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區塊鏈
① 美劇《矽谷》中哪些內容與事實偏離較遠
Richard女朋友用空格做縮進符,但是沒有人會真的一個一個空格打——現在的編輯器都可以配置為按tab鍵自動輸入幾個空格,按退格鍵的時候也可以一起刪掉那幾個空格,所以使用起來和用tab是沒區別的。另外喜歡Vim超過Emacs的大有人在,Richard反應太過強烈。
② 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TOP10
技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滲透到不同行業,並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變革。數據統計顯示, 科技 行業總產值有望在 2021 年達到 5 萬億美元。
IT行業爆發式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許多公司正在將人工智慧集成到基於雲的技術中,以更大規模地交付它們。
支持這種增長的其他關鍵創新包括社交和大數據、分析、雲和移動技術。人們認為領先的 IT 公司正在加大對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增強現實的投資,這被認為是技術革命的未來。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轉向互聯網、應用程序、基於雲的服務和人工智慧,IT 公司通過提高利潤率和擴大客戶群繼續蓬勃發展。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每年的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
讓我們來看看全球最有價值的10家 IT 公司分別是哪些。
10. Infosy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NFY)
市值:898億美元
Infosys是上榜的第二大印度 IT 公司。
這家跨國 IT 公司總部位於班加羅爾,主要專注於歐洲、北美、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業務咨詢和外包服務。隨著全球多家企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家 科技 巨頭似乎正受益於需求的增長。
Infosys還專注於合作夥伴關系和收購,以改進其產品和服務,並擴展到其他市場。Infosys被稱為下一代數字服務的全球領導者,最近宣布與 Archrock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後者是一家正在經歷重大數字化轉型的美國天然氣公司。
截至 2020 年,Infosys的全球收入約為 135.6 億美元。
9. ServiceNow(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NOW)
市值:1100億美元
ServiceNow最近幾年風頭正勁。
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致力於設計企業雲計算產品和服務,以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其數字工作流程。該公司有望在來年實現其收入 100 億美元的目標。
2021 年 3 月,ServiceNow宣布計劃收購 Intellibot 和 Lightstep,以擴展其雲計算平台。ServiceNow還宣布與微軟合作,為企業整合安全運營。
ServiceNow最新的雲服務軟體通過結合人工智慧來解決實際的企業問題,已經顯示出可喜的成果。
ServiceNow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 1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提高 IT 生產力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成功導致客戶要求公司將其產品擴展到其他業務工作流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
8.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BM)
市值:1243億美元
藍色巨人,近幾年有些沒落了。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成立於 1911 年的先驅 IT 公司之一,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紐約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170 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是世界上最大的僱主之一。
