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礦產能源區塊鏈

礦產能源區塊鏈

發布時間: 2022-08-29 21:31:40

區塊鏈技術在能源領域中使用的優勢是什麼

重慶金窩窩分析區塊鏈技術在能源領域中使用的優勢如下:
1.提供分布式能源交易和供應體系
2.可以在能源部門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
3.所有能源流都支持安全記錄

Ⅱ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總體思路及主要內容

1.4.1 總體框架

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一是區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二是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三是重點、禁止、限制、鼓勵勘查和開采分區;四是礦產資源勘查和開采規劃區塊;五是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規劃區;六是礦業經濟區(圖1.11)。

圖1.11 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總體框架圖

1.4.1.1 區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

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區域布局的目的是為貫徹落實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實現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在區域上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要對各經濟區內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作出總體部署,突出戰略性、宏觀性與政策性。

《全國規劃》重點對東、中、西、東北和海域等區域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總體部署。省級規劃根據省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不同發展區域和資源分布特點等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區域布局。

1.4.1.2 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

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是指劃定的工作程度總體較低、成礦條件有利、有資源潛力的區域,通過加強基礎性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提高地質工作程度。

圈定重點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的主要目的是為部署公益性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項目提供科學依據,圈定找礦靶區和發現新的礦產地,拉動後續礦產資源勘查。

《全國規劃》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主要包括:84個能源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和123個非能源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省級規劃要在落實全國重點調查評價區的基礎上,圈定省級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

1.4.1.3 重點、禁止、限制、鼓勵勘查和開采區

科學劃分重點、禁止、限制、鼓勵勘查和開采區的目的是優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有效指導礦業權設置和整合。

(1)礦產資源勘查區

1)重點勘查區

重點勘查區是指在規劃期內按照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國家產業政策、相關規劃要求,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在成礦條件有利、找礦前景良好的地區劃定的重點加強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區域。主要包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勘查區。通過加強重要礦產資源的前期勘查,引導地質勘查基金和社會資金的投向,促進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

《全國規劃》中的重點勘查區設置A、B兩類規劃區,A類區:勘查工作程度較高、勘查潛力大、但有一定勘查風險的地區。由中央和省兩級地質勘查規劃部門按規劃進行統一部署,吸收多元投資開展工作;國家煤炭規劃礦區,通過地質勘查基金安排,開展煤炭資源的普查和必要的詳查;B類區:勘查潛力大或較大但外部條件等因素較差或勘查風險較大、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不活躍的地區。主要通過加強地質勘查基金的投入,為後續勘查降低風險,並形成一批國家後備勘查開發基地。

《全國規劃》中重點勘查區主要包括:96個能源礦產重點勘查區和197個非能源重要礦產資源重點勘查區等。省級規劃在落實全國重點勘查區的基礎上,劃定省級重點勘查區。

2)禁止勘查區

禁止勘查區是指在規劃期內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特殊功能區等多種因素,劃定的禁止開展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區域。通過劃定禁止勘查區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與國家主體功能區對接協調;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對國家和省實行保護的礦產資源予以保護。

3)限制勘查區

限制勘查區是指在規劃期內按照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國家產業政策、相關規劃要求,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對礦產資源勘查活動實行一定程度限制的區域。通過劃定限制勘查區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調控探礦權總數,為探礦權設置和整合提供依據;在礦產資源勘查階段對國家優勢或具有地方特色的礦種進行保護。

4)鼓勵勘查區

鼓勵勘查區是指在規劃期內按照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國家產業政策、相關規劃要求,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鼓勵進行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的區域。通過劃定鼓勵勘查區鼓勵開展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滿足國家對急缺礦產資源的需求,緩解資源瓶頸約束,並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礦產資源開采區

1)重點開采區

重點開采區是指在礦產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為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過程的調控管理,在充分考慮區域內礦產資源特點、勘查程度、開發利用現狀、礦山環境保護等因素及其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劃定的進行重點規劃和統籌安排的區域,以保障礦產資源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通過劃定重點開采區重點落實國家優化開發主體功能區域政策及國家產業政策,促進資源整合,優化礦山布局和礦山企業結構,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促進礦業有序開發,為礦業經濟區的建立提供資源儲量保障。

