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歷史和發展
❶ 什麼是區塊鏈發展的里程碑
一、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白皮書
2008年,在美國過於寬松的授信標准下,房屋借貸所堆疊出的巨大泡沫引爆了一連串開啟於2008年9月的金融危機。
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國聯准會拒絕提供A其資金的支持援助後宣告破產,而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布被美國銀行收購。這兩件事標志著金融危機的起點,進而引發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大衰退,許多投資人損失慘重,也讓人們開始對極權制的金融體系感到不信任。
二、創世區塊
2009年1月3日,第一個比特幣區塊在第一批礦工透過挖礦獲得了50個比特幣後誕生,這也標志著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不過有趣的是,在比特幣區塊鏈問世數年後,人們才從Coinbase的創世區塊交易編碼中,第#1616行發現一個16進制字串。
在將此串轉換成英數字後,會得到「sknab rof tuoliab dnoces fo knirb no rollecnahC 9002/naJ/30 semiT ehT」,反過來讀便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是Bitcoin的創始日期以及中本聰在最初的交易中留下的訊息。
三、首筆比特幣支付–PizzaDay
Laszlo Hanyecz是一名在線上零售公司GoRuck工作的佛羅里達人兼工程師,但若你是幣圈中人,你一定聽過他的一些驚人事跡:Hanyecz在2010年5月22日用10,000比特幣(BTC)向網友購買來自Papa John』s的兩片比薩,也就是25美元的比薩,如今一萬枚比特幣價值約為4千萬美金。
而名為Jeremy Sturdivant(網名「Jercos」),就是那位當初收了10,000枚比特幣,交換兩片比薩給Hanyecz之人。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在於,這是比特幣有史以來第一次進行實物交易,證明了比特幣確實在現實世界也具備價持傳遞的功能。
四、史上最大交易所黑客事件Mt.Gox
2014年2月24日,Mt.Gox為當時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該交易所CEO馬克·卡佩勒斯在部落格中宣布退出比特幣基金會,隨後訪問Mt.Gox只將返回一個空白頁面。
2014年2月28日,Mt.Gox向東京地方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破產研究機構「帝國資料調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Ltd.)的資料顯示,Mt.Gox負債達65億日圓、2013年度營收為1.35億日圓;帝國資料調查公司在新聞稿中表示,Mt.Gox隨後發現自有比特幣10萬枚與使用者比特幣75萬枚被竊。
五、以太坊問世
2015年7月30日,第一款以太坊正式啟用,名為Frontier(先鋒)。所有承諾給早期投資者的以太幣被順利地交付,開發者們也開始在以太坊上編織他們的夢想。
第三版以太坊Metropolis的Part II—Constantinople將會在不久後推出(目前暫時延到明年中),雖然目前以太幣的價格只有今年高點的一成不到,但是我們在這三年來已經見證了以太坊為世界帶來的創新:包含以太坊虛擬機、智能合約、Dapps、許可式的共享帳本(Permissioned Ledger)等。
雖然以太坊面臨擴容困境目前仍在等待技術的更新,在17、18年間有紛紛出現許多底層公鏈作為應用平台,也就是以太坊的眾多競爭者,開啟了「多鏈時代」。目前也不乏有dApp的開發者也因受限於以太坊目前的TPS紛紛轉向其他公鏈,也有人認為未來會是「多鏈並行,每鏈一個面向」的場景。
❷ 區塊鏈的發展背景是什麼樣子的
區塊鏈技術來源於2008年,然後在最近兩年,互聯網比較興起,目前國內已經有四塊科技的牛人工程師馮國東領導創業,擁有著雄厚資金創辦。
❸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2008年由化名為 「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社交網路之後計算範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是人類信用進化史上繼血親信用、貴金屬信用、央行紙幣信用之後的第四個里程碑。區塊鏈技術是下一代雲計算的雛形,有望像互聯網一樣徹底重塑人類社會活動形態,並實現從目前的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轉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可編程和安全可信等特點。 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的驗證、記賬、存儲、維護和傳輸等過程均是基於分布式系統結構,採用純數學方法而不是中心機構來建立分布式節點間的信任關系,從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分布式系統; 時序數據:區塊鏈採用帶有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存儲數據,從而為數據增加了時間維度,具有極強的可驗證性和可追溯性; 集體維護:區塊鏈系統採用特定的經濟激勵機制來保證分布式系統中所有節點均可參與數據區塊的驗證過程(如比特幣的「挖礦」過程),並通過共識演算法來選擇特定的節點將新區塊添加到區塊鏈; 可編程:區塊鏈技術可提供靈活的腳本代碼系統,支持用戶創建高級的智能合約、貨幣或其它去中心化應用; 安全可信:區塊鏈技術採用非對稱密碼學原理對數據進行加密,同時藉助分布式系統各節點的工作量證明等共識演算法形成的強大算力來抵禦外部攻擊、保證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區塊鏈與比特幣 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為比特幣系統解決了數字加密貨幣領域長期以來所必需面對的雙重支付問題和拜占庭將軍問題。與傳統中心機構(如中央銀行)的信用背書機制不同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形成的是軟體定義的信用,這標志著中心化的國家信用向去中心化的演算法信用的根本性變革。近年來,比特幣憑借其先發優勢,目前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涵蓋發行、流通和金融衍生市場的生態圈與產業鏈,這也是其長期占據絕大多數數字加密貨幣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區塊鏈的發展脈絡與趨勢
