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去中心
Ⅰ 怎樣做城市規劃設計
我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城市規劃工作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在編制總體規劃前,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城市規劃綱要,對城市發展H標、方向和內容提出原則意見,作為總體規劃的依據。大中城市根據需要可以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可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兩個步驟。城市規劃各階段的工作內容如下:
(一)城市規劃綱要的內容
I.論證城市發展的技術經濟依據和發展條件。
2.擬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3.論證城市在區域中的戰略地位,原則確定市域城鎮布局。
4.論證並原則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總體布局和發展方向。
綱要成果以文字為主,輔以示意性圖紙,比例為1/2.5萬—1/10萬。
(二)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
1.對市和縣轄行政區范圍內的城鎮體系、交通系統、基礎沒施、生態環境、風景旅遊資源開發進行合理布置和綜合安排。
2,確定規劃期內城市入口及用地規模,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
3.確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確定市、區,中心區位置。
4,確定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編制城市交通運輸和道路系統規劃,確定城市道路等級和於道系統、廣場、停車場及交叉路口形式。
5.確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電、通訊、燃氣、供熱、消防、環保、環衛等設施的總體布局及綜合協調。
6.確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綠化系統的治理,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
7.做出人防、抗震、防災規劃。
8,確定自然保護地帶、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傳統街區、劃出保護和控制范圍,提出保護措施。
9.各級歷史文化名城要編制保護規劃。
10.確定舊城改造、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提出控制舊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11.對規劃區內的農村居民點、鄉鎮企業等建沒用地和菜地,牧、林、果用地及副食基地統籌安排,劃定綠化地帶和隔離地帶。
12.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提出規劃實施步驟和方法。
13.編制近期建設規劃。
總體規劃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及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圖紙包括城市現狀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城市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
圖紙比例:大中城市為l/10000—1/25000,小城市1/5000—1/10000,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為1/50000-1/100000。
(三)市域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內容
1,摸清市、縣域的基本情況,分析發展條件、優勢和制約因素,提出發展戰略及目標。
2.市、縣域城鎮化水平和途徑的預測;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分工和空間布局;提出近期發展的重點和生產力的布局。
3.確定區域基礎設施的發展目標及布局。
4.提出實施規劃的技術、經濟政策和措施。
(四)分區規劃的主要內容
1,確定土地使用性質、人口分布、建設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標。
2.確定市、區級公共設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圍。
3.確定城市主、次於道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及交叉口、廣場、停車場的位置和控制范圍。
4.確定綠化系統、河湖水面、高壓電線走廊、對外交通設施、風景名勝的用地界線和文物古跡、傳統街區的保護范圍,提出空間形態的保護要求。
5.確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徑、服務范圍以及主要工程設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圍。
