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廣電媒體融合區塊鏈技術

廣電媒體融合區塊鏈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9-04 13:31:08

1. 區塊鏈到底怎麼做

需要建立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

1、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基礎數據和基本演算法;

2、網路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

3、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演算法;

4、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

5、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演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

6、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

(1)廣電媒體融合區塊鏈技術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黨中央的前瞻判斷,讓「區塊鏈」走進大眾視野,成為金融資本、實體經濟和社會輿論共同關注點。

從網路強國到大數據,從媒體融合到區塊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瞄準技術變革前沿,展現出黨中央的方向把握力、前瞻判斷力和未來預見力,引領著中國產業變革和經濟轉型的步伐。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專門強調「區塊鏈」,則為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打開了想像空間。

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

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2. 發改委: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409號,其中提到: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建設。
以下為全文:
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發改高技〔2020〕1409號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廳)、財政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聚焦重點產業領域。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形成規模效應。
——打造集聚發展高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要素資源集聚、產業協同高效、產業生態完備等優勢,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台,促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增強要素保障能力。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引導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合理配置、有效集聚。
——優化投資服務環境。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創新投資模式,暢通供需對接渠道,釋放市場活力和投資潛力。
二、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將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優先向基站建設開放,研究推動將5G基站納入商業樓宇、居民住宅建設規范。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元、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加快推進基於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智慧廣電、媒體融合、5G廣播、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社區、智慧家政、智慧旅遊、在線消費、在線教育、醫療健康等成長潛力大的新興方向,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中小微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產業。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加快補全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數字鄉村產業體系建設,鼓勵開發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信息化產品和應用,發展農村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廣電總局、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推動創新疫苗、體外診斷與檢測試劑、抗體葯物等產業重大工程和項目落實落地,鼓勵疫苗品種及工藝升級換代。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安全與應急領域投資,加強國家生物製品檢驗檢定創新平台建設,支持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技術研發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葯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改革完善中葯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葯新葯研發和產業發展。實施生物技術惠民工程,為自主創新葯品、醫療裝備等產品創造市場。(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醫葯局、葯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補短板。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築、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機床、節能非同步牽引電動機、高端醫療裝備和制葯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生產,實施智能製造、智能建造試點示範。研發推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維、農業生產專用感測器、智能裝備、自動化系統和管理平台,建設一批創新中心和示範基地、試點縣。鼓勵龍頭企業建設「互聯網+」協同製造示範工廠,建立高標准工業互聯網平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圍繞保障大飛機、微電子製造、深海采礦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矽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實施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稀土、釩鈦、鎢鉬、鋰、銣銫、石墨等特色資源在開采、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葯等領域的應用。(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卡脖子」問題,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加快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制氫加氫設施、燃料電池系統等基礎設施網路。提升先進燃煤發電、核能、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基礎設施網路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秸稈能源化利用。(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建設。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示範,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加大車聯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自動駕駛運營大數據中心。以支撐智能汽車應用和改善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於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城市動態和靜態數據於一體的「車城網」平台,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快節能環保產業試點示範。實施城市綠色發展綜合示範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和小區內建築節能節水改造及相關設施改造提升,推廣節水效益分享等合同節水管理典型模式,鼓勵創新發展合同節水管理商業模式,推動節水服務產業發展。開展共用物流集裝化體系示範,實現倉儲物流標准化周轉箱高效循環利用。組織開展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環境自動監測、生產過程智能管理。試點在超大城市建立基於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的生態環境新型治理體系。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託管、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等環境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環境治理服務水平,推動環保產業持續發展。加大節能、節水環保裝備產業和海水淡化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示範和推廣應用。實施綠色消費示範,鼓勵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飯店、綠色電商等綠色流通主體加快發展。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數字創意產業與生產製造、文化教育、旅遊體育、健康醫療與養老、智慧農業等領域融合發展,激發市場消費活力。建設一批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加強數字內容供給和技術裝備研發平台,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一流電競中心、高沉浸式產品體驗展示中心,提供VR旅遊、AR營銷、數字文博館、創意設計、智慧廣電、智能體育等多元化消費體驗。發展高清電視、超高清電視和5G高新視頻,發揮網路視聽平台和產業園區融合集聚作用,貫通內容生產傳播價值鏈和電子信息設備產業鏈,聯動線上線下文化娛樂和綜合信息消費,構建新時代大視聽全產業鏈市場發展格局。(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
(九)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導和儲備1000個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發展格局。適時啟動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項目。(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增強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力。啟動實施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依託集群內優勢產學研單位聯合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質檢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標准創新基地、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創新平台和重點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平台。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建設產業集群協同創新中心和產業研究院。(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中科院、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進產城深度融合。啟動實施產業集群產城融合示範工程。以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促進加快形成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宜居宜業的產業生態綜合體。加快產業集群交通、物流、生態環保、水利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進產業集群資源環境設施共建共享、能源資源智能利用、污染物集中處理等設施建設。探索「核心承載區管理機構+投資建設公司+專業運營公司」建設新模式,推進核心承載區加快向企業綜合服務、產業鏈資源整合、價值再造平台轉型。推動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證監會、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聚焦產業集群應用場景營造。啟動實施產業集群應用場景建設工程。圍繞5G、人工智慧、車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定期面向特定市場主體發布應用場景項目清單,擇優評選若干新興產業應用場景進行示範推廣,並給予應用方一定支持。鼓勵集群內企業發展面向定製化應用場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推廣應用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壯大國內產業循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能源局、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提高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實施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依託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科研單位等建設一批專業化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推進國家標准參考數據體系建設。建設產業集群創新和公共服務綜合體,強化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准認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智能製造、產業互聯網、創新轉化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支撐,打造集技術轉移、產業加速、孵化轉化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產業空間。在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培育一批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有條件的集群聚焦新興應用開展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中科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增強資金保障能力
(十四)加強政府資金引導。統籌用好各級各類政府資金、創業投資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創新政府資金支持方式,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牽引作用。鼓勵地方政府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計劃,按市場化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圍繞保障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鼓勵建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服務,完善內部考核和風險控制機制。鼓勵銀行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推動政銀企合作。構建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機制。制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分類指引,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公司)債券發行力度。支持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責任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推進市場主體投資。依託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合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外商投資限制,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條目。(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資委等職責分工負責)
五、優化投資服務環境
(十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動重大項目「物流通、資金通、人員通、政策通」。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簡化、整合項目報建手續,深化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應用,加快推進全程網辦。全面梳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准入和行政許可流程,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推行「一網通辦」。(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做好用地、用水、用能、環保等要素配置,將土地林地、建築用砂、能耗等指標優先保障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工程和項目需求。加強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鼓勵地方盤活利用存量土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商務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建立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點、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推進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細化量化行政處罰標准。(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做好政策咨詢和宣傳引導工作,以「線上線下」產業招商會、優質項目遴選賽、政銀企對接會、高端論壇等形式加強交流合作,增強企業投資意願,激發社會投資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營造全社會敢投資、願投資、善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 清大新媒體應用區塊鏈技術有哪些優勢呢,前景如何呢

