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創立時間
⑴ 什麼是區塊鏈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分類賬。
要理解這意味著什麼,我們首先要看一下它的對立面:一個集中的分類賬。因為區塊鏈技術是從金融開始的,下面我們也將使用銀行作為例子進行介紹。
以下是我們使用銀行借記卡交易的過程:
你可以在商店刷卡購買商品。
商家向你的銀行發送賬單,以獲得商定的金額。
你的銀行會驗證你是否可能授權購買。
銀行將錢匯給商家。
最後,銀行在其分類賬中記錄了這些信息。
這里涉及很多技術,但基本上就是這樣。最後一步很重要 - 銀行記錄了客戶所做的所有交易。這個分類賬一直回到銀行做的第一筆交易。
該分類賬由銀行保管,維護和監管。你可以在自己的在線銀行帳戶中閱讀,但無法對其進行更改。銀行完全控制。如果它決定做出改變,那麼你無能為力。
至關重要的是,如果黑客能夠訪問銀行的分類賬,那就可能導致很多問題。他們可以更改帳戶余額,使其看起來像某些交易從未發生過,等等。
這就是分布式賬本如此酷的原因。
區塊鏈網路可視化
如果銀行在分布式分類賬上運作,銀行的每個成員都會有一份分類賬的副本,每當銀行的任何成員進行購買時,他們都會告訴銀行的其他所有成員。
每個成員都將驗證事務並將其添加到分類帳(添加的記錄稱為「塊」)。這有一些重要的好處,因為沒有可以操縱記錄的集中許可權。黑客訪問一個分類帳不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其他分類帳可以輕松驗證它。
另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工作。簡而言之,第二個系統是區塊鏈(至少在財務方案中)。
如上所述,區塊鏈是一個分散的交易清單。如果我發送小明2個比特幣,我會向網路中的每個人發送一條消息,說「我正在發送小明2個比特幣」,他們都會記錄交易。
區塊鏈的未來,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關於區塊鏈,有一點很重要,它是公共資源,沒有人真正擁有它,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它。
區塊鏈不僅僅是科幻小說。我們不需要理解這項技術背後的機制,但你需要明白,它在未來20年裡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請記住,20年前,我們還在Netscape上瀏覽互聯網,使用最先進的摩托羅拉翻蓋手機,購買我們的第一台DVD播放機。當時,如果我們幻想電腦可以拿在手裡,在上面還可以買車、付款、看電影,那一定會被認為是天方夜譚。
雖然區塊鏈的影響可能不像互聯網那樣明顯,也不如手機那麼有形,但區塊鏈將切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比如中介坑人、交易拖延等。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中間商隨處可見,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這些中介不復存在,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將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幻想一下,到2040年,區塊鏈或將成為一種成熟的、應用廣泛的技術。當某一天,你離不開區塊鏈就像現在離不開互聯網一樣,你就會驚覺這種去中心化的記賬技術已化繁就簡,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⑵ 區塊鏈行業專業媒體區塊界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你好,區塊界是由區塊鏈佈道者、資深投資分析師、經濟學碩士、高級營銷專家翌宸創立於2017年10月份。
區塊界:專注於區塊鏈行業,秉承區塊鏈社區共識理念,努力給區塊鏈愛好者提供客觀科學的、第三方視角的區塊鏈內容信息服務。
⑶ 區塊鏈第一個誕生時間
如果是指第一個被挖出的區塊,那麼是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荷蘭赫爾辛基一台小型伺服器上挖到第一個區塊,也就是所謂的「創世區塊」。有關區塊鏈信息,可以在密碼財經 mimacaijing,了解。
⑷ 區塊鏈是什麼時候
