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十六進制
Ⅰ 區塊鏈最直白的解釋
近幾年,「區塊鏈」一詞成了大熱門,新聞媒體競相報道,但大家或許對於區塊鏈的認知還停留在霧里看花的階段,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其實區塊鏈的本質特別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去中心化分布式資料庫。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用於存儲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將信息寫入,同時也可以讀取,所以它是一個公開的資料庫。
區塊鏈的特點
要說分布式資料庫這種技術,市場上早有存在,可不同的是,區塊鏈雖然同為分布式資料庫,但它沒有管理員,是徹底去中心化的。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特點,它無需中心化代理,實現了一種點對點的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規模、無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了現實。
但是,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怎麼才能保證數據是可信的呢?被壞人改了怎麼辦?設計者早已想到了這些,這也證明了區塊鏈是真正劃時代的產物。
區塊
區塊鏈由一個個區塊(block)組成。區塊很像資料庫的記錄,每次寫入數據,就是創建一個區塊。
每個區塊包含兩個部分:
區塊頭(Head):記錄當前區塊的特徵值
區塊體(Body):實際數據
區塊頭包含了當前區塊的多項特徵值。
生成時間
實際數據(即區塊體)的哈希
上一個區塊的哈希
...
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擁有最新的完整資料庫拷貝,修改單個節點的資料庫是無效的,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認為最多次出現的相同數據記錄為真。同時數據的每一步記錄都會被留存在區塊鏈上,可以溯源每一步的往來信息。
這里,你需要理解什麼叫哈希(hash),這是理解區塊鏈必需的。
所謂"哈希"就是計算機可以對任意內容,計算出一個長度相同的特徵值。區塊鏈的 哈希長度是256位,這就是說,不管原始內容是什麼,最後都會計算出一個256位的二進制數字。而且可以保證,只要原始內容不同,對應的哈希一定是不同的。
舉例來說,字元串123的哈希是(十六進制),轉成二進制就是256位,而且只有123能得到這個哈希。(理論上,其他字元串也有可能得到這個哈希,但是概率極低,可以近似認為不可能發生。)
因此,就有兩個重要的推論。
推論1:每個區塊的哈希都是不一樣的,可以通過哈希標識區塊。
推論2:如果區塊的內容變了,它的哈希一定會改變。
哈希的不可修改性
區塊與哈希是一一對應的,每個區塊的哈希都是針對"區塊頭"(Head)計算的。也就是說,把區塊頭的各項特徵值,按照順序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很長的字元串,再對這個字元串計算哈希。
Hash = SHA256( 區塊頭 )
上面就是區塊哈希的計算公式,SHA256是區塊鏈的哈希演算法。注意,這個公式裡面只包含區塊頭,不包含區塊體,也就是說,哈希由區塊頭唯一決定。
前面說過,區塊頭包含很多內容,其中有當前區塊體的哈希,還有上一個區塊的哈希。這意味著,如果當前區塊體的內容變了,或者上一個區塊的哈希變了,一定會引起當前區塊的哈希改變。
這一點對區塊鏈有重大意義。如果有人修改了一個區塊,該區塊的哈希就變了。為了讓後面的區塊還能連到它(因為下一個區塊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該人必須依次修改後面所有的區塊,否則被改掉的區塊就脫離區塊鏈了。由於後面要提到的原因,哈希的計算很耗時,短時間內修改多個區塊幾乎不可能發生,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網51%以上的計算能力。
正是通過這種聯動機制,區塊鏈保證了自身的可靠性,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這就像歷史一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從此再無法改變。
Ⅱ 什麼是區塊鏈土豆鏈Potato chain又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建議你去游說社區看一下(網頁鏈接),那裡有大佬大V為你解答。這里我為你分享一篇阮一峰老師的文章,應該能對你的問題作出解答。
一、區塊鏈的本質
區塊鏈是什麼?一句話,它是一種特殊的分布式資料庫。
現在的規則是,新節點總是採用最長的那條區塊鏈。如果區塊鏈有分叉,將看哪個分支在分叉點後面,先達到6個新區塊(稱為"六次確認")。按照10分鍾一個區塊計算,一小時就可以確認。