它也是一個研究機構,擁有自過去 28 年來創造最多美國專利的記錄。憑借收購西班牙 IT 公司 Bluetab Solutions Group 的最新協議,IBM 希望擴展其在混合雲和數據咨詢服務方面的產品組合。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強勁財務業績,收入達 177 億美元,增長 1%。公司股價自年初以來已上漲17%。
7.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NSE:TCS)
市值:1480億美元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IT界也算是老面孔了。
他是一家位於孟買的印度 IT 公司。該公司專注於提供基於雲的管理系統、自動化軟體、評估平台和區塊鏈解決方案等 IT 服務。
這家全球咨詢和商業解決方案公司是印度最大的 IT 出口商,業務遍及全球 19 個國家。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歐洲的業務發展勢頭強勁,占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採用更新的技術,該公司已成為頂級 IT 提供商之一。塔塔已經擁有一些大牌客戶,如德意志銀行、SAP、ABB 和英飛凌。
6. SAP(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AP)
市值:1749億美元
SAP是一家專注於企業應用軟體的德國 IT 公司。
該公司有四個主要部分:應用程序、Qualtrics、服務和技術支持。該公司成立於 1972 年,已成為德國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SAP 也是營收規模最大的非美國軟體公司,2020 財年的總收入為 322.8 億美元。
SAP最近在其全球會議上宣布了創建全球最大業務網路的計劃。SAP 在全球 180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425,000 名員工。
5.埃森哲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CN)
市值:1988億美元
獲得第五名的是埃森哲公司,這是一家成立於 2009 年的愛爾蘭跨國 IT 專業服務公司。
埃森哲公司總部位於都柏林,在全球擁有超過 569000 名員工。該公司在 2020 財年報告的總收入為 443.3 億美元。
其目前的客戶名單包括近 91 家財富全球 100 強公司。該公司最近宣布收購 Imaginea Technologies、Infinity Works 和 Cygni 等多家 科技 公司,希望擴大其混合雲第一部門。
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埃森哲公司被評為所有歐洲網路安全提供商的領導者。該公司正在鞏固其在 科技 行業的地位,自 2021 財年開始以來,其財務業績表現強勁。
今年第一季度,埃森哲報告的收入為 132.6 億美元。
4. Salesforce.com(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RM)
市值:2200億美元
Salesforce無論在SaaS領域還是CRM領域都是當之無愧的開創者。
他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基於雲的軟體公司,專注於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創始人貝尼奧夫極有性格,帶領公司取得了極大的成績。
該公司專注於多個類別的營銷自動化、應用程序開發和分析。Salesforce.com在《財富》雜志 2021 年 100 家最佳僱主公司名單中排名第二。
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100000 名客戶,截至 2020 年的總收入為 215 億美元。
3. 甲骨文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ORCL)
市值:2400億美元
老牌資料庫巨頭,全球用戶無數。
眼下國內正在試用新的分布式資料庫的企業用戶紛紛哀嘆,如果新產品是甲骨文做的該多省事——其中心情,你可以細品。
甲骨文公司專注於提供企業信息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成立於 1977 年,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憑借其創新的基於雲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
