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古代

區塊鏈古代

發布時間: 2025-04-05 06:34:39

區塊鏈挖礦是什麼意思

「挖礦」,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腦海中能出現的動作,就是用鐵鍬在土裡挖,但現在我們用的不再是鐵鍬,而是電腦。我們不是在土壤中挖掘,而是在一個數據池中挖掘,我們不再挖掘黃金和煤炭等實物,而是爭奪記賬的權利。1.挖礦是對一段時間內比特幣系統中的交易進行確認,並記錄區塊鏈上新區塊形成的過程。這些礦工被稱為礦工。2.采礦是記賬的過程,礦工是記賬員,區塊鏈是總賬。3.比特幣系統的記賬權是去中心化的,即每個礦工都有記賬權。成功搶到記賬權的礦工將獲得系統新的比特幣獎勵。挖礦就是生產比特幣的過程。

1.挖礦什麼意思

古代的采礦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對石器材料的選取。後來,隨著冶金業的興起,采礦、選礦技術也逐漸發展起來。茲分別介紹中國古代的露天開采、地下開采、井巷支護、岩石破碎、井巷通風、照明、排水、提運、選礦等方面。

露天開采 各種金屬礦脈或礦體的地表露頭、坡積或殘積礦床很多,因此,露天開采成為古代一種重要的采礦方法。露天開采又可分成掘取法和墾土法。

2.挖礦是比特幣中為做活動累積收入的代稱。

挖礦是由最近比特幣火爆帶出來的。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可以兌換現實貨幣。而在網路中獲取比特幣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參與相關活動,這些活動像網路游戲中的挖礦一樣,需要慢慢積累財富換取比特幣。

② 通證國家承認嗎

法律分析:區塊鏈里最重要的應用就是通證經濟。通證經濟其實是在 2017年底提出的,來源於 Token 一詞,另外要明確一點的是,通證經濟和區塊鏈是兩種體系,通證經濟可以不依賴於區塊鏈而運行,但是如果想要通證經濟獲得最好的發展,一定要有區塊鏈的支持。 通證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騎士勛章、賭場籌碼等代表了一定的身份或價值,本質都是通證。進入網路時代之後,出現了一些具有流動性,代表一定價值的數字 Token。通證是始終綁定身份信息的全局唯一(singleton)、不可變(immutable)的可編程數字對象(programmable digital object), 其包含三個要素:證、通、值。

法律依據:《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區塊鏈信息服務,應當遵守本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遵照其規定。

本規定所稱區塊鏈信息服務,是指基於區塊鏈技術或者系統,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本規定所稱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是指向社會公眾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主體或者節點,以及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主體提供技術支持的機構或者組織;本規定所稱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是指使用區塊鏈信息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

