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代幣眾售首次代幣發行
① 什麼是STO,STO代幣發行的流程是什麼
Sto是具有證券性的代幣
STO代幣發行的流程如下:
發行方案設計:根據項目方資格的資料與要求,給出合理的建議,更加有效的規避其他風險;
VIE主體搭建:注冊海外主體公司,稅務豁免,獲利合理合法迴流;
項目法務合規:為項目方提供Reg合規所需全部法律文件,申請CID代碼,提交備案;
代幣發行:根據前期方案,共同協商代幣發行時間周期;
合格投資人/機構對接:中美日新等海外合格投資人、投資機構對接。
STO海外發行分為兩種:一是在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SEC下進行注冊的Rge. A+,這一對海外投資人來說要求通常是會比較高的,可以作為長線准備;二是可以在SEC申請豁免,只需備案即可,SEC方面也不會主動去審核的Reg. D和Reg. S,這類代幣不僅對海外投資人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在融資額度和海外宣傳上也更加有利。
美國的SEC的態度很明確:ICO產生的數字貨幣屬於證券,因此發行過程需要按照證券法來監管。而比特幣不是ICO產生的,因此比特幣不屬於證券,不在SEC監管范圍內。但是數字貨幣的ETF,屬於SEC的監管范疇。目前SEC要求所有ICO都要注冊,走證券類通證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ring, STO)的過程,遵循現有的證券法規。如果不按照SEC要求走合法STO,SEC將採取嚴厲的執法打擊。
Sto是具有證券性的代幣,它是怎麼憑空出現的呢?縱觀今年ico情形,sto的出現絕非偶然,相比ico去中心化只需要通過虛擬幣融資,門檻低,風險高,sto則是在合法合規的監管下,並以線下有形資產抵押的Token證券發行,投資門檻的提高,也大大減少了風險,於是sto證券代幣發行成為了大家追捧的對象。
新生事物落地必然會有人質疑,有人說STO就是現有的證券換了套衣服,若只是簡單的將現有的證券通證化,那麼的確創新不足,價值也有限,純粹只是資產token化。
這就不得不提到STO的優勢,在ST上市交易之後,和傳統證券不同,一旦在交易所完成交易並提取到錢包,ST就完成了交割,相比傳統證券業的繁瑣顯得更快速。
另外ST相比傳統證券還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ST是可編程的,能給上市企業帶來很多傳統證券不具備的功能。這些新的可編程特性使得傳統證券變成了智能證券,STO具備了取代IPO的技術優勢。
在STO實際落地的過程中,現階段有一種操作方法,那就是仿效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的流程,先注冊離岸公司,再通過VIE結構控制國內公司,再由離岸公司發行ST,只是最後不到納斯達克上市,而是到Open Finance、tZero、CSE等持牌ST數字交易所交易。
具體來說,STO本身具有以下優勢:
1.更好的流動性;
2.協議層面自動化管理 ;
3.24小時交交易 ;
4.更小的交易單位
說到最後本人聯想到SEC屢屢拒絕BT幣ETF,每次SEC有點動靜都能直觀反映在BTC價格上,數字資產市場尋求新融資模式也指日可待。
那麼什麼樣的國內企業可以在美國發行STO呢:
有實際資產,無盈利要求;
有經營歷史和收入;
在美國無不良記錄;
公司形式不限;有較好的市場潛力。
② ICO是什麼意思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他的英文全名為Initial Coin Offering。它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它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所以有的創業者在為自己的區塊鏈項目進行融資或籌款的時候,都會使用到這種方式。而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2)區塊鏈代幣眾售首次代幣發行擴展閱讀:
ICO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ICO參與者對於一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們會在社區里為該區塊鏈項目進行宣傳,使它產生的代幣在開始交易前就獲得流動性。但ICO的參與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項目發展或代幣發行後價格升值帶來的潛在收益。
③ 區塊鏈領域的這個o那個o是什麼
O是offering,可以理解為募股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指區塊鏈項目首次向公眾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以獲得項目運作的經費。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首次分叉發行,指通過分叉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生成新的代幣。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首次交易發行,指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代幣跳過ICO這步,直接上線交易所。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首次礦機發行,指首次通過售賣硬體/礦機來發行代幣。
④ STO | 證券型通證發行是什麼
說起Token證券化,很多人都會聯想到STO,最近Tokensoft提出ERC1404標准,更讓STO這個詞走上了風口。
這么火熱的STO,它是什麼意思呢?和之前我們所知道的ICO又有什麼關系?
