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區塊鏈報告
1.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時常聽人們談起區塊鏈,從 2009 年比特幣誕生至今,各式各樣的區塊鏈系統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並被應用到大量的場景中,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在不停地變化和改進。
區塊鏈又被稱為分布式賬本,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心化賬本,比如銀行。與中心化賬本不同的是,分布式賬本依靠的是將賬本數據冗餘存儲在所有參與節點中,來保證賬本的安全性。簡單地說,區塊鏈會用到三種底層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密碼學技術和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而通常,區塊鏈系統還會「免費附贈」一種被稱為智能合約的功能。智能合約雖然不是區塊鏈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區塊鏈天生所具備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它可以很好地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計算環境。
為了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區塊鏈系統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會需要進行各種改造,以滿足特定業務的要求,比如身份認證、共識機制、密鑰管理、交易頻次、響應時間、隱私保護、監管要求等。而實際應用區塊鏈系統的公司往往沒有進行這種改造的能力,於是市場上慢慢出現了一些用於定製專用區塊鏈系統的框架,採用這些框架就可以很方便地定製出適用於企業自身業務的區塊鏈系統。
本文將對目前市場上幾個典型的區塊鏈框架進行橫向對比,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特點,以及它們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為了保持對比的公正性,本文將只針對開源的區塊鏈框架進行討論。
各區塊鏈架構的簡單介紹
1、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源自一名叫做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 2008 年發表的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文中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在之後的幾年裡,比特幣不斷成長和成熟,而它的底層技術也逐漸被人們認識並抽象出來,這就是區塊鏈技術。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鼻祖,在區塊鏈的大家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於比特幣技術開發出的山寨幣(altcoins)的數量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從論文中可以得知,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實現一種完全基於點對點網路的電子現金系統,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中介機構。總結來說,他希望比特幣的設計能夠實現以下這些目標:
● 不需要中央機構就可以發行貨幣
● 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以支付
● 保持使用者的匿名性
● 交易無法被撤銷
從電子現金系統的角度來看,以上這些目標在比特幣中基本都得到了實現,但是依然有一些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延展性攻擊、區塊容量限制、區塊分叉、擴展性等。
在應用場景方面,目前大量的數字貨幣項目都是基於比特幣架構來設計的,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彩色幣、t? 等。
彩色幣(coloredcoin),通過仔細跟蹤一些特定比特幣的來龍去脈,可以將它們與其他的比特幣區分開來,這些特定的比特幣就叫作彩色幣。它們具有一些特殊的屬性,從而具有與比特幣面值無關的價值,利用彩色幣的這種特性,使得開發者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上創建其它的數字資產。彩色幣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儲和轉移不需要第三方,可以利用已經存在的比特幣的基礎。
t? 是比特幣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是美國在線零售商 Overstock 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私有和公有股權交易平台。
2、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 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帶有圖靈完備語言的區塊鏈,用這種語言可以創建合約來編寫任意狀態轉換功能,用戶只要簡單地用幾行代碼來實現邏輯,就能夠創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並應用於貨幣以外的場景。
以太坊的設計思想是不直接「支持」任何應用,但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意味著理論上任意的合約邏輯和任何類型的應用都可以被創建出來。總結來說,以太坊在比特幣的設計目標之外,還需要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 圖靈完備的合約語言
● 內置的持久化狀態存儲
目前基於以太坊的合約項目已達到數百個,比較有名的有 Augur、TheDAO、Digix、FirstBlood 等。
Augu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平台,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用戶可以用數字貨幣進行預測和下注,依靠群眾的智慧來預判事件的發展結果,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手方風險和伺服器的中心化風險。
限於篇幅,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平台的項目就不多介紹了。基於以太坊的代碼進行改造的區塊鏈項目也有不少,但幾乎都是閉源項目,只能依靠一些公開的特性來推斷,所以就不在本文展開討論了。
3、Fabric
Fabric 是由 IBM 和 DAH 主導開發的一個區塊鏈框架,是超級帳本的項目成員之一。它的功能與以太坊類似,也是一個分布式的智能合約平台。但與以太坊和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框架,而不是一個公有鏈,也沒有內置的代幣(token)。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 Linux 基金會於 2015 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技術和標準的開源項目,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作為一個區塊鏈框架,Fabric 採用了松耦合的設計,將共識機制、身份驗證等組件模塊化,使之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方便地替換成自定義的模塊。除此之外,Fabric 還採用了容器技術,將智能合約代碼(chaincode)放在 docker 中運行,從而使得智能合約可以用幾乎任意的高級語言來編寫。
以下是 Fabric 的一些設計目標:
● 模塊化設計,組件可替換
● 運行於 docker 的智能合約
目前已經有不少採用 Fabric 架構進行開發的概念驗證(POC)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機構做出的嘗試,不過由於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落地應用。
4、DNA
DNA(Distributed Networks Architecture,分布式網路架構),是由總部位於上海的區塊鏈創業公司「分布科技」開發的區塊鏈架構,可以同時支持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等不同應用類型和場景,並快速與業務系統集成。
與以太坊、Fabric不同的是,DNA 在系統底層實現了對多種數字資產的支持,用戶可以直接在鏈上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並用智能合約來控制它的發行邏輯。對於絕大部分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數字資產是必不可少的,而為每一種數字資產都開發一套基於智能合約的轉賬、發行邏輯是非常浪費且低效的。因此,由區塊鏈底層提供直接的數字資產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於那些完全不需要數字資產的應用場景,同樣可以基於 DNA 提供的智能合約架構來編寫任意的自定義邏輯來實現。
DNA 的設計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 多種數字資產的底層支持
● 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和狀態持久化
● 跨鏈互操作性
● 交易的最終性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機構採用 DNA 架構來進行區塊鏈概念驗證產品的開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已經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如小蟻區塊鏈、法鏈等。
小蟻(antshares)是一個定位於資產數字化的公有鏈,將實體世界的資產和權益進行數字化,通過點對點網路進行登記發行、轉讓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業務的去中心化網路協議。它採用社區化開發的模式,在架構上與 DNA 保持一致,從而可以與任何基於DNA 的區塊鏈系統發生跨鏈互操作。
法鏈是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法律存證區塊鏈,一個底層基於 DNA區塊鏈技術,並由多個機構參與建立和運營的證據記錄和保存系統。該系統沒有中心控制點,且數據一旦錄入,單個機構或節點無法篡改,從而滿足司法存證的要求。
5、Corda
Corda 是由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區塊鏈創業公司 R3CEV 開發的,由其發起的 R3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數十家巨頭銀行的參與,其中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三菱 UFJ 金融集團、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法國興業銀行等。
從 R3 成員的組成上也可以看出,Corda 是一款專門用於銀行與銀行間業務的區塊鏈架構。盡管 R3 自己聲稱 Corda 不是區塊鏈,但從各項特徵來看,它具備區塊鏈的一些特性。
技術對比
1、數字資產
接下來,將對前文中提到的這些區塊鏈框架進行一系列的技術對比,並從多個維度展開介紹它們的區別與相似之處。
區塊鏈的內置代幣通常是一種經濟激勵模型和防止垃圾交易的手段。比特幣天生就有且只有一種內置代幣,所以在比特幣系統中所有的「交易」本質上都是轉賬行為,除非通過外部的協議層來給比特幣增加額外的數字資產。
以太坊和 DNA 具有內置代幣,它們的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經濟激勵和防止垃圾交易之外,還具有為系統內置功能提供一個收費的渠道。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運行需要消耗 GAS,而 DNA 的數字資產創建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代幣。
以太坊和 Fabric 沒有內置的多種數字資產支持,而是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相應的功能。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系統設計可以做到非常簡潔,而且資產的行為可以任意指定,自由度極高。然而這樣的設計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比如所有的資產創建者不得不自己編寫重復的業務邏輯,而用戶也沒有辦法通過統一的方式去操作自己的資產。
相比之下,DNA 和 Corda 採用了在底層支持多種數字資產的方式,讓資產創建者可以方便地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而用戶也可以在同一個客戶端中管理所有的資產。對於邏輯更加復雜一點的業務場景來說,他們同樣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來強化資產的功能,或者創建一種與資產無關的業務邏輯。
2、賬戶系統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是這樣一種機制:每一枚數字貨幣都會被登記在一個賬戶的所有權之下,一枚數字貨幣有兩種狀態,即要麼還沒有被花費,要麼已經被花費。當需要使用一枚數字貨幣的時候,就將它的狀態標記為已經花費,並創造一枚新的與之等額的數字貨幣,將它的所有權登記到新的賬戶之下。在這個過程中,被標記為已花費的數字貨幣就被稱為交易的輸入,而創造出來的新的數字貨幣被稱為交易的輸出,在一筆交易中,可以包含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但是輸入之和與輸出之和必須相等。要計算一個賬戶的余額時,只要將所有登記在該賬戶下的數字貨幣的面額相加即可得出。
比特幣和 Corda 就採用了 UTXO 這樣一種賬戶機制,而以太坊則採用了更加直觀的余額機制:每個賬戶有一個狀態,狀態中直接記錄了賬戶當前的余額,轉賬的邏輯就是從一個賬戶中減去一部分余額,並在另一個賬戶中加上相應的余額,減去的部分和加上的部分必須相等。DNA 在賬戶機制上同時兼容這兩種模式。
那麼 UTXO 模式和余額模式,究竟有什麼優缺點呢?UTXO 最大的好處就是,基於 UTXO 的交易可以並行驗證且任意排序,因為所有的 UTXO 之間都是沒有關聯的,這對區塊鏈未來的伸縮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基於余額的設計就沒有這個優勢了;反過來,余額設計的優點是設計思想非常簡潔和直覺化,便於程序實現,特別是在智能合約中,要處理 UTXO 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以智能合約為主要功能的以太坊選擇余額設計的原因,而比特幣、OnchainDNA、Corda 這些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架構則更傾向於 UTXO 設計。
關於身份認證,比特幣和以太坊基本沒有身份認證的設計,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者的設計思想都是強調隱私和匿名,而反對監管和中心化,而身份認證就勢必要引入一些中心或者弱化的中心機構。Fabric、DNA 和 Corda 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採用數字證書來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原因在於這三者都有應用於現有金融系統的設計目標,而金融系統必然要考慮合規化並接受監管,此外現有的金融系統已經大范圍地採用數字證書方案,這樣便可以和區塊鏈系統快速集成。
2. 比特幣與我們的世界(下)
文接《比特幣與我們的世界(上)》
理想與現實
隨著比特幣的不斷發展,比特幣的技術聯盟也在逐步完善整個體系的構建。輕量化錢包,正是他們的一種改良試驗。輕量化錢包本身並不會保存全部賬本,而是僅僅保留與自己相關的交易,這樣就極大減輕了自己的體量,非洲酋長也就不再需要記錄我去超市買羽絨服這件事了~。
埃森哲發明的一種採用「變色龍散列」(Chameleon Hash)密鑰的可編輯區塊鏈技術也在試圖解決我們少年時留下的放盪不羈的交易記錄。
3. 扒一扒IPFS的投資機構
協議實驗室Protocollabs推出IPFS-星際文件系統以來,其在鏈圈、幣圈的關注度就像火箭一樣騰飛。但是對著這個神秘、低調的團隊有時會讓人摸不到頭腦。網路上很難找到關於技術團隊的詳細資料。但並不影響項目的知名度。很多知名的投資機構早對這個項目做了很多研究和投資。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IPFS項目投資方有哪些?
