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錢包對接公鏈是什麼意思
A. 公鏈是什麼意思全面解析什麼是公鏈
2016年時候公鏈這詞就出現在比特幣上,那時候大家聽到公鏈還不明白公鏈到底是指什麼,直到2017年12月牛市以後公鏈這個詞才真正的火起來,公鏈全稱是公有鏈,是世界上最早的區塊鏈,也是目前運用范圍最大的區塊鏈,公鏈一般會通過代幣機制(Token)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這樣解釋可能還不夠全面,具體公鏈是什麼意思,今天幣圈子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幣圈子全面解析什麼是公鏈
公鏈也叫公有鏈,公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可以讀取、發送交易卻能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公鏈的安全有工作量證明機制(pow)和或權益證明機制(pos)等方式負責維護。它們是以經濟獎勵與數字加密驗證相結合的方式而存在,並遵循一般原則:每個人可從中獲得的經濟獎勵,與對共識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成比例。通常稱之為「完全去中心化」。代表幣種有:ETH,EOS,ADA,NEO,XRP,AE,ONT等。
公共區塊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識過程的區塊鏈——共識過程決定哪個區塊可被添加到區塊鏈中和明確當前狀態。
作為中心化或者准中心化信任的替代物,公共區塊鏈的安全由「加密數字經濟」維護——「加密數字經濟」採取工作量證明機制或權益證明機制等方式,將經濟獎勵和加密數字驗證結合了起來,並遵循著一般原則:每個人從中可獲得的經濟獎勵,與對共識過程作出的貢獻成正比。這些區塊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公鏈是區塊鏈技術的底層架構,任何人都可讀取、發送交易、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並參與共識過程。2017年底加密貨幣市場達到了歷史最高值,公鏈項目開始了爆發式的增長。
在這個階段,市場上新涌現出了大量的公鏈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打著升級版以太坊的概念宣傳,但實際上並未在技術和應用中作出新的突破和嘗試。
2018年底加密市場寒冬周期的開始,機會主義者的紅利逐漸消退,整個公鏈領域從對概念和熱度的炒作,回歸到了技術價值本身。
2020上半年,經過寒冬期沉澱的公鏈項目,在技術革新、安全穩定、商業模式、應用場景上都進行了大幅的提升。Cointelegraph中文從市場表現、技術進展、生態應用、社區活躍度四個維度,復盤2020年全球主流公鏈的發展。
公鏈兩大特點介紹:
1. 開源(Open Source):由於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公開透明,這個系統是開源系統;
2. 匿名(Anonymity):由於節點之間無需信任彼此,所有節點也無需公開身份,系統中每一個節點的匿名和隱私都受到保護。
現如今,很多人都比較關注公鏈,中國互聯網一直在世界的前沿,並且國內的區塊鏈創業是非常火爆的,很多人非常看好公鏈項目,公有鏈是區塊鏈當中每一個節點都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區塊鏈的計算,而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下載得到完整的區塊鏈數據,世界經濟論壇更是大膽預測,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將存儲在區塊鏈網路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公鏈知識,可以關注幣圈子後續相關報道!
B. 區塊鏈中的公鏈是什麼
區塊鏈有公有區塊鏈、聯合(行業)區塊鏈、私有區塊鏈。公鏈有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
區塊鏈為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Blockchain),為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2)區塊鏈錢包對接公鏈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根據區塊鏈網路中心化程度的不同,分化出3種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區塊鏈:
1、全網公開,無用戶授權機制的區塊鏈,稱為公有鏈;
2、允許授權的節點加人網路,可根據許可權查看信息,往往被用於機構間的區塊鏈,稱為聯盟鏈或行業鏈;
3、所有網路中的節點都掌握在一家機構手中,稱為私有鏈。
聯盟鏈和私有鏈也統稱為許可鏈,公有鏈稱為非許可鏈。
區塊鏈特徵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