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區塊鏈
❶ 干什麼兼職賺錢
❷ 通過ico眾籌有哪些幣,量子鏈,cig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全稱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是指通過發行代幣方式來進行融資。因為許多區塊鏈項目能夠通過發行加密代幣來代表其項目的一些收益權、股份或者使用權,所以可以根據者金額比例來發行相應的代幣給者,而這些代幣很快可以在部分數字貨幣的交易所裡面進行交易。你可以留意下區塊鏈鉛筆,應該對你了解這個行業有點兒幫助。
❸ 第一財經 比特幣之父到底是誰
不知不覺,比特幣在一路爭議中已走過近8年歷程。從誕生之日起,人們對它愛憎分明,支持者堅信比特幣能顛覆現有貨幣體系,反對者認為它一文不值。
近日,一則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身份意外曝光的新聞,讓原本已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比特幣又火了一把。然而,平日行為低調、深居簡出的澳大利亞商人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從主動承認到因「沒有勇氣」放棄證明自己是「中本聰」,僅用了5天時間。
不出意外,「中本聰」之謎仍將繼續下去。
「『中本聰』身份的波折並沒有給比特幣市場帶來明顯影響,」比特幣中國(BTCC)總裁李啟元昨日(5月9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比特幣作為一種創新事物,在過去幾年時間,能夠生存下來並且穩步成長,已經標志著一種成功。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則對比特幣的發展前景感到擔憂,「目前沒有任何政府願意放棄其管理權,接受比特幣替換法定貨幣。」
「中本聰」身份之謎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小組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其中首次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2009年,全球首款比特幣演算法軟體出現,在此後短短4年裡,比特幣價格出現成百甚至上千倍的增長,巨大的吸引力令其他投資標的都黯然失色。
作為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不僅掌握著最核心的技術,同時因其擁有著約100萬個比特幣所帶來的巨大財富(目前1個比特幣價格約為2970元人民幣),更增加了人們對他真實身份的好奇與猜測。
5月2日,賴特向幾大境外媒體公開表示,他就是所謂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一時間激起市場熱議。
(過去1年比特幣價格走勢)
今年46歲的賴特,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他曾在2015年比特幣投資者大會上自我介紹時稱,他曾是一位學者,從事商業研究,擁有法律博士和統計學碩士學位。
國外主流媒體稱,賴特通過使用屬於比特幣創始人所擁有的比特幣,從技術角度對自己的「中本聰」身份進行了證實。賴特也公開表示,作出公開自己身份的決定並不容易,而促使自己澄清事實的原因是,他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關心,「希望藉此消除圍繞比特幣的不實傳說和擔憂」。
正當互聯網世界對於賴特的真實身份爭論不休時,劇情出現重大轉折。
5月6日,賴特突然發表題為《我很抱歉》的公開信,表示自己「沒有勇氣」繼續證明自己是「中本聰」的身份。
「我曾相信我能夠結束過去數年的隱匿和躲藏。但是,隨著過去一周事件的發酵,我原本准備公布我擁有初始區塊的證據,可我受不了了。我沒有這個勇氣,我做不到。」賴特說。
賴特在公開身份時曾表示,自己不要錢,也不想出名,更不想被崇拜,只想一個人待著。李啟元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真如其所言「想要過自己的生活」,為何突然選擇曝光自己的身份呢?
顯然,賴特的出現並沒有徹底終結「中本聰」之謎,而投資者更為關心的是,「中本聰」的現身對於比特幣價格將帶來什麼影響?
區塊鏈鉛筆創始人龔鳴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本聰」的身份不會對市場帶來實質性影響,更多的是象徵意義。除非「中本聰」大量拋售手中的比特幣,否則不會對比特幣價格帶來影響,「從2009年到現在來看,『中本聰』不是一個對金錢很有慾望的人,不會因為幣值的高低而買賣比特幣」。
神秘光環下的艱辛之路
近日,瑞士小鎮楚格(Zug)宣布,從今年7月1日起,將允許買家以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為其公眾服務買單。雖然這種支付方式在適用范圍和金額上還存在很大局限性,但小小的進步足以讓比特幣的堅定看好者歡欣鼓舞。
從最開始只能在網路上購買虛擬物品,到現在可以兌換成多國貨幣,比特幣一路走來波折不斷。
2014年2月,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稱,因遭遇大規模黑客攻擊,導致比特幣失竊,損失總價達4.7億美元,平台宣告破產。受此影響,比特幣價格僅在幾秒鍾內就從600多美元暴跌至102美元,跌幅達83%。
2015年1月,作為全球最可靠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之一的Bitstamp遭黑客攻擊,導致至少500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引起部分加密貨幣持有者的恐慌。比特幣的開放性與安全性引發行業擔憂。在負面消息層出時,比特幣終於迎來監管機構的認可。
2015年9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首次確認將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定義為大宗商品,這意味著比特幣被歸類為像黃金和石油一樣的商品,交易行為將遵守所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規則;同年10月,歐洲法院正式裁決,在歐洲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應該和傳統貨幣一樣免徵增值稅。因為根據歐盟的相關規定,「被用作法定貨幣的貨幣、銀行票據和硬幣」無需繳納增值稅。比特幣向合法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盡管如此,市場仍擔憂曾在2013年達到歷史峰值8000多元人民幣的比特幣能否重回往日風光?
