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華為區塊鏈
① 區塊鏈的興起,對未來金融造成什麼影響
2018年8月6日,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專題分享,主題為: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以下文字根據講座的語音整理,已經過作者審核。
蔡毅: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共享讀書會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從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餘年,是銀行數字化轉型資深專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蔡毅,在青蔥歲月當過作家,90年代寫過一些書籍刊物和小說,那時還沒有互聯網。工作之後一直從事金融行業信息化工作,從金融的渠道到數據中心,從網點到科技,見證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發現了一些問題。2014年之後做過投資合夥人,近幾年也在華為做金融行業顧問,從認知層面,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發展作咨詢顧問。
接觸區塊鏈是2015年,我創辦了華煊科技和共享讀書會。目前我們主要關注區塊鏈的認知和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落地。認知層面採用讀書會的方式進行互動分享和知識管理,技術層面結合區塊鏈、大數據和AI等技術,重塑金融行業流程和場景,從局部切入。結緣區塊鏈,源自我自己對區塊鏈感興趣,經常學習並和一些朋友進行探討研究。當然有些觀點還是比較膚淺,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評指正。
美國的精英智囊曾經認為: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須依靠經濟,經濟的核心是金融。那麼,金融的未來是什麼呢?
今天的題目是: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我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簡單介紹一下金融和金融體系;
區塊鏈金融現狀;
區塊鏈金融展望。
初步形成階段,第一個五年(1948年~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1948年),這時的人行遠不是我們現在想像中的那樣。但它標志著新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開始。
央行統收統支的「大一統」體系,第二個五年(1953年~1978年):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唯一辦理各項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集中央銀行和普通銀行於一身。大一統其實是我們照搬國外的模式,具體國家我就不說了。
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統」金融機構體系,第三個五年(1979年~1983年8月):中國銀行(1912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1951年成立)、中國建設銀行(1954年成立)相繼恢復或成立,但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集貨幣發行與信貸於一身。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金融行業發展非常快。
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初具規模,十年時間(1983年9月~1993年):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以工、農、中、建四大專業銀行為主體,其他各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1987年之後相繼出現了交行、招行、深發、中信、恆豐。1988年出現了平安、廣發、興業。1992年出現了光大、華夏、浦發並在同年設立了證監會。
建設和完善社會**市場金融機構體系的階段(1994年至今):形成了由「一行三會」為主導、大中小型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翼的較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1994年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5年成立了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民生銀行(這個意義很重大)、1998年出現了城商行並設立了保監會。銀監會其實出現的比較晚,2003年才設立。從此一行三會格局形成。不過不久前,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成了銀保監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各類金融機構呈現出「網狀化」「強關聯」的業態, 即:現在的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各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關聯度顯著上升,信用聯系日益緊密、混雜交織,錯綜復雜。
金融業生態環境也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一方面,傳統正規金融機構謀求加快轉型和創新,力求在經營戰略、市場定位、管理架構、業態、產品等創新方面搶佔先機。另一方面,各類新興金融機構大量涌現。
金融業態也呈現房地產金融化、非銀機構「銀行化」、資產證券化等新特點。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互動關系趨向復雜,金融體系催生和放大資產泡沫的作用被低估。
金融體系的網狀化和強關聯拉大了金融業與金融監管的缺口,削弱了傳統監管的有效性。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運行時間才十幾年 那。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體系傳導的路徑和機制發生變化(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拉長或變形,傳導性和效力下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面臨新的制約。現行貨幣政策框架自1996年建立以來不斷因應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而加以改進,但近年來的金融體系復雜化對之提出了新的考驗。廣義貨幣M2也受到金融深化、支付電子化等因素的沖擊,被影子銀行體系進一步削弱。
各類規避監管的跨市場、跨業務、跨界行為使多種風險因素相互交織,比如:期限和產品嚴重錯配的資金池操作隱藏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產品嵌套導致風險傳遞、影子銀行監管不足以及地方債務、房地產、外部沖擊等,都給金融體系穩定帶來很大挑戰。
一是依賴法律條文存在的商業信任,即政策導向;
二是由**第三方作為信用中介來保障實現資產轉移交易;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機構為中心,處理完成的交易結算和清算。
1)誠信體系和信任機制問題。傳統金融必須有嚴格的交易記錄來累積信用,沒有交易記錄很難實現融資或貸款,因為沒有技術手段確保雙方交易安全。
2)交易結算的時間較長。傳統金融交易時間不斷提速,但結算時間仍比較長,尤其是跨境交易,往往不能即時到達。
3)中介服務成本高。傳統金融交易體系重要收入來源是依靠收取交易手續費或者貸款利息;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匯率改變造成的成本。
4)安全性欠佳。傳統金融人為參與環節多,意味著人為錯漏發生機率也更高。
一、金融與金融體系
1金融的概念
首先來講講金融的概念,「金融」一詞源於明治維新(1868年)後的日本,這與日本1897年確立的金本位多少有些關聯。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中國,最早在1902年由財政部長梁啟超提出,而當時張之洞提出了反對意見,所以,甲午戰爭後中國一直留在銀本位,不過這也讓中國躲過了1929的十年大蕭條。
金融原意「金錢融通」,指資金在社會上的流通,後來意義得到擴展,表示與貨幣、信用有關的交易和經濟活動。翻譯成「金融」其實還有個原因:黃金曾是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價值與財富是以黃金為依據和標准。因此人們在製作標准金條時,需要將黃金融化成型,這也許是「金融」一詞的本意,即將金屬融化。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再來看一下後來我們對於金融的定義: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簡單地講,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更直白一些說,金融是雙向反饋的。而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金融租賃等。這個我們各位是比較了解的,也經常接觸。所以,了解了金融的含義和機構,還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的金融體系。
2中國的金融體系
我國的金融體系發展的階段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從演化角度看,金融的規范性研究往往是線性的。
就是我們往往以某個演進形態為標准(通常是發達市場經濟體系,如蘇聯、德國、美國甚至於日本等),描述金融體系從非市場化到市場化、從金融資源的低效配置到高效配置的進步途徑,並著重解釋對該標准形態的GAP及原因。
