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銀行賦能

區塊鏈銀行賦能

發布時間: 2022-09-14 19:13:42

『壹』 區塊鏈公司是如何賦能數字文化全產業鏈生態構建的

作為元宇宙發展的核心基石,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底層技術的支持。趣鏈科技作為區塊鏈領軍企業,擁有全球首個區塊鏈3.0全棧生態體系,從底層到中層再到上層,構建了一套成熟的區塊鏈技術賦能產業應用模式,技術創新能力和場景開發能力在過去幾年獲得政府、銀行、企業等合作夥伴的高度認可。
最近,中南集團旗下數字藏品生態服務公司一幀一現戰略發布會於杭州電競數娛小鎮成功舉行。發布會以「新賽道、新潮流、新價值」為主題,產業界、藝術界、收藏界、媒體界大咖雲集,共同探討數字藝術的全球趨勢與中國創新。趣鏈科技應邀出席,並與一幀一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本次合作,旨在通過趣鏈科技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支撐,攜手一幀一現、紅洞數藏等單位推進中國數字文化市場的公平、穩定、合規和安全運營。

『貳』 利用區塊鏈等現代信息科技如何提高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水平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受到國家層面多項政策鼓勵,是我國服務實體經濟、扶持中小企業的重要抓手。2019年7月6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2020年9月,央行、商務部、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要求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應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提高供應鏈融資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提高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效率,成為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單獨提及「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意味著發展供應鏈金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強調在服務模式上,要在依託貿易真實性的基礎上發揮核心企業的信用傳導作用;在技術應用上,鼓勵發揮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作用,對產業鏈條上的物權、債權等信息流進行監控,以解決業務信用風險的管控難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超16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15.1%;產成品存貨達4.6萬億元,增長7.5%。全國范圍內應收賬款余額持續增加,占流動性資產的比重也持續上升,企業營運資金周轉放緩、融資壓力大、應收賬款流動性風險高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緩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和經濟的良好運行。解決實體企業營運資金壓力,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迫在眉睫。「曰問易,決疑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本質上還是要先解決產業鏈上的銀企互信問題,真正實現金融服務與企業經營的信息有依據、可驗證、對得上。回歸區塊鏈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數據加密、多方驗證、塊鏈式存儲等技術來解決產業鏈中買賣雙方的資產與貿易信息真實性驗證難、信用評估成本高等難題;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優化普惠金融生態圈的生產關系,加快提升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能力。
根據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2020)》,供應鏈金融是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以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以核心企業為依託,以真實貿易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觀察目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情況,我們發現其大規模實質推進依然面臨著諸多困擾。
信用多級傳導受阻。受制於企業信譽和傳統金融風控要求,大多數金融機構和核心企業自建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主要還是圍繞核心企業的一級上下游,而真正能面向二級、三級直至N級的上下游企業,並能以核心企業的真實貿易鏈路為信用背書,開展融資業務的少之又少。在現有業務操作下,經常會面臨核心企業或者關鍵企業不主動、不願意配合確權的情況。究其原因,核心企業和N級企業之間往往不存在直接的貿易關系,處於強勢地位的核心企業沒有意願配合;且存在確權頻度高、線下操作煩瑣、擔心商業機密泄露等問題。因而產業鏈條上的中小微企業無法藉助核心企業信用和貿易流信息來解決自身的融資難題,核心企業信用「澆灌」也僅到一級上下游企業。區塊鏈具有的分布式賬本、透明可追溯、智能合約自動化執行等特性,成為解決信用拆解、實現信用多級傳導的技術應用的探索方向。
貿易真實性難以證實。供應鏈金融是以真實的貿易往來為依託開展融資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由於缺乏有效的驗證手段和多維度的風控數據來源,導致金融機構難以知曉交易信息的真實性,而人工核驗成本居高不下,造成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信任鴻溝。近年來,企業間串謀、勾兌虛假貿易的騙貸新聞事件也時有發生。因此,解決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成為供應鏈金融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區塊鏈的多方維護同一賬本、自帶時間戳和不可篡改的特性,開始被業內人士嘗試用來構築多維可信數據源,保證交易信息的可驗證。
產業鏈多方信息相互割裂、無法共享。供應鏈金融涉及的環節、企業類型、參與主體等較為復雜多元,供應鏈各參與方的信息數據孤島沒有有效打通,面臨資金流、信息流、商流、貨流難以匹配等問題,未能形成整體產業鏈的協同合作效應,阻礙了供應鏈金融的開展,使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疾難以根治。
針對上述供應鏈金融開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國首次在中央政府層面提出了「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需加快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將業務開展線上化、數字化,藉助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解決貿易確權、交易真實性等問題,幫助金融機構控制交易風險,構建數字化信任機制。其關鍵在於實現供應鏈金融活動中的信息數據可信、透明、相互核驗和可追溯。