01.YCombinator
YCombinator成立於2005年,是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扶持初創企業並為其提供創業指南。2012年,《福布斯》將YC評選為最有價值的孵化器。Y Combinator總裁山姆•奧爾特曾給出一組數據:「全球有12000個孵化器,其中8000個在中國,但是這12000個孵化器孵化的公司創造出的160億美元中,有150億美元是來自Y Combinator孵化的公司。」2015年,Juan Benet創建的IPFS在YCombinator孵化競賽中拿到了巨額的投資,同時成立了Protocol labs協議實驗室。
2.Winklevosscapital文克萊沃斯兄弟基金
文克萊沃斯兄弟基金會是由文克萊沃斯兄弟創辦的投資機構。也是幣圈最知名的投資機構之一,因為,文克萊沃斯兄弟基金曾用1100萬美金購買了1%的比特幣,最高回報到10億美金。被稱為「最會炒幣的人」。同時文克萊沃斯兄弟也是Facebook的創始人。
03.SequoiaCapital紅杉資本
紅杉資本於1972年在美國矽谷成立。紅杉作為第一家機構投資人投資了如Apple, Google, Cisco, Oracle, Yahoo, LinkedIn等眾多創新型公司。紅杉資本在美國、中國、印度三個國家設有本地化的基金。紅杉資本中國是中國互聯網的最知名的投資公司。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京東、美團、滴滴、摩拜等近50家國內互聯網巨頭背後都有紅杉資本的身影。
04.DigitalCurrencyGroup DCG集團
IDCG(InternationalDigital Currency Group),是一家致力於區塊鏈領域全生態圈、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控股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為投資者提供專業信息化服務,開拓區塊鏈技術的現實應用,及提供多樣化的加密貨幣管理服務。
IDCG由華爾街投行精英及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創始人、獨立董事、聯合區塊鏈技術先驅團隊及金融、科技領域知名人士共同打造。IDCG核心創始團隊具有顯著的國際金融背景,大部分來自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瑞銀集團(UBS)、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埃森哲區塊鏈項目組,共計超過50年的華爾街金融經驗。核心雇員來自NASA、麥肯錫、GOOGLE、高盛、騰訊、IBM、華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等知名企業機構的產品技術部門。
05.stanforniversity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帕羅奧多市(Palo Alto)境內,臨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據相關機構統計,截止至2018年10月,共有83位斯坦福校友、教授或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位列世界第七;27位曾獲得圖靈獎(計算機界最高獎),位列世界第一;8位曾獲得過菲爾茲獎(數學界最高獎),位列世界第八。2017-18年,斯坦福大學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QS世界大學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二,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三;2017年,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世界第三。IPFS創始人人Juan Benet曾就讀於斯坦福大學。
06.AndreessenHorowitz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
AndreessenHorowitz是一家美國私人風險投資公司,由馬克•安德森和本•霍羅維茲於2009年創立。從2006年至今,安德森和霍洛維茨致力於投資科技公司。他們共同投資了包括Skype、Zynga、Digg,以及Foursquare、Airbnb、Twitter、Facebook等90家互聯網公司。
07.FundersClub
是一家新興網路股權眾籌機構,致力於挑選最具潛力的創業公司。所有的法律文件和資金都在網路進行,絕對的公開透明,只有創業公司成功才能獲得回報。是投資界的強有力的後起之秀。
08.UnionSquareVentures 聯合廣場風投
總部位於紐約的聯合廣場風投(UnionSquare Ventures)管理著10億美元的資產。隨著數字貨幣的大熱,他們已經把投資焦點放到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行業,計劃通過投資來為財富增值。Union Square Ventures的一位高管曾表示,區塊鏈將價值數萬億美元。USV執行合夥人艾伯特•溫格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公司選擇在區塊鏈領域發展初期入局,項目投對了,就可以賺大錢,這個想法並不瘋狂」。從他們選擇在Protocol labs成立之初就「打錢」的做法來看,IPFS是個好項目,更是個賺大錢的好項目。
09.其他投資人
除了上述知名的投資機構之外。IPFS也吸引了知名的獨立投資人。
美國股權眾籌平台AngelList創始人:NavalRavikant
Haystack基金創始人:Semil Shah
Gyft.com創始人&CEO:VinodanLingham
前高盛交易員,Coinbase公司的聯合創始人:FredEhrsam
Skype聯合創始人、英國的餐飲品牌Chilango創始人:JaanTallinn
Figma聯合創始人&CEO、矽谷傳奇數學天才:DylanField
原來IPFS的投資人都是投資圈的大佬,星藍心裡更踏實了!
與公號:星藍塊鏈,同文發布。
4. 長安汽車音樂到期
2022第14周營銷周報
本文閱讀預計需要8分鍾
天貓帶來寵物圈當紅情報
近日,天貓正當紅旗下欄目「當紅情報局」,攜手麥富迪的弗列加特貓糧系列以一支短片揭示寵物圈的當紅趨勢,講述了隨著養寵觀念的改變、寵物陪伴屬性的增強以及國人經濟實力的提升,給予愛寵別致的安居置物、營養均衡的寵糧、專屬的寵物跑步機等的「精細化養寵」行為成為了年輕一代的養寵新風尚。
片中說到,高端寵物食品是「精細化養寵」熱潮中最為突出的一個賽道,順勢提出了弗列加特凍干貓糧高含肉量及動物蛋白含量的特點,為其「高質量易吸收」的產品價值背書。此外,短片也邀請了擁有 8 年臨床經驗的國家執業獸醫師周昱分享養寵經驗,給予「鏟屎官們」包括選擇經過市場檢驗的正規寵物品牌、注重對寵物的日常陪伴在內的建議,倡導正確且成熟的「精細化養寵」理念。
麥當勞把「外賣袋」投放在大街小巷
雖然幾乎所有的連鎖餐廳都有外賣包裝,但很少有品牌會將外賣包裝大張旗鼓地展示在廣告中,這一次麥當勞將它們的外賣包裝袋投放在奧斯陸的大街小巷。這項營銷戰役由創意代理商DDB Nord牽頭,除了打造了一支活動宣傳片外還邀請了攝影師Jói Kjartans以藝術的方式拍攝那些被遺棄的麥當勞包裝照片,並製作成海報投放到戶外廣告牌以及用於餐廳物料等。
蒙牛Slogan升級為「世界品質,天生要強」
4月2日,新乳業注意到,蒙牛Slogan升級為「世界品質,天生要強」,以全面煥新的品牌形象面向世界消費者,大步邁向「再創一個新蒙牛」的目標。
據悉,在未來十年內,蒙牛還將與FIFA世界盃在內的國際頂級賽事開展廣泛合作。
杭州推出荷花「盆景」咖啡
最近,杭州一款「西湖荷花咖啡」,在網上熱別火。頂部是田田的荷葉和粉嫩的荷花,下面是「泥土色」的咖啡,底部還有蓮子泥,將西湖的景緻濃縮在一杯咖啡里,杯套上還寫著「幹了,西湖水」。這款咖啡名字叫「麴院風荷」,麴院風荷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它出自杭州一家咖啡館「J小調咖啡集社」。
雪碧變樣了
今年雪碧全新視覺系統在中國首發上市,雪碧在可口可樂公司全球設計團隊的指引下,顛覆傳統觀念,創新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同時,在保留經典原味的同時,雪碧還推出了兩款無糖新品,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煥然一新的酷爽選擇。
雪碧新包裝不僅重新設計了商標,同時對標簽、瓶蓋和二次包裝也進行了調整,通過凸顯標志性的品牌元素,讓雪碧更具有品牌辨識度。
一直以來,雪碧致力於為消費者帶來酷爽體驗,此次雪碧全新視覺系統通過與年輕消費者建立起獨特的聯結,將品牌目標鎖定為 Z 世代的年輕人,而中國作為雪碧新視覺體繫上線的首發市場,也代表著品牌對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重視。未來,全面升級後的雪碧將為新一代中國消費者帶來更酷爽的體驗。
長安福特攜徐崢帶來微電影三部曲
長安福特新一代蒙迪歐上市之際,上映《百分百更出彩》微電影三部曲,由徐崢監制。目前第一支影片《被治癒的音樂家》已經發布,以展現新款汽車設計、車內音樂功能等賣點。
影片主要講述出彩合唱團麥大宇在寫新作品中遇到了瓶頸,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囧事。好在提新車後靈感乍現,他最終完成了新作品,帶來一場精彩演出,結尾處的這首音樂為彩虹合唱團改編版的《想要的一定實現》。
巴黎歐萊雅攜手朱一龍上演態度音樂劇
近日,巴黎歐萊雅全新上市第二代紫熨斗,攜手品牌代言人朱一龍帶來《新一代 更厲害》態度音樂劇,解鎖全新身份。短片中,朱一龍變身音樂劇製作人監督表演,舞台上的演員們通過歌詞唱出「新一代」年輕人們不願合群的態度,以此輸出第二代紫熨斗「新一代 更厲害」的產品賣點。同時,巴黎歐萊雅於 4 月 1 日在天貓小黑盒開啟全店預售,邀請消費者進店預訂第二代紫熨斗,和細紋說再見。
餓了么春日公交站限時營業
春日之際,餓了么在廈門環島路等多個地點設立了 4 個限定公交站裝置,為人們送上春日浪漫驚喜。公交站櫥窗內飾有餓了么限定新品的藍寶箱,以及其他多個品牌的春日新品,同時聯動平台商家可斯貝莉打造甜甜圈樣式的扶手,以向用戶呈現鷺島獨有的春色。其中,櫥窗中預置了人體感應識別花叢,為線下裝置帶來了可玩性與互動性。本次餓了么基於春日情感需求的洞察,將常規的線下媒介進行改造,以趣味生動的方式,傳遞品牌活動主題,拉近了和用戶之間的距離。
虛擬偶像 A-SOUL 入駐 Keep
虛擬偶像女團 A-SOUL 正式入駐 Keep,成為會員活力星推官,開啟專屬運動星球。據悉,旗下成員將陸續上線專屬定製課程,首先開課的是團隊中人氣成員嘉然,用戶在成為 Keep 會員後,就能夠獲得 A-SOUL 的語音包和皮膚,完成相關線上挑戰賽後,還能夠享折扣購買「嘉心糖」專屬甜蜜獎牌和「嘉心糖」專屬限量甜蜜背包。
網路 × 時尚COSMO發布首個女性系列數字藏品
網路超級鏈近日聯合時尚 COSMO 發布首個女性系列數字藏品,攜手獨立插畫師叄木、拼貼藝術家郭航、獨立插畫師雪宜等 7 位藝術家以「女性無價」(SHE IS PRICELESS)為主題,通過繪畫、攝影、拼貼、CG 等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創作,用尊重與愛為女性發聲。3 月 27 日-4 月 2 日期間,用戶可上網路 APP 搜索「數字藏品」、「女性無價」等關鍵詞快速進入相關小程序領取限量數字藏品,了解每個作品背後的創作意圖,一同為女性發聲。
茶顏悅色官宣將在重慶開店,或將於6月開業
2022年4月2日,茶顏悅色發布推文稱,將在重慶開設新的門店。這也是茶顏悅色在武漢之後進駐的第二個大城市。
據了解,近期茶顏悅色要在重慶開店的消息在網上小范圍被傳播開來,也有不少粉絲向官方求證。茶顏悅色在推文中證實已經與重慶來福士、龍湖時代天街、龍湖北城天街、萬象城四個購物中心彼此達成意向。
茅台官方電商平台「i茅台」App
將於31日上線試運行
據貴州茅台官微消息,「i茅台數字營銷App」將於3月31日上線試運行。在試運行階段,消費者每天可在「i茅台」預約申購最新發布的4款產品:53度500ml貴州茅台酒(壬寅虎年)、53度500ml茅台1935、53度375ml*2(壬寅虎年)、53度500ml貴州茅台酒(珍品)。「i茅台」支持消費者在線注冊、實名認證、線上線下支付、取消退款、門店提貨等,申購成功的消費者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到指定的社會渠道商及茅台自營公司提貨。
豆瓣私密小組將停用
豆瓣發布公告稱,因業務調整,4月18日私密小組將全部停用,6月30日私密小組功能正式停止服務。在此之前,小組組長可提交申請將私密小組轉為公開小組。
豆瓣起訴微博不正當競爭,稱 「長期縱容用戶非法搬運內容」,要求賠償 1 元
昨日晚間,豆瓣官方在微博發布了多張圖片,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 豆瓣 )起訴北京微夢創科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微博 )不正當競爭。豆瓣官方發布的民事起訴狀顯示,豆瓣起訴微博長期縱容平台用戶( 其中大量為依靠流量獲利的營銷號用戶 )非法搬運內容,擅自使用豆瓣的商標。豆瓣在起訴書中要求微博:1.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刪除侵權鏈接、停止 「 超話新星計劃 」 的招募行為。2.公開賠禮道歉。3.賠償原告(豆瓣 )人民幣 1 元。4.被告( 微博 )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
微信打擊數字藏品交易,大批公眾號被封禁
