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zipper
A. raid卡怎麼分區
開機後RAID卡會自檢, 然後按照提示按組合鍵進入RAID卡BIOS, 在這裡面設定RAID模式以及分區.
B. 請問如何讓硬碟組成陣列
什麼是RAID
這里所說的技術叫做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Drives,獨立磁碟冗餘陣列)。簡單的說,我們把數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顆硬碟,以增加數據的傳輸效率,並提高數據安全性。視硬碟數目而定,你可以有多種選擇,以達成以下目標:追求高安全性、追求性能、或是兩者兼具。要使用不同模式的磁碟陣列,除了硬碟以外,還需要購買相對應的RAID控制卡。這些卡多半可以插進所有計算機的PCI插槽,甚至已經內建在主板上。
RAID:各種模式的比較
RAID 0:Striping(條帶)
就技術上來說,這模式根本無法符合RAID的精神,因為它沒有冗餘地記錄任何數據。這也表示RAID 0不能保證任何數據的安全。所有數據會被平均分散的儲存在所有硬碟上,這個陣列被稱為「條帶集(stripe set)」,這方法也被稱為「拉鏈法(zipper method)」。它的優點非常明顯,由於數據分散在多個硬碟上,傳輸速率會以硬碟的數目倍增,上限為傳輸通道的最大值(例如在UltraATA/100的計算機上,速度為100 MB/s),或是PCI匯流排的最大值(以66 MHz、32位的計算機來說,速度為266 MB/s)。然而,這項速度上的優勢卻犧牲了數據安全性,除非你能保證所有的硬碟都不會出問題。如果任何一個硬碟壞掉,那你會失去所有數據。
RAID 1:磁碟鏡像
而RAID 1則完全與RAID 0相反,不追求高性能,而以數據安全性優先。在讀寫時,所有陣列中的硬碟都會一起動作,讀寫相同的數據,所以一份數據會有兩個的備份,而且保證是最新的數據。
RAID 2:Striping
RAID 2採用了與RAID 0相同的方法,「條帶集」會將數據分散在所有硬碟上;但它不是以區塊的方式作分散,而是以位(bit)的方式來作。這是因為在存取數據時,RAID 2還加入了ECC(Error Correcting Code)校驗碼,這些校驗碼會記錄在額外的硬碟上。如果你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那就需要10個數據硬碟,以及4個ECC硬碟。如果要再高一個等級,那就要用到32個數據硬碟,以及7個ECC硬碟。這應該說明了RAID 2未曾流行過的原因。
由於RAID 2使用了以位為基礎的「條帶集」,所以性能只有二流的表現。如果存取的次數愈多、存取的數據愈短,那RAID 2的表現就愈差。
RAID 3: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3加入了更細致的錯誤檢查方法,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的方式分配到每個硬碟裡面去,而奇偶校驗碼則存在一個單獨的硬碟中。但這也正是RAID 3的缺點,因為每次存取數據時,都要到另一個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也因此組成磁碟陣列的本意,也就是增進性能這一點,反而被打了折扣。順道一提,RAID 3最少需要3顆硬碟。
這模式需要非常復雜的控制卡,這也是RAID 3、4、5沒有辦法流行主流市場的原因。
RAID 4: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4所使用的技術與RAID 3類似,但不是以位元組的方式寫入數據,而是區塊(block)。理論上,這可以加快存取速度;但到另一顆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仍然是它的瓶頸。
RAID 5: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RAID 5是公認在性能與數據安全上獲得平衡的方式。不管是原始數據或是奇偶校驗碼,都平均的分散在所有硬碟中。它的速度只比RAID 3稍慢;但是安全性會受限,只容許一個硬碟損壞,如果有2個以上損壞,那所有數據都會遺失。要組成RAID 5,最少需要3個硬碟。
RAID 6: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提到RAID 6,就跟提到RAID 5一樣;只是奇偶校驗的部分加倍而已。這會讓性能再往下降一些;但容錯能力則增加到兩個硬碟損壞,也能運作無誤。這模式最少需要5顆硬碟。
不過事實上,還是可以使用不同型號的硬碟;但整個RAID會以較小、較慢的硬碟為運作基礎。例如說,在RAID 0數組中有一個30 GB、2個40 GB的硬碟,那麼整個數組的大小為90GB,也就是最小那個硬碟的3倍。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2台同樣是40 GB,但轉速分別為5,400與7,200轉的硬碟上:整個數組會以低速的為准。要想讓性能增加,換掉那台老舊的硬碟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用的是多台不同種類的硬碟,那還可以選擇磁碟組(span array),又名JBOD(just a bunch of drives,就是一堆磁碟驅動器)。在這種情況中,所有的硬碟都會被串成一列,當作一台磁碟驅動器來用;但它無法提供任何性能,或是數據完整的好處。
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該把硬碟接在哪一個IDE通道上。如果可能的話,每顆硬碟都該擁有自己的IDE通道,並且設為主盤(master)。在雙通道的控制卡上,最好只接2個硬碟。雖然接滿4個硬碟(每個通道接上2個硬碟,master與slave)應該可以增加性能,但還是比不上用4個通道連接4個硬碟快。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只有很少一些IDE RAID控制器支持ATAPI協議。CD-ROM與DVD-ROM都沒有必要接在這些控制卡上(更不要去試RAID了)。
硬碟犧牲了!怎麼辦?
如果你以數據安全為出發點,選對了RAID的等級,那麼當硬碟壞掉時,也可以高枕無憂。只要選用了RAID 1、3、4、5、6等模式,那麼一顆硬碟壞掉並不會讓數據受損。至於此時要採取的步驟,那就因RAID控制卡而異了。
目前大部分的RAID控制卡,會在硬碟損壞時用嘟嘟聲、或電子郵件通知網管人員(當然啦,如果你的系統就安裝在RAID 0上,那可就不保證這功能能運作正常了)。
如果你用的是較老或較簡單的RAID控制卡,那麼可能得先將計算機關機,才能更換壞掉的硬碟。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進入RAID卡的BIOS中,開始數據重建的過程。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控制卡,包括精簡型的,都可以讓你在不需要關機的情形下,直接更換硬碟:這叫做「熱交換(hot swapping)」;同時數據重建的步驟也完全自動,啥事也不用做。
另一個功能叫做「熱備品(hot-spare)」,許多控制卡能讓你多接一個預備硬碟,當陣列中的某個硬碟壞掉了,這個預備硬碟就會馬上激活,替代壞掉的那一個。
如果你用的是RAID 0或JBOD,而其中有個硬碟壞掉,那你可能再也不會想用這些模式了。雖然還是有辦法找回數據,但代價昂貴。有些公司專門幫人救回寶貴的數據(例如OnTrack),不管是讀寫頭損壞、火警、或是其它天災,他們都會把硬碟拆解開來,救回大部分的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救回RAID磁碟陣列中的數據要比挽救單個硬碟來得麻煩,其價格也不是以倍數計算就可以了事。
結論是:要常做備份!
沒有RAID時的RAID
RAID 2、6一定要有RAID控制卡才能運作;而Windows 2000與Windows XP則以軟體方式提供了RAID 0、1功能,只要你有足夠的硬碟即可。
你可以在「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碟管理」改變分區或磁碟驅動器號,也可以選取2個以上的硬碟,組成一個軟體RAID。
這篇文章不須額外硬體的磁碟陣列:Windows 2000下自己動手做軟RAID告訴你,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下,如何設定軟體RAID的方法。
RAID的限制
要解決長期的性能不足以及安全性問題,RAID無疑是個極佳的方法。但請容我們指出,它不能創造奇跡;如果你因為網管人員沒有定期備份RAID上的數據,而造成數據遺失,那千萬不要輕易地放過他們。
舉例來說,RAID控制卡不能承受短路或雷擊;這也表示在最壞的情形下,你的數據會像麵包一樣的被「烤焦」。所以在關鍵系統中,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斷電系統)是必要的配備。
再者,RAID只能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可千萬不要低估了人為疏失。許多人都有誤刪文件,又清空了回收站的經驗,類似的狀況也會在RAID上出現。
人為因素也包括了惡意的攻擊,或是不當的軟體問題(會將文件刪除、格式化、更名、或是安全漏洞等),甚至是現實世界中的威脅(竊盜、野蠻的破壞、火警、洪水等等)。
千萬別忘記,只有備份才能確保數據的安全。
KENNY的第二篇回復,應該是K哥原創的:
RAID模式0和1勢同水火,二者的數據安全性和數據的存取速度正好是相反的,使用模式0時您的數據安全性風險最高(同時存取性能最好),而模式1則保證最高的數據安全性。如果您想要兩者兼得,那開銷絕不會少(甚至會挖空你的錢袋)。RAID模式3和5會儲存奇偶檢驗值(parity information),所以當硬碟損壞時,只要將壞掉的磁碟更換掉,就能夠完整恢復數據。不過這個操作也需要足夠強勁的處理器來計算這些檢驗值,最好的選擇是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構的產品,因為這類晶元有針對這些用途做優化。除此之外,支持RAID模式3和5的控制卡價格不便宜,而且您至少需要3塊硬碟才能使用這些模式。
配置RAID陣列
配置RAID陣列通常不用花太多時間。尤其在配置模式0和1時,只要在RAID控制器的BIOS里配置RAID陣列中包含的硬碟就可以。在重啟之後,您必須先要格式化這個新「磁碟」(在Windows下您可能需要事先安裝驅動程序)。
配置RAID 3或RAID 5陣列時,控制器會先做初始化步驟,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
RAID系統所帶來的幫助十分明顯:根據使用的模式不同,您可以獲得更高的數據安全性或是更快的存取速度,而且差異十分的大。RAID陣列所帶來的性能,可以說接近約兩年後推出的硬碟產品的水準。不過重要的是RAID也十分花錢,如果您想要越復雜越強大的RAID系統,那要投資的花費就越大。
所以當您腦子里正在盤算購買硬體RAID產品時,必須先考慮到幾個購買因素:您的需求是什麼?要達到這些需求又需要哪些功能?