目前,比特幣價格徘徊在2900元左右,與之前的大起大落相比平穩了很多,比特幣的交易量也有大幅回落。
「我不認為比特幣由熱變冷,與2013年大幅上漲、過熱相比,我認為現在才是比特幣比較正常的價格,2013年從1月份的幾十美元在不到一年內上漲到上千美元,透支了後面的漲幅,所以2013年後,一直在回落。」龔鳴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比特幣到底值多少錢?估計比特幣的玩家、交易所、礦機製造商,甚至比特幣的創造者都無法給出一個准確的答案。
雖然比特幣的價值無法給出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的數量是一定的。由於比特幣的「發行」須依賴復雜計算獲取,因此與傳統貨幣發行的「印鈔」模式有本質區別,比特幣總量按照設計預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緩,並最終在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極限,業內人士預計目前總量已經達到了1550萬個。
李啟元認為,比特幣數量有限與目前各國央行大肆印鈔導致通脹與法定貨幣購買力下降形成鮮明對比。「比特幣產生的目標不是去代替現有貨幣,而是變成世界上通用的數字資產,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業內普遍預期,隨著短期投機者的離場,以及比特幣相關應用的不斷開發、基礎設施的完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將處於良性發展階段。
除比特幣以外,還有萊特幣、以太坊、狗狗幣、瑞泰幣等優秀的數字貨幣。
❹ 比特幣是什麼屬於什麼資產為什麼
比特幣,英文名BitCoin,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由一串串計算機生成的復雜代碼組成。和人民幣的¥、美元的$一樣,比特幣也有自己的符號,下圖的那個「B」。
比特幣的發明人,是中本聰。中本聰(英語: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幣協議及其相關軟體Bitcoin-Qt的創造者。他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
2009年,他發布了首個比特幣軟體,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
2010年,他逐漸淡出並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
中本聰據信持有約一百萬個比特幣。如果按每個比特幣2W美元,其身價一度達到200億美元。到現在為止,他的真實身份仍然不為外界所知,也就是說,沒有人知道中本聰到底是誰。
比特幣的出現時間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其實,在此之前,很多人已經進行了電子貨幣、數字貨幣和虛擬貨幣的嘗試,但都沒有成功,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和經濟背景方面的原因。而某種程度上說,正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催生了比特幣。
❺ 現在人人都說的區塊鏈到底是個什麼鬼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一、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
舉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W先生全家,包括 W 先生,W 夫人,W 爺爺, W 奶奶,各自的賬本上都記錄了大家的開支。因為 W 先生全家互相不信任。W 先生自己勤勤懇懇每個月養老婆,可W 夫人可能會收到1000塊錢卻記收到100,那豈不虧大了?
用區塊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假如某天 W 先生給了1000塊給 W 夫人,他只要在向全家人大吼一聲—— W 先生給了 W 夫人1000,請大家在各自的賬本上記下「W 先生給了 W 夫人1000」,就OK了。
於是 W 先生全家每個人都成了一個節點,每次 W 先生家的交易都會被每個人(每個節點)記錄下來。
每次晚上誰洗了碗(工作量證明)之後就可以在公共賬本上結賬,而且洗碗還有報酬,必須在前一天大家都公認的賬本後面添加新的交易,而且其他人也會參與驗證當天的交易。
二、看起來很簡單,但區塊鏈可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1、機器信任
機器信任其實是無須信任的信任。人類歷史將第一次可以接近零成本建立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網路,這必將是一場偉大的群眾運動。
2、價值傳遞
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傳播手段實現了飛躍,信息實現了高效流動,但互聯網價值傳遞的效率依然很慢。當前互聯網上的電子貨幣本質上依然是傳統的紙幣,跨國支付也依然是個大問題。
而區塊鏈的誕生正是人類構建價值傳輸網路的開始。它將使人們能夠在網上像傳遞信息一樣方便、低成本地傳遞價值,這些價值可以表現為資金、資產或其他形式。
3、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能夠替代所有的紙質契約,而且更重要的是,區塊鏈能夠完美的連接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區塊鏈和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完美結合,想像空間更巨大!
