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區塊鏈聯盟俱樂部是什麼
① 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正式成立 助推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
9月14日,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上海市區塊鏈政策研究、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機構自發自願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服務性、非營利性組織。
聯盟主發起單位包括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區塊鏈鉛筆;聯合發起單位包括布萌(上海)科技有限公司、BitSE、上海矩真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區塊鏈不可篡改、共享的特性,可以解決數據真偽和數據所屬權的問題,從而被人們奉為所有數據相關行業的最佳解決方案,這其中也包括金融行業。
聯盟致力於搭建連接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產業園區的合作交流和對話平台,組織開展政、產、學、研、金等的深度合作,推動區塊鏈行業研究、產業政策支持、技術研發、標准制定、企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吸引區塊鏈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推動行業發展自律,營造區塊鏈產業發展良好環境,促進上海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內外影響力的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發展高地。
作為全球首個商用落地的區塊鏈數字資產平台,布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和行業需求,加入聯盟。「區塊鏈的模式是自由、民主的,但自由、民主是需要監管的。」布萌總經理楊帆表示,「布萌之所以加入聯盟,是希望和政府機構有一個交流的平台,通過和政府相關機構的交流溝通,促進區塊鏈行業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作為金融科技的熱門話題,楊帆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場景:「區塊鏈技術可以為金融領域提供真實、可信的數據,在風控、徵信等大數據方面大有可為。同時,監管機構也可以通過成為節點之一,更好、更低成本的達到監管目的,提高辦事效率。」
「後續,布萌將積極參加聯盟活動,通過業務分享等方式積極主動的與聯盟成員進行溝通,向大眾展示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成果,為聯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楊帆總結道。
② 鄭州蜂巢區塊鏈創始人是誰
蜂巢區塊鏈創始人胡建雷
③ 全球最大區塊鏈技術聯盟——超級賬本(HyperLedger)會員里有中國企業嗎
有的,2018年12月12日於瑞士巴塞爾舉行的Hyperledger(超級賬本)全球峰會上,官方正式宣布了光之樹科技、阿里雲、花旗、德國電信等16家新會員名單,其中包含光之樹科技等12家是正式理事單位會員。
④ 長沙區塊鏈產業聯盟是做什麼的
區塊鏈是這幾年大火的技術,成立這個聯盟就是為了促進行業技術引入、輸出、合作,技術研發、創新,科技成果轉換,推動技術創新,實現區塊鏈技術能夠落地商用,發揮聯盟「以商招商」作用,長沙如果能做到這些,那經濟增速就馬上提上來了。現在聯盟里的企業也都是在推動區塊鏈技術最大化的落地商用,就拿中證數登來說,他們之前有上騰訊的全城封鎖,穿越火線手游的項目,最近還跟榮寶齋合作了,是要把實體的文化藝術品都上鏈的節奏。
⑤ 金融區塊鏈聯盟的成員都有哪些
你好,截至目前金鏈盟的成員有招商證券、平安銀行、金匯金融、騰訊、齊魯股交中心、京東金融等幾十個機構。
⑥ 區塊鏈技術中的聯盟鏈技術特點是什麼
金窩窩分析區塊鏈中聯盟鏈的技術特點如下:
聯盟鏈是指有若干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機構都運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並且共同來記錄交易數據。
聯盟鏈技術特點
1.
低成本運行和維護
2.
高交易速度及良好的擴展性
3.
聯盟維護、
比私有鏈更具可信度
⑦ 目前的區塊鏈聯盟盤點有哪些代表呢
近兩年,區塊鏈聯盟涌現,都有哪些代表呢?
