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智能物流系統
Ⅰ 智能物流或將呈現哪種趨勢發展
隨著時代發展,智能物流已經成為每個人和世界發生連接的重要方式。
2018年,從智慧大腦、智能倉儲、無人分揀到無人機、無人車等新興事物,
從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到人臉識別、區塊鏈等前沿技術,
智能物流正在由「新」到「興」,服務於每天上億包裹的生產送達,為每個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新鮮體驗。
未來,這些物流技術將繼續推動整個物流行業顛覆創新。
01 作為中國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
智能倉儲將繼續爆發
以智能倉儲為代表的新興物流 科技 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中國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之一。
當大促帶來的訂單「爆發式增長」,不再引發倉儲的「爆倉式效應」,智能物流在背後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
與此同時,單位GDP中我國的倉儲成本佔比是發達國家的2-3倍之高,因此推動物流裝備更新升級,倉儲是目前需求最大、有望最早全面應用智能設備的領域。
02 自動駕駛技術商用來臨
末端配送環節或率先規模化
業內人士指出,無人重卡在干線物流運輸、智能網路搭建、司機人力節約方面的優勢無需多言。
但因為其龐大的體積、復雜的技術要求以及法律法規方面的諸多限制,短時間內實現商用還有很大的挑戰,更多將在封閉港口、運輸站、測試道路等場景使用。
相比無人重卡,專注服務最後一公里的無人配送車和外賣機器人走向實際應用則相對簡單。
業內人士分析,末端環節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復雜性和通用性沒那麼嚴苛,尤其在高精地圖、激光雷達、5G技術的加持下,物流領域的商用化之路在未來或許將更加順暢。
03 新產品不斷推出
強調自主研發但開放共享也成為潮流
在技術革命面前,「掌握核心 科技 」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圍繞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環節,各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物流設備越來越多,與消費者的緊密度也越來越高,比如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無人中轉站、AGV等等,不斷推陳出新。
不僅滿足於自身應用,更多的行業引領者還開始將成熟的技術方案對外開放,「賦能」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2019年對於電商物流巨頭,通過技術、場景、模式的開放和共享,建立智能物流生態圈還將繼續。
04 機器人廣泛應用
「人機CP」將繼續增加
隨著機器人更多應用在智能物流行業,新的人機關系也正在形成。
「人機CP」成為物流行業不得不提的關鍵詞之一,尤其是一線的倉儲和配送工作人員,通過各種核心 科技 的輔助應用,人機搭檔成為提高倉儲處理效率的利器。
每一次新技術的誕生都會讓人機關系進入一種新的平衡狀態,人工智慧時代也是這樣。
讓機器人配合員工工作,不僅僅是體力、腦力上的增加,而是協助人類以另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2019年,新的「人機CP」還將繼續增加,關注核心 科技 更關注和從業人員的搭配工作,各大電商物流企業仍然會進行重點聚焦。
05 智能物流成為基礎設施
與智能城市關系更加緊密
快遞包裹收來送往、物流車輛川流不息、倉儲系統晝夜運轉,智能物流既連接生產流通,也服務終端消費者,逐漸成為城市核心的基礎設施。
除了分布在各個物流環節的新技術不斷誕生,以新技術、新產品為基礎構建的智能物流新設施也在逐步形成。
越來越多的政府在宏觀層面將智能物流體系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在更多的基礎設施上,連接無人機和無人機的無人中轉站、由配送機器人組成的智能配送站、配合無人車進行車路協同的智能路燈等等一一涌現,都在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
隨著智能物流從想像變為現實,再到成為構成 社會 、城市、生活最基礎的環節,消費者也漸漸習慣各種新鮮的 科技 方式,擁抱物流快遞行業的新變化。