騰訊微信回應,根據國家相關法規,為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微信公眾平台近日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及小程序進行規范化整治。具體措施包括:公眾號對於僅提供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交易的公眾號,要求提供和國家網信辦已備案認可的區塊鏈公司的合作證明作為資質證明等。小程序目前則只支持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贈送,數字藏品交易和多級流轉屬於未開放范圍,如有發現繞過等對抗行為,會根據違規程度封禁能力或下架處理。
位元組跳動辟謠
「2021年收入2800億,超全國電視台總和」
針對網傳「位元組跳動2021年廣告收入2800億,超全國電視台總和」的消息,位元組跳動方面表示,經查證,該消息系謠言。位元組跳動稱:「該謠言稱『2800億系路透社報道』。實際上,路透社從未發布位元組跳動廣告收入超2800億新聞。」
名創優品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申請
港交所文件顯示,名創優品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申請,尋求在港交所主板進行雙重主要上市,美銀、海通國際、瑞銀為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個月,名創優品收入增長24.2%至54.269億元,調整後凈利潤增長114.2%至人民幣3.986億元。
原位元組高管柳甄因個人原因離職元氣森林,公司回應「表示理解和尊重」
據報道,原位元組跳動副總裁柳甄近期已從元氣森林離職。元氣森林官方回應稱,柳甄女士自加入元氣森林以來,帶領團隊開拓全球海外市場,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績。對於她因個人原因作出離開公司的選擇,我們表示理解和尊重。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0月,柳甄正式加入今日頭條,任高級副總裁。2020年5月29日,柳甄從位元組跳動離職。同年12月加入元氣森林,共在職1年3個月。
蔣凡卸任淘寶天貓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
天眼查App顯示,4月1日,淘寶、天貓發生工商變更,蔣凡退出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職位。此外,蔣凡還於3月31日卸任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職務。2021年12月6日,阿里巴巴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大調整,蔣凡被調任「海外數字商業」負責人。
蘋果推出新付費訂閱產品,幫企業管理軟體
蘋果推出新付費訂閱產品Business Essentials,面向企業用戶,幫助企業設置、管理、安裝iPhone、iPad、Mac軟體。該產品將向每位員工每月收費2.99美元至24.99美元。
漢威士集團收購獨立廣告公司前線網路
漢威士集團3月29日宣布,收購專注於社交媒體和數字營銷的獨立廣告公司「前線網路」 (FRONT Networks),並納入漢威士創意集團中國。擁有200多人的團隊,目前設有北京、上海兩個辦公室,提供全方位的數字營銷服務,贏得200多個國際客戶,包括寶馬、勞斯萊斯、VIVO、微軟、哥倫比亞、卡薩帝、中國銀行、雀巢等。前線網路將保留公司名稱,納入漢威士創意集團中國,同時深度融入漢威士村。
尼爾森接受160億美元的私有化收購
電視收視率評級公司尼爾森控股(Nielsen Holdings)同意以160億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與Elliott Management和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為首的私募股權公司達成了價格更優的交易。幾天前,尼爾森曾拒絕私募股權公司的收購要約。根據交易協議,私募股權公司以每股28美元的價格收購尼爾森,較3月初交易談判首次被報道時高出60%。包括債務在內,這筆交易總價值為160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於2022年下半年完成,且以現金交易。
New Balance宣布新品牌代言人
New Balance日前宣布,與現正效力Chicago Bulls的球星Zach LaVine達成長期代言協議,Zach LaVine將與Kawhi Leonard、Jamal Murray等人一同為品牌代言,並發布相關簽名球鞋。
五芳影業首位 AI 虛擬藝人出道
五芳齋正式推出虛擬藝人五糯糯,據五芳齋公開介紹,五糯糯不僅是五芳影業的首位 AI 虛擬藝人,她還將以五芳食坊主理人的身份與 Z 時代的年輕消費者一起分享好吃、好喝、好玩的五芳齋節令美食。為慶祝五糯糯今日出道,今天在五芳齋線上商場購買青團產品的消費者,就可以免費獲得一份五糯糯數字藏品。五糯糯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與消費者一起打破次元,共同探索中華節令文化的魅力。
CLINIQUE倩碧官宣
首位虛擬形象全球代言人高圓圓
近日,知名護膚彩妝品牌CLINIQUE倩碧官宣演員高圓圓為全球代言人。繼2021推出NFT數字藏品Meta Optimist之後,CLINIQUE藉由「Clinique Laboratories倩碧實驗室」科研護膚概念,全面布局「META元宇宙」數字化虛擬世界,首創發布代言人虛擬形象,為消費者帶來「元宇宙」新體驗。
楊洋出任美士Nutro品牌代言人
3月30日,全球寵物天然糧開創者美士正式宣布演員楊洋成為品牌代言人。楊洋出道多年,以專注求專業,用心演繹塑造每一個角色,對表演堅持本真又突破自我,與美士對天然品質的追求不謀而合,使得雙方達成默契合作。
肖戰成為百事可樂全新代言人
百事可樂太汽系列最新推出白柚青竹味,同時官宣肖戰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帶來新品國風短片,在青翠竹林之間帶領消費者感受竹清香、柚清新、可樂爽。此外,百事可樂將於 4 月 12 日開啟天貓超級品牌日活動,目前已開啟新品預售,參與即可獲得肖戰明星片、等身海報等周邊好禮。
谷愛凌成為淘淘氧棉品牌代言人
3 月 30 日,淘淘氧棉官宣谷愛凌成為全新品牌代言人,未來二者將攜手共同守護每一位女性,與消費者一同開啟純凈舒適的經期之旅。
孫一文成為奧倫納素品牌大使
3 月 31 日,美國高端護膚奢侈品牌奧倫納素官宣擊劍世界冠軍孫一文為其品牌大使。在官宣短片中,賽場上的她專研一擊制勝之法,賽場下,全新上市的奧倫納素冰瑩煥亮精華蜜以「微囊精萃」直擊肌膚暗沉、毛孔粗大兩大肌膚問題,成為了她漂亮獲勝的秘訣。未來奧倫納素將與孫一文一起,時刻專注,步步專研,一同綻放專業之姿。
網信辦等三部門:加強網路直播銷售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得通過自我打賞等方式吸引流量
據國家稅務總局官網,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等三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網路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強網路直播銷售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路直播發布者、網路直播服務機構嚴禁利用網路直播平台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得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直播帶貨委託方或其他第三方存在違法違規或高風險行為的情況下,仍為其推廣、引流等。
市場監管總局:圍繞平台經濟發展重大問題,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網路交易監管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要求,2022年網監系統要重點做好「七個著力」:著力營造良好網路市場環境;圍繞平台經濟發展重大問題,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圍繞創新強化預防性舉措,著力加強平台合規管理;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加強平台綜合治理;圍繞線上綜合監管智慧化,著力加強國家網監平台建設;圍繞發展活力與秩序並重,著力加強全國網路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創建;圍繞市場規范和社會公平,著力強化商品交易市場和合同行政監管。
文旅部:
劇本娛樂經營單位應建立內容自審制度
文化和旅遊部等研究起草《關於規范劇本娛樂經營活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嚴格內容管理。劇本娛樂經營單位應當堅持正確導向,建立內容自審制度,對劇本腳本以及表演、場景、道具、服飾等進行內容自審,確保內容合法。劇本娛樂經營活動不得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鼓勵創作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劇本腳本。
廣東: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推動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鼓勵各市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式開展消費促進主題活動,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相關行業工業產品下鄉。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逐步放寬部分城市汽車上牌指標限制,完善汽車銷售網點布局。健全家電回收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推出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推廣智能終端和4K/8K超高清電視。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推動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
貝瑞甜心因廣告出現飲酒動作被罰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果酒品牌「MissBerry貝瑞甜心」關聯公司格英(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因違反廣告法規定發布酒類廣告,被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萬元。具體處罰事由為,當事人在網店銷售一款酒類商品時,其視頻廣告中展現了2次飲酒動作。
古茗回應因偷漏稅被罰1161萬:稅款已補繳,加盟、店鋪均不受影響
近期,古茗奶茶關聯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被台州市稅務局罰款1161萬余元。具體事由為,該公司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在賬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稅務局對該公司處以少繳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2322萬余元的50%罰款計1161萬余元,對該公司少繳的印花稅6360.30元處以50%罰款計3180.15元。對於古茗因偷逃稅被罰1161萬一事,古茗官方客服表示,稅款已經補繳完成,古茗奶茶的加盟、店鋪均不受影響。
必勝客門店因操作間食材過期被罰:罰款5萬,沒收違法所得337.01元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必勝客比薩餅有限公司和諧廣場餐廳,因操作間的食品原料(「散葉羅馬綠繽紛蔬菜」半袋、「京蔥長段」半袋)已超過保質期,被北京市豐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沒收違法所得337.01元。
泡泡瑪特未公示獲獎概率被罰5萬:未公示獎品獲得概率和數量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天津泡泡瑪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因在銷售過程中沒有公示獎品的獲得概率和獎品數量,違反《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被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元。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飛利浦因在幼兒園發布廣告被罰79萬
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因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違反廣告法規定,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79.5萬元。具體處罰事由顯示,當事人為推銷飛利浦口罩產品,自行設計廣告畫面、委託製作並在幼兒園內發布燈箱廣告和執行主題課堂活動。
