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區塊鏈最近的消息
㈠ 哥倫布cat現在咋樣了
我去社區扒了一下哥倫布cat的資料,感覺是個挺有戰略眼光的公司。沉下心搞技術的企業都是好企業。比起幣圈那些傻X,哥倫布還真是個實實在在做區塊鏈事業的。下面給你總結了他們的項目進展以及未來規劃,希望能幫到你。
2019年06月 主網測試網上線測試
2019年08月 基於CUDA軟硬結合區塊鏈雲算能平台上線
2019年09月 NAM編程語言與NAM VM虛擬機發布
2019年10月 啟動全球化戰略 DAPP與真實世界商業深度融合
2019年12月 BAAS全球首個去中心化雲開發平台
2020年02月 主網正式版發布
我們將成為高性能多鏈的區塊鏈跨鏈開發平台
2020年06月 基於AI與LOT的全新軟硬結合
分布式多維自由經濟協同網路。
㈡ 提現關閉!G支付是資金盤,還是幣圈「支付寶」
最近,關於G支付的討論非常火熱,許多人關注著這個項目的走向。G支付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在區塊鏈界扮演著「支付寶」的角色,還是隱藏著收割投資者的陷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首先,G支付與「哥倫布星球」有著緊密的聯系。哥倫布星球在2019年9月底正式上線,提出的口號是「金礦銀礦不如自己挖礦」。挖礦活動包括運動挖礦、內容挖礦、消費挖礦和瘋狂礦場四個部分。G支付作為第三方平台,旨在為商家提供數字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兌換服務,但這明顯觸犯了相關規定。
在手續費方面,G支付收取高達3%的收款費用,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商家收款碼費率普遍在0.6%左右,G支付的費用明顯過高。此外,商家在提現時還需支付額外的手續費,普通提現3%,48小時內到賬;極速提現則需支付5%至8%的費用。
G支付聲稱已對接了數十萬優質商家,但實際參與的商家可能並未從中獲得直接收益,反而需要承擔高額的手續費。G支付的宣傳策略可能更多地吸引挖礦玩家參與,而非實際的商業活動。
從鏈上轉賬記錄來看,GMPC代幣最近一次轉賬記錄發生在128天前,這意味著GMPC在過去的4個月里幾乎沒有進行鏈上轉賬,表明交易和轉賬活動主要發生在中心化的環境中。
關於挖礦推廣,瘋狂礦場的運作模式本質上是存幣生息,日息0.05%,月化高達15%,並存在三級以上的推廣返佣機制,涉嫌傳銷。這種模式的內核仍然是資金盤,而非真正的創新。
G支付項目方宣傳的GMPC混合鏈技術,聲稱採用GBFT創新共識機制,實現跨鏈互聯互通和去中心化資產價值流通。然而,通過分析代碼庫,我們發現所謂的跨鏈機制純屬吹噓,代碼目錄中全是空文件,而GBFT共識機制的實現也僅限於幾個簡單的參數定義和少量測試代碼,並未涉及核心功能。
此外,GMPC代碼庫的最近更新記錄在8個月前,項目已近半年沒有任何技術開發的進展。官方宣稱在2021年上半年將上線GMPC混合鏈主網,但這種說法顯然缺乏說服力。
綜上所述,G支付項目的核心在於支付業務和挖礦業務。支付業務提供數字貨幣與人民幣的兌換服務,但違規操作;挖礦業務涉及傳銷模式,違法。對於明知違規違法而選擇參與的投資者,風險巨大,猶如在火葯庫中點火,最終可能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㈢ 社群共識決定Token價值
收割注意力,成就百倍股。
古典互聯網時代,每個投資人都希望自己能投到十倍股,百倍股。騰訊、網易就是通過收集用戶的注意力成為了百倍股的代表。
炒作概念,流星百倍幣。
到了區塊鏈時代,2017年幣圈的瘋癲,誕生了許多如流星一樣的十倍幣,百倍幣。在狂熱的概念炒作夏天之後,迎來了寒冷的冬天。
沒有價值的東西,終究化為塵埃。
就拿內容平台來說吧,當某個平台(比如火牛視頻 )的制度有漏洞,導致了一批大小號互刷垃圾內容能夠獲得激勵,更多的刷贊黨,羊毛黨成氣候壟斷之後,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將無法被發現和激勵,整個平台也將逐漸淪為承載垃圾的平台,最後平台價值崩塌。
凝聚100萬人的共識,能鑄成市值100億,1000億的Token嗎。
社群Token,能有多少交易流通,主要看社群創造了什麼價值?有多大?有多久?有多廣?
而社群Token,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又取決於社群的成員的質量和數量。
社群成員的質量和數量,又來源於社群的願力。
社群的願力,決定了社群的魅力和吸引力。
社群的魅力和吸引力,又要看社群成員的共識。
而社群成員的共識,是通過體驗,參與,共創、共享來形成。
引用一段郭善琪博士關於區塊鏈和共識的一段內容。
郭博士說,區塊鏈是一隻神鳥,有著「一體兩翼」的特徵:「一體」指的是具化共識,「雙翼」則是賬本(分布式)以及通證(token)。
共識,是一群人在特定歷史時期,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對於特定議題或者特定問題的一致意見。這群人可能是一個社區,比如綠色區塊鏈社群,也可能是一個地區的人、一個村子的人、一個國家的人,一個社會的人,總而言之是一群人。
因此,「共識」包括了兩個核心要素:1、主觀意願上的信任;2、客觀情況下的信用。
郭博士對於何為「信用」,也給出了一個更抽象卻也更為本源的定義:評價某一個經濟主體在特定時間階段內,在進行經濟活動時,所面臨的不確定性的一種測度。
人類不停在遷徒
哥倫布1492年的航行和發現轟動了西班牙和歐洲。西班牙國王王後也正式確認了聖塔菲協定許給哥倫布的一切權益。
新大陸發現後,黃金白銀源源不斷流入歐洲,而歐洲人持續不斷地向美洲遷移,掀起了人類遷移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後,中國有10億人從現實生活中向虛擬網路中逐漸遷徒,每天盯著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的時間越來越多。做為信息時代的韭菜,網民生而被割,生生不息,由此成就了google,網路等互聯網巨頭。
時間就是金錢,注意力就是價值,直到比特幣,區塊鏈的誕生,ETH社區、EOS社區的發展,讓創作者、消費者、投資者的身份重疊三位一體變得可行。
那麼,什麼樣的社群,什麼樣的共識?能夠凝聚千萬人前赴後繼,往區塊鏈遷徒?
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和觀點:)
㈣ 中國物聯網新零售平台是傳銷嗎
是否傳銷要具體根據經營模式判斷。以入會的模式加入,必須繳納會費或購買高價產品,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而且往往是親朋好友介紹,從中抽取高額利潤,就是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