2)禁止開采區

禁止開采區是指在規劃期內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或國家特殊需要,綜合考慮經濟、安全、環境等多種因素,不得進行礦產資源開採的區域。通過劃定禁止開采區重點落實國家禁止開采主體功能區的區域政策及國家產業政策,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對國家、省(區、市)規定的予以保護的礦種進行保護。

3)限制開采區

限制開采區是指在規劃期內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或國家特殊需要,綜合考慮經濟、安全、環境等多種因素,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實行一定限制的區域。通過劃定限制開采規劃區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國家產業政策,保護國家、省(區、市)實行保護性限量開採的礦種;控制采礦權總數及礦產資源開采總量,促進資源整合,優化礦業企業結構與空間布局,節約與集約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4)鼓勵開采區

鼓勵開采區是指在規劃期內按照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國家產業政策、相關規劃要求,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鼓勵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區域。通過劃定鼓勵開采區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滿足相關規劃的要求;促進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礦產資源對國家和省(區、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1.4.1.4 礦產資源勘查和開采規劃區塊

規劃區塊是指為實現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合理布局,按照科學布局、優化結構、規模開發的要求,充分考慮礦產資源賦存特點、勘查程度、儲量規模、開發利用現狀、經濟技術條件和礦山環境保護等因素的影響,劃分出的指導礦業權合理設置的空間單元。

劃分礦產資源勘查和開采規劃區塊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細化規劃的空間布局,合理有效地指導礦業權設置,更好地規范和整頓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促進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按照礦產資源規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規劃區塊劃分為勘查規劃區塊和開采規劃區塊。

1.4.1.5 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規劃區

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區是指為開展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提供依據,根據礦山環境影響評估分區結果,結合礦山環境發展變化趨勢分析,綜合考慮礦山環境問題對人居環境、工農業生產、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按照區內相似,區間相異的原則,劃分出不同等級的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區域。具體劃分重點保護區和重點治理區。

科學劃定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區具有如下重要意義:一是落實礦產資源規劃禁止開采區的各項措施,強化礦山環境保護,加強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遺跡(地質公園)等各類保護區的保護;二是統籌安排部署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促進人居環境改善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三是通過防災減災工作,確保當地居民生活安定、工農業生產正常有序。

1.4.1.6 礦業經濟區

礦業經濟區是指根據不同區域的礦業發展潛力(包括資源條件)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區域分工與協調發展的原則劃定的具有特定主體功能的規劃區域。

建立礦業經濟區目的是為推進優勢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利用,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主要依據有礦產資源的潛力、開發情況、礦業總體水平及重要基礎設施等。

礦業經濟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充分發揮礦業中心區域的強大市場輻射與協調作用,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二是充分釋放各層次礦業經濟區的區位、資源、市場等比較優勢,實現礦產資源供求空間結構與時間結構的相對均衡,有利於區域礦產資源供給的安全性和資源集約程度與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促進區域協調與合理分工,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

1.4.2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布局總體思路和主要研究內容

根據第二輪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總體框架,確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總體思路(圖1.12)。

本專題主要對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開采規劃分區、開采規劃區塊、礦業經濟區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

Ⅲ 區塊鏈的應用

Ⅳ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收益現狀及分配格局

4.3.1 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政府收益來源

4.3.1.1 稅收收入

(1)資源稅。資源稅是以各種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的一種稅種。我國自1984年開始對礦產資源徵收資源稅,1984年10月1日國家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條例(草案)》,主要對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鐵礦石征稅,征稅范圍比較小。1993年全國財稅體制改革,對第一代資源稅制度作了重大修改。1993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把資源稅徵收范圍擴大至非金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鹽等7種。這次資源稅調節的重點是改變了資源稅徵收方式,不再按超額利潤征稅,而是以銷售量或自產自用量征稅,征稅的目的是調節資源級差收入,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促進礦山合理開發。按照「普遍徵收、級差調節」的原則,根據資源等級、開采條件等客觀條件的差異為每一課稅礦區規定了使用的稅率。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課稅數量×單位稅額

