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對人的要求有哪些
Ⅰ 什麼是去中心化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必須在擁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或在擁有眾多個體的群中才能出現或存在。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節點決定中心,中心必須依賴節點,中心離開了節點就無法存在。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從互聯網發展的層面來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去中心化是指宇宙沒有中心,就是一片無邊界的物質組成,沒有中心點。
Ⅱ 去中心化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淺顯易懂的例子
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就是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包括舉例,很多人往往陷入一個困局: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在這樣的困局裡,一個本來說得通的例子也往往會陷入自相矛盾中。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中心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中心對每個人不具備強製作用。
然後就要進入我們的舉個 環節。從最近的「救命文檔」說起。河南暴雨,一個從河南走出的大學生看到災情後,她想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就創建了這份可以登記、共享和核實、更新的文檔,很快就有30多名同學加入參與進來,合作整理。
最終,這份文檔由幾百萬人參與了維護。這是一份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文檔,有人發布求助信息,有人跟進,有人更新文檔,有人維護秩序,在這份開放的文檔里人人平等,維護著一種大家默認的秩序,這是去中心化。
Ⅲ 「去中心化」是拯救人類文明的良葯!聰明人已經開始行動!
作者|崖之上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這段文字是網路對於「去中心化」這個詞條的一段闡述。
「去中心化」的本質其實是利用科技發展的力量,促進「人人平等」,人和「機構」、「平台」的平等。這樣的「去中心化」,符合人性需求,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大勢所趨。
如今,許多聰明睿智的人們已經因應潮流,開始著手建立專門為「個體中心」服務的「去中心化」的中心了。
封建王朝是「中心化」嚴重的典型例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體制上,皇帝是一個封建王國絕對的中心,生殺予奪,一言九鼎。
國家的興衰,百姓的命運,全部系於這一個人身上。運氣好,碰見個明君,王朝多興盛幾年,百姓過幾天好日子;運氣不好,碰上個昏君,亡國,亡家,百姓只能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生不如死。
唐朝的韓愈寫了一篇《馬說》,來抒發自己不能施展才華的郁悶心情。而像韓愈這樣的優秀人才,之所以不得志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封建王朝的「極度中心化」。
我們現在看來,希特勒無非就是個心理扭曲的瘋子。但是,就是這么一個神經病、極端主義者,憑借自己的「中心化」地位,給人類造成了多麼巨大的災難?
現在社會的職場也是一樣。很多的企業實質上就是一個高度中心化的小小「王國」。所以,因為感覺職場難混,套路太多,許多人乾脆脫離這些中心,通過各種自媒體平台,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能力,打造個體IP。不少人已經取得了成功。
科技的發展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自媒體的發展。自媒體的發展使個體的力量得以釋放,加強,從而和曾經占據壟斷地位的各種「中心化」的力量不斷縮小著差距,逐漸形成一種「多元化」的力量平衡。
隨著科技、經濟和人類文明的日益進步,「去中心化」還將不斷發展,在達到某個階段之後,社會公平程度將超乎想像。
人類社會中的絕大部分問題、矛盾都源於「不平等」、「不公平」。而這些社會問題和矛盾直接導致了現實世界中,許許多多的仇恨、暴力、甚至是戰爭的發生。
在一個「去中心化」程度高,更加「公平合理」的社會里,不僅社會矛盾小,正能量足,也更加有利於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力量和才能,可以大大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並有效降低「人禍災難」發生的風險。
未來已來!無論是個體還是機構,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都必須要充分認識和了解「去中心化」的巨大意義,並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
Ⅳ 管理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我們知道,社群運營必須要有人做管理,而且管理一定是能產生管理層級的。也就是說,社群是圍繞- 個中心來運轉的,是需要中心化管理的。那麼,去中心化管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去中心化是指社群傳播的內容、信息不再是由專人或特定人群產生,而是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其次,在去中心化管理模式中,社群是放射線結構的,社群圍繞靈魂人物聚集,然後每個節點又可以自由連接不同資源,安排自己的活動。社群通過靈魂人物的言行去影響整個社群的文化和價值觀,而不是直接管理。
其實,去中心化管理是中心化管理的延伸,並沒有誰更好的問題,也不是非此即彼。社群要做大,就必須允許去中心化的節點承擔更多的責任獨自去管理。在一個大社群中,對核心成員採取中心化管理,對外圍成員採取去中心化管理,保持中心化管理的成員對外圍群的影響力,適當平衡兩者之間的比例,是做大社群的關鍵。
那麼,社群運背該如何運用這兩種管理模式呢?
