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如何去中心化地共享資料庫

如何去中心化地共享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5-04-03 19:21:53

A. 浠涔堟槸鍘諱腑蹇冨寲

鎻縐樺幓涓蹇冨寲錛氫竴涓闈╁懡鎬х殑姒傚康瑙f瀽


鍘諱腑蹇冨寲錛岃繖鏄涓鑲℃敼鍙樼綉緇滄牸灞鐨勬疆嫻侊紝瀹冨湪浼楀氱敤鎴峰拰鑺傜偣鏋勬垚鐨勭郴緇熶腑灞曠幇鍑虹嫭鐗圭殑欖呭姏銆傚湪榪欐牱鐨勬灦鏋勪腑錛屾瘡涓鍙備笌鑰呴兘濡傚悓涓棰楃拃鐠ㄧ殑鏄熸槦錛岃繛鎺ュ苟褰卞搷鐫鏁翠釜緗戠粶鐨勮繍琛屻傜畝鍗曟潵璇達紝瀹冩槸涓縐嶅鉤絳夈佸紑鏀劇殑妯″紡錛屾瘡涓浜洪兘鍙鑳芥垚涓轟俊鎮鐨勬簮澶村拰鎺ユ敹鑰咃紝鍏卞悓濉戦犵綉緇滅殑鏈鏉ャ


鍦ㄥ尯鍧楅摼鎶鏈鐨勪笘鐣屼腑錛屽幓涓蹇冨寲鏇存槸鐏甸瓊鎵鍦ㄣ傞氳繃鍒嗗竷寮忓瓨鍌ㄥ拰綆楀姏鐨勮繍鐢錛屾墍鏈夎妭鐐圭殑鍦頒綅騫崇瓑錛屾暟鎹涓嶅啀鏄鍗曚竴涓澶鏈嶅姟鍣ㄧ殑涓撳埄錛岃屾槸鐢卞叏緗戣妭鐐瑰叡鍚岀淮鎶ゅ拰鏇存柊銆傝繖縐嶈捐′笅錛屽尯鍧楅摼涓嶅啀渚濊禆涓蹇冭妭鐐癸紝鑰屾槸瀹炵幇浜嗘暟鎹鐨勫垎甯冨紡綆$悊鍜屼俊浠繪満鍒訛紝鏃犻渶浼犵粺涓浠嬬殑浠嬪叆錛屾瀬澶у湴鎻愬崌浜嗛忔槑搴﹀拰瀹夊叏鎬с


鍘諱腑蹇冨寲鐨勯瓍鍔


棣栧厛錛屽幓涓蹇冨寲鐨勯瓍鍔涘湪浜庡叾澶氭牱鎬с傚湪緗戠粶涓栫晫涓錛屼笉鍐嶆湁鍗曚竴鐨勬潈濞佸0闊籌紝姣忎釜緗戠珯閮芥湁鑷宸辯殑鐗硅壊鍜屼環鍊礆紝褰㈡垚涓涓鐧捐姳榻愭斁鐨勭綉緇滅敓鎬併傝繖涓嶄粎浣撶幇鍦ㄥ唴瀹圭殑涓板瘜鎬э紝鏇翠綋鐜板湪鐢ㄦ埛鐨勯夋嫨鏉冨拰鍙備笌搴︿笂錛屼嬌寰楃綉緇滅┖闂存洿鍔犲寘瀹瑰拰鑷鐢便


鍏舵★紝鍘諱腑蹇冨寲寮鴻皟浜虹殑涓蹇冨湴浣嶏紝鍐呭圭殑浜х敓涔熷彂鐢熶簡娣卞埢鍙橀潻銆備粠浼犵粺鐨勫唴瀹逛腑蹇冭漿鍚戠敤鎴風敓鎴愬唴瀹圭殑妯″紡錛屾瘡涓浜洪兘鍙浠ユ垚涓哄唴瀹圭殑鍒涢犺呭拰浼犳挱鑰呫傝繖縐嶄互鐢ㄦ埛闇奼備負鏍稿績鐨勬ā寮忥紝浣垮緱緗戠粶鍐呭規洿鍔犱釜鎬у寲鍜屼漢鎬у寲銆


鍘諱腑蹇冨寲鐨勬紨鍙


浠嶹eb 1.0鍒癢eb 2.0錛屽幓涓蹇冨寲鐨勭悊蹇甸愭笎娓楅忓埌浜掕仈緗戠殑姣忎竴涓瑙掕惤銆傚湪Web 2.0鐨勫鉤鍙頒笂錛屽唴瀹圭殑鐢熸垚涓嶅啀鏄涓撲笟鍥㈤槦鐨勪笓鍒╋紝鑰屾槸鍏ㄦ皯鍙備笌鐨勫叡浜榪囩▼銆備漢浜哄彲浠ュ彂琛ㄨ傜偣錛屽壋浣滃師鍒涳紝鍏卞悓鏋勫緩涓涓淇℃伅鍏變韓銆佸崗浣滃壋浣滅殑緗戠粶鐜澧冦


闅忕潃鎶鏈鐨勫彂灞曪紝鍘諱腑蹇冨寲緗戠粶鐨勫簲鐢ㄩ嗗煙涓嶆柇鎵╁ぇ銆備粠紺句氦濯掍綋濡傛淮婊存墦杞﹀拰鏂版氮寰鍗氾紝鍒伴噾鋙嶆湇鍔$殑姣旂壒甯佸拰浠ュお甯侊紝榪欎簺搴旂敤瀹炰緥灞曠ず浜嗗幓涓蹇冨寲濡備綍鎵撶牬浼犵粺妯″紡錛岃╃敤鎴峰湪浜鍙椾究鎹鋒湇鍔$殑鍚屾椂錛屼篃鎴愪負浜嗕俊鎮鐨勫壋閫犺呭拰褰卞搷鑰呫


鍘諱腑蹇冨寲鐨勬湭鏉ヤ笌褰卞搷


鍘諱腑蹇冨寲涓嶄粎鎰忓懗鐫鏉冨姏鐨勫垎鏁o紝鏇存槸鑷鐢變笌騫崇瓑鐨勮薄寰併傚湪紺句氦濯掍綋涓錛岀敤鎴蜂笉鍐嶅彈闄愪簬鍥哄畾涓蹇冿紝鑰屾槸浠ヨ嚜鎴戜負涓蹇冿紝鑷鐢遍夋嫨鍜屽垎浜銆傚湪閲戣瀺鏈嶅姟棰嗗煙錛屾瘮鐗瑰竵鍜屼互澶甯佺殑鍘諱腑蹇冨寲鐗規ф寫鎴樹簡浼犵粺閲戣瀺浣撶郴錛屼負鐢ㄦ埛鎻愪緵浜嗘洿涓哄畨鍏ㄥ拰渚挎嵎鐨勪氦鏄撴柟寮忋