資源稅納稅對象為開發應稅礦產品的單位和個人。資源稅實行定額稅率,從量定額徵收。資源稅由稅務機關徵收。

資源稅稅目稅額幅度見表4.2。

表4.2 資源稅稅目稅額幅度表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1994

2005年,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文上調油田企業原油和天然氣的資源稅稅額標准,原油稅額為14/元噸~30/元噸,天然氣稅額為7元/千立方米~15元/千立方米。原油資源稅分7個檔位:30/元噸、28/元噸、24/元噸、22/元噸、18/元噸、16/元噸、14/元噸,新疆、吐哈、塔里木以及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的原油課稅標准為30元/噸。天然氣資源稅分5個檔位:15元/立方米、14元/立方米、12元/立方米、9元/立方米、7元/立方米。資源稅屬於地方稅,除海上石油天然氣不繳納資源稅,陸上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歸地方所有。

(2)增值稅。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過程中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分為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和收入型增值稅三種類型。目前我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採用17%的基本稅率和13%的低稅率,在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對銷售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等,按照低稅率計征增值稅,稅率為13%,石油適用普通增值稅稅率,稅率為17%,並實行抵扣制。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稅銷售額。增值稅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75%上繳中央,25%留在地方,其中25%中的50%留在市地,剩下的分配到縣、鄉。

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油氣田企業由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根據油氣田企業計算的應納增值稅額匯總後,按照各油氣田(井口)產量比例進行分配,然後由各油氣田按所分配的應納增值稅額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繳納。對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內的油氣田企業,其增值稅的計算繳納方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確定。

(3)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企業所得稅原來實現33%的比例稅率。2008年1月起,企業所得稅實行25%的比率稅率。計稅依據為根據稅法規定計算的企業利潤。計算公式為

應交企業所得稅=企業當期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企業所得稅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中央和地方按照6:4分成。中央企業所得稅實行總部匯總繳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的企業所得稅歸中央所有,在北京匯總繳納。

4.3.1.2 非稅收入

(1)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資源補償費是一種財產性收益,是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收益而徵收的,是采礦權人開采礦產資源而對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國家的補償,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1994年2月27日,國務院公布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規定》指出凡在本國領域開采礦產資源的企業都應當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征。石油、天然氣、煤炭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為1%,中外合作開採的石油不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計算公式為: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補償問題研究

礦產資源補償費率按照不同礦種具體規定,從0.5%到4%不等,平均費率1.18%。礦產資源補償費由采礦人繳納,由地質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徵收。徵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就地上繳中央金庫。礦產資源補償費實行專項管理,並納入國家預算。礦產資源補償費主要用於地質勘查和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經費。徵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成,中央與省、直轄市的為5:5,中央與自治區的為4:6。

(2)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1998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和《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12條規定:「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探礦權使用費標准: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過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9條規定:「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第7條規定:「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0年;中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20年;小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10年。」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從性質上類似礦產資源的絕對地租。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全部納入國家預算管理。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計劃主管部門制定。

(3)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13條規定:「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礦產地的區塊的探礦權的,探礦權申請人除依照本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外,還應當繳納經評估確認的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礦產地的采礦權的,采礦權申請人除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外,還應當繳納經評估確認的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是指國家和地方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出讓國家出資勘探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所收取的全部收入,也包括國有企業補交其無償佔有國家出資勘探所形成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是對礦產資源勘查勞動成果的補償。國家徵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家前期地質勘查投入及其收益被企業無償使用,避免國家地質勘查所形成的國有資產流失。

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探礦權價款和采礦權價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一次繳納,也可以分期繳納。自2006年9月1日起,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按固定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分成,其中20%歸中央所有,80%歸地方所有。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在省、市、縣的分成比例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4)礦區使用費。它是一種特殊性收費,目前我國只對開采海洋石油的中外企業和中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的企業,按每個油氣田年度油氣總產量計征,設有起征點,超過部分實行超額累進費率,費率為1%~12.5%。油氣田開採的原油、天然氣以實物繳納。海洋石油的礦區使用費屬中央收入,陸上石油的礦區使用費屬地方收入。對於已繳納礦區使用費的企業,不再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並暫不徵收資源稅。礦區使用費分別由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負責徵收。新韁中外合作油氣田礦區使用費費率見表4.3。

