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區塊鏈
『壹』 有些職業登山的,探險的,他們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各省的登山協會,隸屬體育局,如比較出名的西藏登協,西藏登山學校(地址:羊八井鎮)、青海登協、四川登協,本人曾和四川登協一起登過四姑娘山二峰,最初級的。
『貳』 中國股市:AI算力核心個股大全!請收藏!
中國股市中AI算力核心個股一覽:
1. 科大訊飛:在演算法、算力和數據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為公司平台應用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2. 中際旭創:專注於雲計算數據中心和5G網路市場,主要產品為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和光器件。
3. 天孚通信:為下游光模塊廠商提供一站式光器件采購,是光纖連接細分市場龍頭。
4. 華工科技:光模塊年產能超過3000萬只,是全球最大的光模塊生產廠商之一。
5. 亨通光電:國內光通信、通信電纜、電力電纜產品最齊全的綜合性線纜公司,主營業務涵蓋通信網路和能源互聯。
6. 新易盛:主要產品包括點對點光模塊和PON光模塊。
7. 光迅科技:主要從事光通信領域內光電子器件的開發與製造,產品包括光電子器件、模塊和子系統。
8. 太辰光:專注於陶瓷插芯及光纖連接器產品的國內主導企業之一。
9. 劍橋科技:外銷為主,提供ICT終端設備,客戶覆蓋全球主要通信設備提供商。
10. 常山北明:子公司提供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IT產品和解決方案。
11. 神州數碼:展開自主品牌布局,提供全線ICT基礎設施及服務。
12. 中科曙光:AI算力需求推動伺服器行業增長,未來AI成為伺服器新型業務載體。
13. 浪潮信息:全球領先的伺服器廠商,為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應用提供專業計算力平台。
14. 拓維信息:與華為雲合作取得突破,提供軟體雲服務、國產伺服器、手機游戲等核心業務。
15. 紫光股份:全球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業智慧應用服務領先者,提供全棧ICT基礎設施及服務。
投資需謹慎,以上信息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叄』 從1993年開始,人們通過什麼在互聯網上
從1993年開始人們在互聯網上既可以看到文字,又可以看到圖片、聽到 聲音,使得網上的世界變的美麗多彩,這主要歸功於「www萬維網」。
萬維網WWW是World Wide Web的簡稱,也稱為Web、3W等。WWW是基於客戶機/伺服器方式的信息發現技術和超文本技術的綜合。WWW伺服器通過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把信息組織成為圖文並茂的超文本,利用鏈接從一個站點跳到另個站點。這樣一來徹底擺脫了以前查詢工具只能按特定路徑一步步地查找信息的限制。
萬維網使得全世界的人們以史無前例的巨大規模相互交流。相距遙遠的人們,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們可以通過網路發展親密的關系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華。數字存儲方式的優點是,可以比查閱圖書館或者實在的書籍更有效率地查詢網路上的信息資源。可以比通過事必躬親地去找,或通過郵件、電話、電報或者其他通信方式來更加快速地獲得信息。
萬維網是人類歷史上最深遠、最廣泛的傳播媒介。它可以使它的用戶與分散於全球各地的其他人群相互聯系,其人數遠遠超過通過具體接觸或其他所有已經存在的通信媒介的總和所能達到的數目。
今天,互聯網家喻戶曉,移動互聯網如日中天,而衛星互聯網也在冉冉升起。這些網路就像同交通、電力、燃氣、自來水等一樣,都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如果說早先基礎設施傳遞的是物質和能量,那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衛星互聯網等傳遞的則是信息,所以它們被稱為信息基礎設施。與物質和能量不同,信息具有天然的滲透性、知識性和智能性,其生產、傳遞的邊際成本要遠小於物質和能量,因此,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要遠大於物質和能量。
在我國為應對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而啟動的新基建中,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以及與其相關的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礎設施都成為主要的建設內容。衛星互聯網被列入新基建范圍讓我國衛星通信業內人興奮不已,整個行業似乎突然有了一種翻身做主人的感覺。毫無疑問,衛星互聯網被列入新基建范圍對我國衛星通信的發展是個大好事。此時此刻,要知道新基建的內容從何而來,就有必要回顧一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的發展簡史。因為,溫故而知新。
2、互聯網一統天下
說到互聯網,不得不望文生義。互聯網起源於美國,其英文名字叫Internet,它最初曾被我國音譯成網際網路。從字面上看,Internet是由Inter和net組合而成,表示相互連接起來的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ARPA(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啟動的用於軍事通信目的的網路互連研究項目,連接的對象主要的計算機。在那個年代,PSTN(公用電話網)、X.25(公用數據網)和DDN(公用數字數據網)以及IBM的DEC等公司的專網等都是服務於特定領域的業務網路,彼此異構,不能互通。ARPA網路互聯研究項目計劃開發出一套以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為核心的協議族,其目的是將各種異構網路相互連接起來,實現計算機之間的互聯互通。所以,初期的互聯網又叫計算機網。