分區規劃的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圖紙包括規劃分區圖、分區現狀圖、分區土地利用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5000。
(五)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
1.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容
(1)詳細確定規劃地區各類用地的界線和適用范圍、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的控制指標;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有條件建的建築類型,規定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築後退紅線距離等。
(2)確定各級支路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及標高。
(3)確定工程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
(4)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築管理細則。
控規文件包括土地使用與建築管理細則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控制性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
2.修建性詳細規劃內容
(1)建設條件分析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建築和綠地的空間布局、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3)道路系統規劃設計
(4)綠化系統規劃設計
(5)工程管線規劃設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
修建性詳規文件為規劃設計說明書。
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各項專業規劃圖、豎向規劃圖、反映規劃設計意圖的透視圖。
Ⅱ 城市設計的內容是什麼和類型有哪些
城市設計又稱都市設計( urban design ),很多設計師和理論家對這一名詞的定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現在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城市設計是一種關注城市規劃布局、城市面貌、城鎮功能,並且尤其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門學科」。相對於城市規劃的抽象性和數據化,城市設計更具有具體性和圖形化;但是,因為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實務上的城市設計多半是為景觀設計或建築設計提供指導、參考架構,因而與具體的景觀設計或建築設計有所區別。城市設計復雜過程中在於以城市的實體安排與居民的社會心理健康的相互關系為重點。通過對物質空間及景觀標志的處理,創造一種物質環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勵其社區(community)精神,並且能夠帶來整個城市范圍內的良性發展。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學科範疇 其研究范疇與工作對象過去僅局限於建築和城市相關的狹義層面。但是,與城市規劃、景觀建築、建築學等較有歷史傳統的范疇類似點,城市設計這一范疇在二十世紀中葉已經開始變化,除了城市規劃、景觀建築、建築學等范疇的關系日趨綿密復雜,也逐漸與城市工程學、城市經濟學、社會組織理論、城市社會學、環境心理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城市史、市政學、公共管理、可持續發展等知識與實務范疇產生密切關系,因而是為一門復雜的綜合性跨領域學科。
其衍生出來的城市設計理論主要專注於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實踐和理論發展。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城市設計與控規的差異比較 城市設計要在三維的城市空間坐標中化解各種矛盾,並建立新的立體形態系統。而控規(控制性詳細規劃)則偏重於以土地區域為媒界的二維平面規劃。因此二者表現出不同的形態維度。
城市設計側重城市中各種關系的組合,建築、交通、開放空間、綠化體系、文物保護等城市子系統交叉綜合,聯結滲透,是一種整合狀態的系統設計。
城市設計具有藝術創作的屬性,以視覺秩序為媒界、容納歷史積淀、鋪墊地區文化、表現時代精神,並結合人的感知經驗建立起具有整體結構性特徵、易於識別的城市意象和氛圍。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問題是建築的高度、密度、容積率等技術數據,依然是數據平衡問題,例如底層架空獎勵容積率的做法就是一種典型的規劃做法,而城市設計的重點是建築高度(不同於規劃中的高度規定)、室外空間、街牆界面、人車分流的解決方案、整體材質色彩等等,例如深圳城市中心區城市設計中的「街牆」、南京河西新城區中心地區城市設計中的「綠軸」。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之差異 城市設計處理的空間與時間尺度遠較建築設計為大,它處理街區、社區、鄰里,乃至於整個城市(雖然當代都市設計絕少至一整個城市的范圍,除非城市規模較小),其實現的時程多半設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間。相對於建築設計,僅需處理單一土地范圍內的建築工作,建築物完工至多僅需三或五年,城市設計在空間時間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尺度差異。