例如,羅輯思維以「有種、有趣、有料」為口號,微信公眾訂聞號「羅輯思維」語音,每天早上六點率左右發出,365天全年無體:視頻節目每期50分鍾,每周五在優酷網播出,全年48期。試想,如果沒有羅胖這個核心人物,社群就不可能長久地火下去。這可以說是社群中心化管理最好的體現。再來看一個以去中心化管理為主的社群。BM社群在各個城市設有交流營、讀書筆記PPT營、繪畫營、碼字營,這些社群都有獨立的群負責人按自已的群特點去組織運營。總群負責人只是把各個分群組長們聚在一起,分享好的經驗,提供可以共享的資源,提出運營建議,但每個群的決策權完全在組長身上。
由此可見,這兩種模式都能夠在社群中應用成功,只不過中心化模式有個偏強勢的群中心人物駕馭與規范,對群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去中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偏弱勢或者乾脆就沒有,但是一-定有一個非常主動的連接者和溝通者。比如,BM社群的核心人物陳慧敏通過自己積極地溝通和交流,與不同社群的核心人物保持了緊密溝通,形成了大家都認可的群文化。
因此,無論是羅輯思維還是BM社群,都存在負責人和群規則,只是這兩者的中心化程度不同。在社群資源不足、管理者能力有限的時候,可以採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3 : 7的比例,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社群,管理者只是扮演連接者的角色。
在社群規模日漸成熟、管理者能夠根據自身能力帶動其他人的時候,可以採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7 : 3的比例,讓資源得到更好的分配、優化、利用。因為當社群規模變大後,繼續採用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會出現所有人有事都找連接者,而連接者到處救火式響應,溝通效率反而會變低。
Ⅳ 去中心化通俗解釋是什麼
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義: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中心化。
節點之間彼此可... 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5)去中心化對人的要求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Ⅵ 「去中心化」到底是什麼
自穴居的原始人在牆璧上塗鴉時起,人類就一直有記錄信息的需求。後來出現了用圖書來記錄知識,用賬本來記錄財務債務。到了近代,會用錄音機記錄聲音,用膠卷記錄圖像。隨著互聯網數字化的到來,記錄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變得數字化、虛擬化。電子書、電子地圖、電子相冊以及影視綜藝節目也實現了數字化網路傳播。
然而,這些記錄形式的背後有個共同的深層問題——中心化。中心的重要性在我們心中不言面喻,中心是一個集中所有資源和數據的地方,是所有路徑的交錯點。中心的意義在於控制。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人們將生產和工作都集中在一起,從而達到完全控制的目的。中心能夠控制所有的過程,保證准確和無誤。
過去中心化的互聯網如果建立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型,就是一個伺服器記錄了互聯網的所有信息,我們所訪問的都是這個伺服器上的信息,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被這個伺服器所記錄。
當今世界已經被巨頭壟斷了,大家高頻使用的網站或者APP,就那麼幾個。中國人就是BATJ系列,美國人就是Google、Facebook、Amazon……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所有互聯網服務,所有的信息和交易都要以這些伺服器為集中地進行交互。
互聯網過度中心化之後,用戶的利益就容易被侵犯。過去內容分布在互聯網各個角落,你想幹掉它們不太容易。過度中心化一大的壞處就在於,比如,即使你不喜歡BAT,你基本也不得不使用它。最近的Facebook隱私問題也充分暴露了中心化的嚴重危害。
