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a是基於區塊鏈
㈠ IOTA 介紹
IOTA不是物聯網(IoT)的同義詞,而是「非常小」的意思。我們給他命名了一個中文名字:埃歐塔,既是諧音,同時「埃」也是非常小的意思。
2015年,四位創始人創立了IOTA: David Sonstebo, Sergey Ivancheglo, Dominik Schiener以及Serguei Popov。
2015年11-12月,IOTA進行了眾籌,至2015年12月22日,共計籌集到了1337個比特幣,大約50萬美元左右,用於項目的開發。目前2019.3.26 市值8.2 億美元。
在眾籌中,IOTA代幣全部發放給了投資者。
所有的IOTA代幣已經被創建出來了,不會通過挖礦的形式生成。IOTA的總數是: (3^33-1)/2 = 2,779,530,283,277,761 ~ 2.8 Peta IOTA。
IOTA的數量單位:i, Ki, Mi, Gi, Ti, Pi,目前交易所中的交易單位為Mi。
比特幣的數量: 2140年10月左右,比特幣的最大總量將會是 20,999,999.9769。而目前已經挖出 16,675,488個比特幣,是總量的~79%。
比特幣的總量轉化為最小單位為:2,099,999,997,690,000Satoshis, ~ 2.1 Peta Satoshis。這意味著到2140年,IOTA的數量相對於比特幣來說,要多~32%的數量。
IOTA團隊注冊成立了IOTA基金會,總部位於德國柏林,這是一個致力於分布式賬本技術研究開發和技術標准化的非盈利性基金會。
IOTA主要關於於物聯網,以及機器經濟,當然IOTA的技術也可用於人們之間的支付。
IOTA主網於2016年7月11日上線運行。
IOTA種子
IOTA種子是一個81個字元長的字元串,這些字元只包括26個拉丁字母和數字9
字元A-Z都是大寫的
通過種子,IOTA錢包可以生成對應的地址
每個種子所生成的所有地址都歸屬於這個種子
一個IOTA種子看起來是這樣的: FFVK9AWVDAUJRYYKHGWQIAWT
區塊鏈網路(以比特幣為例)中多筆交易打包存儲於區塊中,然後這些區塊順序相互鏈接。
IOTA是第三代公有分布式賬本,基於有向無環圖結構。IOTA中將這種DAG稱之為纏結Tangle。纏結與區塊鏈具有很大的差異。
纏結是基於DAG有向無環圖的數據結構。每一筆交易總是引用驗證之前沒有驗證過的兩筆交易。
可擴展性 ,隨著交易量的增加,IOTA網路會變得更為強大
交易免費 :IOTA沒有交易手續費,這意味著IOTA可以用於小額支付。你可以發送 1個 IOTA到一個地址上,而不需要支付手續費。
量子安全 :IOTA使用 Winternitz 一次性簽名演算法,WOTS演算法具有抵抗量子計算機的特點。參考: https://eprint.iacr.org/2011/191.pdf
應用1
機器經濟:M2M 機器到機器交易, 汽車錢包(accessec GmbH)
在我們的智能充電站解決方案中,原型電動車插入充電站。電動車輛和充電站都有自己的數字錢包。這些錢包之間的付款在車輛充滿電後自動發生。智能電表跟蹤計算付款的使用情況,這是通過IOTA的加密貨幣MIOTA進行的。我們的電動汽車還可以通過M2M交易支付維護和保險費用
應用2
物聯網數據交易平台 IOT data marketplace (data.iota.org)
通過IOTA購買獲得 1 萬個 空氣檢測的感測器設備實時數據。
• https://iota.org/
• https:// data.iota.org
• http://www.iotachina.com /
• https:// iota.org/IOTA_Whitepaper.pdf
㈡ iota和iotx的區別
IOTA的和其他代幣最根本的區別是底層數據結構的不同。其他代幣大多是用區塊鏈存儲交易數據,而IOTA則是採用了纏結Tangle作為其底層的數據結構。
㈢ 區塊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1)趣鏈
趣鏈區塊鏈底層平台是趣鏈科技研發的國產自主可控區塊鏈底層平台,以高性能、高可用、可擴展、易運維、強隱私保護、混合型存儲等特性,配合數據共享與安全計算平台BitXMesh、區塊鏈開放服務平台飛洛FiLoop、供應鏈金融平台飛洛供應鏈FiloLink、存證服務平台飛洛印FiloInk、智能合約安全研發平台MeshSec,能更好的支撐企業、政府、產業聯盟等行業應用,促進多機構間價值高效流通。
(2)京東鏈