③ 貝殼貨幣:最成功的古代區塊鏈經濟試驗

本賬號系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當代區塊鏈的概念出現剛剛超過10年,但類似嘗試卻在悠久的過去就有了案例。何況從一開始起,這類機制就與貨幣經濟息息相關。或許你會覺得貝殼原始落伍,但它作為貨幣的歷史卻在很多地區盛行到19世紀。哪怕是在互聯網移動支付流行的今日,依然有國家將其作為認可的法定貨幣。 1 原始的分布式記賬 貝殼是已知最早的貨幣 貝殼作為貨幣的歷史,已經模糊而不可考。但在人類社會進入金屬錢幣之前,貝殼就已滿布五大洲的各個人群。在洲際流動並不方便的年代,貝殼就具有如此強大的支付影響力,可見其在原始人類心中存在極大的價值和存在感。 由於早期人類沒有輪子和馬匹等交通技術,所以行船就成為移動和運輸的最佳選擇。加之江河湖海的水產較為豐富,也容易吸引大量的人口前來捕撈。其中,貝類又因為沒有什麼逃跑能力,更容易淪為唾手可得的充飢口糧。相應的,以貝殼為原料的早期藝術品也流行起來。最初的項鏈、手環、耳環或吊墜,大都以貝殼作為原料,並逐漸擁有了交換價值。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發展 催生了交易介質需求 隨著人類社群的數量增漲,早期農業和牧業的發展都催生出大量剩餘產品。因此,不同地域內的交換行為就開始出現。但大部分農牧產出都只有很短的保質期,也不方便交換者大量攜帶,迫使人類必然尋求一種相對穩定而豐富的交易介質。已經有穩定產量的貝殼就順勢而為,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種貨幣。 超出很多人的固有認知,貝殼貨幣從一開始就具備後來的分布式記賬特點。雖然很多人會以今天的國家貨幣做個對比,但貝殼交易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中心化理念。每個沿海或河畔部落,都可以到水邊「 」挖礦」,然後自行加工為相對整齊的形式。唯一的行業標准,就是需要以貝類的殼為介質,而不是其他生物的殘骸。縱然有美洲內陸居民突發奇想,創造出形式類似的蝸牛殼幣,但也不能繼續逾越出這個范疇。 在河邊尋覓貝殼 就是一種原始「 」挖礦」 至於非常要緊的具體價值,則完全取決於交易雙方的協商結果。也就是說,不僅貝殼的購買力會隨著物資多寡而起伏,本身的價格也在流通過程中有諸多變數。一個生活在內陸的居民,可能出於投機而換得大量貝殼,轉眼就發現其價格因各種不可抗因素而下跌。 這主要是因為貝殼作為貨幣,缺乏近現代金融產品所必需的准備金制度。貝類生物的產量,完全可能因自然因素而忽高忽低。人們也拿不出具有穩定價值的可靠產品,作為己方貝殼幣的背書。因此,貝殼就屬於典型的野蠻生長階段,與後世的早期區塊鏈有諸多類同之處。 貝殼作為貨幣的價值 上下浮動非常劇烈 2 面臨貴金屬挑戰 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早期銅幣 一旦人類社會進入銅器時代,貝殼貨幣的局限性就暴露無遺。大宗商品交易的誕生,更讓商人和管理者都對無背書的貝殼忍無可忍。於是,最初的貴金屬貨幣便孕育而生。起初,作為重要戰略資源的銅礦,就是價值極高的支付手段。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就發現有米諾斯文明鑄造的原始銅幣。其原料則來自盛產銅礦的塞普勒斯,顯得非常具有國際化水準。 當然,貴金屬的引入,從不意味著貝殼作為貨幣的歷史結束。人們在大范圍的跨區域貿易時,自然是首選高凈值的金銀銅鐵,提升購買力與運輸便捷。但在特定社區內部,貝殼仍舊是約定俗成的日常支付手段。尤其是在非沿海地帶,貝殼的價值反而隨著濱海挖礦者的減少而反向提升。所以,直到馬匹育種技術發展起來,貝殼幣的流通領域才進一步受到壓縮。由於從一開始就具有區塊鏈屬性,貝殼幣完全有能力在原產地的輻射范圍內保持意義。因為只要有使用人群的首肯,哪怕是游戲幣也可以具有完備的金錢能力。 