區塊鏈技術已被確定為國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國家工信部2019年將其定位為新基礎設施,已開始大規模服務於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落地項目中的佔比達到29%,是同期應用落地項目中佔比最高的,涵蓋了電子憑證、支付清算、保險理賠、徵信、借貸融資等業務場景。根據《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20)》,預計到2022年,我國區塊鏈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相關衍生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元。從技術本身來看,根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白皮書(2020)》,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組合成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分布、一致地存儲於各參與方,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是點對點網路、數據加密、分布式數據存儲、共識機制等一系列技術的融合,具備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高安全性的特徵。作為新型前沿技術,區塊鏈天然適用於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有極大的稟賦推動供應鏈金融走向產業應用縱深。
面對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所面臨的困擾,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對業務開展模式的改變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基礎債權進行確權。由於供應鏈金融融資服務的邏輯是將基於供應鏈而形成的債務債權作為一項金融資產進行對外轉讓進而實現融資,因此需要對基礎債權進行確權,即確認這一基礎債權已經真實產生和確認可能影響基礎債權有效行使的不利因素已被排除。面對核心企業不願配合確權的現實問題,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將債權改造為可自由拆分、可轉讓支付、可融資的區塊鏈數字憑證,可實現應收賬款交易在多級企業間的流通。在保證貿易真實性的情況下,該模式相當於進行了前置確權,金融機構根據區塊鏈數字憑證可以在線上一步操作直接放款,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放款模式。
實現信用的多級傳導。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信用,只有信用的多級傳導才能有效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區別於傳統供應鏈金融方式下核心企業的信用只能傳導至一級企業,利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在平台生成可流轉數字憑證,將貿易產生的債務債權這一底層資產通過區塊鏈生成唯一的數字憑證。其帶有時間戳的塊鏈式結構能保證數字憑證不可篡改,且具有極強的可驗證和可追溯性,可流轉、可拆分,將企業信用變成了工具。數字憑證經過多次拆分流轉,能清晰保留核心企業信用,從而使核心企業信用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傳遞,直至產業鏈末端。例如,一級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簽發的憑證進行簽收之後,可根據真實貿易背景,將其作為支付手段流轉給上一級供應商,解決了核心企業信用不能向多級供應商傳遞的問題。
確保貿易的真實性。通過對供應鏈相關貿易相關的基礎材料——合同、發票、單證、資金等信息進行完整記錄上鏈,可及時共享各類數據。利用區塊鏈的實名認證、交叉驗證身份准入、鑒證等,可保障數據來源可信;多級加密、簽名驗證等技術特性,可保證數據安全。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交叉驗證的手段實現對貿易數據真實性的驗證,可以有效降低減少線下真偽的校驗和風控成本,構建全新的信任機制和高效協同機制,有效支撐供應鏈金融服務覆蓋供應鏈上的多級企業,尤其是處於末端的中小微企業。
隨著技術的普及,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探索方興未艾。例如:浙商銀行於2017年與趣鏈科技合作推出應收賬款鏈平台,平台採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可辦理應收賬款的簽發、承兌、保兌、支付、轉讓、質押、兌付等業務,將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盤活了原本流動性較差的應收賬款資產;天津自貿試驗區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可信倉單,集倉單質押、處置、交易、風控鎖價於一體的全國首創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
作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區塊鏈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構建區塊鏈的初心是賦能產融發展,通過發揮區塊鏈構建數字信任的作用,構建新型組織關系,打造產業鏈金融創新服務範式,積極推動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發展,助力打造開放、共享、綠色、高效、可信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真正解決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的多方實際痛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作者系趣鏈科技CEO

『叄』 助力銀行數字化 同盾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在傳統金融業務日益線上化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客戶習慣變化的背景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行業共識。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一服催化劑,加速了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的銀行在「非接觸金融業務」方面發力 探索 。

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專業智能分析決策服務商——「同盾 科技 」協助銀行營銷、風控、運營等業務板塊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對標監管要求和領先實踐,在考量外部市場發展和業務需求、內部資源儲備等因素的前提下,為金融機構分階段、有重點、有序地推進數字化轉型,制定了切合銀行情況的目標藍圖和實施路線規劃。