在智能物流極速發展的同時,智能叉車 智能化、靈活化、柔性化,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作業的基本特徵就占據了重要地位。 它可以解決傳統叉車難以在惡劣天氣、危險環境中作業的情況,並且可以減少廢氣和噪音。也可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定製,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Ⅱ 智慧物流是什麼意思
智慧物流行業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製造的創新提升,將經歷基礎期、導入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其中基礎期以RFID技術,GPS技術等技術推廣為基礎,旨在建立基於RFID的貨物可追溯系統,導入期將在無線感測技術上進一步突破,成長期將實現物聯網的全面運作,成熟期將將形成完全智慧的物流運作體系。目前,我國智慧物流行業發展處於基礎期到導入期的過渡階段,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Ⅲ 智慧物流的發展方向在哪
智能時代:在自動化基礎上,結合數字化。通過物聯網技術對貨物信息進行採集處理,由雲端分析並發出指令,實現無人作業。
在今年,疫情突發使得新基建以及其他行業的智慧化、無人作業的優勢更為亮眼。智慧化+數字化成為了倉儲物流的發展新趨勢,同時搭配 Hightopo 的可視化方案,讓倉庫全局「盡收眼底」。
自動化的倉庫管理
通過物聯網以及感測器對貨物屬性、溫度、等信息進行實時採集與分析,提供針對性的指令操作。從入庫到出庫全流程可視,實現對貨物的遠程感知與操控,雲端可以形成三維數字服務以及倉庫管理策略定製等更深層次的能力,同時支持倉儲管理、訂單管理、運輸管理多個系統協同運行,優化了成本,提高效能。成為「倉儲——分揀——配送」一站式服務。由此可見,自動化設備如同四肢一樣,而數字化的運營系統相當於大腦,流程可視化則助力理清脈絡。幫助管理人員「足不出戶」掌握倉庫全流程,實現了可視化、精細化監管。
細節管理 精準操作
對貨物採用電子標簽的方式,管理者可以隨時查看貨物位置與信息,入庫出庫過程中,每一件貨物都能得到合理的調配。解決分揀錯誤的問題,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電子標簽差錯率少於萬分之五,應用電子標簽系統比手工分揀更為高效。
全局掌控 節省成本
對於不同類商品集中堆放的倉儲空間,採用不同種類感測器(煙感、溫度感測器),對倉庫實時環境監測監控,通過3D場景中進行顯示,及時調配人員處理問題,保障貨物安全。
線上工作流程加快了事務處理周期,平均出入庫節省67%~83%的時間;人力成本減少30%,車輛成本減少20%,運營成本大大降低。
投資未來
因為物聯網和5G技術的成熟,物流倉儲行業也開始對自身進行智能化深度改造。不僅在技術、生產效率、節能環保等方面有了重要的突破。也改變了物流倉儲行業的運營思維,從體力作業轉變為技術作業,解放了人力成本。而 Hightopo 的立體倉庫可視化,是為您提供更加完善的智慧管理方式。
圖撲軟體(Hightopo)是由廈門圖撲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基於HTML5標准技術的Web前端2D和3D圖形界面開發框架。非常適用於實時監控系統的界面呈現,廣泛應用於電信網路拓撲和設備管理,以及電力、燃氣等工業自動化 (HMI/SCADA) 領域。Hightopo提供了一套獨特的 WebGL 層抽象,將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設計模型延伸應用到了 3D 圖形領域。使用 Hightopo 您可更關注於業務邏輯功能,不必將精力投入復雜 3D 渲染和數學等非業務核心的技術細節。
多年來數百個工業互聯網可視化項目實施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實踐證明的高效開發流程和生態體系,可快速實現現代化的、高性能的、跨平台桌面Mouse/移動Touch/虛擬現實VR圖形展示效果及交互體驗。
Ⅳ 智能物流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
智能物流在離散智能製造的裝配線上應用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倉儲物流裝備製造業快速的發展,會有更多的軟硬體技術應用到智能製造生產中。本文分析了製造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痛點,並以實際應用案例佐證了智能物流在智能製造實現過程中的重要性。最終得出結論:智能物流系統不是簡單的設備組合,而是以系統思維的方式對設備功能的充分應用,實現軟硬體介面的無縫和快捷,這是一個全局優化的復雜過程。