鎬葷殑鏉ヨ達紝鍘諱腑蹇冨寲鏄涓縐嶇悊蹇碉紝涓縐嶈秼鍔匡紝瀹冩e湪濉戦犱竴涓鏇村姞寮鏀俱佽嚜鐢卞拰鍖呭圭殑鏁板瓧涓栫晫錛岃╂瘡涓鑺傜偣閮芥湁鍙鑳芥垚涓虹綉緇滅殑鏍稿績錛屽壋閫犲嚭鏃犻檺鍙鑳姐傞殢鐫鎶鏈鐨勮凱浠o紝鎴戜滑鏈夌悊鐢辨湡寰呭幓涓蹇冨寲甯︽潵鐨勬洿澶氭儕鍠滃拰鍙橀潻銆

B. 區塊鏈賬本如何同步(區塊鏈上的總賬數據共享)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一、區塊鏈共識機制的目標

區塊鏈是什麼?簡單而言,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或可以叫作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ledger)。傳統上所有的資料庫都是中心化的,例如一間銀行的賬本就儲存在銀行的中心伺服器里。中心化資料庫的弊端是數據的安全及正確性全系於資料庫運營方(即銀行),因為任何能夠訪問中心化資料庫的人(如銀行職員或黑客)都可以破壞或修改其中的數據。

而區塊鏈技術則容許資料庫存放在全球成千上萬的電腦上,每個人的賬本通過點對點網路進行同步,網路中任何用戶一旦增加一筆交易,交易信息將通過網路通知其他用戶驗證,記錄到各自的賬本中。區塊鏈之所以得其名是因為它是由一個個包含交易信息的區塊(block)從後向前有序鏈接起來的數據結構。

很多人對區塊鏈的疑問是,如果每一個用戶都擁有一個獨立的賬本,那麼是否意味著可以在自己的賬本上添加任意的交易信息,而成千上萬個賬本又如何保證記賬的一致性?解決記賬一致性問題正是區塊鏈共識機制的目標。區塊鏈共識機制旨在保證分布式系統里所有節點中的數據完全相同並且能夠對某個提案(proposal)(例如是一項交易紀錄)達成一致。然而分布式系統由於引入了多個節點,所以系統中會出現各種非常復雜的情況;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節點失效或故障、節點之間的網路通信受到干擾甚至阻斷等就變成了常見的問題,解決分布式系統中的各種邊界條件和意外情況也增加了解決分布式一致性問題的難度。

區塊鏈又可分為三種:

公有鏈: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系統中讀取數據、發送可確認交易、競爭記賬的區塊鏈。公有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或機構可以控制或篡改其中數據的讀寫。公有鏈一般會通過代幣機制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聯盟鏈:聯盟鏈是指有若干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機構都運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並且共同來記錄交易數據。這類區塊鏈被認為是「部分去中心化」。

私有鏈:指其寫入許可權是由某個組織和機構控制的區塊鏈。參與節點的資格會被嚴格的限制,由於參與的節點是有限和可控的,因此私有鏈往往可以有極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隱私保護、更低的交易成本、不容易被惡意攻擊、並且能夠做到身份認證等金融行業必須的要求。相比中心化資料庫,私有鏈能夠防止機構內單節點故意隱瞞或篡改數據。即使發生錯誤,也能夠迅速發現來源,因此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在目前更加傾向於使用私有鏈技術。

二、區塊鏈共識機制的分類

解決分布式一致性問題的難度催生了數種共識機制,它們各有其優缺點,亦適用於不同的環境及問題。被眾人常識的共識機制有:

lPoW(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

lPoS(ProofofStake)股權/權益證明機制

lDPoS(DelegatedProofofStake)股份授權證明機制

lPBFT()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lDBFT()授權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lSCP(StellarConsensusProtocol)恆星共識協議

lRPCA()Ripple共識演算法

l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

(一)PoW(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

1.基本介紹

在該機制中,網路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在使用SHA256哈希函數(hashfunction)運算一個不斷變化的區塊頭的哈希值(hashsum)。共識要求算出的值必須等於或小於某個給定的值。在分布式網路中,所有的參與者都需要使用不同的隨機數來持續計算該哈希值,直至達到目標為止。當一個節點的算出確切的值,其他所有的節點必須相互確認該值的正確性。之後新區塊中的交易將被驗證以防欺詐。

比特幣中,以上運算哈希值的節點被稱作「礦工」,而PoW的過程被稱為「挖礦」。挖礦是一個耗時的過程,所以也提出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例如向礦工授予一小部分比特幣)。PoW的優點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其缺點是消耗大量算力造成了的資源浪費,達成共識的周期也比較長,共識效率低下,因此其不是很適合商業使用。

2.加密貨幣的應用實例

比特幣(Bitcoin)及萊特幣(Litecoin)。以太坊(Ethereum)的前三個階段(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皆採用PoW機制,其第四個階段(Serenity寧靜)將採用權益證明機制。PoW適用於公有鏈。

PoW機制雖然已經成功證明了其長期穩定和相對公平,但在現有框架下,採用PoW的「挖礦」形式,將消耗大量的能源。其消耗的能源只是不停的去做SHA256的運算來保證工作量公平,並沒有其他的存在意義。而目前BTC所能達到的交易效率為約5TPS(5筆/秒),以太坊目前受到單區塊GAS總額的上限,所能達到的交易頻率大約是25TPS,與平均千次每秒、峰值能達到萬次每秒處理效率的VISA和MASTERCARD相差甚遠。

3.簡圖理解模式

(ps:其中A、B、C、D計算哈希值的過程即為「挖礦」,為了犒勞時間成本的付出,機制會以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激勵。)

(Ps:PoS模式下,你的「挖礦」收益正比於你的幣齡(幣的數量*天數),而與電腦的計算性能無關。我們可以認為任何具有概率性事件的累計都是工作量證明,如淘金。假設礦石含金量為p%質量,當你得到一定量黃金時,我們可以認為你一定挖掘了1/p質量的礦石。而且得到的黃金數量越多,這個證明越可靠。)

(二)PoS(ProofofStake)股權/權益證明機制

1.基本介紹

PoS要求人們證明貨幣數量的所有權,其相信擁有貨幣數量多的人攻擊網路的可能性低。基於賬戶余額的選擇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單一最富有的人勢必在網路中佔主導地位,所以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

在股權證明機制中,每當創建一個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稱為「幣權」的交易,這個交易會按照一定比例預先將一些幣發給礦工。然後股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幣齡),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以加快節點尋找隨機數的速度,縮短達成共識所需的時間。

與PoW相比,PoS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更有效率。但是由於挖礦成本接近於0,因此可能會遭受攻擊。且PoS在本質上仍然需要網路中的節點進行挖礦運算,所以它同樣難以應用於商業領域。

2.數字貨幣的應用實例

PoS機制下較為成熟的數字貨幣是點點幣(Peercoin)和未來幣(NXT),相比於PoW,PoS機制節省了能源,引入了"幣天"這個概念來參與隨機運算。PoS機制能夠讓更多的持幣人參與到記賬這個工作中去,而不需要額外購買設備(礦機、顯卡等)。每個單位代幣的運算能力與其持有的時間長成正相關,即持有人持有的代幣數量越多、時間越長,其所能簽署、生產下一個區塊的概率越大。一旦其簽署了下一個區塊,持幣人持有的幣天即清零,重新進入新的循環。