三駕馬車

助力銀行數字化

對於銀行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一個可選項,更像是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大型中心銀行憑借前瞻的戰略預研、雄厚的資本實力、強大的 科技 支撐和卓越的人才團隊,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取得一些積極的成果。但作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區域性中小銀行,在過去以線下深耕為主,風控方面仍然偏重抵押擔保物,缺乏新型的風控措施和研發能力,數字化能力方面跟頭部銀行拉開了差距。

在未來,客戶遠程化、服務場景化、交易實時化、決策智能化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順應客戶需求變化,與時俱進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所有中小銀行的不二選擇。

不過,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現狀來看,中小銀行實現數字化和智能決策轉型仍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數據標准不統一。中小銀行之間未形成數據歸集共享,導致信息孤島嚴重;同時不同的業務系統數據沒有打通,數據口徑不一致;除此之外,市場上也有不少金融 科技 公司提供各類風控策略、模型等產品,但不同金融 科技 公司輸出的產品在邏輯、標准上存在差異,難有統一標准。

二是業務組織不契合。眾多金融 科技 公司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是從互聯網風控產品的角度設計,與區域性銀行的信貸產品、業務流程契合度較低。

三是技術應用不深入。中小銀行往往存在風控、 科技 人才不足且信息技術系統落後的情況,缺乏構建智能化決策體系規劃,數據的應用僅限於報表/大屏展現,無法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用於風控、營銷等場景,對業務價值不大,也缺乏有效提升效率、易用的工具。

同盾 科技 副總裁、分析咨詢部總經理余旭鑫認為,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道路中,駕馭好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決策這「三駕馬車」尤為重要。基於大數據分析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客戶畫像,更可靠的信貸風險評估;雲計算為銀行提高效率,最大化利用資源提供了可靠基礎;智能決策可以幫助銀行將量化分析和經驗相結合,更好地進行全方位決策。

科技 賦能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僅靠銀行自身恐難完成。在業內看來,金融 科技 已成為中小銀行突出重圍的一個「殺手鐧」。

賦能中小銀行,對金融 科技 公司有著不低的要求,需要金融 科技 公司從人員、技術、產品、服務等各方面都深度匹配銀行的需求。人員層面,需要有對中小銀行的區域性業務足夠熟悉的專家可以提供業務咨詢診斷,提供整體的方案設計和規劃,才能避免過去重復建設、信息孤島的情況;技術和產品層面,需要對平台建設和風控能力都有充分的實施經驗,才能避免前期規劃落不了地的情況。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小區域性銀行對新技術、新手段的掌握,通過咨詢+平台+基礎服務的模式,打通前中後台業務和數據鏈條,通過與專家聯合工作,在實戰中傳授經驗、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構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生態。」余旭鑫表示。

事實上,目前眾多專業的金融 科技 公司已深度介入到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中,以金融 科技 深度賦能中小銀行,幫助中小銀行解決或加強客戶洞察、數據分析與積累、IT建設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作為賦能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員,同盾 科技 的智能運營、智能反欺詐和智能信貸風控等服務有助於簡化銀行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審核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以申請貸款為例,過去客戶需要到銀行網點提交申請,並填寫大量材料,然後等待銀行工作人員將信息錄入系統,再經過後台審批才可以得知最終的結果,整個流程非常冗長。在客戶不斷習慣線上化的便利之後,線上申請、審批有助於銀行留存和拉新,這就必然需要線上的智能反欺詐和智能風控系統。

同盾 科技 通過決策引擎、反欺詐評分、設備指紋等手段有效防範欺詐風險,量化評分、行為模型、知識圖譜等技術識別信用風險,提前全面識別風險,快速採取風險緩釋措施,降低了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和風險事件發生後的損失。

此外,隨著客戶和監管對於數據安全和隱私的關注不斷加強,中小銀行在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路上前進的同時,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同盾 科技 研發出一系列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基礎上可以發揮數據挖掘能力的相關演算法和技術,基於聯邦學習技術在行業內提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知識聯邦」理論框架體系,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數據使用方式中存在的信息泄露、數據泄露、法務合規、駐場建模工作繁重、模型使用時的隱私憂患等五大安全痛點,真正做到「數據可用不可見,知識共創可共享」。近日,同盾人工智慧研究院還提出了數據安全交換(FLEX)協議,該協議約定了聯邦過程中參與方之間數據交換順序,以及在交換前後採用的數據加解密方法。其中包含一系列的約定,只要遵守這些約定,參與方就可以安全地加入到聯邦中,無需擔心數據隱私會有泄露風險,全面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為人工智慧3.0時代奠定重要的基礎。

助力小微

釋放普惠金融新動能

在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中,小微業務往往是突破口。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