TCP/IP是從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開放系統互連)七層協議簡化而來的,共分物理、鏈路、網路、傳送和應用五個層次。物理層是實現信號在各種介質上的傳輸,信道編碼和調制解調是其中的主要技術;鏈路層實現網路節點之間的點到點傳輸,同步、糾錯是其中的主要技術;網路層實現數據包在從信源到信宿的投遞,路由選擇和交換是其中的主要技術;傳送層實現端到端的會話和確認;應用層為各種應用提供介面和界面。IP和TCP分別對應於網路和傳送層,其中IP又是互聯網協議族的中樞。
互聯網中的節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路由器,它用IP協議將各種異構網路連接在一起。終端用戶數據被封裝成統一格式的IP數據包,其中包括全球唯一的IP地址。IP數據包封裝在各種網路協議之上,由路由器來進行數據包的路由選擇和接力傳遞,這個過程被形象地稱為IPover everything,這個everything指的是各種異構網路。
早期,路由器不得不處理各種網路協議,如X.25、FrameRelay、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路)和ATM(非同步傳輸模式)等。因為使用的人不多,處理的數據量不大,一般的路由器可以得心應手。1993年,美國柯林頓政府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或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人們對信息網路重要性的認識得到空前的提高。互聯網因為其強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脫穎而出,很快超越了電信行業精心設計的ISDN和ATM等網路。基於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的WWW(萬維網)的流行、語音和視頻的分組化和IP包化傳輸豐富了互聯網的應用,也使得網上的數據量呈現指數增長,這對互聯網原有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模式都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為了應對以上沖擊,互聯網有三個重要的解決之道。一是用在大容量SDH(同步數字體系)光纖網路之上運行PPP(點對點協議),來在骨幹、匯聚和接入層取代各種低速的業務網路,二是在路由器中引入MPLS(多協議標記交換)等技術來提高數據的處理速度。根據應用場景和業務處理能力的不同,路由器響應地分為骨幹、匯聚和接入路由。此外,還有家庭路由器。三是對各種應用數據劃分優先順序,對話音等應用提供電信級的服務。此外,在互聯網商業化過程中,網路接入技術也是前仆後繼,基於電話雙絞銅線的xDSL(數字用戶線路)、基於有線電視電纜的DOCSIS(有線電纜數據服務介面規范)都發揮過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最終都被WiFi(無線保真)無線網路和各種PON(無源光網路)光纖網路所取代。
至此,互聯網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它不再寄人籬下,而是自立門戶,並且在三網融合中實現對電話網和有線電視網的整合。今天人們習以為常的IP電話、IPTV和OTTTV就是三網融合的典型產物。它們在應用形式上像電話網、電視網,但是網路結構卻是互聯網。這個結果被人們形象地成為EverythingoverIP,這里的Everything指的是各種內容和應用。今天國外的Facebook、Google和Twitter以及國內的網路、阿里和騰訊等所謂互聯網公司實際都是在從事互聯網應用,如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等,而物理意義上的互聯網則主要掌握在電信運營商手裡。
3、移動互聯網攻城略地
應該說,盡管無線、微波傳輸也曾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互聯網最初主要是在有線網路之上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的目標在於網路互聯,實現全世界的計算機聯合起來,移動網路的目標在於實現隨時隨地通信。從上個世紀七十年到現在,移動通信基本上每隔十年就更新換代一次。如果說,最初的1G是模擬話音移動通信系統,與互聯網沒有關聯,那麼,從2G數字通信開始,移動通信的每一步發展都受到互聯網的強大影響,並且最終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應用形式,而且大有後來居上勢頭。
移動通信逐步融入互聯網、發展成為移動互聯網是在2G和3G時期完成過渡的,其起點是2G時期的GPR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是在GSM網路話音電路交換基礎上引入的無線分組交換技術,以提供端到端的、廣域的無線IP連接和數據傳輸。GPRS是GSM網路向3G過渡的2.5G技術,它實現了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對接,其理論帶寬可達171.2Kbps,實際大約在40~100Kbps。在GPRS之上,WAP(無線應用協議)把互聯網上的HTML數據轉換成用簡單的WML(無線標記語言)格式,以適應當時網速和手機智能化程度都受限的應用場景。