其實,我們從剛才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自197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朝著市場化、規范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化程度,均呈非線性地迅速上升:
以上這些變化超乎業界、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像,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積極方面,金融體系的規模和構成均有所擴大,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和金融服務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場得到了發展,創新支付發展迅速。這個我們待會要講到的金融科技就是如此。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那麼,消極方面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國的金融體系整體上還是比較落後的。這種落後主要體現在銀行創新的滯後:人行2015年10月宣布取消「利差保護」,而美國早在1986年4月利率就已經徹底市場化,中國遲了將近30年。
3中國金融體系的制度框架與基本問題
當然,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制度框架之上的:
基於此,也引申出來四個方面的問題: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金融機構其實也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兩年前我們在與工行、招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了。而且其危機意識非常強。
4金融科技
正如剛才提到的積極的方面,金融機構一直尋求金融信息化,金融數字化的解決之道。
所以,我提一下,金融科技都發生了什麼。不管是京東提出的FinTech還是螞蟻金服提出的TechFin,我想本質上都是科技與金融的更好的結合,就像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金融與區塊鏈如何更好地結合一樣。
金融科技1.0時代
在這一階段,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作為並駕齊驅的行業存在,雙方還沒有真正融合,但科技進步已經開始推動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自二戰以來,通訊技術與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打破國界,金融機構的跨國投資也大大加速。這一時代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銀行。
金融科技2.0時代
科技在推動金融在強化全球化趨勢的同時,使得金融服務越來越數字化。金融行業通過傳統 IT 的軟硬體的應用來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這一期間,金融機構在內部運營方面大量增加IT技術的採用,在許多流程方面已經成功實現無紙化辦公。現在銀行等機構中還經常會討論的核心系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就是這個階段的代表。
金融科技3.0時代
互聯網金融階段,這個階段金融科技的主力軍是非金融機構的創業型企業,依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通訊技術**提供金融服務或者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金融服務。金融業通過搭建在線業務平台,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的渠道來匯集海量的用戶和信息,實現金融業務中的資產端、交易端、支付端、資金端的任意組合的互聯互通,本質上是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融合。
金融科技4.0時代
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些新的 IT 技術來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採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代表技術就是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
講到這里,稍微總結一下:金融是信用的中介,金融是雙向反饋的。我們講了中國金融體系,了解了原來工行和招行、平安是同時期成立的,所以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工行比其他四大行更活躍更具創新能力。然後我們講了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金融科技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更好的發展。
摘抄與:文章: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
② 華為雲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近日,華為、北京傳送科技有限公司(TPCAST)聯合完成業界首個5G實驗網下Cloud VR業務驗證,實現了互動式CG(Computer Graphics)VR內容的實時雲端渲染,這對VR產業發展史上來說是一個變革性的進步。
從去年到今年,華為雲似乎異軍突起,總能在媒體上看到華為雲屢創佳績。
按照華為雲官網的資料顯示,華為在2010年發布了雲戰略,時隔三年之後才正式發布雲操作系統FusionSphere,此後四年也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直到2017年3月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期間,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宣布成立Cloud BU之後,華為才開始全面發力雲計算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可以說華為雲真正起步是在2017年,這在競爭激烈的雲計算市場已經相當晚了,但是華為雲的進步神速確實有目共睹,是不是有很多人匪夷所思呢?
恰逢行業升級的關鍵期
公有雲在全球已經發展有十年時間,第一批客戶以互聯網企業為主。這一代公有雲中,亞馬遜、微軟、阿里已經有明顯優勢。但目前市場發生了兩個變化:第一是更多的傳統企業或是政府機構客戶開始往雲上遷移,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技術去改造傳統架構,並享受到這些新技術的紅利。第二,上一代公有雲發展十年,技術、架構都面臨升級,特別是在新一輪人工智慧大潮的助推下,企業上雲成為大勢所趨,打造雲生態成為雲產業的頂層構建目標。
擁有這樣業界領先的數據處理能力,但卻不碰數據,這其中包含三句話:第一句話:華為不用技術的手段在後台獲取客戶的數據,承認企業的數據主權;第二句話:華為不將客戶的數據進行商業變現,永遠不強迫企業跟華為交換數據;第三句話:華為將開放自己雲和大數據的能力,幫助企業來處理數據,發揮數據的價值。
眾所周知,放在公有雲上的數據,是整個業界最為敏感的一個話題。而華為從進入第一天就不斷強調「不碰數據」,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短時間內贏得大量合作夥伴的信任。至2017年底,華為雲的生態夥伴就已經有接近2000家。正所謂「眾人抬拆火焰高」,有了這么多合作夥伴的幫助,華為雲想不壯大都不可能。
「行動派」的企業文化
了解華為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是一個典型的「行動派」:對要做的事情,不做則已,做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做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近年來持續崛起的華為企業業務、華為消費者業務都是如此,如今又輪到了華為雲業務。
在任何行業真正決定行業走向的是那些實幹家,這也正是華為的文化所在。華為雲BU正式成立剛剛一年,不僅向業界展示了它的實力和誠意,也展現了低調、務實、誠信的態度。
2017年12月17日,華為雲與拓維信息統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基於華為雲,為政府和企業打造九大公有雲行業解決方案;2018年1月27日,華為雲與用友雲聯合發布了營銷雲、協同雲、稅務雲、U8 cloud四大通用企業服務;2018年2月,華為雲正式發布了深度學習服務和區塊鏈服務BCS;2018年3月15日,華為雲宣布開設香港數據中心,協助企業通達全球,創新未來。
數據顯示,華為雲的服務從2016年底10大類45個增加到目前的14大類100多個,上線包括製造、醫療、EI企業智能、電商、SAP、HPC高性能計算、IoT等60多個解決方案。自從雲BU成立後,華為雲的用戶數、資源使用量都增長了3倍。
來自IDC的市場報告顯示,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位居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領導者區間;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多項第一。
③ 趙大偉:通證經濟的三個本質
2018年初,我進入區塊鏈領域的時候,重點研究的就是通證經濟。與元道、孟岩兩位一起成為了通證經濟的佈道者和代言人,不斷推動通證經濟的落地,我們還推動了紅極一時的交易所「通證經濟改造實驗室」項目。為什麼我們不遺餘力地推動通證經濟?因為我們真心覺得通證經濟有希望改造傳統金融範式,只不過技術條件與市場環境還沒有那麼成熟而已。
通證,是孟岩給出的翻譯。英文是Token,本意是「令牌」,譯為「通證」,即數字化可流通權益證明。說得通俗一點,通證就是一張憑證,是數字世界的價值媒介。通證代表什麼權益,完全取決於通證的發行方賦予其什麼權益。
那麼Token Economy,自然就可以翻譯成「通證經濟」——即資產通證化並且高效流轉的價值互聯網經濟範式。資產通證化,就是將資產映射成數字世界的價值表達符號,並在價值網路當中進行流轉。
資產通證化有什麼價值呢?