基於區塊鏈技術,清大新媒體通過「線下鋪設智能機+線上教育好班 APP」相融合的交互模式,讓合作機構、用戶在線下清大新媒體智能機上通過掃碼抽獎得到的金鑽,再到好班 APP上實現價值轉化。通過APP,用戶不僅可以共享更多的教育資源,還可以通過積分(金鑽)兌換服務,將有傳播價值的內容、活動,以互動、閱讀、轉發推薦等形式傳播出去,當傳播行為符合效果要求時,用戶可以獲得獎勵,以此兌換獲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是很有前景的。

4. 媒體融合賦能科技協同創新 5G時代的科技創新傳播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12月5日,2020年中國 科技 傳播論壇暨中國 科技 新聞學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在北京中國 科技 會堂召開。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徐延豪出席並致開幕詞。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侯立安,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在大會上做了主旨報告。

中國 科技 新聞學會 科技 創新傳播工作委員會主辦的「5G時代的 科技 創新傳播」分論壇同期舉行。來自 科技 界、學術界、產業界以及 科技 傳播領域的專家代表70餘人出席了論壇。

中國 科技 新聞學會 科技 創新傳播工作委員會會長楊曦淪在致辭中表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不僅為 科技 創新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向,對 科技 傳播也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意見》有三方面內容應該高度重視,一是要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以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把更多優質內容、先進技術、專業人才、項目資金向互聯網主陣地匯集、向移動端傾斜,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盡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網路平台,佔領新興傳播陣地;二是,要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用好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三是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增強主流媒體的市場競爭意識和能力, 探索 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創新媒體投融資政策,增強自我造血機能。