一、背景
智能物流是智能製造實現的關鍵一環。對於離散製造業來說,不同企業差別很大,工藝復雜,過程離散,難以形成產品化的解決方案。其數字化、信息化難度很大,真正體現著製造業信息化總體水平。通過倉儲軟體輸入+硬體輸出,將貨品(原材料、工具、產品)等物料進行自動倉儲存取作業,保障生產線工作的不間斷,根據生產節拍進行及時准確的生產配送,使企業各生產單位相互之間以及與眾多的各類庫房之間形成供應關系,通過WMS、WCS、輸入輸出介面等軟體系統,高效、准確地控制貨物、貨流,清楚反映上下游倉儲狀況,保證生產作業計劃和物品存取的准確性。圖1是自動化物流系統的總體工藝設計圖。
二、製造業的重要地位和現狀
由於生產企業的特性(尤其是大型生產企業),一般沒有辦法將常規倉庫設立在每一個車間旁邊,而生產線的生產是一個實時的過程,不允許有任何一點停頓,因此智能物流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支持生產線的不間斷生產,保證其生成速度的迅速,存儲空間利用率更高。其特點為:佔地面積盡量少,需要盡量多地利用空間存儲;存儲的內容復雜,包括空托盤、配套任務、半成品、成品;信息流與物流同步;出入庫效率要高;供應配送准確率高。
1.行業痛點
標准工藝不易制定,難以掌握,設備、人員、管理等方面狀況復雜。在人員對設備不熟悉的前提下,缺少具備現場解決問題的思路。實際生產時造成無法按標准執行工藝,而部分產品由於一些關鍵工藝受機器等資源的限制,或其他特殊情況導致存在著多種加工工藝流程並存的情況。產品結構及設計變更的管理更為困難,手工作業時面對龐大的材料清單、復雜的生產狀況等,常常造成交貨延遲,庫存積壓,加工失誤,市場時而供不應求等等問題。由於工程變更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也經常造成一些物料的停滯,企業的庫存積壓。此時,就需要一些人員、設備、管理等方面的升級,並改善資金有限等問題,確保工藝流程快速、有效。製造企業現狀圖,如圖2。
2.應用案例
(1)項目概述
本項目針對某離散製造業特定產品的裝配流程和裝配工藝,重新設計、布局,建設了一套智能物流生產線(產品裝配生產線),本系統按照智能物流和智能管理的需求,以數字化生產線執行管控為目標,改變傳統的裝配模式,實現了任務下達、倉儲齊套、AGV發運、工位裝配等整個裝配生產過程的信息跟蹤與管控,建設批量裝配的、符合每個工位裝配特點的、高效智能的、相對柔性的智能製造裝配生產線。
本智能製造裝配產線對應的線邊庫包括的設備有:托盤庫(箱式堆垛機立體庫)、物料庫(自動化升降庫)、齊配套庫、AGV、輸送線、RFID、LED等。
本製造裝配產線對應的線邊庫包括的軟體有:托盤庫管理軟體、物料庫管理軟體、齊配套庫管理軟體、托盤庫控制調度軟體、物料庫控制調度軟體、AGV控制調度軟體、與ERP介面、與MES介面等等。
(2)項目作業流程
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產品的重修返工,材料、半成品的報廢、工位機器的故障、拿取物料不及時等等,管理人員很難及時掌控現場狀況。
圖3為項目物流布局圖,主要是解決生產企業的特性(尤其是大型生產企業),使其生產線的產生變為一個實時的過程,不停頓、送料及時、排故及時等等。其作業流程為:上層系統通過介面下發指令,AGV接收指令沿輸送線前往托盤立體庫(圖8)、
物料立體貨櫃取貨(圖9),
工作人員可在人工齊套工位(圖10)對AGV放置的物料進行配套處理。
隨後AGV將物料送至檢驗台,檢驗完畢後,AGV沿輸送線將貨物送到工位,貨物觸發工位自動加工系統,進行貨物的生產加工。加工完畢後,AGV將成品送到成品存放區(圖11)。實現了智能物流。
(3)物流與信息流
物流和信息流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物流活動產生大量的原材料供應、產成品消費等信息。為提高物流的效率,要求信息流保持暢通,並准確反饋物流各環節運作所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信息的及時大規模傳遞創造了條件,反過來促進物流服務范圍的擴大和物流組織管理手段的不斷改進,促進物流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圖4為物流與信息流圖,是針對特定產品的裝配流程和裝配工藝,自動物料和智能管理的需求,通過與上層介面的對接,配合生產線執行管控,實現工藝(內置,支持VPPC導入)、任務(手工錄入,支持VPPC導入)和物料(物料庫)的導入、導出,來改變傳統的裝配模式,建設的一套實現批量裝配、符合每個工位裝配特點的、高效智能的、相對柔性的數字化裝配生產線。
(4)網路結構
物流信息平台是智慧物流高效運轉的中樞。信息化平台主要價值在於:信息的高效協同、各環節信息的通暢和透明,可以使供應鏈的企業高效及時掌握物流信息,通過共享信息支撐行業與市場規范化協同工作機制的建立。