攜程:清明假期旅遊出行呈現不同區域特徵,西部旅遊市場成亮點
攜程發布的《2022清明假期旅行趨勢洞察》顯示,今年清明假期旅遊出行呈現不同的區域特徵,撒歡游、反彈游、花式本地游、雲旅遊成為四大遊玩趨勢。數據顯示,由於受本輪疫情影響較小,國內西部旅遊市場成為一大亮點,2022年清明小長假,西部旅遊訂單總量佔到東部旅遊的67%,而2021年這個數字只有33%;從整體訂單量的同比恢復情況來看,西部旅遊的恢復也領先東部旅遊近20%。
Lululemon發布2021財報
Lululemon近日發布了2021財年的業績報告,在2021財年內,lululemon凈營收增長42%,達63億美元,DTC渠道凈營收在恆定美元匯率基礎上增長20%。北美市場的全年凈營收增長40%,國際市場的凈營收增長53%。lululemon預計2022財年的凈營收將達74.9億至76.15億美元區間。至此,lululemon已提前實現了在「Power of Three」增長計劃中設定的2023年目標,而這些成績也表明lululemon具備持續增長的潛力與長遠發展的機會。
截至2021財年,lululemon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門店總數已達71家,包括去年在南寧、寧波、濟南、合肥、蘭州、三亞等地開設的「城市首店」。與此同時,lululemon還積極開拓全新品類,並於近期發布了首個女士鞋履系列,實現了從服飾、配飾到鞋履的產品覆蓋。
彎弓Digital發布 《2021中國營銷數字化MarTech發展報告3.0》
《2021中國營銷數字化MarTech發展報告3.0》,由彎弓 Digital、私域流量觀察、烯牛數據聯合出品,是對《中國營銷技術生態圖譜6.0》(以下簡稱「圖譜」)收錄的2000+MarTech服務商的投融資數據、經營數據進行分析,並綜合評估數字技術對未來商業環境的影響。
報告指出,MarTech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運營和追蹤評估數字,營銷活動和轉化效果,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建立一套用戶數據智能解決方案。
埃森哲報告:重啟客戶體驗
埃森哲發布了新報告「重啟客戶體驗」。汽車製造商必須加強與經銷商的關系,以改善客戶體驗、促進銷售並提高消費者忠誠度。
埃森哲建議汽車製造商應採取四項行動來重建和鞏固與經銷商的關系:
①重新獲得經銷商的信任。在可預見的未來,經銷商很可能仍然是汽車銷售和售後的支柱,汽車製造商應採取更有條理的方法來轉變與經銷商的關系,通過更加協作和透明的溝通和合作來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②定義經銷商的未來角色。汽車製造商應與經銷商合作,根據經銷商的優勢找到首選的銷售模式並構建新模式。
③建立1+1大於2的雙贏關系。OEM和經銷商應承擔一定的風險並開發獨立的解決方案。一旦關系得到鞏固,他們應該專注於預算、范圍、數據和系統集成,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數據池。
④在實施中創造靈活性。汽車製造商應避免將流程和標准強加給經銷商,或用同樣低效的新工藝取代過時的工藝。
文化和旅遊部等研究起草《關於規范劇本娛樂經營活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嚴格內容管理。劇本娛樂經營單位應當堅持正確導向,建立內容自審制度,對劇本腳本以及表演、場景、道具、服飾等進行內容自審,確保內容合法。劇本娛樂經營活動不得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鼓勵創作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劇本腳本。
很多人明顯感知到,今年愚人節沒那麼熱鬧了。
經歷了諸多品牌營銷翻車事故後,今年品牌們不那麼願意「抖機靈」了。類似寶馬中國,也只是在微博發了「抓馬」。
整個媒體行業的廣告銷售商們都在忙著為廣告主展示其數據能力,通過數據產品在數字視頻領域鎖定受眾。
例如,福克斯最近推出了Atlas平台,以幫助品牌在其數字新聞內容上進行上下文廣告宣傳;NBCU也為其Peacock平台發布了數據驅動的廣告格式;而迪士尼也將允許Horizon Media進入其數據凈室,以幫助品牌測量廣告。
據彭博社消息,當地時間3月29日,電視收視率評級公司尼爾森控股(Nielsen Holdings)同意以160億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與Elliott Management和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為首的私募股權公司達成了價格更優的交易。幾天前,尼爾森曾拒絕私募股權公司的收購要約。
近期,古茗奶茶關聯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被台州市稅務局罰款1161萬余元。
據天眼查APP,古茗被處罰的具體事由為該公司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在賬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稅務局對該公司處以少繳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2322萬余元的50%罰款計1161萬余元,對該公司少繳的印花稅6360.30元處以50%罰款計3180.15元。
北京時間3月28日,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重返好萊塢,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去年,第93屆奧斯卡頒獎儀式被移出了洛杉磯好萊塢,在8英里外的洛杉磯市中心的聯合車站舉行,僅有不到200人參加了這個小規模活動。
EN
5. 再過幾年,為什麼連物理機都沒法賣了
「我們的信息化項目原先是基於傳統IT架構的,擴容性非常受限,硬體系統上軟體和硬體都要配套。」
「現在整個系統全部在雲上,全市的資源都是開放的,我們只要管好應用池和軟體。如今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服務能力已經有了顯著增強。」
這是幾天前,在浙江省衢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聽到的一番話。在衢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總工程師顧聞看來,以往傳統IT設備的局限性正在被雲計算所打破,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標配正在向雲轉變。
無獨有偶,在和吉利 汽車 集團CIO王健交流時,他也談到了類似的話題。吉利目前正在將碰撞模擬結果與VR(CAVE系統)結合,依託強大的HPC資源構建了吉利 汽車 安全體系,「目前的依託HPC系統與軟體的匹配調優,效率提升了20%左右;任務排隊時間縮短了3倍左右;整個開發周期也大幅縮短了。」
有人會說都2020年了,雲計算、大數據早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但是在了解到中石化、中國郵政、攀鋼集團、新華書店和12306,以及包括衢州、杭州、九江在內的多個雲計算項目後,你會發現雲的勢能正開始在傳統行業、政府部門的管理服務中顯現出來。而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雲計算正在讓物理機從企業端加速消失。
雲計算得以廣泛應用,一方面是因為傳統IT基礎設施普遍存在的成本和管理維護難題,另一方面源自企業、政府在管理理念上的提升。
不過,從輿論的聲音來看,對於將企業(政府)的基礎設施遷移到雲端,一部分觀念是認可和支持的。但也有一部分觀點認為,雲計算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取代傳統IT基礎設施,兩者之間仍需要平衡很長時間。
那麼,來自一線的企業用戶、第三方機構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在和衢州市大數據管理局的總工顧聞交流時,他提到了一個感受明顯的變化,就是「煙囪」的消失。以往衢州市各個委辦局之間的數據是無法共享的,因為大量的系統都散落在各個部門、區塊自建的信息中心,形成了信息孤島。而現在基於雲的能力打破了這些壁壘,「整個系統全部部署在雲上,實現了數據的共享,也就是從底層上打通,帶來了整個數據使用的便利。」顧聞強調,曾經部門「煙囪林立」的情況,現在已經不見。
對於大型企業而言,過去20年的信息化技術建設,主要是投入在了伺服器、交換機、資料庫、ERP等等軟硬體上面。於是乎,這也造就了過去數十年IBM、甲骨文、SAP、EMC、HP等 科技 企業的輝煌。但是隨著雲計算的到來,你可以看到這些巨頭也是最先衰落的一批。
多家研究機構指出,基於雲計算在硬體成本、場地成本,管理成本和網路成本方面的優勢,企業採用雲計算後,綜合成本能夠下降10~30倍。
根據IDC的調研報告還可以發現這樣的趨勢:目前雲計算在全球IT基礎設施中佔比超過50%,雲計算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為市場主導者;雲計算服務商成為伺服器、網路、存儲等硬體的主要采購方,硬體設備正在從企業端消失。而埃森哲的報告也指出:企業更多向技術要增長,目前數字化轉型投入比過去10年更多,但主要流向雲計算、數據智能、中台等建設。
如果從09年阿里掀起的「去IOE」浪潮算起,這場國內傳統IT業的交接棒也開局了10年。而最近幾年,在傳統行業逐漸接受IT基礎設施雲化的同時,政企市場的經營管理理念,也從類似交水電費一樣地按需購買算力和存儲,進而向數據智能、中台、智聯網、AI的實踐及方法論開始探究。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也不是亞馬遜、阿里這樣的企業用雲革了傳統IT的命,而是傳統行業、政府部門、公眾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自發地產生了變革需求。政府要把數據打通並且跑起來,避免市民無謂的跑腿;而央企要做智能和創新、民企要向技術要增長,這些需求的基礎都是雲技術。可以說,對於絕大多數企業而言,繼續觀望和遲疑也就等於放棄了生存和發展的機遇。
反過來看,作為國內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如今超過80%的中國 科技 企業、超過一半A股上市公司、超過38%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都「跑在」阿里雲上。當運營商、銀行、政務、央企等傳統行業開始全面擁抱雲計算,阿里雲究竟能為他們起到哪些助力?
「向雲遷移的過程,需要大家觀念的轉變。我們原有硬體系統的雲化都是滾動地發展,不是說上雲之後就一刀切,這需要循序漸進。」顧聞總工說起當年的系統遷移,並不忌諱「陣痛」一詞。
雖然今天衢州市的老百姓可以通過一證通辦、一網通辦等服務享受到極大的便利和效率,但這並非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幾年前的頂層設計、協調溝通、逐步遷移、數據打通、系統搭建等過程,一步一步轉過來的。
用顧聞的話說,早在2014年,市裡所有的硬體采購基本上就不批了。「在我們項目審批當中,基本上把伺服器、交換機、存儲等先行卡牢了,是在我們頂層設計的時候就先行卡牢。那時候的新建項目,該緩的緩一緩,該替代的替代一下。」
衢州市有關部門在五年前所做的頂層設計,就是堅持「五個一」:一張政務網(全市統一);一朵雲(全市統一的政務雲);一支數據(數據共享平台全市統一);一個政務中台,支撐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而且是全市統一在推進。
這之後,就是長達五年的轉型過程。整個系統的遷移、數據的打通、軟體的開發、政務雲的運維和保障等等工作,衢州市大數據管理局工作人員的身邊,總會有一個「陪跑」的身影——阿里。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各方都要耐得住寂寞。
衢州市政務雲從2014年開始實施,截至2019年底,總共開出去了2100多個雲資源。「上雲一般都要有2~3年的提前期做准備,一步一步進行遷移,目前大概有90%左右應該都已經切換好了,最後一小部分還在替換。」顧聞強調,當整個政務雲上線後,基礎資源、硬體資源的支撐也就和軟體開發過程剝離開了——軟體開發、定製好直接上線;各部門需要多少資源,則可以在線進行申請。
就此,一個數據、系統「煙囪林立」的衢州市IT基礎設施,變成了互聯貫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雲上平台」。
在阿里雲落地浙江衢州、桐廬,武漢、北京以及杭州、天津、海口等眾多城市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這種長期陪跑的耐力。也正是這份耐力,讓阿里雲等到了新舊技術轉換的拐點。
阿里雲真正攻入傳統IT的核心陣地是在2015年的春節,12306使用阿里雲來支撐春運訂票開始,到2019年達到了拐點:阿里雲服務工商銀行、中國郵政、浙江「最多跑一次」、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政企項目,阿里巴巴AI每天調用超過一億次,「浙里辦」服務浙江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生於互聯網也服務互聯網的雲計算,已經成為傳統IT產業的變革者。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位變革者的使命遠未結束,而且隨著能力越大,更大的責任和使命也在未來五到十年接踵而至。