進入3G時代後,為了滿足蘋果之類智能手機和各種增值應用帶來的帶寬增長需要,比GPRS速率更高的HSDPA(高速下行分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分組接入)及其加強版HSPA+等技術開始陸續登場。HSPA+的上行速率達5.76Mbps,下行速率達21Mbps或28Mbps。
與2G、3G通過電路和分組域來分別傳輸話音和數據不同,4G徹底取消了電路域,用統一的分組域來承載所有的業務,它通過IMS(IP多媒體子系統)來處理話音等實時性的業務,VoLTE(長期演進語音承載)就是一個在IP之上傳輸話音的標准。可見,4G讓移動通信脫胎換骨,變成了真正的移動互聯網。進入5G移動互聯網階段,其應用領域已從普通互聯網應用擴展到物聯網、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不僅如此,5G還實現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系統整合,使得整個社會走向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互聯網更像人的大腦,它有聽覺、視覺、觸覺,可以分析、計算、存儲、判斷,最終可能會有自我意識。
4、衛星互聯網開疆拓土
雖然地面互聯網已非常發達,但它僅覆蓋地球陸地面積的20%、地球表面的5.8%。要真正實現5G的萬物互聯和隨遇接入願景,還需要藉助可以真正全球覆蓋的衛星互聯網。
應該說,衛星通信網路的互聯網化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開始,其中,VSAT網路與DVB-S(數字視頻廣播—衛星)、DVB-RCS(數字視頻廣播—衛星回傳信道)等標準的結合是關鍵的一環。DVB-S原來是ETSI(歐洲電信標准協會)開發的一套用於衛星數字視頻廣播的技術標准,包含信源編碼以及信道編碼和調制。後來,隨著衛星信道編碼和調制技術的進步,ETSI又先後提出DVB-S2和DVB-S2X標准,其周期恰好也是十年。DVB-RCS是ETSI為了滿足衛星寬頻通信的發展需要而提出的回傳信道標准。DVB-S系列和DVB-RCS標准得到全球VSAT網路設備主流廠商的共同支持,這使得全球VSAT網路有了共同的開放標准,從而為衛星通信網路的IP化和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基於DVB-S系列和DVB-RCS標準的衛星互聯網前向信道中,IP數據包採用MPE(多協議封裝)進行分段,然後裝入到MPEG2-TS(傳輸流)包中。反向信道的IP數據包可以採用ATM或MPE來分裝,然後裝入到MPEG2-TS。最初,這類衛星互聯網的前向信道速率可達45Mbps,反向信道速率可達2Mbps。隨著大容量HTS(高通量衛星)和更高效率信道編碼調制技術的推出,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速率都得到十倍以上的提升,它們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寬頻接入、移動平台接入、基站中繼、內容投遞等應用的帶寬需求。
目前,衛星互聯網主要是以HTS的形式出現,它們共有GEO(高軌)、MEO(中軌)和LEO(低軌)三種形式。其中GEOHTS系統傳輸時延較長,高緯度地區覆蓋能力較弱,但系統結構簡單,可以廣域覆蓋,適合機載通信、海事通信、消費者寬頻接入、視頻廣播和內容投遞之類應用;LEOHTS復雜一些,但時延較短,可以實現全球無縫覆蓋,適用於基站中繼、物聯網等低時延類應用;MEOHTS則介於前面兩者之間。在GEO衛星方面,北美Viasat公司Viasat-2和Hughes公司Jupiter-2兩顆在軌HTS的容量分別達到300Gbps和220Gbps,在建的Viasat-3和Jupiter-3容量將分別達到1Tbps和500Gbps,而傳統通信衛星容量只有1Gbps左右。在MEO星座方面,SES公司旗下的O3b目前在軌20顆,主要應用是中繼和回傳。2017年11月,O3b計劃新增30顆衛星。在LEO星座方面,SpaceXLEO星座一馬當先,最終計劃發射4.2萬顆衛星。目前,SpaceX已經通過一箭60星技術完成七次發射,當衛星數量達到800顆就可具備初步的服務能力。值得一提的是,DVB-S系列和DVB-RCS標准主要適用於GEO衛星。對於MEO和LEO衛星,由於信道特性的改變,通常需要更合適的空口標准和協議,但是VSAT網路方面大同小異。
衛星互聯網是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自然延伸。為了促進衛星互聯網與5G的融合,ITU、3GPP、SaT5G(衛星5G聯盟)和CBA(C波段聯盟)等國際標准化組織都在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在2019歐洲網路與通信大會(EuCNC2019)上,SaT5G進行了一系列衛星5G演示:
1)利用衛星和地面網路的MEC(移動邊緣計算):比特率自適應、鏈路選擇、增強視頻流傳輸;
2)基於衛星組播技術的視頻緩存和實況內容分發;
3)基於MEO衛星的航空機載通信;
4)利用混合回傳網路和MEC的5G本地內容緩存;
5)衛星網路5G視頻演示;
6)面向農村市場和大型集會事件擴展服務的混合5G基站中繼。其中,機載通信和農村寬頻最具吸引力。
2019年5月,Telesat、英國薩里大學與比利時Newtec聯合進行了LEO衛星5G回傳測試,往返時延為18-40毫秒,主要應用包括8K流媒體傳輸、網頁瀏覽和視頻通信。這些試驗成果表明,衛星互聯網與5G已經實現全面的融合。衛星互聯網將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展現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普遍服務方面發揮獨特作用,讓人類所有成員享受上網和信息服務的基本權利。