城市設計所面對的變數也較建築設計為多。一般城市設計的工作范圍涉及都市交通系統、鄰里認同、開放空間與行人空間組織等,需要顧及的因素還包含誠市氣候、社會等。變數眾多,使得城市設計的內容較為復雜,另外加上實現城市設計案所必需的漫長時程,其結果是,城市設計方案與實現成果之間充滿著高度不確定性。
事實上,也由於城市設計涉及因素的復雜性,城市設計的手段較為間接,不像建築設計可以對個別建築物進行直接掌控。也因此,城市設計這門專業中,所應用的工具與策略與建築設計差異極大。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之間的差異 在城市空間規劃設計實踐上,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雖然都處理城市空間問題,但是,兩個領域在實踐中所產生的效能差異非常大。
當代城市設計的主要處理對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見的情形則是,城市設計工作被鑲嵌在更大范圍、更長期的城市規劃工作之中。當城市計劃將城市區域中的各種主要機能區域(商業區、住宅區、文教區、自然或歷史保存區...等)予以選址之後,城市設計專業便得以接手城市規劃未能更為詳細處理的工作----在各個特定區塊之中,建立其空間組織與其所屬建築量體的整體形構。
城市規劃所處理的空間范圍較城市設計為大。城市計劃工作的空間尺度,不僅超越城市中的分區,還涉及整個城市的整體構成、城市與周邊其他都市鄉村的關連。城市計劃工作經常需要考慮都市在更大范圍中的定位,此處所指更大范圍,可以指涉都市群、「區域」(以區域計劃專業角度所認定的區域)、省、邦、國家,甚至國際政經網路,而這些往往是都市設計較少著墨的問題。
舉例而言,在處理城市交通系統時,城市設計所面對的問題經常是公交車站或軌道與社區的關系,例如社區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於住家與公交車站、公交車站在社區生活中的服務功能與其他社會意涵,輕軌軌道與社區景觀如何和諧地共構、公交車輛行駛對社區生活的妨礙與防範...等;相對的,城市規劃專業經常需要考慮大眾運輸路線所延伸服務的其他城市、郊區或鄉村,以及這些地區透過大眾運輸路線與城市所串連而產生的整體社會現象。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還在其他幾個方面有所差異:城市設計不需要在互相沖突的城市機能之間決定城市內各分區的土地使用問題,這是城市規劃的核心工作。城市設計專業者比城市規劃專業者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過程。城市規劃專業者與城市設計專業者,都需要面對相當廣泛的社會、文化、實質空間規劃設計議題,其差別主要是在於對象、尺度、程度...等的差異。
Ⅲ 城市設計的內容是什麼和類型有哪些求答案
城市設計(又稱都市設計,英文Urban Design)的具體定義在建築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為研究對象的設計工作,介於城市規劃、景觀建築與建築設計之間的一種設計。相對於城市規劃的抽象性和數據化,城市設計更具有具體性和圖形化;但是,因為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實務上的都市設計多半是為景觀設計或建築設計提供指導、參考架構,因而與具體的景觀設計或建築設計有所區別。
城市設計側重城市中各種關系的組合,建築、交通、開放空間、綠化體系、文物保護等城市子系統交叉綜合,聯結滲透,是一種整合狀態的系統設計。
城市設計具有藝術創作的屬性,以視覺秩序為媒界、容納歷史積淀、鋪墊地區文化、表現時代精神,並結合人的感知經驗建立起具有整體結構性特徵、易於識別的城市意象和氛圍。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問題是建築的高度、密度、容積率等技術數據,依然是數據平衡問題,例如底層架空獎勵容積率的做法就是一種典型的規劃做法,而城市設計的重點是建築高度(不同於規劃中的高度規定)、室外空間、街牆界面、人車分流的解決方案、整體材質色彩等等,例如深圳城市中心區城市設計中的「街牆」、南京河西新城區中心地區城市設計中的「綠軸」。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之差異 城市設計處理的空間與時間尺度遠較建築設計為大,它處理街區、社區、鄰里,乃至於整個城市(雖然當代都市設計絕少至一整個城市的范圍,除非城市規模較小),其實現的時程多半設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間。相對於建築設計,僅需處理單一土地范圍內的建築工作,建築物完工至多僅需三或五年,城市設計在空間時間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尺度差異。
城市設計所面對的變數也較建築設計為多。一般城市設計的工作范圍涉及都市交通系統、鄰里認同、開放空間與行人空間組織等,需要顧及的因素還包含誠市氣候、社會等。變數眾多,使得城市設計的內容較為復雜,另外加上實現城市設計案所必需的漫長時程,其結果是,城市設計方案與實現成果之間充滿著高度不確定性。