「類似亞馬遜、阿里這樣的企業,當自身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要向下定義軟體的生態(包括人工智慧的演算法等等)以及數據中心和硬體等基礎設施,也就是軟體定義硬體、演算法定義晶元。」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看來,因為雲正在逐漸成為IT的重要底座,很多硬體產品的業態也會發生變化。
「舉個例子,我估計最晚十年,伺服器就不會在市場上單獨銷售,而應該是另一種模式,類似神龍雲伺服器這樣的模式。」
劉松將這種變化稱為「雲在定義一切,一切也在定義雲」。而阿里的科學家基於這種理念所勾勒的未來超級場景,呈現出來的可以能是城市大腦,也可能工業互聯網,因此阿里要成為一個「翻譯者」,能夠將需求通過軟體、演算法向下定義到晶元、硬體、伺服器、機房等層面,「現在正是雲定義一切的時候。」
如果按照這樣的定義去理解,未來整個信息系統的演進,首先是軟體定義一切,這是雲計算落地後持續發展的前提;其次是底層基礎設施的規模化,底層真正向硬體延伸,即IaaS層反向定義晶元、雲伺服器、數據中心;最後到PaaS層,包括資料庫、AI和微服務等等,直至延伸到應用層。隨著雲層越來越厚,將不斷變化出更多通用技術,用戶的門檻也將隨之越來越低。
在劉松眼中,未來數字經濟的更大變革要看五年、十年後,他將其稱為「大科學大技術大產業大 社會 進入大交叉的時代」。這樣的產業變革也是阿里這種生於互聯網、成長於互聯網的企業,與「IOE」等傳統IT企業在做雲服務時的差別。「到今天為止,無論是IBM還是Oracle這些企業,他們還是沒有把互聯網當回事,他們的故事其實還是在講IT思維。」劉松如是說。
如果說未來十年之後的變化太遙遠,那麼回想十年前,當阿里用飛天系統「去IOE」的時候;再到幾年前進入企業級IT市場,阿里雲用數據智能、中台、智聯網、AI等內部孵化的技術、實踐和方法論,幫助政企用戶All in Cloud的時候,誰又曾想過全行業數字化變革的步伐會邁得如此之快。
不未雨綢繆,只圖眼前的「賣產品」,也就是放棄了「未來」的市場。這,也正是傳統IT的短板。
【結束語】
雲計算已經發展了十年時間,隨著雲計算的成熟,整個IT面臨著新舊技術的交替,雲計算從傳統IT手裡接棒,開始成為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可以說,在IT基礎設施層面,雲VS傳統IT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雲計算廠商的業務范疇已經從最初的基礎設施領域,延伸到晶元、伺服器與資料庫領域,同時整合了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等最前沿的IT技術,更衍生出無伺服器計算、雲原生軟體架構、軟硬一體化設計與智能自動化運維等全新的技術模式。
對於未來那個「大科學大技術大產業大 社會 進入大交叉的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期待。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 科技 圈資訊~
多年 財經 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6. 微軟、超級賬本和聯合國加入區塊鏈身份聯盟ID 2020
科技巨頭微軟和區塊鏈聯盟超級賬本(Hyperledger)已經加入了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項目——ID2020聯盟。
這個消息是昨日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宣布的,ID2020聯盟——援助機構Mercy Corps和聯合國國際計算中心也已經加入了該聯盟——旨在通過提供數字身份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根據一份新聞稿所說,該團體正在開發解決方案,重點是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讓用戶直接擁有和控制他們的個人數據。問題的焦點在於全球有11億多人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從而難以獲得福利和服務。據世界銀行稱,這種情況也引發了諸如人口販賣等更為嚴重的問題。
該項目目前已收到微軟的100萬美元捐款,以及埃森哲(Accenture)和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等實體的捐款。該項目的創始成員之一全球咨詢巨頭埃森哲(Accenture)去年夏天在紐約舉行的ID 2020聯盟峰會上宣布了100萬美元的投資。
埃森哲全球區塊鏈實踐總經理David Treat說:
去中心化的、用戶控制的數字身份有可能具有幫助難民和其他處境不利的人解鎖經濟機會的潛力,同時改善那些只想安全和私下地瀏覽網路的人的生活。
新聞稿還解釋了用戶擁有的數字身份將包括政府頒發的合法身份證明形式,並允許對個人和機構進行無縫認證。
7. 如何吸引消費者:藉助應用智能重塑消費者互動
很多品牌發現吸引消費者越來越難,傳統策略正在失靈。但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自動化的集成應用,我們稱之為「應用智能」,正為企業贏得消費者打開另一扇大門。
企業實現超個性化和按需交付的能力與其生產的產品一樣重要。
在特定時間和場景滿足每個消費者需求的能力是競爭優勢的新標志。
與消費者交互的每個環節,提供實時、相關、一致、愉悅的消費體驗是差異化的關鍵所在。
簡單來說,應用智能(Applied Intelligence)是一種更智能、更快捷、更有效地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並創建洞察的方法。它可以用來幫助企業確定清晰的行動機會,並在可能的情況下自動執行這些任務以釋放業務價值。
應用智能由三個交織的解決方案組成: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和自動化。
變化1. 數據升維
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消費數據採集,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感測器裝置和智能設備,以及第三方數據平台,使得消費品公司可以獲得過去無法想像的消費者數據資產。
數字和智能技術正在協助越來越多的消費品企業獲得線上線下全渠道消費者數據。在門店,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實時數據和深度分析,以往以日、周、月為單位的線下數據匯報可以縮短至小時,甚至分鍾為單位的實時匯報。在線上,從社交媒體到電商平台,企業在每一個觸點都有機會接收並分析消費者的意見和反饋。BAT等擁有大量用戶的平台公司有著天然的數據優勢,與其合作搭建和擴充消費者資料庫也為消費品企業提供了新的數據來源。此外,隨著消費品智能化發展,產品本身正在變為另一種獲取消費數據的重要渠道。
智能手機的普及,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感測器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深層次且實時響應的數據。例如店鋪中帶有情緒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可以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消費者對產品的「第一印象」,一些品牌也開始嘗試使用眼球追蹤技術,了解消費者對其產品包裝、品類的偏好,並據此提升產品包裝設計,調整品類。
數據中台匯集多源數據,對數據進行資產化,可以使企業內外部數據得到整合,並能更好地利用AI,Analytics等分析工具將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價值開發,這為高質量的消費者互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突破。如AI可以通過演算法將產品功能、用戶特徵、環境特徵、協同特徵等多維度數據相結合,為用戶推薦在特定場景下最適合的產品。
變化2. 流動的個性化
應用智能正在帶動個性化走向一個新高度。超細顆粒度的個性化貫穿了整個消費互動旅程、為消費者帶來無處不在,實時更新的流動個性化體驗。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個性化程度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智能應用在幫助企業降低消費者互動成本的同時,還能通過跟隨消費者需求快速迭代的智能供應鏈實現超細顆粒度的定製,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消費者可以在數萬個色號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粉餅,購買的啤酒口味是可以實時改進的,3D列印面膜可以確保購買的面膜完美貼合自己的臉型。
機器視覺、情感識別、語音識別、感測器等可以追蹤分析消費者狀態的智能技術推動了消費產品智能化的發展,也給個性化定製賦予了新的含義。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本身自帶定製功能,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個人狀況甚至周邊環境的狀況不斷調整,隨時定製。例如,粉餅正在變成皮膚列印機,可以給皮膚做出細微的修飾和改變;護膚品正在變成護膚品製造儀,消費者在家就可以根據當天的皮膚狀況調整配方。
變化3. 人機交互體驗革新
大數據和智能技術能夠通過協同甚至替代人工來實現更高效的客戶交互,雖然消費者有時候仍會抱怨其不夠完美,但AR/VR, 語音、圖像識別等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虛擬交互體驗無限接近真實世界。
藉助智能技術通過具象化交互方式,消費品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將變得更加真實立體。「養成型」AI虛擬偶像更是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可以和消費者一起成長,成為推動粉絲經濟的一股新力量。
憑借沉浸式互動體驗和線上線下聯動,AR技術近年來成為百威、百事、漢堡王等企業的新寵。尤其是在疫情期間,AR技術成為品牌與居家用戶溝通的有效渠道。期間,Snapchat的AR濾鏡廣告就成功吸引了歐萊雅、環球影業等知名企業的投放。
5G正在為VR、AR帶來高光時刻,可以讓產品更真實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購物和消費體驗。區別於之前的移動通信技術,5G除了可以支持語音和視覺交互,還能增加「觸覺」式場景互動。例如,網購將不再單是虛擬試衣,感知穿著效果,更能通過物聯網感知衣服的質地等。
變化4. 產品成為互動大使
智能技術在消費品行業的應用多在生產、供應鏈及數字營銷領域,但越來越多的消費品開始變得科技化,從美妝個護、家居護理到運動服飾,到處可見智能消費品的身影。
產品的智能化使得實體物品成為信息交互的一部分,在擴展商品功能屬性的同時,也改變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從智能產品中收集的數據可以及時反饋並實時更新至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消費者將不再只是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更是產品的共同開發者。
智能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NLP)的成熟應用賦能了大量具有語音交互功能的終端消費產品。隨著智能生活時代的開啟,人工智慧智能產品將從以機器為中心的人機互動走向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交互。從目前最主流的語音交互,逐步升級到情感交互、體感交互、甚至腦機連接的超級交互。
生活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小到美妝個護、服飾、家居護理,大到家電、車輛,甚至房屋本身無一不在智能進化中。消費品企業的產品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化,必須依靠多種智能硬體設備的收集和數據共享才能實現。在智能生活時代,智能產品的規模化應用需要企業間開展積極的生態合作。
以人為本,以數據為主導,以技術為驅動是實現應用智能重塑消費者互動的關鍵。
價值導向的AI互動戰略
• 根據價值潛力來確定應用智能技術使用的優先順序;
• 快速設計產品和服務原型。
釋放消費數據價值
• 全面收集數據、拆除數據孤島並解鎖數據價值;
• 利用物聯網控制實時消費者數據流。
擁抱新的數據科學
• 採用先進的演算法,如A I、機 器 學習、物 聯網、區塊鏈等;
• 在敏捷環境中進行快速產品測試和迭代。
設計新的用戶體驗
• 將應用智能嵌入整個消費互動旅程;
• 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AI消費互動體驗創新。
實踐有道德的AI
• 確保智能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 保護消費者隱私和安全。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出品方/作者:埃森哲)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
8. 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TOP10