讓我們先來理解一個傳統金融的名詞——資產證券化。華爾街有句名言:如果你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
什麼是資產?
資產就是可以產生預期收益的資源,比如你銀行儲蓄賬戶的存款、正准備出售的商品、待收取的房租,都是資產。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就是讓資產「流動起來」,即依託某種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發行可流通的有價證券進行融資的活動。
資產證券化有什麼意義呢?
傳統的融資方式多以股權和債權為主,股權融資需要稀釋股權和控制權,債權融資由於杠桿率限制會增加企業財務風險,而且股債融資方式都需要基於發行人的整體信用,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營壓力。
相對於股票融資,資產證券化的優勢在於不會稀釋股權,且成本較低。相對於債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的優勢在於不佔用貸款和發債額度,募集資金用途不受限制,產品發行受市場行情波動影響較小。另外,資產證券化融資,由於「破產隔離」機制的使用,發行人可以真正將證券化資產與發起人整體信用風險隔離開來。
比如2016年的碧桂園購房尾款資產證券化項目,基於購房尾款應收賬款這種預期收益,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總額62億的資產支持證券,對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企業而言,資產證券化大大拓寬了其融資渠道。
我所理解的通證經濟,就是高階版本的「資產證券化」。
當資產映射成數字化的通證,資產的流動軌跡就可以全程追溯,投資者可以高效地溯源到原點資產的狀況;同時數字化的資產還可以無限拆分,可以讓更多投資者參與進來;另外,發行在區塊鏈賬本上的「通證」更具有可信度,再通過智能合約等技術,資產的預期收益還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第一、產品貨幣化
通證經濟,可以讓更多資產流動起來,其中就包含了使用權,比特幣、以太坊這類區塊鏈系統上發行的通證就代表對這個系統的使用權。
使用權流動起來有什麼意義呢?
對於實物商品而言,其使用權(也可以叫提貨權)就代表了我們對這個商品的一種處置的權利。傳統貨幣作為交易媒介,實際上交易的就是商品和商品的使用權。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傳統貨幣逐漸由金銀這種實物貨幣演化成了紙幣,由於紙幣不受物理資源限制,很多國家的政府把握不好經濟規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經濟崩潰的案例也並不鮮見。基於傳統貨幣和銀行體系衍生出來的金融成本,將由全社會勞動人民承擔。
中本聰開發出比特幣這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就是希望解決傳統美元貨幣的局限。遺憾的是,比特幣並沒有完成其真正的歷史使命,但是比特幣開啟了我們對傳統貨幣機制的重新思考。
既然傳統貨幣存在的理由就是商品的使用權的交易,我們能不能創造一種貨幣機制,讓勞動者的勞動力、生產者的生產力高效流動起來呢?讓每個個體、每個企業都可以基於自己的信用發行通證,讓信用和信用高效兌換並流轉起來。是不是就會規避掉傳統債券貨幣的問題呢?
假設我是一個農場主,我能不能基於農場未來預期可以提供的商品發行一個農場商品使用權通證?假設你是一個牧場主,你能不能基於牧場未來預期可以提供的商品發行一個牧場商品使用權通證?我們之間的使用權通證是否可以交換?用戶手上如果持有農場通證和牧場通證,是否可以高效完成交換?如果各個生產企業都可以基於自己的商品使用權發行通證,各個勞動者也可以基於自己的勞動力發行通證,並且這些通證可以高效完成交換,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會不會帶來一種新的貨幣時代呢?
這樣的價值交換場景,非常值得探索下去。
第二、勞動資本化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所批判的資本主義是貨幣資本主義,那些出錢的人(「資本家」)拿走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認為這是不合理的。但是在工業時代,建廠房、買設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資本家」也承擔了投資失敗的風險,貨幣資本主義自然有其合理之處。
到了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領域都變成了知識經濟驅動,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都變成了知識勞動者,人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資本主義制度,迫切需要進一步升級,至少要升級為人力資本主義,要充分重視勞動者的價值。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市值最大的代表,其成功關鍵之處就是對人才的重視。價值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必須充分重視人才,給人才以充分的「人力資本化」的空間。
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一種抽象勞動。貨幣是價值的表達符號,當價值由貨幣進行表達的時候,那麼持有貨幣的人分享到了貨幣的增值收益;而那些提供具象勞動的勞動者,並沒有分享到這部分收益。也就是說,勞動者的勞動,並沒有有效地轉化為資本。
通證經濟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行為資產化,讓勞動者的碎片化行為都能夠得到有效地記錄,並且與未來收益綁定起來,我們可以把這個理解為勞動資本化,讓勞動者的勞動可以高效地轉化為資本,而不是勞動貨幣化之後就與資本無緣了。
第三、賬戶證券化
區塊鏈技術,通過公共賬本實現可信協作,並且可將全部交易行為、交易主體、交易環節納入到一個公共賬本進行記賬。這意味著只要我在這個公共賬本上有一個結算賬戶存在,這個賬戶有一個預期的現金流存在,我們就可以基於這個賬戶的未來預期收益向合適的投資者進行融資,即實現資產證券化。
前兩年,有人提出過「人才IPO」的想法,為什麼當時行不通呢?暫且不論這個人才是否有成長性,單純財務審計這關都很難通過。因為你沒法知道這個人的賬戶上進了哪些錢、出了哪些錢,更別說去判斷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了。
如果區塊鏈賬本得以普及,「人才IPO」就會變得更加可行。「人才」的所有收入與支出全部記錄在這個可信的區塊鏈賬本上,甚至未來的投資回報都可以基於智能合約提前鎖定好,觸發相應條件就自動結算相應收益。如果這種模式行得通,那麼就有太多資產可以這么操作了,比如品牌資產、門店資產、單品預期收益,等等。
這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當價值互聯網讓消費者、生產者、投資者等多種角色在一個社群網路上互動的時候,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消費者的訂單匯聚在一起,既可以解決生產者的資金問題,又可以解決生產者的訂單問題,一舉兩得。基於社群的全要素資本市場,才是真正代表未來的資本市場。
產品貨幣化、勞動資本化、賬戶證券化,其實指向的都是一點——實體自金融 。通證經濟的關鍵要義,在於實現實體自金融。所謂的「價值互聯網」,其本質就是實體自金融,讓經濟更加高效、健康的運轉。
這樣的未來,怎能不讓人心動?
