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總監
㈠ 區塊鏈搶人大戰了嗎
區塊鏈已成為火爆的風口,雖說只盯風口往往會失去一片森林,但風口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會催生新的紅利。這時,一個「變」字迅速蔓延:投資機構、對沖基金、上市公司、學界、頂尖技術人員、普通的求職者都牽涉其中。一大批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湧入這場轟轟烈烈的投資盛宴中,爭搶人才也成為當下布局區塊鏈的一大關鍵。那麼,這場游戲到底誰輸誰贏?
資金跑步入場: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
資金跑步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稱,「我沒有學過區塊鏈專業,但自己在這方面研究學習了很久。」對於新進入的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該公司給出的薪酬也十分「特別」:除了一筆不多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以0.1到0.35個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過幣」更成為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說白了就是連薪酬也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一樣。我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賭一把,但前景我自己也看不太清楚。」在丁松看來,一個新事物的火爆自然會夾雜著不理性的泡沫,然而最終能夠存留下來的必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的勝算能有幾何呢?
㈡ 區塊鏈憑什麼這么火
區塊鏈憑什麼這么火
今年2月初,微博賬號「新浪財經」發了這樣一個帖子:一杭州小伙兒在婚戀網上相親,1個多月沒姑娘搭理他,後來他給自己加了個「區塊鏈工程師」標簽,幾天就收到200多封私信。
作為時下最火的風口行業,百萬年薪招聘區塊鏈人才的新聞不時見諸頭條,區塊鏈行業正成為就業市場的新藍海。
區塊鏈人才供不應求
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產物。2008年,自稱「中本聰」的比特幣創始者提出了「區塊鏈」概念,到2015年,這種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已成為全球金融和科技行業的新寵,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暴增。
美國彭博社引用職業社交網站「領英」的數據稱,2017年與區塊鏈、加密貨幣和比特幣有關的招聘信息至少增加了4倍;在美國最大的就業網站之一CoinDesk上,最受歡迎的18個行業職位中有15個與加密貨幣有關。該網站數據顯示,美國2017年發布的區塊鏈技術崗位較2016年同期增加了207%,較2015年同期增加了631%。在中國主流互聯網招聘App上,區塊鏈行業的招聘信息也達數千條。
與飛速擴張的規模對應的,是專業人才的嚴重不足。由於區塊鏈剛剛「火」了兩三年,學校和教育機構還未跟上,相關課程鳳毛麟角;再加上區塊鏈是個跨學科行業,知識與經驗並重,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渴望區塊鏈人才的公司主要有兩類:實力雄厚的老牌科技公司和雄心勃勃的初創企業。彭博社援引某區塊鏈人才團隊的首席招聘官格里菲斯·希爾的話說,技術軟體業和金融服務業是在領英上發布區塊鏈工作數量最大的兩個領域。
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招聘區塊鏈前端架構師和區塊鏈開發工程師,包括美國的eBay、ESPN和Uber,中國的騰訊、小米、迅雷、聯想、京東……根據2017Fintech100公司2018年3月發布的報告,2017年全球十大區塊鏈招聘者之中,有一半是中國企業,其中螞蟻金服、眾安科技和趣店包攬了前三名。互聯網金融、計算機軟體、企業服務三個領域的需求最為旺盛,三者總佔比超過50%。