技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滲透到不同行業,並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變革。數據統計顯示, 科技 行業總產值有望在 2021 年達到 5 萬億美元。
IT行業爆發式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許多公司正在將人工智慧集成到基於雲的技術中,以更大規模地交付它們。
支持這種增長的其他關鍵創新包括社交和大數據、分析、雲和移動技術。人們認為領先的 IT 公司正在加大對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增強現實的投資,這被認為是技術革命的未來。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轉向互聯網、應用程序、基於雲的服務和人工智慧,IT 公司通過提高利潤率和擴大客戶群繼續蓬勃發展。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每年的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
讓我們來看看全球最有價值的10家 IT 公司分別是哪些。
10. Infosy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NFY)
市值:898億美元
Infosys是上榜的第二大印度 IT 公司。
這家跨國 IT 公司總部位於班加羅爾,主要專注於歐洲、北美、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業務咨詢和外包服務。隨著全球多家企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家 科技 巨頭似乎正受益於需求的增長。
Infosys還專注於合作夥伴關系和收購,以改進其產品和服務,並擴展到其他市場。Infosys被稱為下一代數字服務的全球領導者,最近宣布與 Archrock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後者是一家正在經歷重大數字化轉型的美國天然氣公司。
截至 2020 年,Infosys的全球收入約為 135.6 億美元。
9. ServiceNow(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NOW)
市值:1100億美元
ServiceNow最近幾年風頭正勁。
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致力於設計企業雲計算產品和服務,以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其數字工作流程。該公司有望在來年實現其收入 100 億美元的目標。
2021 年 3 月,ServiceNow宣布計劃收購 Intellibot 和 Lightstep,以擴展其雲計算平台。ServiceNow還宣布與微軟合作,為企業整合安全運營。
ServiceNow最新的雲服務軟體通過結合人工智慧來解決實際的企業問題,已經顯示出可喜的成果。
ServiceNow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 1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提高 IT 生產力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成功導致客戶要求公司將其產品擴展到其他業務工作流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
8.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BM)
市值:1243億美元
藍色巨人,近幾年有些沒落了。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成立於 1911 年的先驅 IT 公司之一,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紐約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170 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是世界上最大的僱主之一。
它也是一個研究機構,擁有自過去 28 年來創造最多美國專利的記錄。憑借收購西班牙 IT 公司 Bluetab Solutions Group 的最新協議,IBM 希望擴展其在混合雲和數據咨詢服務方面的產品組合。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強勁財務業績,收入達 177 億美元,增長 1%。公司股價自年初以來已上漲17%。
7.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NSE:TCS)
市值:1480億美元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IT界也算是老面孔了。
他是一家位於孟買的印度 IT 公司。該公司專注於提供基於雲的管理系統、自動化軟體、評估平台和區塊鏈解決方案等 IT 服務。
這家全球咨詢和商業解決方案公司是印度最大的 IT 出口商,業務遍及全球 19 個國家。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歐洲的業務發展勢頭強勁,占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採用更新的技術,該公司已成為頂級 IT 提供商之一。塔塔已經擁有一些大牌客戶,如德意志銀行、SAP、ABB 和英飛凌。
6. SAP(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AP)
市值:1749億美元
SAP是一家專注於企業應用軟體的德國 IT 公司。
該公司有四個主要部分:應用程序、Qualtrics、服務和技術支持。該公司成立於 1972 年,已成為德國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SAP 也是營收規模最大的非美國軟體公司,2020 財年的總收入為 322.8 億美元。
SAP最近在其全球會議上宣布了創建全球最大業務網路的計劃。SAP 在全球 180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425,000 名員工。
5.埃森哲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CN)
市值:1988億美元
獲得第五名的是埃森哲公司,這是一家成立於 2009 年的愛爾蘭跨國 IT 專業服務公司。
埃森哲公司總部位於都柏林,在全球擁有超過 569000 名員工。該公司在 2020 財年報告的總收入為 443.3 億美元。
其目前的客戶名單包括近 91 家財富全球 100 強公司。該公司最近宣布收購 Imaginea Technologies、Infinity Works 和 Cygni 等多家 科技 公司,希望擴大其混合雲第一部門。
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埃森哲公司被評為所有歐洲網路安全提供商的領導者。該公司正在鞏固其在 科技 行業的地位,自 2021 財年開始以來,其財務業績表現強勁。
今年第一季度,埃森哲報告的收入為 132.6 億美元。
4. Salesforce.com(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RM)
市值:2200億美元
Salesforce無論在SaaS領域還是CRM領域都是當之無愧的開創者。
他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基於雲的軟體公司,專注於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創始人貝尼奧夫極有性格,帶領公司取得了極大的成績。
該公司專注於多個類別的營銷自動化、應用程序開發和分析。Salesforce.com在《財富》雜志 2021 年 100 家最佳僱主公司名單中排名第二。
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100000 名客戶,截至 2020 年的總收入為 215 億美元。
3. 甲骨文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ORCL)
市值:2400億美元
老牌資料庫巨頭,全球用戶無數。
眼下國內正在試用新的分布式資料庫的企業用戶紛紛哀嘆,如果新產品是甲骨文做的該多省事——其中心情,你可以細品。
甲骨文公司專注於提供企業信息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成立於 1977 年,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憑借其創新的基於雲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
該公司開發資料庫軟體和雲工程系統。甲骨文公司最近宣布與金融 科技 提供商 Everest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希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世界各地的銀行。德意志銀行已經選擇甲骨文簽訂一份多年期合同,以實現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現代化和加速。
據路透社報道,甲骨文公司希望到 2022 年將其在雲領域的資本投資增加一倍,達到約 40 億美元。
2. Alphabet(納斯達克股票代碼:GOOG)
市值:1.8 萬億美元
谷歌是全球搜索行業巨頭,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在全球 10 家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中排名第二。
Alphabet還有其他子公司,包括 Fitbit、Google Fiber、Waymo、Deepmind 等。2020 年 1 月,該公司成為第四家市值達到 1 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
谷歌與 AT&T 的最新合作夥伴關系也加劇了微軟和亞馬遜等其他 科技 巨頭在 5G 競賽中的競爭。
1. 微軟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FT)
市值:2.1 萬億美元
當之無愧的IT公司全球一哥。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無論2B還是2C,無論前台還是後台,「微軟全家桶」,總有一款適合你。
微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雲計算公司。該公司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 1975 年在車庫中成立,現在被認為是與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一樣的美國五大 科技 公司之一。
以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統、Microsoft Office 套件和 Edge 網路瀏覽器而聞名的微軟公司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微軟還擁有 LinkedIn、Skype、Mojang、Github 和 aQuantive等公司。
該公司 2020 財年的凈收入為 1530 億美元。
9. 《埃森哲《展望》:區塊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埃森哲《展望》:區塊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fgjVimgfF8oV8tm1GWOgdw
簡介: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成為一項廣泛應用的突破性技術,像蒸汽機、電力或網際網路那樣,改變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運行方式。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分散化)數字網路,能夠支持使用者在安全環境中交換價值或放心分享數據——包括金融資產和合約。通過精心設計,區塊鏈將信任嵌入到每一筆交易和每一項共享數據中,從而大大提升了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優化了帳目核對流程。
埃森哲中國的《展望(區塊鏈 )》圍繞區塊鏈這一主題,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簡化企業基礎流程等方面的優勢,金融企業在區塊鏈技術方面的經驗可用於其他行業和企業,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美好應用前景同樣值得期待。
10. 成長型企業如何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
