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經濟學豆瓣
Ⅰ 比特區塊鏈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經濟學設定價值的邊界,區跨鏈是第一個能夠真正做到去中介化信任的技術,這意味無須經過任何第三方的共享經濟成為可能。
共享經濟遇到了區塊鏈,就是春風遇到了雨,可以萌生出真正的共享經濟,改變之前共享經濟停留在概念,停留在租賃經濟上的現狀。這也是區塊鏈可以帶給這個世界的新東西,必然對商業組織和形態產生重大的影響。
共享經濟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激勵機制,共享社會資源,努力打造出一個共享經濟生態網路,讓閑置的資源,比如人、資源、勞動力等等都可以實現共享,給所有共享貢獻者經濟回報,給共享服務接受者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服務。未來,這必將成為共享經濟的領軍代表!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看到信息所形成的網路中,信息的價值和價格有著非常有趣的內在關聯:
第一,有價值信息的生產成本實際上是很高的,但是傳播成本是很低的。
第二,信息的定價應該取決於信息的價值,而非信息的成本。這是我們理解互聯網商業或者區塊鏈的商業模式的基本出發點,因此通過網路中流動的信息的價值來判斷區塊鏈網路的價值是最基本的一個出發點。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Ⅱ 《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區塊鏈可以用來做什麼》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唐文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
作者:唐文劍
豆瓣評分:5.7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252
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國內率先出版的原創性區塊鏈啟蒙讀物,博採眾長,匯集了眾多專家學者對於區塊鏈的權威觀點,結合大量實例,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的向讀者介紹了區塊鏈的由來與發展、區塊鏈背後的經濟思想、區塊鏈的技術原理與特徵、區塊鏈的應用前景以及對區塊鏈的展望與暢想,引領大家走近了解並讀懂區塊鏈的世界。
作者簡介:
唐文劍 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唐先生熱衷於新技術經濟的研究與探索,是中國區塊鏈研究和應用實踐的先行者之一,有著超過15年的金融科技專業咨詢服務經驗,長期為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呂雯 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密歇根大學訪問學者,區塊鏈領域資深研究者。現就職於南湖互聯網金融學院。主要從事金融產品研發和設計、互聯網金融研究和投資工作。
林松祥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安永高級經理。林先生長期為企業提供金融科技審計與咨詢服務,並致力於雲計算、移動互聯、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跟蹤、推廣和應用。
黃浩 北京工商大學碩士,先後就職於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有著多年豐富的金融行業審計、內控與管理咨詢經驗,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有著深入的研究。
Ⅲ 區塊鏈技術在經濟學領域有什麼實際應用
因區塊鏈技術最先產生的數字貨幣對金融領域造成巨大的沖擊,研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成為當今金融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技術仍然屬於一種技術手段、工具,在金融領域應用和在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都是平行的,既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但又有一定的交叉,也就是說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間接的。 1、無論金融還是實體,供需之間交易的基礎之一是信任,現行的銀to企、企to企、企to人等都是以貨幣為紐帶。而貨幣的發行權在國家,經營權在銀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廣泛應用,今後企業與企業,或個人與個人之間可以自組織發行數字貨幣(數字信用),銀行的地位將從目前的壟斷經營變成市場平等競爭經營。所以金融領域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間接的。 2、區塊鏈技術是現實(實體)與虛擬之間的橋梁,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裡進行再造、重構和新定。如現實的紙幣在虛擬世界裡的數字貨幣,現實股票交易在虛擬世界裡的股票數字化交易,現實的進出口貿易在虛擬世界裡的數字結算、數字清關、數字單證、票據等等,可極大的提高了業務流程的效率,節省交易的成本。目前所有交易都離不開銀行,銀行在交易中起到了中心樞紐的作用,銀行應用區塊鏈技術必定提高其結算的效率,間接促進了實體經濟的效率,但今後這種影響會逐步減弱。因為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它的分布式記賬系統就是一個無中心的網路系統。 3、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際上是將目前互聯網流動的信息價值化和信用化,通過區塊鏈將互聯網內的有(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文化價值)的信息,進行重組和新構形成價值互聯網,其意義十分重大,無論是對金融行業還是實體經濟都將帶來革命性的促進作用。
Ⅳ 什麼叫區塊鏈經濟 區塊鏈經濟最重要的是賬本
1、在區塊鏈經濟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賬本,在每一個鏈上都有一個區塊,賬本也是無處不在的,同時這些賬本並不是只記錄交易,而是由一些規律的數據組合而成的。
2、從根本上來看,賬本描繪了經濟和社會關系。人們對事實及其變化達成一致(即對賬本內容達成共識,以及對賬本的精確性充分信任)是市場資本主義的基石。制度加密經濟學給了我們一種工具用來理解區塊鏈革命正在發生什麼,以及我們無法預測的事情。