小微企業融資有其天然的劣勢。首先,小微企業融資額較小,融資周期較短,對銀行來說潛在收益有限;其次,由於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徵信困難;此外,小微企業本身抵抗風險能力弱,據不完整調查顯示,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不到3年。這些因素導致大型銀行對小微市場積極性不足,而中小銀行又沒有高效的風險管理手段。

在同盾 科技 看來,打破傳統模式的局限,需要集中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如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審批、風控流程,減少人力提高效率;二是如何實現小微企業在沒有資產質押的條件下負債;三是如何建立起廣泛的信用評級體系,為批量化授信提供依據。

針對解決上述問題,同盾 科技 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技術融入金融服務和管理流程,進一步鞏固銀行線上化經營模式,構建開放式服務平台,能大幅提升獲客能力,優化風險水平,降低融資成本,通過線上的企業信用評估和實力評分能快速對目標企業進行綜合評估信息、全面風險掃描和企業風險量化,並給出決策的輔助建議,協助中小銀行發展普惠金融。

例如同盾 科技 推出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以政府為主體,聯手金融機構與 科技 公司,利用政府共享的數據和 科技 公司的智能工具,建設的一種「政府搭平台、 科技 公司建平台、中小企業上平台」服務生態。

從效果來看,同盾 科技 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可實現多方共贏。對中小微企業而言,能獲得更多融資渠道,更多融資產品,在准備融資材料和融資流程上獲得協助、高效的辦理及反饋流程;對金融機構而言,能獲得更多融資客戶,降低獲客成本,提供精準的信貸服務,節省貸審時間,控制貸款的不良率,提高金融機構的收益;對政府部門而言,能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破解企業發展困局。

數字化浪潮之下,金融 科技 公司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 科技 技術,接入到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前中後台全過程中,已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文/樊夢迪