PoS適用於公有鏈。

3.區塊簽署人的產生方式

在PoS機制下,因為區塊的簽署人由隨機產生,則一些持幣人會長期、大額持有代幣以獲得更大概率地產生區塊,盡可能多的去清零他的"幣天"。因此整個網路中的流通代幣會減少,從而不利於代幣在鏈上的流通,價格也更容易受到波動。由於可能會存在少量大戶持有整個網路中大多數代幣的情況,整個網路有可能會隨著運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趨向於中心化。相對於PoW而言,PoS機制下作惡的成本很低,因此對於分叉或是雙重支付的攻擊,需要更多的機制來保證共識。穩定情況下,每秒大約能產生12筆交易,但因為網路延遲及共識問題,需要約60秒才能完整廣播共識區塊。長期來看,生成區塊(即清零"幣天")的速度遠低於網路傳播和廣播的速度,因此在PoS機制下需要對生成區塊進行"限速",來保證主網的穩定運行。

4.簡圖理解模式

(PS:擁有越多「股份」權益的人越容易獲取賬權。是指獲得多少貨幣,取決於你挖礦貢獻的工作量,電腦性能越好,分給你的礦就會越多。)

(在純POS體系中,如NXT,沒有挖礦過程,初始的股權分配已經固定,之後只是股權在交易者之中流轉,非常類似於現實世界的股票。)

(三)DPoS(DelegatedProofofStake)股份授權證明機制

1.基本介紹

由於PoS的種種弊端,由此比特股首創的權益代表證明機制DPoS(DelegatedProofofStake)應運而生。DPoS機制中的核心的要素是選舉,每個系統原生代幣的持有者在區塊鏈裡面都可以參與選舉,所持有的代幣余額即為投票權重。通過投票,股東可以選舉出理事會成員,也可以就關系平台發展方向的議題表明態度,這一切構成了社區自治的基礎。股東除了自己投票參與選舉外,還可以通過將自己的選舉票數授權給自己信任的其它賬戶來代表自己投票。

具體來說,DPoS由比特股(Bitshares)項目組發明。股權擁有著選舉他們的代表來進行區塊的生成和驗證。DPoS類似於現代企業董事會制度,比特股系統將代幣持有者稱為股東,由股東投票選出101名代表,然後由這些代表負責生成和驗證區塊。持幣者若想稱為一名代表,需先用自己的公鑰去區塊鏈注冊,獲得一個長度為32位的特有身份標識符,股東可以對這個標識符以交易的形式進行投票,得票數前101位被選為代表。

代表們輪流產生區塊,收益(交易手續費)平分。DPoS的優點在於大幅減少了參與區塊驗證和記賬的節點數量,從而縮短了共識驗證所需要的時間,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從某種角度來說,DPoS可以理解為多中心系統,兼具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優勢。優點:大幅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點的數量,可以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缺點:投票積極性不高,絕大部分代幣持有者未參與投票;另整個共識機制還是依賴於代幣,很多商業應用是不需要代幣存在的。

DPoS機制要求在產生下一個區塊之前,必須驗證上一個區塊已經被受信任節點所簽署。相比於PoS的"全民挖礦",DPoS則是利用類似"代表大會"的制度來直接選取可信任節點,由這些可信任節點(即見證人)來代替其他持幣人行使權力,見證人節點要求長期在線,從而解決了因為PoS簽署區塊人不是經常在線而可能導致的產塊延誤等一系列問題。DPoS機制通常能達到萬次每秒的交易速度,在網路延遲低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十萬秒級別,非常適合企業級的應用。因為公信寶數據交易所對於數據交易頻率要求高,更要求長期穩定性,因此DPoS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2.股份授權證明機制下的機構與系統

理事會是區塊鏈網路的權力機構,理事會的人選由系統股東(即持幣人)選舉產生,理事會成員有權發起議案和對議案進行投票表決。

理事會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根據需要調整系統的可變參數,這些參數包括:

l費用相關:各種交易類型的費率。

l授權相關:對接入網路的第三方平台收費及補貼相關參數。

l區塊生產相關:區塊生產間隔時間,區塊獎勵。

l身份審核相關:審核驗證異常機構賬戶的信息情況。

l同時,關繫到理事會利益的事項將不通過理事會設定。

在Finchain系統中,見證人負責收集網路運行時廣播出來的各種交易並打包到區塊中,其工作類似於比特幣網路中的礦工,在採用PoW(工作量證明)的比特幣網路中,由一種獲獎概率取決於哈希算力的抽彩票方式來決定哪個礦工節點產生下一個區塊。而在採用DPoS機制的金融鏈網路中,通過理事會投票決定見證人的數量,由持幣人投票來決定見證人人選。入選的活躍見證人按順序打包交易並生產區塊,在每一輪區塊生產之後,見證人會在隨機洗牌決定新的順序後進入下一輪的區塊生產。

3.DPoS的應用實例

比特股(bitshares)採用DPoS。DPoS主要適用於聯盟鏈。

4.簡圖理解模式

(四)PBFT()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1.基本介紹

PBFT是一種基於嚴格數學證明的演算法,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的信息交互和局部共識來達成最終的一致輸出。三個階段分別為預備(pre-prepare)、准備(prepare)、落實(commit)。PBFT演算法證明系統中只要有2/3比例以上的正常節點,就能保證最終一定可以輸出一致的共識結果。換言之,在使用PBFT演算法的系統中,至多可以容忍不超過系統全部節點數量1/3的失效節點(包括有意誤導、故意破壞系統、超時、重復發送消息、偽造簽名等的節點,又稱為」拜占庭」節點)。

2.PBFT的應用實例

著名聯盟鏈HyperledgerFabricv0.6採用的是PBFT,v1.0又推出PBFT的改進版本SBFT。PBFT主要適用於私有鏈和聯盟鏈。

3.簡圖理解模式

上圖顯示了一個簡化的PBFT的協議通信模式,其中C為客戶端,0–3表示服務節點,其中0為主節點,3為故障節點。整個協議的基本過程如下:

(1)客戶端發送請求,激活主節點的服務操作;

(2)當主節點接收請求後,啟動三階段的協議以向各從節點廣播請求;

(a)序號分配階段,主節點給請求賦值一個序號n,廣播序號分配消息和客戶端的請求消息m,並將構造pre-prepare消息給各從節點;

(b)交互階段,從節點接收pre-prepare消息,向其他服務節點廣播prepare消息;

(c)序號確認階段,各節點對視圖內的請求和次序進行驗證後,廣播commit消息,執行收到的客戶端的請求並給客戶端響應。

(3)客戶端等待來自不同節點的響應,若有m+1個響應相同,則該響應即為運算的結果;

