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目標是促進區塊鏈及分布式記賬系統的跨行業

目標是促進區塊鏈及分布式記賬系統的跨行業

發布時間: 2024-11-17 13:12:00

區塊鏈現在什麼狀況(區塊鏈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現在區塊鏈整體發展怎麼樣?

中國區塊鏈發展現狀

1、行業處在高速成長階段

從區塊鏈的行業層面上來說,2016-2018年,由於國內大型IT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區塊鏈,初創企業進入井噴模式,區塊鏈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IDC的數據,中國區塊鏈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0.85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5.6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0.3%。

2、廣州是區塊鏈企業的聚集區

區塊鏈企業已經擴散到全國各地,並形成了以北京、山東為主體的環渤海聚集區;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聚集區;以浙江、江蘇為代表的長三角聚集區;以湖南、陝西為代表的中部聚集區;以及以四川、重慶為代表的川渝聚集區,其中,廣州聚集區的企業數量遠超其他地區。

3、區塊鏈多領域多向拓展

由於區塊鏈行業迅速發展,各區塊鏈企業加速布局區塊鏈領域應用,拓展其業務領域。截至2020年6月,我國區塊鏈應用企業涉及金融應用、解決方案、BaaS平台、供應鏈應用、數據服務等,其中,金融應用、解決方案、BaaS平台佔比位列前位,佔比分別為18%、10%、9%。

區塊鏈現在發展怎麼樣?

2020年,區塊鏈被國家納入到了「新基建」的范疇中,至少有7省出台區塊鏈支持政策。同年,區塊鏈技術也正從概念逐漸走向落地,應用場景多點開花。「區塊鏈+」各種行業應用更是成為區塊鏈不斷成熟的標志。

2020年「區塊鏈+」發展狀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各國政府、企業探索採用新興技術降低經濟社會運行成本,提升實體經濟運行效率,進一步尋找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區塊鏈與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基礎設施交叉創新,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垂直領域呈現出「區塊鏈+」的發展格局和「脫虛向實」的良好勢頭。

而為避免脫實向虛,除繼續嚴厲打擊投機行為之外,還必須引導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因此,「區塊鏈+」各種產業應用場景,成為區塊鏈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已有超過262家上市公司涉足區塊鏈領域,分別來自保險、房地產、商業百貨、安防設備、包裝材料、電信運營等39個領域。而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布的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中,上市公司區塊鏈項目達到45項。

其中,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場景,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項目落地。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國內已備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中,金融(含供應鏈金融)領域項目數量排名第一,佔比高達36%。

隨著區塊鏈應用落地加快推進,「區塊鏈+」業務已經成為互聯網骨幹企業進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重點,在金融業務之外,積極部署互聯網、溯源、供應鏈物流、數字資產、政務及公共服務、知識產權、法律、醫療等多領域的應用。

同時,行業內也漸趨理解,區塊鏈是可信交易的基礎組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區塊鏈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5G等其他技術相結合,利用協同效應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共同助力數字化轉型。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區塊鏈應用主要在存證領域,區塊鏈已進入了如何從工程角度把它做得更好,更可信、更穩定,擴展性更好,能夠容納更多節點的階段。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這一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或更長時間,下一步區塊鏈技術性競爭由工程性的優化改良轉向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

另外,據了解到,區塊鏈產業長期向好,行業認知回歸理性。隨著中央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規劃指引,我國區塊鏈明確了以聯盟鏈為基礎,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公共服務為目標的發展思路,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清晰。現階段廣大從業者對區塊鏈的信心持續向好,普遍認可區塊鏈的長期戰略性價值。

2021年「區塊鏈+」前景如何?