趙大偉 :共享星球&星店好物發起人。曾任和君咨詢(亞洲最大綜合型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和君集團產業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成立區塊鏈共識學院與TokenX社區,通證經濟改造實驗室執行秘書長。「社群共同體」與「產業共同體」理論倡導者,互聯網平台生態戰略研究者,新實體金融研究者在和君集團帶領團隊從事咨詢、培訓與投行業務;對產業+互聯網有成熟經驗積累。為多家客戶提供基於互聯網的戰略規劃、組織設計、營銷升級服務,代表客戶有海爾、海航、探路者、潮宏基、浦發銀行、美的、復星、京東等;對產品、品牌、渠道、零售、戰略、資本均有深入研究。曾著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一書(銷售40萬冊),曾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EMBA課程講授互聯網新經濟課程,2015年優米網「贏在中國」創業大賽評委。
共享星球 是基於共享式創業理念打造的創業孵化系統,通過用戶共享、渠道共享、資金共享、利益共享等方式,孵化新消費品牌與創業項目。
星店好物 是共享星球孵化的第一個項目,定位是新生代家庭共享式生活管家,特色是「消費即投資」,不僅購物省錢,消費還更值錢,開卡成為會員將獲贈平台星股,消費還可以得到星幣返現,可以用來繼續消費、投資,邀請好友成為會員還會獲贈星股,邀請越多,獎勵越多。
④ 區塊鏈投資人員名單是什麼(區塊鏈創投公司)
一文看懂區塊鏈(附5隻翻倍潛力黑馬名單)-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區塊組成的鏈條。每一個區塊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們按照各自產生的時間順序連接成鏈條。這個鏈條被保存在所有的伺服器中,只要整個系統中有一台伺服器可以工作,整條區塊鏈就是安全的。區塊鏈的想法是在比特幣推出時產生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允許用戶在不需要任何金融機構的情況下轉移資金。比特幣的這種去中心化特性導致許多公司為各自的行業探索區塊鏈技術。除了金融,區塊鏈技術還用於營銷、物流和供應鏈領域。
梳理一下5隻翻倍潛力黑馬:
(1)數字認證
公司是國內電子認證行業的龍頭企業,密碼技術是公司的基礎核心技術,同時也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公司基於所掌握的密碼技術,積極研發在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2)數字政通
公司是專注於數字化城市管理和國土資源管理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區塊鏈方面,公司成立了專門的研究院,以打通政府各部門的壁壘,建立安全可信的數據鏈,也是加強部門的協同,形成陽光執法等方面的能力;
(3)科大國創
公司致力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及應用;公司融合數據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結合行業應用場景,為國際客戶提供了區塊鏈技術下的農產品溯源應用,並研發了「國創區塊鏈BaaS平台」,目前正在大力推廣國創區塊鏈BaaS平台在國內相關場景應用;
(4)恆銀科技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以金融自助設備為核心的智慧銀行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確保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未來ATM會應用到區塊鏈相關技術,公司正在著手進行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研發;業務收入中未有應用區塊鏈技術研發成果而產生的直接業務收入;
(5)天璣科技
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專業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中排名領先的公司;目前和浙江移動合作的區塊鏈管理平台剛上線,處於試點階段,後續公司將繼續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同時持續跟進區塊鏈管理平台,以期推進更多業務數據上鏈。
阿里達摩院里都有什麼人?可以說,匯聚了當今主要領域的頂尖兒人物,很多人都是各自領域內的鼻祖!
本著咱中國人先賓後主的原則,先介紹國外的:
1、邁克爾·喬丹——機器學習領域的鼻祖
不是那個可以在空中停留3秒的飛人喬丹,而是機器學習領域的超級大神Michaell.Jordan。
喏,就是此君:
看他廣闊的額頭,深邃的眼神,迷人的法令紋,就可以判斷出智慧驚人了。
他的成就,那也不用多說了,機器學習領域的奠基者,人工智慧領域的泰斗,戰勝柯潔的那個阿爾法-狗的祖師爺爺,另外附加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的三院院士。
同時,他還搞了個「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這個會就相當於武術界的「華山論劍」,來參加這個會的也沒什麼,就是一燈、洪七公、黃葯師這種級別的人物。
2、李凱——分布式計算的鼻祖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3、周以真(女)——計算思維的鼻祖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曾經是微軟研究院的副總裁。
4、喬治·丘奇——個人基因組的鼻祖
兩院院士,哈佛和麻省雙料教授。
此君曾領導哈佛醫學團隊成功進行CRISPR基因編輯,此君的野心是徹底破解遺傳學密碼,然後改變細菌的遺傳密碼,讓這些細菌產生自然界不存在的氨基酸。
5、AVIWigderson
美國科學院院士,這是個來自以色列的數學家、計算機學家,曾經在2009年獲得「哥德爾獎」,這個獎是專門頒給理論計算機領域最傑出的論文的。
6、HenryM.Levy
美國工程院院士,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然後,國內的(因為網路里都能搜到各自的簡歷,這里就不多展開介紹了)
1、高文
2、梅宏
3、吳朝暉
4、黃如
也不知道馬雲是怎麼把這些大神給招致旗下的。
不過有個問題是,這么多牛人聚在一起,怎麼讓他們發揮最大效用,也是個難題啊,會不會誰都不服誰?