就經驗來看,RAID 0或0+1模式是最適合一般家用的功能。雖然RAID 1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但客觀的說,這樣一來您花在RAID控制卡和兩塊硬碟的錢並劃不來,而且您也不會感受到有什麼性能上的改善。畢竟現在的電腦開機都很快,而且從光碟拷東西到硬碟,也不會因為設了RAID而加快。
RAID 0無疑是最快速的模式,但也同時具有風險。只要一點小錯誤就會完蛋。
只有RAID 3或5能夠讓您在保證高數據安全性的同時,也獲得夠快的性能,但花幾百美元買張好的RAID控制卡,再多買幾塊硬碟這回事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負擔得起的。
就這點來看,我們必須對IDE RAID的評價扣一些分數,因為除了成本外,缺點還包括管理上的問題,以及多塊硬碟所造成的高溫與高噪音。
另外IDE還必須克服幾個瓶頸:這種硬碟並不是設計用來作長時間不間斷運轉的(這對伺服器來說很重要),而且ATA的排線也是惱人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安裝多個硬碟時更是如此,它會讓熱能無法順利散出,而且也會阻礙內部的視線。不管怎麼說,串列ATA(Serial ATA)的到來,將可望讓勞苦功高的40 pin排線能夠提前退休。
--------------
簡單的說..
raid 0
就是把數據交錯的存在兩個硬碟上
然後讀數據的時候,兩個硬碟同時工作,
提取數據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raid 1
是一種數據備份
兩個硬碟上的數據差不多
只要買一個支持raid的主板和兩個硬碟就行
C. 硬碟什麼什麼陣是什麼東西
什麼是RAID
這里所說的技術叫做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Drives,獨立磁碟冗餘陣列)。簡單的說,我們把數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顆硬碟,以增加數據的傳輸效率,並提高數據安全性。視硬碟數目而定,你可以有多種選擇,以達成以下目標:追求高安全性、追求性能、或是兩者兼具。要使用不同模式的磁碟陣列,除了硬碟以外,還需要購買相對應的RAID控制卡。這些卡多半可以插進所有計算機的PCI插槽,甚至已經內建在主板上。
RAID:各種模式的比較
RAID 0:Striping(條帶)
就技術上來說,這模式根本無法符合RAID的精神,因為它沒有冗餘地記錄任何數據。這也表示RAID 0不能保證任何數據的安全。所有數據會被平均分散的儲存在所有硬碟上,這個陣列被稱為「條帶集(stripe set)」,這方法也被稱為「拉鏈法(zipper method)」。它的優點非常明顯,由於數據分散在多個硬碟上,傳輸速率會以硬碟的數目倍增,上限為傳輸通道的最大值(例如在UltraATA/100的計算機上,速度為100 MB/s),或是PCI匯流排的最大值(以66 MHz、32位的計算機來說,速度為266 MB/s)。然而,這項速度上的優勢卻犧牲了數據安全性,除非你能保證所有的硬碟都不會出問題。如果任何一個硬碟壞掉,那你會失去所有數據。
RAID 1:磁碟鏡像
而RAID 1則完全與RAID 0相反,不追求高性能,而以數據安全性優先。在讀寫時,所有陣列中的硬碟都會一起動作,讀寫相同的數據,所以一份數據會有兩個的備份,而且保證是最新的數據。
RAID 2:Striping
RAID 2採用了與RAID 0相同的方法,「條帶集」會將數據分散在所有硬碟上;但它不是以區塊的方式作分散,而是以位(bit)的方式來作。這是因為在存取數據時,RAID 2還加入了ECC(Error Correcting Code)校驗碼,這些校驗碼會記錄在額外的硬碟上。如果你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那就需要10個數據硬碟,以及4個ECC硬碟。如果要再高一個等級,那就要用到32個數據硬碟,以及7個ECC硬碟。這應該說明了RAID 2未曾流行過的原因。
由於RAID 2使用了以位為基礎的「條帶集」,所以性能只有二流的表現。如果存取的次數愈多、存取的數據愈短,那RAID 2的表現就愈差。
RAID 3: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3加入了更細致的錯誤檢查方法,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的方式分配到每個硬碟裡面去,而奇偶校驗碼則存在一個單獨的硬碟中。但這也正是RAID 3的缺點,因為每次存取數據時,都要到另一個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也因此組成磁碟陣列的本意,也就是增進性能這一點,反而被打了折扣。順道一提,RAID 3最少需要3顆硬碟。
這模式需要非常復雜的控制卡,這也是RAID 3、4、5沒有辦法流行主流市場的原因。
RAID 4: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4所使用的技術與RAID 3類似,但不是以位元組的方式寫入數據,而是區塊(block)。理論上,這可以加快存取速度;但到另一顆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仍然是它的瓶頸。
RAID 5: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RAID 5是公認在性能與數據安全上獲得平衡的方式。不管是原始數據或是奇偶校驗碼,都平均的分散在所有硬碟中。它的速度只比RAID 3稍慢;但是安全性會受限,只容許一個硬碟損壞,如果有2個以上損壞,那所有數據都會遺失。要組成RAID 5,最少需要3個硬碟。
RAID 6: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提到RAID 6,就跟提到RAID 5一樣;只是奇偶校驗的部分加倍而已。這會讓性能再往下降一些;但容錯能力則增加到兩個硬碟損壞,也能運作無誤。這模式最少需要5顆硬碟。
不過事實上,還是可以使用不同型號的硬碟;但整個RAID會以較小、較慢的硬碟為運作基礎。例如說,在RAID 0數組中有一個30 GB、2個40 GB的硬碟,那麼整個數組的大小為90GB,也就是最小那個硬碟的3倍。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2台同樣是40 GB,但轉速分別為5,400與7,200轉的硬碟上:整個數組會以低速的為准。要想讓性能增加,換掉那台老舊的硬碟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用的是多台不同種類的硬碟,那還可以選擇磁碟組(span array),又名JBOD(just a bunch of drives,就是一堆磁碟驅動器)。在這種情況中,所有的硬碟都會被串成一列,當作一台磁碟驅動器來用;但它無法提供任何性能,或是數據完整的好處。
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該把硬碟接在哪一個IDE通道上。如果可能的話,每顆硬碟都該擁有自己的IDE通道,並且設為主盤(master)。在雙通道的控制卡上,最好只接2個硬碟。雖然接滿4個硬碟(每個通道接上2個硬碟,master與slave)應該可以增加性能,但還是比不上用4個通道連接4個硬碟快。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只有很少一些IDE RAID控制器支持ATAPI協議。CD-ROM與DVD-ROM都沒有必要接在這些控制卡上(更不要去試RAID了)。
硬碟犧牲了!怎麼辦?