表4.3 新疆中外合作油氣田礦區使用費費率表

資料來源:《中外合作開發陸上石油資源繳納礦區使用費暫行規定》,1995

(5)石油特別收益金。又稱「暴利稅」,是專門針對石油行業取得的不合理的過高利潤徵收的一種稅。在2006年3月之前,我國對一般油氣開發企業只徵收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2006年3月15日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開征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決定》(國發〔2006〕13號)及《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管理辦法》,決定從2006年3月26日起,對石油開采企業銷售國產原油因油價上漲超過一定水平所獲得的超額收入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主要是為了調控壟斷行業的高利潤。石油特別收益金實行五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石油特別收益金屬於中央財政非稅收收入,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石油特別收益金按月計算,按季繳納,徵收比率按石油開發企業銷售原油的月加權平均價格確定,原油價格按美元/桶計征,起征點為40美元/桶。具體徵收比率見表4.4。

表4.4 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比率及速算扣除數表

資料來源:《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管理辦法》,2006

4.3.2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收益測算

4.3.2.1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收益的界定

由於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收益便於數量化,能直觀地體現在稅費中,而社會收益則難以估量,因此,本處測算的新疆礦產資源收益是主要指經濟收益。

礦產資源開發總收益=中央收益+地方收益+企業凈利潤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補償問題研究

4.3.2.2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總收益組成(表4.5)

表4.5 新疆礦產資源總收益組成表

續表

注:*為北京匯款

數據來源:自治區國稅局、地稅局和新疆統計年鑒

4.3.3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收益分配格局

4.3.3.1 能源礦產資源收益在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分配

礦產資源收益在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分配關系主要體現在國家與礦產資源佔用者之間的分配關繫上[66]。礦產企業憑借投資獲得利潤,而政府憑借公共權力獲得各種稅費收入。在我國,國有礦產企業與國家實行利稅分流的政策。所謂利稅分流是指國家憑借其擁有的雙重權力,通過企業上繳稅收和利潤兩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利潤分配,而不是只採取其中的某一種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一種國家和企業間的規范化的分配關系。

從表4.6和圖4.1可以看出,在新疆礦產資源收益分配格局中,礦業企業收入占礦產資源開發總收益的50%~60%左右,而政府只有40%~50%左右。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現有礦產資源收益分配體系所暴露出的缺陷越來越突出,礦業企業收益所佔份額越來越大,而政府收益份額則成下降趨勢。於2008年1月1日實施的新企業所得稅法確定的稅率為25%,這比現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33%低了8個百分點,這相當於給實行33%稅率的企業,每年增加了8%的利潤。而生產型增值稅一旦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在投資當年,新增固定資產的增值稅一次性全額抵扣,將導致當年利潤大幅上升,這將進一步加大企業和政府的收益分配差距。

表4.6 新疆礦產資源收益分配一覽表

注:企業凈利潤是油氣、煤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產行業的利潤合計

數據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稅局、地稅局,新疆統計年鑒

圖4.1 企業和政府間礦產資源收益分配圖

4.3.3.2 中央和新疆兩級政府對礦產資源收益的分配

稅收收入方面:增值稅75%上繳國家,25%留在地方;陸上資源稅歸地方政府所有;中央企業所得稅全部上繳中央財政,從事石油天然氣服務的零散戶且在當地注冊的企業在當地繳納企業所得稅,中央和地方按4:6分成。

圖4.2 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礦產資源收益分配圖

非稅收收入方面: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和自治區按4:6分成;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及價款從2006年9月1日之後中央與地方按2:8分成,之前歸屬地方所有;新疆目前沒有收取礦區使用費。

從表4.6和圖4.2可以看出,在新疆礦產資源收益的分配格局中,中央政府所得收益始終大大高於地方政府收益,兩者之間的差距在4倍左右,且呈逐年擴大趨勢。到2006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拉大到4倍以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央、自治區政府和企業礦產資源收益分配格局基本上呈「兩頭大,中間小」的格局,即企業和中央政府在礦產資源收益分配中拿走的較多,而地方政府分得的收益太少且所佔收益分配比率逐年遞減。2001年,新疆政府在礦產資源總收益中佔15%,中央政府佔35%,而企業在礦產資源總收益中佔50%,到2006年,自治區政府在礦產資源總收益比重下降到8%,中央政府收益比重增長到37%,而企業在礦產資源總收益比重則增長到55%。