『肆』 如何加強銀行網點的科技賦能

摘要 隨著銀行離櫃率逐步提升,面對著傳統線下銀行網點運營成本的壓力,銀行網點轉型需求日益迫切。

『伍』 區塊鏈能給哪些行業帶來變化

1. 銀行業從宏觀角度來看,銀行是重要的價值存儲和轉移中心。區塊鏈作為一種數字化、安全且防篡改的帳本,可以提供相同的功能,為金融服務生態系統注入准確性的增強和信息共享賦能。瑞士銀行瑞銀(UBS)和總部位於英國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都在嘗試將區塊鏈作為加快後台辦公功能和結算的一種方式,銀行業的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會降低 200 億美元的居間成本。2. 社交聊天產品加密消息應用程序 Telegram 在取消其計劃的 12 億美元初始硬幣發行(1CO)的公開出售之前,從私人投資者籌集了 17 億美元。大約一年後,該公司為其基於區塊鏈的 TON (Telegram 開放網路)推出了測試客戶端。Telegraph 的 TON Labs 還與歐洲金融服務公司 Wirecard 合作,擬建立數字銀行平台。聊天平台 Kik 通過 1C0 為其應用內代幣籌集了超過 1 億美元。據報道,日本最受歡迎的聊天應用 Line 正在計劃擴展到加密貨幣交易。3. 對沖基金在包括 First Round Capital 和 Union Square Ventures 在內的投資機構支持下,Numerai 正在採用對沖基金模式 -僱用一大批交易員和量化交易,並將其分散化辦公。Numerai 向數千個不同的交易員發送了量化加密數據集,並要求他們構建預測模型,最好的貢獻者會得到 Numerai 的代幣 Numeraire 作為獎勵。然後,Numerai 採取策略並創建一個元模型來進行交易。在某些方面,它是基於區塊鏈的 Quantopian 模型,用於獎勵數據科學家,避開競爭,更多是的隱形協作。4. 共享出行像 Uber 和 Lyft 這樣的網約車應用程序代表了去中心化的對立面,因為它們基本上作為調度中心在運行,並使用演算法來控制他們的驅動程序(並指導他們收取的費用)。區塊鏈可以為這個行業注入新的選擇:使用分布式賬本,驅動程序和車手可以創建一個更加以用戶驅動、價值導向的市場。5. 互聯網廣告據我們所知,互聯網出現了許多新的廣告解決方案。總的來說,廣告在載入網頁時增加了大量的移動數據使用量,廣告商和消費者都缺乏更好的協議來保護自己。一家叫 BRAVE 的軟體公司使用代幣(BAT)來補償廣告商和用戶。廣告商將直接列入 Brave 基於區塊鏈的瀏覽器,而不是谷歌或 Facebook 等廣告中間商。選擇加入的用戶會在沒有惡意軟體的情況下獲得更少但更有針對性的廣告,廣告客戶可以獲得更好的支出數據。6. 音樂 / 泛娛樂行業娛樂行業企業家正在轉向區塊鏈,讓創作者使用智能合約更加公平地分享內容,從而根據預先確定的許可協議自動傳播購買創意作品來獲得收入。Muzika 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音樂流媒體平台,與加密貨幣交易所 Binance 合作,試圖幫助獨立藝術家從聽眾那裡賺錢。Muzika 表示計劃將 90%的收入分給藝術家。7. 股市交易多年來大型企業一直在努力為購買、銷售和交易股票的過程提供更便利的渠道,現在新的以區塊鏈為重點的初創公司正在尋求比以往的任何解決方案更為有效地自動化和保護流程。Overstock 的子公司 T?.com 希望使用區塊鏈技術在線進行股票交易。「tzero」平台將安全加密的分布式賬本與現有的交易流程集成在一起,以減少結算時間和成本,提高透明度和可審計性。與現有交易網路和交易所的合作將有助於區塊鏈在該行業的成長。區塊鏈初創公司 Chain 是這方面的領導者,該公司設計了一個實時區塊鏈集成系統,成功連接了納斯達克的股票交易所和花旗銀行基礎設施。8. 房地產購買和出售不動產的痛點包括交易期間和交易後缺乏透明度,大量的文書工作,可能的欺詐以及公共記錄中的錯誤。區塊鏈提供了一種減少紙質記錄保存和加速交易的方法 ,幫助利益相關者提高效率並降低交易各方的交易成本。房地產區塊鏈應用程序可以幫助記錄、跟蹤和轉移土地所有權、財產契約、留置權等,並有助於確保所有文件的准確性和可驗證性。9. 保險業像 AirBnB、Tujia、Wim 等公司為人們提供臨時交換資產服務 - 包括私人住宅。問題是,在沒有公共記錄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在這些平台上為資產保險。專業服務公司德勤 Deloitte 和支付服務提供商 Lemon Way 最近推出了一種名為 LenderBot 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與區塊鏈創業公司 Stratumn 一起,幫助開發人員建立由區塊鏈功能支持的值得信賴的應用程序。10. 醫療行業醫療保健機構無法跨平台地安全共享數據。醫療提供者之間更好的數據協作最終意味著更高的准確診斷概率,更高的有效治療可能性,以及醫療系統的醫療服務的總體能力將提高成本效益。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醫療保健產業鏈中的醫院、病人人和其他各方共享對其網路的訪問,而不會影響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陸』 區塊鏈技術是怎麼應用於銀行業的

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 而這一特徵將為銀行業降低大量成本。

首先,去中心化意味著銀行體系之間建立信任機制不再需要中介,節約了中介的費用。

其次,數字貨幣的發展將可能實現銀行實時的數字化交易。例如,在票據交易中,一直以來銀行的票據交易都要依靠第三方實現有價憑證的傳遞,即使是電子票據的交易,也需要通過央行 ECDS 系統的信息進行交互認證。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點對點的價值的傳遞,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系統進行控制,這不僅僅加快了票據傳遞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流程方面的減少自然會降低銀行對於人員的需求量,節約了銀行的人工成本。

最後,在清算、結算方面也會有所影響。 銀行的清算、結算業務一直以來都是由中央結算來完成的,效率較低。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結算將大幅度提高銀行的效率。

區塊鏈技術在銀行的跨境支付業務中也發揮著較大的作用。在全球化貿易高度發達的今天,跨境支付越來越頻繁,銀行在跨境貿易中往往充當著第三方服務的職能,例如進行電子轉賬、資產託管等。但跨境支付一般需要耗時 2 天左右才能到賬,效率很低,也降低了在途資金的利用率。而在區塊鏈技術中,跨境支付的雙方可以通過點到點的方式完成,實現全天候支付、實時到賬、從而加快了清算、結算的速度,進而提高銀行處理業務的效率。

區塊鏈技術的另一特徵就是去風險化,銀行可以建立自己的區塊鏈,這樣就能保證銀行客戶的交易信息和交易記錄是真實有效的, 是不會被任意篡改的,銀行可以有效地辨別客戶的信息,了解客戶的各方面情況,識別客戶的異常交易,防止被客戶所欺騙,從而降低銀行的監管成本。

『柒』 區塊鏈技術如何為實體產業賦能

現在國內已經有企業將區塊鏈技術落地到了實際的產業中,如旺鏈科技就將區塊鏈應用到金融服務,醫療健康,IP版權,物聯網,共享經濟,通信,教育,
社會管理,慈善公益,文化娛樂等領域