圖5為整個智慧物流的強大運轉結構圖,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自動駕駛車輛、AGV自動引導車和卡車、物聯網感測器、機器人、自組織智能、智能貨架、智能集裝箱、GPS、射頻識別(RFID)、電子數據交換(EDI)、區塊鏈等,實現物流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網路化,從而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推動供應鏈向更高水平發展。
(5)業務流程
圖6為完整的業務流程圖。其主要包括生產任務、生產准備、任務管控、生產執行、生產統計。首先對生產任務進行導入、新建(可隨時查詢任務的變動日誌)。其次進行原材料的領用入庫;人員的調配;工位及工裝准備;物料庫進行齊套配置等等。再次通過查詢任務的可執行條件;對任務進行調整、下達;跟蹤任務執行進度;導出任務執行質量、進度等數據。其次進行生產工位智能調度的執行。最後通過數據的統計,實現動態數據的實時查看;生產統計、質量統計;事務(排故、維修等)記錄。
(6)功能模塊
圖7為本項目設計的數字化生產線執行管控系統的功能模塊圖。其主要包括:任務管理、生產執行、生產物流、統計分析、基礎數據管理、生產調度、產線數據採集七大功能。實現了裝配線及部裝線所需物料的暫存、揀選、配料功能,並與AGV 配套實現工位物料自動配送至各個工位。並與AGV 配套實現工位物料自動配送至各個工位。數字化生產線執行管控系統能對物料實現行跡化管理,可實現對物料的自動記錄、告警、遠程查看、統計和對生產任務、質量、工時的統計等。
3.傳統製造到智能製造的升級
上述項目真正解決了傳統製造在設備、人員、管理等方面狀況復雜的問題。在全自動化的操作下,降低了人工成本,縮短了工藝時間,縮減了工藝流程,降低了人員和工藝流程的費用支出,真正地改變了傳統製造業的弊端,實現了傳統製造到智能製造的升級,如圖12。
三、總結
智能物流系統不是簡單的設備組合,而是以系統思維的方式對設備功能的充分應用,實現軟硬體介面的無縫和快捷,這是一個全局優化的復雜過程。通過運用系統集成的方法,使各種物料最合理、經濟、有效地流動,實現物流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快捷化和合理化,使貨物的存儲形態從靜態存儲過渡為動態存儲,使貨物在倉庫內按需要自動存取,使倉庫轉變為企業生產物流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短時儲存,使外購件和自製生產件在指定的時間自動輸出到下一道工序生產,進而形成一個智能化的物流作業流程。智能物流在離散智能製造的裝配線上應用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倉儲物流裝備製造業快速的發展,會有更多的軟硬體技術應用到智能製造生產中。
Ⅳ 區塊鏈技術只怎樣運用在物流方面的
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影響供應鏈及物流?
如果區塊鏈技術使我們能夠更安全,更透明地跟蹤所有類型的交易,想像它在整個供應鏈中呈現的可能性。每當產品易手時,交易都可以被記錄下來,從製造到銷售創建產品的永久歷史。這可以大大減少時間延遲,成本增加以及困擾今天交易的人為錯誤。
一些供應鏈已經在使用該技術,安得智聯認為區塊鏈不久可能會成為一個通用的「供應鏈操作系統」(Spend Matters)。
考慮這項技術如何改進以下任務:
1)記錄類似托盤,拖車,集裝箱等資產的數量和轉移-當它們在供應鏈節點之間移動時。
2)跟蹤采購訂單,更改訂單,收貨,裝運通知或其他與貿易有關的文件。
3)分配或驗證實物產品的認證或某些特性;例如確定食品出處(Provenance)是否有機是否公平交易。
4)將實物商品鏈接到序列號,條形碼,RFID 等數字標簽。
5)與供應商和客戶共享有關製造過程,裝配,交付和產品維護的信息。
不管應用程序如何,區塊鏈都為托運人提供了以下優勢:
1)增強透明度。記錄整個供應鏈中的產品旅程,揭示其真實的起源和交接點,增.加了信任並有助於消除當今不透明供應鏈中出現的問題。製造商還可以通過與原始設備製造商和監管機構共享日誌來減少召回。
2)更高的可擴展性。實際上,可以接受任何數量的接觸點訪問。
3)更安全。具有編纂規則的共享,不可磨滅的分類帳可能會消除內部系統和流程(支出事項)所需的審計。
4)增加創新。作為分散式架構的結果,大量機會可能會出現在因為技術創造新的行業。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信息請參考: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Ⅵ 智慧物流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智慧物流」,從字面上來看,比普通的物流業多了「智慧」二字,其實也恰恰說明了「智慧物流」比傳統物流業要更聰明。那麼究竟「聰明」在哪兒呢?
