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社會信任體系
1. 區塊鏈時代比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信
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信任體系的架構靠的是長時間的積累和大量的成本。而金窩窩網路科技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的誕生,則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僅僅使用區塊鏈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許可權,本鏈與其他的分布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別。傳統金融都是想實驗嘗試私有區塊鏈,而公鏈的應用例如bitcoin已經工業化,私鏈的應用產品還在摸索當中。
分布式賬本: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
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
也由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2. 重慶金窩窩是如何構建區塊鏈技術的信任機制的
以重慶金窩窩為代表的區塊鏈先驅目前已走出了領先一步,經過不斷的開拓創新,金窩窩形成了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致力於交易數據的分析和研究;
幫助平台上的商戶和用戶形成真實可信不可被篡改的「徵信身份證」;
從而構建用戶即主體、用戶即節點、用戶主導經濟;
最終與平台實現共建、共創、共享和共贏的商業生態,促進互聯網乃至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
3. 既然區塊鏈技術有信任機制,那麼哪些地方能應用得到呢
金窩窩分析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弱信任關系、無信任關系、多信任關系的地方;
②需要的大規模共識的地方,也就是多方協作,這需要分布式賬本建立規模共識;
③中低頻交易的地方,因為當前技術階段不支持大規模高頻並發;
④能形成多贏機制的領域,因為這樣大家才有動力使用;
⑤有網路效應的市場,規模越大(用的人越多),效益越高,包括社交、滴滴出行。
4. 區塊鏈技術有望帶領人類進入機器信任時代嗎
近期,區塊鏈概念卷土重來。2月以來,美國眾議院接連召開兩次區塊鏈聽證會,將區塊鏈上升至「革命性技術」,並探討其未來的應用和對金融、商業和政府的影響。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俄羅斯將重點發展區塊鏈技術,以強化俄羅斯在國際前沿技術領域競爭中的話語權。在中國,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領域,這一概念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成為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
在科技興軍大潮洶涌澎湃的今天,區塊鏈這項新技術有待我們深入發掘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在別人制訂「規則」的高科技領域,我們更應放眼長遠、繼續創新,消化吸收區塊鏈技術的精髓,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面對各種誘惑驅使,我們需要時刻小心謹慎,要看到風險、避免損失,切莫讓經濟利益的浮光,遮擋了對區塊鏈本質和深層價值的認識。
5. 為什麼說區塊鏈是「去信任」的
維基網路中,從心理學角度對信任的解釋如下:
Trust is believing that the person who is trusted will do what is expected.
信任是指,相信被信任的人會做出預期的事 。
結合我對信任的理解,信任包含幾個關鍵點:
1. 信任是一個心理預判 。
2. 信任是有程度的。
3. 信任是單向的。比如我信任你,但你不一定信任我。
4. 信任是有維度的。
道德上的信任:我信任他不會干壞事。
能力上的信任:我信任他能搞定這個事。
心理預判一般來源於兩個因素:歷史經驗和客觀規律 。當然,這兩個因素並不矛盾。事實上,我們大部分的預判,是同時建立在這兩個因素之上的。
構建信任關系除了可以讓彼此的信任的雙方得到心理的上的愉悅感外,更重要的是, 信任可以提升合作效率 ,甚至完成一些單體無法完成的事情。對於歷史經驗形成的信任關系,需要 靠時間來積累 。如果雙方合作,都要從0開始積累,顯然是低效的。為了提升效率,我們常常會引入第三方,在雙方無歷史經驗可供參考的情況下,來實現兩者間的合作關系。我們可以把這個 第三方信任機構或工具稱之為「信任中介」。
原子模型
信任傳遞 :A信任T,T信任B,A可以通過T間接的與B產生合作關系。比如B想借錢,T沒錢,A有錢;此時A可以把錢先給T,T再把錢給B。當B違約時,T幫B把錢還給A。
去信任 :A信任T,B信任T。在A和B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A和B將各自需求提給T,由T來達成A和B各自的需求;或者A直接與B產生合作關系,但都是在T的監視下完成,由T來確保A和B都是按交易的要求完成的。
註:黃色箭頭代表著信任的方向。
其中 「信任傳遞」和「去信任」的主要區別在於,信任傳遞中的T參與雙方的交易,也承擔責任;而去信任模型中的T,不參與交易,也不承擔責任。
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平台工具,提供了一個不可篡改的記賬服務。他無法促使交易雙方彼此互相信任,也無法參與到雙方的交易中;作為一個沒有生命的工具,當然也無法承擔交易責任(比如A違約,B發假貨啥的,都屬於交易責任;至於記賬的正確性,系統的安全性責任,當然還是由區塊鏈保障)。因此 區塊鏈所實現的是「去信任」模型,而非「信任傳遞」模型。
當然,在區塊鏈記錄大量交易數據後,則給人提供了一種可靠的經驗數據。比如當A不信任B時,但在鏈上可以查閱B發生了大量的成功交易。此時A可以判斷,B是一個可以相信的人。這是一個衍生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提的「增信」的由來。無論是否有歷史交易數據,在區塊鏈平台上的交易仍然是在去信任模型下完成的。
信任是一個泛概念,包含的場景非常豐富,比如合作信任、感情信任、交易信任……而在區塊鏈的世界裡,當前主要涉及的場景是 交易信任 。當然,還可以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提供 存證服務,以解決其他場景的信任 問題。
至於區塊鏈如何做到不可篡改的記賬服務,請參見《區塊鏈如何確保交易安全?》
6. 區塊鏈技術是如何提升解決信任問題的
區塊鏈的信任來自於底層技術,即用歷史信息換得現行的信任。這是一種低成本的信用機制,從誕生到慢慢地茁壯成長, 即區塊鏈,必然會得到關注和推廣。重慶金窩窩集團充分響應國家號召和行業需求,專業從事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大數據服務,探究區塊鏈產業創新與規范發展生態,為即將到來的區塊鏈創新時代做好准備。
7. 區塊鏈有什麼優點
區塊鏈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去中心化
由於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2、開放性
系統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自治性
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比如一套公開透明的演算法)使得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4、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資料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5、匿名性
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演算法,其數據交互是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中的程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如上,現在區塊鏈應用的地方非常多,已經應用到各個領域,比如處於社交銀行的GSN,GSN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金融當中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風險,因為參與的市場主體由於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其信用管理水平均會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利於整個社會信用體的建設與完善。
其次,GSN可以將傳統的信用管理基於經驗、制度設計轉向重技術手段支持的區塊鏈管理模式,通過引進GSN這個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有利於提升信用管理的科技含量,提升了管理的精準性、嚴密性。
最後,GSN可以有效地降低當前的社會信用成本高、打通信用信息之間的信息孤島、有效地防範社會信用信息失密、泄密或篡改等行徑。區塊鏈在構建全社會信用信任體系、推進數字普惠徵信方面有著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