公元前15-9世紀的商周貝殼貨幣 不過,隨著交通技術發展與國際貿易的距離拉長,貝殼幣還是逐步在多個區域被淘汰出去。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東地中海地區,然後是與之密切聯系的敘利亞、兩河流域和埃及。大量金銀的開采和流通,更是讓銅錢的價值迅速下跌,並在日常生活中擠壓掉貝殼的最後陣地。 公元前7-6世紀,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呂底亞人,就鑄造出革命性的圓形金銀貨幣。在200年的時間里,這種形式就受到一致認可,並迅速在希臘和腓尼基這兩大人群中普及。再通過他們的傳遞,遍布地中海世界、埃及、黑海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當波斯大軍從更東面的山區西進,也立刻接過了這套金融鑄幣體系。到公元前5世紀後,成色穩定的銀幣已成為帝國收稅的主要對象。波斯人也利用各種手段,在自己的府庫內堆積大量貴金屬儲備,作為隨時可以發行錢幣的准備金。盡管這種流程還非常粗糙原始,但已具有後世千年的金融操作規范。 公元前7-6世紀的呂底亞金幣 公元前6-5世紀的雅典銀幣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帝國銀幣 即便是在金銀流通不多的地方,僅僅靠銅錢價值的走低,就足以普及金屬貨幣。例如印度地區,至少在阿育王的孔雀帝國時代,就發行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方形銀幣。但在帝國控制力薄弱的邊區,貝殼還是作為小群體的價值承載而繼續使用。當希臘化時代的地中海商人不斷楊帆而來,西部沿海貨幣體系徹底進行了升級。但在沼澤密布而外人較少觸及的孟加拉灣,貝殼還是承擔貨幣職能到19世紀。期間,他們會與貴金屬、香料或其他大宗商品一起,成為靈活多樣的交易支付手段。至於非常不道德的奴隸,也是這個巨大市場的流通資源。 在更為偏遠的東亞,金屬貨幣也在周朝時期出現。但與此同時,貝殼作為民間貨幣的現象也始終繼續。類似地中海與西亞的幣值升級進程,也在這里又重新上演了一遍。早期的銅幣因價值很高,所以體積較大而無需攜帶太多。但隨著銅礦增加與少量金銀輸入,銅幣就逐漸縮小而擠占貝殼市場。但由於對外交流管道過窄,以及大量的銅被優先由於武器製造,讓貝殼的使用持續到很晚。秦始皇欽定的圓形方孔錢,就是幣值升級的關鍵性步驟。使用繩索串聯的大把銅錢,幾乎與上古先民的貝殼項鏈是如出一轍。雖然秦國始終沒有淘汰貝殼貨幣,但這個選擇的影響去一直持續到19世紀的清朝。 公元前4世紀的孔雀帝國銀幣 戰國時期的七雄銅幣 秦始皇選擇了圓形方孔錢 但也沒能淘汰貝殼 中世紀末期,有限的貴金屬產量已面臨無法支撐經濟總量發展的需要。大航海時代的原始動力,即是歐洲王室、貴族與商人階層的聯合尋寶活動。他們也很快在大西洋的兩岸,發現了大片使用貝殼貨幣的原始經濟體。 登陸西非的葡萄牙人就意識到,幾內亞灣沿岸的部族都以貝殼為支付手段。哪怕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南撒哈拉王國,也會同意接納 *** 人捎去的貝殼。盡管黃金、武器和食鹽都有流通屬性,但重量和普及度都不如貝殼來的廣泛。於是,在早期的商站堡壘內,都會安排1名專業的雇員負責清洗貝殼。然後匯同歐洲運來的武器或奢侈品,換得當地人的黃金和奴隸。 正在西非使用貝殼的 *** 商人 葡萄牙人用貝殼等手段 換來不少西非金 17世紀的西北歐殖民者,同樣發現北美的印第安人喜歡使用貝殼作為貨幣。盡管與世隔絕將近萬年,但他們也形成了類似分布式記賬的特色經濟體。至於先前已被西班牙人征服的南美,則因為秘魯銀礦的大量開采而首先消滅了貝殼支付。 但北美的貝殼經濟,則至少持續到了18世紀。在印第安經濟圈的成員認可歐洲金銀之前,他們都在嚴格保護自己的貝殼貨幣體制,並因此而貢獻出大量昂貴的皮毛。 