一、 不同於傳統物流業的技術
首先來看看「智慧物流」的定義:通過智能軟硬體、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手段,實現物流各環節精細化、動態化、可視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統智能化分析決策和自動化操作執行能力,提升物流運作效率的現代化物流模式。
從定義上不難看出,智慧物流的側重點更放在了通過使用智慧化技術手段來提高物流運作效率。下面將通過智慧物流最常見的幾種智慧化技術手段來闡明智慧物流到底何方「智慧」:
1) 區塊鏈和大數據: 區塊鏈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其中的數據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公開透明」等特徵。將大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中可以很好的保存和記錄,擁有了可追溯性,可以更快地查閱和追蹤貨物信息,降低貨物丟失率。基於區塊鏈開放和共識的特徵,可以使物流供應鏈體系中的倉庫、物流車和業務員都充當網路節點,從而確保整個物流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可視、數據真實可靠。區塊鏈具備的共識特徵可以幫助物流企業擺脫對信任第三方的依賴,加強上下游物流企業對彼此的信任程度,也能避免因黑客網路攻擊而造成系統癱瘓。
2) 人工智慧: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完全融入了供應鏈物流流通券過程中。它的出現能夠使得物流全過程中減少人工節約了時間,降低了人工成本,從而降低了人工出錯率。人工智慧技術將應用於物流中的運輸、倉儲、配送以及管理等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中,形成高效的物流體系。新一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慧技術,因為全智能的物流行業相比現在的物流,可以更高效,更精準地為客戶服務。在人工智慧促進下,一系列智能物流技術應用將引領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3) 物聯網:物聯網具有推動現代智慧物流發展的能力,能進一步提升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推動物流功能整合,對物流服務各環節運作將產生積極影響。在生產環節,EPC技術的深入應用將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在運輸環節,EPC和RFID技術和軟體系統將實現可視化跟蹤管理和智能調度,提高運輸效率;在倉儲環節,EPC技術和智能系統的應用能夠降低作業成本,提高庫存管理能力和空間利用率。
上述所提到的方法在智慧物流整體的運作流程中並不是分裂的,而是多種智能化技術相輔相成,結合運用後產生的效果。
二、 智慧物流想做到什麼
不管是之前的傳統物流業還是現在各國都在推崇的智慧物流業,規劃某個行業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能夠降低行業成本,增加企業收益。相較於之前的傳統物流業,智慧物流藉助了現在發達的互聯網和大數據,通過它們的力量來推動傳統物流業往智慧物流的方向不斷發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作為工具,人工智慧作為媒介,減少整個物流鏈中人工的比例,縮短工作時間,降低失誤率,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對貨物進行大數據監控,可以隨時隨地監測到貨物身處何方,降低丟件的可能性;結合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可以自動規劃出貨物的最優路徑,起到智能分配的效果。
三、 總結
對於企業而言,智慧物流的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預測市場走向,自如應對不同市場狀態下的不同情況。通過對數據的曲線分析,解析市場結構,對於企業及時做出內部結構調整來適應市場變化起到一定的幫助,更快適應變化的市場。
對於客戶而言,大數據加持的智慧物流能夠幫助降低客戶端的風險,讓客戶的貨物得到保障。並且大數據透明公開化的監控能讓客戶更加放心,信息對稱使得雙方合作更為和諧舒適。
由此可以看出智慧物流的發展不管是對於企業還是客戶來說都是積極的,能夠幫助企業和客戶適應市場,提高自身效率,獲取更大的收益。
Ⅶ 電商領域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
世面上已經有這樣的應用了,叫gojoy,前景非常樂觀,通過消費就是挖礦模式刺激消費者到該商場購物,消費即投資,反正哪裡買都是買,在這買還有數字資產可以挖,挖到的數字資產有增值空間,可以持有也可以換錢。我也是聽了千聊上的區塊鏈商業革命才了解到這些,裡面有很多相關內容!
