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區塊鏈大佬
A. 大佬眼中的區塊鏈是哪一塊
深圳的IT領袖峰會已經走到了第10個年頭,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匯集深圳的年度節目,深圳及其明星企業騰訊都在竭力招待那些遠道而來的大佬們。
美國斯坦福大學講座教授張首晟:
區塊鏈的產生能夠產生一個數據市場,我心中理想的未來世界是每人擁有自己的數據,這是完全一種去中心化的儲存,這樣的話黑客也不可能去黑每個人的個人數據,然後用一些加密的演算法,在區塊鏈上面真正實現又保護個人的隱私,又能夠做出非常良好的計算。
人工智慧需要數據,但數據往往被中心化平台壟斷,因而阻礙了創新,加密經濟學創造了一個對數據提供者有正確激勵機制的數據市場,人工智慧能夠依賴這個數據市場起飛。在一個公平的數據市場中,數據的價值是通過互熵來衡量。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些少數派會遭受歧視,然而在加密數據市場中,他們提供的數據會最受重視,加密經濟學能夠抵消當前社會經濟學中的各種偏見。
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倪正東:
區塊鏈是一個技術的方向,區塊鏈從技術上來說到底能夠有多大的價值,還是一個問號,可能有巨大的價值,但是今天來說應用還沒有落地。我們不否認區塊鏈帶來的價值,技術類方面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有前景的,但到底多大的前景沒有人能知道。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絕對要接受監管,絕對不是一個自由的世界。政治導向還是要正確的,在區塊鏈領域要堅持黨的領導,也要接受監管。數字貨幣不能是無政府主義,需要政府正確的引導和監督監管。
現在我們都關注實體經濟,不管創業還是投資,我覺得區塊鏈本身要創造價值,如果說一個公司發一個幣,不知道做什麼,突然值幾百億美元,這跟價值創造是完全脫節的。
關於古典投資人的稱呼,那隻是一個玩笑,或者是為了搶佔一個眼球創造一些概念,我相信2018年,99%的項目或者95%的項目還是古典VC做的。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閻焱:
區塊鏈是很火,但其實機構投資人參與得非常少,目前很多都是個體行為,ICO在中國大概95%以上都是圈錢的,真正比較大的一線機構投資人其實參與得非常少。這些人說實話能成為一線機構投資人,他不是忽悠來的,人家知道的比你多,見的比你多,讀的書比你多,怎麼會那麼傻,這種人賺錢都是賺智商比你低的人的錢。
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吳鷹:
非常關注區塊鏈,已經在此做了一定投資布局,並且投資的三四家公司中已經有13項專利,此前投資的上市公司當中已經2家在做區塊鏈方面的事情。但區塊鏈距離爆發還需要一段時間,整體來看區塊鏈對經濟形成直接影響還需要三年左右時間,但某些方面可能會比美國更快。關注藝術品的版權保護方面應用,未來會成立一個專門投資區塊鏈的天使基金。
談大數據:數據互通的阻礙在於制度而非技術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數據是數字經濟物質的基礎,數據既不可以被分享,也不能被開放,但數據的價值可以被分享。Uber、滴滴是人類行為的一次巨大變化,他們到底改變了人的什麼東西?其實Uber、滴滴不是在分享車,過去早上從家裡出來是跟父母說一聲到哪裡去,但是有了Uber和滴滴以後,實際上你今天去哪裡的這件事情是可以跟一家公司分享的,這是真正改變的東西。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公司董事長郭為:
從政府角度來看,對數據的價值高度認可,但是在執行過程當中其實難度非常大。數據本身存在著天然的分割,不同人對於數據認知有所不同。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益分割,由於掌握了數據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一部分人是不願意釋放出來的。如果釋放出來,則意味著喪失了特權,這是今天在數據打通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
從當今技術的角度來講,以我們掌握的技術能力實現數據打通一點問題都沒有,不管是傳統的技術,還是最新開發的技術。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制度上的障礙。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閻焱:
數據的開放是雙刃劍,社會數據不應該對所有人開放,因為數據對95%以上的人是無用的,另外還有不到1%的人,數據給到他是對社會有害的。
B. 區塊鏈行業裡面名人大佬有哪些
李笑來、寶二爺、孫宇晨、小菊(冉嘉歷)
C. 什麼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2009年,中本聰創立比特幣,在此基礎上,區塊鏈的概念誕生了。
Gartner管理咨詢公司認為區塊鏈有五大要素:分布式、加密、不可篡改、通證化、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
為什麼「去中心化」對區塊鏈如此重要呢?這要從比特幣的創世之前說起。
01,溯源
1993年,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和其他幾個人創建了「密碼朋克郵件名單」的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簡稱「密碼朋克」,以對抗受到政府監控的互聯網電子郵件。埃里克·休斯在《密碼朋克宣言》里闡述了密碼朋克的使命與目標:
「密碼朋克致力於建立匿名系統……電子時代,隱私是開放的 社會 不可或缺的……我們不能期望政府、企業或其他大型的匿名組織保障我們的隱私……如果期望擁有隱私,那麼我們必須親自捍衛之。我們使用密碼學、匿名郵件轉發系統、數字簽名,以及電子貨幣保障我們的隱私。」
可見,密碼朋克是為了對保護隱私,對抗政府、企業或其它大型機構的審查。這些大型機構的共同特點是:高度中心化。
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創世白皮書中說: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任。中央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 歷史 上這種可信度從來都不存在。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能管理好錢財,並讓這些財富以電子貨幣形式流通,但銀行卻用貨幣製造信貸泡沫,使私人財富縮水。
傳統金融機構、中央銀行都是中心化機構。在中本聰看來,這些中心化機構的存在,是私人財富無法得到保證的原因。也就是說,只有去中心化,才能更好地保護私有權益。
保護私有權益是區塊鏈的使命,「去中心化」則是最重要的手段。 對於那些把中本聰視為「比特神教」教主,把比特幣白皮書視為聖經的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來說,「去中心化」更是不可動搖的核心理念。
02,定義
Gartner管理咨詢公司對「去中心化」的定義是:維護網路信息和網路運行規則的是分布式網路中的多台計算機,或者稱為多個節點。在具體的實踐中,去中心化意味著不存在單個實體控制所有計算機和信息,或單個實體制定規則。每個節點維護相同的加密副本,並保存網路中的記錄。由所有完整節點運行的共識機制負責交易的驗證和審批。這種去中心化的、共識驅動的系統架構意味著,由中央權威機構進行組織治理已不再是必需的,同時還可以防止欺詐和惡意交易。
03,分類
從Gartner管理咨詢公司的定義來看,「去中心化」至少有兩類含義。
一是,物理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由分布式的計算機網路組成,有多個節點,沒有任何節點對全網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少量節點故障或作惡並不影響全網的安全運行。這是區塊鏈網路的去中心化。
二是,治理的去中心化。網路內的不同節點由不同利益主體控制,靠共識機制協調運營,而不需要中央權威機構。這是區塊鏈政治的去中心化。
其實,去中心化除了指降低中央權威機構的影響外還有另一種含義:去中介化。中介機構也是一種中心化機構,中介機構的主要特徵是信息中心化。在區塊鏈的世界中,除了需要隱私保護的信息外都是透明的,信息撮合的角色由代碼執行,中介機構不再必要。所以隨著區塊鏈的普及,中介機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去中心化也意味著去中介化。
事實上,區塊鏈也不是任何方面都去中心化,它的代碼邏輯就是中心化的。區塊鏈的底層代碼是固定的,雖然開源,但不可篡改。這是區塊鏈邏輯的中心化。
04,共識
常見的用於去中心化治理的共識機制有POW、POS、DPOS。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如:比特幣(BTC);
POS:權益證明機制,如:以太坊(ETH);
DPOS:授權權益證明機制,如:柚子幣(EOS)。
區塊鏈大佬長鋏在2014年提出了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被廣泛使用。該理論提出,任何一條區塊鏈不可能同時滿足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三方面的要求。上述三種共識機制在解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上也各有特點。POW的安全性最好,但算力上有中心化傾向,性能則很差。POS在三方面基本處於折衷狀態。DPOS的性能最好,安全性一般,去中心化最差。
上述三種共識機制都是用在公鏈上,公鏈的節點是開放的,節點無需得到授權,可自由決定加入和退出。去中心化是這種自由的基本保證。與公鏈對應的是聯盟鏈。聯盟鏈的節點必須得到中心化權力機構的授權才能加入,聯盟鏈適合應用於行業或大企業內部。所以,聯盟鏈的去中心程度較低。
聯盟鏈因為有中心化權力機構存在,在性能上能夠處理得更好。聯盟鏈一般採用拜占庭容錯共識機制,即BFT-POS機制。該機制又可分為實用拜占庭容錯機制(PBFT)和代理拜占庭容錯機制(DBFT)。這兩種共識機制各有特點,前者適用於節點數量眾多的聯盟鏈,後者則為節點數量較少的聯盟鏈採用。
05,治理
大部分人並不關心網路的去中心化,那是計算機專業人士的工作。治理的去中心化則跟每個人息息相關。
區塊鏈世界有個專有名詞「DAO」,指分布式自治組織,其管理模式就是去中心化治理。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能說哪個更好,只能說各有特點 。一般來說中,中心化治理效率高,去中心化治理更加公平。
關於「去中心化」的治理有三種態度。
第一種態度認為,公平優先。區塊鏈項目必需是徹底的去中心化(特別是公鏈項目),任何中心化的企圖都是對自由的剝奪。畢竟比特幣就是為自由和隱私而生的。希望區塊鏈能構建一個更加自由的烏托邦。堅持這種理想的人是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
