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能源區塊鏈項目
A. 世界500強排名2020第一名
2020排名還未公布,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是沃爾瑪(WALMART)。
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一共有25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新上榜的中國公司有13家,占總數的一半以上。
這10家首次上榜的中國公司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中車集團、青山控股集團、金川集團、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團、華夏保險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小米集團。
擴展資料
在排名位次的變化上,2019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國的碧桂園,躍升176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躍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都來自中國大陸,
除了碧桂園,其餘五家是:阿里巴巴(上升118位)、陽光龍凈集團(上升96位)、騰訊(上升94位)、蘇寧易購集團(上升94位)、中國恆大(上升92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公司的整體體量提升:在持續上榜的公司中,有77家中國公司排位比2018年上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B. 全球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
大不能倒閉的保險公司
1. 美國大都會集團(MetLife, Inc.)
2. 德國安聯保險(Allianz SE)
3. 美國國際集團(AIG)
4. 英國英傑華集團(Aviva plc)
5. 英國保誠 (Prudential plc)
6. 法國安盛集團(AXA S. A.)
7. 中國平安集團(唯一上榜中國公司)
8. 美國保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9. 荷蘭全球保險集團(Aegon N. V.)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財險」)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集團」)實現多元化發展的起點;以保費收入衡量,平安財險是中國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平安財險成立32年來,堅持穩健健康發展戰略。近10年保費收入和客戶總數復合增長率分別超過25.7%和20%;凈資產收益率保持在15%以上。
拓展資料:
一、2019年,平安財險保費收入超過2700億元,位居市場第二,為近7000萬個人和集團客戶提供風險保障。其43家分公司和2700多家中心分公司、分公司、營銷服務部和營業部遍布全國。截至目前,平安財險已開發經營1000餘種主險,業務范圍涵蓋汽車保險、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責任保險、貨運保險、農業保險、短期健康險、意外險等所有法定財產保險業務,以及國際再保險業務。為個人、家庭、企業提供綜合保險服務,充分發揮「保險即保險」在構建社會風險管理和保障體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完善新技術、支持創新戰略等方面的功能。平安財險始終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探索創新,取得長足發展。
二、目前車險規模占整體車險市場的23%,客戶數量已達5537萬。對於非車險業務,平安財險2019年將為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超過1.8萬億元的風險保障;此外,還包攬了航空航天、航空、能源、交通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的一批重點工程項目,響應國家「中國製造」政策,支持創新。
三、平安財險持續深化「科技+金融」,科技驅動持續增強。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已在平安財險前中後台多個業務節點得到應用。比如車險AI持續優化業務流程,目前96.4%的現場案件在5-10分鍾內得到高速處理;智能閃賠實現二級損失定價,極簡流程理賠服務「信託理賠」。最快理賠只需30秒,平均時間不到3分鍾;車險理賠聯系客戶凈推薦率高達80%以上。「安全好車主」app通過聚合廣泛優質的汽車生態服務資源,為用戶提供車險、用車、用車生活一站式服務。截至2020年3月31日,注冊用戶突破1億,月活躍用戶突破2500萬。
C. 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
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製造強市建設,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新型顯示器件等3個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但是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發展後勁仍需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深圳實際,緊密圍繞服務製造強國、製造強省建設,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對於穩住深圳製造業基本盤,保持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意義重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效應,堅持製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核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投資,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自立自強、創新引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深刻認識現代產業發展規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優勢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促進生產端、消費端有機銜接,以點帶面鍛長板、補短板,實現產業梯次發展和整體躍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發揮各區比較優勢,統籌優化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土空間布局,「一群一策」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功能協同、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現代化先進製造業園區和世界級「燈塔工廠」,形成一批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群,網路與通信、軟體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海洋產業等增加值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工業母機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葯、數字創意、現代時尚等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合成生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增長點。
三、發展重點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
1.網路與通信產業集群。推動固網通信、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協同發展,加強網路通信晶元、關鍵元器件與模組等技術攻關,建設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未來網路試驗設施等重大創新載體,啟動前沿技術儲備,加強行業標准研製,支持南山、寶安、龍崗、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球網路與通信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雙千兆」、全光網標桿城市。
2.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快完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產業鏈,開展EDA工具軟體、半導體材料、高端晶元和專用晶元設計技術攻關,推進12英寸晶元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人才匯聚地、創新策源地。
3.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推動新型顯示器件、面板生產、終端製造和應用等領域協同發展,著力突破4K/8K視頻採集器件與設備、顯示面板工藝與技術、核心基礎材料等關鍵共性技術,主導或參與國際標准制定,依託南山、寶安、龍崗、光明等區打造全鏈條產業創新區和全場景「AI 5G 8K」應用示範先行區,努力建設全球領先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
4.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圍繞智能手機、個人電腦、VR/AR、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車機、智能家電等智能終端產品,打造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機品牌的完整產業鏈,加快應用軟體、核心器件等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向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集聚發展,打造全球手機及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高地。
5.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聚焦智能感測器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環節,加快新型感測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術、先進封裝工藝等核心技術攻關,建設MEMS中試線、MEMS感測器產業基地,豐富智能感測器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場景,支持南山、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要素完備的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
6.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推動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低代碼開發平台等關鍵性基礎軟體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軟體實現源頭創新,加大基礎共性標准、應用示範標准研製及推廣力度,實施開源生態孵化工程,推進軟體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依託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軟體名城。
7.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字文化裝備、影視製作、動漫遊戲等細分產業,塑造一批優質數字內容原創作品和IP,高標准建成一批數字創意孵化和服務平台,加快數字創意與文化旅遊產品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務融合融通,支持福田、羅湖、鹽田、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數字創意產業集群,構建「一核、一廊、多中心」的數字創意產業布局,打造全國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標桿。
8.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推動服裝、傢具、黃金珠寶、鍾表等優勢傳統產業時尚化、品牌化升級,加強服裝功能面料、傢具智能晶元、鍾表機心等技術攻關,建設時尚產業互聯網平台和珠寶玉石綜合貿易平台,培育若干國際知名展會,支持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華等區,以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新興時尚產業高地、國際時尚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會展之都。
9.工業母機產業集群。聚焦數控機床、鋰電池製造裝備、半導體製造裝備、顯示面板製造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主軸、絲杠導軌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加強裝備數字化技術攻關,建設新型顯示技術智能裝備總部基地、集成電路檢測裝備研發及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增強工業母機對先進製造業的基礎支撐能力。