Ⅷ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的應用前景是怎樣的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是最為普遍的,而近兩年被看好的就是物流領域了,因為物流領域長期以來是復雜難以難標准化,區塊鏈的出現可以逐漸解決這些問題,比如信息的無紙化傳遞,比如去除中介,貨物全程可視化跟蹤、資產數字化管理、保險理賠、智能對賬、行業黑名單共享等等,目前剛進一家公司雲流區塊鏈主要就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航運物流界,初期解決的就是辦單無紙化、貨物跟蹤、車隊網上派單等問題。
Ⅸ 區塊鏈+物流=
區塊鏈+物流=?看看UPS、馬士基、IBM是怎麼做的
2018年開年,什麼最火?區塊鏈無疑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技術將給物流業帶來哪些革新?國外的同行做出了哪些探索?曾老師的這篇文章做了全面的梳理匯總,相信將給中國的同行帶來一定啟發。
2017.2.21:IBM官方發布物流和運輸解決方案
2017年6月21日,IBM和AOS--一家專門提供物流解決方案的哥倫比亞公司 - 一起宣布,他們正在合作開發一個解決方案,建立在IBM Cloud上的Blockchain和Watson IoT,以提高全國各地的物流和運輸行業的效率。
區塊鏈作為記錄業務(Transaction)網路成員之間交易的不可變總賬( immutable ledger) 。在供應鏈中,這為所有許可的成員提供了在整個運輸周期內交換信息的可視性(visibility),從而提高了數據和交易的透明度。
傳統上,供應鏈交易是手動完成的,記錄錯誤和延遲的風險概率較高,這可能導致記錄和實際載入的內容之間存在差異。通過使用區塊鏈和物聯網對此過程進行數字化處理,相關信息直接從放置在卡車上的感測器獲取,然後進入區塊鏈,從而創建一個單一的共享存儲庫,供所有授權參與者訪問,參與者只能是達成共識各方。
通過該解決方案,一旦卡車離開分銷點,就會向客戶自動發送消息,通知他們有關負載,重量和預計到達時間。如果部分交貨已退回,則可以根據交付的實際貨物自動開具發票。此外,通過位於卡車上的感測器,使用物聯網和區塊鏈,一個信息庫(informationrepository)就生成了,該區域鏈跟蹤從分發點到最終客戶的每輛卡車及其各自負載所進行的所有交互,停車和交易。透明度的提高可以幫助增加托運人與其客戶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區分,促進業務流動。
對於AOS來說,這個項目對於整個國家的物流行業來說非常重要。 "妥善處理和使用與貨物有關的交易和交換信息是物流和運輸行業的關鍵,因此,我們採用這一解決方案的主要目標是在整個運輸周期內提供透明度和安全性",Ricardo Buitrago, AOS創新部門負責人說到,"現在,該解決方案可作為IBM Cloud上的功能原型 (functional prototype) ,適用於哥倫比亞全國物流,供應鏈和運輸行業的公司",Buitrago補充道。
該解決方案還集成了Watson物聯網,旨在監控卡車發生的情況。例如,該解決方案捕獲裝載和卸載情況以定義卡車可用容量,以及哪個倉桶哪個司機可以承接負載;並且該數據還與外部信息(如天氣,濕度,溫度和駕駛員數據)相關,以估計交付給客戶的時間。
"物流和運輸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保護其資產和貨物,這就是為什麼在雲(Cloud)中實施這種區塊鏈和IoT解決方案是一個各方可以按需求訪問關鍵數據,並為企業利益做出更明智決策的機會",IBM哥倫比亞首席技術官Jorge Vergara說。
未來,該解決方案預計將包括新的功能,例如用於陸地貨物控制和監控的電子封條機制。
2017.11.7:UPS加入區塊鏈貨運聯盟
除IBM外,一些物流巨頭也在該領域進行探索。相關人士表示,區塊鏈應該能夠在物流行業提高交易效率並減少支付糾紛。自動駕駛汽車和亞馬遜今天還是航運業炙手可熱的流行語,但很可能很快會讓位給區塊鏈。
就在2017年底,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宣布已加入區塊鏈貨運聯盟(BiTA),並正仔細研究該平台的產品。
"這項技術有可能提高發貨人,運營商,經紀人,消費者,供應商和其他供應鏈利益相關者的透明度和效率,"UPS企業架構和創新總監Linda Weaklan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然而,UPS此舉對投資集團Stifel來說並不意外。Stifel分析師John Larkin在10月29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區塊鏈將與整車定價期貨市場結合,並通過數據分析輔助,人工智慧輔助裝載和空載的實時匹配。
