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區塊鏈
⑴ 區塊鏈入門108個知識點
區塊鏈入門必備108知識點
(歡迎同頻者交流)
1、什麼是區塊鏈
把多筆交易的信息以及表明該區塊的信息打包放在一起,經驗證後的這個包就是區塊。
每個區塊里保存了上一個區塊的hash值,使區塊之間產生關系,也就是說的鏈了。合起來就叫區塊鏈。
2.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概念是2009年中本聰提出的,總量是2100萬個。比特幣鏈大約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這個區塊是礦工挖了10分鍾挖出來的。作為給礦工獎勵,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會發給礦工們,但是這個一定數量是每四年減半一次。現在是12.5個。照這樣下去2040年全部的比特幣問世。
3.什麼是以太坊
以太坊與比特幣最大的區別是有了智能合約。使得開發者在上邊可以開發,運行各種應用。
4.分布式賬本
它是一種在網路成員之間共享,復制和同步的資料庫。直白說,在區塊鏈上的所有用戶都有記賬功能,而且內容一致,這樣保證了數據不可篡改性。
5.什麼是准匿名性
相信大家都有錢包,發送交易都用的錢包地址(一串字元串)這就是准匿名。
6.什麼是開放透明性/可追溯
區塊鏈存儲了從 歷史 到現在的所有數據,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而且還可以查看到 歷史 上的任何數據。
7.什麼是不可篡改
歷史 數據和當前交易的數據不可篡改。數據被存在鏈上的區塊上,有一個hash值,如果修改該區塊信息,那麼它的 hash值也變了,它後邊的所有區塊的hash值也必須修改,使成為新的鏈。同時主鏈還在進行交易產生區塊。修改後鏈也必須一直和主鏈同步產生區塊,保證鏈的長度一樣。代價太大了,只為修改一條數據。
8.什麼是抗ddos攻擊
ddos:黑客通過控制許多人的電腦或者手機,讓他們同時訪問一個網站,由於伺服器的寬頻是有限的,大量流量的湧入可能會使得網站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從而遭受損失。但區塊鏈是分布式的,不存在一個中心伺服器,一個節點出現故障,其他節點不受影響。理論上是超過51%的節點遭受攻擊,會出現問題。
9.主鏈的定義
以比特幣為例,某個時間點一個區塊讓2個礦工同時挖出來,然後接下來最先產生6個區塊的鏈就是主鏈
10.單鏈/多鏈
單鏈指的是一條鏈上處理所有事物的數據結構。多鏈結構,其核心本質是公有鏈+N個子鏈構成。只有一條,子鏈理論上可以有無數條,每一個子鏈都可以運行一個或多個DAPP系統
11.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
公有鏈: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
聯盟鏈:只允許聯盟成員參與記賬和查詢
私有鏈:寫入和查看的許可權只掌握在一個組織手裡。
12.共識層數據層等
區塊鏈整體結構有六個: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數據層:記錄數據的一層,屬於底層技術;網路層:構建區塊鏈網路的一種架構,它決定了用戶與用戶之間通過何種方式組織起來。共識層:提供了一套規則,讓大家接收和存儲的信息達成一致。激勵層:設計激勵政策,鼓勵用戶參與到區塊鏈生態中;合約層:一般指「智能合約」,它是一套可以自動執行,根據自己需求編寫的合約體系。應用層:區塊鏈上的應用程序,與手機的app類似前分布式存儲研發中心
13.時間戳
時間戳是指從1970年1月1日0時0分0秒0...到現在的當前時間的總秒數,或者總納秒數等等很大的數字。每個區塊生成時都有一個時間戳,表明生成區塊的時間。
14.區塊/區塊頭/區塊體
區塊是區塊鏈的基本單元,區塊頭和區塊體是區塊鏈的組成部分。區塊頭裡麵包含的信息有上一個區塊的hash,本區塊的hash,時間戳等等。區塊體就是區塊里的詳細數據。
15.Merkle樹
Merkle樹,也叫二叉樹,是存儲數據的一種數據結構,最底層是所有區塊包含的原始數據,上一層是每個區塊的hash值,這一層的hash兩兩組合產生新的hash值,形成新的一層,然後一層層往上,-直到產生一個hash值。這樣的結構可以用於快速比較大量的數據,不需要下載全部的數據就可以快速的查找你想要的最底層的 歷史 數據。
16什麼是擴容
比特幣的一個區塊大小大約是1M左右,可以保存4000筆交易記錄。擴容就是想把區塊變大,能保存更多的數據。
17.什麼是鏈
每個區塊都會保存上一個區塊的 hash,使區塊之間產生關系,這個關系就是鏈。通過這個鏈把區塊交易記錄以及狀態變化等的數據存儲起來。
18.區塊高度
這個不是距離上說的高度,它指是該區塊與所在鏈上第一個區塊之間相差的區塊總個數。這個高度說明了就是第幾個區塊,只是標識作用。
19.分叉
同一時間內產生了兩個區塊(區塊里的交易信息是一樣的,只是區塊的hash值不一樣),之後在這兩個區塊上分叉出來兩條鏈,這兩條鏈接下來誰先生成6個區塊,誰就是主鏈,另外的一條鏈丟棄。
20.幽靈協議
算力高的礦池很容易比算力低的礦機產生區塊速度快,導致區塊鏈上大部分區塊由這些算力高的礦池產生的。而算力低的礦機產生的區塊因為慢,沒有存儲到鏈上,這些區塊將會作廢。
幽靈協議使得本來應該作廢的區塊,也可以短暫的留在鏈上,而且也可以作為
工作量證明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小算力
的礦工,對主鏈的貢獻比重就增大了,大型礦池就無法獨家壟斷對新區塊的確認。
21.孤塊
之前說過分叉,孤塊就是同一時間產生的區塊,有一個形成了鏈,另一個後邊沒有形成鏈。那麼這個沒形成鏈的塊就叫
孤塊。
22.叔塊
上邊說的孤塊,通過幽靈協議,使它成為工作量證明的一部分,那它就不會被丟棄,會保存在主鏈上。這個區塊就是下
23重放攻擊
就是黑客把已經發送給伺服器的消息,重新又發了一遍,有時候這樣可以騙取伺服器的多次響應。
24.有向無環圖
也叫數據集合DAG(有向非循環圖),DAG是一種理想的多鏈數據結構。現在說的區塊鏈大都是單鏈,也就是一個區塊連一個區塊,DAG是多個區塊相連。好處是可以同時生成好幾個區塊,於是網路可以同時處理大量交易,吞吐量肯定就上升了。但是缺點很多,目前屬於研究階段。
25.什麼是挖礦