『捌』 周玥:跨境區塊鏈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作為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始終與金融支持的力量息息相關。中國工商銀行作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依託國際化經營網路和本土化經營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在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中歐e單通」,在提高聯運效率的同時,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便利的跨境融資服務。

從成都出發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經哈薩克、俄羅斯到達波蘭的羅茲,是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著帶頭作用,成為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重要抓手和載體。自2013年開行以來,已經聯結境外25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開行數已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一,市場佔有率達25%,綜合重載率穩步提升,有力帶動了四川、貴州、雲南、重慶等西部內陸省份開放型經濟發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

由於我國與俄、哈兩國鐵路軌距不同,不能直接對接,需要換軌,且沿線各國運單標准不統一,多是按照路程分段開具,運單不作為提貨時的唯一憑證,不能證明企業對貨物的所有權,因此無法對貨物進行質押獲得融資。

為促進中歐班列進出口貿易,四川青白江自貿區以鐵路運單為核心創新推出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通過流程再造和制度創新賦予了「一單制」一定的物權屬性,逐步破解國際鐵路聯運不能進行單證交易、多種運輸方式組織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等難題。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一單制」規則試點作為論壇成果發布,中國與俄羅斯開展國際鐵路聯運「一單制」金融結算融資規則試點納入論壇成果清單。

工商銀行抓住市場契機,積極與省市區政府接洽,得以率先試點「一單制」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但由於「一單制」的簽發均採用線下模式,雖然保障了貨物運輸全程可控,但面臨著參與方眾多、跨越不同管轄區域、數據零散、溝通成本高、流程協同低效等一系列問題。「一單制」如何與貿易金融高效而暢通地接軌,如何實現跨境各方的互信互認,如何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貿易物流信息支持,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最後一公里」如何走,成為新的課題。

針對上述痛點難點,工商銀行四川分行利用前沿技術,創新性地將區塊鏈技術與各業務環節相結合,開發了「中歐e單通」項目,推出「一單制+跨境區塊鏈平台」供應鏈金融新服務模式,將各參與方鏈接起來,通過數據的聯通和互相驗證,營造互信、透明、高效、安全、可追溯的跨境貿易環境,築造開放共享的跨境泛金融生態圈。

1.建立區塊鏈平台,重塑「一單制」交單模式

由工商銀行總行牽頭,四川分行負責實施,運用區塊鏈、API等多項技術,嘗試開發全國首個基於中歐班列多式聯運「一單制」的跨境區塊鏈平台。「一單制」交單模式先由開證行、通知行、多式聯運經營人、貿易雙方等貿易參與方建立合作聯盟,並由銀行認可多式聯運「提單」為信用證項下議付單據,再由陸港運營公司作為「提單」簽發人組織全程運輸並實施全程式控制貨,簡化了處理流程,提高了貿易融資業務辦理效率。

2.完善制度保障,構建「一單制」單證規則體系

構建一體化的單證規則體系,是保障上鏈各方權責利益的關鍵,也是延伸單證金融功能的基礎。四川自貿試驗區對標海運模式,完善多式聯運「提單」及配套規則體系,陸港運營公司作為提單簽發人,借鑒國際海運提單和《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等,設計完善一體化的多式聯運「提單」樣式,賦予提單「物權憑證功能」屬性,從法律層面有效保障上鏈各方的權責利益。

3. 科技 賦能,提高「一單制」融資可獲得性

貿易各方依託「中歐e單通」平台分布式記賬、共識機制等技術,通過數據信息及時上鏈和平台信息相互驗證,貿易參與方特別是金融機構可實時掌握貨物物流最新信息,增加流程透明度和交易各方的互信。隨著平台用戶的增多,貿易背景、單據信息等將在「中歐e單通」平台上匯聚,通過對大數據的提取和分析,為銀行評級授信奠定基礎,有利於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性和融資可獲得性。

「中歐e單通」跨境區塊鏈平台堅持市場導向,著眼企業全周期、產業全鏈條改革和企業融資難等核心訴求,提供「結算+融資」一籃子服務,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平台於2019年10月20日正式上線,在第二屆進博會金融 科技 論壇上正式發布。截至2020年4月底,「中歐e單通」上鏈客戶達17戶,業務近300筆,涉及業務地區12個、貨值金額超3.6億元,累計為上鏈企業辦理融資超2000萬美元,落地中小企業近100萬元全信用的線上普惠融資。