第二種態度認為,效率優先。傳統的公司治理把績效作為核心目標,績效包括效率和效果。公平則放在次要位置。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口號也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現在則把公平提到了跟效率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是國家治理的進步。對企業來說,如果認為企業是股東的(法律上就是這么認為),績效就還是比公平重要。而去中心化治理似乎效率不高。我把這類人稱為古典管理主義者。
第三種態度認為,要平衡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要辯證看待「去中心化」。在效率優先的同時兼顧公平。因為 效率關乎項目的生死,對一個活不下來的項目談公平沒有意義。
長鋏認為:
「去中心化」並不是一個描述結果的詞,而是一個描述過程的詞,結果的去中心化並不意味著過程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本意是指,每個人參與共識的自由度。他有參與的權力,也有退出的權力。在代碼開源、信息對稱的前提下,參與和決策的自由度,即意味著公平。可見,「去中心化」並不是什麼新詞,它其實就是亞當·斯密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市場的自由競爭。
去中心化既不是要消除中心,更不是自由主義者所理解的具有政治含義,它完全是一個中性的詞,核心理念是自由競爭。
我贊同第三種態度,我把這類人稱為實用管理主義者。
06,啟示
因為區塊鏈的出現,「去中心化治理」成為管理的重要課題,我認為DAO是管理創新的大方向。今天DAO的理論還很零碎,管理學需要圍繞DAO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
自百年前泰勒提出科學管理以來,管理思想總在創新發展。那麼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有沒有始終不變的東西呢?我認為有。如果用一個詞概括管理思想,我認為是「中庸」。即使「DAO」的出現,中庸思想依然有效。
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庸之道就是在極端之間找到平衡,管理是中庸的智慧,也是平衡的智慧。對「DAO」來說,絕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有問題,都不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於DAO,主要有兩類含義:
一是多中心化。從過去的絕對單一的權威演變成多權分立共治,在保證效率的同時也能兼顧去中心化的民主和適度公平。
多中心化有點像美國的政體,橫向上三權分立,縱向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也沒有隸屬關系,多個彼此獨立的權力體系協調運行。
二是弱中心化。中心機構的權力弱化,多個分布式機構擁有更多權力。這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心機構因為權力過大造成的腐敗,也能避免權力過於集中可能造成的大惡。
弱中心化有點像歐盟的政體。表面上有個代表歐洲的中央政府,實際上各成員國依然擁有很大的主權。
多中心化和弱中心化既不同於獨裁體制的一言堂,也不是完全去中心的烏托邦。它們是去中心化治理的中庸之道。
我認為創業項目(哪怕是追求去中心化的公鏈)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堅持中心化啟動,積極擁抱去中心化,在過程中推行「漸進式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個漫長的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
小結:
一,「去中心化」有優點,也有缺點;
二,「去中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三,「去中心化」是過程,不是結果;
四,「去中心化」是未來,不是現在。
D. 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區塊鏈首富趙長鵬究竟有多少錢
能登上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的人肯定都是一些身價數以百億計算的大佬們了,更別提區塊鏈首富趙長鵬了。他的身價必定是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這一輩子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的高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幣安也是世界上僅有的的數字交易性的開放式平台企業,就按目前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走向來看,幣安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作為幣安的老總,趙長鵬的財富值可謂是水漲船高,絕不只是現如今的水平,正所謂看見的都是小錢,潛在的才是令人稱贊的,就憑著這些,區塊鏈首富趙長鵬就是一個絕對的富豪中的富豪了。
E. 請問一下區塊鏈的經典語錄
吳三桂在山海關沖冠一怒,本質是為了爭奪睡陳圓圓的權力;大佬們在區塊鏈路上的互懟,本質是為了爭奪割韭菜的權力。
最近數字貨幣很火,很多山寨幣都是幾倍幾十倍的增長。很多炒幣的開始飄飄然,叫囂什麼「一幣一嫩模」。有朋友就問我要不要跟?我觀點很簡單:淘金熱,一窩蜂淘金,風險很大。所以,讓他們叫「一幣一嫩模」去吧,不要跟風盲目炒幣,我們應該賺他們的錢——去當嫩模!當嫩模!嫩模!