Ⅳ 中國十大夕陽行業 目前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是哪些

醫院,電影行業,中國石油,黃金鑽石,毒品,軍火,銀行,網貸,犯罪,法律法規,交通違章。

Ⅵ 能源方面的區塊鏈項目有哪些應用前景怎麼樣

區塊鏈技術核心功能就是不依靠中心或者第三方機構,保障數據的真實可信,打破信任壁壘,極大降低了業務開展需要支付的信任成本,促進業務的高效開展。目前,區塊鏈在能源領域應用已經開始初見端倪,部分歐美發達國家及少數高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嘗試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能源領域。

例如,在能源教育方面,區塊鏈在能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可圍繞建立分布式交易和供應體系展開。

Ⅶ 區塊鏈應用有哪些

區塊鏈應用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區塊鏈+金融;區塊鏈+醫療;區塊鏈+環保;區塊鏈+政務;區塊鏈+企業服務;區塊鏈能源;區塊鏈+智能製造···等等等

Ⅷ 加強礦產資源保護 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我國進入資源消耗快速增長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都離不開資源的保障,而礦產資源的無序開發和破壞浪費對經濟發展構成嚴重製約。如何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礦產資源的永續利用,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研究考慮的一道課題。

一、礦產資源保護與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從古至今,礦產資源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近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依賴更遠勝以往。我國既是一個資源生產大國,也是一個資源消費大國。礦產資源的開發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業原料,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強基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作為一個經濟和資源大國,我國一年石油消費約3億噸,煤炭消費約21億噸,鋼材消費約4億噸,水泥消費約10億噸,各種礦產品的消耗量超過70億噸。雖然我們從國外進口了一些原油、鐵礦砂、銅礦石、氧化鋁,但大部分礦產資源還是要立足國內供應。近幾年,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下,礦業市場由冷變熱,礦產資源開發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一是一些緊缺礦種供不應求,部分礦產品價格上升較快,二是礦產資源開發中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亂采濫挖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問題在部分地區日趨嚴重。特別是一些礦山布局不合理、小礦數量過多、開發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礦產資源宏觀管理能力薄弱等,直接影響著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三是資源面臨嚴重短缺,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產出率和回收率嚴重偏低;經濟粗放型增長的模式並沒有改變,而資源消耗卻迅速增長,對國外資源和礦產品市場的依賴程度明顯加大,礦產資源粗放型開發與可采資源儲量相對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重要礦產資源供應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凸現,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四是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例如:1949~2000 年底僅我國礦山產出的各種廢石就達162.3 億噸,壓占、破壞土地64.3 萬公頃;礦山累計產出各類尾礦50 億噸,壓占土地約3.7萬公頃;目前礦山每年新增排放固體廢棄物約3 億噸,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2%。加之大量礦山廢水、廢氣的排放,各種次生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礦山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就鞏義市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礦區總面積172.879 平方千米,其中尾礦、礦渣壓占預計4000 余畝,露天采場正在採掘面積預計7000 余畝,已廢棄礦山挖損荒山、土地約1.7萬余畝,在佔用和挖損的土地中目前需要恢復治理的礦區面積約1.5 萬余畝,主要分布在全市的10個鎮,對當地的礦區生態環境影響很大。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去那種「有水快流」、放任開採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礦產資源管理的要求。嚴峻的形勢,慘痛的教訓,礦業經濟如何發展,已到了不得不重新選擇發展道路的時候,循環經濟已成為礦業經濟發展的必然模式。