智臻鏈(JDChain)是京東自主研發的企業級區塊鏈底層框架,其誕生標志著京東全面開啟基於區塊鏈BaaS平台和「JDChain」底層鏈的「智臻生態」建設。京東智臻鏈服務平台依託多項優化實現的「一鍵部署」能力,做到了領先的秒級區塊鏈節點部署。此外,它還具備開放兼容多種底層、企業級動態組網等成熟應用的核心優勢。京東智臻鏈的適時推出,將有效提升各行業企業級區塊鏈應用的大規模落地,推動中國及全球信任經濟的建設。
(3)迅雷鏈
迅雷鏈(ThunderChain)是迅雷旗下網心科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具備百萬tps高並發、秒級確認能力。迅雷在研發高性能區塊鏈產品的基礎上,搭建了迅雷鏈開放平台,助力企業或個人開發者部署智能合約,輕松實現產品和服務上鏈,使得區塊鏈應用開發更為便捷。
(4)井通鏈
井通區塊鏈是井通科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核心底層技術,它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所構建的有效去中心化互享生態的互聯網交易網路,採用分層設計(5層)的底層平台,以及多語言的智能合約體系,並已實現跨鏈功能。其具備私鏈、雲鏈、聯盟鏈等多層次、全方位、一站式服務能力,行業和區域生態的布局已初步成型。
除上述區塊鏈產品外,還有社區主導的LTC、Cosmos、IOTA、Nervos、NULS、MOAC等,企業主導的Ripple、Stellar、微眾BCOS、網路XuperChain、華為、平安、萬向、螞蟻金服、眾安、布比、矩陣元、秘猿、眾享比特、復雜美、上海鏈景等眾多區塊鏈產品。
(3)iota是基於區塊鏈擴展閱讀:
區塊鏈,遠不止是一項技術,其背後牽涉到的是「多方協作」的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事情必須依靠大家通力合作才能達到1+1>2的效應,但在合作中需要盡力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之類的問題。
因此聯盟成員之間共同記賬、共享數據,將一切公開化以消除「信息不對稱」,以保護每個人的利益,讓營商環境良性發展。誠實做事將獲得應有的收益,如果作弊自然就會路人皆知,千夫所指。技術就是幫助實現這種模式的基礎。這就是更重要的「區塊鏈思維」。
㈣ 原子鏈的創始人是誰總部在哪裡
原子鏈(ATOS)是一種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金融處理方案。其方針是經由過程區塊鏈與分布式賬本手藝,構建一個全球規模內的貨泉自由通暢體系。這個體系可以讓每個用戶自由的停止國際間金融生意。原子鏈接納五層架構:數據層、搜集層、共識層、合約層、應用層。數據層使用分布式賬本手藝,實現貨泉的刊行、付出、交流等把持;搜集層接納P2P搜集和談實現的對等搜集;共識層基於POD及BFT共識演算法;合約層接納創世合約和多說話智能合約停止貨泉的刊行與辦理,對假造機停止了優化,支撐圖靈完好,接納自省機制防止圖靈完好中的死鎖狀態;應用層對多品種型的終端友愛,便當開發者便捷的基於原子鏈開發應用。經由過程去中心化的自治情勢,建造一個多元化的金融通暢搜集,晉升貨泉的活動性、安然性、遍及性。ATOS作為共贏生態中一種貨泉單位,方針是成為全球國際間生意的通用性貨泉。原子鏈作為一個開放性體系,用戶可以基於原子鏈API開發各類獨立的DAPP,建立個性化的應用場景。
原子鏈手藝上將有新的沖破。比特幣由於寡頭礦池據有跨越51%的算力,有比力特搜集鞭撻打擊的風險,所以很難成為一個國家的外匯儲藏。而原子鏈接納的更去中心化的POD演算法,所謂POD演算法是我們原子鏈首先命名的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在IOTA(前10名的加密貨泉)上面有實現,可是沒有正式命名,便是Power Of Device的簡稱。生意0手續費,可是生意前必要幫整個搜集措置兩筆生意。如許我們用的人越多,算力越多,轉賬速度會越快。每個用戶都是一個節點,如許我們的TPS是沒有上限的,遠超比特幣只需7TPS,以太坊只需15TPS,以及EOS的百萬TPS…並且0手續費,不必要挖礦。礦池都沒有,何須有礦池節制全網算力的51%的懊惱?永久都是高度去中心化。接納DAG(有向無環圖)可以並行措置大量鏈上數據,可以完滿處理比特幣生意速度TPS慢的問題
㈤ InterValue互聯價值的區塊鏈4.0有哪些優勢