區塊鏈是正經技術,各種幣正不正經就不知道了。
假如你是一位女性,你男朋友每次跟你說一句肉麻的話或者承諾給你買東西,你都立刻錄下來並且發給你的和他的所有閨蜜、同學、同事,還有各種群和朋友圈,讓他再也無法抵賴,這叫區塊鏈。
我昨天遇見一幣友,問他:「近來幣市暴降,睡覺質量怎麼樣?」。
新學期剛開始,兒子問老爸:「父親工作一欄怎麼填?是寫幣民嗎?」老爸猶豫了一下說:「就寫多家上市公司股東。」。
更多關於區塊鏈的經典語錄,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d466161582342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F. 區塊鏈做的好有哪些人朱潘算嗎
當然啊,幣圈大佬之一,主要做區塊鏈衍生的,眼光很獨到,一個深腦鏈項目就賺了上億。
G. 區塊鏈火了……可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火了……可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什麼是區塊鏈?
在網路上,區塊鏈的定義是: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What?請說人話,謝謝!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這句話是重點。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去中心化。
舉個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小王想找小周借一筆錢,但是小王借錢不還怎麼辦?這時候銀行大爺就出來了,人們通過銀行完成借錢的過程。這里銀行扮演的就是一個中心的信用中介,就和你去淘寶買東西一樣,淘寶這里扮演的也是一個中心中介平台。去中心化就是不通過銀行直接完成交易,但是沒有信用中心,怎麼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這個時候小王想了一個法子,他直接在人群中大喊:小王借了小周500塊。於是人群中每一個聽到的人,張三、李四、王五、趙六都表示:我聽到了,小王借了小周500塊。並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個人賬本上,每個賬本按照規則連在一起,小王想要賴賬就是不可能的。
最後那個公認的賬本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後續加入的路人都會從公認的賬本那裡繼續記賬。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汪樂-LaiW3n
總的說來,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很多人把區塊鏈等同於比特幣,其實不是的。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多年運行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層技術,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布式賬本技術。
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成功應用罷了。另外還有很多人把ICO和區塊鏈劃等號也是錯誤的,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而ICO是通過這一技術完成的項目。
區塊鏈有多火
其實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架構早就被人們熟知,為什麼2018才過兩個星期又爆火,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投資人徐小平了。
徐小平早前在內部微信群中鼓勵擁抱區塊鏈革命的一段話火了:
「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對傳統的顛覆,將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得更加迅猛、徹底。」
在結束這段發言後,他叮囑不要外傳。當然,話還是外傳了,隨即而來的是關於區塊鏈的持續討論。
一時間,只要是和「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股價都開始大漲。
連此前已經「垂死病中」的柯達都「驚坐起」了——在宣布進軍區塊鏈領域,推出虛擬貨幣「柯達幣」後,柯達的股價飆升了約120%。港股市場甚至出現了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家名叫「坪山茶葉」的公司宣布改名為區塊鏈集團,在A股區塊鏈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竟然也上漲了23%。
從專業投資人到大媽,區塊鏈成為資本加持乃至街談巷議的「網紅」。區塊鏈的網路指數也是成飆升的狀態。
值不值得投資?
那麼「區塊鏈」究竟值不值得投資呢?來看看「大佬」們的表態吧: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將探索加密技術和虛擬加密貨幣在 Facebook 中的應用。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all in 區塊鏈,建議各大創業者們,在立身自身業務的同時,要了解區塊鏈,理解 ICO,進入區塊鏈時代。對區塊鏈不要有懷疑,不要有遲疑,立即動員全體員工擁抱區塊鏈。
摩根大通董事長兼 CEO 傑米·戴蒙:比特幣是欺詐行為,但贊賞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種技術,一種很棒的技術。我們會使用區塊鏈,而區塊鏈將在許多方面帶來作用。
巴菲特(據媒體報道):幾乎可以肯定數字貨幣最終將以悲劇告終,我自己永遠不會持有任何數字貨幣。但是悲劇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我並不清楚。比特幣是個「不折不扣的泡沫」,因為我們無法衡量到底比特幣該有什麼樣的價格。這種資產不能創造價值,所以它根本就沒有意義,就是一個泡沫。
索羅斯:1億美元投資OVERSTOCK,後者為基於區塊鏈股權交易所。
關於區塊鏈的傳說,都流淌著一夜暴富的人類終極夢想:有人買了幾十萬比特幣,忘掉了密碼,迎接他的是幾百億的資產,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但是不要忘記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技術是中性的,但決定技術的方向和結局的還是人性。目前區塊鏈技術尚處於萌芽期,很多項目尚未落地,就像襁褓中的嬰兒,經不起不切實際地追捧或棒殺,也經不起各種未經證實的炒作和貼標簽。
最壞的後果就是:一心想著買幣賺錢,最後只能變成被人割的韭菜。
H. 請問區塊鏈的經典語錄
吳三桂在山海關沖冠一怒,本質是為了爭奪睡陳圓圓的權力;大佬們在區塊鏈路上的互懟,本質是為了爭奪割韭菜的權力。
最近數字貨幣很火,很多山寨幣都是幾倍幾十倍的增長。很多炒幣的開始飄飄然,叫囂什麼「一幣一嫩模」。有朋友就問我要不要跟?我觀點很簡單:淘金熱,一窩蜂淘金,風險很大。所以,讓他們叫「一幣一嫩模」去吧,不要跟風盲目炒幣,我們應該賺他們的錢——去當嫩模!當嫩模!嫩模!