隨著我國區塊鏈產業鏈逐漸完善,多數區塊鏈企業不止聚焦於某一方面,呈現多領域協同發展態勢。據統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布的801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中,北京、廣州、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為備案企業最多的省市。

與技術特徵相對應的區塊鏈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存證、自動化協作和價值轉移三方面,隨著其價值潛力不斷被挖掘,應用落地場景已從金融這個突破口,逐步向實體經濟和政務民生等多領域拓展。

而區塊鏈針對實體經濟的核心價值正是促進產業上下游高效協作,提升產融結合效能。發展前期,區塊鏈應用模式主要以文件、合同等的存證為主。現階段,區塊鏈產業應用正逐步向政務數據共享、供應鏈協同、跨境貿易等自動化協作和價值互聯邁進。

2020年是2021年的熱身。2021年,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工具的使用將繼續像2020年那樣增長。並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深入,區塊鏈產業基礎將越來越好,產業生態也將發展迅速,產業鏈分布日益廣泛。

從產業結構來看,區塊鏈產業重要分為底層技術、平台服務、產業應用、周邊服務四部分。

前三部分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下游關系,分別由底層技術部分提供區塊鏈必要的技術產品和組件,平台服務部分基於底層技術搭建出可運行相應行業應用的區塊鏈平台,產業應用部分主要根據各行業實際場景,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行業應用,實現行業內業務協同模式革新。

周邊服務部分則為行業提供支撐服務,其中包括行業組織、市場研究、標准制定、系統測評認證、行業媒體等,為產業生態發展提供動力。

其中,就區塊鏈的產業應用而言:區塊鏈是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成果,也是各行業業務流程重構和產業互動模式革新的主要助推器。

區塊鏈已經從最初的數字金融,逐步向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等領域擴展,現在已在政務、民生、工業管理等行業探索應用,其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呈現出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態勢。

目前,國內企業重點聚焦於服務實體經濟、改善政務民生相關應用發展,其中供應鏈金融和產品溯源已佔到全部應用的半壁江山,其他如政務、民生等已成廠商未來重點布局領域,即將出現爆炸式增長。

在經過2020年區塊鏈投資降溫,2021年區塊鏈行業或將開始逐步趨於理性。但較完備的產業鏈條和積極活躍的市場主體,為區塊鏈產業融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區塊鏈產業在政策扶持、生態構建、平台服務、應用落地以及融合創新等方面也將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區塊鏈的投資情況好不好?現在能投資嗎?

當前投資情況不是很好,國內不承認這一種投資方式,個人建議不要對進行投資,如果手頭有餘錢,可以考慮銀行發布的基金或者保本短期投資,都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方式。

我在網上了解了一些這方面知識,個人認為這種投資不被國家承認,甚至很多時候容易被詐騙分子所利用,投資時很容易被騙,如果一旦不謹慎,很容易被資金公司和團隊控制,導致資金損失。

一、個人認為投資前景不好。

當前雖然很多公司都引進了國外這種區塊鏈技術,國外也對區塊鏈技術反應非常好,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將來一種走勢,但是個人認為區塊鏈投資和以前投資有些不一樣,很容易受公司和團隊影響,可控因素太多,很容易被不法公司和團隊利用這種投資形式行詐騙手段,如果國家出台有關區塊鏈投資管理辦法,很容易會限制區塊鏈投資,所以個人認為區塊鏈投資前景不好。

二、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我剛開始對區塊鏈是什麼也不了解,後來經過一些資料查詢認為區塊鏈是一種新型金融方案,雖然有些人認為區塊鏈可以以小變大,一夜暴富,但是個人認為如果這種虛有經濟沒有實體項目作為支撐,那麼很難形成投資規模,也很難形成有效回報。

三、應該遠離區塊鏈投資。

當前區塊鏈雖然口號挺響,人們所認可度也很高,但是在國內政策上不被允許和承認,雖然說有些人通過區塊鏈達到了一夜暴富的目的,但是大多數人在區塊鏈投資上都已經受損嚴重,所以個人認為應當遠離區塊鏈投資,如果真的想投資,應該選擇比較穩當牢靠的基金投資比較好。