InterValue互聯價值充分吸收現有區塊鏈1.0、區塊鏈2.0和區塊鏈3.0項目的優點,解決它們的突出問題和技術缺陷,構建更加繁榮的應用生態。InterValue創新設計了鏈上鏈下數據映射機制,基於有向無環圖(DAG)和哈希網(HashNet)的新型增強數據結構、基於HashNet共識和BA-VRF共識雙層共識機制、引入外部觸發條件的高級圖靈完備智能合約、基於Keccack512哈希演算法和NTRDSign簽名演算法抗量子攻擊密碼演算法、基於環簽名和零知識證明交易匿名保護機制、基於跨鏈適配器和外部子網的多鏈融合機制,具有交易快速確認、抗量子攻擊、節點匿名通信、交易匿名保護、高級智能合約、數據上鏈等區塊鏈4.0的功能特性,並通過採取公平分發機制,支持第三方資產發行、跨鏈通信、多鏈融合等功能。
㈥ 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大數據
區塊鏈發展到今天,早已從最初的金融交易延伸到所有需要中間人作保或認證的應用項目,比如房屋交易、汽車買賣等,甚至可經由API的串聯,將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應用服務內容加以整合,據此加速產生各式各樣的創新應用,甚至有助於加速推動物聯網應用發展。

區塊鏈最早期的應用就是比特幣了,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它像一個資料庫賬本,而賬本裡面也蘊含自比特幣以來的所有交易記錄,包含多個區塊記錄,每個區塊各自對應一部分交易,又記載著前一區塊的Hash值,形成一個鏈條狀的數據結構。
許多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解決了物聯網安全性、隱私性和可靠性問題所缺失的一環。它可以用於追蹤數十億相互連接的設備,促成設備之間的交易和協作處理,為物聯網行業節省大量成本,這種去中心化方法將會消除單點失敗,創造一種更為可靠的設備運行生態系統。同時區塊鏈所使用的加密演算法還能為消費者數據帶來更高的隱私。
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它是公開的,每一個網路參與者都能看到區塊以及存儲在裡面的交易信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實際交易內容,這些內容通過你的私鑰被保護著。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沒有一種單一的機構可以批准交易或者為交易的接收設定特殊的規則,這就意味著參與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任,因此所有的網路參與者都必須達成共識來接收交易。
更重要的一點是,區塊鏈是非常安全的,這種數據只能不斷被擴展,之前的記錄是無法被改變的。並且區塊鏈所使用的賬本是防篡改的,並且無法被不法分子操縱,這種賬本並不是位於某個具體的地點,並且無法對中間商進行攻擊,因為沒有任何單一的通信線程可以被截獲。
區塊鏈可以應用到物聯網保證信息安全,比如設備儀器的製造商,可以藉助區塊鏈技術追溯到每一項零組件的生產廠商、生產日期、製造批號乃至於製造過程的其他信息,以確保整機生產過程的透明性及可塑性,有效提升整體系統與零組件的可用性,繼而保障設備儀器運作的安全性。
區塊鏈特有的共識機制,通過點對點的方式是各個設備之間連接起來,而不是通過中央處理器,各個設備之間保持共識,不需要中心驗證,這樣就保證了當一個節點出現問題之後,不會影響網路的整體數據安全性。
現在,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升溫,深圳北航物聯網研究院(www.buaaiot.org)認為它也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改變去融合到各個行業。區塊鏈技術的誕生,讓各類的演算法更高效,其去中心化的原理以及分布式的計算規則,讓萬物連接秒算,並且防止了黑客對於數據的攻擊,各類資產可以實現在區塊上登記、交易並數據永遠不可篡改,不可逆,這無形的魅力讓各類資產匯聚在區塊上。
㈦ MIOTA是什麼數字貨幣
MIOTA,埃歐塔,是2014年眾籌的一個項目,宗旨是利用DAG(有向無環圖,IOTA里叫做Tangle——纏結)代替區塊鏈實現分布式、不可逆(由密碼學保證)信息傳遞的一種技術,在此基礎上集成加密貨幣功能,服務於物聯網。
它是為物聯網而設計的一個革命性的新型交易結算和數據轉移層。它基於新型的分布式賬本——Tangle(纏結)。Tangle是分類帳結構的名稱,Tangle就像區塊鏈一樣,但它使用網路結構而不是鏈狀結構,這使它更具拓展性和穩定性。