挖礦過程就是對以上這六個欄位進行一系列的轉換、連接和哈希運算,並隨著不斷一個一個試要尋找的隨機數,最後成功找到一個隨機數滿足條件:經過哈希運算後的值,比預設難度值的哈希值小,那麼,就挖礦成功了,節點可以向鄰近節點進行廣播該區塊,鄰近節點收到該區塊對以上六個欄位進行同樣的運算,驗證合規,再向其它結點轉播,其它結點也用同樣的演算法進行驗證,如果全網有51%的結點都驗證成功,這個區塊就算真正地「挖礦」成功了,每個結點都把這個區塊加在上一個區塊的後面,並把區塊中與自己記錄相同的列表刪除,再次復生上述過程。另外要說的是,不管挖礦成不成功每個節點都預先把獎勵的比特幣50個、所有交易的手續費(總輸入-總輸出)記在交易列表的第一項了(這是「挖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保證區塊鏈能長期穩定運行的根本原因),輸出地址就是本結點的地址,但如果挖礦不成功,這筆交易就作廢了,沒有任何獎勵。而且這筆叫作「生產交易」的交易不參與「挖礦」計算。
26.礦機/礦場
礦機就是各種配置的計算機,算力是他們的最大差距。礦機集中在一個地的地方就是礦場
27.礦池
就是礦工們聯合起來一起組成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下的計算機群就是礦池。挖礦獎勵,是根據自己的算力貢獻度分發。
28.挖礦難度和算力
挖礦難度是為了保證產生區塊的間隔時間穩定在某個時間短內,如比特幣10分鍾出
塊1個。算力就是礦機的配置。
29.驗證
當區塊鏈里的驗證是對交易合法性的一種確認,交易消息在節點之間傳播時每個節點都會驗證一次這筆交易是否合法。比如驗證交易的語法是否正確,交易的金額是否大於0,輸入的交易金額是否合理,等等。驗證通過後打包,交給礦工挖礦。
30.交易廣播
就是該節點給其他節點通過網路發送信息。
31.礦工費
區塊鏈要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工作,需要礦工一直維護著這個系統。所以要給礦工們好處費,才能持久。
32.交易確認
當交易發生時,記錄該筆交易的區塊將進行第一次確認,並在該區塊之後的鏈上的每一個區塊進行再次確認:當確認數達到6個及以上時,通常認為這筆交易比較安全並難以篡改。
33.雙重交易
就是我有10塊錢,我用這10塊錢買了一包煙,然後瞬間操作用這還沒到付的10塊錢又買了杯咖啡。所以驗證交易的時候,要確認這10塊錢是否已花費。
34.UTXO未花費的交易輸出
它是一個包含交易數據和執行代碼的數據結構,可以理解為存在但尚未消費的數字貨幣。
35.每秒交易數量TPS
也就是吞吐量,tps指系統每秒能處理的交易數量。
36.錢包
與支付寶類似,用來存儲數字貨幣的,用區塊鏈技術更加安全。
37.冷錢包/熱錢包
冷錢包就是離線錢包,原理是儲存在本地,運用二維碼通信讓私鑰永不觸網。熱錢包就是在線錢包,原理是將私鑰加密後存儲在伺服器上,當需要使用時再從伺服器上下載下來,並在瀏覽器端進行解密。
38.軟體錢包/硬體錢包
軟體錢包是一種計算機程序。一般而言,軟體錢包是與區塊鏈交互的程序,可以讓用戶接收、存儲和發送數字貨幣,可以存儲多個密鑰。硬體錢包是專門處理數字貨幣的智能設備。
39.空投
項目方把數字貨幣發送給各個用戶錢包地址。
40.映射
映射跟區塊鏈貨幣的發行相關,是鏈與鏈之間的映射。比如有一些區塊鏈公司,前期沒有完成鏈的開發,它就依託於以太坊發行自己的貨幣,前期貨幣的發行、交易等都在以太坊上進行操作。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自己的鏈開發完成了公司想要把之前在以太坊上的信息全部對應到自己的鏈上,這個過程就是映射。
41.倉位
指投資人實有投資和實際投資資金的比例
42.全倉
全部資金買入比特幣
43.減倉
把部分比特幣賣出,但不全部賣出
44.重倉
資金和比特幣相比,比特幣份額佔多
45.輕倉
資金和比特幣相比,資金份額佔多
46.空倉
把手裡所持比特幣全部賣出,全部轉為資金
47.止盈
獲得一定收益後,將所持比特幣賣出以保住盈利
48.止損
虧損到一定程度後,將所持比特幣賣出以防止虧損進一步擴大
49.牛市
價格持續上升,前景樂觀
50.熊市
價格持續下跌,前景黯淡
51.多頭(做多)
買方,認為幣價未來會上漲,買入幣,待幣價上漲後,高價賣出獲利了結
52.空頭(做空)
賣方,認為幣價未來會下跌,將手中持有的幣(或向交易平台借幣)賣出,待幣價下跌後,低價買入獲利了結
53.建倉
買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
54.補倉
分批買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如:先買入1BTC,之後再買入1BTC
55.全倉
將所有資金一次性全部買入某一種虛擬幣
56.反彈
幣價下跌時,因下跌過快而價格回升調整
57.盤整(橫盤)
價格波動幅度較小,幣價穩定
58.陰跌
幣價緩慢下滑
59.跳水(瀑布)
幣價快速下跌,幅度很大
60.割肉
買入比特幣後,幣價下跌,為避免虧損擴大而賠本賣出比特幣。或借幣做空後,幣價上漲,賠本買入比特幣
61.套牢
預期幣價上漲,不料買入後幣價卻下跌;或預期幣價下跌,不料賣出後,幣價卻上漲
62.解套
買入比特幣後幣價下跌造成暫時的賬面損失,但之後幣價回升,扭虧為盈
63.踏空
因看淡後市賣出比特幣後,幣價卻一路上漲,未能及時買入,因此未能賺得利潤
64.超買
幣價持續上升到一定高度,買方力量基本用盡,幣價即將下跌
65.超賣
幣價持續下跌到一定低點,賣方力量基本用盡,幣價即將回升
66.誘多
幣價盤整已久,下跌可能性較大,空頭大多已賣出比特幣,突然空方將幣價拉高,誘使多方以為幣價將會上漲,紛紛買入,結果空方打壓幣價,使多方套牢
67.誘空
多頭買入比特幣後,故意打壓幣價,使空頭以為幣價將會下跌,紛紛拋出,結果誤入多頭的陷阱
68.什麼是NFT
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s」 即非同質化代幣,簡單來說,即區塊鏈上一種無法分割的版權證明,主要作用數字資產確權,轉移,與數字貨幣區別在於,它獨一無二,不可分割,本質上,是一種獨特的數字資產。
69.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 虛擬現實(VR) 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其中數字貨幣承載著這個世界中價值轉移的功能。
70.什麼是DeFi
DeFi,全稱為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中心化金融相對,指建立在開放的去中心化網路中的各類金融領域的應用,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層面的金融系統,以區塊鏈技術和密碼貨幣為基礎,重新創造並完善已有的金融體系
71.誰是中本聰?