由於新區塊的生成速度由計算能力決定,所以這條規則就是說,擁有大多數計算能力的那條分支,就是正宗的區塊鏈。
九、總結
區塊鏈作為無人管理的分布式資料庫,從2009年開始已經運行了8年,沒有出現大的問題。這證明它是可行的。
但是,為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區塊鏈也有自己的代價。一是效率,數據寫入區塊鏈,最少要等待十分鍾,所有節點都同步數據,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二是能耗,區塊的生成需要礦工進行無數無意義的計算,這是非常耗費能源的。
因此,區塊鏈的適用場景,其實非常有限。
不存在所有成員都信任的管理當局
寫入的數據不要求實時使用
挖礦的收益能夠彌補本身的成本
如果無法滿足上述的條件,那麼傳統的資料庫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可能也是唯一的應用場景),就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
Ⅲ 什麼是區塊鏈發展的里程碑
一、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白皮書
2008年,在美國過於寬松的授信標准下,房屋借貸所堆疊出的巨大泡沫引爆了一連串開啟於2008年9月的金融危機。
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國聯准會拒絕提供A其資金的支持援助後宣告破產,而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布被美國銀行收購。這兩件事標志著金融危機的起點,進而引發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大衰退,許多投資人損失慘重,也讓人們開始對極權制的金融體系感到不信任。
二、創世區塊
2009年1月3日,第一個比特幣區塊在第一批礦工透過挖礦獲得了50個比特幣後誕生,這也標志著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不過有趣的是,在比特幣區塊鏈問世數年後,人們才從Coinbase的創世區塊交易編碼中,第#1616行發現一個16進制字串。
在將此串轉換成英數字後,會得到「sknab rof tuoliab dnoces fo knirb no rollecnahC 9002/naJ/30 semiT ehT」,反過來讀便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是Bitcoin的創始日期以及中本聰在最初的交易中留下的訊息。
三、首筆比特幣支付–PizzaDay
Laszlo Hanyecz是一名在線上零售公司GoRuck工作的佛羅里達人兼工程師,但若你是幣圈中人,你一定聽過他的一些驚人事跡:Hanyecz在2010年5月22日用10,000比特幣(BTC)向網友購買來自Papa John』s的兩片比薩,也就是25美元的比薩,如今一萬枚比特幣價值約為4千萬美金。
而名為Jeremy Sturdivant(網名「Jercos」),就是那位當初收了10,000枚比特幣,交換兩片比薩給Hanyecz之人。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在於,這是比特幣有史以來第一次進行實物交易,證明了比特幣確實在現實世界也具備價持傳遞的功能。
四、史上最大交易所黑客事件Mt.Gox
2014年2月24日,Mt.Gox為當時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該交易所CEO馬克·卡佩勒斯在部落格中宣布退出比特幣基金會,隨後訪問Mt.Gox只將返回一個空白頁面。
2014年2月28日,Mt.Gox向東京地方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破產研究機構「帝國資料調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Ltd.)的資料顯示,Mt.Gox負債達65億日圓、2013年度營收為1.35億日圓;帝國資料調查公司在新聞稿中表示,Mt.Gox隨後發現自有比特幣10萬枚與使用者比特幣75萬枚被竊。
五、以太坊問世
2015年7月30日,第一款以太坊正式啟用,名為Frontier(先鋒)。所有承諾給早期投資者的以太幣被順利地交付,開發者們也開始在以太坊上編織他們的夢想。
第三版以太坊Metropolis的Part II—Constantinople將會在不久後推出(目前暫時延到明年中),雖然目前以太幣的價格只有今年高點的一成不到,但是我們在這三年來已經見證了以太坊為世界帶來的創新:包含以太坊虛擬機、智能合約、Dapps、許可式的共享帳本(Permissioned Ledger)等。
雖然以太坊面臨擴容困境目前仍在等待技術的更新,在17、18年間有紛紛出現許多底層公鏈作為應用平台,也就是以太坊的眾多競爭者,開啟了「多鏈時代」。目前也不乏有dApp的開發者也因受限於以太坊目前的TPS紛紛轉向其他公鏈,也有人認為未來會是「多鏈並行,每鏈一個面向」的場景。