傳統企業也在大力招攬區塊鏈人才,以提高自身效率或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CoinDesk的數據顯示,德勤和IBM這樣的大型咨詢公司是行業最大的僱主,德勤已經在區塊鏈領域僱傭了超過800人。IBM也在積極尋找相關人才,2017年該公司區塊鏈領域的員工從400人增加至1600人,開展了400多個區塊鏈項目,仍有超過150個與區塊鏈相關的職位空缺。
區塊鏈崗位的地域分布與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2018年2月公布了美國前15名的區塊鏈就業城市,紐約位列第一,崗位缺口為1316個;其次是舊金山、波士頓、芝加哥等。在美國之外,倫敦有423個空缺,新加坡357個,多倫多149個,悉尼97個。在中國,根據虎嗅網2018年2月統計數據,「北上深杭廣」占據全中國區塊鏈相關崗位的超過80%,其中,北京以44.2%位居第一。
核心崗位門檻高
區塊鏈人才不一定是「碼農」。德勤新招的800名區塊鏈人才中,一半是開發人員或架構師,另一半是業務分析師、戰略與技術顧問、會計等。具體而言,區塊鏈行業招聘主要包括技術類、項目類、運營類、後勤類。
當然,技術類崗位是最急需的。根據虎嗅網2018年2月的統計,研發崗位高達49.34%,之後是運營、市場銷售、研究員等。技術人員要能夠在核心平台上構建應用程序,如果還能獨立開發加密數字貨幣平台(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就再好不過。為此,他們至少需要掌握C、C++、C#、Java、Go等一種或多種語言,深刻理解區塊鏈的底層技術,理解各類主流共識演算法,還要了解經濟學原理、貨幣理論等。想做區塊鏈開發,門檻委實不低。
相較之下,另外三類人才的門檻要低一些,並不需要具備太多行業背景,只要求在自身專業的基礎上對區塊鏈知識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如果懂得一些金融知識,會進行數據分析,更是錦上添花。從學歷上看,碩士文憑是必要的敲門磚。
對區塊鏈行業來說,復合型人才無疑最受歡迎。因此,掌握C++和Go,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在當下最為吃香。多數公司會讓具有不同專長的人組成團隊,彌補各自的短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漸學習和成長。
區塊鏈行業發展異常迅猛,要有非常強的好奇心和快速學習的能力才能跟上區塊鏈的發展步伐,所以,年輕是最大的籌碼。入行1至3年的人才在當下最為搶手,這是因為這段時間能讓一個人積累足夠的區塊鏈開發經驗,又不至於身價高到讓僱主望而卻步。
當然,頂尖人才永遠是稀缺的。能夠獨立開發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加密貨幣平台的人在全世界都是被追逐的對象,有人認為這種「大牛」不會超過2000人,甚至有人認為不超過200人。這種工作的難度相當於從零開始編寫代碼,創造一個能與安卓或iOS並駕齊驅的操作系統。大多數技術人員所能做的,只相當於在操作系統上開發App。
有人年薪百萬 有人薪資墊底
區塊鏈從業者真的可以「年薪百萬」嗎?從主流招聘網站的數據來看確實如此。例如,蘇寧易購為「區塊鏈資深開發」開出了5萬至10萬元的月薪,科達股份給「區塊鏈研發總監」的月薪也達到8.5萬至10萬元。不過,阿里健康給「區塊鏈技術專家」的月薪是1.5萬至3萬元,中國信通院「區塊鏈技術評測」崗位為1萬至2萬元。
由此可見,區塊鏈行業的薪資也是兩極分化的,而且差異懸殊。核心技術人員年薪一般為15萬元起,資深「大牛」的確可以年薪逾百萬,還享有股權或期權獎勵;產品、媒體或行政人員的收入和其他行業沒有多大區別,據彭博社報道,市場營銷崗位的薪資水平在整個區塊鏈行業中居於墊底的尷尬位置,平均年薪只有6.3萬美元,在中國則為人民幣6萬至12萬元。
據虎嗅網統計,薪資在12萬/年的崗位大約占研發類總崗位的18.6%,薪資在18萬至24萬/年的崗位約佔36.2%,剩餘的47.8%分布在不同薪資區間范圍內。地域之間的薪資差別也很大,上海和北京等地的區塊鏈從業者平均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則是16萬元左右。
面對風口需謹慎
當前區塊鏈行業的爆炸性增長,主因是資本的密集湧入,這難免令人聯想起1998至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資本狂歡後,多數公司最後黯然退場。區塊鏈崗位的主要增長來自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初創公司,這些公司難免良莠不齊,其中不乏利用不對稱信息和過度包裝「空手套白狼」者。