二、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是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就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首先,要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全面貫徹國務院下發的國發[2005]28 號文件,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工作。調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積極性,嚴厲打擊礦業違法行為,強力推進資源整合。使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步入良性運行軌道,實現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根本好轉,推動我國礦業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得到綜合利用的新路子。其次,要抓住6個關鍵:一是充分利用資源,節約使用資源。在開發的同時,要用各種辦法節約使用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對於我省這樣的省份,本身的工業發展迅速,煤炭、氧化鋁、鋼鐵等行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資源開發應該注重整合、節約使用,在節約中降低成本,減少能耗,減少污染排放,促進企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隨著采選技術提高,我國資源利用范圍不斷擴大。超低品位鋁土礦、煤矸石以及磁鐵礦等資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這對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將起到積極作用。二是結合地方實際,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工業。像我市這樣的資源現狀,應該積極發展依託煤炭、鋁土礦、石灰岩為產業鏈條的耐材、鋁電、水泥等精深加工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三是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監管責任體系,強化整頓和規范,實現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進一步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的監管。充分發揮執法監察隊伍和礦產督察員隊伍的作用,落實監管責任。強化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監管職能,加強監管力量,維護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正常秩序。全面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嚴格檢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執行情況,切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同時,採取措施,強力推動。把礦業秩序整頓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堅持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的機制,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監管,建立健全維護礦業秩序長效機制,探索完善制度措施,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確保礦業秩序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四是完善制度,保障礦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並行。完善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等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制度,切實規范礦業權管理、規范資源出讓制度,嚴格礦產品市場准入;完善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加強勘查和宏觀調控力度;推進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礦山生態恢復保障機制;修改完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等。五是調整和優化礦產資源開發結構。嚴格執行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和准入條件。按照規范化、集約化的原則整合各類礦山,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實現規模開采。加強對小礦山的改造力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度,增強礦山企業競爭力。加大優勢礦產的開發力度,優化能源開發利用結構。對重要礦產實行總量控制。鼓勵礦山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和礦山環境保護水平。六是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布局。根據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推進優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利用。在實施資源整合,減少小礦的同時,積極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等優勢礦產資源的開發。加強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勘查與開發利用,促進礦產資源接替區和礦業經濟區建設。按照因地制宜、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的要求,科學劃定各類礦產資源規劃區,完善規劃分區管理制度,協調好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布局和各種利益主體的關系,合理劃定項目區塊,科學設置礦業權,促進資源開發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第三,要建立統一協調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科學地編制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建立健全統一協調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有計劃地推進礦產資源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嚴格按照規劃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嚴格執行規劃審查制度,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科學制定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規劃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推進規劃編制資質管理。加強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有關行業規劃的協調。通過採取以上措施,從根本上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布局、有效保護和綜合利用,實現礦業經濟的循環發展。

三、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是實現礦產資源最大效益的必然要求

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的普遍要求,他對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和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具有重大意義。礦產資源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當前形勢下更具有發展循環利用的優勢。回顧我國礦業傳統經濟對資源的高開采、低利用和高排放所造成的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極度惡化的後果,吸取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我國礦業已迫切需要改革,具有發展循環經濟,擺脫低效、高耗、重污染經營的強烈願望;同時,我國礦產資源的共伴生礦物、生產排放的固體廢棄物,礦坑水、廢水、廢氣以及因開采受損的土地、生態環境都存在著可觀的經濟價值,具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巨大潛力;此外,我國礦山日益惡化的環境也急需通過循環經濟的實施得到顯著改觀。很顯然,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礦業產業鏈每延伸一步,礦產資源加工轉化帶來的附加值就會增加,並相應減少「三廢」排放,從而為礦山企業和社會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和積極作用。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礦業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就是礦產資源的有效綜合利用。這里所說的礦產資源既包括原生礦,也包括各類礦山的低品位礦、共半生礦和排放的尾礦、礦渣、廢水等二次資源以及環境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是堅持源頭控制與後期治理相結合,還是只注重後期治理,這是傳統礦業開發和循環礦業經濟發展的根本區別。我國礦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共伴生礦產資源多,單一優勢礦種少,正是由於礦產資源的這個特點,才決定了其綜合利用的重要價值。因此,目前對於礦山企業來說,實施礦業循環經濟的主導方面,就是從礦產資源開發的源頭上切實搞好資源的綜合利用。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設備,採用先進管理方法與措施,遵循源頭控制與後期治理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和尾礦、礦渣、廢水的高效回收再利用活動,使我國礦業真正步入循環經濟的軌道。