關於阿里達摩院,說點題外話,在成立時,馬雲作了演講,其中說的幾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1)如果阿里巴巴所有的資源只是挖空心思賺錢,只是希望自己賺更多利潤,那麼,阿里巴巴就是一家沒有出息的公司。
(2)我們要給世界留一個研究院,把我們的技術、對技術的探討留下來。
(3)你的企業要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就要解決偉大的問題。
(4)天下所有的研究院,有個習慣想法,就是錢從哪裡來,要麼政府給,要麼學校給,要麼企業贊助,我們這個研究院必須自己具備盈利的能力,天下任何人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才靠得住,所以研究院要學會自己盈利。
阿里達摩院的陣容可謂是「星光熠熠」。
2017年10月11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新技術研究院,稱為達摩院。
成立的目的就是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希望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力量,成為「中國人創辦的世界頂級科研機構」;通過科學技術,彌合世界的技術落差,為世界創造更多平等機會,幫助解決人類面臨的挑戰。
因此,「人才」可謂是阿里達摩院的核心。
去年10月,達摩院僅10人名單就匯聚2位中國兩院院士、3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包括:
後來,達摩院又接連吸納了多位科學家。
可以看到,阿里達摩院匯集了世界頂級人才。
最近,馬雲投資1000億元成立「達摩院」終於有動靜了。
據媒體報道,近日,阿里巴巴達摩院方表示,其正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元Ali-NPU,該晶元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按照設計,該晶元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
我們都知道,中興事件讓國人認識到了中國缺芯的嚴重性,而這個消息在這個一半人悲觀一半人憤怒的關鍵時刻,為「中國芯」這個概念打了一劑強心針。
「以科技,創新世界」的阿里達摩能否製造出「中國芯」,我們將拭目以待。
當然是各種領域的人才,阿里作為科技公司,有錢有技術,自然能挖到各行各業的精英,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發展平台。
達摩院裡面人才眾多,研究的目標不是一個方向,而且眾多的熱門領域,前幾天老美禁止向中興出售晶元,達摩院意見直接收購國內的最大晶元公司進行研究。「達摩院」裡面主要有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泰斗MichaelI.Jordan、「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GeorgeM.Church等等。
但還是要指出一點,研究院是不要想著賺錢的,這種研究院就是各種大咖腦洞大開,頭腦風暴的地方!是產生前沿思想探索未知的地方!賺錢的事交給企業吧!
而且搞研發不分國線,只要有成就,錢學森還不是選擇回國貢獻!想當年美國挖了多少牆角才有如今實力,我相信達摩院可以的。
看看現在阿里的成就,一個是淘寶,一個是螞蟻。從這些成就還不難看出,阿里就是成就了淘寶和螞蟻,當然阿里裡面的人是研究淘寶和螞蟻的。不然這些成就哪來的?
看看阿里股份組成,他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孫正義,二頭美國雅虎,還有百分之五十多下落不明。馬老闆套現以後佔4.8%股份。這很清楚誰是老闆,誰是打工的,誰拿大股,誰才是說了算的幕後老闆吧!
按照常理,哪個國家的愛國的人都會發展本國的高科技為國爭光,為民族添彩。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誰拿錢去給別人搞科技研究。
當馬斯克火箭發射的時候,互聯網巨頭馬雲們為了幾斤白菜…更多的流量和小販搶飯碗。真讓人張不開嘴怎麼說,現在阿里到底研究什麼的,只有阿里大老闆,二老闆,三老闆他們知道阿里究竟研究什麼的!
現在馬老闆挺忙的,他知道自己忙什麼,告訴所有人阿里到底是什麼人,是干什麼的!
達摩院三個目標:「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除了活的比阿里長我估計應該沒問題,那兩個目標我是進不去了,這得掃地僧的級別才成啊。網路里能查到的,也就不復制了,頭像什麼的大家也都搬來了,就說說組織架構和具體分工吧,畢竟掃地僧是達不到了,在哪方面有特長就提前了解下領導不是?
達摩院下方,一共分為機器智能、數據計算、金融科技、機器人、X領域(量子計算)等5大領域。
機器智能領域下轄5大實驗室:語音實驗室、視覺實驗室、語言技術實驗室、決策智能實驗室、城市大腦實驗室。
數據計算領域:計算技術實驗室、智能計算實驗室、資料庫與存儲實驗室。
金融科技領域:金融智能實驗室、區塊鏈實驗室、生物識別實驗室。
機器人領域:智能交通實驗室。
X研究領域:達摩院探索科技領域最前沿的技術的陣地,目前下設量子實驗室。
達摩院架構以院長張建峰為核心,形成13名業內頂級專家匯聚的強大陣容,未來直接挑戰十八羅漢統治地位。
金榕:達摩院智能研究領域負責人,也是達摩院常務負責人,直接向張建鋒匯報。
鄢志傑:語音實驗室負責人。此前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語音團隊主管研究員。
任小楓:視覺實驗室負責人,也是高德首席科學家。2016年加入阿里巴巴,擔任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
司羅:語言技術實驗室負責人。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擔任iDSTNLP團隊負責人。
華先勝: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2015年,加入阿里巴巴iDST,擔任副院長。
元尊:計算技術實驗室負責人,也是阿里平頭哥首席科學家。是中國在晶元硬體架構領域的代表性人物,榮譽等身,實現了UCSB名人堂大滿貫。
周靖人:智能計算實驗室負責人。2015年加入阿里巴巴,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負責達摩院智能計算實驗室、大數據智能計算平台、搜索推薦事業部。
李飛飛:資料庫與存儲實驗室負責人。2018年5月正式加入阿里巴巴,成為資料庫團隊負責人。
王剛:智能交通實驗室負責人,菜鳥ET實驗室聯合負責人。2017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2018年率隊阿里自動駕駛。
蔣國飛:金融科技研究領域負責人,生物識別實驗室負責人,螞蟻金服副總裁。
漆遠:金融智能實驗室負責人,螞蟻金服螞蟻金服首席AI科學家、副總裁。
張輝: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螞蟻金服區塊鏈部門負責人。
施堯耘:量子實驗室負責人。2017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負責量子實驗室的籌建與領導。
達摩院不是純粹的研究機構,與阿里的各項業務緊密聯系,定位是前沿技術研究中台、頂級人才中台,為各個業務提供支撐,因此不少人在實際業務運營部門兼職,屬於有權有錢有前沿的少數人,這部分人未來絕對是核心中的核心。
相比華為谷歌,達摩研究院華而不實,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研發成果。總的來說,整個達摩院都在賠錢,就是花錢養p9p10,賺個好名聲。在一個實驗室里,光是這一個工作人員每年的費用就有幾個億。可以長期無效出差,出勤失控。
旅行者其實可以以出差的名義休假,一次缺勤十天,美其名曰雲辦公實際人力資源內控失效。目前人工智慧實驗室已撤銷並並入阿里巴巴雲,大腦實驗室外包xx軟體,賺取數千萬外包費。結果軟體一年多沒發貨,一直磕磕碰碰。
晶元實驗室目前還不能量產,所以只能是晶元。目前達摩院還在阿里巴巴雲下,現在螞蟻還沒有上市。阿里已經尋求阿里巴巴雲科技創新板。如果達摩院繼續這樣賠錢,達摩院極有可能重組裁員優化美化財務報表。南湖達摩學院基地目前規劃為天貓盒子的生產基地,並不是他們的主要辦公場所。說白了也是圈地。目前達摩院給員工的期權是集團股份。
未來幾年,可能是因為阿里巴巴雲想上市,被阿里巴巴雲股權取代。實現的時間會更長,想像空間也會更大。當然也可能遇到螞蟻的監管風險。目前我個人認為是燒錢,沒人管。有一款傳說中的996,可以睡到下午一點,然後下午四五點上班。晚上11點上班,23點回家睡覺,一年賺幾百萬太美了。
達摩院都是世界發明家!科學家!凡事聰明人都在裡面!搞發明!只要馬雲肯花錢!世界奇跡就在達摩院!所以馬雲應該再投資一批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的學校實驗室!讓有想法的小發明家在這實驗室里,發明出中國的奇跡!所以每個實驗室只要肯花錢!新的發明都會出現!搞實驗主要還是要經濟支住,沒有經費,什麼實驗,什麼發明都發不出來,所以一定要有經濟來支持!