如果你以數據安全為出發點,選對了RAID的等級,那麼當硬碟壞掉時,也可以高枕無憂。只要選用了RAID 1、3、4、5、6等模式,那麼一顆硬碟壞掉並不會讓數據受損。至於此時要採取的步驟,那就因RAID控制卡而異了。
目前大部分的RAID控制卡,會在硬碟損壞時用嘟嘟聲、或電子郵件通知網管人員(當然啦,如果你的系統就安裝在RAID 0上,那可就不保證這功能能運作正常了)。
如果你用的是較老或較簡單的RAID控制卡,那麼可能得先將計算機關機,才能更換壞掉的硬碟。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進入RAID卡的BIOS中,開始數據重建的過程。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控制卡,包括精簡型的,都可以讓你在不需要關機的情形下,直接更換硬碟:這叫做「熱交換(hot swapping)」;同時數據重建的步驟也完全自動,啥事也不用做。
另一個功能叫做「熱備品(hot-spare)」,許多控制卡能讓你多接一個預備硬碟,當陣列中的某個硬碟壞掉了,這個預備硬碟就會馬上激活,替代壞掉的那一個。
如果你用的是RAID 0或JBOD,而其中有個硬碟壞掉,那你可能再也不會想用這些模式了。雖然還是有辦法找回數據,但代價昂貴。有些公司專門幫人救回寶貴的數據(例如OnTrack),不管是讀寫頭損壞、火警、或是其它天災,他們都會把硬碟拆解開來,救回大部分的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救回RAID磁碟陣列中的數據要比挽救單個硬碟來得麻煩,其價格也不是以倍數計算就可以了事。
結論是:要常做備份!
沒有RAID時的RAID
RAID 2、6一定要有RAID控制卡才能運作;而Windows 2000與Windows XP則以軟體方式提供了RAID 0、1功能,只要你有足夠的硬碟即可。
你可以在「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碟管理」改變分區或磁碟驅動器號,也可以選取2個以上的硬碟,組成一個軟體RAID。
這篇文章不須額外硬體的磁碟陣列:Windows 2000下自己動手做軟RAID告訴你,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下,如何設定軟體RAID的方法。
RAID的限制
要解決長期的性能不足以及安全性問題,RAID無疑是個極佳的方法。但請容我們指出,它不能創造奇跡;如果你因為網管人員沒有定期備份RAID上的數據,而造成數據遺失,那千萬不要輕易地放過他們。
舉例來說,RAID控制卡不能承受短路或雷擊;這也表示在最壞的情形下,你的數據會像麵包一樣的被「烤焦」。所以在關鍵系統中,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斷電系統)是必要的配備。
再者,RAID只能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可千萬不要低估了人為疏失。許多人都有誤刪文件,又清空了回收站的經驗,類似的狀況也會在RAID上出現。
人為因素也包括了惡意的攻擊,或是不當的軟體問題(會將文件刪除、格式化、更名、或是安全漏洞等),甚至是現實世界中的威脅(竊盜、野蠻的破壞、火警、洪水等等)。
千萬別忘記,只有備份才能確保數據的安全。
KENNY的第二篇回復,應該是K哥原創的:
RAID模式0和1勢同水火,二者的數據安全性和數據的存取速度正好是相反的,使用模式0時您的數據安全性風險最高(同時存取性能最好),而模式1則保證最高的數據安全性。如果您想要兩者兼得,那開銷絕不會少(甚至會挖空你的錢袋)。RAID模式3和5會儲存奇偶檢驗值(parity information),所以當硬碟損壞時,只要將壞掉的磁碟更換掉,就能夠完整恢復數據。不過這個操作也需要足夠強勁的處理器來計算這些檢驗值,最好的選擇是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構的產品,因為這類晶元有針對這些用途做優化。除此之外,支持RAID模式3和5的控制卡價格不便宜,而且您至少需要3塊硬碟才能使用這些模式。
配置RAID陣列
配置RAID陣列通常不用花太多時間。尤其在配置模式0和1時,只要在RAID控制器的BIOS里配置RAID陣列中包含的硬碟就可以。在重啟之後,您必須先要格式化這個新"磁碟"(在Windows下您可能需要事先安裝驅動程序)。
配置RAID 3或RAID 5陣列時,控制器會先做初始化步驟,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
RAID系統所帶來的幫助十分明顯:根據使用的模式不同,您可以獲得更高的數據安全性或是更快的存取速度,而且差異十分的大。RAID陣列所帶來的性能,可以說接近約兩年後推出的硬碟產品的水準。不過重要的是RAID也十分花錢,如果您想要越復雜越強大的RAID系統,那要投資的花費就越大。
所以當您腦子里正在盤算購買硬體RAID產品時,必須先考慮到幾個購買因素:您的需求是什麼?要達到這些需求又需要哪些功能?
就經驗來看,RAID 0或0+1模式是最適合一般家用的功能。雖然RAID 1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但客觀的說,這樣一來您花在RAID控制卡和兩塊硬碟的錢並劃不來,而且您也不會感受到有什麼性能上的改善。畢竟現在的電腦開機都很快,而且從光碟拷東西到硬碟,也不會因為設了RAID而加快。
RAID 0無疑是最快速的模式,但也同時具有風險。只要一點小錯誤就會完蛋。
只有RAID 3或5能夠讓您在保證高數據安全性的同時,也獲得夠快的性能,但花幾百美元買張好的RAID控制卡,再多買幾塊硬碟這回事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負擔得起的。
就這點來看,我們必須對IDE RAID的評價扣一些分數,因為除了成本外,缺點還包括管理上的問題,以及多塊硬碟所造成的高溫與高噪音。
另外IDE還必須克服幾個瓶頸:這種硬碟並不是設計用來作長時間不間斷運轉的(這對伺服器來說很重要),而且ATA的排線也是惱人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安裝多個硬碟時更是如此,它會讓熱能無法順利散出,而且也會阻礙內部的視線。不管怎麼說,串列ATA(Serial ATA)的到來,將可望讓勞苦功高的40 pin排線能夠提前退休。
簡單點說
raid 0
就是把數據交錯的存在兩個硬碟上
然後讀數據的時候,兩個硬碟同時工作,
提取數據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raid 1
是一種數據備份
兩個硬碟上的數據差不多
只要買一個支持raid的主板和兩個硬碟就行就行
不用軟體
D. 硬碟中的」區塊」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RAID
這里所說的技術叫做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Drives,獨立磁碟冗餘陣列)。簡單的說,我們把數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顆硬碟,以增加數據的傳輸效率,並提高數據安全性。視硬碟數目而定,你可以有多種選擇,以達成以下目標:追求高安全性、追求性能、或是兩者兼具。要使用不同模式的磁碟陣列,除了硬碟以外,還需要購買相對應的RAID控制卡。這些卡多半可以插進所有計算機的PCI插槽,甚至已經內建在主板上。
RAID:各種模式的比較
RAID 0:Striping(條帶)
就技術上來說,這模式根本無法符合RAID的精神,因為它沒有冗餘地記錄任何數據。這也表示RAID 0不能保證任何數據的安全。所有數據會被平均分散的儲存在所有硬碟上,這個陣列被稱為「條帶集(stripe set)」,這方法也被稱為「拉鏈法(zipper method)」。它的優點非常明顯,由於數據分散在多個硬碟上,傳輸速率會以硬碟的數目倍增,上限為傳輸通道的最大值(例如在UltraATA/100的計算機上,速度為100 MB/s),或是PCI匯流排的最大值(以66 MHz、32位的計算機來說,速度為266 MB/s)。然而,這項速度上的優勢卻犧牲了數據安全性,除非你能保證所有的硬碟都不會出問題。如果任何一個硬碟壞掉,那你會失去所有數據。
RAID 1:磁碟鏡像
而RAID 1則完全與RAID 0相反,不追求高性能,而以數據安全性優先。在讀寫時,所有陣列中的硬碟都會一起動作,讀寫相同的數據,所以一份數據會有兩個的備份,而且保證是最新的數據。
RAID 2:Striping
RAID 2採用了與RAID 0相同的方法,「條帶集」會將數據分散在所有硬碟上;但它不是以區塊的方式作分散,而是以位(bit)的方式來作。這是因為在存取數據時,RAID 2還加入了ECC(Error Correcting Code)校驗碼,這些校驗碼會記錄在額外的硬碟上。如果你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那就需要10個數據硬碟,以及4個ECC硬碟。如果要再高一個等級,那就要用到32個數據硬碟,以及7個ECC硬碟。這應該說明了RAID 2未曾流行過的原因。
由於RAID 2使用了以位為基礎的「條帶集」,所以性能只有二流的表現。如果存取的次數愈多、存取的數據愈短,那RAID 2的表現就愈差。
RAID 3: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3加入了更細致的錯誤檢查方法,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的方式分配到每個硬碟裡面去,而奇偶校驗碼則存在一個單獨的硬碟中。但這也正是RAID 3的缺點,因為每次存取數據時,都要到另一個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也因此組成磁碟陣列的本意,也就是增進性能這一點,反而被打了折扣。順道一提,RAID 3最少需要3顆硬碟。
這模式需要非常復雜的控制卡,這也是RAID 3、4、5沒有辦法流行主流市場的原因。
RAID 4: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4所使用的技術與RAID 3類似,但不是以位元組的方式寫入數據,而是區塊(block)。理論上,這可以加快存取速度;但到另一顆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仍然是它的瓶頸。
RAID 5: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RAID 5是公認在性能與數據安全上獲得平衡的方式。不管是原始數據或是奇偶校驗碼,都平均的分散在所有硬碟中。它的速度只比RAID 3稍慢;但是安全性會受限,只容許一個硬碟損壞,如果有2個以上損壞,那所有數據都會遺失。要組成RAID 5,最少需要3個硬碟。
RAID 6: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提到RAID 6,就跟提到RAID 5一樣;只是奇偶校驗的部分加倍而已。這會讓性能再往下降一些;但容錯能力則增加到兩個硬碟損壞,也能運作無誤。這模式最少需要5顆硬碟。
不過事實上,還是可以使用不同型號的硬碟;但整個RAID會以較小、較慢的硬碟為運作基礎。例如說,在RAID 0數組中有一個30 GB、2個40 GB的硬碟,那麼整個數組的大小為90GB,也就是最小那個硬碟的3倍。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2台同樣是40 GB,但轉速分別為5,400與7,200轉的硬碟上:整個數組會以低速的為准。要想讓性能增加,換掉那台老舊的硬碟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用的是多台不同種類的硬碟,那還可以選擇磁碟組(span array),又名JBOD(just a bunch of drives,就是一堆磁碟驅動器)。在這種情況中,所有的硬碟都會被串成一列,當作一台磁碟驅動器來用;但它無法提供任何性能,或是數據完整的好處。
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該把硬碟接在哪一個IDE通道上。如果可能的話,每顆硬碟都該擁有自己的IDE通道,並且設為主盤(master)。在雙通道的控制卡上,最好只接2個硬碟。雖然接滿4個硬碟(每個通道接上2個硬碟,master與slave)應該可以增加性能,但還是比不上用4個通道連接4個硬碟快。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只有很少一些IDE RAID控制器支持ATAPI協議。CD-ROM與DVD-ROM都沒有必要接在這些控制卡上(更不要去試RAID了)。
硬碟犧牲了!怎麼辦?