二是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一方面,由於多年來我國礦業的粗放型發展,加之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落後,大量共伴生礦產資源未能合理回收利用,我國礦產綜合回收利用率一直處於世界較低水平。據專家分析,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率平均不超過50%,綜合利用率只有20%,與先進國家差距甚大,有價資源進入廢石和尾礦等礦山固體廢棄物中,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大量固體廢棄物還壓占土地、破壞環境,甚至引發次生地質災害,這一切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礦山實施循環經濟就必須把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放在重要地位。解決這些長期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和環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或枯竭,經濟高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加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工農業生產的材料來源也將從礦山、森林等轉向各種廢棄物。因此,礦山的各類廢石(包括煤矸石)、尾礦、礦坑水、生產廢水或廢液、廢氣、占損的土地、受干擾或破壞的生態環境等二次資源的綜合開發、回收與利用,將是實施礦業循環經濟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方面,前景廣闊。

三是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實施礦業循環經濟,無論是原生的礦產資源還是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都必須遵循生物群落的循環原理,建立循環產業鏈,並綜合運用「3R」原則,進行產業化生產。對於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已毋庸置疑,但礦山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問題人們則尚存疑惑。從長遠眼光看,包括礦山二次資源在內的一切廢棄物終將會成為工業的材料來源,其綜合回收利用也必將走產業化道路。就目前來說,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不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例如,鞏義市的煤、電、鋁產業鏈的循環發展,每年煤礦產出的原煤直接供應電廠發電,電廠所發的電直接供給氧化鋁廠,而電廠產生的粉煤灰又供給新型牆磚廠用於免燒磚生產。為了解決煤礦排放的煤矸石再利用問題,該市於2003年投資1.5億元建設了2×2.5萬千瓦的煤矸石電廠,利用煤矸石作為低熱值燃料發電,為鞏義市的經濟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開辟了道路。目前,該市的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正在探索實施。

四、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有待解決的問題及措施

綠色工業是支持循環經濟的技術平台,我國礦業為社會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經驗教訓也是深刻的、慘痛的,尤其是我們現在不得不花費巨額資金來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不情願地走上「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發展循環經濟,首先,應加強礦區生態地質環境整治。礦山環境的治理,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均存在兩個領域:其一是廢棄礦山和老礦山的環境治理,通常由國家或政府承擔;其二是現有的生產礦山的環境保護與恢復,要求礦山在經營活動中自始至終貫徹循環經濟理念,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實施綠色礦山工程,建設開發礦山公園,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礦山環境問題。以鞏義市為例:2004年至今,鞏義市政府針對礦山開采後造成的地面塌陷、礦區植被、土地破壞等現狀,一方面拿出200餘萬資金,對鋁土礦區內的部分廢棄礦區、塌陷礦坑和磚瓦窯廠進行治理,先後恢復植被694.5畝,恢復耕地1289.8畝,栽種樹苗13萬棵,改善了礦區地質生態環境,消除了一批地質災害隱患。另一方面按照國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要求,積極開展地質環境與災害治理項目申報工作,2004年以來,先後申報塌陷區治理工程項目3個,爭取省財政兩權價款專項資金610萬元,對大峪溝礦務局、新中礦業集團、中鋁小關礦山的采空塌陷區、廢棄礦區采坑先後進行了治理,現已治理塌陷區面積70.80公頃,平整恢復耕種面積1062.15 畝。同時,還主動申報建立地質遺跡保護區,擴大禁采區面積,消減小礦山數量,極大地改善了礦區生態地質環境。其次,應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理念。在這方面一是加強基本國情、國策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宣傳教育。在規劃、計劃、產品設計等源頭上貫徹節約集約理念,引導全社會在生產、使用、消費環節大力節約土地、礦產等資源。轉變以粗放利用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方式,逐步形成與節約型社會相協調的資源利用模式。二是完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制定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法律法規。以礦山的各類廢石(包括煤矸石)、尾礦、礦坑水、生產廢水或廢液、廢氣、占損的土地、受干擾或破壞的生態環境等二次資源的綜合開發、回收與利用為重點,研究提出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政策措施。適時修改稅費徵收標准,通過稅收、財政支持、價格調節、技術推廣等措施,鼓勵企業開發尾礦與難動用儲量、貧礦、難選冶礦、多金屬共伴生礦等閑置資源。三是建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考核制度。逐步把資源節約、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評估。研究制定和完善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政策,全面落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標准、評價體系和考核標准。探索建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申報認定製度,抓緊制定礦山企業尾礦利用技術規范。完善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公報制度,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計制度。第三,推進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評價、開采和利用。一是合理選擇和綜合使用各種技術經濟手段,全面評價主礦產、共生和伴生礦產的綜合經濟價值,充分查明各種可供工業利用的礦產。推動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向縱深發展,在技術條件和經濟合理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開采、提取和回收礦產資源。重點加強對低品位、難選冶、共伴生和緊缺礦產的綜合利用。二是加強尾礦資源調查評價,實現整體利用技術的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加大礦山尾礦在生態環境恢復、礦山復墾回填中的應用力度。加快新技術開發和工業試驗,促進貧礦資源選冶和新產品開發應用。制定優惠政策,探索建立利用尾礦、貧礦資源的投融資新體制和經營管理新機制。三是發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積極扶持和引導礦山企業研究開發、引進和應用現代的采選冶技術。著力發展重點礦產資源技術經濟評價及信息化,推進中低品位礦產、共伴生礦、非金屬礦產的合理利用、綜合利用,研究復雜難處理貴金屬提取、稀有多金屬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稀土金屬礦產綜合利用、礦物加工新設備和礦山尾礦資源化等技術。提高礦產資源選冶綜合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盤活一批閑置資源儲量,增加礦物原料供應量。第四,開展礦產資源循環利用試點推廣。一是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的社會宣傳,以提高全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提高對保護環境、美化環境、實現零排放和低排放意義的認識,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二是以立法的方式推進礦業循環經濟發展,借鑒國外經驗和範例,制定管理政策和獎勵懲罰政策,促進我國礦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三是在重點礦山、礦業城市建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探索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有效模式。重點開展國家緊缺礦產以及煤炭與煤層氣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保護工程示範。建設一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基地,推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促進礦業企業和礦山盡其所能,改善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加大自主創新,逐步達到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零排放,最終實現礦業經濟的循環發展。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加強礦產資源保護,推行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開展這項工作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礦業循環經濟發展這一課題做好,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這一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實現礦產資源的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