並且它沒有采礦,沒有塊,沒有交易費用。其應用領域定位於物聯網,作為數據完整性和工業設備的技術。此外,還要按需支付小額支付和機器通信,如感測器技術,智能城市,適應性系統等。
IOTA的目標是成為物聯網的一種加密貨幣。隨著機器對機器的聯系的增長,IOTA希望成為推動其交易的貨幣。該項目在2015年啟動時,通過「首次投幣」籌集了1300個比特幣,其中一部分捐給了基金會。IOTA現在是第11大加密貨幣,價值50億美元的流通。
㈧ 和標准鏈兩位博士一起聊天是什麼感覺
其實,和兩位名校博士一起聊天的感覺(兩位博士都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就像和兩位小哥哥聊天的感覺一樣,哈哈。
和兩位博士的采訪就在標准鏈杭州分部舉行,從照片來看有種高級會所的感覺,一個優雅幽靜的喝茶聊天的地方。其實杭州分部真的是辦公場地,且租金比杭州大部分寫字樓都要低。
兩位博士在采訪中透露,標准鏈完整配套的主網,以及挖礦(共享計算)的功能都即將在近期上線,可以期待一下!
采訪完,張磊博士就去辦公室接著搞研究了。兩位博士都在全職為標准鏈工作。真的,團隊在做事!
小龜:張博士是什麼時候回國的?
張磊: 上個月18號。
小龜:李博士是什麼時候回來的?
李崇: 我是上個月28號到的上海。
小龜:我看你們最近辦了好多高校活動。
張磊: 對,還要繼續。
小龜:你們之前來中國辦過這種活動嗎?
李崇: 沒有,這是第一次。
張磊: 這是我第一次來杭州。
小龜:李博士、張博士和金總是怎麼認識的?
張磊: 通過楊博士認識的,楊博士是我們以前在高通的同事。
李崇:楊博士給我們洗的腦。
張磊: 培植信仰。
小龜:對,你們這次回國覺得國內的區塊鏈跟國外區塊鏈有什麼區別?
張磊: 最大的印象是這邊炒幣的比國外更多一些。
小龜:你們在哥倫比亞大學還有開區塊鏈的課程?
張磊: 對,我們一起教這門課程。一年兩學期,一學期教人工智慧,另外一學期教區塊鏈。 去年9月份剛開設的,哥倫比亞大學第一門區塊鏈的課程。
小龜:在學校受歡迎程度高嗎?
張磊: 人還是蠻多的,我們這個課大概將近90個人。這在一般的研究生課程里邊算是很多了。
李崇: 一般美國的研究生課程,二三十個人的算比較正常,還有一些可能十幾個人,甚至還有個位數。
張磊: 我們主要還是從理論出發,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及技術本質,傳授給學生。
小龜:張博士擅長的領域是共識機制?
張磊: 在我們標准里邊,我主要負責共識機制這一塊。
小龜:共識機制是包括?
張磊: 我們常說的區塊鏈,其實就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分布式系統的靈魂就是共識。這么多人在系統里邊,本來互不信任的。但最後,大家可以互相協作,把這個系統變成一個相互信任的系統。這個就需要靠共識。
PoW、PoS、DPoS這些都是共識。 我們標准鏈用的是基於DAG結構的共識的演算法。
小龜:李博士擅長的是哪塊?我看介紹是分布式,我不懂是什麼。
李崇: 分布式計算或者共享計算,也是我們現在基於標准鏈底層結構做的偏應用的產品,再過一兩個月就要上線了。
你可以理解它為像共享單車一樣的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把大家閑置的資源進一步優化給需要的人用。我們想把這個概念拓展到計算領域。
我們家裡都有電腦或者是筆記本,它們大部分時候是閑置的。現在很多人需要計算算力的時候都會去使用如阿里雲、亞馬遜這樣的雲服務,但是這個成本非常高。
一方面是大家對大算力有需求,以及昂貴的雲計算服務,但另一方面是,全球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算力資源都是閑置的。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這樣的平台,把全球范圍內所有閑置的計算算力都匯聚在一起,把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機器放在一起,但是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很低。
把這個平台搭建起來就需要用到分布式計算技術。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可以解決系統安全問題以及跨境轉賬等問題。 而在標准鏈這個平台上,大家可以租任何電腦,支付給提供計算能力的人CZR。
小龜:你們好像還有另外一個博士。
李崇: 楊博士還在美國堅守陣地。
小龜:大家好像都是做不同的方向,但是怎麼配合呢?
