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達沃斯再談區塊鏈
❶ 馬雲是如何評價區塊鏈
我看過一個視頻,馬雲說:我們螞蟻金服有個工程師,他在相親簡歷上寫自己是寫代碼的碼農,沒有女生理他、沒興趣;但是他改成「區塊鏈工程師」,一下子收到360多封求愛信;區塊鏈是熱門詞,首先我覺得區塊鏈不是泡沫,今天的比特幣才是泡沫;區塊鏈只是一個很小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它是一種解決方案,解決在進入數據時代的隱私和安全的解決方案;可見他個人是非常看好區塊鏈的
❷ 一段有關馬雲的英語論壇的視頻,誰能翻譯一下(跪求)
英文:
When I'm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espesially in this sensitive area we called Internet.
Everybody think about China Internet is about censorship, but to me it's not that serious. Cause 15 years ago when we do chat internet in china, China government said no,no,no Internet, It's so dangerous. But I thought Internet is so new to any government so the way is not to go against it, just go ecate them and tell them. so as an indivial, as a business man I was think we are doing business is busines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government I have my phylosophy in the past 10 years, in love with the government but never marry them.
中文:
當我在中國做生意尤其是在這個被稱做敏感地帶的網際網路(生意)的時候,每個人想到中國網際網路就會聯想到審查制度,但是對我來說並沒有那麼嚴重。因為15年前當我們開始做網聊業務的時候,中國政府說:「不不,不要網際網路,那太危險了。」但我想網際網路對任何政府來說都是如此新鮮,我們要做的不是抵制它,而是去教育他們(網民)告訴他們。所以作為一個商務人士,我一直這么想:生意就是生意,和政府無關。在過去的10年中我有自己的原則:和政府相愛,但是決不會和她結婚。
自己聽的,自己翻的,希望給分。
❸ 馬雲都說了,泰木谷是新的趨勢,它完美的將區塊鏈應用於電商這個話是真的嗎
馬雲當時凡是中國人都說他是騙子,而日本軟銀相信了他,成功了成神了,失敗了則是騙子,分享經濟時代結合線下實店,這才是真正符合社會趨勢和發展目標,有錢大家賺,而不是以前萬人歸一時代了
❹ 馬雲為什麼說阿里巴巴有必要有區塊鏈
老馬作為企業家中的嬌嬌者,致力於將阿里國際化,而區塊鏈是現在國際上公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對於新興的領域他自然會布局,為阿里做長遠的規劃。雖然現在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挖鏈網和各大媒體對這方面的報道都層出不窮。說明這個行業未來大有作為。
❺ 馬雲談區塊鏈到底是啥, 區塊鏈不是泡沫,怎麼看待京東剛剛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
區塊鏈確有其事,所以區塊鏈不是泡沫。因其技術含量要求很高,所以很多人不懂。能合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會創造價值。不能利用區塊鏈本身,而盲目藉助區塊鏈三個字當幌子炒作的,就是泡沫了。
比方,房地產是實物,房地產行業是買賣實物,但盲目的炒作,就會是大泡泡。
❻ 馬雲達沃斯演講說了啥
下面是他演講的主要內容;
「我們需要學會習慣被拒絕,即使是現在。我在找工作的時候被拒絕了三十多次。去肯德基應聘,24個人收下了23個,我是唯一一個被拒絕的。我去考警察,5個人招4個,我又是唯一一個被拒絕的。後來我申請哈佛,被拒絕了10次。」
1月23日,瑞士達沃斯,馬雲同世界名嘴查理·羅斯舉行「洞察力新觀念」對話。此場論壇門票在一秒鍾內即被搶光,據現場記者觀察,同場次的其他論壇瞬間「無人排隊」,成為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所有對話中最搶手的一場。聽眾包括戴爾公司創始人兼CEO邁克爾·戴爾,DHL全球首席執行官林經綸、華為董事長孫亞芳等全球知名的政商界大佬。