中本聰是比特幣的開發者兼創始者。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並於2009年1月3日首次挖出比特幣,誰能動用創世區塊里的比特幣誰便是中本聰本人,所以誰是中本聰呢? 歷史 上出現過很多個「中本聰」:2013年,有人爆料在數學領域有過卓越貢獻的望月新一就是中本聰,但是並沒有提出直接證據。 2014年,黑客黑進了中本聰用過的郵箱,並找到了郵件的主人多利安•中本(Dorian Nakamoto),隨後多利安表示自己只是偶然獲取了郵箱的地址和密碼,並不是中本聰。2016年,克雷格•賴特(CraigWright)表示他是中本聰,且能提供中本聰的私鑰。但隨後,賴特因為無法面對大家的質疑而撤回自己的聲明。
72.比特幣和Q幣不一樣
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沒有發行主體。Q幣是由騰訊公司發行的電子貨幣,類似於電子積分,其實不是貨幣。Q幣需要有中心化的發行機構,Q幣因為騰訊公司的信用背書,才能被認可和使用。使用范圍也局限在騰訊的 游戲 和服務中,Q幣的價值完全基於人們對騰訊公司的信任。
比特幣不通過中心化機構發行,但卻能夠得到全球的廣泛認可,是因為比特幣可以自證其信,比特幣的發行和流通由全網礦工共同記賬,不需要中心機構也能確保任何人都無法竄改賬本。
73.礦機是什麼?
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礦機就是通過運行大量計算爭奪記賬權從而獲得新生比特幣獎勵的專業設備,一般由挖礦晶元、散熱片和風扇組成,只執行單一的計算程序,耗電量較大。挖礦實際是礦工之間比拼算力,擁有較多算力的礦工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大。隨著全網算力上漲,用傳統的設備(CPU、GPU)挖到比特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們開發出專門用來挖礦的晶元。晶元是礦機最核心的零件。晶元運轉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散熱降溫,比特幣礦機一般配有散熱片和風扇。用戶在電腦上下載比特幣挖礦軟體,用該軟體分配好每台礦機的任務,就可以開始挖礦了。每種幣的演算法不同,所需要的礦機也各不相同。
74.量化交易是什麼?
量化交易,有時候也稱自動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極大地減少了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量化交易有很多種,包括跨平台搬磚、趨勢交易、對沖等。跨平台搬磚是指,當不同目標平台價差達到一定金額,在價高的平台賣出,在價低的平台買入。
75.區塊鏈資產場外交易
場外交易也叫OTC交易。用戶需要自己尋找交易對手,不通過撮合成交,成交價格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交易雙方可以藉助當面協商或者電話通訊等方式充分溝通。
76.時間戳是什麼?
區塊鏈通過時間戳保證每個區塊依次順序相連。時間戳使區塊鏈上每一筆數據都具有時間標記。簡單來說,時間戳證明了區塊鏈上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且任何人無法篡改。
77.區塊鏈分叉是什麼?