(五)DBFT()授權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1.基本介紹

DBFT建基於PBFT的基礎上,在這個機制當中,存在兩種參與者,一種是專業記賬的「超級節點」,一種是系統當中不參與記賬的普通用戶。普通用戶基於持有權益的比例來投票選出超級節點,當需要通過一項共識(記賬)時,在這些超級節點中隨機推選出一名發言人擬定方案,然後由其他超級節點根據拜占庭容錯演算法(見上文),即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態。如果超過2/3的超級節點表示同意發言人方案,則共識達成。這個提案就成為最終發布的區塊,並且該區塊是不可逆的,所有裡面的交易都是百分之百確認的。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還未達成一致的提案,或者發現有非法交易的話,可以由其他超級節點重新發起提案,重復投票過程,直至達成共識。

2.DBFT的應用實例

國內加密貨幣及區塊鏈平台NEO是DBFT演算法的研發者及採用者。

3.簡圖理解模式

假設系統中只有四個由普通用戶投票選出的超級節點,當需要通過一項共識時,系統就會從代表中隨機選出一名發言人擬定方案。發言人會將擬好的方案交給每位代表,每位代表先判斷發言人的計算結果與它們自身紀錄的是否一致,再與其它代表商討驗證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如果2/3的代表一致表示發言人方案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那麼方案就此通過。

如果只有不到2/3的代表達成共識,將隨機選出一名新的發言人,再重復上述流程。這個體系旨在保護系統不受無法行使職能的領袖影響。

上圖假設全體節點都是誠實的,達成100%共識,將對方案A(區塊)進行驗證。

鑒於發言人是隨機選出的一名代表,因此他可能會不誠實或出現故障。上圖假設發言人給3名代表中的2名發送了惡意信息(方案B),同時給1名代表發送了正確信息(方案A)。

在這種情況下該惡意信息(方案B)無法通過。中間與右邊的代表自身的計算結果與發言人發送的不一致,因此就不能驗證發言人擬定的方案,導致2人拒絕通過方案。左邊的代表因接收了正確信息,與自身的計算結果相符,因此能確認方案,繼而成功完成1次驗證。但本方案仍無法通過,因為不足2/3的代表達成共識。接著將隨機選出一名新發言人,重新開始共識流程。

上圖假設發言人是誠實的,但其中1名代表出現了異常;右邊的代表向其他代表發送了不正確的信息(B)。

在這種情況下發言人擬定的正確信息(A)依然可以獲得驗證,因為左邊與中間誠實的代表都可以驗證由誠實的發言人擬定的方案,達成2/3的共識。代表也可以判斷到底是發言人向右邊的節點說謊還是右邊的節點不誠實。

(六)SCP(StellarConsensusProtocol)恆星共識協議

1.基本介紹

SCP是Stellar(一種基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全球支付協議)研發及使用的共識演算法,其建基於聯邦拜占庭協議(FederatedByzantineAgreement)。傳統的非聯邦拜占庭協議(如上文的PBFT和DBFT)雖然確保可以通過分布式的方法達成共識,並達到拜占庭容錯(至多可以容忍不超過系統全部節點數量1/3的失效節點),它是一個中心化的系統—網路中節點的數量和身份必須提前知曉且驗證過。而聯邦拜占庭協議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夠去中心化的同時,又可以做到拜占庭容錯。

[…]

(七)RPCA()Ripple共識演算法

1.基本介紹

RPCA是Ripple(一種基於互聯網的開源支付協議,可以實現去中心化的貨幣兌換、支付與清算功能)研發及使用的共識演算法。在Ripple的網路中,交易由客戶端(應用)發起,經過追蹤節點(trackingnode)或驗證節點(validatingnode)把交易廣播到整個網路中。追蹤節點的主要功能是分發交易信息以及響應客戶端的賬本請求。驗證節點除包含追蹤節點的所有功能外,還能夠通過共識協議,在賬本中增加新的賬本實例數據。

Ripple的共識達成發生在驗證節點之間,每個驗證節點都預先配置了一份可信任節點名單,稱為UNL(UniqueNodeList)。在名單上的節點可對交易達成進行投票。共識過程如下:

(1)每個驗證節點會不斷收到從網路發送過來的交易,通過與本地賬本數據驗證後,不合法的交易直接丟棄,合法的交易將匯總成交易候選集(candidateset)。交易候選集裡面還包括之前共識過程無法確認而遺留下來的交易。

(2)每個驗證節點把自己的交易候選集作為提案發送給其他驗證節點。

(3)驗證節點在收到其他節點發來的提案後,如果不是來自UNL上的節點,則忽略該提案;如果是來自UNL上的節點,就會對比提案中的交易和本地的交易候選集,如果有相同的交易,該交易就獲得一票。在一定時間內,當交易獲得超過50%的票數時,則該交易進入下一輪。沒有超過50%的交易,將留待下一次共識過程去確認。

(4)驗證節點把超過50%票數的交易作為提案發給其他節點,同時提高所需票數的閾值到60%,重復步驟(3)、步驟(4),直到閾值達到80%。

(5)驗證節點把經過80%UNL節點確認的交易正式寫入本地的賬本數據中,稱為最後關閉賬本(lastclosedledger),即賬本最後(最新)的狀態。

在Ripple的共識演算法中,參與投票節點的身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演算法的效率比PoW等匿名共識演算法要高效,交易的確認時間只需幾秒鍾。這點也決定了該共識演算法只適合於聯盟鏈或私有鏈。Ripple共識演算法的拜占庭容錯(BFT)能力為(n-1)/5,即可以容忍整個網路中20%的節點出現拜占庭錯誤而不影響正確的共識。

2.簡圖理解模式

共識過程節點交互示意圖:

共識演算法流程:

(八)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

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是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xos和Raft)的基礎上開發的機制。Paxos演算法是1990年提出的一種基於消息傳遞且具有高度容錯特性的一致性演算法。過去,Paxos一直是分布式協議的標准,但是Paxos難於理解,更難以實現。Raft則是在2013年發布的一個比Paxos簡單又能實現Paxos所解決問題的一致性演算法。Paxos和Raft達成共識的過程皆如同選舉一樣,參選者需要說服大多數選民(伺服器)投票給他,一旦選定後就跟隨其操作。Paxos和Raft的區別在於選舉的具體過程不同。而Pool驗證池共識機制即是在這兩種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的基礎上,輔之以數據驗證的機制。

區塊鏈交易信息如何存儲?