在區塊鏈行業發展早期階段,很多企業、機構等組成區塊鏈聯盟,共享區塊鏈技術研究成果,尋求區塊鏈技術更廣泛的應用。
近兩年,區塊鏈聯盟涌現,截止2017年7月,目前已有由約40多家國際銀行組成的R3、由Linux基金會發起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位於中國互聯網核心腹地的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由11家機構共同發起的China Ledger聯盟、由25家金融機構聯合成立的金鏈盟、被稱為「俄羅斯版R3」的俄羅斯區塊鏈聯盟、尋求與微金融結合點的區塊鏈微金融產業聯盟、由深圳前海管理局主導的前海國際區塊鏈生態圈聯盟、位於陸家嘴的陸家嘴區塊鏈金融發展聯盟。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多機構和人才加入推動區塊鏈的蓬勃發展。
⑧ 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區塊鏈聯盟,都有什麼特點
世界上的區塊鏈聯盟多如牛毛,但實際上都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特點。一般所謂的聯盟也都只是某個行業內的聯盟,不具有廣泛性。不夠,現在一些國際巨頭公司已經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當然,區塊鏈也已經開始被應用實際的生活之中,例如瑞泰幣對應的醫療設備,螞蟻金服等等。
⑨ 「蜂巢思維」,區塊鏈時代的第一性原理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樣,很快就會具有自治力、適應力以及創造力,也隨之失去我們的控制。但在我看來,這卻是個最美妙的結局。
——《失控》
"蜂巢思維"出自凱文·凱利的《失控》(1994),簡單的說「蜂巢思維」就是「群體思維」。蜜蜂的群體結構,在蜂巢之中每個個體各有分工,自發維系整個蜂巢,蜂巢就像是一個整體,匯集了每個個體的思維。凱文·凱利用蜂巢思維比喻人類的協作帶來的群體的智慧。
1.蜂群的「蜂巢思維」
「蜂群的靈魂」在哪裡?早在1901年,比利時作家莫利斯·梅特林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它由誰統治,由誰發布命令,由誰預見未來……?
現在我們已經能確定統治者不是蜂後。當蜂群從蜂巢前面狹小的出口湧出時,蜂後只能跟著。蜂後的女兒負責選擇蜂群應該何時何地安頓下來。五、六隻無名工蜂在前方偵察,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樹洞和牆洞。他們回來後,用約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報告。在報告中,偵察員的舞蹈越誇張,說明她主張使用的地點越好。接著,一些頭目們根據舞蹈的強烈程度核查幾個備選地點,並以加入偵察員旋轉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這就引導更多跟風者前往占上風的候選地點視察,回來之後再加入看法一致的偵察員的喧鬧舞蹈,表達自己的選擇。
除去偵察員外,極少有蜜蜂會去探查多個地點。蜜蜂看到一條信息:「去那兒,那是個好地方。」它們去看過之後回來舞蹈說,「是的,真是個好地方。」通過這種重復強調,所屬意的地點吸引了更多的探訪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訪者加入進來。按照收益遞增的法則,得票越多,反對越少。漸漸地,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一個大的群舞,成為舞曲終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獲勝。
這是一個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選舉大廳,其產生的效果卻極為驚人。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徹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終幕閉,按照民眾的選擇,蜂群挾帶者蜂後和雷鳴般的嗡嗡聲,向著通過群選確定的目標前進。這是一個由兩萬個群氓合並成的整體,它和比特幣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2.螞蟻的「蜂巢思維」