張磊: 我們大概的分工是,我負責底層的共識,共識是區塊鏈的靈魂。標准鏈最後的核心是構造一個虛擬的超級計算機。
李博士現在做的是超級計算機里最大的應用,就是計算,怎麼把一個人的計算分配給其他人使用。
楊博士應該就算提綱掣領吧,從生態的角度,從項目的進度,來管理標准鏈。
小龜:哦,楊博士是領導。
李崇+張磊: 對,楊博士是領導。
小龜:兩位博士好像都不怎麼關心外界幣價的變化,但真的是這樣嗎?
李崇: 我要天天關心幣價的變化,我變成炒幣的了。首先炒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小龜:那你的人生追求是什麼?
李崇: 做點好東西出來,不是賺錢。 我要想賺錢,也不會去搞學術了。搞學術的人都不賺錢,搞學術的人就追求一些自己覺得比較有意義的東西。當然前提要解決溫飽。
第二個,我覺得現在關注幣價太早了,因為現在它沒有支撐,大家都在畫大餅,炒來炒去,完全沒有意義。
我覺得踏踏實實先做技術,有了技術支撐了,幣價自然而然就起來了。
小龜:現在市場漸漸有點起色了,再往前幾個月的熊市對你們真的沒有影響嗎?
李崇: 沒有,對金總有點影響。
小龜:你們為什麼會選擇標准鏈呢?
李崇: 你得問楊博士,楊博士天天給我們洗腦。
小龜:楊博士洗腦成功了。
李崇: 光看數字貨幣,我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們想研究技術,標准鏈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們就跟著楊博士一起,三個人從高通一起退出來做這個事情。
張磊: 當時楊博士也給我們介紹了國內杭州團隊的情況。我覺得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就是把事情做好。道同了就可以一起安心地做點事情。
小龜:你們現在美國團隊有多少人?
李崇: 加在一起六七個,有一些做運營做市場。
小龜:技術主要是你們三個嗎?
張磊: 對,技術除了我們三個之外,還有杭州的同事。我們也會和一些大學合作,特別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和學生,暑期也會有學生來實習。
小龜:我想跟張博士聊一下共識的問題。先講一下,標准鏈到底是做什麼的?
張磊: 我們的想法是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聯網設備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龐大的超級計算機。比如,算力分享平台就是其中的一個應用。這也是我們當時做標准鏈的初衷,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小龜:你們一開始做的標准鏈和現在標准鏈有什麼變化嗎?
張磊: 變化肯定有,但是初衷沒有變,初衷是通過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實現萬物互聯。
小龜:張博士認為DAG不是區塊鏈?
張磊: DAG是區塊鏈,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DAG它叫有向無環圖,本質就是一種數據結構。
李崇: 區塊鏈本身也是一個數據結構。它們兩個是不同的數據結構,是並列的關系,並不是誰屬於誰,完全是A和B 的關系。
小龜:好像做DAG的還有IOTA等。
張磊: IOTA是針對物聯網的第一個項目,我覺得它蠻成功的,不管從想法還是從實現方法來看,都是一個很不錯的項目。
但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跟學生上課的時候也講過這個項目。
小龜:它有什麼局限性?
張磊: 現在這個系統它是一種基於PoW的共識......
小龜:為什麼它是基於PoW的?
張磊: 它每發一個交易,都需要引用前面兩筆交易,發送的時候還是需要做工作量證明,才能把交易放到DAG結構中去。但是它的PoW跟比特幣的區塊鏈相比,工作量沒那麼大。
小龜:它要非同步傳輸和確認,是嗎?
張磊: 非同步傳輸和確認?
小龜:不是像比特幣一樣,十分鍾打包,然後一起再確認。
李崇: 沒有,它是隨時的,來了就連上。
張磊: 它是無區塊的DAG,它把交易連起來,沒有區塊的概念。
小龜:標准鏈的DAG是什麼?
