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中被稱為礦工
2009年中本聰發明比特幣,並且設定了比特幣只有2100萬個,加入到比特幣網路中,通過參與到區塊的生產中,提供工作量證明(PoW),即可獲得比特幣網路的獎勵。這個過程即是挖礦。
「挖礦」的概念取自於我們現實經濟生活中已有的概念,黃金挖礦、白銀挖礦等,因為礦物是有價值的,所以才驅使人們去付出勞動力來挖。
比特幣挖礦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因為參與挖礦的礦工認可比特幣的價值,他們挖礦挖到的比特幣市場上有人願意花錢。所以,比特幣的挖礦是有意義的。
(1)在區塊鏈中被稱為礦工擴展閱讀
比特幣的貨幣特徵
1,去中心化
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2,全世界流通
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3,專屬所有權
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4,低交易費用
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5,無隱藏成本
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6,跨平台挖掘
用戶可以在眾多平台上發掘不同硬體的計算能力。
⑵ 礦工在區塊鏈中是個什麼角色
當產生交易時,礦工有償提供演算法,賺取電子貨幣
⑶ 什麼是區塊鏈礦工
是指嘗試創建區塊並添加到區塊鏈上的人或者機器(這個詞同時也指代做這個事情的軟體)。當一個新的有效的區塊被創建時,比特幣協議自動分發50個(現在是25個)新的比特幣給相應的礦工,作為工作的獎賞。這也是比特幣存在的基礎。
⑷ 區塊鏈礦工是什麼
什麼是挖礦?
比如比特幣,2009年中本聰發明比特幣,並且設定了比特幣總量只有2100萬個,加入到比特幣網路中,通過參與到區塊的生產中,提供工作量證明(PoW),即可獲得比特幣網路的獎勵。 挖礦是將比特幣系統中,一段時間內進行的交易打包確認,然後記錄在區塊上的過程。
有需要詳細了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賬號,➕我微一起探討
什麼是搬磚?
說到「搬磚」,你肯定會想到民工或者網上的各種段子,但今天我們只討論區塊鏈市場中的「搬磚」。
用大白話來描述「搬磚」就是:利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價格差賺取利潤,同一個幣種在不同的交易市場價格不一樣,在便宜的地方買,轉到貴的地方賣,中間差價就是你的利潤。
比如比特幣BTC在交易所A價格是4000美元,在交易所B是4100美元,那在A買了BTC之後到B去賣,一個就能賺100美元,這個過程就叫「搬磚」
⑸ 區塊鏈那些行業黑話都是什麼意思
一、區塊鏈的幾個圈子
幣圈:指的是專注於炒幣,甚至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進行籌資的人群, 一般來講,區塊鏈項目方、交易所、一些區塊鏈媒體,他們都屬於幣圈。
鏈圈:指專注於區塊鏈的研發、應用或區塊鏈底層協議的人群。沒有鏈圈的技術支撐,幣圈也不可能存在,未來區塊鏈場景的落地,還要依靠鏈圈的技術作為支撐。
礦圈:指的是專注於「挖礦」的「礦工」人群。
二、區塊鏈的幾種投資行為
炒幣:和炒股意思差不多,指的是為了獲取高額的收益,而反復通過交易平台買賣數字貨幣的行為。
梭哈:是英文Show Hand 的音譯,原本是賭博游戲中的名詞,將手中全部的可用籌碼一次性押出的行為。引申到區塊鏈投資,是指為了炒幣,把自己所有的可用資產來投資數字貨幣,有一種「押上身家賭一把」的含義。
佛系持幣:指持幣後不關心加密貨幣價格走勢,無論加密貨幣資產價格跌到什麼程度,都不會減持手中的加密貨幣的行為。
三、區塊鏈投資者細分
莊家:是指擁有雄厚的資金體量,強大的關系網和最靈通消息的投資者,莊家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某個幣種的價格走勢。
大戶:是指擁有雄厚資金的投資者,但沒有莊家那麼強大的資金量和關系網。
散戶:是指資金量小,買賣數量不大、無組織的投資者。
四、區塊鏈投資常見現象
韭菜:是一個形象的比喻,韭菜的生長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很強,可以一茬接著一茬兒地大范圍繁殖。比喻一些不了解市場情況的散戶投資者,他們大多容易受到投資情緒左右,高位買入、低價賣出,有人虧損離場後又會有新生力量進入,就像韭菜一樣割一茬很快又長一茬。