以上幾點看出,這種投資需要謹慎,最好不要投資。

⑵ 胡堅波丨城市大腦的未來形態

當前,新一輪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字化正以不可逆轉之勢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城市大腦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是 社會 創新,揭示了城市未來的發展模式,也預示著城市文明新階段的到來。未來,城市大腦管理運行的領域、類型與內容還將不斷擴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認為, 作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城市大腦在我國整體上處於發展起步階段,平台賦能不足、業務支撐不力、建設運營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也很突出,這反映了城市大腦相關理論認識與政策規劃的分散與不足。建議通過構建「四大核心平台」,賦能「七大協同場景」,實現對城市治理和服務領域的全面覆蓋,因地制宜推動城市大腦加快落地實施。

目前我國城市大腦建設中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1、平台賦能機制有待完善。當前城市大腦組件的系統性、功能性相對較弱,難以快速提供上層系統需要的大數據、物聯網感知、城市信息模型等服務,場景靈活搭建和系統快速生成能力不強,城市大腦支撐平台全面賦能上層應用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2、跨部門業務協同型場景支撐力不足。城市大腦中涉及多部門聯動處置的業務經常出現「數據盲區、數據打架」等問題,城市大腦針對跨部門業務需求打造的典型場景和超級應用有待進一步完善。

3、城市大腦常態化運營模式不清晰。城市大腦系統復雜度高、技術更新迭代快、所需資金數額巨大,需建立長效運營理念,建立與技術支撐、制度建設相匹配的城市級建設運營服務體系,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如何因地制宜推動城市大腦落地實施?

1、因地制宜創新建設運營模式。相對於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大腦的技術復雜度更高、更新速度更快、系統集成度更復雜,勢必需要專業的公司進行建設和運營。

2、內外協同構建建設運營生態。城市大腦是一個復雜巨系統,需要協調內外部資源形成建設運營生態。對內強化統籌協調,形成政府多部門協同合力,對外成立產業聯盟,聚合市場建設資源。

3、示範引領穩步推進城市大腦建設。城市大腦建設應根據城市自身發展戰略、數字政府建設需求、數字 社會 及數字經濟發展需求,遵循「需求導向、頂層設計、示範引領、分步實施」思路穩步推進,避免貪大求快。

更多精彩觀點

01 城市大腦整體處於發展起步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十四五」期間,城市大腦投資規模可達千億。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共有129個項目以「城市大腦」為名進行招標,平均中標金額約為5500萬元,成為當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熱點。在全國36個省級城市(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55個地級市和2851個縣級行政區中,完成或正在建設城市大腦的城市不足2%,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測算,2019年全國智慧城市投資總規模約為1.7萬億元,而城市大腦占智慧城市總投資比例約為4%,預計未來幾年城市大腦項目可能保持100%以上增速。此外,在地域分布上,東部地區城市大腦建設數量遙遙領先,佔比達到60%,其中,浙江省共17個市縣已啟動建設城市大腦,建設普及率居全國第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 探索 建設數字孿生城市」。2020年,國家發改委、 科技 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等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文件,有力推動城市信息模型及建築信息模型相關技術、產業與應用快速發展,助力數字孿生城市建設。隨著數字孿生城市在雄安新區先行先試,數字孿生建設理念深入到各地新型智慧城市規劃中。2020年2月,上海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 探索 建設數字孿生城市」;8月,海南省發布《智慧海南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數字孿生第一省』」;12月,浙江省提出建設數字孿生社區。據中國信通院統計,2018年全國僅有兩項城市信息模型相關投標項目,2019年新增8項,2020年(截至2020年10月)新增19項,增長迅猛,標志著城市信息模型已加速進入到 探索 推廣階段。