中國 科技 新聞學會 科技 創新傳播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名牌》雜志社總編輯周志懿發表了題為《 科技 創新傳播一定要有品牌化思維》的主旨演講。周志懿認為,傳播就是提升影響力,傳播 科技 思想與 科技 精神,其中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品牌化。無論是對 科技 人物的報道,還是對 科技 項目、技術、企業的傳播,均是希望通過傳播推出相關的 科技 技術品牌、人物品牌、產品品牌或企業品牌,通過樹立這種品牌的典型而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因為 科技 是泛化的,而品牌是具體的,是有形象有 情感 的。因此,他建議,要想使 科技 領域的重要思想與技術創新傳播好,就一定要有品牌化思維,這個思維必須是一開始就具備與介入的,必須是系統化並一以貫之、長期堅持的,是能夠具體化甚至落實到生產生活層面的。

周志懿表示,媒體的深度融合與 科技 創新傳播是相互成就的。之所以推進媒體的深度融合,是因為 科技 創新給媒體傳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四全媒體成為現實。因此,媒體的深度融合是一種必然。而另一方面, 科技 領域的傳播也必須通過媒體的深度融合來實現,否則就達不到理想的效能,因為這已經是一個新的時代。

楊曦淪在報告中表達了與周志懿相同的觀點,他認為 科技 創新傳播有兩層意思,一是把「 科技 創新」作為傳播內容,二是把「 科技 創新」作為傳播的技術手段。 科技 創新工作委員會有三大工作任務:第一,做好 科技 企業自媒體人的培訓,提升其 科技 創新傳播的能力,並在培訓的基礎上,共建 科技 融媒體中心;第二,針對 科技 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的影響,定期推出一批有影響力、標志性的 科技 產品,讓全 社會 分享 科技 創新的成果,並推動中國自主創新的 科技 成果走向世界;第三,通過推出一批貢獻突出,標志性強的 科技 人物,傳播 科技 思想和科學精神,提高全 社會 尊重 科技 人才、崇尚 科技 創新的良好氛圍。

中國衛星應用產業第一刊《衛星與網路》雜志創始人劉語霏做了《擺脫滯後局面,推動航天傳播,進入普羅大眾視野》的主題報告。據劉語霏介紹,高技術行業由於知識門檻高、技術進展快,行業傳播的從業人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在傳播當中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目前航天傳播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新聞宣傳的狀態或幾百字左右的簡單的消息性發布層面。劉語霏表示,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擺脫傳統的宣傳思維方式,積極、持續地追求創新,才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自己的位置。她認為,當傳播活動發展到能夠承載產業文化的時候,本身也就成為了一種產業。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崗位教授、 科技 委人機混合智能專家劉偉做了《關於人機關系的思考》的報告。報告深度闡述了人機融合的 歷史 和未來方向, 科技 傳播對政治、經濟和 社會 發展的關鍵性的影響,並指出人工智慧在 科技 傳播中將要發會的重要作用。

國家信息化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互聯網應用創新委員會高級專家委員張文練做了題為《5G時代的行業應用和 科技 傳播》的報告。報告呈現了5G技術將為中國 科技 傳播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改變。

《物理精神》的作者方禮勇做了名為《向 科技 創新要答案,物理精神與 科技 創新》的報告,將物理精神對人類 社會 發展,對人類創新的作用,充分展現。

本次論壇還組織了 科技 賦能「智慧」招商對話,讓與會者對 科技 +傳播賦能區域經濟發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5. 發改委等四部委發布指導意見 加快新能源車充/換電站建設

易車訊 近日,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了《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元、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創新疫苗、體外診斷與檢測試劑、抗體葯物等產業重大工程和項目落實落地,鼓勵疫苗品種及工藝升級換代。

以下為原文:

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發改高技〔2020〕1409號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廳)、財政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聚焦重點產業領域。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形成規模效應。

——打造集聚發展高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要素資源集聚、產業協同高效、產業生態完備等優勢,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台,促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增強要素保障能力。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引導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合理配置、有效集聚。

——優化投資服務環境。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創新投資模式,暢通供需對接渠道,釋放市場活力和投資潛力。