區塊鏈技術是具有普適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可以為金融、經濟、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領域帶來深刻變革。按照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脈絡,區塊鏈技術將會經歷以可編程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1.0模式,以可編程金融系統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2.0模式和以可編程社會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3.0模式。然而,上述模式實際上是平行而非演進式發展的,區塊鏈1.0模式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仍然遠未成熟,距離其全球貨幣一體化的願景實際上更遠、更困難。目前,區塊鏈領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驅動的發展態勢,相關學術研究嚴重滯後、亟待跟進。區塊鏈的基礎模型與關鍵技術
一般說來,區塊鏈系統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技術;網路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演算法;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演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該模型中,基於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於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成功應用於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同時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系統中也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根據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現狀,本文將區塊鏈目前的主要應用籠統地歸納為數字貨幣、數據存儲、數據鑒證、金融交易、資產管理和選舉投票共六個場景: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本質上是由分布式網路系統生成的數字貨幣,其發行過程不依賴特定的中心化機構。數據存儲:區塊鏈的高冗餘存儲、去中心化、高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特點使其特別適合存儲和保護重要隱私數據,以避免因中心化機構遭受攻擊或許可權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大規模數據丟失或泄露。數據鑒證:區塊鏈數據帶有時間戳、由共識節點共同驗證和記錄、不可篡改和偽造,這些特點使得區塊鏈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數據公證和審計場景。例如,區塊鏈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儲由政府機構核發的各類許可證、登記表、執照、證明、認證和記錄等。金融交易: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市場應用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區塊鏈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統中自發地產生信用,能夠建立無中心機構信用背書的金融市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金融脫媒」;同時利用區塊鏈自動化智能合約和可編程的特點,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資產管理:區塊鏈能夠實現有形和無形資產的確權、授權和實時監控。無形資產管理方面已經廣泛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域名管理、積分管理等領域;有形資產管理方面則可結合物聯網技術形成「數字智能資產」,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授權與控制。選舉投票:區塊鏈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實現政治選舉、企業股東投票等應用,同時基於投票可廣泛應用於博彩、預測市場和社會製造等領域。區塊鏈技術的現存問題