該公司開發資料庫軟體和雲工程系統。甲骨文公司最近宣布與金融 科技 提供商 Everest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希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世界各地的銀行。德意志銀行已經選擇甲骨文簽訂一份多年期合同,以實現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現代化和加速。
據路透社報道,甲骨文公司希望到 2022 年將其在雲領域的資本投資增加一倍,達到約 40 億美元。
2. Alphabet(納斯達克股票代碼:GOOG)
市值:1.8 萬億美元
谷歌是全球搜索行業巨頭,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在全球 10 家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中排名第二。
Alphabet還有其他子公司,包括 Fitbit、Google Fiber、Waymo、Deepmind 等。2020 年 1 月,該公司成為第四家市值達到 1 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
谷歌與 AT&T 的最新合作夥伴關系也加劇了微軟和亞馬遜等其他 科技 巨頭在 5G 競賽中的競爭。
1. 微軟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FT)
市值:2.1 萬億美元
當之無愧的IT公司全球一哥。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無論2B還是2C,無論前台還是後台,「微軟全家桶」,總有一款適合你。
微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雲計算公司。該公司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 1975 年在車庫中成立,現在被認為是與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一樣的美國五大 科技 公司之一。
以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統、Microsoft Office 套件和 Edge 網路瀏覽器而聞名的微軟公司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微軟還擁有 LinkedIn、Skype、Mojang、Github 和 aQuantive等公司。
該公司 2020 財年的凈收入為 1530 億美元。
③ 比特幣怎麼提現
比特幣提現步驟:將比特幣從你的錢包,轉賬到數字貨幣交易所中,然後在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法幣交易區,將其賣掉換成RMB,最後比特幣的買家,會將錢打到你綁定的銀行卡中。
操作流程:
一、首先,需要有個交易所賬號,
在iPhone13手機(系統版本:iOS15.0)可以直接在網站注冊,也可以在iPhone13手機(系統版本:iOS15.0)下載移動端,在app的右上角「登錄/注冊」進行注冊,注冊後,點擊頁面右上角,進行下身份認證和銀行卡的綁定,利於買家打款。
二、當你把幣轉到國內交易所後,首先,你需要點擊頁面的資金轉劃,然後把幣從資金賬戶轉到法幣交易區。
三、點擊下面的「法幣」Tab,然後會出現這個頁面,選擇「我要賣」。
四、然後選擇合適的商家,按照提示,進行出售即可,出售完成後,比特幣兌換成的法幣,會打到你綁定的銀行卡或者支付寶中。
【拓展資料】
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即一種電子現金。它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沒有中央銀行或單一管理員,可以在無需中介的情況下,在點對點比特幣網路上從一個用戶發送到另一個用戶。
交易由網路節點通過加密進行驗證,並記錄在名為區塊鏈的公共分散式賬本中。比特幣是由一個或一群未知曉的人用「中本聰」這個名字 發明的,並於2009年作為開源軟體發布。 比特幣是作為對采礦過程的獎勵而創造的。它們可以被兌換成其他貨幣、產品和服務。劍橋大學開展的研究估計,在2017年裡有290萬至580萬不同用戶使用加密貨幣錢包,其中大多數使用比特幣。
比特幣因其在非法交易中的使用、高耗電量、價格波動性、交易中存在的偷竊以及其成為經濟泡沫的可能性而受到批評。另外, 比特幣也被用作一種投資。
④ 手機okex提現支付寶步驟
1、首先,你需要有個交易所賬號,可以直接在網站注冊,也可以下載移動端,在app的右上角「登錄/注冊」進行注冊,注冊後,點擊頁面右上角,進行下身份認證和銀行卡的綁定,不然買家沒辦法給你打錢。
2、當你把幣轉到國內交易所後,首先,你需要點擊頁面的資金轉劃,然後把幣從資金賬戶轉到法幣交易區。
3、點擊下面的「法幣」Tab,然後會出現這個頁面,選擇「我要賣」。
4、然後選擇合適的商家,按照提示,進行出售即可,出售完成後,比特幣兌換成的法幣,會打到你綁定的銀行卡或者支付寶中。
操作環境:蘋果12 ios14,okex4.7.4
拓展資料:
1、歐易(OKEx),是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之一,於2021年2月正式啟用。 自2017年創辦以來,為用戶提供幣幣、杠桿、期權/交割/永續合約、DEX交易、余幣寶、DeFi挖礦、借貸等多元的產品矩陣,已經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萬級用戶量。
2021年10月13日,OKEx發布了《關於中國大陸地區監管政策的通知》,表示自2017年9月開始就把業務重心轉到國際市場,不針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推廣和服務,其網站在中國大陸無法訪問,App也下架了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區的應用市場 。
2、2018年1月20日OKEx正式推出平台幣OKB,OKB是由OK Blockchain 基金會發行,由OKEx研發人員設計並推出。OKB基於區塊鏈技術,採用通證經濟模型,將創新型數字資產項目和OKEx高端用戶、投資人等進行連接,更好地打造OKEx生態閉環。
2018年6月19日OKEx推出開放交易所共贏計劃 ,後更名為OKEx雲平台,OKEx雲平台計劃把OKEx長期以來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積累的撮合系統、櫃台系統、冷錢包系統、熱錢包系統、資金清算系統、全球多語言的客服能力、全球客戶身份識別和反洗錢系統等開放給「OK夥伴」, 打造一批自治的、高效的、透明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目前OKEx雲平台,已上線交易服務商超過120餘家。
3、2019年9月5日,OKEx聯合新浪財經出品區塊鏈系列科普視頻《OK區塊鏈60講》,針對區塊鏈零基礎用戶,從概念、技術、應用等角度,通過5大板塊,60個知識點,科普了區塊鏈概念。 2021年2月,OKEx啟用中文名歐易,以「讓個體價值更被尊重」的全新使命,「讓全球一億人擁有數字資產」為願景,開啟全球化戰略布局。
2021年3月11日,歐易(OKEx)的官方微博賬號被封 。
2021年10月13日,OKEx發布了《關於中國大陸地區監管政策的通知》,表示自2017年9月開始就把業務重心轉到國際市場,不針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推廣和服務,其網站在中國大陸無法訪問,App也下架了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區的應用市場
⑤ go語言可以做什麼
1、伺服器編程:以前你如果使用C或者C++做的那些事情,用Go來做很合適,例如處理日誌、數據打包、虛擬機處理、文件系統等。
2、分布式系統、資料庫代理器、中間件:例如Etcd。
3、網路編程:這一塊目前應用最廣,包括Web應用、API應用、下載應用,而且Go內置的net/http包基本上把我們平常用到的網路功能都實現了。
4、開發雲平台:目前國外很多雲平台在採用Go開發,我們所熟知的七牛雲、華為雲等等都有使用Go進行開發並且開源的成型的產品。
5、區塊鏈:目前有一種說法,技術從業人員把Go語言稱作為區塊鏈行業的開發語言。如果大家學習區塊鏈技術的話,就會發現現在有很多很多的區塊鏈的系統和應用都是採用Go進行開發的,比如ehtereum是目前知名度最大的公鏈,再比如fabric是目前最知名的聯盟鏈,兩者都有go語言的版本,且go-ehtereum還是以太坊官方推薦的版本。
後期的很多項目都使用 Go 語言進行重新原生實現,這個過程相對於其他語言要簡單一些,這也促成了大量使用 Go 語言原生開發項目的出現。
⑥ 我的時間管理實踐
在【小強升職記】中有一段話,形容一個人時間管理體系對外部事物的寵辱不驚,我認為寫得很有煽動力。
這描述了一個人時間管理體系正常運行時的威力,就是馳騁,遇到什麼都不慌,都是心裡有數的感覺。
因之,在詳讀了【 小強升職記 】與【 只管去做 】之後,我便開始了時間管理的實踐。
此篇分享一下這個過程與一些經驗。
今年年初開始試用Emacs,讀時間管理書籍的同時有在看 子龍山人 的Spacemacs教學視頻,的確是被這個編輯器的各種操作驚到了。
在看到 我的 Org mode GTD 工作流 這一節時心裡就覺得這真是超Geek超酷,我之後就要用Emacs的Agenda+org mode這個來做我的時間管理軟體。
它用起來的感覺是這樣的:
這個方案我也的確使用了一小陣子,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原因主要在使用Emacs這個東西還是太容易被配置搞分心,而且要記錄太多的快捷鍵,這反而會丟失GTD的初衷。有些不常用的當時定義好了,到用的時候就想不起來,還要一頓查,還要記得查的快捷鍵,整個過程不夠「所見即所得」。
此外,data與Emacs軟體都是在Mac電腦上的,一旦脫離電腦即意味著脫離GTD,這顯然不合理,我需要在雲端的數據、以及手機電腦多平台支持。
現在已經成為印象筆記的重度用戶,它是我的第二大腦,是我整個時間管理體系的核心。
第一遍讀【小強升職記】是了解,第二遍是理解並記錄下書中有價值的內容,然後根據第二次的筆記,列出了我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去完成。