Ⅳ git和區塊鏈的區別
一、相似性
分布式
Git 確保每個代碼倉庫在本地保留完整的項目庫,而不僅僅是自己在工作的這個分支和自己的提交歷史。同時也保留了最近這次 pull 下來後的所有快照和索引信息。
區塊鏈上,每個節點在本地保存完整資料庫,而不僅僅是自己的交易信息。
可追溯性
Git commit 鏈上,每個 commit 對象都包含父級對象(上一次 commit 的對象,除了第一個 commit ),對之前的記錄全部可追溯。
區塊鏈上,每個區塊都包含前一個區塊的索引(除了創世區塊),可以追溯之前所有有效交易。
不可篡改
Git 的 commit 鏈中,每個對象本身在存儲前都計算校驗和,然後以校驗和來引用。一旦修改,校驗和就會不對, 這意味著不可能在 Git 不知情時更改任何文件內容或目錄內容。
Git 用以計算校驗和的機制叫做 SHA-1 散列( hash,哈希)。 這是一個由 40 個十六進制字元( 0-9 和 a-f )組成字元串,基於 Git 中文件的內容或目錄結構計算出來。SHA-1 哈希看起來是這樣:區塊鏈中,每個區塊包含上個區塊 ID,本區塊 ID 兩個 SHA-256 散列,這兩個散列都是基於區塊內容計算出來。一旦修改內容,則散列將變化,和其他節點的鏈不一致,最終不能加入到最長鏈中,因此無法真正篡改內容。
二、差異性
集體共識和中央節點意志: 1 - 區塊鏈是基於集體共識( POW/POS)來 merge,形成最長鏈,最長鏈即為主鏈。
2 - 而 Git 體系裡,通過倉庫託管平台來進行多節點合作時,是平台項目的管理者掌握了 merge 的權力,體現的是中央節點的意志。
密碼學
1 - 比特幣區塊鏈中,密碼學主要用到了以下方式
在比特幣區塊鏈的整個體系中,大量使用了公開的加密演算法,如 Merkle Tree 哈希數演算法,橢圓曲線演算法、哈希演算法、對稱加密演算法及一些編碼演算法。各種演算法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的作用如下:
a)哈希演算法
比特幣系統中使用的兩個哈希函數分別是:1.SHA-256,主要用於完成 PoW (工作量證明)計算; 2.RIPEMD160,主要用於生成比特幣地址。
b)Merkle 哈希樹
基於哈希值的二叉樹或多叉樹,在計算機領域,Merkle 樹大多用來進行完整性驗證處理,在分布式環境下,其進行完整性驗證能大量減少數據傳輸和計算的復雜程度。
c)橢圓曲線演算法
比特幣中使用基於 secp256k1 橢圓曲線數學的公鑰密碼學演算法進行簽名與驗證簽名,一方面可以保證用戶的賬戶不被冒名頂替,另一方面保證用戶不能否認其所簽名的交易。用私鑰對交易信息簽名,礦工用用戶的公鑰驗證簽名,驗證通過,則交易信息記賬,完成交易。
d)對稱加密演算法
比特幣官方客戶端使用 AES (對稱分組密碼演算法)加密錢包文件,用戶設置密碼後,採用用戶設置餓密碼通過 AES 對錢包私鑰進行加密,確保客戶端私鑰的安全。
e)Base58 編碼
Base58 是比特幣使用的一種獨特的編碼方式,主要用於產生比特幣的錢包地址,其類似於古典密碼學里的置換演算法機制,目的是為里增加可讀性,把二進制的哈希值變成了我們看到的地址「 」。
2 - Git:主要用了 SSH 秘鑰來進行遠程登錄驗證,用了 SHA-1 來進行代碼內容校驗和。
SSH 是 Secure Shell 的縮寫,由 IETF 的網路工作小組( Network Working Group )所制定,是一種專為遠程登錄會話和其他網路服務提供安全性的協議。利用 SSH 協議可以有效防止遠程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泄露問題。
SSH 傳輸的過程如下: (1)遠程主機收到用戶的登錄請求,把自己的公鑰發給用戶。 (2)用戶使用這個公鑰,將登錄密碼加密後,發送回來。 (3)遠程主機用自己的私鑰,解密登錄密碼,如果密碼正確,允許用戶登錄。
Ⅳ 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什麼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
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Ⅵ 如何通俗解釋區塊鏈
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資料庫,這種分布式賬本的好處就是,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人人都有備份,哪怕你這份丟失了,也不受影響。
(6)區塊鏈十六進制擴展閱讀:
區塊鏈應用領域
1、金融領域
區塊鏈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領域有著潛在的巨大應用價值。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能夠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直接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2、物聯網和物流領域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3、公益領域