3、區塊鏈經濟也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一種現象,目前很多企業都採用了區塊鏈技術,所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的價值利益就可被稱為是區塊鏈經濟,大環境下的經濟體系也在發生變化,這些系統中離不開的都是賬本,所以區塊鏈經濟有必然存在的價值。
Ⅳ 能介紹幾本關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書嗎
1.《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作者中本聰。先把這份白皮書看完再考慮其他的內容。
2《Fortran95程序設計》,作者是彭國倫。
3《Fortran77和90/95編程入門》,作者是丁澤軍。
4. 《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
5.《必然》,作者是凱文·凱利,提到了未來20年的12種必然趨勢。
6.《精通比特幣》,本書會為你提供必備知識,引導你進入比特幣世界。
7.《區塊鏈革命》,講述了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作者是唐塔普斯科特、亞力克斯·塔普斯科特
8.《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作者梅蘭妮·斯萬
9.《區塊鏈:量子財富觀》,作者韓鋒/張曉玫
10.《金融的邏輯》,作者是陳志武。作品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從而告訴讀者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相關書籍還有《經濟學原理》《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區塊鏈革命 : 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區塊鏈技術指南》《圖說區塊鏈》《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數字貨幣:比特幣數據報告與操作指南》《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智能時代》等,說實在的,區塊鏈作為一個熱點資源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是判斷(是否有價值)和行動(要入早點入)。
再推薦一個區塊鏈相關的APP,叫金色財經,推薦一個公眾號,叫寬客在線。文章資料豐富;
Ⅵ 大家觀察 | 郭善琪:區塊鏈與共識經濟學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區塊鏈?如何定義區塊鏈?
這個問題,前面也講過,但是,還是值得再討論
我認為:
區塊鏈(Blockchain)是社會信用與信任傳輸基礎設施(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Social Credit & Trust ),核心是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 ),物理載體是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 ),價值載體是數字通證(Digital Token )。
這里有幾個關鍵點:
(1)區塊鏈首先是一個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這個基礎設施傳輸的是社會信用與信任。社會信用和信任是資本和價值的核心,因此,也可以說,區塊鏈是傳輸價值的基礎設施。
(2) 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 ,這不是抽象的共識,是具體的共識,是某個社區或社群的基本法,或者說是憲法,是社區或社群的利益評估、調整與分配及相關的基本規則,其內容應該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基本共識,其二是基本共識變更之共識,缺一不可。
(3) 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 ,這個是 物理載體 ,但是,分布式賬本不能與區塊鏈劃等號,很多人把分布式賬本直接等同於區塊鏈,這是不合適的,事實上,2017年5月之前,我也是把分布式賬本與區塊鏈混為一談的,隨著認識的深入,我體會到,這兩者是不同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 數字通證(Digital Token) ,注意,這里,有「數字」兩個限定詞。我認為,通證不等於數字通證,通證是一個更上位的詞,貨幣(法幣)、股票、債券、購物券等等都是通證,而區塊鏈中的 價值載體 是數字通證(Digital Token)。
有兩個比喻,在不同的場合我都說過,其一是「鴻鵠」,要點是「一體兩翼」,一體是「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兩翼分別是分布式賬本與數字通證;其二是比基尼,要點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也是執政黨的語言),一個中心,即「具化共識」,兩個基本點,分別是分布式賬本與數字通證。
共識機制也很重要,但是,共識機制是落實具化共識的手段或者措施而已,具化共識才是最重要的。
智能合約也一樣,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最核心的是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
大家可以觀察各個不同的鏈,其根本的區別是其具化共識的不同,而不是其他。
第一個問題就講這么多。
下面開始講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提出共識經濟學?
2009年以來,基於區塊鏈之上發生了許多驚心動魄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傳統經濟學束手無策,要麼冷言嘲諷,要麼置若罔聞。
2013年以來,基於區塊鏈之上發生的經濟活動規模日益擴大,影響力也日益提升,全球各個經濟體執政當局、金融監管當局、商業巨頭、草根創業者,紛紛投入區塊鏈經濟的大潮之中,奮力拚搏,竭力提升區塊鏈底層技術,積極探索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正確經濟學理論的缺失,使得很多基於區塊鏈的經濟活動處於一種盲目的瘋狂與癲狂之中,追夢者徹夜難眠。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亦有人提出不同的XX經濟學,然而,經過觀察之後,發現至少存在三個問題:
(1)缺失或者是沒有構建有別於現有經濟學理論的基礎核心概念,試問:一門嶄新學科大廈能夠在沒有獨立的基礎核心概念的地基上拔地而起嗎?