割韭菜:是指莊家低位買入,炒高幣價,等散戶進來後高價賣出獲利,再砸盤砸到低位,這樣一來散戶就會蒙受損失,而莊家就會獲利。莊家和大戶不斷重復著這樣的套路,就是「割韭菜」行為,而散戶源源不斷入場,莊家便重復著割韭菜的套路。
腰斬:是指數字貨幣價格暴跌,這種跌幅非常巨大,跌到之前最高價的一半。比如我買了一個幣種,這個幣種最高價是100美金一個,過了不久卻跌倒了低於50美金一個,就可以說,我的幣被腰斬了。
割肉:是指在數字貨幣價格下跌時候,為了防止持續下跌引起更大的損失,而選擇及時賣出止損的行為,這樣可以防止之後更大的損失。
被套牢:是指花高價買入一個幣種,過了不久,這個幣跌了,我又不想賣掉及時止損,而是選擇等一等看價格能不能再漲回來,這個等待的過程,就是「被套牢」,這種情況就可以說,我被套牢了。
解套:是指購買的數字資產經歷了一輪大跌之後逐漸漲回來,漲回來的價格超過我購買時候的價格,這個時候我賣出這些數字資產不會虧損,這就是解套。
空投糖果:是指區塊鏈項目起步時候,為了推廣項目,而免費向用戶發放一定數量的數字貨幣,這些免費的數字貨幣就被用戶們稱之為「糖果」。
⑹ 區塊鏈的"區塊"是何含義
「區塊鏈,就相當於這個賬本,區塊就相當於這個賬本的一頁,區塊中所承載的信息,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內容。區塊鏈是一塊一塊的,每一塊寫滿了交易記錄,連在一起成了一條鏈就是區塊鏈。」
以比特幣為例,大約每十分鍾就行一次「算力競賽」來競爭這個記賬的權利。就好比說,你的算力牛逼,算得多,就像肌肉更結實,更會打,大家都服你,讓你來記這個帳,即向區塊鏈這個總賬本寫入一個區塊(注意不是區塊里的內容)的權利。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計算能力只能決定贏得競爭的概率。就好比說,一共有若干張彩票,算力多的可以買更多張提高中獎概率,然而買得多的人,也不一定最後就中獎了
區塊鏈即為一個個用這樣的計算力保障的數據塊鏈條。從第一塊開始,每一個區塊依照一定規則收集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附上一個值,使得形成的數據塊經過類似的單向函數計算後的結果落到一定范圍內。通過估算全網的算力以及控制結果范圍的大小,來保障符合要求數據塊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才能被找到。這個計算結果會被下一個區塊包含,而這樣形成的鏈式數據結構則稱為區塊鏈。
每一個小賬本被稱為區塊,每一個不同的區塊鏈協議(產生不同的加密貨幣)都會規定每一個區塊的大小(最初比特幣為1M)賬本組成區塊,區塊構成鏈表,區塊的頭包含前一塊的哈希值,這就是區塊鏈。如此一來,任何人就不能隨意修改其中的內容,或者交換順序。如果你這么做,意味著你需要重新計算所有的特殊數字。
規定,允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建造區塊。每一個新建區塊的人(找到了這個特殊數字 - SHA256值有30個零)都能獲得獎勵,對於新建區塊的這部分人(礦工)來說:
1.沒有發送者信息,不需要簽名
2.每一個新區塊都會給整個幣種增加新的虛擬(加密)貨幣
3.新建區塊的過程又被稱為「挖礦」:需要大量工作量並且可以向整個經濟體注入新的貨幣
4.挖礦的工作是:接受交易信息,建造區塊,把區塊廣播出去,然後得到新的錢作為獎勵
對每個礦工來說,每個區塊就像一個小彩票,所有人都在拚命快速猜數字,直到有一個幸運兒找到了一個特殊數字,使得整個區塊的哈希值開頭有許多個零,就能得到獎勵。我記得有一個知乎答主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區塊鏈就像一個擁有貌美如花女兒(區塊)的國王,有很多的青年翹首以盼,而國王的方法是出了一道很難得題目讓所有的青年計算(學習改變人生),誰算的快(在計算哈希值過程也可能是運氣好)就能抱得美人歸
對於想用這個系統來收付款的用戶來說,他們不需要收聽所有的交易,而只要收聽礦工們廣播出來的區塊,然後更新到自己保存的區塊鏈中就可以了
「區塊」也可以想像為一個盒子,區塊里放著一些數字貨幣以及一張小紙條,小紙條上記錄了這十分鍾內產生的那唯一一筆交易信息, 比如說——「小A轉賬給了小B100元」;當然,這段信息肯定是被加密處理過的,為的就是保證只有小A和小B(通過他們手上的鑰匙)才有能力解讀裡面真正的內容。