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鏈上,並且有條件地進行透明公開公示,方便社會監督。
4、保險領域
在保險理賠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通過智能合約的應用,既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准,只要觸發理賠條件,實現保單自動理賠。
Ⅶ 0x00,0x000,0x0000和0xff,0xfff~~~~之類的代碼是什麼意思(地址16進制數)
十六進制 看是在那出現的了
Ⅷ 區塊鏈如何把16進制的數據轉換成字元串
#include<stdio.h>intmain(){intx=0;charc;printf("請輸入二進制數:");c=getchar();while(c=='0'||c=='1'){x=x*2+c-'0';c=getchar();}printf("十進制:%d 十六進制:%X ",x,x);return0;}
Ⅸ 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區塊鏈運作的7個核心技術介紹
2018-01-15
1.區塊鏈的鏈接
顧名思義,區塊鏈即由一個個區塊組成的鏈。每個區塊分為區塊頭和區塊體(含交易數據)兩個部分。區塊頭包括用來實現區塊鏈接的前一區塊的哈希(PrevHash)值(又稱散列值)和用於計算挖礦難度的隨機數(nonce)。前一區塊的哈希值實際是上一個區塊頭部的哈希值,而計算隨機數規則決定了哪個礦工可以獲得記錄區塊的權力。
2.共識機制
區塊鏈是伴隨比特幣誕生的,是比特幣的基礎技術架構。可以將區塊鏈理解為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記賬系統。類似比特幣這樣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系統,要求在沒有中心節點的情況下保證各個誠實節點記賬的一致性,就需要區塊鏈來完成。所以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在沒有中心控制的情況下,在互相沒有信任基礎的個體之間就交易的合法性等達成共識的共識機制。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目前主要有4類:PoW、PoS、DPoS、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
3.解鎖腳本
腳本是區塊鏈上實現自動驗證、自動執行合約的重要技術。每一筆交易的每一項輸出嚴格意義上並不是指向一個地址,而是指向一個腳本。腳本類似一套規則,它約束著接收方怎樣才能花掉這個輸出上鎖定的資產。
交易的合法性驗證也依賴於腳本。目前它依賴於兩類腳本:鎖定腳本與解鎖腳本。鎖定腳本是在輸出交易上加上的條件,通過一段腳本語言來實現,位於交易的輸出。解鎖腳本與鎖定腳本相對應,只有滿足鎖定腳本要求的條件,才能花掉這個腳本上對應的資產,位於交易的輸入。通過腳本語言可以表達很多靈活的條件。解釋腳本是通過類似我們編程領域里的「虛擬機」,它分布式運行在區塊鏈網路里的每一個節點。
4.交易規則
區塊鏈交易就是構成區塊的基本單位,也是區塊鏈負責記錄的實際有效內容。一個區塊鏈交易可以是一次轉賬,也可以是智能合約的部署等其他事務。
就比特幣而言,交易即指一次支付轉賬。其交易規則如下:
1)交易的輸入和輸出不能為空。
2)對交易的每個輸入,如果其對應的UTXO輸出能在當前交易池中找到,則拒絕該交易。因為當前交易池是未被記錄在區塊鏈中的交易,而交易的每個輸入,應該來自確認的UTXO。如果在當前交易池中找到,那就是雙花交易。
3)交易中的每個輸入,其對應的輸出必須是UTXO。
4)每個輸入的解鎖腳本(unlocking
)必須和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locking
)共同驗證交易的合規性。
5.交易優先順序
區塊鏈交易的優先順序由區塊鏈協議規則決定。對於比特幣而言,交易被區塊包含的優先次序由交易廣播到網路上的時間和交易額的大小決定。隨著交易廣播到網路上的時間的增長,交易的鏈齡增加,交易的優先順序就被提高,最終會被區塊包含。對於以太坊而言,交易的優先順序還與交易的發布者願意支付的交易費用有關,發布者願意支付的交易費用越高,交易被包含進區塊的優先順序就越高。
6.Merkle證明
Merkle證明的原始應用是比特幣系統(Bitcoin),它是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9年描述並且創造的。比特幣區塊鏈使用了Merkle證明,為的是將交易存儲在每一個區塊中。使得交易不能被篡改,同時也容易驗證交易是否包含在一個特定區塊中。
7.RLP
RLP(Recursive
Length
Prefix,遞歸長度前綴編碼)是Ethereum中對象序列化的一個主要編碼方式,其目的是對任意嵌套的二進制數據的序列進行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