看是存儲什麼類型的數據

如果是一些字元串或者json對象,可以擴展賬本結構鏈上存儲

如果是圖片、視頻、大文件;可以把hash值存在區塊鏈上,原文件利用雲存儲

區塊鏈和HyperLedgerFabric(五)共享賬本

peerledger:存儲在背書節點和記賬節點

ordererledger:存儲在orderservicenode

Chaincode是無狀態的。Chaincode存儲在節點上,賬本只會存儲hash值

賬本的隔離和隱私性用多通道(MultipleChannels)技術來保護

QuerySystemChaincode(QSCC)

背書節點需提前設定,也作為記賬節點

transaction事務處理流1.X

??client應用(向一個或多個Peer節點(背書節點))發送交易請求(對事務的背書請求);

??背書節點模擬執行ChainCode,但並不將結果提交到本地賬本(Worldstate,不會修改底層賬本),只是將結果(讀寫集)加密簽名返回給client應用;

??應用收集所有背書節點的結果後,驗證背書策略是否滿足和模擬執行結果是否一致(去除不確定無效的交易,1.0未實現)將結果廣播給Orderers;

??Orderers執行共識過程,並生成Block,通過消息通道批量的將Block發布給Peer節點(記賬節點);

??各個Peer節點驗證交易,並提交到本地賬本中.通知client端處理結果

記賬節點CommittingPeer:維護賬本和狀態

合約部署都需要指定背書策略。AND,OR,OutOf

背書策略在chaincode實例化時指定

ESCC

VSCC

賬本保存Blockchain和Worldstate(維護當前狀態,方便應用快速查詢)

Block(s):Blockheader(Blocknumber,當前區塊hash,前區塊hash),Blockdata,BlockMetadata(寫入時間,寫入人,簽名)

transactions:header(名字,version),簽名,proposal(input參數),Pesponse(執行結果前後的數據),Endorsements(背書節點返回的結果list)

WorldState:kv形式。維護賬本當前信息

SmartContract:業務角度。定義組

C. 什麼是去中心化區塊鏈舉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

去中心化是什麼的一個特點?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點。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

去中心化的應用

1、滴滴打車:世界應用廣泛的公交車與當下熱門APP「滴滴打車」形成了「中心化」與「去中心」的鮮明對比。用戶可從身感知:當乘坐公交車時需前往距離乘坐點最近的(集中點)公交站,且其線路覆蓋也許只能到達距離目的地一定范圍內。

2、以太幣:以太幣是以太坊的一種數字貨幣,被視為比特幣2.0。以太坊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為解決比特幣拓展性不足而誕生的平台。開發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利用各種模塊搭建應用。而開發者們需要使用以太幣來支撐應用的運行。

什麼是中心化、去中心化、多中心化?

在教室里,一群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老師是一個中心,這就是「中心化」。

山裡有很多蘋果樹,任何人都可以去採摘,多勞多得,采果的人可以將蘋果拿去賣或與別人換取其他物品,這種自由採摘就是「去中心化」的。

城市的多中心化發展,城市中心不止一個,可能同時是財富中心、消費中心、交流中心......,這就是「多中心化」。

以上是中心化、去中心化以及多中心化在生活中的體現,在區塊鏈領域中如何理解這三個名詞呢?

中心化

中心化:簡單地說,就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在一個系統中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任意節點停止工作都不會影響系統整體的運作。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基本的特徵,區塊鏈不依賴於中心的管理節點,就能夠實現數據的分布式記錄、存儲和更新。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體現在激勵機制、共識機制等方面,例如比特幣通過點對點協議以網狀的形式彼此互相連接,在此基礎上,公有鏈通過引入經濟激勵機制,公正記賬,即使大部分的計算機崩潰了,系統依然可以正常運行。

多中心化

多中心化:由多個中心節點組成的平等網路,節點的參與和退出可能有所要求和限制,系統中每一個中心都需要有充分的能動性。

例如,EOS總共有21個超級節點,21個節點之間相互制衡,並且必須符合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軟硬體設施才有可能成為候選節點。

目前很多傳統行業,政府機構和金融機構都很難直接採用去中心化結構,要用區塊鏈技術只能採用多中心化的聯盟鏈結構,以便增加交易的效率,用戶數據在有效節點內進行公開,最大限度保護用戶隱私。

總結

去中心化是系統的顛覆,多中心化則是系統的升級,去中心化讓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中心,每個中心都依賴多個個體的支持。

什麼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

區塊鏈的特點:匿名性、可擴展性、開放性,不可撤銷、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

區塊鏈是透明共享的總帳本,這帳本在全網公開,你拿到它的公鑰,你就知道它帳裡面到底是有多少錢,所以任何一次的價值轉換,全世界有興趣的人都能在旁邊看著你,轉換是由礦工來幫你確認的,所以它是一個互聯網共識機制。這個帳本是沒有辦法篡改的,因為你的行為不是由你來記錄,不是由你來說是還是不是,是由這個網路上其他的人來決定這是不是這么一回事。

區塊鏈「去中心化」到底是指什麼

區塊鏈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舉例說明什麼是區塊鏈

問題一:什麼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到底是什麼?什麼叫區塊鏈?1、數據區塊鏈是比特幣金融系統中的重要概念,記錄了整個比特幣網路上的交易記錄數據,並且這些數據是被所有比特幣節點共享的,通過數據區塊,我們可以查詢到每一比比特幣交易的歷史。2、實例:甲、乙、丙三個人,甲和乙的所有資金都由丙來保管。而且每一比資金往來都要由丙來記錄。現在假設甲和乙各有100萬由丙保管。那麼:甲支出8萬到乙,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減去甲所在名下8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增加8萬元。乙回轉5萬到甲,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增加甲所在名下5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減去5萬元。甲支出5萬到乙,則丙在賬本的記錄上,減去甲所在名下5萬元,並在乙所在名下增加5萬元。3、數據區塊鏈的作用和丙的帳目記錄本的作用類似,它記錄了用戶對比特幣的擁有權和所有用戶交易比特幣的記錄。只不過這個「帳目記錄本」是由網路上每個比特幣礦工的挖礦軟體記錄的。如果一筆比特幣的交易被數據區塊鏈確認那麼相關的信息將會被記錄在數據區塊鏈中。比特幣的「帳目記錄本」就叫做數據區塊鏈。網路上所有的數據區塊鏈組成了比特幣的分布式網路資料庫系統。4、數據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取代了目前互聯網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使得所有數據變更或者交易項目都記錄在一個雲系統之上,理論上實現了數據傳輸中對數據的自我證明,深遠來說,這超越了傳統和常規意義上需要依賴中心的信息驗證範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這種點對點驗證將會產生一種」基礎協議」,是分布式人工智慧的一種新形式,將建立人腦智能和機器智能的全新介面和共享界面。

問題二:區塊鏈的交易過程是什麼樣的?最好舉例說明20分一、定義

區塊鏈就像是一個開放性的網路賬本。它起源於比特幣,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比特幣的交易中,交易記錄的全部信息會被打包到一個「區塊」(Block)中進行儲存。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個區塊相互鏈接,就形成了區塊鏈。

二、特點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其中,每次交易都會對網路里所有的參與者進行廣播,並且經過多次確認後才被記錄到賬本中,這種賬本就是「區塊鏈」。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有自己的賬本。這樣,當虛假信息發生時,就可以通過相互對證來破除,從而保證網路安全。

在區塊鏈中,每一個節點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中心化的管理機構,這種「去中心化」的特點使得區塊鏈無需依賴第三方,其運作不需要任何人為干預,能夠獨立地進行自我驗證。另外,區塊鏈的網路向全世界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埠進行數據查詢,因而整個系統高度透明。