這個神奇的區塊被創造出來之後,很快被埋在了地底下,至於埋在哪裡?沒有一個人不知道,需要所有計算機節點一起參與進來掘地三尺後才有可能找到(找到一個有效的工作量證明)。顯然,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成果隨機的事件。但是呢,對於計算機節點來說,一旦從地底下挖出這個區塊,他將獲得區塊內價值不菲的數字貨幣,以及「小A轉賬給了小B100元」過程中小A所支付的小費。同時,對於這個節點來說,也只有他才有權利真正記錄小紙條里的內容,這是一份榮耀,而其他節點相當於只能使用它的復製品,一個已經沒有數字貨幣加持的副本。當然這個神奇的區塊還有一些其他很特別的地方,
可以將計算機節點從地底下挖出區塊的過程叫做「挖礦」,剛才說了,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運氣成分較多、但收益豐厚的事兒。來自中國上海浦東新區張衡路上的一個節點突然跳出來很興奮的說:「 我挖到區塊了!裡面的小紙條都是有效的!獎勵歸我!」 。雖然此刻張衡路節點已經拿到了數字貨幣,但對於其他計算機節點來說,因為這裡面還涉及到其他一些利益瓜葛,他們不會選擇默認相信張衡路節點所說的話;基於陌生節點彼此不信任的原則,他們拿過張衡路節點所謂挖到的區塊(副本),開始校驗區塊內的小紙條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等等。在區塊鏈世界裡,節點們正是通過校驗小紙條信息的准確性,或間接或直接判斷成功挖出區塊的節點是否撒謊。(如何定義小紙條信息真實有效,後面會講解,這里暫不做贅述)。在校驗過程中,各個節點們會直接通過下面兩個行為表達自己對張衡路節點的認同(准確無誤)和態度:停止已經進行了一半甚至80%的挖礦進程;將張衡路節點成功挖出的區塊(副本)追加到自己區塊鏈的末尾。你可以稍微有點困惑:停止可能已經執行了80%的挖礦行為,那之前80%的工作不是就白做了嘛?!然後,區塊鏈的末尾又是個什麼鬼東西?對於第一個困惑。我想說,你說的一點沒錯,但是沒辦法,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即便工作做了80%,那也得放棄,這80%的工作勞苦幾乎可以視為無用功,絕對的傷財勞眾。第二個困惑,區塊鏈和區塊鏈的末尾是什麼鬼?這里因為事先並沒有講清楚,但是你可以簡單想像一下:區塊是周期性不斷的產生和不斷的被挖出來,一個計算機節點可能事先已經執行了N次「從別人手上拿過區塊 -> 校驗小紙條有效性」的流程,肯定在自己的節點上早已經存放了N個區塊,這些區塊會按照時間順序整齊的一字排列成為一個鏈狀。沒錯,這個鏈條,就是你一直以來認為的那個區塊鏈。如果你還是不能夠理解,沒關系,文章後面還會有很多次機會深入研究。
進入到區塊內更微觀的世界裡一探究竟,看看小紙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的產生以及它終其一生的使命:發起交易的時候,發起人會收到一張小紙條,他需要將交易記錄比如說「盜盜轉賬給張三40元」寫在紙上。說來也神奇,當寫完的那一剎那,在小紙條的背面會自動將這段交易記錄格式化成至少包含了「輸入值」和「輸出值」這兩個重要欄位;「輸入值」用於記錄數字貨幣的有效來源,「輸出值」記錄著數字貨幣發往的對象。剛剛創建的小紙條立馬被標記成為「未確認」的小紙條。從地下成功挖出區塊並最終連接到區塊鏈里的小紙條一開始會被標記為「有效」。若這條有效的小紙條作為其他交易的輸入值被使用,那麼,這個有效的小紙條很快會被標記為「無效」。因為各種原因,區塊從鏈上斷開、丟棄,曾經這個區塊內被標記為「有效」的小紙條會被重新標記為「未確認」。區塊鏈裡面沒有賬戶余額的概念,你真正擁有的數字資產實際上是一段交易信息;通過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獲知你數字錢包里的余額。上面的1、2、3僅僅作為結論一開始強行灌輸給你的知識點,其中有幾個描述可能會有點繞,讓你覺得雲里霧里,只有了解整體區塊鏈你才能更全面認知其中奧妙。
區塊容量,比特幣從被創建時,或者說源代碼中規定了,區塊容量是1M。最初設計成1M的原因一方面,防止DOS攻擊。另一方面,當年中本聰在創建區塊鏈的時候的容量是32M,但是他通過一個說明為」Clear up「這樣毫不起眼的Commit把區塊容量改成了1M,為防止區塊鏈體積增長過快,為區塊容量這個問題添加了些神秘色彩。1M的容量意味著比特幣最大的處理交易數量在約2400(486882區塊1034.39的大小很接近了)。
區塊鏈說白了,就是一個分布式的記賬的一個小本本,用來記賬的一個工具,並且基於密碼學加密學的技術鋪墊,一旦數據交易記錄在區塊鏈這個本本上了,數據是不可篡改和抵賴的。互聯網是價值的傳遞,那區塊鏈呢就是信任的傳遞。在區塊鏈技術作為信用背書的前提下,區塊鏈中的各節點從各自單一的中心變為多方參與的統一多中心,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便可實現交易傳遞,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