從一個定居點搬到另一個定居點的蟻群,會展示出涌現控制下的「卡夫卡式噩夢」效應。你會看到,當一群螞蟻用嘴拖著卵、幼蟲和蛹拔營西去的時候,另一群熱枕的工蟻卻在以同樣的速度拖著那些家當掉頭東行。而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螞蟻,也許是意識到了信號的混亂和沖突,正空著手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的亂跑。簡直是典型的辦公室場面。
不過,盡管如此,整個蟻群還是成功地轉移了。在沒有上級作出任何明確決策的情況下,蟻群選定一個新的地點,發出信號讓工蟻開始建巢,然後就開始進行自我管理。
3.鳥群的「蜂巢思維」
一個鳥群並不是一隻碩大的鳥。科學報道記者詹姆斯·格雷克寫道:「單只鳥或一條魚的運動,無論怎樣流暢,都不能帶給我們像玉米地上空滿天打旋的燕八哥或百萬鯫魚魚貫而行的密集隊列所帶來的震撼。(鳥群疾轉逃離掠食者的)高速電影顯示出,轉向的動作以波狀感測的方式,以大約七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從一隻鳥傳到另一隻鳥。比單只鳥的反應要快得多。」鳥群遠非鳥的簡單聚合。
4.演算法生成的群體智慧
在《蝙蝠俠歸來》中有一個場景,一大群黑色大蝙蝠一窩蜂地穿越水淹的隧道湧向紐約市中心。這些蝙蝠是由電腦製作的。動畫繪制者先製作一隻蝙蝠,並賦予它一定的空間以使之能自動地扇動翅膀;然後再復制出幾十個蝙蝠,直至成群。之後,讓每隻蝙蝠獨自在屏幕上四處飛動,但要 遵循演算法中植入的幾條簡單規則:不要撞上其他的蝙蝠,跟上自己旁邊的蝙蝠,離隊不要太遠。 當這些「演算法蝙蝠」在屏幕上運行起來時,就如同真的蝙蝠一樣成群結隊而行了。
5.涌現——看不見的手
「蜂巢思維」的神奇在於,沒有一隻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隻從大量愚鈍的成員中涌現出來的手,控制著整個群體。它的神奇還在於,量變引起質變。要想從單個蟲子的機體過度到集群機體,只需要增加蟲子的數量,使大量的蟲子聚集在一起,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階段,當復雜度達到某一程度時,「集群」就會從「蟲子」中涌現出來。
螞蟻研究的先驅者惠勒認為,集群所形成的超級有機體,是從大量聚集的普通昆蟲有機體中「涌現」出來的。他指出,這種涌現是一種科學,一種技術的、理性的解釋,而不是什麼神秘主義或煉金術。
涌現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自然現象。涌現這個概念表現的是一種不同類型的因果關系。在這里,2+2不等於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於5。在涌現的邏輯里,2+2=蘋果。當聆聽巴赫時,充溢我們身心的所有「巴赫的氣息」,就是一副富有詩意的圖景,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富有含義的模式是如何從音符以及其他信息中涌現出來的。
要想洞悉一個系統所蘊藏的涌現結構,最快捷、最直接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運行它。就此而言,有什麼潛藏在人類個體中沒有涌現出來,除非所有的人都通過人際交流或政治管理聯系起來?在這種類似於蜂巢的仿生超級思維中,一定醞釀著某種最出人意料的東西。這里有一個關於活系統的普遍規律: 低層級的存在無法推斷出高層級的復雜性。
計算機科學家越來越意識到,蜂巢思維和分布式問題是一體的,它們都是從一大堆相互連接的部件中涌現出來的模式。
6.從量變到質變
事物的涌現大都依賴於一定數量的個體,一個群體,一個集體,一個團伙,或是更多。滿滿一槽的水,當你拔去水槽的塞子,水就會開始攪動,形成渦流。渦流發展成為漩渦,像有生命一般成長。不一會兒,漩渦從水面擴展到槽底,帶動了整個水槽里的水。不停變化的水分子瀑布在龍卷中旋轉,時刻改變著漩渦的形狀。
不管我們在何時拔掉塞子,漩渦都會無一例外地出現。漩渦是一種涌現的事物——如同群一樣,它的能量及結構蘊涵於群體而非單個水分子的能量和特性之中。一如所有涌現的事物,漩渦的特性來源於大量共存的其他個體,一滴水並不足以顯現出漩渦,而一把沙子也不足以引發沙丘的崩塌。
數量能帶來本質性的差異。一粒沙子不能引起沙丘的崩塌,但是一旦堆積了足夠多的沙子,就會出現沙丘,進而也就能引發一場沙崩。一些物理屬性,如溫度,也取決於分子的集體行為。當連接度高且成員數目大時,就產生了群體行為的動態特性——量變引起質變。
7.區塊鏈:二十一世紀的圖標
原子是20世紀科學的圖標。原子象徵著簡單所代表的質朴力量,代表著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不管是科學還是管理,都遵從於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一個帶有禪意的思想:原子是過去,下個世紀的科學象徵是充滿活力的網路。