三、應用

總之,區塊鏈是一個可信的資料庫,是一個可靠的「賬本」。未來在跨境支付、證券、貸款、投票等方面都會有所應用。比如,在跨境支付中,有了區塊鏈提供安全保障,就可以隨時隨地向全世界匯款,這樣就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和高昂的手續費。

問題三:什麼叫區塊鏈?通俗說什麼意思?中國對於區塊鏈的態度到底是什麼?區塊鏈能做什麼?區塊鏈(BlockChain)這個伴隨著比特幣誕生的偉大技術,目前在金融領域應用能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這足以令華爾街興奮不已。然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其潛在應用前景非常廣泛,未來將顛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最基本的一個特點,就是去中心化。最近幾個月來金融巨頭們逐步開始關注比特幣的這項技術,並且把這種技術用在了非貨幣領域,比如股票交易、選舉投票等等。(1)藝術行業

藝術家們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聲明所有權,發行可編號,***版的作品,可以針對任何類型藝術品的數字形式。甚至還包括了一個交易市場,藝術家們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站進行買賣,而無需任何中介服務。

(2)、房地產行業

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每個人在參與房地產面臨的各種問題,包括命名過程,土地登記,代理中介等

(3)、保險行業

金融行業歷來對先進技術最為敏感。傳統的銀行和證券業巨頭從2014年就紛紛投身於如火如荼的區塊鏈創業投資中,兩年內全球投資總額高達10億美金。

(4)、P2P錢包

個人資產以後可以通過這種P2P錢包來交易,無需經過任何中心機構,比如比特幣。

大多數區塊鏈都處於起步階段,而主要都是在海外,國內好的區塊鏈項目非常非常少,所以不建議任何非專業人士投資區塊鏈項目。如果對區塊鏈技術很有興趣,自己有技術或者金融相關的背景,建議可以考慮在這方面進行創業。在區塊鏈的協議體系方面,最底層是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包括區塊鏈的技術協議,也包括一些平台路由和基礎演算法;在中間層,要解決一些應用程序的介面以及一些憑證的發行和驗證,包括一些行業平台的服務,大數據分析等等,這是很粗略的一個分法了,還應該有更詳細的分法;最上面的是區塊鏈的一些應用,包括金融的一些應用和其他方面的一些應用,物聯網等等。

布比區塊鏈簡介

布比區塊鏈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區塊鏈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與創新,擁有多項核心技術,並在多個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創新,形成多項核心技術成果,例如:可數學證明的分布式共識技術、快速的大規模賬本存取技術、支持業務形態擴展的多鏈總賬技術、異構區塊鏈間的互聯技術等。4月25日,「格格積分」將積分系統引入區塊鏈概念,多方聯合開放,積分發行及兌換,促進積分流通。各合作機構可共同參與交易驗證、賬本存儲、實時結算;企業積分發行方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積分進出更靈活。布比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基礎服務平台,已在股權、供應鏈、積分、信用等領域開展應用。布比一直致力於以去(多)中心信任為核心,構建開放式價值流通網路,讓數字資產自由流動起來。

區塊鏈簡單的理解是比特幣底層的一種技術,也是就是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可實現點對點的價值快遞,們應該區分比特幣、比特幣區塊鏈、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技術等概念。在過去金融較為發達的國家,金融同區塊的技術已經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網路的立法也是相當的重要。隨著金融時代的到來,大型的金融機構都在研究區塊鏈技術,他們擁有自己的團隊和概念技術,慢慢的各地區銀行也參與數字貨幣研討,對該技術的應用和支持,不僅如此區塊鏈對企業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對於國內較大的企業,布比區塊還應用於各種股權、供應鏈、積分等領域,國內各大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看中新產業的價值,紛紛開發自有的區塊鏈平台,區塊鏈瞬間成為國內新型的創新產業。海外國際方面美國相比中國早已在去年末就獲得15項區塊鏈的專利,區塊鏈金融應用正在全面的進入新的階段,各種應用將會越來越深入,相關的改變也會越來越受人矚目,也將會形成一股極大的新潮流......

問題四:什麼是區塊鏈技術?什麼叫區塊鏈?區塊鏈概念怎麼解釋?每一個行業的人士理解不一樣,相關的解釋也因為現實應用越來越多而漸漸浮出水面,隨著這種區塊鏈技術的普及,相關的成果也是越來越大。我們要想理解這種技術就要從現實當中去深入的了解。

這半年來,區塊鏈概念在國內逐漸變熱,金融圈颳起了一陣陣區塊鏈旋風。區塊鏈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和青睞。具有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高透明度、無法篡改、無單點故障等特點的區塊鏈技術正在走進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視野,至少已在數字貨幣、支付匯兌、登記結算、數字資產、溯源防偽、供應鏈、物聯網等眾多領域從理論探討走向實踐應用。

「區塊鏈」最早面世,是2009年初發布的「比特幣」,區塊鏈成為比特幣推出、記錄、流通的基礎協議和技術應用。盡管比特幣自面世以來飽受爭議,甚至仍不能被***和貨幣當局視同為「貨幣」,但比特幣所應用的區塊鏈技術卻得到了包括***和貨幣當局在內的廣泛關注。

為什麼區塊鏈會成為快速升溫的熱點技術和話題?

這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推出的比特幣,開啟了一種與傳統社會(線下)沒有多少關聯的、完全應用於網路世界(線上)的網民身份驗證、財富確認、交易記錄、公證核查等全新的技術與規則體系的探索和嘗試,而這給人們適應互聯網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可選路徑和無限遐想。

從其在比特幣的應用情況看,區塊鏈直觀講,就是將加密技術與互聯網相技術結合,所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網路區塊(BLOCK,也可叫做社區)設立、比特幣配置、網民身份驗證,以及挖礦所形成的比特幣(價值)確認、比特幣交易記錄,以及比特幣跨區塊流動(價值轉移)的延伸加密(加入了區塊與交易時間標識等因素)登記和查驗核實等在內的,區塊連接(Blockchain,即區塊鏈)、全程加密、相互認證的互聯網協議規則和賬務(Ledger)體系。正因為比特幣並不是線下法定貨幣的替代物,而是非法定貨幣當局發行和管理的,主要模仿黃金的模式,完全由互聯網基礎協議和嚴格的加密技術保護和支持的全新的、去中心化的網路貨幣(虛擬貨幣),由此也形成了一套不同於、也不受制於現實社會法律的新的貨幣規則和體系,並且可以與法定貨幣進行買賣或兌換。比特幣自推出以來已超過8年時間,沒有出現過資金或用戶信息被盜用的記錄,其安全性得到驗證,而且其資金清算的效率和成本也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使得人們對比特幣所應用的區塊鏈技術的信心不斷增強,而且人們也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區塊鏈盡管是比特幣所首創和應用的一種技術和協議,但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比特幣,其應用也絕不會只局限於比特幣。區塊鏈的應用,可以是去中心化的,也可以是中心化的;可以是公有鏈模式,也可以有私有鏈模式。因此,在比特幣之後,區塊鏈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創新,並不斷探索新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區塊鏈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人高度重視,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經濟交往和交易活動轉到網上進行,網路世界(或線上社會)正在快速擴展、充實和活躍,而網上交易必須解決當事人的身份驗證、價值核實、交易記錄、查驗核實等方面的效率和安全保護問題,需要嚴格的中介和協議(規則或憲法)。在這方面,傳統思維和習慣做法就是順應線下交易向線上轉移的發展軌跡,將現實(線下)社會的通行規則和做法推到線上(網路)社會,但實踐中卻越來越難以適應網上交易的需求。

比如,當事人身份驗證,自然的選擇就是以各國法律保護的身份證件的信息為基礎,再增加賬戶或交易密碼,以及臉譜、虹膜、指紋等生物識別等,進行線上交易的身份驗證,但這種方法,首先就使得跨境互聯互通的網路世界的公民身份信息受到現實社會行政管轄的制約......