據科技經濟媒體「鈦媒體」報道,當前國內區塊鏈公司招聘「套路」頗多。不少企業用「財務自由」吸引求職者,許諾融資到位後給予員工期權獎勵,甚至讓員工以「合夥人」身份入職。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入職前3個月不發工資,實際辦公區只有15平方米,團隊只有兩三人,更沒有任何制度規范與約束。至於工作內容,則是「每天策劃兩到三個產品的推廣方案」,「產品」其實就是公司自創的「數字貨幣」,目的是盡可能吸引散戶、機構認購,當買家達到一定數量時再把資本機構「圈」進來投資,頗有騙局意味。
「鈦媒體」稱,目前入駐各地孵化器的區塊鏈公司數不勝數,其中絕大部分還沒有拿到融資,有的甚至缺乏相應的資金流支持;員工往往以應屆畢業生和資歷較淺者為主,只談「理想」不談錢;一些公司「把錢騙到手後就跑了」。「這些區塊鏈公司看起來風光,其實可能窮得叮當響,正等著用白皮書割韭菜呢。」面對招聘App上滿屏的「公司CEO與合夥人親自帶隊,團隊頂級,氛圍良好,用戶過億,資金充足,發展空間無限,期權激勵,五險一金,不打卡……」之類的宣傳語,求職者應當保持謹慎和冷靜。
當前區塊鏈的「高薪」形象,一定程度上是行業爆炸性增長、人才供不應求所致。在整體經濟形勢趨緩的大背景下,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追求更高的薪資待遇無可厚非,但一頭扎進大部分人不熟悉的新興領域,其風險不容忽視。待到行業進一步發展成熟,相關人才培養機制也逐步完善,未來會有更多專業人士入場。如果不注重提升自身實力,盲目跟風,那麼,「年薪百萬」可能終究只是泡沫下的神話。
㈢ 平安壹賬鏈有什麼特點嗎在區塊鏈應用上
平安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區塊鏈解決方案——壹賬鏈。據介紹,該解決方案有三大優勢技術,在FiMAX底層框架上,Sparrow隱私中間件為數據隱私安全提供保證,Core高性能底層提高吞吐量,Concord一鍵部署和管理平台優化用戶體驗。
眾所皆知,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鏈在實際生產環境中應用還存在不少的技術阻礙,比如吞吐量、擴展性、共識機制、隱私性及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其中,針對吞吐量、隱私性、可管理性三個問題,壹賬鏈BaaS平台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措施。
壹賬鏈可以分為兩層,底層架構與API,再向上承接業務場景。據雷鋒網了解,壹賬鏈的底層框架最初是受到Hyperledger Fabric的啟發。金融壹賬通科技中心區塊鏈產品總監陸一帆此前是Fabric聯合創始人,他告訴雷鋒網,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他發現Fabric並不適合應用於生產環境,他與社區的發展理念逐漸出現分歧。
「Fabric的優點在於數據同步傳輸,壹賬鏈也借鑒了這一點,但是它不夠重視隱私問題。而且,我認為在實踐中共享數據幾乎不可能實現,那麼智能合約的作用也很有限。」
所以,在借鑒 Fabric的基礎上,他們貼合實際金融行業對底層框架進行了改造,並取名為FiMAX。「Core或許還和它(Fabric)有些血緣關系,但Sparrow和Concord是全新的。「
據他介紹,FiMAX Sparrow隱私中間件主要有三個特點:可授權加解密、零知識檢測庫、匿蹤查詢。
「關於可授權加解密,其實它涉及到現實中最大的問題——數據共享。因為數據是有商業價值的,沒有機構願意共享數據,很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結果,我們在2016年底推出了可授權加解密。數據參與方自己進行數據加密,加密之後可以在任何時間段決定誰能解讀這個數據,數據全部是密碼。」類似於,手機APP在調用通訊錄、簡訊等許可權時需要向用戶申請。
而匿蹤查詢是指任何鏈上的操作都不會導致鏈上信息以任何方式泄露。
陸一帆還重點提及了零知識檢測庫,或稱為零知識證明技術,即交易參與方可以在無法對密文解密的前提下,對第三方交易密文進行交易合規性檢測。據稱,它可以針對不同場景提供多套零知識檢測技術。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其隱私保護效果,發布會現場擺放了一個巨大的電子屏進行demo演示。在進行一筆資產交易時,只有交易相關方才能看到具體的賬戶信息及轉賬份額。若是不同機構間的交易,也無法得知對方機構的賬戶信息。