如果你以數據安全為出發點,選對了RAID的等級,那麼當硬碟壞掉時,也可以高枕無憂。只要選用了RAID 1、3、4、5、6等模式,那麼一顆硬碟壞掉並不會讓數據受損。至於此時要採取的步驟,那就因RAID控制卡而異了。
目前大部分的RAID控制卡,會在硬碟損壞時用嘟嘟聲、或電子郵件通知網管人員(當然啦,如果你的系統就安裝在RAID 0上,那可就不保證這功能能運作正常了)。
如果你用的是較老或較簡單的RAID控制卡,那麼可能得先將計算機關機,才能更換壞掉的硬碟。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進入RAID卡的BIOS中,開始數據重建的過程。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控制卡,包括精簡型的,都可以讓你在不需要關機的情形下,直接更換硬碟:這叫做「熱交換(hot swapping)」;同時數據重建的步驟也完全自動,啥事也不用做。
另一個功能叫做「熱備品(hot-spare)」,許多控制卡能讓你多接一個預備硬碟,當陣列中的某個硬碟壞掉了,這個預備硬碟就會馬上激活,替代壞掉的那一個。
如果你用的是RAID 0或JBOD,而其中有個硬碟壞掉,那你可能再也不會想用這些模式了。雖然還是有辦法找回數據,但代價昂貴。有些公司專門幫人救回寶貴的數據(例如OnTrack),不管是讀寫頭損壞、火警、或是其它天災,他們都會把硬碟拆解開來,救回大部分的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救回RAID磁碟陣列中的數據要比挽救單個硬碟來得麻煩,其價格也不是以倍數計算就可以了事。
結論是:要常做備份!
沒有RAID時的RAID
RAID 2、6一定要有RAID控制卡才能運作;而Windows 2000與Windows XP則以軟體方式提供了RAID 0、1功能,只要你有足夠的硬碟即可。
你可以在「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碟管理」改變分區或磁碟驅動器號,也可以選取2個以上的硬碟,組成一個軟體RAID。
這篇文章不須額外硬體的磁碟陣列:Windows 2000下自己動手做軟RAID告訴你,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下,如何設定軟體RAID的方法。
RAID的限制
要解決長期的性能不足以及安全性問題,RAID無疑是個極佳的方法。但請容我們指出,它不能創造奇跡;如果你因為網管人員沒有定期備份RAID上的數據,而造成數據遺失,那千萬不要輕易地放過他們。
舉例來說,RAID控制卡不能承受短路或雷擊;這也表示在最壞的情形下,你的數據會像麵包一樣的被「烤焦」。所以在關鍵系統中,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斷電系統)是必要的配備。
再者,RAID只能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可千萬不要低估了人為疏失。許多人都有誤刪文件,又清空了回收站的經驗,類似的狀況也會在RAID上出現。
人為因素也包括了惡意的攻擊,或是不當的軟體問題(會將文件刪除、格式化、更名、或是安全漏洞等),甚至是現實世界中的威脅(竊盜、野蠻的破壞、火警、洪水等等)。
千萬別忘記,只有備份才能確保數據的安全。
KENNY的第二篇回復,應該是K哥原創的:
RAID模式0和1勢同水火,二者的數據安全性和數據的存取速度正好是相反的,使用模式0時您的數據安全性風險最高(同時存取性能最好),而模式1則保證最高的數據安全性。如果您想要兩者兼得,那開銷絕不會少(甚至會挖空你的錢袋)。RAID模式3和5會儲存奇偶檢驗值(parity information),所以當硬碟損壞時,只要將壞掉的磁碟更換掉,就能夠完整恢復數據。不過這個操作也需要足夠強勁的處理器來計算這些檢驗值,最好的選擇是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構的產品,因為這類晶元有針對這些用途做優化。除此之外,支持RAID模式3和5的控制卡價格不便宜,而且您至少需要3塊硬碟才能使用這些模式。
配置RAID陣列
配置RAID陣列通常不用花太多時間。尤其在配置模式0和1時,只要在RAID控制器的BIOS里配置RAID陣列中包含的硬碟就可以。在重啟之後,您必須先要格式化這個新"磁碟"(在Windows下您可能需要事先安裝驅動程序)。
配置RAID 3或RAID 5陣列時,控制器會先做初始化步驟,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
RAID系統所帶來的幫助十分明顯:根據使用的模式不同,您可以獲得更高的數據安全性或是更快的存取速度,而且差異十分的大。RAID陣列所帶來的性能,可以說接近約兩年後推出的硬碟產品的水準。不過重要的是RAID也十分花錢,如果您想要越復雜越強大的RAID系統,那要投資的花費就越大。
所以當您腦子里正在盤算購買硬體RAID產品時,必須先考慮到幾個購買因素:您的需求是什麼?要達到這些需求又需要哪些功能?