被哈佛拒絕10次:我習慣了被拒絕
馬雲年輕時失敗不斷的經歷,最終成為成功學里屢試不爽勸導年輕人的勵志雞湯。考大學失敗三次,考高中失敗兩次,這些當年「不甚光彩的事跡」在人生耀眼的時刻,味道都變得不一樣起來。
被問及「這些被拒絕」的經歷對其人生是否產生影響時,馬雲坦然笑答:影響就是我習慣了被拒絕。
馬雲似乎從不避諱談及過往,他甚至還抖出了更多自己被拒絕的料:我復讀了3年,參加過30多次面試,都以失敗告終。我參加警察的招聘,5個人里錄取了4個,我是唯一被拒絕的。甚至後來參加肯德基服務員的面試,24個人面試,錄了23個人,我又是唯一被拒絕的。我向哈佛大學遞交過10次入學申請,每次都毫無例外的被拒絕。
難怪有網友神點評:有人天生麗質,馬哥你是天生勵志。
阿里還是個嬰兒:我們IPO挺小才250億美元
即使可以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CRAZY如馬雲,即使是5年前對沃爾瑪高管狂言「10年後我們會比沃爾瑪還要大」,馬雲今天依舊認為阿里巴巴「還是個嬰兒」,「因為相對於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我們今天的規模依然是個嬰兒。」與其說他謙虛,不如說這是他對阿里巴巴未來高度的自信宣言。
馬雲說,他希望15年後人們忘記阿里巴巴,因為阿里到時已經無處不在;15年後人們忘記電子商務,因為電子商務已經在生活中無孔不入,不再是值得談論的「新鮮事」;15年後,沒有人再談論電子商務怎樣方便百姓的生活,因為電子商務已經融入經濟的血脈,不可分離。
而對於查理·羅斯發出的評價阿里巴巴IPO規模的邀請,馬雲狡黠地笑:「我們的IPO盤子其實挺小的,區區250個億美元。」
他繼而解釋到,250億美元的融資背後是來自世界的信任,「給我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如今,我們的公司比IBM、沃爾瑪還大,我們躋身於世界前50大的公司。」
「我們真的厲害成這樣嗎?過去,人們說阿里巴巴太差了,和谷歌雅虎簡直不能比,那時候我知道我們比大家想的好。但如今,我也知道我們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好。阿里巴巴只有15年的短暫歷史,我們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7-28歲,我們在做一件前無古人的事。」馬雲說。
不能和政府結婚:做項目政府給錢 哥不要
要和政府談戀愛,但不能結婚。馬雲的此番言論曾經掀起過一波熱議和追捧,今天他再一次做了闡釋,甚至用了一個新詞:有趣。
阿里巴巴和中國政府的關系是非常有趣的。在公司創業的前五年,我曾經在政府的貿易部門做過14個月的兼職。在和政府共事的期間,我明白一個道理:做電子商務千萬不要依賴政府。我認為可以和政府「談戀愛」,但不能「結婚。」
馬雲並沒有談及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在「和政府共事」期間得出了不能依賴政府的結論,但是如今「一分錢都沒有要過的話語卻是無比的意氣風發。
「我從來沒有從政府那裡拿過錢,一分錢都沒有要過。最開始我們想要,政府不給,後來我也不要了。我認為一個公司如果只想著如何從政府那要錢,得到貸款,那這種貸款只配稱為渣渣!」他說。
而被問及「政府找你做項目」怎麼辦時,馬雲的做法通常是,起穿針引線的作用,把項目介紹給朋友。主持人窮追不舍「如果堅持讓你做呢」,馬雲答:那我會做,但我不收錢,做完後我也會告訴他們希望未來不要再來找我們。
馬雲提到,阿里巴巴在「春運」期間為火車訂票網站保駕護航,「分文不收」。他說,「你們可能不知道,每年中國的春運期間,數千萬的工人、學生坐火車回老家,每次網上搶票都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過去5年時,火車票訂票系統每一年都崩潰了。我做這個項目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幫助社會上千千萬萬買不到火車票的老百姓們。」
段子手加表情帝:有些事可隨意 有些絕對不行
不斷自黑,自嘲,加上不停的手舞足蹈擠眉弄眼,讓段子手馬雲同時又多了一個表情帝的稱號。
他在論壇上自曝英文名字的由來。當時他接待一個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女士,她說馬雲的名字「雲」太難發音了,於是要幫他取一個英文名。她說,「我的爸爸叫Jack,我的丈夫也叫Jack,要不你也叫Jack」?馬雲就非常愉快的接受了這個名字。
不得不說,這個英文無比流暢的英文教師的英文名,來的比「小明」還要隨意!