區塊鏈是正經技術,各種幣正不正經就不知道了。
假如你是一位女性,你男朋友每次跟你說一句肉麻的話或者承諾給你買東西,你都立刻錄下來並且發給你的和他的所有閨蜜、同學、同事,還有各種群和朋友圈,讓他再也無法抵賴,這叫區塊鏈。
我昨天遇見一幣友,問他:「近來幣市暴降,睡覺質量怎麼樣?」。
新學期剛開始,兒子問老爸:「父親工作一欄怎麼填?是寫幣民嗎?」老爸猶豫了一下說:「就寫多家上市公司股東。」。
更多關於區塊鏈的經典語錄,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d466161582342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I. 馬化騰為何建議茅台防偽使用區塊鏈
茅台是我國珍貴的酒品牌,區塊鏈是解決信任問題的,茅台記錄在鏈上以後是不可篡改的,而假酒不能被記錄,在防偽方面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J. 馬雲如何回應區塊鏈技術
馬雲是英語專業出身,對於技術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不過,馬雲一直很重視技術,比如阿里巴巴首期投資1000億成立了達摩院,主要就做底層技術研發。
對於2018年十分火爆的區塊鏈技術馬雲也多次表態。在今天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又談到了比特幣和區塊鏈。
互聯網大佬中,不只是馬雲不看好比特幣,馬化騰也曾說過跟馬雲類似的觀點,他甚至認為數字貨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是怎麼用好這是另一個方面。如果做數字貨幣ICO,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的風險的,不是技術不成熟,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隨便發行數字幣,那會引發很多監管的問題。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是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我們不考慮發幣,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
李彥宏沒有反對過比特幣,不過他也很認同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區塊鏈技術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傳統互聯網中,虛擬的東西是make a ,它是沒有新增加成本的,但是區塊鏈到來之後,可以真正使虛擬物品變得唯一,這樣的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顯而易見,BAT大佬都重視區塊鏈技術,但對於比特幣卻不怎麼感興趣。在我看來,現在數字貨幣炒作確實有點「擊鼓傳花」的感覺,數字貨幣在炒作者眼裡有價值甚至價值很高,但在不持有比特幣的人眼裡可能一文不值。
「羅超頻道」建議讀者如果只是持有一點玩玩是可以的,但拿出巨額資金炒作就跟賭博沒什麼兩樣了。
BAT目前都在區塊鏈上布局,卻都不參與發幣、ICO、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2015年網路金融成立了區塊鏈技術團隊,2016年投資了美國區塊鏈技術公司Circle,去年網路區塊鏈技術開始大面積落地,網路金融成為主要的應用者。
阿里系重點做區塊鏈的是螞蟻金服,阿里首席戰略官曾鳴曾透露螞蟻從2015年開始布局區塊鏈。跟網路集中應用區塊鏈到金融的思路不同,它追求應用的廣度,讓外界意外的是,螞蟻最先應用的區塊鏈場景不是金融,而是各種生活場景。
早在2015年,騰訊就已成立區塊鏈團隊,不過是研發先行,做技術探索,通過聯盟鏈技術,將區塊鏈落地到微黃金、供應鏈金融、電子存證、公益尋人等項目中,基本都與金融有關,外界同樣知之甚少。騰訊還搭建了一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平台,叫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台),供區塊鏈開發者使用。在AI諸多技術上騰訊都是「後發而至」,可能會先做技術布局,但應用落地卻會相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