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雲計算、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數字化產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重用。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市場主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穩就業、促發展、保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對經濟 社會 的轉型起著重要的推動力量。鑒於自身特質,中小企業面臨著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短缺無力轉型的困境。本文通過剖析中小企業特點,破解數字化轉型障礙,提出了適合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近年來, 以大智移雲區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與迭代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更是引發了產業內部的變革創新,引領了我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黨中央、國務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並在國家戰略層面作出系列部署。
我國數字化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2019 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8.5 萬億元 ,佔GDP 總量的36%,其中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28.8 萬億元,占數字經濟規模的80.2%〔3〕。數字化產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居了重要的支撐地位,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助推了我國數字化產業經濟的縱深發展,加速了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據埃森哲調查報告顯示,80%的受訪企業疫情期間部署了遠程辦公工具,63% 的受訪企業加強了線上渠道的布局,11% 的企業2020 年數字化投入已經轉化為經營績效〔3〕。
數字化經濟的迅速發展及領先企業轉型成功的案例,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分享了寶貴經驗。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小企業的基本特徵
根據2011年6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 號),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准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不同行業對中小企業衡量指標標准不同,無法橫向比較中小企業間經營規模的大小,但是能夠確定的是,中小企業在本行業中處於較為弱小的地位。我國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3 億戶,中小企業約佔有90%比例,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穩定就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為了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和發展動力,相繼出台了《中小企業促進法》《關於促進中小企業 健康 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法律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全面 健康 發展。特別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了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國務院多部門陸續出台減稅降費優惠、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強運營能力,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具有四項基本特徵。
(一)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差
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自有資本少、市場佔有份額低、融資能力差、現金流量少、產品 科技 含量低,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薄利多銷贏得市場,市場敏感度強。這種低投入、低回報、低現金流的經營模式限制了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 科技 創新等「專精特新」高質量高品質的發展,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難以得到提升。一旦外部市場環境惡化或產品價格出現波動,中小企業極易出現現金流中斷、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嚴重威脅到企業的持續經營。
(二)管理水平弱化,融資能力不足
(三)經營方式靈活,創新能力不夠
中小企業規模小,生產運營投入資金少,產品技術含量相對低,市場適應性比較強,對市場變化比較敏感。同時,中小企業人員較少,組織結構相對簡單,決策程序簡化,決策效率高,管理者的經營決策落地實施快。一旦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企業能夠隨之快速進行調整,轉型快、經營方式靈活。中小企業大多處於生產鏈的末端,體量小、盈利能力弱、現金流少;而技術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員成本高、時間周期長、研發風險大。中小企業在經營僅僅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的情況下,面對技術創新顯得心有餘力不足。
(四)市場主體眾多,發展潛力強大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以多種所有制為主體的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經營范圍涉及了一二三產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載體。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繳納的稅金佔全國稅金的50%以上、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佔全國GDP的60%以上、技術創新佔全國比例的70% 以上、提供了80% 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小企業的數量佔全國各類市場主體90% 以上[2]。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經濟、促發展、強創新、保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穩步高質量發展。
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實踐,逐漸被人們認知和熟悉,數字化也從原來的一個概念、一種工具逐漸發展為一種變革。數字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有關機構研究推測,在不考慮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數字化轉型可以使製造業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務業企業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使零售業企業成本降低7.8%、營收增加33.3%[5]。數字經濟的發展潛力可窺一斑。新冠疫情爆發後,我國數字化領軍企業更是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抗沖擊能力,據埃森哲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全國GDP 下降6.8%,普通企業營收下降了17%,數字化領軍企業下降了4%;2020 年前六個月全國GDP下降了1.6%,數字化領軍企業營收增長超過了3%[6],抗風險能力和綜合運營能力極強。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並非如此順暢,中小企業整體來講,仍處於觀望和謀劃狀態,尚未進行實質性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這與中小企業自身特質密切相關,無資金、無人才、無技術、無平台、無資源等等均限制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一)頂層設計不成熟,路徑不清晰
從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賦能企業發展的新動力,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企業不管是主動作為還被動接納,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必須面對的課題。但是實現數字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並產生效能,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根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0)》報告數據顯示,89% 的中小企業處於數字化轉型 探索 階段,8%的中小企業處於數字化轉型踐行階段,僅有3% 的中小企業處於數字化轉型深度應用階段。主要原因 一是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尚不成熟 。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麼、怎麼轉、誰來轉、轉成什麼效果,企業管理者尚未形成成熟的戰略規劃。 二是數字化轉型更加務實 。數字化轉型的效果顯而易見,但目前產生效能的中小企業只佔3%,且一部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並不成功。隨著對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洞察,企業管理者更加理性和務實,希望縮短投入回報周期、增大投入產出正相關率,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更偏好穩妥。 三是數字化轉型路徑不清晰 。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地把各業務板塊連上互聯網就算轉型完成。數字化轉型是流程再造的過程,涉及經營管理、業務流程、IT 技術及企業文化等的系統復雜工程。
在數字化轉型之前需要對企業各個板塊的數字化程度進行摸底評估、分析業務訴求、確定數字化切入點,制定清晰的路徑規劃圖。中小企業受自身條件的限制人才儲備少,數字化轉型需要的懂管理、熟業務、精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缺口較大,缺少全面把控轉型推進、精通轉型路徑的人才支撐;同時行業中轉型成功的中小企業相對較少,缺少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頂層設計不成熟,轉型路徑不清晰,阻礙了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二)內生動力不足,生存成第一要務
對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問題,眾多專家學者從各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總結歸納出中小企業面對數字化轉型「知易行難」「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等等眾多現象。究其原因,仍然歸結於中小企業自身特質的局限性,資金、人才、管理、技術等實力薄弱,內生動力不足。
1、信息化、數字化尚未完全建立,數字化轉型基礎薄弱。 數字化轉型大體分為三個步驟,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我國大多中小企業已經實施了信息化,但以初級階段為主,主要為辦公自動化和企業內部業務板塊資料庫的建立。這些資料庫相對獨立分散,數據標准不一致,普遍存在不兼容的問題,難以形成集成,打通數據之間的壁壘存在較大困難,企業整體信息化管理程度較低。行業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實現關鍵業務系統間集成的佔23%,實現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環節業務數據採集的佔34%[2]。同時,中小企業規模小,自有資金少籌資能力差,對信息化、數字化訴求低,投入成本少,信息化、數字化基礎薄弱。