專門建立一個叫 時間管理 的筆記本,建立如下筆記: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清單,做項目絕不容易,這是一個總覽的清單,列出了項目池,根據四象限法列為重要而緊急等級別。
將項目分為進行中、待進行和已完成三個tab。
當然,進行項目只有這么一篇筆記是不行的。
我專門建立了一個叫 項目 的筆記本組,一篇筆記夠用的項目被一塊兒放入 單筆記項目 筆記本中,此外還有幾個對我還說較大的項目,我把它們各自編為一個單獨的筆記本,用於收集各種資料,記錄想法,列出行動項等。
它們目前分別是: 跨境電商 , 區塊鏈 , 微服務與中間件 , 英語 , AI , Article , Projects 。
做得不好的是現在項目清單及管理被維護得有些過於龐大和臃腫,會有思路不清的感覺。
而且同時正在進行的項目數量可能有些多了(想做的事情辣么多,真正能做好或做完的卻不多),同時,對一個項目何時結束界定的不好,好像一個項目只有開始,卻很難結束,這都是值得反思的。
此外,日程表、行動清單,包括習慣每日跟蹤記錄表,僅僅記錄了各自存在的必要性及如何使用,它們的具體應用被其他更合適的軟體代替了。
對於印象筆記本身而言,它的搜索功能有些過於強大了,甚至連圖片上的文字也可以搜出來,結合Mac上Alfred Workflow使用效率更佳,隨時搜索只需要呼出Alfred,輸入「ens <Keyword>」,印象筆記就會完成這次搜索把相關筆記呈現到你的面前,這些很棒的工具的結合有著美妙的用戶體驗。
顯然日歷軟體更適合作為日程表。
一開始當然是嘗試Google的Calendar,它可以與Gmail集成,可在時間結點添加提醒與行動兩種任務,同時數據在雲端,完全符合日程表的需要。
可以設置任務開始前半小時給手機包括瀏覽器發送提醒,完成後選擇已完成它才會消失。
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它的連接不是很好,在同步數據方面的效果不太理想,經常會出現手機上點了已完成,後來打開電腦發現這任務還在,又推到了第二天這種情況,使用體驗方面大打折扣。
不得以還是轉為使用手機自帶的日歷應用,盡管它相對來說簡陋了一些,但僅僅作為日程表來說也是夠用了,選取工具的重點利用工具提供的功能而不是比較孰優孰劣,簡單的手機日歷作為日程表的管理,也正是最合適的。
放棄了Emacs之後,開始在網路上尋找專業的GTD軟體,還是要相信只做一件事的軟體的確做得更好,至少在用戶體驗上是這樣的。
在對比了OmniFocus和Wunderlist等幾款GTD軟體後我選擇了Things,它顏值夠高,功能簡潔而強大,支持tag項目多層級分類,操作簡單,毫無上手難度,數據在雲端存儲,Mac與手機多平台支持。
相較之下,OmniFocus由於過於強大,會稍顯復雜一些,對於我這樣的GTD初始實踐者來說還是顯得上手成本高了些,感覺難以維護。
我主要拿Things來做 行動清單 ,如上圖所示,每天工作開始的前半個小時先處理Email與日程表,然後將今天要做的事情放入 今天 tab下,排優先順序,把事情按重要與緊急將先做的事情放到上面,從上往下一件一件進行,做完一件點掉一個框,點掉框的感覺還是比較爽的。
日誌薄中還可以回顧今天做了哪些事情。
每日回顧與周回顧亦被我納入了它提供了周期性任務功能,每個任務下面提供一個列表檢查項,GTD的關鍵點就在於回顧,這種機制讓我不會錯過這個環節。
Onedrive的多機同步適合文檔的存放,一些電子書和資料、圖片都適合放到這里,這也包括年度目標甘特圖與習慣每日跟蹤表的Excel文件的存放。
在Windows,Mac和手機上都可以方便地打開這些文件。
逃離時間黑洞,避開、拒絕過多的信息源,使用RSS閱讀器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主要是觸發機制的不同,這個看似很小的改變直接讓我們由被動變為主動。
Innoreader是一款很優秀的RSS閱讀器,具有強大的查詢與清晰的分組功能。
一些RSS源的獲取,之後我會寫文章專門分享,包括微博,知乎專欄等消息源的RSS解決方案。
上面介紹了很多軟體,以印象筆記為核心,所有這些共同合作完成了整個時間管理體系。
時間管理的一個方面是要看清形式,即列出自己想要做哪些事,並進行分析,安排。把一些明顯不合理或相對不重要的及時去除。
那麼對於要做的事情,也要做到合理安排,就像高中不能一次只學一門課,要很多課同時進行,但現在的生活早已沒有了課程表跟老師的督促,全靠自己操心,而自己要操的心又及多,很容易事情做著做著就上頭,非要剛一件事、一本書剛到底,我這個月就做這個了,別的什麼也不管,這樣的不行的。
需要的是一套合理的觸發機制,將上面的各個軟體、自己的各個項目、時間管理的各個環節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自己不再需要在維護這套體系的正確運行而花費過多的精力。
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件事做完了,這個事情不用後續再維護了。