就經驗來看,RAID 0或0+1模式是最適合一般家用的功能。雖然RAID 1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但客觀的說,這樣一來您花在RAID控制卡和兩塊硬碟的錢並劃不來,而且您也不會感受到有什麼性能上的改善。畢竟現在的電腦開機都很快,而且從光碟拷東西到硬碟,也不會因為設了RAID而加快。
RAID 0無疑是最快速的模式,但也同時具有風險。只要一點小錯誤就會完蛋。
只有RAID 3或5能夠讓您在保證高數據安全性的同時,也獲得夠快的性能,但花幾百美元買張好的RAID控制卡,再多買幾塊硬碟這回事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負擔得起的。
就這點來看,我們必須對IDE RAID的評價扣一些分數,因為除了成本外,缺點還包括管理上的問題,以及多塊硬碟所造成的高溫與高噪音。
另外IDE還必須克服幾個瓶頸:這種硬碟並不是設計用來作長時間不間斷運轉的(這對伺服器來說很重要),而且ATA的排線也是惱人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安裝多個硬碟時更是如此,它會讓熱能無法順利散出,而且也會阻礙內部的視線。不管怎麼說,串列ATA(Serial ATA)的到來,將可望讓勞苦功高的40 pin排線能夠提前退休。
簡單點說
raid 0
就是把數據交錯的存在兩個硬碟上
然後讀數據的時候,兩個硬碟同時工作,
提取數據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raid 1
是一種數據備份
兩個硬碟上的數據差不多
只要買一個支持raid的主板和兩個硬碟就行就行
不用軟體
請參考,希望可以幫到你。
E. RAID有什麼用
RAID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簡單的說,我們把數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顆硬碟,以增加數據的傳輸效率,並提高數據安全性。視硬碟數目而定,你可以有多種選擇,以達成以下目標:追求高安全性、追求性能、或是兩者兼具。要使用不同模式的磁碟陣列,除了硬碟以外,還需要購買相對應的RAID控制卡。這些卡多半可以插進所有計算機的PCI插槽,甚至已經內建在主板上。
RAID:各種模式的比較
RAID 0:Striping(條帶)
就技術上來說,這模式根本無法符合RAID的精神,因為它沒有冗餘地記錄任何數據。這也表示RAID 0不能保證任何數據的安全。所有數據會被平均分散的儲存在所有硬碟上,這個陣列被稱為「條帶集(stripe set)」,這方法也被稱為「拉鏈法(zipper method)」。它的優點非常明顯,由於數據分散在多個硬碟上,傳輸速率會以硬碟的數目倍增,上限為傳輸通道的最大值(例如在UltraATA/100的計算機上,速度為100 MB/s),或是PCI匯流排的最大值(以66 MHz、32位的計算機來說,速度為266 MB/s)。然而,這項速度上的優勢卻犧牲了數據安全性,除非你能保證所有的硬碟都不會出問題。如果任何一個硬碟壞掉,那你會失去所有數據。
RAID 1:磁碟鏡像
而RAID 1則完全與RAID 0相反,不追求高性能,而以數據安全性優先。在讀寫時,所有陣列中的硬碟都會一起動作,讀寫相同的數據,所以一份數據會有兩個的備份,而且保證是最新的數據。
RAID 2:Striping
RAID 2採用了與RAID 0相同的方法,「條帶集」會將數據分散在所有硬碟上;但它不是以區塊的方式作分散,而是以位(bit)的方式來作。這是因為在存取數據時,RAID 2還加入了ECC(Error Correcting Code)校驗碼,這些校驗碼會記錄在額外的硬碟上。如果你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那就需要10個數據硬碟,以及4個ECC硬碟。如果要再高一個等級,那就要用到32個數據硬碟,以及7個ECC硬碟。這應該說明了RAID 2未曾流行過的原因。
由於RAID 2使用了以位為基礎的「條帶集」,所以性能只有二流的表現。如果存取的次數愈多、存取的數據愈短,那RAID 2的表現就愈差。
RAID 3: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3加入了更細致的錯誤檢查方法,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的方式分配到每個硬碟裡面去,而奇偶校驗碼則存在一個單獨的硬碟中。但這也正是RAID 3的缺點,因為每次存取數據時,都要到另一個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也因此組成磁碟陣列的本意,也就是增進性能這一點,反而被打了折扣。順道一提,RAID 3最少需要3顆硬碟。
這模式需要非常復雜的控制卡,這也是RAID 3、4、5沒有辦法流行主流市場的原因。
RAID 4: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4所使用的技術與RAID 3類似,但不是以位元組的方式寫入數據,而是區塊(block)。理論上,這可以加快存取速度;但到另一顆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仍然是它的瓶頸。
RAID 5: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RAID 5是公認在性能與數據安全上獲得平衡的方式。不管是原始數據或是奇偶校驗碼,都平均的分散在所有硬碟中。它的速度只比RAID 3稍慢;但是安全性會受限,只容許一個硬碟損壞,如果有2個以上損壞,那所有數據都會遺失。要組成RAID 5,最少需要3個硬碟。
RAID 6: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提到RAID 6,就跟提到RAID 5一樣;只是奇偶校驗的部分加倍而已。這會讓性能再往下降一些;但容錯能力則增加到兩個硬碟損壞,也能運作無誤。這模式最少需要5顆硬碟。
不過事實上,還是可以使用不同型號的硬碟;但整個RAID會以較小、較慢的硬碟為運作基礎。例如說,在RAID 0數組中有一個30 GB、2個40 GB的硬碟,那麼整個數組的大小為90GB,也就是最小那個硬碟的3倍。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2台同樣是40 GB,但轉速分別為5,400與7,200轉的硬碟上:整個數組會以低速的為准。要想讓性能增加,換掉那台老舊的硬碟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用的是多台不同種類的硬碟,那還可以選擇磁碟組(span array),又名JBOD(just a bunch of drives,就是一堆磁碟驅動器)。在這種情況中,所有的硬碟都會被串成一列,當作一台磁碟驅動器來用;但它無法提供任何性能,或是數據完整的好處。
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該把硬碟接在哪一個IDE通道上。如果可能的話,每顆硬碟都該擁有自己的IDE通道,並且設為主盤(master)。在雙通道的控制卡上,最好只接2個硬碟。雖然接滿4個硬碟(每個通道接上2個硬碟,master與slave)應該可以增加性能,但還是比不上用4個通道連接4個硬碟快。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只有很少一些IDE RAID控制器支持ATAPI協議。CD-ROM與DVD-ROM都沒有必要接在這些控制卡上(更不要去試RAID了)。
硬碟犧牲了!怎麼辦?
如果你以數據安全為出發點,選對了RAID的等級,那麼當硬碟壞掉時,也可以高枕無憂。只要選用了RAID 1、3、4、5、6等模式,那麼一顆硬碟壞掉並不會讓數據受損。至於此時要採取的步驟,那就因RAID控制卡而異了。
目前大部分的RAID控制卡,會在硬碟損壞時用嘟嘟聲、或電子郵件通知網管人員(當然啦,如果你的系統就安裝在RAID 0上,那可就不保證這功能能運作正常了)。
如果你用的是較老或較簡單的RAID控制卡,那麼可能得先將計算機關機,才能更換壞掉的硬碟。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進入RAID卡的BIOS中,開始數據重建的過程。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控制卡,包括精簡型的,都可以讓你在不需要關機的情形下,直接更換硬碟:這叫做「熱交換(hot swapping)」;同時數據重建的步驟也完全自動,啥事也不用做。
另一個功能叫做「熱備品(hot-spare)」,許多控制卡能讓你多接一個預備硬碟,當陣列中的某個硬碟壞掉了,這個預備硬碟就會馬上激活,替代壞掉的那一個。
如果你用的是RAID 0或JBOD,而其中有個硬碟壞掉,那你可能再也不會想用這些模式了。雖然還是有辦法找回數據,但代價昂貴。有些公司專門幫人救回寶貴的數據(例如OnTrack),不管是讀寫頭損壞、火警、或是其它天災,他們都會把硬碟拆解開來,救回大部分的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救回RAID磁碟陣列中的數據要比挽救單個硬碟來得麻煩,其價格也不是以倍數計算就可以了事。
結論是:要常做備份!
沒有RAID時的RAID
RAID 2、6一定要有RAID控制卡才能運作;而Windows 2000與Windows XP則以軟體方式提供了RAID 0、1功能,只要你有足夠的硬碟即可。
你可以在「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碟管理」改變分區或磁碟驅動器號,也可以選取2個以上的硬碟,組成一個軟體RAID。
這篇文章不須額外硬體的磁碟陣列:Windows 2000下自己動手做軟RAID告訴你,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下,如何設定軟體RAID的方法。
RAID的限制
要解決長期的性能不足以及安全性問題,RAID無疑是個極佳的方法。但請容我們指出,它不能創造奇跡;如果你因為網管人員沒有定期備份RAID上的數據,而造成數據遺失,那千萬不要輕易地放過他們。
舉例來說,RAID控制卡不能承受短路或雷擊;這也表示在最壞的情形下,你的數據會像麵包一樣的被「烤焦」。所以在關鍵系統中,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斷電系統)是必要的配備。
再者,RAID只能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可千萬不要低估了人為疏失。許多人都有誤刪文件,又清空了回收站的經驗,類似的狀況也會在RAID上出現。
人為因素也包括了惡意的攻擊,或是不當的軟體問題(會將文件刪除、格式化、更名、或是安全漏洞等),甚至是現實世界中的威脅(竊盜、野蠻的破壞、火警、洪水等等)。
千萬別忘記,只有備份才能確保數據的安全。
KENNY的第二篇回復,應該是K哥原創的:
RAID模式0和1勢同水火,二者的數據安全性和數據的存取速度正好是相反的,使用模式0時您的數據安全性風險最高(同時存取性能最好),而模式1則保證最高的數據安全性。如果您想要兩者兼得,那開銷絕不會少(甚至會挖空你的錢袋)。RAID模式3和5會儲存奇偶檢驗值(parity information),所以當硬碟損壞時,只要將壞掉的磁碟更換掉,就能夠完整恢復數據。不過這個操作也需要足夠強勁的處理器來計算這些檢驗值,最好的選擇是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構的產品,因為這類晶元有針對這些用途做優化。除此之外,支持RAID模式3和5的控制卡價格不便宜,而且您至少需要3塊硬碟才能使用這些模式。
配置RAID陣列
配置RAID陣列通常不用花太多時間。尤其在配置模式0和1時,只要在RAID控制器的BIOS里配置RAID陣列中包含的硬碟就可以。在重啟之後,您必須先要格式化這個新「磁碟」(在Windows下您可能需要事先安裝驅動程序)。
配置RAID 3或RAID 5陣列時,控制器會先做初始化步驟,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
RAID系統所帶來的幫助十分明顯:根據使用的模式不同,您可以獲得更高的數據安全性或是更快的存取速度,而且差異十分的大。RAID陣列所帶來的性能,可以說接近約兩年後推出的硬碟產品的水準。不過重要的是RAID也十分花錢,如果您想要越復雜越強大的RAID系統,那要投資的花費就越大。
所以當您腦子里正在盤算購買硬體RAID產品時,必須先考慮到幾個購買因素:您的需求是什麼?要達到這些需求又需要哪些功能?