安全性威脅是區塊鏈迄今為止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其中,基於PoW共識過程的區塊鏈主要面臨的是51%攻擊問題,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其他問題包括新興計算技術破解非對稱加密機制的潛在威脅和隱私保護問題等。 區塊鏈效率也是制約其應用的重要因素。區塊鏈要求系統內每個節點保存一份數據備份,這對於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存儲來說是極為困難的。雖然輕量級節點可部分解決此問題,但適用於更大規模的工業級解決方案仍有待研發。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且交易確認時間一般為10分鍾,這極大地限制了區塊鏈在大多數金融系統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應用。 PoW共識過程高度依賴區塊鏈網路節點貢獻的算力,這些算力主要用於解決SHA256哈希和隨機數搜索,除此之外並不產生任何實際社會價值,因而一般意義上認為這些算力資源是被「浪費」掉了,同時被浪費掉的還有大量的電力資源。如何能有效匯集分布式節點的網路算力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區塊鏈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區塊鏈網路作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其各節點在交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相互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系,例如比特幣礦池的區塊截留攻擊博弈等。區塊鏈共識過程本質上是眾包過程,如何設計激勵相容的共識機制,使得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地實施區塊數據的驗證和記賬工作,並提高系統內非理性行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擊和威脅,是區塊鏈有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智能合約與區塊鏈技術
智能合約是一組情景-應對型的程序化規則和邏輯,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共享的程序代碼。通常情況下,智能合約經各方簽署後,以程序代碼的形式附著在區塊鏈數據(例如一筆比特幣交易)上,經P2P網路傳播和節點驗證後記入區塊鏈的特定區塊中。智能合約封裝了預定義的若干狀態及轉換規則、觸發合約執行的情景(如到達特定時間或發生特定事件等)、特定情景下的應對行動等。區塊鏈可實時監控智能合約的狀態,並通過核查外部數據源、確認滿足特定觸發條件後激活並執行合約。 智能合約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激活器,為靜態的底層區塊鏈數據賦予了靈活可編程的機制和演算法,並為構建區塊鏈2.0和3.0時代的可編程金融系統與社會系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智能合約的自動化和可編程特性使其可封裝分布式區塊鏈系統中各節點的復雜行為,成為區塊鏈構成的虛擬世界中的軟體代理機器人,這有助於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各類分布式人工智慧系統中的應用,使得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 DAC)甚至去中心化自治社會(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成為可能。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由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演化。現存的各類智能合約及其應用的本質邏輯大多仍是根據預定義場景的「 IF-THEN」類型的條件響應規則,能夠滿足目前自動化交易和數據處理的需求。未來的智能合約應具備根據未知場景的「 WHAT-IF」推演、計算實驗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決策功能,從而實現由目前「自動化」合約向真正的「智能」合約的飛躍。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
近年來,基於CPSS(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的平行社會已現端倪,其核心和本質特徵是虛實互動與平行演化。區塊鏈是實現CPSS平行社會的基礎架構之一,其主要貢獻是為分布式社會系統和分布式人工智慧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交互機制和計算模式,並為實現平行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信用基礎。 就數據基礎而言,管理學家愛德華戴明曾說過:除了上帝,所有人必須以數據說話。然而在中心化社會系統中,數據通常掌握在政府和大型企業等「少數人」手中,為少數人「說話」,其公正性、權威性甚至安全性可能都無法保證。區塊鏈數據則通過高度冗餘的分布式節點存儲,掌握在「所有人」手中,能夠做到真正的「數據民主」。就信用基礎而言,中心化社會系統因其高度工程復雜性和社會復雜性而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默頓系統」的特性,即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社會系統中的中心機構和規則制定者可能會因個體利益而出現失信行為;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實現軟體定義的社會系統,其基本理念就是剔除中心化機構、將不可預測的行為以智能合約的程序化代碼形式提前部署和固化在區塊鏈數據中,事後不可偽造和篡改並自動化執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默頓」社會系統轉化為可全面觀察、可主動控制、可精確預測的「牛頓」社會系統。 ACP(人工社會Artificial Societies、計算實驗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和平行執行ParallelExecution)方法是迄今為止平行社會管理領域唯一成體系化的、完整的研究框架,是復雜性科學在新時代平行社會環境下的邏輯延展和創新。 