所以現在的日常是這樣的,早上10點開始工作,打開Things,去看郵箱里的郵件,有需要處理的將它加入該加入的清單,掃一遍Things下面的各欄目,選出今天要做的事情,這個過程可能會去印象筆記中查一些項目的step或者schele,比如我有自己的 音樂Schele ,每天聽一張專輯,而這個Schele里記錄著我想聽的樂隊或專輯列表。同時,Github日常中有leetcode日常,那麼會去leetcode上找兩道題,題目記錄下來加一個任務到今天。
在 日常 里,記錄著要周期性重復處理的而又不像leetcode這樣每次都不一樣的事情,比較每天早上的 加入今天 這個行動,以及每天晚上的每日回顧。
每日回顧查看日誌薄可以回顧今天完成了哪些行動,同時心裡過一下各個checklist,在Onedrive中的習慣培養表中記錄今天的情況。
這些都不需要再多費腦子,跟著設定好的流程一步步做就OK。
我的日常中還設定了每三天加一個任務提醒我去讀RSS,而RSS會把我引向我關注的一堆技術博客,知乎專欄,我關注的微博明星,以及少數派、36氪、華爾街見聞等資訊。
當然36氪與華爾街見聞里的文章是看不完的,利用搜索功能搜出 晚報 、 早餐FM 這樣標題的概覽總結性文章了解新聞即可,對於關注的一時讀不完的將它加入印象筆記 網頁剪切 筆記本。
對於不是電腦操作的事情我通常把它們放入手機日歷來處理,除了一次性的事情處理之外還包括基金定投、每月還螞蟻花唄這樣的周期性操作,每天早上Things里的第一項任務以及手機本身的任務提醒使我不會忘了它們。
正經讀物中是今天要讀哪本書的第幾章,讀完一本書後,會去維護Top10書單這篇筆記,當然也包括在聽了一張不錯的搖滾專輯後,必須得去豆瓣評論一下呀~
一個很重要的串聯點是周回顧,它幾乎將所有的項目結合到了一起,非常重要。
顯然,在進行周回顧的過程當中,會把收集籃、各個清單、之前記錄到 網頁剪切 中的筆記 與年度目標過一遍,回顧這周記錄的新內容,以及各篇筆記里的更新內容,將這一切維護了起來,使自己能清楚地看到這些變化與進度。
同時,在日歷的周期任務中,設定了每月1日去更新甘特圖,這呼應了【只管去做】里的內容,九宮格與各個年度計劃,回顧上個月哪個計劃做得不錯,哪個計劃投入不夠,會有完不成的風險,之後要加把緊啊這樣會有掌控全局的風險,會在下個月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使得一切更加平衡。
正是基於以上的一些相互提醒的觸發機制,便可以讓這個體系很好得運行下去,而不用對時間管理本身如何運行再花費不必要的精力。
幾個月後,這樣的生活著實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的效率,以及增加整個人可以handle的事情的方面。很多之前想要做的事情慢慢得排入了檔期,並且有些已經正在進行;同時,有一些之前執拗的點則被理智地拋棄掉了,比如學好CSS或成為一個Emacs高手,現在看來,正是由於之前眼前一團亂麻,沒有一個完整的處理事件與推進項目前去的體系,沒有一個全局的觀念,才會逮到一個是一個,為不值得的事情無謂地浪費很多時間。
但我依然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比較和諧的狀態,比如Things,經常會為今天安排過多的事情,實則是做不完的,第二天它還在那裡提醒、嘲笑著你,這很讓人焦慮。
還有一點之前提過,可能還是開的支線有些多了,想要做的項目方面太多,又想學Java,又想搞清區塊鏈,還要為之後想要從事AI工作做准備,英語又想考個雅思,全是大型工程,同時,之前買的一堆網課,Github項目也是搞不完的,時間真是有限。如何確立項目的合理粒度,如何在第一時間明確項目的終結點,是接下必亟需改進的點。
總之,這樣的生活下,我依舊十分焦慮,但還好,回顧或某個項目結束時會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現在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個事情做完了,不用再管了,不用再維護下去了,可以把它從我的印象筆記,從我的世界刪除掉了,真是渾身輕鬆了不少。
現今的人們被過多的信息源搞得輸入過多,腦子里一團漿糊,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很恐怖的。所謂「自由意志」究竟是什麼,一個人在做的事情是否是他真正想要做的或是對他真正有用的。
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回答讓人觸目驚心,問題是「一個人是怎樣廢掉的?」。
答案是簡單明了的幾個字,「當你沒有意願再對這個世界產生輸出的時候」。
這些個問題應該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與思考,我也要進一步地甩開那些我並不是真正需要的信息源,並且嘗試著多做一些輸出,讓自己更輕松一些,畢竟我的思想與memory還是可以飛的。
⑦ TAB葡萄交易所是干什麼的
TAB葡萄交易所
期貨交易平台。
這類的網上的東西都不是很可靠的,還是不要接觸的好。
⑧ 區塊鏈加持,SILT讓黑導游再也無法宰客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節假日或工作之餘和家人一起外出旅遊也成為了人們的消費剛需之一。旅遊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加上其所涉及的地域廣闊,難以形成良好的監管,這也導致了行業出現了一些問題。旅遊景點缺乏有效管理,環境太差;服務人員素質不高;導游強逼遊客購物;酒店住宿監控門等現象也屢屢發生,這不僅對行業信譽是一種損害,更是對消費者信任的損害。