就經驗來看,RAID 0或0+1模式是最適合一般家用的功能。雖然RAID 1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但客觀的說,這樣一來您花在RAID控制卡和兩塊硬碟的錢並劃不來,而且您也不會感受到有什麼性能上的改善。畢竟現在的電腦開機都很快,而且從光碟拷東西到硬碟,也不會因為設了RAID而加快。
RAID 0無疑是最快速的模式,但也同時具有風險。只要一點小錯誤就會完蛋。
只有RAID 3或5能夠讓您在保證高數據安全性的同時,也獲得夠快的性能,但花幾百美元買張好的RAID控制卡,再多買幾塊硬碟這回事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負擔得起的。
就這點來看,我們必須對IDE RAID的評價扣一些分數,因為除了成本外,缺點還包括管理上的問題,以及多塊硬碟所造成的高溫與高噪音。
另外IDE還必須克服幾個瓶頸:這種硬碟並不是設計用來作長時間不間斷運轉的(這對伺服器來說很重要),而且ATA的排線也是惱人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安裝多個硬碟時更是如此,它會讓熱能無法順利散出,而且也會阻礙內部的視線。不管怎麼說,串列ATA(Serial ATA)的到來,將可望讓勞苦功高的40 pin排線能夠提前退休。
參考資料:BaiDu知道歷史答案
F. A5創業項目推薦:區塊鏈又有哪些新的創業項
近兩年,區塊鏈、比特幣和加密幣、ICO等概念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引起了投資人和創業者的重視,作為一個新興的創業項目,A5創業網會在本篇文章中將最新的一些區塊鏈創業項目,做一個簡單的匯總和介紹。
1.聽聞區塊鏈
分類:區塊鏈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800萬人民幣,投資方為黃桃資本。
簡介:聽聞區塊鏈是一家區塊鏈有聲節目提供商,該平台主要以有聲內容的方式為用戶講解區塊鏈方面的知識,幫助用戶了解區塊鏈行業,後期,平台會推出付費課堂、小程序、APP等功能。
2.智豆教育鏈
分類:教育鏈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過千萬人民幣,投資方為邢帥教育、方創資本、青菜投資。
簡介:智豆教育鏈利用區塊鏈與分布式存儲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在線教育體系。這個點對點的在線教育社區,允許學者直接付費和打賞給內容生產者。通過數字資產的發行、流通,激勵,賦能內容創造者和學習者,形成去中心化的自發學習、自發授課,自發生產優質內容,達到優勝略汰的正向循環,最終形成自運行的在線教育生態。用戶通過在線教育社區可自由學習,發布教育內容。
3.XPENSE超級買
分類: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500萬美元,投資方原時資本。
簡介:XPENSE超級買基於側鏈技術的底層協議,讓用戶不同場景下的消費記錄有效同步,不可篡改。在未來的消費市場,不同商場購物中心互為節點,以區塊鏈形式保存數據,任何一方不可篡改消費記錄。XPENSE超級買將打造用戶消費大數據生態,讓規則在生態貢獻者的共識中形成。
4.FCoin
分類:社區組織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丹華資本、節點資本、singer Capital、時戳資本、八維資本、Zipper、個人投資者,投資金額不詳。
簡介:FCoin不是傳統意義的交易所,也不是公司,而是一個通證化的社區組織,該組織的權益通過其發行的FT來體現。FCoin有三大特點:第一,全球首家全透明的交易所,將實時公開資產及交易數據。第二,全球首創「交易即挖礦」模式,將超過一半的FT通過返還手續費的方式獎勵給社區用戶。第三,超越公司的自組織生態,會將交易所收入的80%即時分配給FT的持有者,同時FT持有者還有參與社區重大決策的權利。
5.BitoEX
分類:比特幣平台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1000萬美元,投資方未披露。
簡介:BitoEX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台灣的比特幣服務平台,BitoEX將比特幣與銀行匯款服務集成在了一起,允許用戶在「無國界」的情況下享受比特幣轉賬服務。此外,他們還推出一個網頁版自動提款機允許用戶提取本地貨幣,以及在24*7便利店購買比特幣的服務。
6.起風財經
分類:財經媒體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過千萬人民幣,投資方為英諾天使基金、首建投資本、青瓦資本。
簡介:起風財經是一個區塊鏈第一視頻財經媒體。致力於建設區塊鏈第一社群,通過與區塊鏈深耕者直接對話,及多角度獨家觀點解讀,提升社群內區塊鏈認知。
7.尚幣
分類:數字管理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戰略投資,金額4500萬人民幣,投資方非同凡想基金、EOSfund、赤幣資本。
簡介:尚幣是一個數字資產管理品牌,尚幣的量化團隊是一支由多位擁有十年證券二級市場的資深從業者組成,有過百億資金操盤經驗,通過進行資產配比的專業行為達到量化收益,未來尚幣不僅將提供定存固收產品,還將推出即存即取的年化收益錢包。
8.Odaily星球日報
分類:新聞快訊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3000萬人民幣,投資方為迴向基金、七熹投資、八維資本、創大資本、星合資本。
簡介:Odaily星球日報將從新聞快訊、數據行情、技術解讀、獨家深度等內容角度覆蓋區塊鏈領域的讀者:為對區塊鏈感興趣的泛人群,提供新聞資訊、科普性內容與可讀性高的特稿;針對數字貨幣持有者,為他們提供行情解讀、項目解析與趨勢判斷;針對從業者,提供技術訪談、深度內容與行業研報等。
9.唯鏈
分類:平台
融資情況:於5月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普華永道,投資金額不詳。
簡介:唯鏈是一個面向企業的物聯網和DApp平台。其主旨提供能使用RFID和其他類似的物聯網技術的強大基礎設施,來將區塊鏈技術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將拓展到供應鏈管理和商業智能合約領域。
10.Diginex
分類:投資公司
融資情況:於4月被The Madison Group並購,金額6000萬美元。
簡介:DIGinex Limited是香港的一家跨境加密資產投資公司,Diginex公司現階段在香港、瑞士、德國和日本設有辦事處,並且在亞洲、瑞士和瑞典擁有采礦業務。
這個被互聯網各行各業都看好的新風口,擁有著很令人神往的未來,但也具備著現階段最難搞的技術研究問題,以上是最新的關於區塊鏈創業項目的發展情況
G. cspay是一款國際支付軟體嗎支持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幣等等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大家不要上當!不管它現在支持多少支付,總有一天錢會變成軟體里的數字用不了。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是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以下內容源自網路:
CSpay首都支付於2002年在香港注冊成立,是香港上市公司首都創投(02324HK)的旗艦百產品。CSPay是全球領先的跨境移動支付服務商,為全球用戶提供全方位度、全天候的跨境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打造多場景、多領域的商業生態滿足會員跨境使用需求。CSPay首都支付由多位傳統金融領域專家學者與一支在區塊內鏈領域具有資深背景的技術精英團隊共同組建而成。主要從事區塊鏈技術應用與開發。旗下涵蓋:CSWallet,
CSTO理財平台,CSTravel首都旅遊,線上商城等項目容。通過高效安全的區塊鏈技術推動數字資產流通的全球化。
首都支付CSPay 是什麼?