網路的圖標是沒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連的小圓點,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糾纏的箭頭織成的網。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論述了物種如何從個體中涌現而出。這些個體的自身利益彼此沖突,卻又相互關聯。當他試圖尋找一幅插圖做此書的結尾時,他選擇了纏結的網。
網路是唯一有能力無偏見地發展或無引導地學習的組織形式。所有其他的拓撲結構都會限制可能發生的事物。群的拓撲結構多種多樣,但是唯有龐大的網狀結構才能包容形態的真正多樣性。
網路是群體的象徵,由此產生的群組織——分布式系統——將自我散布在整個網路,以致於沒有哪一部分能說,「我就是我」。無數的個體思維聚在一起,形成了無可逆轉的社會性。它所表達的既包含了計算機的邏輯,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邏輯,進而展現出一種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暗藏在網路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見的手——一種沒有權威存在的控制。 原子代表的是簡潔明了,而網路傳送的是由復雜性而生的凌亂之力。
1962年,第一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分布式通信網路》宣告網路的誕生,之後的幾十年,網路得到巨大發展,發展成為有圍牆花園的互聯網。人們發現圍牆花園並不是堡壘,反而更像是監獄。
區塊鏈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比特幣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首次打破圍牆,創造了一個新的天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它已迅速發展成為一個3342億美元的新興行業。區塊鏈基於P2P網路,融入密碼學、概率論、計算機科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依賴群體智慧和涌現模式,組成了一個分布式、去中心化、協作及可適應性的網路。區塊鏈將掀起一場革命,在這里,蜂巢似的群體是主角。
8.達爾文時代的數學原理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中最不能讓人接受的部分就是它的必然性。自然選擇的條件非常特殊,但這些條件一旦滿足,自然選擇就會無可避免地發生!自然選擇也許不該被稱為生物學定律。它發生的原因不是生物學,而是概率論。
進化不是一個生物過程,它整合了技術、數學、信息和生物學的過程,幾乎可以說,進化是一條物理法則,適用於所有的群體,不管它們有沒有基因。
我相信存在一種生命的數學。自然選擇也許就是這種數學中的加法。要想充分解釋生命的起源、復雜性的趨勢以及智能的產生,不僅僅需要加法,還需要一門豐富的數學,由各種互為基礎的復雜函數所組成。它需要更為深入的進化。 單憑自然選擇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大有作為,就必須融入更富創造力和生產力的過程。除去自然選擇,它必須有更多的手段。
一如乘法是某種連加運算,但從這種快捷運算中涌現出了全新的力量,如果我們只把乘法看成是加法的重復,就永遠也不可能掌握這種力量。 只滿足於加法,你就永遠得不到E=mc²。
任何事物聚集成群都會與原來有所不同:聚合體越多,由一個聚合體觸發另一個聚合體這樣的相互作用就越有可能會呈指數級增長。在某個點上,不斷增加的多樣性和聚合體數量就會達到一個臨界值,從而使系統中一定數量的聚合體瞬間形成一個自發的環,一個自生成、自支持、自轉化的化學網路。
區塊鏈就是這樣的網路,聚合自組織的蜂巢,從多個維度上進行自然選擇,在不同的尺度上,以不同的節律,用不同的風格運行著。這種多元化的深度進化,猶如智能,是從某種動態群落中涌現出來的。這種最具適應性的系統是如此不羈,以至於與失控之間僅一線之隔。進化的系統會自己找到這個平衡點。
引述阿博切那個怪人的話,他說:「我更關心那些空白的地方,那些能想像得到卻實現不了的形態。」在區塊鏈的網路里,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