中心化的互聯網伺服器作為信息的唯一擁有者,或是因為自身利益的影響而操縱自己所存儲的信息,或是因為自身系統存在漏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自身系統的漏洞。2016年中國農業銀行爆出的39億票據大案就是犯罪嫌疑人通過二次貼現的方式將已入庫保管的銀行承兌匯票票據包進行貼現。無獨有偶,中信銀行蘭州分行(9.69億)、天津銀行上海分行(涉案7.86億)、龍江銀行(涉案6億)、寧波銀行(涉案32億)先後爆出票據案件。
其次是中心化伺服器因為自身利益操縱信息。旅遊平台的機票超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1年國航齊齊哈爾飛往北京的飛機就因為超賣而導致23名乘客無法登記,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Shiller)與妻子正好遇上航空公司機位超賣,最後被趕下飛機。普通消費者對於糾紛的出現只能寄希望於平台對於自身名譽的看重。
最後是中心化伺服器因為意外或故意,信息被刪除。2016年2月廣西浦北縣一起煙花爆竹生產企業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但監控視頻卻被人為刪除。2017年11月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監控視頻硬碟由於多次強制斷電而發生損壞。2018年8月甘肅某幼兒園出現兒童被針扎事件,關鍵的十分鍾視頻卻莫名其妙消失,園方給出的停電解釋卻與物業和供電所出具的證明相悖。
除此之外,在中心化平台中,用戶為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卻並不能享受數據帶來的價值,卻還無償擔負數據泄露帶來的損失,這其實對於廣大的用戶而言是極不公平的。
從區塊鏈誕生開始,去中心化就是這項技術最顯眼的標簽。當然,在走向去中心的大趨勢下,可能存在多向演變和階段性波動。其實,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區塊鏈的探索道路,也不是簡單的去中心,而可能是多中心或弱中心。現在市場談論較多的「去中心」,其最終結果更可能是多中心,從而弱化少數中心話語權過強所導致的規則失控。
以金融業為例,當萬物互聯使得所有個體都有可能成為金融資源配置、金融產業鏈中重要的中心節點時,或許就實現了最理想的市場狀況,使得傳統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可能會改變。這種改變不是說傳統金融完全被革命、被顛覆,而是從壟斷型、資源優勢型的中心和強中介轉化為開放式平台,成為服務導向式的多中心當中的差異化中心,從而使得傳統中介中心和新的中介中心獲得共贏,在一個共享共贏的金融時代獲得一種新的發展定位。
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早期的華盛頓共識走向了失敗,出現了大量的中心化趨勢。有的希望通過中心化來解決金融政策和交易效率,有的希望通過中心化機制來解決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當前市場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實際上就是「中心化」與「弱中心」的挑戰。
區塊鏈能夠遏制傳統「中心化」模式下的「短板」,也是為了達到羅伯特·希勒在《金融與美好社會》一書中所描述的目標。希勒教授是理想主義者,他相信人性的光輝。「通過技術安排為公眾的利益重塑金融業,把金融業作為人類財富的管理者;通過公眾的廣泛參與,讓金融業為人類社會的良性發展服務。全民的廣泛參與也會打破金融的精英權力結構,使得金融民主化,並實現財富分配的公平。」
隨著社會的進步,個人所能創造的價值已經極大的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心化體系往往踐踏個人的權利,相比之下,去中心化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個更自由、更透明、更公平的未來。盡管這個過程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它所彰顯的變革卻鼓舞人心。
Ⅶ 網路傳播去中心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1、入口的開放。所有網路用戶都居於平等的地位。
2、話語權的開放。所有人都有了說話的權力。
3、傳播者和受眾分割線的被逐漸消除。以前的傳播者中心已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