區塊鏈是一項先進的互聯網底層技術,並不只屬於某個行業,現如今部分領域已經開始使用這些技術並加一應用。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火幣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新浪科技發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提到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⑸ Vision公鏈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2018年10月28日。
Vision是在2018年10月28日創立的,是一個建立在以區塊鏈技術驅動的可持續激勵的生態系統,通過利用不斷增長和改良的大型分散數據集大數據,以及全球人工智慧供應商開發的獨特技術,促進各行業協作融合以創造最優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⑹ 區塊鏈的概念是什麼
從字面理解,區塊鏈包含了兩個概念:區塊、鏈。區塊鏈本身是由一個個區塊(Block)組成,而不同節點鏈接在一起構建的網路,就是區塊鏈。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儲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寫入區塊鏈,也可以從裡面讀取。
每個區塊存儲:一些有效的記錄或交易;涉及該塊的信息;通過每個塊的散列到前一個塊和下一個塊的鏈接——可以被認為是塊的指紋的唯一代碼。
因此,每個塊在鏈內具有特定且不可移動的位置,因為每個塊包含來自前一塊的散列的信息。整個鏈存儲在構成區塊鏈的每個網路節點中,因此鏈的精確副本存儲在所有網路參與者中。
用途
從本質上講,區塊鏈可用於存儲任何類型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保持完整,並且比通過中間人以安全,分散和更便宜的方式保持可用。此外,由於存儲的信息是加密的,因此可以保證其機密性,因為只有擁有加密密鑰的人才能訪問它。
在醫療保健中使用區塊鏈。例如,健康記錄可以合並並存儲在區塊鏈中。這意味著每個患者的病史都是安全的,同時,每個被授權的醫生都可以使用,無論患者接受治療的健康中心如何。甚至制葯行業也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驗證葯品並防止偽造。
區塊鏈對於管理數字資產和文檔也非常有用。到目前為止,數字化的問題在於一切都很容易復制,但Blockchain允許您記錄購買,契約,文檔或任何其他類型的在線資產,而不會被偽造。
⑺ 比特幣的區塊產生時間是大概多久
10分鍾。
1、比特幣區塊的產生時間為什麼是10分鍾?
中本聰(比特幣的發明者)自己決定的,區塊的生產速率應保持每10分鍾1個區塊的平均平均速度,因為:區塊鏈估計需要10分鍾才能將最新的區塊傳播到全球所有節點。為了使區塊鏈保持正確同步。如果以更快的速度生產區塊,則地球另一端的某些節點可能無法足夠快地追上最新交易數據,這可能導致節點不再正確對齊,從而導致「區塊斷裂」,這是區塊鏈必須盡量避免以保持安全的基本措施。
2、那為什麼時間短就不安全呢?
如果你把它改成1分鍾,問題就來了——我們假設任何一個新的區塊傳遍網路需要2分鍾。那麼,如果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那麼新區塊在傳播過程中沒收到它的節點又生成了一個新區塊的幾率還不算大,因為畢竟只是全網平均產生區塊時間的1/5。然而,如果1分鍾產生一個區塊的話,問題就大了——假設區塊傳輸速度平均,那麼幾乎可以確定,在新產生的區塊傳輸到一半的時候,還沒收到這個區塊的網路有很大可能性也生成了一個新的了。
於是,一個分叉就產生了。而這種情況是很可能會出現的,也就是說,這個網路里會長期存在至少一個分叉。這樣的網路顯然是不安全的,因為比特幣的假設是「如果想要作弊,你得算贏所有的競爭者,也就是全網51%的算力。」但是,如果網路里常年有兩個以上的分叉,說明全網的算力被分攤了,於是,想要作弊的話,只需要算贏一半的網路就夠了,也就是25%算力。很顯然,這樣比特幣的可靠性就降低了。
⑻ 區塊鏈的起源是什麼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
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演算法)實現鏈接,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8)區塊鏈創立時間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特徵: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⑼ 徐明星是什麼時候開始區塊鏈研究的
2013年創立數字資產交易服務平台OKCoin,在上線僅僅三個月時間里,就獲得策源創投領投的A輪1000萬美元融資,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