在中心化系統中升級軟體十分簡單,在應用商店點擊「升級」即可。但是在區塊鏈等去中心化系統中,「升級」並不是那麼簡單,甚至可能一言不合造成區塊鏈分叉。簡單說,分叉是指區塊鏈在進行「升級」時發生了意見分歧,從而導致區塊鏈分叉。因為沒有中心化機構,比特幣等數字資產每次代碼升級都需要獲得比特幣社區的一致認可,如果比特幣社區無法達成一致,區塊鏈很可能形成分叉。
78.軟分叉和硬分叉
硬分叉,是指當比特幣代碼發生改變後,舊節點拒絕接受由新節點創造的區塊。不符合原規則的區塊將被忽略,礦工會按照原規則,在他們最後驗證的區塊之後創建新的區塊。軟分叉是指舊的節點並不會意識到比特幣代碼發生改變,並繼續接受由新節點創造的區塊。礦工們可能會在他們完全沒有理解,或者驗證過的區塊上進行工作。軟分叉和硬分叉都"向後兼容",這樣才能保證新節點可以從頭驗證區塊鏈。向後兼容是指新軟體接受由舊軟體所產生的數據或者代碼,比如說Windows 10可以運行Windows XP的應用。而軟分叉還可以"向前兼容"。
79.區塊鏈項目分類和應用
從目前主流的區塊鏈項目來看,區塊鏈項目主要為四類:第一類:幣類;第二類:平台類;第三類:應用類;第四類:資產代幣化。
80.對標美元的USDT
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對標美元(USD)的代幣Tether USD。1USDT=1美元,用戶可以隨時使用USDT與USD進行1:1兌換。Tether公司執行1:1准備金保證制度,即每個USDT代幣,都會有1美元的准備金保障,對USDT價格的恆定形成支撐。某個數字資產單價是多少USDT,也就相當於是它的單價是多少美元(USD)。
81.山寨幣和競爭幣
山寨幣是指以比特幣代碼為模板,對其底層技術區塊鏈進行了一些修改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有技術性創新或改進的又稱為競爭幣。因為比特幣代碼開源,導致比特幣的抄襲成本很低,甚至只需復制比特幣的代碼,修改一些參數,便可以生成一條全新的區塊鏈。
82.三大交易所
幣安
Okex
火幣
83.行情軟體
Mytoken
非小號
84.資訊網站
巴比特
金色 財經
幣世界快訊
85.區塊鏈瀏覽器
BTC
ETH
BCH
LTC
ETC
86.錢包
Imtoken
比特派
MetaMask(小狐狸)
87. 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88. NFT交易所
Opensea
Super Rare
89. 梯子
自備,購買靠譜梯子
90. 平台幣
平台發行的數字貨幣,用於抵扣手續費,交易等
91. 牛市、熊市
牛市:上漲行情
熊市:下跌行情
92. 區塊鏈1.0
基於分布式賬本的貨幣交易體系,代表為比特幣
93. 區塊鏈2.0
以太坊(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合同區塊鏈技術為2.0
94. 區塊鏈3.0
智能化物聯網時代,超出金融領域,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95.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一種旨在以信息化方式傳播、驗證或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議,簡單說,提前定好電子合約,一旦雙方確認,合同自動執行。
96. 什麼是通證?
通證經濟就是以Token為唯一參考標準的經濟體系,也就是說相當於通行證,你擁有Token ,就擁有權益,就擁有發言權。
97.大數據和區塊鏈的區別
大數據是生產資料,AI是新的生產力,區塊鏈是新的生產關系。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簡單理解為,大數據就是長期積累的海量數據,短期無法獲取。區塊鏈可以作為大數據的獲取方式,但無法取代大數據。大數據只是作為在區塊鏈運行的介質,沒有絕對的技術性能,所以兩者不能混淆。(生產關系簡單理解就是勞動交換和消費關系,核心在於生產力,生產力核心在於生產工具)
98.什麼是ICO?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首次公開代幣發行,就是區塊鏈數字貨幣行業中的眾籌。是2017最為熱門的話題和投資趨勢,國家9.4出台監管方案。說到ICO,人們會想到IPO,兩者有著本質不同。
99. 數字貨幣五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去中心化
第二個特徵:有開源代碼
第三個特徵:有獨立的電子錢包
第四個特徵:恆量發行的
第五個特徵:可以全球流通
100.什麼叫去中心化?
沒有發行方,不屬於任何機構或國家,由互聯網網路專家設計、開發並存放於互聯網上,公開發行的幣種。
100. 什麼叫衡量(稀缺性)?
發行總量一旦設定,永久固定,不能更改,不能隨意超發,可接受全球互聯網監督。因挖掘和開釆難度雖時間數量變化,時間越長,開采難度越大,所開釆的幣就越少,因此具有稀缺性。
101. 什麼叫開源代碼?
用字母數字組成的存放在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出其設計的源代碼,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可以挖掘,全球公開化。
102. 什麼叫匿名交易? 專有錢包私密?
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注冊下載錢包,無需實名認證,完全由加密數字代碼組成,全球即時點對點發送、交易,無需藉助銀行和任何機構,非本人授權任何人都無法追蹤、查詢。
103.什麼是合約交易
合約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對約定未來某個時間按指定價格接收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協議進行交易。合約交易的買賣對象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交易所規定了其商品種類,交易時間,數量等標准化信息。合約代表了買賣雙方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
104.數字貨幣產業鏈
晶元廠家 礦機廠商 礦機代理 挖礦 出礦到交易所 散戶炒幣
105.北楓是誰?
北楓:數字貨幣價值投資者
投資風格:穩健
106.建立社區?
北斗社區(高質量價投社區)
長短結合,價投為主,不碰合約,不玩短線
合理布局,科學操作,穩健保守,掙周期錢
歡迎幣友,共謀發展。
⑵ 區塊鏈技術落地的發展趨勢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是如何落地實現項目轉換和開發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區塊鏈技術落地的發展趨勢。
區塊鏈每天都在想方設法形成新的行業和企業應用,不用多久這項技術將無處不在。未來,包括初創企業、學術機構、開源機構、聯盟和金融機構等都會參與到這項技術當中。
目前對區塊鏈前景的爭議,集中於其落地方向和價值的不明朗。迷霧之中,眾說紛紜,有言論稱「區塊鏈不ICO不掙錢」,也有人試圖找到幣圈以外區塊鏈技術在現實場景中的真正價值。
這里給大家提供一些值得關注的內容。
區塊鏈核心技術
提到區塊鏈核心技術,一般包括應用層、合約層、激勵層、共識層、網路層、數據層中的關鍵技術。這裡面的研究熱點有共識、分布式賬本、跨鏈技術、P2P網路和一些應用實踐。你可能會問:
目前市場上區塊鏈平台眾多,如何正確認識和評估適合企業選擇的底層技術?
區塊鏈在企業級應用中區塊鏈面臨著哪些關鍵痛點和技術挑戰,如何解決?
跟生命和醫療數據有關的區塊鏈項目,在開發運營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教訓?
跨鏈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技術難點及實現模式有哪些?
文件系統的特性和實現原理是怎樣?
如何在以太坊中實現DPoS演算法以及其意義?