各地城市大腦著重提升協同聯動能力,深化「一網統管」建設,一方面聚焦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規劃建設、城市網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實現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能研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另一方面打破「層層上報、層層審批」的傳統上傳下達方式,聚焦數據採集慢、融合難、整理耗時長等問題,著力構建「市、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實現快速靈活綜合調度。例如,在疫情防控初期,傳統數據報送處理方式層級多,數據從採集、整理、摸排、上報到發布要一天左右。海口城市大腦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台建立「市、區、街道社區」三級聯防聯控體系,基層人員和公眾可直報數據到城市大腦,城市大腦處置命令直達工作人員,實現命令下達、執行跟蹤、摸排上報、群防群治全鏈路快速閉環,避免了多級數據採集和命令傳達的滯後。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期,疫情發展迅速,急需快速搭建疫情監測、人口排查、防控指揮等全新應用場景。城市大腦基於基礎支撐平台、成熟應用組件庫、基礎資料庫等,實現了疫情防控新平台的快速搭建。例如,杭州基於城市大腦快速開發 健康 碼平台,將開發周期從常規的4周縮短到16小時;北京海淀區基於城市大腦的「時空一張圖」和「AI計算平台」等,推動了疫情防控平台的快速上線。

產業生態方面,企業基於四大核心優勢融入城市大腦領域,形成群雄逐鹿的產業格局。一是以雲數據為內核的生態整合實力。基於「雲+數」優勢,通過打造城市級「雲數」平台,面向合作夥伴打造「合作生態」,助力合作夥伴基於平台快速構建應用層,提供「最後一公里」服務。如華為基於可同時提供雲管端協同ICT產品與創建解決方案的能力,打造數據底座,提供雲計算服務、新ICT能力和行業使能,構建了開放的數字化生態。二是以AI為核心的技術實力。基於AI核心技術,提供更多具有「AI思維」的解決方案,從而迅速打開市場空間。如網路基於網路大腦和AI核心技術,提出AI智能城市「ACE王牌計劃」,引入自動駕駛 汽車 、智慧道路車路協同,提升車和路的智能化水平;研發自主泊車功能,幫助駕駛員節省尋找停車位的時間。三是便捷觸達公眾的平台優勢。依託城市服務平台能夠更為便捷地服務群眾,發揮城市智能中樞應用工具和應用場景得天獨厚的多元化優勢,形成技術與場景的點線面結合。如騰訊提出構建「WeCity未來城市」,以騰訊雲基礎產品為底層架構,為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和產業互聯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並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觸達用戶。四是系統集成能力。依託傳統集成商強大的產業鏈上下游整合能力和售後服務能力,積極融入城市智能中樞建設。

一是平台賦能機制有待完善。當前城市大腦組件的系統性、功能性相對較弱,難以快速提供上層系統需要的大數據、物聯網感知、城市信息模型等服務,場景靈活搭建和系統快速生成能力不強,城市大腦支撐平台全面賦能上層應用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二是跨部門業務協同型場景支撐力不足。城市大腦中涉及多部門聯動處置的業務經常出現「數據盲區、數據打架」等問題,一張圖規劃、一盤棋管理等跨部門跨行業應用場景的實施效果相對有限,不利於決策指揮、聯防共治,城市大腦針對跨部門業務需求打造的典型場景和超級應用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是城市大腦常態化運營模式不清晰。城市大腦系統復雜度高、技術更新迭代快、所需資金數額巨大,需建立長效運營理念,建立與技術支撐、制度建設相匹配的城市級建設運營服務體系,引入具有定製化服務、長效運營增值、生態夥伴培引等功能的本地運營機構,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02 「一體四翼」構建未來城市大腦

城市大腦以網路、計算、感知設施為基礎,全面匯聚整合分布在城市各級各部門各行業的海量數據,構建聚合數據、共享技術、協同業務、賦能應用的城市運營中樞平台,促進數據協同、技術協同、業務協同,賦能生產、生活、生態等上層應用場景。作為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城市大腦是開放、不斷完善、迭代發展的,一方面能夠隨著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演進;另一方面,隨著各行業信息化建設逐步深化,激活城市各行業以及跨行業的基於城市大腦的系統建設,有利於推進各行業系統接入及提升。

四大核心平台。

城市大腦是互聯網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復雜智能巨系統,在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的共同參與下,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邊緣計算、5G、雲機器人、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充分推進城市數據資源網路化共享、集約化整合、高效化開發、全面化賦能,各類共性支撐平台是城市大腦的核心要素:

(1)城市大數據平台。城市大數據平台以城市信息模型數據為框架,通過對全域全量數據匯聚、融合、存儲與分析,並使用智能感知、分布式存儲、數據挖掘、實時動態可視化等大數據技術,提高數據資源利用水平,打造數據驅動治理模式的強大引擎。隨著數據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數據應用需求的不斷提升,城市大數據的數據資源越來越豐富。同時,城市大數據結構異構特徵顯著,數據量大、速度提升快、處理速度和實時性要求高,且具有跨部門、跨行業流動的特徵。雖然各級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 探索 城市大腦建設,但仍然存在特色不明、體驗不佳、共享不足等問題。究其根源在於未能實現城市大數據資源與城市業務的良好融合,大部分城市仍停留在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水平,即主要在政府內部進行的數據共享;

(2)城域物聯感知平台。城域物聯感知平台以全域物聯感知和智能化設施接入為基礎,為設備開發者、應用開發者、業務管理者、運維服務者等參與者提供物聯感知服務,成為終端設備與智能應用之間的紐帶。城域物聯感知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接入管理、設備管理、數據管理三部分,向下接入感知終端,兼容適配各類協議介面,提供感知數據的接入與匯聚;中間面向設備開發者、管理者、運維者提供遠程運維管理、事件告警、反向控制等設備管理;向上為應用開發者提供數據解析、數據分析、數據統計、數據調用等數據管理,支撐物聯數據創新應用;

(3)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是刻畫城市細節、呈現城市發展趨勢、推演未來趨勢的綜合信息載體。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基於城市地理信息系統GIS地圖,按照地形層、道路層、建築層、水域層等順序載入城市大數據平台和城域物聯感知平台數據,並對建築物、橋梁、停車場、綠地等城市部件進行單體化處理。在模型單體化基礎上,同步接入人口、房屋、水電燃氣、交通等城市公共系統的信息資源,實現可視化展示城市運行狀態,並運用模擬模擬、深度學習等技術,模擬推演城市發展態勢;

(4)應用支撐模型平台。應用支撐模型平台是城市大腦關鍵共性技術、應用開發組件和城市模型服務的模塊化封裝集成平台,能夠實現靈活配置和高效開發利用,包括共性應用組件服務、信息模型服務和核心使能技術服務。其中,共性應用組件服務包括信用服務、身份認證、非稅支付、電子證照等底層技術支撐;信息模型服務是指面向應用場景的賦能服務,包括自定義渲染服務、空間分析計算、虛實融合互動等;核心使能技術服務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能力,旨在為上層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七大協同場景。

城市大腦在行業系統應用的基礎上,著眼城市建設和管理,以解決城市運行問題為牽引,推動場景不斷向跨部門跨領域的超級場景應用方向發展,協同聯動成為業務場景建設的重點和亮點:

(1)多規融合一圖管控。城市大腦整合基礎空間數據、現狀數據、規劃成果、地下空間數據等城市規劃相關信息資源,在城市信息模型上實現合並疊加,解決潛在沖突差異,統一空間邊界控制,形成規劃管控的「一張藍圖」。在充分保證「一張藍圖」實時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匯聚更多規劃數據,如人口分布密度、綠地面積布局、交通流量、實時環境檢測、空氣流動、溫度變化、群體社交活動等信息,並基於全量數據構建各類模型,如城市風貌模型、控規模型、參數化模型等,對各種規劃方案及結果進行模擬模擬及可視化展示,實現方案的優化和比選;

(2)項目建設全程可視。在設計階段,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還原設計方案周邊環境,充分考慮設計方案和已有環境的相互影響因子,讓原來到施工階段才能暴露出來的缺陷提前暴露在虛擬設計過程中,方便設計人員及時針對缺陷進行優化。在施工階段,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將施工方案和計劃進行模擬,分析進度計劃的合理性,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管控。在運營維護階段,基於設計、施工、裝配過程中留存數據生成的建築三維模型,結合建築內外部各類感測器、監控設備採集的建築環境數據、設備運行數據、構件壓力和應變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異常報警數據等,開展智能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影響建築壽命、設備 健康 等問題進行預測預警;