張磊: 我們也是無區塊的DAG,我們也把交易連起來,但是我們的交易不是像IOTA這么做的。共識演算法是有區別的,IOTA它相當於是把區塊鏈裡面的區塊變成交易,然後把所有的量級變小。IOTA是一個基於交易的DAG,沒有區塊的概念。
但它的局限性是,難度很難設置。 如果難度設置得太難,一個很小的感測器如果想發交易,電池一會兒就用光了。但如果設置得太小,安全性就有問題。
有人通過計算和分析,現在購買七台螞蟻礦機就可以攻擊IOTA網路。
小龜:現在就可以?
張磊: 現在就可以。因為它網路里沒有那麼多設備,所以它的算力不是很強。如果你有7台螞蟻礦機,你的算力就比它強。
小龜:我想起來了,好像使用它的人越多,安全性才越高,所以起點的時候,如果比較少人用就比較容易被攻擊。
張磊: 你說的很准確。
POW的機制,它有一定的問題,因為它沒有交易費,純靠PoW來發交易。作惡的人可以無成本地發無數的交易,把你網路堵塞掉。PoW的難度很難設置,不能設太難,也不能太簡單。
第二個問題,網路在增長的過程中,怎麼讓網路用戶越來越多。在開始,安全性會有隱患,IOTA現在有網路協調員,這被很多人詬病。我認為也是它局限性之一。
網路協調員認為是對的東西,它就永遠是對的,不可能把它撤掉。別人就覺得你是中心化的。當然IOTA,它們現在也想把這個東西拿掉。
這是我認為它兩個比較大的局限性。
李崇:再一個它現在不支持智能合約,是吧?
張磊: 它現在暫時還不支持智能合約,但是他們的研究方向里包含對智能合約的研究。
李崇: 標准鏈上線之後支持智能合約的。
張磊: 對,我們是支持智能合約的。
小龜:標准鏈的DAG結構跟他們有什麼區別?
張磊: 我們是屬於同一類的,是基於交易的DAG結構。
對於物聯網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因為如果有區塊,就需要打包收交易費。物聯網設備,不管是數據的傳輸,還是交易的傳輸,可能額度都很小,多屬高頻小額交易。
一旦你付不起交易費,就沒人會把你的交易打包進去,這就很存在很多問題了。
所以最好不要有礦工這樣的概念出現。沒有礦工,支付少額甚至0交易費,你的交易發到網路里可以被其他節點收到且確認。
我們不是通過挖礦這種機制來確認交易的,我們的共識方法是一種叫R-DAG的結構。我們的DAG結構有一定的規則的,不像IOTA從每個交易出發,看上去都是一樣的,每個交易連兩個交易。我們的整個DAG結構是有一定的規則的。
小龜:有一定規則的隨機的?
張磊: 有隨機在里邊,但是它有一定的規則。
李崇: 不是完全隨機的,給你一定的規則,你要按照那個規則去做一些隨機,你可以大概這么理解。
張磊: 具體而言就是我們把網路給整個分層了,一是交易層,一是共識層。在共識層,EOS及很多項目都有見證人的概念。比如我們有一批見證人,通過這些見證人在共識層進行虛擬的協商達成一種共識,然後共識可以應用到下面的數據層或者叫交易層。
那麼,你在裡面的交易也會一筆一筆的確認,見證人也可以不停地輪換。
小龜:好像聽說你們也可以挖礦,還有礦機?
張磊: 不,我們的挖礦最後是想把所有的設備都連起來,變成一個大的計算機。變成大的計算機之後,挖礦就可以理解為提供服務。
李崇: 生態搭起來之後,相當於一個社會一樣,人類社會有需求,就有提供服務的。提供服務的那些人,我們就可以把他稱為礦工,因為他提供了服務,就會收到CZR。
小龜:你們挖礦是怎麼玩的?是專門設計有礦機嗎?還是任意設備都可以?