項目投產首期就獲得業界廣泛的認可,在2019年可信區塊鏈峰會上榮獲「高價值案例」稱號,被納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並成功入選中組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一書。

2020年抗疫期間,工行四川分行完成了「中歐e單通」平台和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區塊鏈平台的對接,並落地了成都、眉山兩個地區客戶的鐵路貨運單據信息上鏈,實現了金融、物流信息的互鏈互通,有效緩解了特殊時期對外經貿企業面臨的困難,並為本省自貿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金融抓手。

1.做好技術儲備,找准市場契機,創新金融服務

區塊鏈技術近幾年已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國內互聯網企業及各家銀行紛紛打造自有區塊鏈體系。工商銀行大力做好技術儲備,在廣州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將區塊鏈作為金融 科技 開發應用的重點前沿領域之一。

市場契機出現後,工商銀行四川分行迅速與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外匯管理局四川省分局、成都市政府、四川省商務廳、四川自貿辦等政府機構進行溝通,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技術平台,迅速敲定方案並付諸實施,為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服務開拓出一種嶄新高效的模式。

2.總分聯動開發,境內外協調,彰顯大行優勢

項目得到了工行總行的大力支持。項目初期,廣州研發部區塊鏈實驗室協助給出了可行方案;項目開發過程中,開發中心成都研發部予以極大的技術支持,確保了項目的開發進度;項目上線過程中,四川分行與開發中心廣州研發部、數據中心(北京)安全部、開發中心應用支持三部等緊密協調,保證了項目順利上線。項目開發的同時,四川分行國際業務部也與莫斯科、華沙等境外機構聯系,確保了在項目上線後即正式開展業務。

「中歐e單通」跨境區塊鏈平台從需求調研到開發上線,充分體現了工商銀行總分聯動和境內外一體經營的優勢,也讓客戶體會到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大行的擔當。

「中歐e單通」平台的構建,一是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減少傳統方式下需要往返寄送「一單制」提單的寄單時間,節約了企業成本,促進了貿易結算便利化;二是核驗了貿易真實性,通過數據的聯通和互相驗證,營造互信、透明、高效、安全、可追溯的跨境貿易環境,築造出開放共享的跨境泛金融生態圈。

未來,平台還將不斷擴大朋友圈,與海關「單一窗口」結合,引入沿線口岸監管、物流、保險、法律、認證等各方,共同搭建和運營平台,實現跨境結算、融資、關稅等一攬子通關與貿易金融便利。

在區域拓展方面,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規劃為我們指明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四川分行將以成都為基點,依託中歐班列,往西向歐洲拓展,往東往南服務四川與廣西、天津等沿海港口海鐵聯運鏈通。積極發揮金融 科技 「提質增效」的作用,並在此基礎上拓展境內外貿易融資金融服務功能,為將成都打造成為西部金融中心做出貢獻。同時,我們將藉助工商銀行遍布全球48個國家、428個機構的國際化網路,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進出口貿易企業提供配套的屬地化金融服務。

助力古老絲綢之路煥發新活力,逐步編織起一張串聯上鏈各方、各環節,覆蓋全球的「國際之網」,與廣大合作夥伴共享共贏,是工商銀行「中歐e單通」平台的目標,也是矢志不忘的初心。

『玖』 北京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銀行系賦能熱潮來襲

近日,移動支付網獲悉北京銀行已經設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北銀金融 科技 有限責任公司。據了解北銀金融 科技 有限責任公司為北銀置業有限公司100%控股子公司,而北銀置業有限公司又是北京銀行100%控股子公司。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北銀金融 科技 定位於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創新與金融 科技 應用的 科技 企業,通過對技術、場景、生態的完美融合,輸出 科技 創新產品和技術服務。將為北京銀行、中小銀行、民營企業、互聯網用戶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金融 科技 綜合服務,鼓勵創新,大膽嘗試,合作共贏,不斷 探索 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行業創新模式。

不過北銀金融 科技 並不是近期成立,早在2013年8月8日就已經成立,此前名為北京京輝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2018年8月24日變更為北銀金融 科技 。

北京銀行金融 科技 之路,從與 科技 公司合作到成立 科技 子公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銀行在 科技 技術方面弱於互聯網公司,但是在客戶資源方面要勝於互聯網公司,且比互聯網公司更懂金融業務與監管規則。因此銀行要想藉助金融 科技 實現互聯化的進程及轉型升級,先與技術相對成熟且實踐許久的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無疑會是最好的選擇。