(2)通觀現有的XX經濟學的描述,大部分是在描述基於區塊鏈發生的一些獨特經濟活動現象,或者是用傳統經濟學的個別概念來簡單分析前述經濟活動現象。
(3)普遍適用性是一門學科必須具備的特性,在構建理論體系之初就應該考慮其是否普遍適用性,而前述兩種提法是不具備這種普遍適用性的。
顯然,XX經濟學只是意圖解讀現有的基於區塊鏈發生的經濟活動現象。
共識經濟學則不同,不僅可以解釋基於區塊鏈發生的經濟活動或者經濟現象,亦能解釋非區塊鏈為基礎的傳統經濟活動或者經濟現象。
當然,共識經濟學更多的是傳統經濟學的evolution,而不是revolution。
好,第二個問題就講到這里,下面開始第三個問題:
共識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判斷。
共識經濟學的第一個基本概念是共識。
共識:
共識(Consensus)是特定人群(社區、組織、社會)在特定歷史階段就某個經濟活動或社會活動中的特定議題達成的一致意見。
Consensus (Consensus) is the consensus that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societies) can agree on specific issues in a particular economic activity or social event at a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共識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 抽象共識 ,即概念層次的共識,就是剛才定義的共識。第二個層次是 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 ,即具體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共識,我們通常說的共識,就是指具化共識。
共識的核心要素包括兩個:即 信用與信任 。
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包括兩個部分內容,即 基本共識和基本共識變遷之共識。
共識與常識(Common Sense)是不同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常識是歷史性共識,是特定人群(社區、組織、社會)在特定歷史階段就某個經濟活動或社會活動中的特定議題已經達成的共識,是新共識的基礎。
共識經濟學第二個基本概念是:契約。
契約是經濟活動的參與方關於主體、效用和邊界的共識。契約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制度之一,共識是達成契約的首要條件,無共識,即無契約。
契約包括三個要素,即 主體、效用和邊界 。 契約的基礎是共識 。
共識經濟學的第三個基本概念是:制度。
制度是一系列契約(成文契約或非成文契約)的集合體,是社會(社區、組織)秩序的保障。
共識是達成契約的首要條件,契約是制度的基本組成要件,因此,無共識,即無制度。
共識經濟學的第四個基本概念是:通證。
通證(Token)是社會經濟活動參與方對於交換價值的一種契約。
貨幣也是一種通證。股票、債券、優惠券等等都是一種通證。
少林寺主持或武當派掌門的令牌,也是一種通證。
生產隊的工分也是一種通證。
BTC、ETH、EOS等等,也是一種通證,不過是數字通證(Digital Token)。
通證是一個上位概念,現在區塊鏈行業內提到的「通證」,實際上指的是「數字通證」。
共識經濟學第五個基本概念:公信力。
公信力(PBC, Power based on puBlic Confidence)在本質上是特定公眾機構由於公眾對其信任而產生的對經濟生態或社會生態所產生的影響力。
PBC (Credibility) is essentially the influence of a particular public institution on economic ecology or social ecology arising from the public's trust in it.
共識經濟學第六個基本概念:共信力。
共信力(PVC, Power based on priVate Confidence)在本質上是一種由於點對點的信任而產生的對經濟生態或社會生態所產生的影響力。
In essence, PVC is a kind of influence to economic ecology or social ecology, which is caused by the trust of point to point.