Larkin表示,三家公司將"在技術上投入足夠的資金來推動圍繞這些核心轉型技術的行業整合-"UPS,C.H. Robinson Worldwide 和XPO Logistics"。
Larkin說:"理論認為,區塊鏈支持的供應鏈參與者將能夠更快速,更安全地處理交易,減少錯誤,減少整個流程中涉及的人力成本。"
Stifel說,消費者可以從整個物流行業廣泛採用區塊鏈技術中受益。Larkin寫道,由於區塊鏈的緣故,產品將更便宜,更快,更准確地到達。如果該技術是按理論實施的,即使是軟體提供商,數據提供商和拖車租賃公司也可以從日常運營中看到更大的價值。
但是,"有幾個組織或者部門可能被完全或部分被區塊鏈引入卡車業務所革命",Larkin說。
"潛在的失敗者是那些選擇不遵守BiTA行業標准協議,或者選擇不透明業務,"Larkin說。
總體而言,Stifel表示,"區塊鏈應該能夠提高交易效率並減少支付糾紛,但距離仍有數年之遙。"
2018.1.16:IBM和馬士基擬創建新區塊鏈公司
IBM和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正聯手組建一家新公司,其目標是將區塊鏈技術商業化 - 由加密貨幣比特幣而導出的時尚的共享分類賬。
某匿名紐約風投稱新的合資企業股權Maersk擁有51%,IBM擁有49%。該公司旨在幫助全球供應鏈中的托運人,港口,海關,銀行和其他利益相關方追蹤貨運,並用防篡改數字記錄替換相關文書。
IBM和馬士基在2016年夏季首次進行區塊鏈試驗。新公司首席執行官Michael J. White說,這個試點追蹤了從Mombasa, Kenya運到荷蘭鹿特丹的一批鮮花,還有一些其他的跟蹤證明了馬士基系統的潛力。
自那時起,兩家公司已與杜邦(Dupont),陶氏化學( Dow Chemical) ,瑞士食品加工商Tetra Pak,以及各種港口和海關辦事處進行了測試合作。通用汽車(GeneralMotor)和寶潔公司(P&G)等其他公司正在探索如何使用該技術簡化其供應鏈的記錄。
"我們看到了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和及時性的機會,"White告訴Fortune。此前,懷特曾擔任馬士基集裝箱航運部門馬士基航運公司的北美總裁。
"即使是小規模的改進也會對全球貿易產生重大影響,"IBM區塊鏈團隊總經理Marie Wieck說。
Wieck說,目前,許多航運供應鏈陷入了大量中間商紛繁的文件和行政溝通的泥潭之中。文件如果丟失或延遲導致易腐貨物受損,最終可能花費高達運輸總費用的五分之一。
根據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研究,在國際貿易中減少信息共享和邊界管理方面的摩擦"可能會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5%,交易量增加15%" ——這一數字可能達到數萬億美元。
IBM和馬士基將採用區塊鏈視為實現這種改進的一種方式。他們認為,通過對復雜的各方網路中發生的所有交易提供單一視圖,區塊鏈可以幫助消除可觀的資源浪費。
新合資企業的董事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提供一個中立,在開放的數字平台以安全和便捷的方式交換信息的潛力是巨大的,整個供應鏈的所有參與者都會從中受益。
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區塊鏈戰略研究主管Bill Fearnley Jr說:"供應鏈現在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只是從這里加速發展"。他指出,IBM和馬士基的新公司將比競爭同一市場的小型區塊鏈初創公司具有競爭優勢,因為它背後的公司之間建立了業務關系。
IBM和Maersk的技術建立在Hyperledger 上,這是由IBM首先開發的區塊鏈,現在由Linux F的Hyperledger小組維護。
IBM與沃爾瑪(WALMART),雀巢(NESTLE),聯合利華(UNILEVER)等公司合作,分別在食品安全和供應鏈領域,使用區塊鏈技術。該公司還正在從事金融,醫療保健和其他行業的試點工作。
與微軟(MICROSOFT),安永(EY)等公司一樣,馬士基還與海運保險公司進行了單獨的區塊鏈試驗。
White表示,他預計Maersk-IBM聯合創業公司將在今年春季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並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銷售軟體,與此同時,新公司正在組織一個行業和政府官員咨詢委員會來幫助指導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