首先我們簡單看一下STO和ICO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即首次幣發行。
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目前,世界各國對ICO還是採取較為謹慎的監管態度,特別是早兩年,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使ICO在技術層面處於監管真空的狀態,大量的ICO欺詐項目橫行,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韭菜」。因此,各國對ICO都呈現出加強監管的趨勢。
STO(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縮寫),即證券型通證發行。
其目標是在一個合法合規的監管框架下,進行通證的公開發行。STO是一種以Token為載體的證券發行,這種Token可以用來代替股票、債券、貸款等資產標的。
隨著STO的出現,加密貨幣市場的合法性甚至已經比傳統經濟界更高,市場和社會即將受到的影響或許比我們預計的要更大。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由於STO面臨著難以甄別合格投資者的問題,很有可能會是另外一種加速投資者破產的新型金融創新。
ST(證券型通證)會對應著現實中的某種金融資產或權益,比如公司股權、債權、黃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區塊鏈系統的分紅權等,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所有的資產,包括不動產都token化。
ICO市場的魚龍混雜,影響了各國政府的監管態度,導致了很多好的ICO項目可能無法很好的利用區塊鏈技術本身帶來的融資優勢。STO的出現將改變這一現狀,相比較於以往對證券性質遮遮掩掩的態度不同,STO的發行人索性坦誠其發行的是證券性通證(security token),並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監管。
畢竟SEC主席Jay Clayton曾於2017年11月在美國證券監管學會的講話中就曾說:
加上前文所述的區塊鏈技術進步,反而使得證券性通證(security token)更加透明和容易被投資人信任。
STO的核心參與者包括資產方(進行Token化的資產擁有者)、交易機構(資產通證化後的發行和交易平台)、搭建者(資產通證化的技術搭建者)、投資者(合格的投資人或機構)。
資產方: STO生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沒有資產方就沒有STO,不論資產證券化,還是證券通證化,其背後都是資產。
交易機構: STO生態中的重要平台。對比傳統的證券交易機構和數字貨幣交易所,各有利弊,前者在強監管之下具備公信力,而後者則因為監管缺失屢屢被質疑;前者因為中心化等問題不夠民主和透明,而這恰恰是後者所具備的屬性。因此,如何監管STO交易機構,使其既具備公信力又能獲得區塊鏈所賦予的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性,是能否促進證券通證化這一金融實踐獲得成功最為關鍵的一環。
搭建者: STO生態中的技術驅動和核心推動力。通過鏈改和幣改將資產上鏈完成通證化,並對接到交易機構中,是搭建者的任務。就技術而言,資產的通證化並無太多困難之處,但對於監管而言,這卻是最難的。因為區塊鏈自身的屬性導致監管不可能像傳統證券那樣,按照各個國家壁壘森嚴、分割進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搭建者給監管者提出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
投資者: STO生態發展的驅動力。沒有投資者的STO只能停留在實驗階段,所以合格投資者的認定至關重要,因為不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在不同國家的認定標准並不相同
當前全球傳統金融資本市場發展遇到明顯的瓶頸,最重要的體現是流動性匱乏,退出困難。
首先,在股權市場上,主要原因是傳統資本市場主要依靠IPO的退出方式完全不能滿足投資人的訴求。IPO比例低,周期長,使得全球積累了超過70萬億美金的股權資產無法得到有效流通。
在債務和房地產市場,主要原因在於投資門檻過高,使得大量人員無法參與其中的投資,市場積累了100萬億美元債權資產、230萬億美元房地產資產無法得到有效流通。
第二大原因在於全球各國對金融市場的保護而帶來的分裂。
金融市場是各國強監管的領域,制定了各種外國人准入限制門檻,使得中國人不能順利的在美國市場購買資產;美國人也不能方便的在日本購買資產。這種金融的國家保護使得資產的流動更加困難。
也就是說,當前的證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證券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Security Token,給了證券進一步進化的機會。
可以發現在整個行業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時候也是個試錯的過程,畢竟區塊鏈還太年輕了,我們需要時間去探索,然後慢慢地把行業成熟地搭建起來。
對於STO這個概念,我們是持看好態度的,從金融創新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未來可以和現有的金融系統共存,打造多元化的金融體系。
⑤ 區塊鏈Sto代幣發行怎麼落地應用
最近關注區塊鏈的小主們應該知道到處都是關於sto的消息,什麼是sto?
Sto是具有證券性的代幣,它是怎麼憑空出現的呢?縱觀今年ico情形,sto的出現絕非偶然,相比ico去中心化只需要通過虛擬幣融資,門檻低,風險高,sto則是在合法合規的監管下,並以線下有形資產抵押的Token證券發行,投資門檻的提高,也大大減少了風險,於是sto證券代幣發行成為了大家追捧的對象。怎麼展開sto項目呢?