全球第一家「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的結算系統ZIPPER。
全球唯一家打通了數字資產與本國法幣,並且在東南亞已經擁有三萬家商戶的第三方支付錢包>中國錢包 。
全球唯一一家 橫跨股票市場+區塊鏈交易的金融公司,有上市公司「首都創投」領頭,率先發布數字通證CSTO,,數字錢包「中國錢包」,跨境支付的區塊鏈系統「首都支付」。
亞洲唯一一家擁有日本 韓國 香港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首都支付。
2019年金融支付的關鍵一年
,CsPay有望藉助 獨一無二的 ZIPPER
結算系統,融合傳統成熟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日本支付,並且打通了BTC,ETH,CSTO線下商戶現金收款通道,有「華為雲」保駕護航,從而實現後金融支付市場的彎道超車,有網成為全球金融大鱷。
現在蓄勢待發,有備而來,嚴重被低估的發行價。額度有先,先到先得。搶佔先機,掌握先發優勢,利於不敗之地。
持幣增值獲利
一、存活期1萬至50萬枚,每天可獲得0.1∽0.3%增值收益
1、推薦人享受直推人每天增值收益的50%
2、活期可復利滾投
二、定存收益
1、定存10000枚以上(30天,每天0.3%)增值總收益9%(違約幣本扣除10%)
2、定存100000枚以上(60天,每天0.35%)增值總收益21%(違約幣本扣除15% )
3、定存500000枚以上(90天,每天0.4%)增值總收益36%(違約幣本扣除20% )
註:定存不可復投,需一次性定存。如1至9萬枚,10至49萬枚,50萬枚以上均可。
三、直推紅利(定存幣總量)
1、推薦1人拿1代,
2、推薦10人拿2代
3、1萬→第1代5%.第2代2%
4、10萬→第1代8%.第2代3%
5、50萬→第1代12%.第2代5%
註:百分比乘以存幣總量,如:存幣50萬乘以12%=6萬枚
四、團隊獎
1、普通節點人:直推3人,存幣量10萬枚,團隊每天增值收益2%
2、高級節點人:直推5人,團隊出現2個普通節點人,團隊每天增值收益3%
3、聯盟節點人:推薦10人,團隊有4個部門出現高級節點人,團隊每天增值收益5%
4、社區接點人:直推15人,團隊三條線上8個聯盟節點人,團隊每天增值收益10%,同時享受全球支付收益2%加權分紅
5、全球51 位超級接點人:投票選舉。團隊每天增值收益15%. cspay支付收益3%加權分紅。
CSPay注冊就送588枚CSTO 幣,推薦贈送188個CSTO !
公司拿出3000萬枚贈送,送完為止目前只公布10月上線!
OKEX 與Fcoin 2家大型交易所,注冊即可下載app登入,掃一掃立即注冊!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H. RAID卡是什麼東東
RAID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簡單的說,我們把數個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顆硬碟,以增加數據的傳輸效率,並提高數據安全性。視硬碟數目而定,你可以有多種選擇,以達成以下目標:追求高安全性、追求性能、或是兩者兼具。要使用不同模式的磁碟陣列,除了硬碟以外,還需要購買相對應的RAID控制卡。這些卡多半可以插進所有計算機的PCI插槽,甚至已經內建在主板上。
RAID:各種模式的比較
RAID 0:Striping(條帶)
就技術上來說,這模式根本無法符合RAID的精神,因為它沒有冗餘地記錄任何數據。這也表示RAID 0不能保證任何數據的安全。所有數據會被平均分散的儲存在所有硬碟上,這個陣列被稱為「條帶集(stripe set)」,這方法也被稱為「拉鏈法(zipper method)」。它的優點非常明顯,由於數據分散在多個硬碟上,傳輸速率會以硬碟的數目倍增,上限為傳輸通道的最大值(例如在UltraATA/100的計算機上,速度為100 MB/s),或是PCI匯流排的最大值(以66 MHz、32位的計算機來說,速度為266 MB/s)。然而,這項速度上的優勢卻犧牲了數據安全性,除非你能保證所有的硬碟都不會出問題。如果任何一個硬碟壞掉,那你會失去所有數據。
RAID 1:磁碟鏡像
而RAID 1則完全與RAID 0相反,不追求高性能,而以數據安全性優先。在讀寫時,所有陣列中的硬碟都會一起動作,讀寫相同的數據,所以一份數據會有兩個的備份,而且保證是最新的數據。
RAID 2:Striping
RAID 2採用了與RAID 0相同的方法,「條帶集」會將數據分散在所有硬碟上;但它不是以區塊的方式作分散,而是以位(bit)的方式來作。這是因為在存取數據時,RAID 2還加入了ECC(Error Correcting Code)校驗碼,這些校驗碼會記錄在額外的硬碟上。如果你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那就需要10個數據硬碟,以及4個ECC硬碟。如果要再高一個等級,那就要用到32個數據硬碟,以及7個ECC硬碟。這應該說明了RAID 2未曾流行過的原因。
由於RAID 2使用了以位為基礎的「條帶集」,所以性能只有二流的表現。如果存取的次數愈多、存取的數據愈短,那RAID 2的表現就愈差。
RAID 3: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3加入了更細致的錯誤檢查方法,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的方式分配到每個硬碟裡面去,而奇偶校驗碼則存在一個單獨的硬碟中。但這也正是RAID 3的缺點,因為每次存取數據時,都要到另一個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也因此組成磁碟陣列的本意,也就是增進性能這一點,反而被打了折扣。順道一提,RAID 3最少需要3顆硬碟。
這模式需要非常復雜的控制卡,這也是RAID 3、4、5沒有辦法流行主流市場的原因。
RAID 4:數據條帶化,專門的奇偶校驗盤
RAID 4所使用的技術與RAID 3類似,但不是以位元組的方式寫入數據,而是區塊(block)。理論上,這可以加快存取速度;但到另一顆硬碟中去讀取校驗碼仍然是它的瓶頸。
RAID 5: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RAID 5是公認在性能與數據安全上獲得平衡的方式。不管是原始數據或是奇偶校驗碼,都平均的分散在所有硬碟中。它的速度只比RAID 3稍慢;但是安全性會受限,只容許一個硬碟損壞,如果有2個以上損壞,那所有數據都會遺失。要組成RAID 5,最少需要3個硬碟。
RAID 6:分布式數據、分布式奇偶校驗
提到RAID 6,就跟提到RAID 5一樣;只是奇偶校驗的部分加倍而已。這會讓性能再往下降一些;但容錯能力則增加到兩個硬碟損壞,也能運作無誤。這模式最少需要5顆硬碟。
不過事實上,還是可以使用不同型號的硬碟;但整個RAID會以較小、較慢的硬碟為運作基礎。例如說,在RAID 0數組中有一個30 GB、2個40 GB的硬碟,那麼整個數組的大小為90GB,也就是最小那個硬碟的3倍。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2台同樣是40 GB,但轉速分別為5,400與7,200轉的硬碟上:整個數組會以低速的為准。要想讓性能增加,換掉那台老舊的硬碟會有所幫助。
如果你用的是多台不同種類的硬碟,那還可以選擇磁碟組(span array),又名JBOD(just a bunch of drives,就是一堆磁碟驅動器)。在這種情況中,所有的硬碟都會被串成一列,當作一台磁碟驅動器來用;但它無法提供任何性能,或是數據完整的好處。
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該把硬碟接在哪一個IDE通道上。如果可能的話,每顆硬碟都該擁有自己的IDE通道,並且設為主盤(master)。在雙通道的控制卡上,最好只接2個硬碟。雖然接滿4個硬碟(每個通道接上2個硬碟,master與slave)應該可以增加性能,但還是比不上用4個通道連接4個硬碟快。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只有很少一些IDE RAID控制器支持ATAPI協議。CD-ROM與DVD-ROM都沒有必要接在這些控制卡上(更不要去試RAID了)。
硬碟犧牲了!怎麼辦?
如果你以數據安全為出發點,選對了RAID的等級,那麼當硬碟壞掉時,也可以高枕無憂。只要選用了RAID 1、3、4、5、6等模式,那麼一顆硬碟壞掉並不會讓數據受損。至於此時要採取的步驟,那就因RAID控制卡而異了。
目前大部分的RAID控制卡,會在硬碟損壞時用嘟嘟聲、或電子郵件通知網管人員(當然啦,如果你的系統就安裝在RAID 0上,那可就不保證這功能能運作正常了)。
如果你用的是較老或較簡單的RAID控制卡,那麼可能得先將計算機關機,才能更換壞掉的硬碟。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進入RAID卡的BIOS中,開始數據重建的過程。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控制卡,包括精簡型的,都可以讓你在不需要關機的情形下,直接更換硬碟:這叫做「熱交換(hot swapping)」;同時數據重建的步驟也完全自動,啥事也不用做。
另一個功能叫做「熱備品(hot-spare)」,許多控制卡能讓你多接一個預備硬碟,當陣列中的某個硬碟壞掉了,這個預備硬碟就會馬上激活,替代壞掉的那一個。
如果你用的是RAID 0或JBOD,而其中有個硬碟壞掉,那你可能再也不會想用這些模式了。雖然還是有辦法找回數據,但代價昂貴。有些公司專門幫人救回寶貴的數據(例如OnTrack),不管是讀寫頭損壞、火警、或是其它天災,他們都會把硬碟拆解開來,救回大部分的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救回RAID磁碟陣列中的數據要比挽救單個硬碟來得麻煩,其價格也不是以倍數計算就可以了事。
結論是:要常做備份!