都是大神
阿里達摩院的使命是什麼?
阿里原來有一句土話:「一群平凡的人在一起做非凡的事。」
後來改成:「一群非凡的人在一起做非凡的事。」
阿里巴巴達摩院是阿里在全球多點設立的科研機構,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
希望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力量,成為「中國人創辦的世界頂級科研機構」!
馬雲對達摩院的期待很高,阿里巴巴要存活102年,但阿里達摩院必須要比阿里巴巴還要活得長。
其實說白了,達摩院就是做科技研究的,
而之所以選擇科技,是因為科技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達摩院憑什麼吸引全球人才?
自從達摩院成立後,美國頂尖科技公司包括FLAG在內的科學家,
高校教授等相繼加入阿里達摩院的新聞就沒有停過。
比如之前炒得很熱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聶再清博士、谷歌Tango和DayDream項目技術主管李
名楊博士入職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
由於加入的人才太多,我們在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
達摩院下方,一共分為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X實驗室(量子計算)5大領域。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一個感覺,推動社會進步的是科學家,但現在很多娛樂圈的明星掙錢比他們高多了。
我並不是說科學家想錢,我是想表達的是,科學家們不為名利所動,
他們只想把一生的精力放到科研上,而達摩院就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這么一個平台!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些科學技術精英融合在一起,一定能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不為物質和情感所累,有著不竭的創新動力。
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者。
孫宇晨和趙長鵬誰厲害
趙長鵬厲害
趙長鵬和孫宇晨作為兩位傑出的中國富豪,都從事虛擬貨幣交易,都對切爾西俱樂部有濃厚興趣。但從過往經歷來看,趙長鵬更靠譜一點。就在傳出收購消息之際,外媒爆料,孫宇晨在波場期間組織做市團隊,涉嫌內幕交易,躲避IC0禁令,美國國稅局、FBI已介入調查。這樣看來,趙長鵬勝出的幾率更大。阿布說可以接受人民幣交易,這讓中國人收購變得希望更大了。可能阿布怕這兩位用虛擬貨幣支付吧!
中國挖pi幣的十大名人1、李笑來,「中國比特幣首富」,著名天使投資人,2001年~2008年就職新東方教育集團,08年8月創立艾德睿智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2011年的一次契機,李笑來從網路上獲知關於比特幣的消息,自此憑借其卓越的投資大腦,於2013年創立比特基金,專注用互聯網、比特幣相關領域的天使投資。
2、吳忌寒,中國幣圈最有權勢的人,他創建了比特幣大陸,其產品是比特幣挖礦礦機,風靡全球。他擁有三個礦池:BTC.com,ConnectBTC和AntPool,占據全球算力約30%(要知道51%的算力攻擊就可以顛覆比特幣系統,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寶劍高懸,泰山壓頂),對於比特幣走向擁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2011年底,吳忌寒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把中本聰的比特幣創世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翻譯成了中文,因此被稱為是「比特幣的佈道者。2018年11月13日,吳忌寒入選《2018胡稿唯潤區塊鏈富豪榜》,以165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2
3、沈波,國內首家專注投資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以及中國規模最大的區塊鏈投資基金——分布式資本的合夥人,2017年11月份,分布式資本已經在全球投資了近50家區塊鏈初創公司,投資總額達5000萬美元。而這家機構的顧問(前合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才創業者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Buterin。最初身為的創始人(比特股的創始團隊),背靠萬象集團,實力雄厚。此人行事低調,屬於區塊鏈投資圈的頂尖人物。2018年11月13日,沈波入選《2018胡潤區塊鏈富豪榜》,以70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5。(與李笑來並列第5)
4、詹克團,比特幣大陸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晌敬帆院,被稱為比特大陸的「技術大腦」,擁有近15年集成電路行業的管理及營運經驗。他在2001年獲得山東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碩士學位。他曾在6個月時間就開發出比特宴雹幣第一代礦機,能效遠超同行,打下了比特大陸的業界基礎。2018年11月13日,李笑來入選《2018胡潤區塊鏈富豪榜》,以295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1。
區塊鏈的大黑馬會是誰?區塊鏈的大黑馬可能是Eggone,因為原因主要出於它幕後的機構太強大。
EggoneCandyBox是由全球著名的區塊鏈資產管理平台Xbank和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投資基金PL聯合推出的區塊鏈資產糖果盒。它的數字貨幣是雞蛋。
egg將在不久的將來上線,egg將能夠應用到未來區塊鏈項目的各種場景中。例如:圖書交換和課程交換直接在xdis團隊開發的區塊鏈應用中進行;財務管理在xbank區塊鏈資產管理平台上進行。隨著區塊鏈項目的應用,egg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區塊鏈資產。
超級節點是網路中最強大的節點,它承載著整個網路的全部任務。它可以開采和創造收入,當然,這是最高的要求。整個節點比超級節點稍微弱一些,它可以交易和記賬,但不能挖掘。光節點可能是智能終端,比如我們通常使用的智能手機。微節點主要是安裝在設備上的晶元,只能委託。交易。這種大規模的節點設計主要是為了使網路達到「超大規模」的網路效果。
trustnote的會計方法就像陪審團通過多個投票。如果沒有錯誤的交易信息,可以很容易地驗證。錯誤的交易信息將單獨列出以供驗證。如果有問題,可以根據主次的大小來判斷雙花。這種設計完全完成了比特幣的排隊邏輯。比特幣網路的塊確認更像是一個收費站,塊必須逐個通過。如果一個模塊出錯,整個網路將癱瘓。
⑤ 華為區塊鏈發展前景怎麼樣(bipv+華為+區塊鏈主題投資報告)
區塊鏈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區塊鏈的前景很好的,一個是有國家的扶持,有國家規劃的項目你懂得~另一個是社會的需要,比如現在區塊鏈應用在司法、金融等等很多重要領域,辦事效率還是有很大提高的,而且還能夠彌補以前的漏洞。如果想要進軍區塊鏈企業的話,還是非常可以的,國內目前這塊發展較好的企業你可以多關注,比如說趣鏈科技啊,這種專注於底層基礎平台研發的企業。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區塊鏈的未來發展前景1.區塊鏈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開辟國際競爭新賽道。區塊鏈將成為進一步提速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關鍵基礎設施,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成為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策源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將進一步對區塊鏈技術的關注度,密集出台相關政策規劃,加大產業扶持引導,提升本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競爭力。
2.數字貨幣泡沫逐步冷卻隨著區塊鏈技術概念的傳播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將認識到比特幣並不等同於區塊鏈,各種空氣幣將逐步被淘汰,區塊鏈技術創新將回歸到更加理性的軌道。去中心化、多方協同、防算改等技術特徵將受到相關行業領域的高度重視,部分創新能力較強的行業結合行業特徵改造後的區塊鏈應用將不斷涌現。
區塊鏈在未來有沒有發展前景?