『肆』 各省市、各個地區應該如何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哪些主要任務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後,各地紛紛加快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步伐。發展工業互聯網,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關鍵,安全體系是保障。各省市、各地區應緊緊系統構建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全力推進七大任務:
1.夯實網路基礎
夯實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應圍繞網路改造升級、提速降費、標識解析,推進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路(PON)、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路(TSN)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
第二,以IPv6、軟體定義網路(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即5G技術),實現工業企業外網的升級改造;
第三,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推動行業性二級接機點的建設與連接。
2.打造平台體系
第一,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企業為主導,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實現多平台互聯互通。
第二,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驗證。支持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台,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
第三,推動、吸引企業上雲。鼓勵工業互聯網平台在產業集聚區落地,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的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
第四,培育工業APP,支持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3.加強產業支撐
要加強產業支撐,必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第一,關鍵共性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網路技術、融合應用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
第二,系統解決方案支撐。圍繞智能感測器、工業軟體、工業網路設備、工業安全設備、標識解析等領域,推廣一批經濟實用的微服務化系統解決方案。
4.促進融合應用
融合創新工作應圍繞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兩大主體開展:
針對大型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工業現場的應用;開展用於個性需求與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精準對接的規模化定製;
針對中小企業,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開展供需對接、集成供應鏈、產業電商、眾包眾籌等創新型應用。
5.完善生態體系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與行業需要,面向關鍵技術與平台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第二,構建應用生態,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製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展示展覽、行業資訊、人才培訓、園企對接等增值服務。
第三,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中介型共享製造、眾創型共享製造、服務型需求共享製造、協同型共享製造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
第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6.強化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底線,必須切實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此外,各地區還應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動標識解析系統安全、工業互聯網平台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開展安全咨詢、評估和認證等服務,提升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
7.堅持開放合作
第一,加強地區乃至國際的企業協作,形成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關系。
第二,建立政府、產業聯盟、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機制。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協同與合作,參與工業互聯網標准規范與國際規則的研討與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