區塊鏈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平台,區塊鏈上構建機器信任、價值傳遞和智能合約在商業上特性有:① 接近於零的信任成本。②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所以Web瀏覽器拓荒者馬克·安德森說:二十年後,我們將像今天談論互聯網一樣談論區塊鏈。
❻ 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正式成立 助推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
9月14日,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上海市區塊鏈政策研究、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機構自發自願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服務性、非營利性組織。
聯盟主發起單位包括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區塊鏈鉛筆;聯合發起單位包括布萌(上海)科技有限公司、BitSE、上海矩真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區塊鏈不可篡改、共享的特性,可以解決數據真偽和數據所屬權的問題,從而被人們奉為所有數據相關行業的最佳解決方案,這其中也包括金融行業。
聯盟致力於搭建連接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產業園區的合作交流和對話平台,組織開展政、產、學、研、金等的深度合作,推動區塊鏈行業研究、產業政策支持、技術研發、標准制定、企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吸引區塊鏈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推動行業發展自律,營造區塊鏈產業發展良好環境,促進上海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內外影響力的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發展高地。
作為全球首個商用落地的區塊鏈數字資產平台,布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和行業需求,加入聯盟。「區塊鏈的模式是自由、民主的,但自由、民主是需要監管的。」布萌總經理楊帆表示,「布萌之所以加入聯盟,是希望和政府機構有一個交流的平台,通過和政府相關機構的交流溝通,促進區塊鏈行業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作為金融科技的熱門話題,楊帆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場景:「區塊鏈技術可以為金融領域提供真實、可信的數據,在風控、徵信等大數據方面大有可為。同時,監管機構也可以通過成為節點之一,更好、更低成本的達到監管目的,提高辦事效率。」
「後續,布萌將積極參加聯盟活動,通過業務分享等方式積極主動的與聯盟成員進行溝通,向大眾展示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成果,為聯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楊帆總結道。
❼ 眾多的區塊鏈知識產權技術,哪家的更好一些
我覺得知識就是人們的經驗和信息的組合和總結。當你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你當然要多多學習。就像我們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從開始的學會說話,走路,穿衣吃飯,再到學習各學科的理論知識以及各種生活的知識,前二十多年都在學習。學習怎麼在這個世界生活,活的更好。但是當經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經驗就會桎梏我們的想法和創造力。因為很多經驗是具有時效性的,適合以前並不一定適合現在。尤其現在的世界變化這么快。
那麼如何能夠避免因為知道存量而思維桎梏,提升思考的維度呢,細谷功的《高維度思考法:從如何解決問題進化到發現問題》有提升思考維度的具體方法。
《高維度思考法:如何從解決問題進化到發現問題》從「知」「無知」「未知」的結構闡明,「解決問題」的困境,螞蟻的思維"VS「蟈蟈的思維」,發現問題所需要的「元思考法,四個方面循序漸進的講述認識思考維度以及提升思考維度的方法。
1 「知」「無知」「未知」的結構闡明。
已知和未知可以分為三類: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已知的已知:指根據以往的知識和經驗就能夠知道答案。比如我們讀書時候的考試,提出都是有標准答案的,不管是誰記住書里的知識就能取得好成績。是標准化的。
已知的未知:「尋找已提出來的問題的答案」。比如不認識的字,只需要查字典就能得到准確的答案。也屬於有正確答案的,只要集中精力於「如何有效、快速、准確地解答」也是屬於標准化的。
未知的未知:從問題本身出發,自己去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從源頭開始思考,一件事情,能夠發現最本質的問題,著重點在問題本身。
本書強調兩種思維模式「解決問題型」和「發現問題型」。
「解決問題型」的邊界在已知的未知領域,就很難有突破,因為解決問題的重點都在已經掌握的知識上面,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各種知識的組合。所以很難突破那道知識之牆,從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了。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往往解決問題的效率很高,但是在創新方面很難有什麼突破。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通常比大人更具有想像力,小孩子就是屬於空杯狀態,不會有以往的經驗去判斷事情。
「發現問題型」思維的出發點的是,不受已有規則的影響區探索事物的本質。是沒有邊界的,所以「未知的未知」那裡是虛線。
還記得那個腦筋急轉彎嗎?
怎麼樣把大象放進冰箱里?
標准答案是:
1)、把冰箱門打開 。
2)、把大象放進冰箱。
3)、把冰箱門關上。
怎麼把長頸鹿放冰箱里?