(3)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基於統一標準的城市部件數字編碼標識體系和空天地全方位立體部署的物聯感知設施,為各類城市部件、基礎設施甚至是動植物等生命體賦予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證」,從而實現對城市部件的智能感知、精準定位、故障發現和遠程處置。利用城市智能引擎賦能城市攝像頭,智能識別跨門經營、違章停車、堆物堆料、暴露垃圾、無證游商、積存垃圾渣土、沿街掛曬等違章行為,通過智能立案、派發、審核,縮減案件處置流程,有效縮短處置時間、節省工作人力投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市民滿意度。此外,通過全要素數據聚合,准確抓取城市體征,進行城市畫像,洞察城市機場、高鐵站、交通樞紐、地鐵站、熱門景點、博物館、圖書館、 體育 館運行狀態和實時利用率,人和車輛動態和軌跡追蹤,城市大型建築、橋梁、游樂場、重點設施的安全監控,實現一張圖全景展現城市運行動態;

(4)公共安全一屏掌控。依託城市大腦,基於AI和大數據技術能力,構建治安防控圈,對重點區域、重點出入口等監控點位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全覆蓋、全方位智能採集,將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監控攝像頭等設備產生的數據連接起來,進行分析與整合,根據結構化數據形成一臉一檔、一車一檔及標簽庫等,做到「人過留像、車過留牌、留特徵、留軌跡」。當 社會 治安防控系統智能發現顯性問題時,可啟動自動報警、快速響應與協同處置等機制,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例如,當發生老年人、幼童走失等事件時,系統將自動調出事發現場及其周邊的視頻監控設備,通過軌跡跟蹤和自動尋位,降低人員走失風險;

(5)應急指揮一鍵調度。城市大腦依託其應急指揮中心功能,能夠為決策者實時遠程分析、多維度展示城市信息,對重大事件和重點人群進行動態監測、跟蹤、信息預警,支持跨層級、跨部門的全域資源快速調動,從而實現對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等緊急突發事件的有效應對,做到統一平台、統一通信、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打造「管理駕駛艙」。通過整合視頻監控等各類信息,快速還原應急事故現場的環境,為相關部門開展災情研判、災害分析等工作提供保障;通過可視化界面實時展示各種應急資源的位置、狀態,並基於空間實際地理坐標對可用應急資源進行查詢,形成應急資源「一張圖」;通過三維模擬模擬技術對整個應急事件的處置進行全流程模擬,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對每個具體的模擬流程、整體應急資源的准備情況、應急預案整體執行效率等進行多維度的評價,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輔助;

(6)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以城市大腦建設為基礎,打造一體多端的政務服務平台,以政府服務大廳、政務服務網、城市級App、自助終端、12345熱線等為基礎,整合各部門、各領域現有公共服務入口,形成統一入口,整合用戶使用頻率高、需求量大的服務事項,實現政務服務線下大廳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12345熱線辦等多渠道聯動。打造政務服務支撐平台,推進區塊鏈+政務服務審管互動應用,加強政務服務事項治理分析,利用OCR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智能機器人等AI能力,實現跨部門業務流程自動化和12345語音智能識別、審批材料智能化識別,解決審批信息二次錄入問題,支撐利企惠民服務直達。以惠民服務為例,通過「掌上政務」服務平台融合身份證、駕駛證、社保卡、醫保卡、銀行卡等功能許可權,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教育繳費、看病就醫、政務服務、智慧社區、信用支付、不動產交易、小微貸款、圖書館借閱等便民服務;