10.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等領域,突破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集成應用技術,擴展智能機器人在電子信息製造、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應用場景,依託福田、南山、寶安、深汕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高端製造、集成應用示範區。
11.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與裝備、增材製造裝備與系統等行業,提高特種光纖、高功率光柵、高功率激光晶元、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國產化率,開展專用特色裝備技術攻關,建設光電光纖激光總部及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坪山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鞏固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競爭優勢。
12.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圍繞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系統、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科學測試分析儀器等領域,提高探測器、感測器、高端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關鍵零部件和產品創新能力,建設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先進測試與高端儀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創新載體,支持南山、寶安、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提高精密儀器製造國產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
13.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氫能、海上風電等細分產業,加強高效燃氣輪機、高能量密度儲能、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虛擬電廠落地,加快綜合能源補給設施建設,依託龍華、龍崗等區推進數字能源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低碳城和求雨嶺氫能產業園等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
14.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提升監測預警技術裝備、應急處置救援技術裝備、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先進環保裝備等行業發展水平,加強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安全節能環保服務業,健全安全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和綠色生產消費體系,支持羅湖、寶安、龍崗、龍華、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為建設韌性城市提供堅實保障。
15.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感知系統、車載計算平台、車用無線通信、雲服務終端、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快速充電設施等細分領域,突破感知設備、線控底盤、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建設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範平台、深汕汽車工業園等重點項目,依託南山、坪山、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引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6.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新材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綠色建築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進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醯亞胺薄膜工程化項目建設,支持羅湖、寶安、龍崗、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建成新材料創新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
17.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學影像、生命監測與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產品等細分領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統、手術機器人、新型體外診斷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充分發揮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龍華、坪山、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18.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支持化學創新葯、全新劑型及高端制劑、現代中葯、先進制葯設備以及數字化醫療等領域發展,推動新型基因治療載體研發、工程細胞構建、抗體工程優化、人工智慧輔助葯物設計等瓶頸技術突破,加快寶龍生物葯創新發展先導區、坪山生物醫葯產業加速器園區等項目建設,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龍崗、光明和大鵬等區創建產業集聚區,推動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成為產業發展新亮點。
19.大健康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精準醫療、康復養老、現代農產品、醫療美容、化妝品等行業,擴大健康產品高質量供給,加強再生醫美材料、康復器具、種質資源與基因發掘、精準葯物開發等技術攻關,建設精準營養研發與應用平台、健康設備計量測試平台等創新平台,支持羅湖、鹽田、寶安、坪山、大鵬等區建設集聚區,促進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20.海洋產業集群。鞏固提升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能源與礦產業、海洋漁業等產業優勢,培育壯大海洋工程和裝備業、海洋電子信息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洋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推進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國際海洋城等重大項目建設,以深圳西部海岸—東部海岸—深汕合作區為主軸,構建「一軸貫通、多區聯動」海洋產業區域協同格局,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1.合成生物。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底層技術、定量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創制等領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體、人工腫瘤治療等創制關鍵技術,推進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2.區塊鏈。重點發展底層平台技術、區塊鏈 金融、區塊鏈 智能製造、區塊鏈 供應鏈等領域,推動在技術框架、測評體系、應用規范、跨鏈互操作等領域形成一批技術標准和規范,打造區塊鏈創新引領區。
3.細胞與基因。重點發展細胞技術、基因技術、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等領域,完善細胞和基因葯品審批機制、監管體系、臨床試驗激勵機制、應用推廣機制,加快建設細胞與基因產業先導區。
4.空天技術。重點發展空天信息技術、先進遙感技術、導航定位技術、空天裝備製造等領域,推動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無人機、衛星等技術創新,規劃建設國內領先的空天技術產業研發與製造基地。
5.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重點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開展類腦演算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開發,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搶占腦科學領域發展制高點。
6.深地深海。重點發展深地礦產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深海高端裝備、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領域,推進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學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7.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重點發展可見光通信技術、光計算技術等領域,推動建立可見光通信標准化體系,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促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光計算技術的應用示範,培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應用創新產業集群。
8.量子信息。重點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領域,建設一流研發平台、開源平台和標准化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在量子操作系統、量子雲計算、含雜訊中等規模量子處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堅持一個產業集群對應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逐步實現「一集群、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做到專員負責、掛圖作戰,精準高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二)完善產業空間保障體系。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製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個先進製造業園區,形成「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空間梯度體系,加大園區土地連片整備力度,實施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建設一批定製化廠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
(三)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力培育「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專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隱形冠軍」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未來新興企業。
(四)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積極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優化存量資金結構,打通市、區兩級產業基金通道,強化產業專項資金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提升基金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實現「一產業集群、一專項基金」,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中心,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五)強化創新支撐體系。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加大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六)構建市區聯動推進體系。加強對產業集群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行動計劃,按照「五年規劃、三年滾動、年度計劃」原則,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市、區聯動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健全統計監測體系,每半年滾動更新反映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市推進成效的產業報告,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
來源:深圳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