標准答案是:
1)、把冰箱門打開。
2)、把大象拿出來。
3)、把長頸鹿放進去。
4)、關上冰箱門。
有沒有想過別的答案,本書給出另一個答案;
1)、買一個新冰箱。
2)、打開冰箱門。
3)、把長頸鹿放進去 。
4)、關上冰箱門。
這到題的目的是把長頸鹿放冰箱里,另外再買個冰箱也能夠達到目的。並不一定非要放之前的那個冰箱里對嗎。但是我們的思維很容易被之前的那個冰箱影響了。
古語說的「三歲看老」也說明,我們的思維被環境和性格影響,很難再改變了。很難改變並代表不能改變,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提升思考的維度。讓我們看到更多自己思維的盲區,從而做出改變。
2 「螞蟻的思維」VS「蟈蟈的思維」。
螞蟻和蟈蟈故事起源於《伊索寓言》。喜歡儲存的螞蟻,代表解決問題型思維模式。活在當下的蟈蟈,代表發現問題的思維模式。
1)、存量vs流量
存量可以用來說人力,財力,物力,權利、知識等資源。我們這里重點說知識。一直以為我們都在積蓄知識,讀書的時候學校教我們的也是積蓄知識,背誦,做題。獲取知識是從人類活動,讀書,行事,與人溝通等渠道,獲得的知識是需要存儲。因為不存儲再去找出來是比較費事的。
但是互聯網的發明使常規知識的獲得變得容易的多。互聯網社交開放的社交環境更是使每個人都是內容的生產者。我們要知道什麼只需要在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就能得到答案。用完了就可以丟掉,下次再用的時候再搜索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並且現在的世界,用日新月異都不足以表達今天世界變化之快了。以前的很多知識,說不定在下一秒就過時了,記住根本沒有意義。所以現在很多知識付費平台打出的口號都是「終身學習」,我們需要終身學習,。知識也變成時間的流量,已經回答過的問題就在時間之河裡流淌,我們只需要再搜索就能得到答案。
現代社會知識的存儲和傳播環境,讓知識由存量向流量轉變。
2)封閉體系VS開放體系
螞蟻有巢穴是封閉體系,有蟻後作為這個體系的中心,有工蟻、兵蟻明確的分工和制度。封閉體系有規則,有界限,有資產,對於人來說的話,通常是有知識,有一定資產,有一定地位的人。因為有產才不敢冒著失去的風險,有知識形成固定的價值觀,有地位不敢推翻之前擁有的一切,否則就會失去一切。導致它們穩重有餘而活力不足。
蟈蟈沒有巢穴,隨地而棲。屬於開放體系,沒有資產,沒有知識,沒有地位的束縛。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所以反而比較敢於冒險。沒有知識支撐並沒有形成固定的價值體系,反而更容易以中立的視角客觀的看待問題。雖然給人不穩重的感覺,但是充滿活力。
封閉的體系是有規則的世界,開放性的體系是打破規則的反叛。一般來說,開放性可以走向並且勢必會走向封閉,但是封閉很難再走向開放。
3)固定維度VS可變維度
螞蟻的生理構造決定,它們只能生活在地面上,不能以俯瞰的視覺看自己所處的世界。當遇到它們無法逾越的牆,它們要出來就沒有辦法。
蟈蟈的則可以利用有彈跳力的後腿和翅膀越牆而出。而當它們不用後腿和翅膀的時候也可以在二維的世界裡活動。可以在更高的維度俯瞰自己以前的世界。升維的特點是變數增多,維度可能比較抽象,想像成數學坐標,二維只有X、Y兩個變數,三維有X、Y、Z三個變數。
以目的和手段為例,解決問題型的螞蟻看中手段,為個配合這個手段來實現目的而努力做出行動。發現問題型的蟈蟈,看中目的,圍繞目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
在更高的維度俯瞰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最高段位。也是本書的終極目的。
3 發現問題所需要的「元思考法。」
「元」在漢語里有開始,源頭的意思。一月叫元月,《紅樓夢》里賈元春出生在正月初一,所以叫元春。
我認為這里的「元思考」也是從源頭開始思考,追本溯源的意思。本書所提倡的高維度思考,即是從發現問題開始思考。發現問題是找到本質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本書分享了3個提升維度的方法:
1)「抽象化,類推法」升維
所謂抽象化就是把具體的概念抽相化,便於理解。
舉個例子
一道數學題,3隻圓珠筆和2隻鉛筆8元,5隻圓珠筆和4隻圓珠筆14元。圓珠筆和鉛筆的單價多少?
我們能夠很快的建立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式。這個方程式就是個抽象的概念。建立方程式解一道題是不是比掰著手指頭算要容易的多。方程式引進了兩個假設的變數X和Y就使事情變得容易多了,明確解出兩個變數的值就好了。
類推法就是從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事情上,得到靈感。例如,雷達是從蝙蝠身上獲得靈感的。類推法是發現事物表面下,相關聯的地方。
2)通過思考的軸升維
軸可以想像成數學里的坐標軸。使坐標軸的變數增多,那麼維度就上升了。通過把有同類特徵的變數進行分類,分析便於理清問題。
3)通過why(目的)升維
發現問題的本質是找出真的問題,至少問5遍「為什麼」。
多問幾個為什麼能夠促進我們深入思考,問題的本質。脫離表面問題的束縛,以更寬廣的視野審視事物。以便於尋找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