FiMAX Core的關鍵效果在於提高吞吐量。據了解,壹賬鏈採用了自主產權的GCCA國密加速技術,可以使國密效能在X86的環境下提升近百倍,也更優於密碼機方案。而傳統採用HSM加密機等硬體模塊方案。據稱,只需使用 2.1Ghz 的 8 核 CPU 就可支持 5000+ 筆每秒的交易吞吐量,提高硬體配置可達單鏈輸完級別吞吐量且不受密碼運算影響。
節點准入、統一集中配置管理是高效網路空間管理的核心。而「應用部署難、管理難」兩大難題也成為掣肘區塊鏈發展的關鍵點。「在推動行業應用區塊鏈的過程中,隨著商用價值的提高,廠商也越來越看重看重用戶體驗,其中包括節點部署、管理和監控等」,金融壹賬通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黃宇翔表示。
FiMAX Concord提供了操作方便、簡潔的界面。一鍵部署、初始化管理頁面等工具降低管理節點的技術門檻,多個關鍵節點的實時監控窗口幫助運維人員准確實時監測網路或節點異常。在網路管理方面,可將網路創建、CA對接等復雜操作簡單化,向網路管理員提供最簡單的操作頁面。
㈣ 區塊鏈的防偽溯源應用,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區塊鏈的三大特點是眾所周知的,就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及不可篡改。其中不可篡改的特點使區塊鏈運用到很多地方。如商品溯源防偽、隱私保護等等。
因為,它所追溯到的生產過程都是人為上傳的,所以即使是不可篡改的數據,但數據的真實性卻不能得到保障,依舊未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總的來說,區塊鏈雖帶來了莫大好處,但終究不能十全十美。不過,區塊鏈的技術已經推進了時代發展,相信它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㈤ 戰略與區塊鏈DNA早報 2019-01-01
鏈圈動態
人民大學研究員:區塊鏈讓價值交易更方便快捷
人民大學研究員近日在《人民日報》刊文稱,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困擾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傳統金融模式一直沒有找到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辦法。區別於傳統金融模式,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了另一種優化方案,交易確權更便利、更安全可靠。
資策會分析師:區塊鏈未能商用化有三點原因
中時電子報刊文稱,全球區塊鏈商機將在2025年將達1700億美元。台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高志昕表示,明年區塊鏈發展將邁向區塊鏈3.0,區塊鏈技術初期聚焦在金融應用,接下來將逐漸擴散到醫療、物流、能源、物聯網、農業、食品等更多元產業中。但在技術部分,2019年將接續2018年,偏向小規模採用與試驗性階段,但預期新創公司與各產業應用情境將蓬勃發展。至於區塊鏈目前無法商用化的原因,他認為有三點:大眾缺乏認知、既得利益者阻礙和技術門檻仍未突破。
國際金融報:2019年區塊鏈落地應用將更加廣泛
據國際金融報消息,2019年十大科技趨勢中,區塊鏈落地應用更加廣泛,目前,國內外各大公司都已經開始進行區塊鏈應用的開發。IBM、微軟、甲骨文、臉書、亞馬遜、賓士、寶馬等跨國集團已經開發出了自己的區塊鏈產品。2019年區塊鏈或將在互聯網金融、供應鏈、物聯網、保險、醫療保健、版權等領域全面採用。
天風證券黃長清: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基礎
2018年12月28日,在「2018上海區塊鏈大會暨區塊鏈結合實體經濟創新峰會」上,天風證券資產證券化負責人黃長清發表了《區塊鏈+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並在會後接受了巴比特的采訪。黃長清表示,區塊鏈在證券化的應用,並不是一個噱頭或者概念,區塊鏈與證券化的結合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基礎。未來如果能夠結合更多的產業和場景,把技術嵌入到資產證券化為代表的金融產品裡面,就可以大為提升金融資產的交易效率,同時也可以為各個參與機構提供更多的業務模式。