二、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將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優先向基站建設開放,研究推動將5G基站納入商業樓宇、居民住宅建設規范。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元、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加快推進基於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智慧廣電、媒體融合、5G廣播、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社區、智慧家政、智慧旅遊、在線消費、在線教育、醫療健康等成長潛力大的新興方向,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中小微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產業。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加快補全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數字鄉村產業體系建設,鼓勵開發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信息化產品和應用,發展農村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廣電總局、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推動創新疫苗、體外診斷與檢測試劑、抗體葯物等產業重大工程和項目落實落地,鼓勵疫苗品種及工藝升級換代。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安全與應急領域投資,加強國家生物製品檢驗檢定創新平台建設,支持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技術研發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葯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改革完善中葯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葯新葯研發和產業發展。實施生物技術惠民工程,為自主創新葯品、醫療裝備等產品創造市場。(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醫葯局、葯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補短板。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築、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機床、節能非同步牽引電動機、高端醫療裝備和制葯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生產,實施智能製造、智能建造試點示範。研發推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維、農業生產專用感測器、智能裝備、自動化系統和管理平台,建設一批創新中心和示範基地、試點縣。鼓勵龍頭企業建設「互聯網+」協同製造示範工廠,建立高標准工業互聯網平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圍繞保障大飛機、微電子製造、深海采礦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矽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實施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稀土、釩鈦、鎢鉬、鋰、銣銫、石墨等特色資源在開采、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葯等領域的應用。(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卡脖子」問題,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加快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制氫加氫設施、燃料電池系統等基礎設施網路。提升先進燃煤發電、核能、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基礎設施網路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秸稈能源化利用。(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建設。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示範,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加大車聯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自動駕駛運營大數據中心。以支撐智能汽車應用和改善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於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城市動態和靜態數據於一體的「車城網」平台,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快節能環保產業試點示範。實施城市綠色發展綜合示範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和小區內建築節能節水改造及相關設施改造提升,推廣節水效益分享等合同節水管理典型模式,鼓勵創新發展合同節水管理商業模式,推動節水服務產業發展。開展共用物流集裝化體系示範,實現倉儲物流標准化周轉箱高效循環利用。組織開展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環境自動監測、生產過程智能管理。試點在超大城市建立基於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的生態環境新型治理體系。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託管、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等環境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環境治理服務水平,推動環保產業持續發展。加大節能、節水環保裝備產業和海水淡化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示範和推廣應用。實施綠色消費示範,鼓勵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飯店、綠色電商等綠色流通主體加快發展。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數字創意產業與生產製造、文化教育、旅遊體育、健康醫療與養老、智慧農業等領域融合發展,激發市場消費活力。建設一批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加強數字內容供給和技術裝備研發平台,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一流電競中心、高沉浸式產品體驗展示中心,提供VR旅遊、AR營銷、數字文博館、創意設計、智慧廣電、智能體育等多元化消費體驗。發展高清電視、超高清電視和5G高新視頻,發揮網路視聽平台和產業園區融合集聚作用,貫通內容生產傳播價值鏈和電子信息設備產業鏈,聯動線上線下文化娛樂和綜合信息消費,構建新時代大視聽全產業鏈市場發展格局。(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

(九)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導和儲備1000個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發展格局。適時啟動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項目。(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增強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力。啟動實施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依託集群內優勢產學研單位聯合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質檢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標准創新基地、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創新平台和重點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平台。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建設產業集群協同創新中心和產業研究院。(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中科院、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進產城深度融合。啟動實施產業集群產城融合示範工程。以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促進加快形成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宜居宜業的產業生態綜合體。加快產業集群交通、物流、生態環保、水利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進產業集群資源環境設施共建共享、能源資源智能利用、污染物集中處理等設施建設。探索「核心承載區管理機構+投資建設公司+專業運營公司」建設新模式,推進核心承載區加快向企業綜合服務、產業鏈資源整合、價值再造平台轉型。推動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證監會、國鐵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聚焦產業集群應用場景營造。啟動實施產業集群應用場景建設工程。圍繞5G、人工智慧、車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定期面向特定市場主體發布應用場景項目清單,擇優評選若干新興產業應用場景進行示範推廣,並給予應用方一定支持。鼓勵集群內企業發展面向定製化應用場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推廣應用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壯大國內產業循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能源局、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提高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實施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依託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科研單位等建設一批專業化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推進國家標准參考數據體系建設。建設產業集群創新和公共服務綜合體,強化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准認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智能製造、產業互聯網、創新轉化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支撐,打造集技術轉移、產業加速、孵化轉化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產業空間。在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培育一批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有條件的集群聚焦新興應用開展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中科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增強資金保障能力

(十四)加強政府資金引導。統籌用好各級各類政府資金、創業投資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創新政府資金支持方式,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牽引作用。鼓勵地方政府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計劃,按市場化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圍繞保障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鼓勵建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服務,完善內部考核和風險控制機制。鼓勵銀行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推動政銀企合作。構建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機制。制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分類指引,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公司)債券發行力度。支持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責任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推進市場主體投資。依託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合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外商投資限制,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條目。(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資委等職責分工負責)