區塊鏈金融
當區塊鏈技術剛被提出的時候,金融被認為是主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具體包括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行間點對點支付結算系統和跨境支付系統、在交易所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股權的登記和轉讓等。
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領域有著天生的絕對優勢,主觀來看,金融機構在區塊鏈應用的探索上意願強,需要新的技術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來應對整個全球經濟當前現狀。客觀來看,金融行業市場空間巨大,些許的進步就能帶來巨大收益。昆明電腦培訓http://www.kmbdqn.cn/發現金融行業是對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如果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得以驗證,那麼將會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迅速在其他行業推廣。
⑶ 區塊鏈的作用和特點是什麼
區塊鏈正在開始一場對貨幣的革命。區塊鏈應該是具有比特特性的流動性,而不再是貨幣特性。
根據拉德克利夫報告中指出「只有流動性才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傳導機制」,人們的支出並不受現存貨幣量的限制,而只是通人們預期他們能得到的貨幣量有關,這些貨幣可能是作為收入而獲得的,也可能是通過出賣資產而獲得的,抑或是借來的。區塊鏈通過token來標記價值,所有資產都能夠被極簡易的在區塊鏈上表達,資產交易所的構造和邊際成本趨於零。毛球科技技術研究部認為,這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它所帶來的是在零邊際成本場景下,流動性的爆發。
只有流動性才是區塊鏈價值的傳導機制
貨幣的流動性通俗來講是指貨幣在流通過程中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而隨著信息化進程加劇,要求貨幣更具有簡便、快速的交易,紙幣現在流動性的變現形式已經遠低於電子貨幣。
互聯網金融時代下,「流動性」完全可以解釋為「超越紙幣形式表現價值的信息流」。
我們都知道,中央銀行體質離開了對價值背後的信息流的控制就無法生存。因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質,就是控制價值信息流,或乾脆說否定「信息流」。這也是幾年來通貨膨脹加劇的原因之一。
而電子貨幣之所以逐漸強於紙幣的流動性特徵在於,紙幣價值在互聯網昌盛之前,是因為它能夠提供高於像黃金、白銀等信息流價值。所以,電子貨幣的實質也就是直接的價值交換,形式載體是數字信號通過網路交換的信息。這與「流動性」的特徵也就完全相符合。
雖然在上個世紀無從得知區塊鏈的情況,但是基於流動性分析,還是准確把握了貨幣後世的價值特徵。而現在對於區塊鏈,人們大多數談的都是它的技術方面,很少觸及到價值內容方面。
但是,如果各央行「量化寬松被區塊鏈追蹤到利益的流向,技術馬上就會「現形」為利益。
區塊鏈是分布式的一般等價物,還是分布式的具體使用價值
區塊鏈可以對交易的貨幣流動事實進行分布式的記錄和計量,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交易記錄系統中,各節點成為獨立的產品消費者,各主體平等分散決策,所有交易公開,交易節點可以匿名,保證節點賬戶的安全性,分散化管理無需中心伺服器,規避昂貴的運維費用,降低成本。
區塊鏈雖然形式上與貨幣相比,去中心化了,但它處理的流動性,仍然是基於一般等價物。
我們都知道區塊鏈的出現基於日益嚴重的中心化問題,從一般等價物理論來看,一般等價物的出現是因為現存價值形式的等價物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交換需要,所以需要一種新的等價物出現,來補足現存等價物的缺點。
法國生物學家雅克·莫諾在1970年出版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中提到:事物的發展存在必然性。區塊鏈之所以被設計為一般等價物的流動性賬簿,也就不言而喻了。當然,根據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區塊鏈與貨幣哲學」的觀點,區塊鏈現在僅僅是被設計為一般等價物的分布式系統,如果未來不再是一般等價物特徵唱主角,那麼未來的流動性將需要在利用、使用、服務應用中體現價值。所以毛球科技技術研究部認為,未來區塊鏈不應該只在技術上體現分布不分布,更應該體現在具體價值應用上面。
海德格爾在他的巨著《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哲學概念:此在。這里用來形容區塊鏈再好不過,即上帝不會甘於作記帳手段,他要活在當下與此在的目的中。意思是,區塊鏈要長久的發展,那麼就必須發展出一種情境化使用的功能,作為此在存在者,而不是曇花一現。
區塊鏈如果不再是一般等價物,如何看待流動性
從姜奇平流動性的觀點看,貝殼、貨幣、區塊鏈是流動性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價值邏輯下的不同載體。貨幣作為流動性,忽略掉價值的使用特徵,這種使用特徵從來是具體的、本地的、當下的,因而只能是分布式的。
毛球科技技術研究部認為,區塊鏈在抓住貨幣這種流動性的分布式特徵時,雖然早期會把它當一般等價物的記帳薄應用,但最終必然要對其進行否定之否定,發展出一種對應服務的估值功能。
⑷ 區塊鏈是什麼意思怎麼賺錢
區塊鏈的含義和怎麼賺錢答案如下:
1、區塊鏈的含義:區塊鏈是一條信息經過多方確認後,最終存儲在存儲於多個地方,是一種可以解決交易時信用問題的工具。
2、區塊鏈怎麼賺錢:
(1)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組建個企業的團隊,專門研究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並將你們的技術成果提供給有需要的企業去使用,或者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研發相應的區塊鏈技術。簡單理解,就是做一個中間商。
(2)用區塊鏈技術發幣。這種方式就是企業就是作為發行方,發布一定數量的虛擬幣給別人投資,就是比特幣、萊特幣、狗狗幣這些。當時想要成為發行方,除了要有區塊鏈技術之外,還得申請到相關監管部門的營業資格證、發幣資格許可等一系列備案文件和材料,否則就沒有這些文件,那就是詐騙了。但要順利備齊這些文件,還是相當考驗企業實力和資本的,資金不夠雄厚也難以維繼。
(3)區塊鏈知識付費。區塊鏈市場初期,很多人不明白什麼是區塊鏈,又想參與進來,必然催生了區塊鏈知識付費市場。今年以來,出現了很多以區塊鏈為主題的公眾號,誕生了很多區塊鏈付費課程和投資小密圈。
(4)注冊免費領糖果。糖果是區塊鏈項目方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加入早期的使用和傳播,給早期用戶獎勵的代幣。類似早期的「滴滴」,為了培養大量早期用戶,給用戶發了大量的免費打車券。
⑸ 簡單來說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信息技術領域的一個術語。本質上,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其中存儲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性」、「全過程追溯性」、「可追溯性」、「公開透明性」和「集體維護性」等特徵。基於這些特點,區塊鏈科技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19年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區塊鏈進入大眾視野,成為社會焦點。從科技角度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計算機編程等諸多科技問題。
拓展資料: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簡而言之,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的特點。這些特點確保了區塊鏈的「誠實」和「透明」,並為在區塊鏈建立信任奠定了基礎。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是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主體之間的合作信任和協同行動。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應用模式。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本質上,它是一個分散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是一系列與密碼方法相關聯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包含一批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以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並生成下一個數據塊[8]。 事實上,區塊鏈這個詞並沒有出現在最初的英文比特幣白皮書中,而是區塊鏈。在最早的比特幣白皮書[9]的中文翻譯中,區塊鏈被翻譯成了區塊鏈語。這是漢語「區塊鏈」一詞出現的最早時間。