問題五:所謂「區塊鏈」是什麼?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叫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工具,比如你的學歷,從大學畢業時,現在的做法是要有一個有權威的機關認可和發出的證件,來作為你的憑證。這個設置比較麻煩,因為這是一張紙,紙是可以偽造的,就會出現各種空隙,發證機關也是人,這個中間也會有各種可蹭空隙,只要是跟人有關,跟哪個媒介有關的都會有各種可能。區塊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以後只要一畢業,你在區塊鏈上產生記錄,這個記錄任何人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改動的,這個東西就是客觀上存在了,你作為一個物理存在,再作為一個數據的存在,區塊鏈就產生了。這樣的話,任何人想要查你是不是哪裡畢業的,就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這跟平時的社交(微信)和支付平台(支付寶、易寶)所常涉及的大數據有類似的地方。

問題六:區塊鏈是什麼,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下10分區塊鏈的原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系統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所有當前參與的節點共同維護交易及資料庫,它使交易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基於信任,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能夠直接進行支付交易,不需第三方的參與。

?

從技術上來講,區塊是一種記錄交易的數據結構,反映了一筆交易的資金流向。系統中已經達成的交易的區塊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條主鏈,所有參與計算的節點都記錄了主鏈或主鏈的一部分。一個區塊包含以下三部分:交易信息、前一個區塊形成的哈希散列、隨機數。交易信息是區塊所承載的任務數據,具體包括交易雙方的私鑰、交易的數量、電子貨幣的數字簽名等;前一個區塊形成的哈希散列用來將區塊連接起來,實現過往交易的順序排列;隨機數是交易達成的核心,所有礦工節點競爭計算隨機數的答案,最快得到答案的節點生成一個新的區塊,並廣播到所有節點進行更新,如此完成一筆交易。

1.1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主要讓參與系統中的任意多個節點,通過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block),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且生成數據指紋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鏈接(chain)下一個資料庫塊。

?

通俗一點說,區塊鏈技術就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也就是一個大賬本。那麼誰來記這個賬本就變得很重要。目前就是誰的系統誰來記賬,各個銀行的賬本就是各個銀行在記,支付寶的賬本就是阿里在記。但現在區塊鏈系統中,系統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參與記賬。在一定時間段內如果有新的交易數據變化,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來進行記賬,系統會評判這段時間內記賬最快最好的人,將其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將這段時間內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所有的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賬本。因此,這些數據就會變得非常安全。篡改者需要同時修改超過半數的系統節點數據才能真正的篡改數據。這種篡改的代價極高,導致幾乎不可能。例如,比特幣運行已經超過7年,全球無數的黑客嘗試攻擊比特幣,但是至今為止沒有出現過交易錯誤,可以認為比特幣區塊鏈被證明是一個安全可靠的系統。

?

1.2為什麼會有區塊鏈創新

人類在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交流,而交流是以信息為基礎的,以前信息流通不夠便利,無法滿足市場參與者對信息的需求,因此中介、中心隨之誕生。這種中心化體系存在高成本、低效率、價值分散、「信息孤島」以及數據存儲不安全的問題。但由於技術和環境因素導致這種體系仍然持續運營多年,直到互聯網的出現。第一代互聯網的起點是TCP/IP協議,就是執行一個網路上所有節點統一格式對等傳輸信息的開放代碼,把全球統一市場所需要的自由、平等的基本價值觀給程序化、協議化、可執行化。互聯網消滅了價值低、成本高的中間鏈條,去中心化的實現了全球信息傳遞的低成本高效率。

?

但是,第一代互聯網沒有解決信息的信用問題。互聯網上能去中心化的活動一定是無需信用背書的活動,需要信用做保證的一定是中心化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參與的活動。因此,無法建立全球信用的互聯網技術就在前進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人們無法在互聯網上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參與任何價值交換活動。人們要實現價值交換,還是需要基於信用而存在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如銀行、清算機構、交易所)。全球中心化信用體系仍然存在運營成本高、效率低、易受攻擊破壞等問題。例如各國法幣,信用價值不同,清算體系也各不兼容,給全球貿易增加了很大成本。

?

因此,第二代互聯網必須突破的是:怎樣去中心化的建立全球信用?讓......

問題七:通俗易懂的講清楚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的英文是Blockchain。Block的字面意思是塊、區塊,而chain的意思是鏈、鎖鏈,所以,合起來就翻譯成區塊鏈了。

1.利用密碼學技術,進行加密和解密,使得記錄無法被篡改。常見的區塊鏈加密方式有哈希演算法、RSA演算法、橢圓曲線演算法等;

2.巨大的運算量需要有合理的獎勵機制支撐。因為每筆交易都要記錄,所以迄今為止,比特幣的區塊鏈已經有60多個G。每筆新交易產生需要把與交易賬戶相關的信息都確認一遍,才能確定交易有效,巨大的計算量需要算力強大的計算機來完成。

為鼓勵強大的算力參與進來,比特幣給予兩種獎勵:一是每天發放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給這些計算機;而是將轉賬手續費全部獎勵給這些計算機。(這些計算機的專業術語叫「礦機」,持有礦機的人,稱為「礦工」。)

幣盈中國則在資產數字化方面進行努力,推出了數字貨幣眾籌平台幣盈中國。

問題八: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2016年5月,貨幣區塊鏈研究中心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深入淺出介紹區塊鏈的書籍《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其中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對未來金融與經濟帶來的影響

問題九:什麼是區塊鏈暫時來看,這是一個比較高逼格的技術。他通過p2p網路技術,將所有的節點(可以理解為伺服器)連接在一起,每個節點上都保存有完整的數據(區塊),任何節點的加入退出都不影響鏈的正常運轉。數據是以數據塊的形式體現的,塊於塊之間收尾相連,可以理解成一個單向的鏈表。第n塊的hash值的生成都是以第n-1塊的hash和當前塊所記錄的交易以及隨機數等為參數來生成的。這樣一來,想要修改歷史塊的數據,就不得不從修改塊到最終塊的所有塊修改一遍。難度可想而知。

區塊鏈還引入了共識機制,和激勵機制。在這里沒辦法講述的太全面。希望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學習

問題十:區塊鏈是什麼:這樣解釋區塊鏈更加通俗易懂區塊鏈(Blockchain)是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