2018年春節期間,一度被鬧得沸沸揚揚的東北雪鄉時間相信大家都聽過。事情起因是一篇名為《雪鄉的雪再白也掩蓋不掉純黑的人心!別再去雪鄉了!》的文章,文中遊客稱,自己與家人2017年12月9日在雪鄉趙家大院預定一間三人火炕房,計劃27日入住,支付兩晚費用552元。但當他們到達趙家大院時,店家卻告知該三人火炕房只能住一晚,第二晚安排他們到很多人一起睡的大通鋪,遊客覺得不劃算想要退款,卻被告知無法退款。且當地物價消費極其高,一桶泡麵60、小炒肉288,宰客之心昭然若揭。
讓人寒心的是,類似於東北雪鄉這樣的宰客事件並非個例。在雲南、泰國、菲律賓等地先後也都曾曝出類似問題,一方面反映出某些旅遊行業從業人員服務素質低下,另一方面也是整個行業的監管不夠全面導致亂象頻發。Singletab(簡稱SILT)深度結合旅遊行業當前的痛點問題與區塊鏈技術特性的契合點,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旅遊行業,解決當前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
SILT將區塊鏈引入旅遊業究竟能帶來哪些改觀呢?區塊鏈技術最鮮明特點之一便是去中心化,若將去中心化應用在旅遊業中,可以減去來自第三方代理機構的干擾,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與旅遊成本,讓旅遊出行的交易變得更加透明,更顯平民化。並且其公開透明、無法篡改的特性能夠為解決旅遊中出現的各類交易糾紛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讓遊客敢消費、願意消費。
伴隨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相信在區塊鏈加持之下,SILT所構建的新旅遊生態將幫助遊客真正避免當前旅遊行業的坑。
⑨ 歐易怎麼提現到支付寶
手機iPhoneXS手機版本15.0.以歐易2.0.3版本為例。
首先,你需要有個交易所賬號,可以直接在網站注冊,也可以下載移動端,在app的右上角「登錄/注冊」進行注冊,注冊後,點擊頁面右上角,進行下身份認證和銀行卡的綁定,不然買家沒辦法給你打錢。
當你把幣轉到國內交易所後,首先,你需要點擊頁面的資金轉劃,然後把幣從資金賬戶轉到法幣交易區。
點擊下面的「法幣」Tab,然後會出現這個頁面,選擇「我要賣」。
然後選擇合適的商家,按照提示,進行出售即可,出售完成後,比特幣兌換成的法幣,會打到你綁定的銀行卡或者支付寶中。
【拓展資料】
一、歐易(OKEx),是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之一,於2021年2月正式啟用。自2017年創辦以來,為用戶提供幣幣、杠桿、期權/交割/永續合約、DEX交易、余幣寶、DeFi挖礦、借貸等多元的產品矩陣,已經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萬級用戶量。
二、2021年10月13日,OKEx發布了《關於中國大陸地區監管政策的通知》,表示自2017年9月開始就把業務重心轉到國際市場,不針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推廣和服務,其網站在中國大陸無法訪問,App也下架了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區的應用市場。
三、2018年1月20日OKEx正式推出平台幣OKB,OKB是由OKBlockchain基金會發行,由OKEx研發人員設計並推出。OKB基於區塊鏈技術,採用通證經濟模型,將創新型數字資產項目和OKEx高端用戶、投資人等進行連接,更好地打造OKEx生態閉環。
四、2018年6月19日OKEx推出開放交易所共贏計劃,後更名為OKEx雲平台,OKEx雲平台計劃把OKEx長期以來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積累的撮合系統、櫃台系統、冷錢包系統、熱錢包系統、資金清算系統、全球多語言的客服能力。
五、全球客戶身份識別和反洗錢系統等開放給「OK夥伴」,打造一批自治的、高效的、透明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目前OKEx雲平台,已上線交易服務商超過120餘家。
六、2021年10月13日,OKEx發布了《關於中國大陸地區監管政策的通知》,表示自2017年9月開始就把業務重心轉到國際市場,不針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推廣和服務,其網站在中國大陸無法訪問,App也下架了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區的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