⑹ 深入了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及演算法原理
所謂「共識機制」,是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和確認;對一筆交易,如果利益不相乾的若干個節點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認為全網對此也能夠達成共識。再通俗一點來講,如果中國一名微博大V、美國一名虛擬幣玩家、一名非洲留學生和一名歐洲旅行者互不相識,但他們都一致認為你是個好人,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斷定你這人還不壞。
要想整個區塊鏈網路節點維持一份相同的數據,同時保證每個參與者的公平性,整個體系的所有參與者必須要有統一的協議,也就是我們這里要將的共識演算法。比特幣所有的節點都遵循統一的協議規范。協議規范(共識演算法)由相關的共識規則組成,這些規則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核心:工作量證明與最長鏈機制。所有規則(共識)的最終體現就是比特幣的最長鏈。共識演算法的目的就是保證比特幣不停地在最長鏈條上運轉,從而保證整個記賬系統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區塊鏈中的用戶進行交易時不需要考慮對方的信用、不需要信任對方,也無需一個可信的中介機構或中央機構,只需要依據區塊鏈協議即可實現交易。這種不需要可信第三方中介就可以順利交易的前提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即在互不了解、信任的市場環境中,參與交易的各節點出於對自身利益考慮,沒有任何違規作弊的動機、行為,因此各節點會主動自覺遵守預先設定的規則,來判斷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並將檢驗通過的記錄寫入到區塊鏈中。各節點的利益各不相同,邏輯上將它們沒有合謀欺騙作弊的動機產生,而當網路中有的節點擁有公共信譽時,這一點尤為明顯。區塊鏈技術運用基於數學原理的共識演算法,在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網路,利用技術手段從而實現一種創新式的信用網路。
目前區款連行業內主流的共識演算法機制包含:工作量證明機制、權益證明機制、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和Pool驗證池這四大類。
工作量證明機制即對於工作量的證明,是生成要加入到區塊鏈中的一筆新的交易信息(即新區塊)時必須滿足的要求。在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構建的區塊鏈網路中,節點通過計算隨機哈希散列的數值解爭奪記賬權,求得正確的數值解以生成區塊的能力是節點算力的具體表現。工作量證明機制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優點,在以工作量證明機制為共識的區塊鏈中,節點可以自由進出。大家所熟知的比特幣網路就應用工作量證明機制來生產新的貨幣。然而,由於工作量證明機制在比特幣網路中的應用已經吸引了全球計算機大部分的算力,其他想嘗試使用該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很難獲得同樣規模的算力來維持自身的安全。同時,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的挖礦行為還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達成共識所需要的周期也較長,因此該機制並不適合商業應用。
2012年,化名Sunny King的網友推出了Peercoin,該加密電子貨幣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發行新幣,採用權益證明機制維護網路安全,這是權益證明機制在加密電子貨幣中的首次應用。與要求證明人執行一定量的計算工作不同,權益證明要求證明人提供一定數量加密貨幣的所有權即可。權益證明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當創造一個新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幣權」交易,交易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把一些幣發送給礦工本身。權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了尋找隨機數的速度。這種共識機制可以縮短達成共識所需的時間,但本質上仍然需要網路中的節點進行挖礦運算。因此,PoS機制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PoW機制難以應用於商業領域的問題。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是一種新的保障網路安全的共識機制。它在嘗試解決傳統的PoW機制和PoS機制問題的同時,還能通過實施科技式的民主抵消中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與董事會投票類似,該機制擁有一個內置的實時股權人投票系統,就像系統隨時都在召開一個永不散場的股東大會,所有股東都在這里投票決定公司決策。基於DPoS機制建立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依賴於一定數量的代表,而非全體用戶。在這樣的區塊鏈中,全體節點投票選舉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表,由他們來代理全體節點確認區塊、維持系統有序運行。同時,區塊鏈中的全體節點具有隨時罷免和任命代表的權力。如果必要,全體節點可以通過投票讓現任節點代表失去代表資格,重新選舉新的代表,實現實時的民主。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可以大大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點的數量,從而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然而,該共識機制仍然不能完美解決區塊鏈在商業中的應用問題,因為該共識機制無法擺脫對於代幣的依賴,而在很多商業應用中並不需要代幣的存在。
Pool驗證池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技術建立,並輔之以數據驗證機制,是目前區塊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共識機制。
Pool驗證池不需要依賴代幣就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sox、Raft)基礎之上,可以實現秒級共識驗證,更適合有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不過,Pool驗證池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該共識機制能夠實現的分布式程度不如PoW機制等
這里主要講解區塊鏈工作量證明機制的一些演算法原理以及比特幣網路是如何證明自己的工作量的,希望大家能夠對共識演算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工作量證明系統的主要特徵是客戶端要做一定難度的工作來得到一個結果,驗證方則很容易通過結果來檢查客戶端是不是做了相應的工作。這種方案的一個核心特徵是不對稱性:工作對於請求方是適中中的,對於驗證方是易於驗證的。它與驗證碼不同,驗證碼是易於被人類解決而不是易於被計算機解決。
下圖所示的為工作量證明流程。
舉個例子,給個一個基本的字元創「hello,world!」,我們給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這個字元創後面添加一個叫做nonce(隨機數)的整數值,對變更後(添加nonce)的字元創進行SHA-256運算,如果得到的結果(一十六進制的形式表示)以「0000」開頭的,則驗證通過。為了達到這個工作量證明的目標,需要不停地遞增nonce值,對得到的字元創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按照這個規則,需要經過4251次運算,才能找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
通過這個示例我們對工作量證明機制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有人或許認為如果工作量證明只是這樣一個過程,那是不是只要記住nonce為4521使計算能通過驗證就行了,當然不是了,這只是一個例子。
下面我們將輸入簡單的變更為」Hello,World!+整數值」,整數值取1~1000,也就是說將輸入變成一個1~1000的數組:Hello,World!1;Hello,World!2;...;Hello,World!1000。然後對數組中的每一個輸入依次進行上面的工作量證明—找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
由於哈希值偽隨機的特性,根據概率論的相關知識容易計算出,預計要進行2的16次方次數的嘗試,才能得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而統計一下剛剛進行的1000次計算的實際結果會發現,進行計算的平均次數為66958次,十分接近2的16次方(65536)。在這個例子中,數學期望的計算次數實際就是要求的「工作量」,重復進行多次的工作量證明會是一個符合統計學規律的概率事件。
統計輸入的字元創與得到對應目標結果實際使用的計算次數如下:
對於比特幣網路中的任何節點,如果想生成一個新的區塊加入到區塊鏈中,則必須解決出比特幣網路出的這道謎題。這道題的關鍵要素是工作量證明函數、區塊及難度值。工作量證明函數是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區塊是這道題的輸入數據,難度值決定了解這道題的所需要的計算量。
比特幣網路中使用的工作量證明函數正是上文提及的SHA-256。區塊其實就是在工作量證明環節產生的。曠工通過不停地構造區塊數據,檢驗每次計算出的結果是否滿足要求的工作量,從而判斷該區塊是不是符合網路難度。區塊頭即比特幣工作量證明函數的輸入數據。
難度值是礦工們挖掘的重要參考指標,它決定了曠工需要經過多少次哈希運算才能產生一個合法的區塊。比特幣網路大約每10分鍾生成一個區塊,如果在不同的全網算力條件下,新區塊的產生基本都保持這個速度,難度值必須根據全網算力的變化進行調整。總的原則即為無論挖礦能力如何,使得網路始終保持10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
難度值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隔2016個區塊,所有節點都會按照統一的格式自動調整難度值,這個公式是由最新產生的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期望時長(按每10分鍾產生一個取款,則期望時長為20160分鍾)比較得出來的,根據實際時長一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如果區塊產生的速度比10分鍾快,則增加難度值;反正,則降低難度值。用公式來表達如下:
新難度值=舊難度值*(20160分鍾/過去2016個區塊花費時長)。
工作量證明需要有一個目標值。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目標值(Target)的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值=最大目標值/難度值,其中最大目標值為一個恆定值
目標值的大小與難度值成反比,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達成就是礦中計算出來的區塊哈希值必須小於目標值。
我們也可以將比特幣工作量的過程簡單的理解成,通過不停變更區塊頭(即嘗試不同nonce值)並將其作為輸入,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找出一個有特定格式哈希值的過程(即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前導0),而要求的前導0個數越多,難度越大。
可以把比特幣將這道工作量證明謎題的步驟大致歸納如下:
該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就是我們俗稱「挖礦」所做的主要工作。理解工作量證明機制,將為我們進一步理解比特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奠定基礎。
⑺ 區塊鏈技術的組成元素架構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了解到了關於區塊鏈技術的一些特點和使用情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區塊鏈的一些元素組成都有哪些。
區塊鏈的組成
區塊鏈由區塊和鏈組成。每一個區塊包含三個元素:數據、哈希值、前一區塊的哈希值。
區塊的第一個元素是數據。區塊中所保存的數據與區塊鏈的類型有關。例如,比特幣區塊鏈中的區塊保存了相關的交易信息,包括賣家,買家,以及交易比特幣的數量。
區塊的第二個元素是哈希值。每個區塊包含了一個哈希值,這個哈希值是的,它用來標識一個區塊和它所包含的所有內容。一旦某個區塊被創建,它的哈希值就相對應的被計算出來了。改變區塊中的某些內容會使得哈希值改變。所以換句話說:當你想要檢測區塊中內容的改變時,哈希值對你就很有幫助。如果一個區塊的指紋改變了,那它就再也不是之前的區塊了。
區塊的第三個元素是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這個元素使得區塊之間可以形成鏈接,並且能夠使得區塊鏈十分的安全。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有一條區塊鏈包含3個區塊。每個區塊包含了一個自己的哈希值以及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3號區塊指向2號區塊,2號區塊又指向1號區塊。但是1號區塊有點特殊,它不能指向前一個區塊,因為它是第一個區塊。我們把1號區塊叫做創世區塊。
那麼,現在我們假設你篡改了第二個區塊。這將導致第二個區塊的哈希值改變,那麼3號區塊存儲的數據就是錯誤的、非法的。而3號區塊存儲的數據一旦是非法的,後面的區塊也一定是非法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篡改區塊鏈中任何一個區塊,它必須修改這個區塊以及這個區塊之後的所有區塊。這將是一個很繁重的任務。
區塊鏈的工作量證明
但是,僅僅使用哈希值的方法不足以防止用戶篡改區塊。因為現在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已經足夠強大,並且能夠每秒計算成千上萬的哈希值。java課程http://www.kmbdqn.cn/建議你完全可以篡改一個區塊並且重新計算其他的區塊的哈希值,這樣就使得你的區塊再次變得合法。
⑻ 區塊鏈技術的特徵
區塊鏈技術的五個基本特點如下:
1、區塊鏈技術特點一:分布式資料庫
區塊鏈上的每一方都可以訪問整個資料庫及其完整的歷史記錄。 沒有單一方控制數據或信息。 每一方都可以直接驗證其交易合作夥伴的記錄,而無需中間人。
2、區塊鏈技術特點二:對等傳輸
通信直接在對等體之間發生,而不是通過中心節點。 每個節點存儲並轉發信息到所有其他節點。
3、區塊鏈技術特點三: 透明的匿名性
任何有權訪問系統的用戶都可以看到每個事務及其關聯值。 區塊鏈上的每個節點或用戶都有一個唯一的30以上的字母、數字組成的地址,用於標識自身。 用戶可以選擇保持匿名或向他人提供其身份證明。 區塊鏈的加以發生在這些地址之。
4、區塊鏈技術特點四:記錄的不可逆性
一旦在資料庫中輸入事務並更新了帳戶,則不能更改記錄,因為它們鏈接到它們之前的每個交易記錄(因此稱為「鏈」)。採用各種不同的演算法以確保資料庫中的記錄是永久的、按時間順序排序的,並且對於網路上的所有其他節點都是可以訪問的。
5、區塊鏈技術特點五:計算邏輯
分類帳本的數字性質意味著區塊鏈交易可以關聯到計算邏輯、本質上是可編程的。 因此,用戶可以設置自動觸發節點之間交易的演算法和規則。
拓展資料:
區塊鏈,就是一個又一個區塊組成的鏈條。每一個區塊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們按照各自產生的時間順序連接成鏈條。這個鏈條被保存在所有的伺服器中,只要整個系統中有一台伺服器可以工作,整條區塊鏈就是安全的。這些伺服器在區塊鏈系統中被稱為節點,它們為整個區塊鏈系統提供存儲空間和算力支持。如果要修改區塊鏈中的信息,必須徵得半數以上節點的同意並修改所有節點中的信息,而這些節點通常掌握在不同的主體手中,因此篡改區塊鏈中的信息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相比於傳統的網路,區塊鏈具有兩大核心特點:數據難以篡改和去中心化。基於這兩個特點,區塊鏈所記錄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可以幫助解決人們互不信任的問題。
⑼ 區塊鏈到底是不是傳銷區塊鏈是變相傳銷嗎
區塊鏈是新技術並不是變相傳銷,只是由許多傳銷組織聲稱為「區塊鏈」,實際上並未有任何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名頭行傳銷之實罷了,國家已經多次發布公告打擊此種傳銷行為。以下為新華網報道區塊鏈傳銷:
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亦存在安全性風險,火爆背後有「別有用心」的誇大造勢。只有去除華而不實,區塊鏈才能回歸真正的應用價值。
投資8萬元,三個月後變80萬元?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在區塊鏈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騙下,數千名投資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額高達3.07億元。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借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
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裡」,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當交易平台承諾的三個月「資金釋放期」屆滿而工作人員卻開始在QQ群「踢人」的時候,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唐海燕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學的介紹下,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為「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說這個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為抵押物,還給我看了『技術白皮書』,我也不懂區塊鏈,就沒仔細看。」