五、優化投資服務環境

(十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動重大項目「物流通、資金通、人員通、政策通」。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簡化、整合項目報建手續,深化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應用,加快推進全程網辦。全面梳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准入和行政許可流程,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推行「一網通辦」。(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做好用地、用水、用能、環保等要素配置,將土地林地、建築用砂、能耗等指標優先保障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工程和項目需求。加強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鼓勵地方盤活利用存量土地。(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商務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建立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點、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推進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細化量化行政處罰標准。(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做好政策咨詢和宣傳引導工作,以「線上線下」產業招商會、優質項目遴選賽、政銀企對接會、高端論壇等形式加強交流合作,增強企業投資意願,激發社會投資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營造全社會敢投資、願投資、善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2020年9月8日

6. 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護知識產權領域

1月5日,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實施年度推進計劃》,提出完善新興領域和特定領域知識產權規則,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領域數字版權保護的融合創新研究。
易保全旗下品牌微版權,依託於區塊鏈技術以及強大的司法落地能力,首創「區塊鏈+司法+知識產權保護」的模式,可以提供作品確權、侵權監測、侵權分析、網路取證、代理維權等一站式知識產權保護服務。

7. 區塊鏈現在發展怎麼樣

2020年,區塊鏈被國家納入到了「新基建」的范疇中,至少有7省出台區塊鏈支持政策。同年,區塊鏈技術也正從概念逐漸走向落地,應用場景多點開花。「區塊鏈+」各種行業應用更是成為區塊鏈不斷成熟的標志。

2020年「區塊鏈+」發展狀況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各國政府、企業探索採用新興技術降低經濟社會運行成本,提升實體經濟運行效率,進一步尋找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區塊鏈與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基礎設施交叉創新,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垂直領域呈現出「區塊鏈+」的發展格局和「脫虛向實」的良好勢頭。

而為避免脫實向虛,除繼續嚴厲打擊投機行為之外,還必須引導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因此,「區塊鏈+」各種產業應用場景,成為區塊鏈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已有超過262家上市公司涉足區塊鏈領域,分別來自保險、房地產、商業百貨、安防設備、包裝材料、電信運營等39個領域。而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布的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中,上市公司區塊鏈項目達到45項。

其中,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場景,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項目落地。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國內已備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中,金融(含供應鏈金融)領域項目數量排名第一,佔比高達36%。

隨著區塊鏈應用落地加快推進,「區塊鏈+」業務已經成為互聯網骨幹企業進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重點,在金融業務之外,積極部署互聯網、溯源、供應鏈&物流、數字資產、政務及公共服務、知識產權、法律、醫療等多領域的應用。

同時,行業內也漸趨理解,區塊鏈是可信交易的基礎組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區塊鏈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5G等其他技術相結合,利用協同效應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共同助力數字化轉型。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區塊鏈應用主要在存證領域,區塊鏈已進入了如何從工程角度把它做得更好,更可信、更穩定,擴展性更好,能夠容納更多節點的階段。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這一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或更長時間,下一步區塊鏈技術性競爭由工程性的優化改良轉向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

另外,據了解到,區塊鏈產業長期向好,行業認知回歸理性。隨著中央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規劃指引,我國區塊鏈明確了以聯盟鏈為基礎,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公共服務為目標的發展思路,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清晰。現階段廣大從業者對區塊鏈的信心持續向好,普遍認可區塊鏈的長期戰略性價值。

2021年「區塊鏈+」前景如何?

隨著我國區塊鏈產業鏈逐漸完善,多數區塊鏈企業不止聚焦於某一方面,呈現多領域協同發展態勢。據統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布的 801 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中,北京、廣州、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為備案企業最多的省市。

與技術特徵相對應的區塊鏈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存證、自動化協作和價值轉移三方面,隨著其價值潛力不斷被挖掘,應用落地場景已從金融這個突破口,逐步向實體經濟和政務民生等多領域拓展。

而區塊鏈針對實體經濟的核心價值正是促進產業上下游高效協作,提升產融結合效能。發展前期,區塊鏈應用模式主要以文件、合同等的存證為主。現階段,區塊鏈產業應用正逐步向政務數據共享、供應鏈協同、跨境貿易等自動化協作和價值互聯邁進。

2020年是2021年的熱身。2021年,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工具的使用將繼續像2020年那樣增長。並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深入,區塊鏈產業基礎將越來越好,產業生態也將發展迅速,產業鏈分布日益廣泛。