而Alibaba之所以叫Alibaba,也僅僅是因為「洋氣」「易讀」。同時馬雲也不無得意的炫耀他的小心思:「Alibaba以A開頭,不管怎麼排,我們都排在第一個!」聽他說完這些,對外界討論他的「禁語」「悟道」那些津津樂道的「神跡」,突然就變得不那麼難以理解了。
與這些隨意和任性而為全然不同,馬雲不停強調,做電子商務「信用」的重要性。說到這里,不由鄭重起來。「電子商務最關鍵的是信任。之前很多外國人和我說中國用關系做生意,但互聯網不需要關系。沒有信用系統,就沒有互聯網。」
最開始,很多人很討厭支付寶凍結付款這種方式,說這是「馬雲做過的最蠢的事」,但這事最終做成了。「支付寶的起源非常困難,我們最初希望和銀行合作,但銀行不願意,覺得簡直是異想天開。」
是的,很多異想天開的事情就這樣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阿里改變了很多人生 外出經常「被請客」
和大部分創業公司一樣,阿里巴巴創業的最初5年,他們只是想生存。但慢慢的,阿里巴巴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
「那些因我們而過的更好的人讓我非常感動。」馬雲說,「有一次我在餐館吃飯,結賬的時候發現賬單已經付過了。服務生指了遠方的一個人:他已經幫你結賬了。他還給一張結賬者留給我的字條,上面寫著:非常感謝阿里巴巴,我憑借這個平台賺了很多錢,但我知道你沒賺什麼錢,所以這頓飯還是我請吧!」
還有一次,馬雲在一個咖啡館,有陌生人送給他一隻雪茄,附上了字條:謝謝你,因為你的公司,我賺了很多錢。
相信那些認為「馬雲沒賺到什麼錢」的人們,不久以後就一起見證了馬雲成為中國首富的那天。不過對於此,馬雲說的是,「我成為了首富,但我一點也不快樂。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做一個老師,啟蒙教育年輕人,給他們以激勵。我希望用自己的事例教育他們:沒有人可以不經歷失敗,但如果不斷抱怨,將永遠不會成功。」
❼ 馬雲如何回應區塊鏈技術
馬雲是英語專業出身,對於技術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不過,馬雲一直很重視技術,比如阿里巴巴首期投資1000億成立了達摩院,主要就做底層技術研發。
對於2018年十分火爆的區塊鏈技術馬雲也多次表態。在今天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又談到了比特幣和區塊鏈。
互聯網大佬中,不只是馬雲不看好比特幣,馬化騰也曾說過跟馬雲類似的觀點,他甚至認為數字貨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是怎麼用好這是另一個方面。如果做數字貨幣ICO,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的風險的,不是技術不成熟,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隨便發行數字幣,那會引發很多監管的問題。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是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我們不考慮發幣,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
李彥宏沒有反對過比特幣,不過他也很認同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區塊鏈技術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傳統互聯網中,虛擬的東西是make a ,它是沒有新增加成本的,但是區塊鏈到來之後,可以真正使虛擬物品變得唯一,這樣的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顯而易見,BAT大佬都重視區塊鏈技術,但對於比特幣卻不怎麼感興趣。在我看來,現在數字貨幣炒作確實有點「擊鼓傳花」的感覺,數字貨幣在炒作者眼裡有價值甚至價值很高,但在不持有比特幣的人眼裡可能一文不值。
「羅超頻道」建議讀者如果只是持有一點玩玩是可以的,但拿出巨額資金炒作就跟賭博沒什麼兩樣了。
BAT目前都在區塊鏈上布局,卻都不參與發幣、ICO、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2015年網路金融成立了區塊鏈技術團隊,2016年投資了美國區塊鏈技術公司Circle,去年網路區塊鏈技術開始大面積落地,網路金融成為主要的應用者。
阿里系重點做區塊鏈的是螞蟻金服,阿里首席戰略官曾鳴曾透露螞蟻從2015年開始布局區塊鏈。跟網路集中應用區塊鏈到金融的思路不同,它追求應用的廣度,讓外界意外的是,螞蟻最先應用的區塊鏈場景不是金融,而是各種生活場景。
早在2015年,騰訊就已成立區塊鏈團隊,不過是研發先行,做技術探索,通過聯盟鏈技術,將區塊鏈落地到微黃金、供應鏈金融、電子存證、公益尋人等項目中,基本都與金融有關,外界同樣知之甚少。騰訊還搭建了一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平台,叫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台),供區塊鏈開發者使用。在AI諸多技術上騰訊都是「後發而至」,可能會先做技術布局,但應用落地卻會相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