北美的印第安人也繼續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3 近代世界的終極壓力 西非等地的貝殼貨幣 堅持到了19世紀 讀者看到這里,或許覺得貝殼貨幣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大。縱觀歷史,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對特定地方保持獨立經濟區有很大意義。但基於前文所說的無准備金等原因,貝殼始終在貴金屬面前容易落入下風。這些缺陷,同樣也是21世紀早期區塊鏈貨幣所具有的硬傷。 依然以長期堅持貝殼交易的非洲為例。在15-19世紀之間,當地黑人王國的經濟策略在於有限接觸、輸出不可替代商品,並嚴格 *** 歐洲商團進入內地市場。當然,他們其實也少不了白人輸入的武器和其他商品,但大體上能維持這種平衡。不過,隨著更強大的不列顛帝國勢力降臨,過去應付 *** 、葡萄牙與荷蘭商人的辦法都逐漸失去效果。 西非已經成為跨大西洋多邊貿易的組成部分 英國人只要願意 隨時可以運來大量貝殼 英國人在大西洋地區獲得優勢之後,就不斷通過迦納的黃金海岸等地影響西非。不列顛海權的巨大運力優勢,讓他們只要願意就可以隨時運來幾頓的貝殼作為交易。這個重量無疑遠超中世紀的 *** 駝隊和後來的早期冒險家船隊。因此,無論本地土作坊的打磨技術如何精湛,都會在技術層面敗下陣來。其次,當歐美各國禁止黑奴貿易,沿海部落的特色商品優勢也盪然無存。於是,原本平衡的貿易就突然走向了不對等狀態。於是,貝殼貨幣在短時間內被迅速擊垮。殘存的手藝人也只能將「 」鑄幣技能」變成風俗旅遊項目,並持續到今天為止。 在北美,貝殼幣的潰敗則更加毫無懸念。早在英法兩國的殖民地期間,就有大量土人放棄原先的傳統,嘗試融入國際世界。也就是,貝殼幣在短時間內就從沿海消失,退化為不同部落間貿易的保留項目。時間一場,所有人都覺得其價值太低,促使貝殼繼續退化為易洛魁等保守部族的內部貨幣。最後,隨著13州獨立而生的美國建立,西進運動也將原始的區塊鏈遺孤給徹底取代。 黑奴貿易的廢止 讓西非本地失去了優勢商品 貝殼加工業 終究從貨幣變成工藝品 截止2019年4月的全球貨幣交易佔比 此後,基於金本位的全球貨幣體系逐漸蔓延,貴金屬的價值也遭遇削弱,居於底端的貝殼就能沒有翻身機會。不過,在今日的巴布亞紐幾內亞,貝殼依然是新不列顛省東部的法定貨幣。但其象徵意義,顯然是遠超過實際價值。但你不得不承認,作為第一種正式貨幣的貝殼,的確有著超乎尋常的頑強生命力。 今人反觀這段前後超過5000年的歷史,就能非常清楚類區塊鏈技術的種種優劣。高凈值的野蠻生長階段,中在利益之外也包裹著大量風險。去中心化的思維運用,卻是其永遠吸引人矚目的核心競爭力。但任何貨幣都離不開價值背書,這也是今日各國都會設有央行的最重要原因。 歡迎關注網易號:冷炮歷史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 」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熱點內容
區塊鏈登記表財產 發布:2025-04-05 10:17:20 瀏覽:886
數字貨幣項目伺服器怎麼查 發布:2025-04-05 09:55:31 瀏覽:758
元宇宙資料哪裡找 發布:2025-04-05 09:54:02 瀏覽:584
公安局比特幣能查到嗎 發布:2025-04-05 09:36:58 瀏覽:405
eth開源錢包官方 發布:2025-04-05 09:29:30 瀏覽:954
華為路由器ethtrunk技術 發布:2025-04-05 08:58:57 瀏覽:986
國外對於區塊鏈 發布:2025-04-05 08:49:55 瀏覽:5
eth無形 發布:2025-04-05 08:49:45 瀏覽:426
摩根幣雲礦機靠什麼來分紅 發布:2025-04-05 08:46:35 瀏覽:479
區塊鏈共識英語 發布:2025-04-05 08:44:24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