通俗一點說,區塊鏈技術就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你可以把資料庫看成是就是一個大賬本。那麼誰來記這個賬本就變得很重要。目前就是誰的系統誰來記賬,微信的賬本就是騰訊在記,淘寶的賬本就是阿里在記。但現在區塊鏈系統中,系統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參與記賬。在一定時間段內如果有任何數據變化,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來進行記賬,系統會評判這段時間內記賬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將這段時間內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所有的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賬本。這種方式,我們就稱它為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在國內已經成為了金融界的寵兒,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國內的普銀集團推出了一個茶本位數字貨幣普銀。

D. 區塊鏈中心化怎麼去,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什麼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區塊鏈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數據怎麼調節

從設置調節,「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的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儲存和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力和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而每個區塊鏈都遵循統一規則,該規則基於密碼演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且數據更新過程都需用戶批准,由此奠定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1]其實並未出現blockchain一詞,而是使用的chainofblocks。最早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文翻譯版[2]中,將chainofblocks翻譯成了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一中文詞最早的出現時間。

區塊鏈中心化計算與處理模式的核心

區塊鏈中心化計算與處理模式的核心是中心化業務處理系統。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指的是交易過程的去中心化。交易行為的產生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一開始,傳統交易就是點對點的,是去中心化的。不管是兩個原始人用野果換野豬,還是一個現代人去路邊店買小吃,都是去中心化的。

點對點的傳統交易模式適合熟人之間的交易,適合線下的交易。一旦交易的雙方是陌生人,甚至交易雙方不見面,而是通過電話、互聯網等手段完成交易,傳統交易模式就處理不了了。

這主要是因為傳統交易模式對於交易過程中的各種欺詐的防範是依賴於熟人之間的信任,而沒有從交易機制上加以防範。隨著交易范圍擴展到周邊城市,擴展到全國甚至全世界,交易過程中的欺詐行為必須有效解決,否則交易就沒法開展。

區塊鏈去中心化有三大法寶

區塊鏈三大圈——幣圈、鏈圈、礦圈。

眾所周知,區塊鏈有三大要素,分別是去中心化、獎勵與共識,這里要介紹的是區塊鏈中的去中心化。

下面的圖是區塊鏈的結構:

拿銀行舉例,銀行使用了區塊鏈技術,用一條區塊鏈來維護銀行所有客戶的賬本,記錄客戶之間轉賬數據等。一些用戶連接到了銀行的網路中,但如果銀行不把自己的區塊鏈給用戶,只是將裡面的數據給用戶,這樣的話用戶是沒有辦法驗證銀行是否篡改過區塊鏈的。

按照設想,銀行只會給用戶傳輸區塊鏈里的數據或賬本,那麼這就是一個中心化的網路。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知道,區塊鏈的核心是數據部分,是互相轉賬的數據,但是作為一個中心化的銀行來說,如果運營一個區塊鏈系統只會給用戶看數據部分,而不會將上面哈希的部分給用戶看,而用戶拿不到區塊頭也就是區塊高度和區塊哈希,就沒法驗證區塊鏈的真偽。

所以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就是說不是只有一個人去維護、存儲這條區塊鏈,而是要將這條區塊鏈分發給很多的用戶,所有的用戶都有一份完整的賬本,這樣用戶就可以互相驗證賬本有沒有被篡改過,賬本是不是准確。

這樣的網路,銀行和用戶之間就沒有地位上的差別,兩者之間的地位是一模一樣的,在這樣的網路中,中心化的銀行就不需要了,所有的用戶組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網路中的用戶都保存著同樣的一份區塊鏈資料庫、賬本,這就是去中心化的網路。

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每一個用戶被叫做節點。加入其中一個用戶新生產了一個區塊,這個區塊肯定是記載了一些交易的信息,比如某某向某某某轉賬2個比特幣之類。這個節點用戶可以將新產的區塊分發給所有的用戶,所有的用戶對這個區塊進行驗證之後就會在自己的區塊鏈本身加上新區塊,以保證所有的節點都是互相同步的、互相驗證的,沒有任何人敢篡改區塊鏈。

區塊鏈「去中心化」到底是指什麼?

舉個栗子吧,拿區塊鏈網路互助平台同心互助來講,去中心化在這平台的表現是:

公開透明

公開透明,區塊鏈上記錄的所有信息一旦記錄很難篡改、無法隱藏,用戶隨時可以查閱,通俗的說,只要加入計劃後實名認證了,區塊鏈就會生成節點,記錄這人的加入時間,以及其他信息,誰都不可能修改(包括平台)

永不宕機

基於公有鏈的區塊鏈,不受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影響,只要激勵機制有效,互聯網存在,區塊鏈就存在。通俗的說,既然平台服務人員不在,平台機器就一直工作。

民主決策

自下而上的決策,區塊鏈提出多種不同的共識機制,幫助用戶有效的形成自下而上的決策,共同參與重大決策。通俗的說,平台如果想修改一個東西,比如計劃內容是必須要超過半數人參與投票後才可進行,或者說申請互助人員需要互助金在公示時,超過半數人都不同意,那麼平台就不給通過。

E. 區塊鏈「去中心化」到底是指什麼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現在有很多的項目在做去中心化,GSN社交銀行做的也是去中心化,但是 GSN降低了徵信成本,使得信任數據可以無限使用和分享。GSN可以大幅減少海量數據的虛假問題,從而使得數據收集、處理以及使用的時候能夠有更好的便捷性。GSN拓展了信用評估的覆蓋范圍,擴大社區規模,利用分布式技術收集在傳統模式下無法通過調查等方式顧及的用戶群的數據信息。同時,GSN可以針對特殊群體,即那些沒有注冊銀行賬戶,但是能夠與互聯網接觸的人群,對其展開信用評估,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擴展信用產品服務的對象范圍。 GSN降低了信用產品管理成本,使得信用的評估、定價、合約等能夠自動執行與管理,無需額外的人工參與,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信用產品管理的成本,同時還能大幅提升銀行的信用業務處理規模。GSN提高了信用的創造價值能力,通過鏈上的信任機制,可以使信用產品的全部過程都具備動態編程的能力,這樣就有效擴大了信用產品創造價值的空間。

熱點內容
注冊送btc你信 發布:2025-04-04 14:49:54 瀏覽:830
比特幣美元分時圖 發布:2025-04-04 14:47:25 瀏覽:943
換usdt步驟 發布:2025-04-04 14:37:52 瀏覽:389
shib有啥價值 發布:2025-04-04 14:29:44 瀏覽:731
以太坊錢包金額 發布:2025-04-04 13:51:20 瀏覽:687
區塊鏈通過什麼演算法 發布:2025-04-04 13:51:05 瀏覽:178
比特幣為什麼換不了錢 發布:2025-04-04 13:41:51 瀏覽:592
馬雲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放話 發布:2025-04-04 13:27:35 瀏覽:171
比特幣網吧挖礦 發布:2025-04-04 12:54:56 瀏覽:927
萊特幣昨日最低多少 發布:2025-04-04 12:48:16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