騰訊、阿里等一系列大公司都在分食、搶占區塊鏈這塊蛋糕。你說它有沒有發展前景?當然有啊!下面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對全球區塊鏈的十大預測,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目前市場媒體信息都能看得到區塊鏈的信息已經占據各大媒體版圖,風口浪尖不為過,恰當的比喻就是風口中。
區塊鏈為什麼會一下子火了,就要說起幣圈來了,例如主流的某幣,其實幾年前已經出現但是因為單個價值方向並不為人認可,所以不值得進入公眾視野,經過幾年的暴漲之後,貌似一下子激活了,某些潛在的人性吧,就類似於購房,大家都是看不懂,有誘惑,到爆炸,再到激活貪婪的人性。然後信息一下子就爆發了。求知是大家想要的知道幣是怎麼產生的,是怎麼造就了幣。於是區塊鏈這個名詞就是這樣被挖掘出來。
回到正題,幣圈和區塊鏈是有區別的,幣僅僅只是區塊鏈延伸出的產品,區塊鏈是幣的底層開發架構。區塊鏈就是利用代碼架構搭建起來一個類似於蜘蛛網一樣的數據分布架構。每一環的信息都是儲存節點,和以往不同的集中信息儲存中心不一樣,如果你想修改其中一個環節,其他存儲信息節點不允許,你是修改不了其中的底層信息的,這種儲存中心化的信息分布,理論上是安全性更高,信息流轉性更好,好比房子一樣,框架決定了房子的格局和採光的舒適度,代碼架構搭建原理一樣也很關鍵,區塊鏈的架構具體能達到什麼樣程度的利用價值,目前並沒有太多的參考信息,但是大企業都開始進行布局,就當前的幣圈的火熱來看,區塊鏈的金融屬性領域比其他領域更加有吸引力。
未來的區塊鏈的發展前景肯定的,想要看懂區塊鏈領域前景,還是需要更深入了解當前區塊鏈領域大佬們在做什麼文章,例如某投資大V們在利用區塊鏈干什麼去了,他們做的方向一定程度帶動了這個領域發展的標桿。
還是奉勸某幣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前景是很大的
區塊鏈被稱為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有學者認為將重新定義世界。我國政府也是很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它所有的代碼都是透明的,每個個人信息都保存在單獨的鏈上,相比現在個人信息的泄露,區塊鏈的出現將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其次區塊鏈還有很多其他的應用,需要了解的私信!
現在公眾對於區塊鏈有誤解主要是國家對於數字貨幣的管轄,數字貨幣的出現極大的威脅了法定貨幣,國家對於這種不可控的貨幣是不支持的!不過如果未來數字貨幣能夠有效普及,這種去中心化的貨幣對於安全和成本相較於法定貨幣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以上個人見解,對區塊鏈,數字貨幣有興趣的歡迎私聊討論!
從目前情況看,各大互聯網公司試水區塊鏈應用功能相對簡單,依舊處於初級階段。而區塊鏈真正的潛在應用空間(金融、政務、醫療等)還很巨大,尚需時日慢慢挖掘,短期內看尚不具備大規模落地條件。不過近期各大互聯網公司在區塊鏈技術上頻頻布局,對於區塊鏈在我國的市場培育和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在A股市場上,受到投資者強烈矚目。招商證券認為,通過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傳導,區塊鏈的受眾面將逐漸從小眾的玩家向普羅大眾推廣。
目前看趨勢不錯。
1.分布式賬本提高社會效率。
2.某些行業可以降低中介存在的需要。
3.儲存及運算性能發展可能會帶來更多產業機會。
比特幣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比特幣即BSV。
講道理,前景好的很呢!你要說像比特幣這種數字貨幣的話,我覺得現在前景已經不大,一是因為現在挖礦難度很大了,個人用戶基本不太挖的到,而是因為波動性太大,水太深,投資基本都是虧得多賺的少,能賺到錢都是礦工和交易所。
但是區塊鏈不一樣,區塊鏈是一種技術型,知識性的東西,它可以應用於很多方面,像購物交易,交通物流,金融財經,保險等很多方面都可以應用,現在不是有很多銀行都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發區塊鏈。
所以說,區塊鏈在未來應該會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主要這項技術本身有很多優越性,而且可應用的范圍也很廣。
區塊鏈肯定有發展情景的啊!無論是在金融財經,保險,購物交易很多領域都可以應用到區塊鏈技術。而且由於區塊鏈本身所具有的優越性,去中心化啊,非對稱加密啊什麼的是解決當前人們生產生活中信任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數字貨幣的未來前景可能不大,但區塊鏈我覺得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前瞻認為,中國區塊鏈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2021-2026年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達73%,2026年的市場規模將達163.68億美元,且在未來20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萬億級別。
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發展迅速
2017-2020年,大型IT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區塊鏈,初創企業進入井噴模式,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IDC的數據,中國區塊鏈行業經歷了從2017年的0.85億美元級別市場規模,到2020年的5.61億美元級別產業規模的改變。
在企業數量方面,2020H1我國提供區塊鏈專業技術支持、產品、解決方案等服務,且有投入或產出的新增區塊鏈企業數量達303家,同比增長274.07%。
中國區塊鏈專利數在全球范圍佔比大,產業聚集效應初顯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我國在區塊鏈行業競爭優勢較為明顯。從專利數量上看,根據全球權威知識產權第三方機構IPR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布《2020上半年全球企業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的數據,TOP100名企業主要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佔比46%,其次為美國佔比25%。
區塊鏈產業園區作為區塊鏈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各地方政府正在加快推進建設。從產業園的位置分布來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重慶、青島、長沙等城市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較多,形成以北京、山東為主的環渤海聚集效應,以浙江、上海、江蘇為主的長江三角洲聚集效應,以廣東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效應和以重慶、湖南為主的湘黔渝聚集效應。未來,中國區塊鏈行業有望依託聚集效應加速發展。
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最為廣泛
我國區塊鏈產業應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應鏈,溯源和硬體,佔比近65%。根據《區塊鏈藍皮書: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19)》的披露,全國區塊鏈企業近28000家。其中投入生產環節的區塊鏈企業約1000家,佔比僅3.6%,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東部發達地區。
未來區塊鏈行業市場容量有望達萬億級別