2、自有資金少、籌資能力弱,數字化轉型投入低。 中小企業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盈利能力弱,自有資金少。中小企業市場份額佔有少,可支配的資源少,用於籌集資金的資本短缺,加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融資風險評估標准嚴,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數字化轉型前期投資大,研發風險高,科研實力水平要求高,轉型效益短期內不容易顯現,在資金供應不足的前提下,中小企業更傾向於將資金用於擴大再生產。行業報告顯示,我國有14% 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占年銷售額的比例為5%,約70% 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不足年銷售額的3%[2],與大型企業數字化資源配置相比投入嚴重不足。
3、成本投入多、轉型周期長,數字化轉型成本高。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系統的、全方位的顛覆性工程,涉及到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客戶終端、內部控制等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數字化轉型又是基於企業全面信息化基礎上的迭代創新,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硬體設備、軟體技術予以支持,需要精通管理、懂得業務、熟悉IT 技術的主導人才引領,也需要技術業務復合型人才落地實施。更為關鍵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對於處於信息化初級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講,實現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企業整體的信息化建設,實現部門間數據的融通採集,打通數據信息壁壘,實現有數據、可交互。之後,在信息化的基礎上以全局的視角謀劃數字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這一過程對於中小企業來講,等於一邊補信息化、標准化管理,一邊籌備數字化轉型升級,雙重支出加大了研發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人才匱乏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不僅需要專業人才更需要技術專業復合型人才。為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中小企業不管是內部培養還是外部聘用,都會增加數字化轉型成本。再一方面,現金流不充足也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過程中的難題。數字化轉型持續時間長,短期見效慢,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研發資金。在自有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各種途徑籌集有息甚至是高息外部資金。時間成本、人員成本、硬體成本、軟體成本、籌資成本等等,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艱難且漫長。
4、人才儲備少、復合型人才匱乏,數字化轉型遇瓶頸。 中小企業規模小,市場份額佔有少,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在人才招聘方面不具有吸引力,薪資報酬與大型企業相比偏低,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優秀員工可發展空間有限,造成人才引不來、留不住、儲備少。面對數字化改革大潮,數字化復合型人才成為各大企業的追捧,企業迫切希望通過數字化人才實現產業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效率提高邊際產出。企業對數字化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數字化人才供給短缺之間的不平衡,導致了企業間對人才的競爭,引起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動。數字化復合型人才逐漸向規模占據優勢的領先企業聚集,中小企業的高技能人才更加貧乏。同時,數字化轉型是全方位全鏈條、全員參與的變革,戰略、管理、業務、人力資源、流程、制度等等每一環節每一崗位均涉及到數字化,均需要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從管理層至普通員工只有具備了數字化思維,方可保障頂層設計及落地實施的順利開展。這種內生數字化人才的培養,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比較奏效的途徑,但是需要較長時間的孵化過程。根據相關統計,企業中數字化相關人才平均佔比為20%,建立了數字化培養體系的企業佔比為15%[2]。外部招不來、內部不具備,內外數字化人才的短缺成為阻礙中小企業數字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對經濟 社會 的轉型具有重大意義。針對中小企業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國家多部委紛紛出台了多種相關政策和措施,如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央網信辦啟動的「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 個部門共同啟動的「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等匯聚多方資源,從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態等方面賦能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全鏈條、全方位的變革,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更需要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方能保障各項扶持政策落地生效,保障數字化轉型順利進行。
(一)增強自身實力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特質的局限性,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相對薄弱,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管理、資金、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因此,中小企業尚需苦練內功,轉變觀念、規范管理、拓寬融資渠道、最大限度調配使用好現有資源、增強盈利能力,主動適應新形勢、發揮自身優勢,推進自我變革與數字化賦能,增強自身實力,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必要條件,提升應對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培養數字人才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急需的就是跨領域懂技術的數字化人才,包括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化技術人才和數字化業務人才。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管理者對數字化具備了敏感性和洞察能力,才能制定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發展布局,找到企業經營痛點和數字化轉型切入點;技術人才具備了數字化專業能力或業務人才具備了數字化技術能力,才能領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布局,推進數字化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把數字化轉型工作落實走深。中小企業可組織員工充分利用「企業微課」、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網上學習平台等線上平台學習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技能,從企業內部培育數字化人才。同時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溝通合作,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數字化技術,企業提供數字化培育基地,共同構建長期高效的人才孵化機制。通過內外兼修、借力順勢、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式,中小企業可以培養儲備適合自身需求的數字人才,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有效性、降低了培養成本,成為行之有效的數字化人才培養捷徑。
(三)吃透用好政策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促進數字化和產業化融合,國家從政府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從減稅降費財稅優惠;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商和金融機構合作;徵集推廣數字化服務商、優秀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推介數字化賦能標桿中小企業和實踐案例;組織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對接活動;建設線上技術培訓平台;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上雲用數賦智」活動等等匯集多方力量,從各個方面扶持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也應該主動作為,優化組織管理、完善體制機制、調配內外部資源,利用好扶持政策,確保重點項目、重點產品、重點服務落地生效,提升效率效能。
(四)標桿企業帶動
當前,大部分中小企業仍處於數字化轉型 探索 期,對轉型路徑和轉型著力點並不是十分清晰,需要領先企業帶動。領先企業也需要生態鏈上的中小企業進行互動,通過共享生產、共享數據等產生協同效應,優化生產互利共贏。領先企業可通過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分享轉型中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案例,使尚在 探索 期的企業對標對表、優化路徑、降低風險、降低轉型成本。領先企業,特別是技術力量強的領先企業可以以行業重點業務和關鍵業務作為數字化轉型方案的突破口,建設打造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帶動中小企業「上雲用數」,促進企業生產方式從流水線向網路化製造轉變,逐步實現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進而實現生態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產生矩陣效應。
(五)小步快跑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投入資金多、產生效益慢。中小企業資金實力弱、專業人才少、技術力量薄,生存仍然是企業的首要任務,一次性投入重金進行數字化技術改革,顯然不太現實。企業管理者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整體謀劃數字化轉型戰略方案,分析甄別企業發展痛點、數字化成熟點、價值提升點、運營關鍵點等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制定清晰可行的落地實施轉型路徑。同時其他業務板塊保持正常運營,維持企業持續發展,供給數字化轉型所需資源,保障數字化轉型順利落地生效。「全局謀劃、分步實施、小步快跑」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過程中應該考慮的步驟。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中小企業也不例外。行業特質不同、發展階段不一樣,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也不一樣。不論需求的緩急如何,企業均需要立足自身實際,立足長遠規劃,以提升發展質量、增強發展潛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中小企數字化轉型,危與機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