ACP方法可以自然地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實現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管理。首先,區塊鏈的P2P 組網、分布式共識協作和基於貢獻的經濟激勵等機制本身就是分布式社會系統的自然建模,其中每個節點都將作為分布式系統中的一個自主和自治的智能體(agent)。隨著區塊鏈生態體系的完善,區塊鏈各共識節點和日益復雜與自治的智能合約將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Dapp,形成特定組織形式的DAC和DAO,最終形成DAS,即ACP中的人工社會。其次,智能合約的可編程特性使得區塊鏈可進行各種「 WHAT-IF」 類型的虛擬實驗設計、場景推演和結果評估,通過這種計算實驗過程獲得並自動或半自動地執行最優決策。最後,區塊鏈與物聯網等相結合形成的智能資產使得聯通現實物理世界和虛擬網路空間成為可能,並可通過真實和人工社會系統的虛實互動和平行調諧實現社會管理和決策的協同優化。不難預見,未來現實物理世界的實體資產都登記為鏈上智能資產的時候,就是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到來之時。
❹ 區塊鏈應用發展經過了幾個階段
區塊鏈技術原理
從定義來看,區塊鏈是一種按時間順序將不斷產生的信息區塊以順序相連方式組合而成的一種可追溯的鏈式數據結構,是一種以密碼學方式保證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區塊鏈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共識機制、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等相關技術通過新方式組合形成的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最大優勢與努力方向是「去中心化」,通過運用密碼學、共識機制、博弈論等技術與方法,在網路節點無需相互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
區塊鏈的優異特性來源於其獨特的技術基礎。一個基本的區塊鏈起碼要由數據層、網路層和共識層三部分組成。
據層提供獨特數據結構保證安全性,採用非對稱加密、哈希函數、默克爾樹等技術對數據加密,保證數據安全,提供區塊鏈應用的基礎;
網路層通過P2P網路實現去中心化的核心思想,在BitTorrent網路中,每一個節點既是數據的接受者,也是數據的發送者。
在區塊鏈技術中,公鑰就類似於種子,有了公鑰就在網路中有了可以發言的身份。目前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和DPoS共識機制,如果想攻擊區塊鏈,就要提供比朱鏈更大的算力,獲得的收益遠遠小於攻擊付出的成本,PoW共識機制通過算力競爭保障系統的安全性和去中心性。
——更多數據及分析均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❺ 區塊鏈的起源是什麼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
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演算法)實現鏈接,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5)區塊鏈歷史和發展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特徵: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❻ 區塊鏈是什麼目前的發展階段是
是一套能夠保證信息記錄絕對准確的數據傳輸系統。
市面上大部分的文章則不是太專業冗長,就是用例太過簡單導致無法准確理解。我希望在10分鍾時間內,幫你徹底搞清區塊鏈的概念,並在腦海里建立起可視化的認識和准確的理解。
區塊鏈是什麼?
❼ 區塊鏈發展了哪些階段
區塊鏈發展了五個階段
1. 萌發階段:區塊鏈真正的萌發階段是在2007年到2009年,一個化名為中本聰的日裔美國人在2008年首次以異名形式在密碼學討論組上闡述了一篇關於電子貨幣的新幻想報告,從此比特幣問世。早在2007年中本聰就開始探索一系列新的技術,意在創造一種新的貨幣,2008年10月31日比特幣白皮書發布,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系統正式開始運作。
支撐比特幣體系的主要技術包括哈希函數,分布式賬本,區塊鏈,非對稱加密;從而可以看出,這些技術構建出區塊鏈的最初版本,也可以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2007年到2009年這三年時間,比特幣都是極少數人參與的實驗階段,真正的商業活動還未真正開始。
2. 「奇客」小眾階段:這里的「奇客」是指對於互聯網技術狂熱的人,以技術創新為時尚和生命的人。2010年2月6日出現了比特幣的第一個交易所,同年的5月22日有人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2個漢堡,同年的7月17日交易所Mt.Gox成立,這標志著比特幣正式流入市場。盡管如此,能夠真正了解並能進入市場參與比特幣買賣的人還只是對於互聯網技術熱衷的奇客們。他們在論壇上討論比特幣技術,在自己電腦上挖礦獲得比特幣,然後在Mt.Gox上買賣比特幣,現今這些奇客們都成為了億萬富翁。
3. 市場醞釀階段:2013年初比特幣價格是13美金,但是同年3月18日塞普勒斯政府因為金融危機關閉銀行和股市,使得比特幣價格飆漲,4月份最高價格漲到了266美金。同年8月20日德國政府確認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10月14日中國網路宣布開通比特幣支付通道,11月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也明確了比特幣的合法性,11月19日比特幣價格上漲到1242美金,形成創新高。盡管如此,區塊鏈進入主流社會經濟的基礎還不具備,比特幣價格飆升也只是來源於過於樂觀的預期。中國銀行體系遏制,Mt.Gox倒閉等事件使得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2015年初比特幣價格已經跌到了200美金以下,2013年到2015年初這個階段,使得大眾開始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