沒有RAID時的RAID
RAID 2、6一定要有RAID控制卡才能運作;而Windows 2000與Windows XP則以軟體方式提供了RAID 0、1功能,只要你有足夠的硬碟即可。
你可以在「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碟管理」改變分區或磁碟驅動器號,也可以選取2個以上的硬碟,組成一個軟體RAID。
這篇文章不須額外硬體的磁碟陣列:Windows 2000下自己動手做軟RAID告訴你,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下,如何設定軟體RAID的方法。
RAID的限制
要解決長期的性能不足以及安全性問題,RAID無疑是個極佳的方法。但請容我們指出,它不能創造奇跡;如果你因為網管人員沒有定期備份RAID上的數據,而造成數據遺失,那千萬不要輕易地放過他們。
舉例來說,RAID控制卡不能承受短路或雷擊;這也表示在最壞的情形下,你的數據會像麵包一樣的被「烤焦」。所以在關鍵系統中,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斷電系統)是必要的配備。
再者,RAID只能提供技術上的保障,可千萬不要低估了人為疏失。許多人都有誤刪文件,又清空了回收站的經驗,類似的狀況也會在RAID上出現。
人為因素也包括了惡意的攻擊,或是不當的軟體問題(會將文件刪除、格式化、更名、或是安全漏洞等),甚至是現實世界中的威脅(竊盜、野蠻的破壞、火警、洪水等等)。
千萬別忘記,只有備份才能確保數據的安全。
KENNY的第二篇回復,應該是K哥原創的:
RAID模式0和1勢同水火,二者的數據安全性和數據的存取速度正好是相反的,使用模式0時您的數據安全性風險最高(同時存取性能最好),而模式1則保證最高的數據安全性。如果您想要兩者兼得,那開銷絕不會少(甚至會挖空你的錢袋)。RAID模式3和5會儲存奇偶檢驗值(parity information),所以當硬碟損壞時,只要將壞掉的磁碟更換掉,就能夠完整恢復數據。不過這個操作也需要足夠強勁的處理器來計算這些檢驗值,最好的選擇是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構的產品,因為這類晶元有針對這些用途做優化。除此之外,支持RAID模式3和5的控制卡價格不便宜,而且您至少需要3塊硬碟才能使用這些模式。
配置RAID陣列
配置RAID陣列通常不用花太多時間。尤其在配置模式0和1時,只要在RAID控制器的BIOS里配置RAID陣列中包含的硬碟就可以。在重啟之後,您必須先要格式化這個新「磁碟」(在Windows下您可能需要事先安裝驅動程序)。
配置RAID 3或RAID 5陣列時,控制器會先做初始化步驟,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
RAID系統所帶來的幫助十分明顯:根據使用的模式不同,您可以獲得更高的數據安全性或是更快的存取速度,而且差異十分的大。RAID陣列所帶來的性能,可以說接近約兩年後推出的硬碟產品的水準。不過重要的是RAID也十分花錢,如果您想要越復雜越強大的RAID系統,那要投資的花費就越大。
所以當您腦子里正在盤算購買硬體RAID產品時,必須先考慮到幾個購買因素:您的需求是什麼?要達到這些需求又需要哪些功能?
就經驗來看,RAID 0或0+1模式是最適合一般家用的功能。雖然RAID 1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但客觀的說,這樣一來您花在RAID控制卡和兩塊硬碟的錢並劃不來,而且您也不會感受到有什麼性能上的改善。畢竟現在的電腦開機都很快,而且從光碟拷東西到硬碟,也不會因為設了RAID而加快。
RAID 0無疑是最快速的模式,但也同時具有風險。只要一點小錯誤就會完蛋。
只有RAID 3或5能夠讓您在保證高數據安全性的同時,也獲得夠快的性能,但花幾百美元買張好的RAID控制卡,再多買幾塊硬碟這回事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負擔得起的。
就這點來看,我們必須對IDE RAID的評價扣一些分數,因為除了成本外,缺點還包括管理上的問題,以及多塊硬碟所造成的高溫與高噪音。
另外IDE還必須克服幾個瓶頸:這種硬碟並不是設計用來作長時間不間斷運轉的(這對伺服器來說很重要),而且ATA的排線也是惱人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安裝多個硬碟時更是如此,它會讓熱能無法順利散出,而且也會阻礙內部的視線。不管怎麼說,串列ATA(Serial ATA)的到來,將可望讓勞苦功高的40 pin排線能夠提前退休。
I. cspay是一款國際支付軟體嗎支持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幣等等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大家不要上當!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是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以下內容源自網路:
CSpay首都支付於2002年在香港注冊成立,是香港上市公司首都創投(02324HK)的旗艦百產品。CSPay是全球領先的跨境移動支付服務商,為全球用戶提供全方位度、全天候的跨境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打造多場景、多領域的商業生態滿足會員跨境使用需求。CSPay首都支付由多位傳統金融領域專家學者與一支在區塊內鏈領域具有資深背景的技術精英團隊共同組建而成。主要從事區塊鏈技術應用與開發。旗下涵蓋:CSWallet, CSTO理財平台,CSTravel首都旅遊,線上商城等項目容。通過高效安全的區塊鏈技術推動數字資產流通的全球化。
首都支付CSPay 是什麼?
全球第一家「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的結算系統ZIPPER。
全球唯一家打通了數字資產與本國法幣,並且在東南亞已經擁有三萬家商戶的第三方支付錢包>中國錢包 。
全球唯一一家 橫跨股票市場+區塊鏈交易的金融公司,有上市公司「首都創投」領頭,率先發布數字通證CSTO,,數字錢包「中國錢包」,跨境支付的區塊鏈系統「首都支付」。
亞洲唯一一家擁有日本 韓國 香港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首都支付。
2019年金融支付的關鍵一年
,CsPay有望藉助 獨一無二的 ZIPPER
結算系統,融合傳統成熟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日本支付,並且打通了BTC,ETH,CSTO線下商戶現金收款通道,有「華為雲」保駕護航,從而實現後金融支付市場的彎道超車,有網成為全球金融大鱷。
現在蓄勢待發,有備而來,嚴重被低估的發行價。額度有先,先到先得。搶佔先機,掌握先發優勢,利於不敗之地。
持幣增值獲利
一、存活期1萬至50萬枚,每天可獲得0.1∽0.3%增值收益
1、推薦人享受直推人每天增值收益的50%
2、活期可復利滾投
二、定存收益
1、定存10000枚以上(30天,每天0.3%)增值總收益9%(違約幣本扣除10%)
2、定存100000枚以上(60天,每天0.35%)增值總收益21%(違約幣本扣除15% )
3、定存500000枚以上(90天,每天0.4%)增值總收益36%(違約幣本扣除20% )
註:定存不可復投,需一次性定存。如1至9萬枚,10至49萬枚,50萬枚以上均可。
三、直推紅利(定存幣總量)
1、推薦1人拿1代,
2、推薦10人拿2代
3、1萬→第1代5%.第2代2%
4、10萬→第1代8%.第2代3%
5、50萬→第1代12%.第2代5%
註:百分比乘以存幣總量,如:存幣50萬乘以12%=6萬枚
四、團隊獎
1、普通節點人:直推3人,存幣量10萬枚,團隊每天增值收益2%
2、高級節點人:直推5人,團隊出現2個普通節點人,團隊每天增值收益3%
3、聯盟節點人:推薦10人,團隊有4個部門出現高級節點人,團隊每天增值收益5%
4、社區接點人:直推15人,團隊三條線上8個聯盟節點人,團隊每天增值收益10%,同時享受全球支付收益2%加權分紅
5、全球51 位超級接點人:投票選舉。團隊每天增值收益15%. cspay支付收益3%加權分紅。
CSPay注冊就送588枚CSTO 幣,推薦贈送188個CSTO !
公司拿出3000萬枚贈送,送完為止目前只公布10月上線!
OKEX 與Fcoin 2家大型交易所,注冊即可下載app登入,掃一掃立即注冊!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
明顯龐氏騙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