據了解在北銀金融 科技 成立前,北京銀行就與各互聯網 科技 公司紛紛展開合作。

在2015年4月29日,北京銀行與騰訊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圍繞京醫通項目、第三方支付、零售金融等領域開展合作。

2017年年初,北京銀行採用曠視的智能金融行業解決方案,且在部分支行上線了人臉識別技術,同時,在北京銀行的直銷銀行和信用卡線上業務中,曠視也為其提供了OCR和人臉識別技術支持。

2017年11月22日,北京銀行與京東金融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在支付互通、產品共建、營銷推廣等方面展開合作,並共同打造豐富的數據模型,北京銀行成為第一家與京東金融風控聯合建模的金融機構。

北京銀行不僅跟 科技 公司合作,自身也在 探索 金融 科技 ,並想實現技術的輸出。在2018年6月20日,北京銀行成立 科技 金融創新中心,因此此次北京銀行成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也是順水行舟,意料之中的事。

各銀行成立金融 科技 公司緣由,外部壓力及自身因素

近年來,阿里、京東、網路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撕掉金融標簽,對外宣稱定位 科技 公司,為金融機構服務,面對未來一輪金融 科技 的競爭,銀行也正在扭轉被動的局面,開始主動出擊,積極轉型,紛紛設立金融 科技 公司,對外輸出技術,商業銀行正掀起一股成立金融 科技 公司的熱潮,截至目前已有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銀行設立金融 科技 公司。

銀行為何紛紛成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意欲何為?移動支付網認為這或許有兩方面的因素:

1、外部壓力

隨著互聯網公司以支付、財富管理為開端介入金融服務業後,商業銀行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以及在傳統擴張模式受限、金融脫媒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下,商業銀行迫切需要一種靈活的策應方式來應對,向金融 科技 轉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成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除了能夠幫助銀行實現金融 科技 的轉型,也能完成新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對外輸出技術服務,實現盈利。

2、自身因素

在銀行為成立 科技 子公司之前,每個銀行其實都有自身的技術部門或者研發中心,負責銀行的信息化建設及管理。例如建設銀行子公司建信金融 科技 有限責任公司在創立初期,建設銀行就將原總行直屬七個開發中心與一個研發中心近3000名員工劃轉至其公司。

由此可見,連負責銀行技術方面的人數及部門都如此多,那麼銀行機構的龐大及復雜度可想而知,因此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溝通肯定會存有一定的問題及難度。如果單獨將這個技術部門獨立出來成一個公司進行運營,這樣更方便管理。

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金融 科技 業務有別於銀行傳統業務,獨立化運行便於吸納更專業的人才,並迅速擁有專業化管理優勢、研發優勢、激勵機制等;另一方面,這類子公司獨立運行前作為商業銀行系統中的一個部門,其他小型金融機構在接受技術輸出時容易出現不信任問題。獨立之後,有了「防火牆」和保密機制,小型金融機構則更容易接受。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成立一個公司單獨運營能夠將試錯成本剝離出去。因為 科技 創新意味著要不斷的進行試錯,且試錯成本並不低,成立一個比銀行規模相對較小的 科技 子公司,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快速的進行調整。

綜述

總之,銀行向金融 科技 轉型之路大多都是由內到外,先是利用 科技 技術服務好銀行內部,再實現技術的輸出,服務於外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銀行的業務也在進行著演化,人們辦理業務時也將會更加便捷,並最終實現無感化辦理業務的目標,屆時銀行將變得更像是 科技 公司,而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銀行。根據安永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7年回顧及未來展望》報告上顯示: 科技 引領、 科技 驅動已成為銀行業發展共識。由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銀行向金融 科技 方向進行轉型升級,屆時也將會有更多的銀行設立金融 科技 公司。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范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熱點內容
ltc手機好多錢 發布:2025-01-11 18:31:32 瀏覽:118
比特幣最終被限定的數量 發布:2025-01-11 18:23:47 瀏覽:848
迷你世界怎麼做挖礦機技能 發布:2025-01-11 18:18:20 瀏覽:113
ethn卡有超頻bios嗎 發布:2025-01-11 17:21:29 瀏覽:218
拼多多挖礦規則 發布:2025-01-11 17:14:16 瀏覽:357
eth加速 發布:2025-01-11 17:13:33 瀏覽:870
二次元存在嗎在宇宙 發布:2025-01-11 17:12:58 瀏覽:37
神秘時代4自動挖礦 發布:2025-01-11 17:11:09 瀏覽:939
元宇宙不就是逃避現實嗎 發布:2025-01-11 16:54:48 瀏覽:404
比特幣錢包會變 發布:2025-01-11 16:41:59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