華為朱朝暉:區塊鏈是改變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一個方式
華為區塊鏈產業發展總監朱朝暉日前在接受巴比特采訪時表示,一項技術是否具有價值,要從兩個方向看:一種是,它本身是不是革命性的技術,是否能夠給社會帶來應用的價值;另一種是,它能不能對產業鏈條進行邏輯的重構,從而帶來產業鏈的價值重新分配。朱朝暉認為,區塊鏈技術不屬於前者,而是屬於後者,是改變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一個方式。
幣圈動態:
石油幣成了金融騙局 只能用於交稅、發工資等
據財經郎眼Daily分析,2017年遭受美國制裁之後,委內瑞拉經濟形勢雪上加霜,2018年年初,馬杜羅突發奇想,以委內瑞拉深埋地下的石油作為「背書」,融合當下最時髦的概念「數字貨幣」,發行委內瑞拉石油幣,價格與國際原油市場掛鉤,但委內瑞拉政府強調,石油幣不能用於兌換石油,只能用於交稅、發工資等,這讓石油幣成了一個金融騙局。
V神連發14條推特作年終總結,肯定比特幣社區以及比特幣文化
V神連發14條推特,對加密領域內外的團隊工作做出年終總結,主要內容如下: 1. 比特幣社區的許多人理所當然地關心非加密貨幣的「自由技術」,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和有價值的,很多加密領域往往會被遺忘。 2. 比特幣文化無疑處於Slatestarcodex的「生存」一面,這有真正的好處。 3. 我預計,在一場非常嚴肅的政府打擊行動中,比特幣社區中積極參與的人數要多於許多其他加密貨幣社區。 4. 在不依賴ICO的情況下,將閃電網路發展到如今的水平,這項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阿布哈茲發布加密挖礦禁令
據cryptonews消息,阿布哈茲發布了一項禁止加密挖礦的法案,允許該國國有能源供應商、安全部門和內政部找出並強制關閉礦場,將違反法案的「個人和企業」繩之以法。
有媒體指出,阿布哈茲還將推動有關加密貨幣和挖礦的立法。
Stellar CTO:大多數金融機構都不會使用比特幣
據Cointelegraph報道,Stellar聯合創始人Jed McCaleb昨日在接受雅虎財經采訪時表示,大多數金融機構都不會使用比特幣。但區塊鏈技術使得每個人可以查看公共記錄,對於人們來說這是需要的。雖然不必使用比特幣區塊鏈,但重要的是它應該是公有鏈。BTC、ETH各有優點和適用的場景,Stellar也是如此,不必都盡善盡美。雖然2018年處於熊市,但加密行業發展很快,我們並不看重價格。不過,當價格上漲時,它確實意味著有更多的人會感興趣,並且你有足夠的錢來做更多的事情。
警惕ecafofficie1偽裝ECAF官方進行詐騙
據IMEOS消息,EOS 帳號ecafofficia1假裝是ECAF發消息給EOS用戶,域名也偽裝成 https://eoscorearbįtration.io (注意 i 字元是假的)。請社群保持警惕,不要輕易泄露私鑰,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克瑞頓大學Robert R. Johnson:加密貨幣是最糟糕的投資策略,比特幣將在2019年繼續下跌
克瑞頓大學海德商學院金融學教授Robert R. Johnson表示,比特幣將在2019年繼續下跌,交易價格將遠低於1000美元。他認為,比特幣是一種純粹的投機性「資產」,沒有潛在價值。實際上沒有比加密貨幣更糟糕的投資策略。加密貨幣是21世紀的「鬱金香狂熱」。
加密基金經理:股票市場和數字貨幣市場之間的相關性僅僅是心理上的
據CCN近日報道,加密基金經理Anthony Pompliano稱,股票市場和數字貨幣市場之間的相關性僅僅是心理上的。
如果看一下數字資產和標准普爾500指數在過去180天之間的相關性,就是零。如果看一下它與美元指數之間的關系,它幾乎為零。事實證明它們是不相關的。
香港高級官員:香港證監會將密切留意虛擬資產的發展情況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比特幣價格連番下挫,市場更有人以出位方式宣揚虛擬貨幣。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表示,市民投資虛擬資產需面臨不少風險,包括隨時損失大部分投資金額、虛擬貨幣失竊,甚至涉及潛在洗黑錢風險,強調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證監會將密切留意虛擬資產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