從產業結構來看,區塊鏈產業重要分為底層技術、平台服務、產業應用、周邊服務四部分。

前三部分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下游關系,分別由底層技術部分提供區塊鏈必要的技術產品和組件,平台服務部分基於底層技術搭建出可運行相應行業應用的區塊鏈平台,產業應用部分主要根據各行業實際場景,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行業應用,實現行業內業務協同模式革新。

周邊服務部分則為行業提供支撐服務,其中包括行業組織、市場研究、標准制定、系統測評認證、行業媒體等,為產業生態發展提供動力。

其中,就區塊鏈的產業應用而言:區塊鏈是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成果,也是各行業業務流程重構和產業互動模式革新的主要助推器。

區塊鏈已經從最初的數字金融,逐步向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等領域擴展,現在已在政務、民生、工業管理等行業探索應用,其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呈現出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態勢。

目前,國內企業重點聚焦於服務實體經濟、改善政務民生相關應用發展,其中供應鏈金融和產品溯源已佔到全部應用的半壁江山,其他如政務、民生等已成廠商未來重點布局領域,即將出現爆炸式增長。

在經過2020年區塊鏈投資降溫,2021年區塊鏈行業或將開始逐步趨於理性。但較完備的產業鏈條和積極活躍的市場主體,為區塊鏈產業融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區塊鏈產業在政策扶持、生態構建、平台服務、應用落地以及融合創新等方面也將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8. 區塊鏈+媒體是做什麼的

區塊鏈跟媒體有著天然的聯系,區塊鏈的推廣應用也好、開發也好,都離不開一批媒體人在中間的努力,甚至區塊鏈媒體已經成為一個特色媒體,一個專用名詞。但是,任何新技術的認識都有一個過程,這其中既有公信力的成分,也有一個認識逐漸到位的過程,所以說知識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去中介,這對於傳媒和金融行業沖擊最大,因為這兩個行業的本質就是中介。如今自媒體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這個已經不可逆,而金融的去中介現場也是有一個反復的過程。除了比特幣之外我們還沒有發現現象級的應用,希望全社會對區塊鏈應用能夠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再產生類似比特幣這樣的現象級的應用。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9. 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9月26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從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原則三個方面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要求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推進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持正確方向,堅持一體發展,堅持移動優先,堅持科學布局,堅持改革創新,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逐步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意見》指出,要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以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把更多優質內容、先進技術、專業人才、項目資金向互聯網主陣地匯集、向移動端傾斜,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盡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網路平台,佔領新興傳播陣地。
《意見》指出,要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創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大興「開門辦報」之風,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以開放平台吸引廣大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傳播,生產群眾更喜愛的內容,建構群眾離不開的渠道。
《意見》指出,要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用好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
要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註重網路內容建設,始終保持內容定力,專注內容質量,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創新內容表現形式,提升內容傳播效果。要深化主流媒體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的一體化組織架構,構建新型采編流程,形成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傳播鏈條。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增強主流媒體的市場競爭意識和能力,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創新媒體投融資政策,增強自我造血機能。
《意見》指出,要按照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原則,完善中央媒體、省級媒體、市級媒體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四級融合發展布局。努力打造全媒體對外傳播格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意見》強調,要大力培養全媒體人才,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提高主流媒體人才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把更多熟悉新媒體的中青年優秀人才充實到關鍵崗位,充分釋放人才活力。
《意見》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資金保障,加強政策支持,形成政策保障體系,支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要強化黨的領導,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作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要加強評估考核,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熱點內容
區塊鏈共識機制ppt 發布:2024-11-17 09:41:06 瀏覽:450
Vega64礦機 發布:2024-11-17 09:38:12 瀏覽:388
比特幣勒索病毒網路武器 發布:2024-11-17 09:29:33 瀏覽:393
GD交易比特幣靠譜嗎 發布:2024-11-17 09:10:04 瀏覽:679
全球的第一個法定數字貨幣誕生 發布:2024-11-17 08:59:15 瀏覽:575
以太坊錢包只有usdt怎麼轉出 發布:2024-11-17 08:45:32 瀏覽:280
ad幣有礦機嗎 發布:2024-11-17 08:28:22 瀏覽:775
怎麼注冊萊特幣的錢包 發布:2024-11-17 08:28:19 瀏覽:601
天天蓋大樓3挖礦進不去 發布:2024-11-17 08:22:04 瀏覽:246
最強挖礦者 發布:2024-11-17 08:13:10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