李崇: 基於不同的應用和服務。假設你現在把你的筆記本算力提供出來,你就可以被認為是我們生態里的一個礦工,假如有人使用你的筆記本算力,就可以會收到對應的CZR作為獎勵。
小龜:目前標准鏈的網路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李崇: 現在我們自己在做的服務是共享算力,之後我們還要做分布式存儲,整個生態做大了之後,萬物互聯的場景比如智能家居等都可以成為標准鏈的應用場景。
張磊: 比如車聯網中的司機,可以把他的駕駛行為以及所有的數據都集中起來,放到區塊鏈上。如果有人對司機的數據感興趣,他可以從區塊鏈上把司機的數據買過去,而司機作為數據提供方,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其實也是挖礦,通過提供的服務,得到對應鏈上代幣的回報,這就是廣義的挖礦概念。
小龜:可以給標准鏈挖礦的設備,不是專有的設備。
張磊: 對,不是專有設備。
李崇: 你的筆記本就可以作為礦機貢獻出來。
小龜:它不會像比特幣一樣發展成軍備競賽。
李崇: 不會。我們這個嚴格來說不叫挖礦,只不過因為大家都知道礦工挖礦這個概念,我們就沿用這個概念而已,但本質已經不是挖礦了。
小龜:普通人可以通過這個賺錢嗎?
張磊: 可以啊。
李崇: 就像我剛才說的,你把你家裡閑置的電腦貢獻出來,如果有人用你的電腦,你就會收到對應的獎勵。
小龜:比如一台普通性能的電腦,它可以一天挖多少幣?
李崇: 這個現在不好說,由市場決定。
小龜:這個功能已經推出了嗎?
李崇: 現在demo已經有了,再過一兩個月就能正式上線了,到時候也歡迎你把你的電腦貢獻出來,賺一些CZR。
小龜:我看到有一個說是PoP共識演算法,這個是什麼意思?
李崇: Proof of Participation.
張磊: 就參與度。嚴格上來說不能叫共識演算法,應該叫激勵機制。
我們主要看貢獻度,我可以貢獻我的計算能力幫別人解決計算上的問題。你也可以把你的硬碟貢獻出來幫別人做分布式存儲。
PoP就是看你貢獻了多少,貢獻了多少就拿到多少回報。它是一種基於參與度,基於貢獻度的激勵機制。
小龜:我理解了,那標准鏈在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在開發方面的計劃。
張磊: 我們的主鏈一直在內測。
小龜:主鏈還沒上線。
張磊: 我們其實已經上了,但是沒有公開。
李崇: 我們年初的時候上的,但它不是一個whole package。所謂的whole package,就是對應的錢包、瀏覽器、API、SDK等都有。有人要在我們上面開發東西,你得給他提供開發環境。大概再過個把月可以上線。
張磊: 就這個月底好像。
小龜:接下來呢?
李崇: 不斷完善技術,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好,激發Developer參與生態。
小龜:那你們在公鏈的架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李崇: 我們不想做一個one solution for all。我們主要集中intelligent IOT,智能硬體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要做到最好!
小龜:物聯網本身發展的進展是什麼狀態?
李崇: 它也處於一個發展的早期。
張磊: 其實物聯網這個概念提出......
李崇: 有年頭了,但技術上發展……
小龜: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就有這個概念。
李崇: 對,它概念很早,但這個體系太大了,它不是一項技術就能解決的,要好多技術堆在一起才能建立起物聯網。5G也是為了建立這樣的物聯網,但5G 只是所有物聯網裡面其中一項技術。
小龜:那感覺標准鏈還要再做很久啊。
李崇: 就是要一直做下去的啊,蘋果做智能手機做了十幾二十年了,不還在做嗎?
張磊: 這個東西不可能現在提出就完了。
李崇: 一直是一種進化,要越做越好,就像你現在用的蘋果手機,第一個蘋果手機最早十年前出來的,你現在看看第一代蘋果手機和現在的蘋果手機差距有多大!其實標准鏈也是一樣的。
小龜:在應用的拓展方面是不是還挺難的?
李崇: 起步肯定是很難的。
小龜:你們現在有合作夥伴了嗎?
張磊: 有一些。
小龜:那舉個例子唄!
李崇: 反正我們有一些合作夥伴,時機合適的時候可以說。
小龜:兩位博士有什麼特別想跟社區里的同學說的嗎?
張磊: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CZR。
小龜:那你們自己有囤嗎?
李崇: 有的啊,我的錢包現在只有一種幣,就是CZR。真的,你不信我可以給你看看。
張磊: 可以多關注一下標准鏈,這個項目還是很有前途的。
小龜:為什麼這么有信心呢?
李崇: 因為我們在做這個事情。
張磊: 我們對我們自己做的事情都沒有信心,那還做什麼。
小龜:你們平常花在標准鏈上的精力大概是多少?