事實上,也由於城市設計涉及因素的復雜性,城市設計的手段較為間接,不像建築設計可以對個別建築物進行直接掌控。也因此,城市設計這門專業中,所應用的工具與策略與建築設計差異極大。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之間的差異 在城市空間規劃設計實踐上,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雖然都處理城市空間問題,但是,兩個領域在實踐中所產生的效能差異非常大。
當代城市設計的主要處理對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見的情形則是,城市設計工作被鑲嵌在更大范圍、更長期的城市規劃工作之中。當城市計劃將城市區域中的各種主要機能區域(商業區、住宅區、文教區、自然或歷史保存區...等)予以選址之後,城市設計專業便得以接手城市規劃未能更為詳細處理的工作----在各個特定區塊之中,建立其空間組織與其所屬建築量體的整體形構。
城市規劃所處理的空間范圍較城市設計為大。城市計劃工作的空間尺度,不僅超越城市中的分區,還涉及整個城市的整體構成、城市與周邊其他都市鄉村的關連。城市計劃工作經常需要考慮都市在更大范圍中的定位,此處所指更大范圍,可以指涉都市群、「區域」(以區域計劃專業角度所認定的區域)、省、邦、國家,甚至國際政經網路,而這些往往是都市設計較少著墨的問題。
舉例而言,在處理城市交通系統時,城市設計所面對的問題經常是公交車站或軌道與社區的關系,例如社區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於住家與公交車站、公交車站在社區生活中的服務功能與其他社會意涵,輕軌軌道與社區景觀如何和諧地共構、公交車輛行駛對社區生活的妨礙與防範...等;相對的,城市規劃專業經常需要考慮大眾運輸路線所延伸服務的其他城市、郊區或鄉村,以及這些地區透過大眾運輸路線與城市所串連而產生的整體社會現象。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還在其他幾個方面有所差異:城市設計不需要在互相沖突的城市機能之間決定城市內各分區的土地使用問題,這是城市規劃的核心工作。城市設計專業者比城市規劃專業者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過程。城市規劃專業者與城市設計專業者,都需要面對相當廣泛的社會、文化、實質空間規劃設計議題,其差別主要是在於對象、尺度、程度等的差異。
Ⅳ 做設計師去哪個城市比較好
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都可以。
如果你剛剛出來做設計師,一定要去這四個大城市。城市越發達,越需要品味,越需要設計。同時這四個城市也是代表大陸最好設計水平,對你經驗積累很有幫助。
等你混了6.7年,你可以轉戰一些二三線,三四線的中小型城市。
Ⅳ 建築,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專業怎麼進城建局,規劃局
要考試,但cad必須精通,你留意每年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組織的考試,這些單位每年都是要招人的。
Ⅵ 城市規劃咨詢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
城市規劃是一門自古就有的學問,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知識組成。
根據國家城市發展和建設方針、經濟技術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計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和建設條件,布置城市體系;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布局;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綜合部署城市經濟、文化、基礎設施等各項建設,保證城市有秩序地、協調地發展,使城市的發展建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有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城市經濟等基礎知識
書籍:城市地理學 中國統計年鑒1990.總體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城市規劃面對面等
職業規劃的話,你多去圖書館查查相關行業的書籍,當然這一行是需要比較高的學歷或是專業對口很強的,找這行的前輩多學習,去當地的規劃局找人學習經驗,這是最好的實習方法
Ⅶ 如何理解城市設計各典型空間設計的相關要素結合案例分析
我國城市化率已超過40%,正進入快速發展期,城市的迅速發展使空間布局與城市特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由於設計師對城市設計的經驗不足以及對空間完整性和文脈理解的偏差造成許多城市的空間缺乏特色和魅力,以致「干城一面」。許多專家學者呼籲「建築設計應考慮城市整體形象,城市規劃需要文化眼光的涵養。」城市空間環境設計作為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是對城市環境形態三維空間所做的意象性創作。它的任務是將建築物及其周圍環境與人在其中活動的感受聯系起來,並按照人的心理行為特點,創造舒適、安全、方便和優美的物質空間環境。在空間環境設計中體現自然與人工、物質與精神、空間與時間、歷史傳統與現代生活等的結合,其成果有助於改善城市質量和景觀效果。城市設計的概念雖然是20世紀40年代才被提出的,但城市設計行為從人類社會早期的簡單防禦功能到現代社會復雜的社會功能,一直伴隨著城市社會形態的發展而發展。城市設計是對城市形體及三維空間環境的設計。城市設計既為城市規劃提供了思路和形象化的發展目標,也為建築設計提供了前提和輪廓,其地位舉足輕重。