Ⅸ 如何看待邊環保邊挖礦的區塊鏈項目——OASES

Oases 生態系統(稱「Oases 網路」或「OAS」)是下一代區塊鏈環 保及能源管理領域的行業基礎鏈與協議。 Oases 由美國 EPC 基金會聯合新加坡 OASES FOUNDATION 共同發布成立。Oases 生態系統基於物質維度、信息維度,實現了在 能量守恆條件下的微觀能量與宏觀能量直接的轉化,並為此制定了 具體的去中心化的能源管理技術解決方案,讓世界更加環保與節能。 Oases 生態系統將攜手多家著名研究機構,旨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並 結合實體經濟產業,為解決全球范圍內如何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能 耗、監控排放,以及環境大數據的收集、分析等問題提供完善的方案, 促進全球環保標準的建立,和各類能源資產交易市場的形成,構建更 加環保和節能的世界。 當區塊鏈逐漸成為未來世界秩序之鑰時,探索未來區塊鏈世界 下的環保和能源技術,成為 Oases 生態系統建設的初衷。

熱點內容
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能增值 發布:2024-11-15 01:11:15 瀏覽:864
比特幣賺錢見點 發布:2024-11-15 01:00:48 瀏覽:870
怎麼查幣圈訊息 發布:2024-11-15 00:18:57 瀏覽:224
香港超人挖礦靠譜嗎 發布:2024-11-15 00:10:02 瀏覽:257
昆明區塊鏈人才招聘 發布:2024-11-15 00:07:59 瀏覽:642
用比特幣買瑞波幣怎麼運作 發布:2024-11-15 00:06:57 瀏覽:35
古幣為什麼有一圈小孔 發布:2024-11-14 23:51:44 瀏覽:551
慧聰再度簽署區塊鏈協議 發布:2024-11-14 23:51:43 瀏覽:823
幣圈狼人游戲團隊 發布:2024-11-14 23:36:07 瀏覽:958
以太坊20日未確認交易 發布:2024-11-14 23:23:12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