區塊鏈技術是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突破的重點方向,蘊含著巨大的創新空間,在晶元、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創新要素不斷積聚。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
中國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註重經濟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採用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未來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區塊鏈技術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研究員整理分析認為,中國區塊鏈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2021-2026年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達73%,2026年的市場規模將達163.68億美元,且在未來20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萬億級別。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目前國家也是大力支持發展區塊鏈技術的,希望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去,所以現在一些大型的公司,如騰訊、阿里、網易、網路都參與進來,目前尚處於發展期,未來可以期待
區塊鏈經濟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就是各種虛擬幣、區塊鏈的本質是解決信息的真實與保密及不可篡改問題、(每個參與的人都是信息的記錄者、每個人又只是整個信息鏈的一環)它較有效地解決了私密及誠信的問題、因此它運用的場景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但不應該成為騙子的天堂)
區塊鏈前景如何,未來在哪裡前景:中國國家層面一系列的動作,足以說敏,全球區塊鏈標准未來將以中國為主導成為了中國很大的一個目標,中國在錯失互聯網話語權之後,不能再錯失區塊鏈的話語權。目前區塊鏈項目除了美國之外,中國是最多的。早在19年就有報道指出,中國掌握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加密算力,中國已經表決通過的《密碼法》也是中國掌握區塊鏈標準的一次周密布局。不久的將來,這是必然會實現的結果。這意味著,中國的大學生們如果參與進該領域的建設,將能夠搭上國家政策的順風車,參與進世界最頂尖的行業搭建中,成為建設該行業的主力軍!
未來判斷:國家政策的扶持,毋庸置疑,隨之而來的將會是資本市場的瘋狂追逐。其實這個是可以參考互聯網的發展歷程的,任何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都會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資本當初是如何逐鹿互聯網的,如今也會上演同樣的群雄逐鹿區塊鏈大戲。
大家公認的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就是金融行業了,因為伴隨著區塊鏈誕生的比特幣,最大的屬性就是金融屬性。而政務系統使用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很多的辦事難,信息不流通,節省更多的成本和時間,所以在這兩個行業先行試點,也是符合區塊鏈的特點和需求點的。
另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除了這兩個行業外,區塊鏈將會快速滲透到各行各業,解決行業痛點,例如:游戲行業,解決游戲資產產權問題;製造行業,解決假品牌供應的問題;醫療行業,解決醫療檔案互通問題;金融行業,解決快速跨境支付問題;金融專業背景的學生將會是第一批可以享受到行業就業紅利的群體,之後隨著技術的成熟,無論什麼專業背景的學生,也將能夠參與其中。但,傳統專業背景的學生也嚴重缺乏區塊鏈的相關知識,想要享受到紅利,必須進行區塊鏈知識的補充。
區塊鏈技術的前景怎麼樣?區塊鏈技術前景怎麼樣?以下內容只是個人的經驗和看法,僅供參考和學習。
個人接觸區塊鏈行業有多年的時間,從它的跌宕起伏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我個人認為區塊鏈技術還是很不錯的。原因如下:
一、區塊鏈技術作為互聯網之後的新秀,互聯網是信息傳遞,而區塊鏈是價值交換。區塊鏈的發展趨勢和互聯網的發展類似;
二、區塊鏈經歷了大風大浪,被廣受歧義後行業內還是有很多的區塊鏈探索者和實踐者進行不斷的付出和努力;
三、隨著國家和各國對於區塊鏈行業的重視,全國各地政府紛紛成立區塊鏈發展基金來促進本地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從而佔領區塊鏈行業的高地;
四、萬物互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面對日益增長的物聯網生態系統需求,中心伺服器的運算能力受到嚴峻挑戰,去中心化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以上內容僅是個的觀點,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⑥ 2018年國內十大新聞
一、2018年1月26日,北京市金融局攜手北京市阿爾山金融科技推出的「北京市網路借貸監管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運用區塊鏈技術,可對P2P網貸平台和投資者同時開展監測,兼顧平台的合規風險、組織管理風險以及用戶的信用風險、道德風險等。
二、2018年2月5日,國內「保險智能風控實驗室」正式成立,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優勢,為保險業欺詐風險的分析和預警監測提供支持,利用AI手段解決國內保險風控的痛點,進一步提升我國保險風險防控研究水平。
三、2018年3月15日,全國首個「互聯網和金融審判庭」在福田法院設立,將「互聯網審判技術和方法」運用於金融審判,探索「互聯網金融審判福田模式」為目標,在全國率先初步實現了金融類案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在線辦理。
四、2018年5月15日,深圳「金融風險防控實戰預警系統」在深圳市公安局正式上線。
五、2018年5月31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央財經大學和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聯
六、2018年7月6日,寧波與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合作,採用「互聯網大數據+網格化系統數據」模式,率先打造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系統。
七、2018年8月21日,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立。
八、2018年9月19日,螞蟻金服發布「數字金服技術解決方案」,實現低成本、高效敏捷解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核心需求的解決方案能力。
九、2018年9月25日,華為推出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全網高級威脅防禦和態勢感知方案,構建立體協同的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對抗數據泄密事件、網路安全事件等關鍵攻擊鏈環節。
十、2018年11月8日,原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正式加掛「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成為北京市機構改革首批10家新掛牌組建的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