讀大學時,她的一位老師正是當時圓周率計算紀錄的兩位擁有者之一——高橋大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