李崇: 現在是百分百啊,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張磊: 我現在每天十六個小時工作。基本上從早上九點到凌晨兩點,除了吃飯睡覺外都在工作。
小龜:那你比我努力多了,我現在睡的晚,起的也稍微晚一點。
㈨ 第三代區塊鏈DAG的物聯網有哪些應用范圍
DAG也就是有向無環圖,在這裡面沒有區塊的概念,整個流程圖是由一筆筆的交易組成,好處是它可以省去出塊以及打包的流程。優勢在於速度更快、無交易費用同時也無需挖礦。
IOTA採用DAG技術,以打造區塊鏈租房平台的居住星球也將利用IOTA基礎上進行開發。在理想情況下,網路越大,IOTA的交易確認速度越快,網路也越安全。居住星球以此來實現智能門鎖、路由器、攝像頭等等租房所需智能終端的物物互聯。
㈩ ETC和IOTA誰將是物聯網領域的霸主
進入11月份,IOTA市值暴漲了8倍多,一躍進入數字貨幣排行榜前四,成功擊敗老牌數字貨幣瑞波幣。IOTA主要服務於物聯網,炒作的點也是物聯網,而物聯網在近兩年也是比較火的概念,因此IOTA價格暴漲也在情理之中。但作為老牌數字貨幣ETC也已經開始試水物聯網領域,把物聯網作為一個突破口。那麼,作為物聯網領域的兩個巨頭誰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下面就讓我們簡單的做一個對比。
ETC是以太坊原鏈的內置加密數字貨幣,系統已長時間穩定運行。其核心開發團隊有具有豐富區塊鏈開發經驗的技術專家組成,其技術方案的決策、實施,民主而又科學。IOTA使用的技術類似於雷電網路和閃電網路,閃電網路技術本身是一種比較前衛的技術。比特幣core開發組最早提出使用閃電網路技術解決比特幣擴容的問題,但一直也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並未付諸實施,社區也普遍認為這種技術缺乏實踐的檢驗,在穩定性上有待檢驗。
ETC所使用的密碼學理論與原理,在之前也在其他IT領域廣泛應用,久經驗證和優化。是成熟、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技術。IOTA在二進制的硬體設備上使用平衡三元式(由三位數字表示的數值系統),這導致系統設計過於復雜,從而導致計算效率的降低。這種設計的另外一個嚴重問題是,必須重新設計密碼學哈希演算法,這給安全性帶來了嚴重隱患。簡單來講就是,這種技術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太過於前衛,不具備實際應用的價值。
ETC的發行完全去中心化,幣價不易被操控,並且即將實施新的貨幣政策,將從制度上保證ETC的發行量上限,使之成為緊縮型數字貨幣,從而保證其價值儲存屬性。IOTA是一個2014年的ICO項目,一直以來都是不瘟不火的。IOTA大量的代幣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價格容易被操縱,這也是為什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價格上漲8倍的原因之一。這種中心化的趨勢對社區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IOTA不需要挖礦,沒有交易費,每個參與者都為網路提供算力,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這對IOTA網路的穩定是極其不利的。
IOTA使用的是Tangle技術,這種技術不是真正的區塊鏈,只是為了解決區塊鏈擴展問題,區塊鏈只是IOTA的一個幌子。所以IOTA作為一種技術可以在物聯網中進行使用,但卻不能作為一種數字貨幣進行使用。
相比IOTA對新技術、新概念、新理論的盲目追逐,ETC則每一步走的都很穩,一步一個台階,更熱衷於成熟穩定的技術,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不斷進行創新。物聯網領域也是ETC一個最大應用場景,ETC開發團隊已經開始著手物聯網友好虛擬機的開發,使其變得具有普世性、獨立性和高效性。
另外,為了更好的使用物聯網應用,ETC社區已經達成了共識,制定了跨鏈操作功能的開發計劃。針對物聯網領域不斷劇增的交易數據,設計出了分片技術和側鏈技術,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也提高了效率。ETCDEV團隊努力的目標是讓ETC區塊鏈成為穩定易用的技術。寧可開發進度放慢也不會做一些冒進的實驗防止未來出現無法挽回的錯誤造成用戶的損失。
總之,ETC更像是一種穩定易用的技術,IOTA則更像是一種冒進的實驗。技術大規模的應用最重要的是穩定易用而不是盲目的追究新概念、新技術。因此,ETC具有IOTA無法比擬的普世性,在物聯網領域具有更強的應用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