公信力的基礎是對機構的信任。
共信力的基礎是點對點的信任。
上面介紹了共識經濟學的六個基本概念,這些概念不僅僅適用於數字世界,亦適用於原子世界。
共識經濟學第一個基本判斷是:
共識(具化共識)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從人類最初的採集活動開始,一直到當前的知識經濟社會,共識(具化共識)一直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當然,共識(具化共識)本身也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的變遷。
共識經濟學的第二個基本判斷是: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分為三個基本階段,1944年之前是原始共信力經濟,1944年至2008年為公信力經濟,2008年之後逐步買入共信力經濟。
三個階段的劃分,涉及到兩個時間節點,第一個時間節點是1944年,第二時間節點是2008年。
回首2008,從繁花如錦的頂峰(8月8日,北京奧運會)到墜入絕望深淵的谷底(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僅僅一月有餘,恐慌與絕望從美國資本市場迅速蔓延至歐洲及全球金融市場,一場史無前例的信用危機很快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
彈指間,花落花開已經十載。雖然美國經濟正在緩慢復甦,但是,2008年那場以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為標志的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全球信用危機演化蔓延成的全球經濟危機仍未走出谷底,很多經濟體尚在經濟危機的泥潭中苦苦掙扎。
回首2008,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事件敲響了源自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所確定的以美元為世界統一貨幣的全球公信力經濟體系的喪鍾。
回首2008,中本聰的不朽論文的發布(11月1日),正如數九寒冬中瑟瑟發抖的那根迎春花枝幼芽,默默地點亮了春天的希望。以此為標志,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大踏步邁向了基於共信力的新時代。
2018,戊戌120周年。
2018,區塊鏈之父中本聰的經典論文《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發表十周年。
2018,以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為標志的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全球信用危機演化蔓延成經濟危機十周年。
2018,以奢華繁盛的開幕式與閉幕式而聞名於世的北京奧運會十周年。
2018,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當下的改革共識卻面臨無法彌合的撕裂。
區塊鏈思想者40人論壇(發起人為榮格財經總編輯趙洪偉、共識經濟學創立者郭善琪和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朱幼平)成員趙曉教授有個觀點,與共識經濟學關於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三個階段的基本判斷不謀而合,趙教授認為,人類社會經歷了三種不同的信任,第一種信任是熟人信任(對應於共識經濟學所劃分的原始共信力經濟),第二種信任是機構信任(對應於共識經濟學所劃分的公信力經濟),第三種信任是陌生人信任(對於共識經濟學所劃分的共信力經濟)。
共識經濟學第三個基本判斷是:
秩序是社會(社區、組織)得以穩健持續發展的前提,制度是秩序的保障,契約的集合體構成制度,共識是達成契約的首要條件,因此,無共識,無社會(社區、組織)。
Order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tead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Community, Organization), while the institutions is the guarantee of order, in whic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tract constitutes the system, in addtion, the consensus is the first condition to reach the contract, therefore, there is no society (community, organization) without consensus.
共識經濟學第四個基本判斷是:
特定人群(社區、組織、社會)在特定歷史階段就某個經濟活動或社會活動中的特定議題達成一致意見,是謂共識。
達成共識根本動因是降低特定人群(社區、組織、社會)在特定歷史歷史階段參與某個經濟活動或社會活動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Consensus is what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societies) can agree on specific issues in a particular economic activity or social event at a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 for consensus is to rece the uncertainty that a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societies) may face in a particular economic activity or social event at a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好,總結下今天的分享。
1、什麼是區塊鏈?如何給區塊鏈進行定義?
區塊鏈(Blockchain)是社會信用與信任傳輸基礎設施(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Social Credit & Trust ),核心是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sus ),物理載體是分布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 ),價值載體是數字通證(Digital Token )。
2、為什麼要提出共識經濟學?
解決當前社會經濟活動中、特別是區塊鏈經濟活動中理論落後於實踐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包括區塊鏈經濟和實體經濟。
3、共識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判斷
分別介紹了6個基本概念(共識、契約、制度、通證、公信力和共信力)和4個基本判斷。
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接下來各位可以提問了。
【問題】信用與共識是什麼關系?
郭善琪(共識經濟學創立者):
信用是債權人(或投資人)對債務人(或被投資人)償債能力與償債意願的一種共識。
或者說,信用是經濟活動主體(一般是指債務人或被投資人)完成某項經濟活動或任務上限的能力或意願的測度,即共識。
當前階段,這種共識一般表現為第三方評級機構對債務人或被投資人的所評的級別。
【問題】什麼是貨幣?