雖然對於區塊鏈、虛擬貨幣都不了解,但高額的投資收益令唐海燕充滿了期待。她告訴記者,發行「普銀幣」的公司會定期對該虛擬貨幣按1比10的比例進行拆分,這意味著,每次拆分就會使投資者手中「普銀幣」的價值擴大10倍。只要經過一次拆分,她投資的8萬元,就相當於買到了價值80萬元的「普銀幣」,在交易平台上賣出即可獲得巨額收益。
按照交易平台的規則,剛購買的「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台上凍結三個月之後才能迎來「釋放期」。然而,當三個月時間過去之後,唐海燕不僅沒有等到翻倍的資產,凍結在平台上的8萬元也無法用於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開始在QQ群里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性,結果公司工作人員竟然把這些投資者一個一個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說。
事實也證明了唐海燕的直覺。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詐騙資金高達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唐海燕是數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宣稱,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實際上,其買賣價格的變動是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幕後操作,並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最終導致投資人手中的「普銀幣」毫無價值。
2018年以來,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從事詐騙、傳銷,已經成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了一個打著「西部開發」「國家扶貧」「原始股」「區塊鏈」「電子商務」為幌子的傳銷團伙,抓獲主要嫌疑人十餘人,凍結涉案賬戶百餘個,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
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以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為由,在網路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並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
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後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後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周而復始,最終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當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獲了一起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鄭某出高薪組織網路平台管理員張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路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網路平台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操縱升值幅度;
同時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僅僅18天,該團伙就共發展注冊會員13000餘人,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山東、上海等地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人知道區塊鏈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裡」,對於區塊鏈的具體功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用來「投資理財」「買賣貨幣」的,也有人認為是「和蒸汽機同等量級的重大發明」,一些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於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渾水摸魚誤導廣大投資者。
其一,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截至去年底,國內ICO參與人數和交易總量已實現翻倍增長,大量數字貨幣交易所出逃海外,代投模式將更多普通百姓捲入高風險投資。
許多行業自媒體、名嘴大咖與發行方、數字交易所等結成利益同盟,為「空氣幣」項目站台背書、製造輿論。去年12月,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采訪中,不少人對本刊記者表示,代幣的存在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構建了一套權益機制,這套機制對激勵區塊鏈應用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過去5年的市場實踐證明,沒有權益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就像沒有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沒有貨幣的市場經濟,應用場景和發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資人說。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代幣僅僅是最早驗證區塊鏈技術的一種產品,兩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而且代幣的存在已對區塊鏈的發展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作用。
目前,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思考,區塊鏈的發展是否一定要依靠發行代幣來實現激勵。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告訴本刊記者,所謂激勵機制僅僅是項目方為自己發代幣找的理論依據而已。
其二,區塊鏈並非萬能,安全性存在風險。區塊鏈通常被認為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過程可溯源,可實現責任精準追蹤;第三,區塊鏈內嵌的智能合約可以基於契約自動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違約風險。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區塊鏈並非萬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認為,根據其密碼學的特性,在區塊鏈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論上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能實現。當區塊鏈中的節點足夠多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難於篡改。
然而在現實中,數字貨幣交易所頻頻被攻擊甚至失竊。2018年6月20日,韓國Bithumb交易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被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合32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的季昕華說,區塊鏈會不斷面對攻擊,數據上傳到鏈的過程容易發生信息泄露。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量子計算的超強運算能力一旦實現,也將對區塊鏈產生直接沖擊。
其三,區塊鏈火爆程度並不完全真實。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現象。
(9)閆明區塊鏈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公眾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原文如下:
《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網路化、跨境化明顯。依託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式控制制實施違法活動。
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二、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
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