如何進行城市空間設計?一個世紀以來,城市空間分析與設計的理論層出不窮,每一種理論都有其獨特的見解與方法,但卻使人感到繁雜、困惑,人們希望找到一些基本元素,再通過某種法則的排列組合,達到由簡到繁、由枯燥到趣味的一種整體化的城市新面貌。
一、感受空間
何為空間,義大利學者賽維在《建築空間論》一書中指出:「所謂空間,不僅僅是一種洞穴、一種中空的東西;空間是一種活躍而積極的東西,是我們生活在其間的一種現實存在。」當建築的空間由內部擴展到外部領域,便產生了城市空間的概念。空間有其特定的語言,通過圍合與開敞的形式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了解行為的限制與激發,所以空間可以通過人們的行為心理來感知,如在城市空間中,以步伐度量空間是感受空間的基本方法,人們通過漫步體驗空間界面的上升與下降,體驗城市空間的真正尺度。城市與單體建築內部的空間不同,它不僅是一種開敞的視覺體會空間,而且包含了地理空間、人文空間等,因此城市空間涵蓋了多種空間意義,具有多種特性:空間的物質屬性、生態屬性、認知與感知屬性以及社會屬性。
二、意象元素
城市不僅僅通過建築而展現,給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僅僅是建築形象。凱文-林奇的《城市的意象》是通過群眾對城市印象的認知研究建立的城市設計研究方法。他認為個人對城市的感知和反應是做好城市設計的重要因素。那麼究竟哪些元素是構成城市空間的基礎呢?吉伯特認為,城市中看得到的東西,都是要素,如建築物、道路、小品、植物、照明;凱文·林奇認為城市意象元素包含路、區、邊緣、標志、中心點。路:城市的骨架。在路網的聯系下,城市的可達性提高,城市的空間特性由此一一展現出來。道路的連續性和方向性,構成城市的簡單系統。區:是較大范圍的城市地區。一個區應具有共同的特徵和功能,並與其他區有明顯的差別,如居住區、商業區、高等學校教學區、郊區等等。邊緣:不同地帶交匯處就是邊緣。邊緣應能從遠處望見,也易於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條綠化帶、河岸、山峰、高層建築等都能形成邊緣。標志:是城市中令人產生印象的突出景觀。不論大小,既可以是電視塔、摩天樓,也可以是街鍾、噴泉、雕塑,標志是形成城市空間的重要因素。中心點:中心點是人們活動的中心,其空間環境決定了人們對中心點的認同能力。意象元素是城市空間的骨架,在城市空間設計時,應抓住主要要素點,創造出獨特的景觀,以激起人們對整個城市的想像。
三、空間句法
句法研究單片語成句子的規律及其相關關系。城市設計借用這一概念來描述意象元素如何構成城市空間與景觀,現在已成為城市空間與景觀的具體操作手段,包含城市空間的組成原則和基本理論。
(一)適用原則
舒適性:充分考慮到人類在城市環境中的行為心理規律,研究創造便利、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環境。
城市美:充分考慮感官與文化心理對城市紛繁信息的承受能力及評價標准,研究創造有特色、有內涵、可識別、和諧、悅目的城市審美品質。借景:俗者避之,佳者收之,可運用添景進行城市空間的再創造。
統一性:與地形結合,對稱、軸線、母題、共同的體形、形式與風格達到統一。
(二)基礎理論
無論城市設計是要體現城市美學,還是要展示城市空間的景觀組織,或是表現城市的軸線藝術,都要運用其獨特的城市構圖理論,主要包括三大基礎理論。
圖底理論:圖底理論是研究作為建築實體的「圖」和作為開敞空間的「底」的相互關系,關鍵在於實體與空間的控制與組成,以及相互的比例關系,圖底理論可以化無為有,可以化消極空間為積極空間,使開敞空間得到完形,並且通過滲透性界面化大空間為小空間。
聯系理論:聯系理論致力於分析各元素的「線路」,強調空間的線性聯系,用各種聯系的基線把建築與空間串接起來。G-卡倫在《城市的景觀藝術》中根據聯系理論提出了「視覺連續」的概念。通過「聯系」可以將無序的因素組織在一起,形成可以引起人們某種情感的層次清晰的環境。聯系線路可以形成表現城市特徵的城市線性空間軸。
場所理論:2O世紀6O年代場所理論逐漸代替了傳統的純空間理論。場所是特定的人或事物佔有特定的環境空間,包含空間、時間、活動交往、社會文化意義等多種內容。場所與人和事件相關聯,空間的不確定性賦予場所不同的內涵。
四、高品質城市空間的建立
城市以其獨特的魅力承載著人類的文明,同時城市也反映人類的需求與渴望。不同時期、不同經濟實力,城市空間的創造也是不同的。高品質的城市空問是人們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的狀態下,追求更高層次精神文化的物化反映。主要應從人性化、文化性、生態化等方面探討與實踐。
(一)人性化
尺度與空間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體現。隨著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與人的關系已從面對面直接交流轉變成通過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間接交流,人情冷漠,鄰里交往貧乏,互不關心。原本親密的團體環境關系被弱化,建立在這些關繫上的道德結構也趨於消亡,而且城市越大情況越嚴重。建立高品質的城市交往空間可以通過環境與行為間的相互貫通與影響,使人們獲得親切、舒適、愉悅、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們的交往空間,縮短心靈差距,增加生活體驗,增強相互理解,在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情趣,提高人的文明行為,減少由人情冷漠產生的道德與犯罪問題。
(二)文化性