郭善琪(共識經濟學創立者):
貨幣的概念並沒有發生變化,貨幣一直是通證的一種,是一種關於交換價值的契約。貨幣的形式,一直在演進,其本質並沒有變化。從最原始的貝殼,到法定紙幣,再到數字通證,其本質是一致的,是關於交換價值的契約。
當然,關於貨幣的定義,現在的學術界還沒有定論。
Ⅶ 區塊鏈與經濟學的「不可能三角」
接上一篇文末提到的經濟學中的不可能三角,這里有一篇通俗的漫畫解讀,在此分享給大家:
圖說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在這里再簡單解釋下這個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是指一個經濟體的 貨幣自主權 、 匯率穩定 和 資本自由流動 之間,必須舍棄一個,三者不能兼得。
那麼舉例來說,中國就是為了實現獨立的貨幣政策+固定匯率,而放棄資本自由流動實施資本管制的典型;香港則是為實施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而放棄了獨立的貨幣政策;美國則為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而放棄固定匯率。
匯率與811匯改
首先說 匯率穩定 ,匯率穩定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在2015年8月11日中國實施的匯率改革(811匯改)之前,人民幣匯率採取盯住單一美元制度,811匯改之後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礎穩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它,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在匯改之後,政府期望做的事情是什麼呢?大家從這個三角形狀可以看出,就是想做到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那麼 貨幣政策獨立和資本自由流動指的是啥?貨幣政策獨立性是 指經濟體內央行是可制定貨幣政策,自主決定是要發放還是收回貨幣,調控流動性。對於中國這樣的超級經濟體來說,貨幣政策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資本自由流動是指 國外資金可隨便進來投資或者撤資。那麼,隨著我國現階段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以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資本市場的放開不可避免。最近,我們看到資本管制有所放鬆,比如最近出來開放外國人賬戶進入A股市場,以及此前宣布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到51%,我們看到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但這一方面是引進來,但是對於國內資本走出去的政策,目前我們看到政府層面還是相對保守,尤其去年以來紛紛叫停國內資本集團大舉收並購海外項目,如某萬某航等。所以,目前來說,政府對國內資本管控的力度仍然嚴苛。當然,除了大型國有企業出海進行的投資,絲路基金、亞投行等大型政府基金和銀行的資金,這些資本的出海本身已經過層層審批,管控也更為嚴格。
那麼,之所以要對資本進行如何嚴格的管控,一方面是考慮到資本自由流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另外一方面,也因為目前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手段,來對資本進行監管。前面在《區塊鏈三大特性之穿透性》中講到,區塊鏈是一種穿透性的技術,是金融監管的利器。未來金融市場與區塊鏈結合是必然趨勢,那麼對於境外資本流入和國內資本的流出,藉助區塊鏈技術,監管機構可以對資本流向和流量進行實時動態監管,將資本的流入流出匯聚成一張網,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此外,將制度設計中的規定納入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中,一旦有資金流入流出異常,可以實時觸發報警或者提前預警。當然,完全的穿透性監管是否必要,需要金融界的朋友們來給出意見。但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規範金融資本的流動,可以大大減少金融資本作惡的可能,一旦作惡,則可以追根究底,對作惡者施以懲戒。
那麼,另外一方面,對於走出去的資本,監管難度可能比較大,需要考慮到國際合作和監管的問題。那麼這個時候,必要的突破國家之間的數據孤島,建立監管數據共享機製成為必要。
通過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體系,我們看到進一步實現資本自由流動成為可能,規范的資本市場將逐步形成,參與資本市場的各個主體之間的信任機製得以建立,將有助於打造更加公平的國際資本競爭環境。
從匯率變動來看,主要還是取決於本國經濟的好壞,當然也有外部因素的影響。結合此前《區塊鏈和經濟周期》的分析,預計信用風險在區塊鏈技術的改造之下得以有效管控,一國宏觀經濟的波動率減弱,因此相應的匯率市場的波動也會變小。
那麼回到文章開頭說的」不可能三角「,藉助區塊鏈這一技術手段,預計這個經典的理論或將被進一步改寫,"不可能三角"也將成為"可能三角",由於三角形的穩定性特徵,進一步地成為"可靠三角"。
Ⅷ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1、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2、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8)區塊鏈經濟學豆瓣擴展閱讀:
1、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在隨後的幾年中,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
2、到2014年,「區塊鏈2.0」成為一個關於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庫的術語。對這個第二代可編程區塊鏈,經濟學家們認為它的成就是「它是一種編程語言,可以允許用戶寫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協議,因此,當利潤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夠從完成的貨運訂單或者共享證書的分紅中獲得收益」。
3、在2016年,俄羅斯聯邦中央證券所(NSD)宣布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試點項目。許多在音樂產業中具有監管權的機構開始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測試模型,用來徵收版稅和世界范圍內的版權管理。
4、區塊鏈的時間戳服務和存在證明,第一個區塊鏈產生的時間和當時正發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來。
5、比特幣公司BTCC於2015年推出了一項服務「千年之鏈」即區塊鏈刻字服務,就是採用的以上原理。用戶可以將通過這項服務將文字刻在區塊鏈上,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