1、首先要准備整套的項目發行方案,包括白皮書修改,項目梳理,方案設計,這些相當於項目的前期准備, 。
2、其次就是架構搭建,什麼意思呢,還是像之前的ico一樣,sto發幣也需要注冊海外主體公司,目前了解到sto主要分布在,美國、新加坡及歐洲國家。
3、主體公司注冊好之後需要做法律合規,比如您在美國或者新加坡注冊的主體公司必須找相對應的律師事務所出具相關的法律合規。
4、前面都准備好之後就可以Token發行。
⑥ 區塊鏈igo是什麼意思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指區塊鏈項目首次向公眾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以獲得項目運作的經費。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首次分叉發行,指通過分叉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生成新的代幣。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首次交易發行,指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代幣跳過ICO這步,直接上線交易所。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首次礦機發行,指首次通過售賣硬體/礦機來發行代幣。
拓展資料:
1、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2、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3、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⑦ ICO和IPO有什麼不同
1、發行要素
IPO項目發行的是公司股份(share),發行的主體是公司法人,募集的是法定貨幣,如美元、人民幣等,募集到的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各類活動;而ICO項目發行的是「代幣」(Coin),發行的主體是數字貨幣項目開發者,募集的資金是已有的數字貨幣。
2、發行進展速度
IPO項目往往需要很長時間,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程序,整個IPO流程走完可能需要6個月時間,這還不算前期規劃階段;而ICO項目則不需要走繁雜的程序,整個ICO在線上完成,投資者線上投資,項目發行人在線上融資,效率非常高,進展很快。
3、監管審核
IPO需要監管機構審核通過後才能發行,相關法律健全;而ICO不需要監管機構審核,因為ICO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成長速度太快,監管者跟不上其發展步伐,相關的法律也未能健全。
4、跨境融資
IPO項目的融資往往局限於一國或一地區,且受監管機構的監管;而ICO項目是線上融資,其技術基礎是區塊鏈技術,有著去中心化的特點,不受約束。
5、投資者收益
對投資者而言,投資ICO項目時,投資者以其持有的數字貨幣來購買「代幣」,當「代幣」成功上市交易後,其價格會大幅波動,投資者可高價拋售獲利;當投資IPO項目是,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後,其股價通常也會大幅上漲,也可從差價中獲利。
6、股權、決策權
IPO發行的股份不僅僅只是一種投資標的,它也代表著一定比例的股權,股權意味著決策權,持股人對公司的重大決策有發言權、決策權;而ICO則是一種純粹的投機產品,靠其價格波動獲利,持有「代幣」的投資者並不享有對該項目的決策權或影響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CO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PO
⑧ ICO是什麼意思,能通俗的解釋下嗎網上搜到很多但是都是官方術語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ICO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由於代幣 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ICO參與者對於一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們會在社區里為該區塊鏈項目進行宣傳,使它產生的代幣在開始交易前就獲得流動性。但ICO的參與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項目發展或代幣發行後價格升值帶來的潛在收益。
⑨ ICO是什麼意思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9)區塊鏈代幣眾售首次代幣發行擴展閱讀:
ICO與IPO的聯系和不同。
IPO (英文簡稱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與ICO相比,他們有共同點也有區別。
共同點
1、都有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2、都有潛在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1、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不專業的投資者;
2、ICO不需要注冊經營牌照;
3、ICO平台是第三方中立平台,投資者自擔風險。
ICO的發展歷程:
2013年7月:Mastercoin(現更名萬事達幣OMNI)是最早進行ICO的區塊鏈的項目之一,曾在Bitcointalk論壇上眾籌成功籌資5000 BTC。Mastercoin是建立在比特幣協議之上的二代幣,旨在幫助用戶創建和交易加密貨幣以及其他類型的智能合同。
2013年12月:NXT(未來幣)是第一個完全POS區塊鏈,曾籌資21BTC(相當於當時6000美元),它的市值一度高達1億美元,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最成功的ICO項目之一。
2013年至2014年間:出現過許多瘋狂的區塊鏈項目成功的啟動了ICO,它們的代幣價格都出現過瘋漲,不幸的是這些ICO項目最後都死在炒作過程中或者直接成為騙局。然而,在這段時間,也有十分成功的ICO項目,例如Ethereum。
2014年7月:Ethereum(以太坊ETH)國內外人氣高,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ICO之一,籌措資金超過1800萬美元,同時也是除比特幣以外市值最高的加密數字貨幣。
2015年3月:Factom(公正通)通過Koinify平台ICO,利用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來革新商業社會和政府部門的數據管理和數據記錄方式。
⑩ ICO是什麼
ICO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香港證監會19日公告,首次代幣發行人Black CellTechnology Limited(Black Cell)因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關注到Black Cell可能曾進行未獲認可的推銷活動及無牌進行受規管活動而對其採取監管行動後,停止向香港公眾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offering,簡稱ICO),並同意將相關的代幣歸還予香港投資者以取消有關的ICO交易。
證監會認為在有關情況下,上述安排可能構成集體投資計劃。
若ICO涉及向香港公眾提出購買集體投資計劃中的權益或參與集體投資計劃的要約,除非獲得豁免,否則或須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事先獲得認可或符合發牌規定。集體投資計劃中的權益被視為《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
從事ICO活動的人士或機構如對適用的法律及監管規定存有疑問,應征詢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證監會再次提醒投資者,在決定參與投資ICO前須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