城市在更新中逐漸失去自己的文脈。「城市看不到自己歷史的傳承和發展的軌跡,永遠都在浮動,沒有根基」。因此,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保護設計成為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它們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而且能反映當地的地方特色與風格,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充分反映時代的連續性。城市設計應尋找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差異與特徵,研究其特點,以形象特徵、空間層次、結構關系結合具體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探求區位與地段的差異,對文化深層次的探求,也是對社會人際生態的一種文化表現的探求。文脈的延續性與歷史街區的保護相輔相成,城市空間設計是要恰當把握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社會景觀,如社會風俗、風土人情、街市面貌、民族氣氛等,這些都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因素,同時也是反映城市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三)生態化
現代城市的發展、人工環境的無序膨脹使自然環境和歷史遺存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所以綜觀這幾年的建築規劃界,議論的最多的就是「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生態的城市設計就是要以人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歷史文脈為准則,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表現在城市設計的具體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築的容量,合理地解決動靜態交通,增加綠化開放空間面積,保護和繼承歷史文脈,組織完善的步行系統與城市公共空間,使人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態型的城市之中。美國城市設計師羅納德·托馬斯在<<CitiesbyDesign))-書中,曾歸納城市設計評價的六條准則,其中有一條很重要:城市設計的最高目標是為人們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因此,城市設計並非從圖板開始,而是從研究人類需求開始的。
Ⅷ 我做城市規劃在設計院好 還是事業單位好
看你在什麼城市工作,因為現在許多城市規劃設計院還是事業單位編制,有的已經改制或將要改制。個人專業能力較強,當然在設計院好;如果想舒服,那事業單位肯定輕松。
Ⅸ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好嗎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中規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直屬科研機構,是全國城市規劃研究、設計和學術信息中心。具有國家城市規劃、工程咨詢甲級資質,市政工程設計專業甲級資質,建築設計工程甲級資質,建築智能化集成甲級資質,旅遊規劃設計甲級資質,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甲級資質,承包境外市政工程勘測、咨詢、設計和監理項目資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置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全國城市規劃科技情報網等學術團體的掛靠單位;是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成員單位和國家外專局批準的城市規劃境外培訓單位;是建設部指定的全國城市規劃標准規范 技術的歸口單位;建設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建設部地鐵和輕軌研究中心、建設部城市水資源中心和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均設在中規院。
中規院倡導並實踐「求實、嚴謹、活躍、進取」的院風。現有員工550多人,有201人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自 1982 年恢復建院以來,共承擔了科研、規劃設計、行業標准規范、咨詢等各類任務4000餘項,獲國家和部級獎勵的科研成果50餘項,省、部級優秀規劃設計獎180餘項,覆蓋了規劃研究、設計和咨詢的所有專業領域,項目遍及全國各地,並已成功涉足國外進行規劃設計咨詢。
面對全球化的浪潮,面對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有利形勢,中規院將深化改革,求實創新,不斷提高綜合競爭力,始終站在城鄉規劃行業技術發展的前列,努力成為建設部最重要的城市規劃決策咨詢機構,成為國家城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規劃設計研究機構,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城鄉規劃行業有影響的設計、研究和咨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