4. 區塊鏈主流期: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離歐盟,9月朝鮮第五次核試驗,11月特朗普當選等事件,世界主流經濟不確定性使得具有避險功能的比特幣開始復甦,市場需求量大,交易量的增大使得比特幣價格從2016年400美金最高飆升到2017年的20000美金,比特幣的致富效應,以及比特幣網路擁堵導致的交易溢出帶動了其他系列虛擬貨幣爆發,還有各式各樣的區塊鏈應用也隨之爆發,出現了眾多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的區塊鏈資產,引發了全球瘋狂追捧,隨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線比特幣期貨交易標志著比特幣正式進入主流投資產品系列,比特幣和區塊鏈徹底進入全球視線。
5. 產業落地階段:隨著2017年的市場狂亂之後,2018年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在市場,監管,認知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回歸了理性。2017年效仿區塊鏈技術的眾多區塊鏈項目會隨之市場降溫而漸漸消亡,真正具有實際區塊鏈應用的項目會初步落地。2018年不僅僅是區塊鏈元年,而且還是一個區塊鏈淘金期,大浪淘沙沖走沙子後,留下來的都是比較好的黃金。
從區塊鏈發展史看,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目前處於成長期,具體的區塊鏈實際應用只是用在金融領域,要想從其他行業應用到區塊鏈還需要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是區塊鏈趨勢應去把握,積極學習區塊鏈這個新生的領域有利無弊。
❽ 什麼是區塊鏈它是怎麼誕生的區塊鏈的類型有哪些
想要了解區塊鏈,就必須先了解程序的基礎結構。我們在互聯網看到的一切,都是通過計算機語言構建而成,計算機語言有很多種,但構成語言最基本的字元就是代碼,而區塊鏈技術是代碼應用的一種方式,與傳統中心化模式不同的是,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私密性、安全性、以及共識等特性。
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有很多,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比特幣,其次是電子發票、跨境支付等,基於數據的互通性、不可篡改等特性,它還可以用來保存一些重要的數據,只要這些數據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技術,那麼就永遠無法銷毀,永遠保存下來,任何人或機構都沒有能力修改或刪除。除此之外,區塊款與教育、醫療、徵信、汽車、交通等領域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它是一種技術,並非某種產品,所以它的類型只有一種,但隨著應用場景的變化,它發揮出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幾乎可以與任何領域的現有場景進行融合,然後衍生出其他應用。
❾ 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科學研究所創始人梅蘭妮·斯萬,在她的《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這本書中,根據區塊鏈的應用發展狀況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2.0和3.0。
一、區塊鏈1.0 加密貨幣時代(2008-2013)
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在2009年1月,第一個區塊鏈問世。在這個階段,人們更多關注的加密貨幣的交易,區塊鏈僅僅作為底層技術,充當「公共帳薄」的作用。
二、區塊鏈2.0 智能合約時代(2014-2017)
2014年,"區塊鏈2.0」成為去中心化區塊鏈資料庫的代名詞。在這個階段,人們主要關注平台的應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上傳和執行智能合約,並且執行完畢後會自動獲得獎勵。由於這個交易過程不需要任何中介,因此人們的隱私得到了極大的保護。
三、區塊鏈3.0 大規模應用時代(2018-)
這個階段,人們開始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數據網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而是擴大到藝術、法律、房地產、醫院、人力資源等領域。
❿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呢
先有比特幣還是先有區塊鏈?
比特幣剛誕生的時候,並沒有「區塊鏈」這個概念,人們用bitcoin(小寫b)表示比特幣,用Bitcoin(大寫B)表示其底層技術,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區塊鏈技術。
2015年,經濟學人發布了封面文章《重塑世界的區塊鏈技術》後,區塊鏈技術在全球掀起一股金融科技狂潮,世界各大金融機構、銀行爭相研究區塊鏈技術,僅2016年就有數十億美元投資到區塊鏈相關企業當中。
2017年9月,中國政府網(www.gov.cn)發表文章《我國區塊鏈產業有望走在世界前列》,公開支持區塊鏈技術發展,並向13億中國人民普及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在金融、保險、零售、公證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開始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