(7)產業發展一圖總覽。基於城市大腦,匯聚投資、消費、就業、稅收、財政、金融、能源等經濟運行領域的監測數據,為產業經濟運行分析提供數據支持。開展產業運行態勢綜合監測,實現生產運營管理總體情況便捷查詢,數據范圍涵蓋產業結構、入駐企業、產值分析、稅收、招商引資、復工復產情況等;生成產業地圖,重點聚焦城市產業分布,從空間和產業兩個維度生成現狀圖和未來圖,通過發揮產業地圖的指引作用,有效服務各類投資者,推動重大項目與產業地圖精準匹配、快速落地,引導 社會 資本向重點區域集聚,加快構建集產業鏈、創新鏈等為一體的產業要素體系;創新產業經濟分析模式,通過分析城市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戰略產業的發展規模、投資、效益、稅收情況,以及各產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管理各環節的狀態、資源分布情況,建立經濟運行大數據分析模型,對區域經濟運行趨勢進行分析和預判,為淘汰落後產能、清理「僵屍企業」、鼓勵 科技 創新、扶持優勢產業、改造技術落後企業等一系列經濟調節目標提供及時、精準、有效的決策信息。

03 因地制宜推動城市大腦落地實施

因地制宜創新建設運營模式。

相對於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大腦的技術復雜度更高、更新速度更快、系統集成度更復雜,勢必需要專業的公司進行建設和運營。 目前,國內城市大腦建設主要有三種模式:

(1)企業總包建設運營模式。由某家企業總包負責城市大腦建設運營,企業通常為與城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國內領軍ICT企業。該模式的優點是系統之間集成整合相對平滑,政府部門統籌組織難度低;缺點是城市大腦企業標簽化色彩較重,技術體系開放度較低;

(2)領軍企業生態圈建設+主導企業運營模式。由智慧城市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由國內領軍ICT企業負責城市大腦的總體架構設計和核心模塊建設,聚集若干專業化企業形成生態圈,共同參與城市大腦不同模塊建設。在城市大腦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後,由主導企業負責後續運營工作。該模式的優點是建設階段能實現生產合力最大化,缺點是政府統籌組織壓力較大;

(3)政企合作組建公司開展建設運營模式。由政企合作性質的公司負責建設運營(該公司通常為某主導企業和後續參與建設的領軍企業合資),推動該領軍企業的技術方案落地,同時引入其他專業化企業參與建設,並承擔後續運營工作。該模式的優點是整個建設運營階段都由專業化公司負責,有利於有效整合企業資源,缺點是組建公司等前期准備工作相對復雜。

內外協同構建建設運營生態。

城市大腦是一個復雜巨系統,需要協調內外部資源形成建設運營生態。一方面,對內強化統籌協調,形成政府多部門協同合力。例如,杭州在市級層面成立杭州城市大腦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掛帥,六位市領導擔任副組長,由一位副市長主抓,各區縣(市)和各部門主要領導均為領導小組成員;同時,以項目為單元,建立工作專班,統一進駐雲棲小鎮集中辦公。又如,上海成立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持續深化聯席會商機制,對於需要多部門共同處置的事件,建立共同的規則和秩序,明確責任主體、規范處置流程。另一方面,對外成立產業聯盟,聚合市場建設資源。例如,在海淀城市大腦的建設過程中,網路牽頭45家公司成立 科技 產業聯盟;在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過程中,阿里雲負責總體架構以及計算平台、數據採集系統、數據交換中心、開放演算法平台、數據應用平台等核心模塊建設,若干大數據運營企業負責模塊建設等系列工作。

示範引領穩步推進城市大腦建設。

城市大腦建設應根據城市自身發展戰略、數字政府建設需求、數字 社會 及數字經濟發展需求,遵循「需求導向、頂層設計、示範引領、分步實施」思路穩步推進,避免貪大求快。根據項目實施重點的不同,城市大腦建設期可劃分為夯實基礎、推廣應用、全面建設三個主要階段。夯實基礎階段重點圍繞頂層設計編制、平台運營公司組建、平台及重點子系統建設等工作開展;推廣應用階段重點圍繞平台及重點系統完善、先行先試示範應用項目建設等工作開展;全面建設階段重點圍繞各領域智慧應用服務全面深化和協同運行,打造多維度、多元化的特色智慧應用。

原文標題:《關於城市大腦未來形態的思考》(微信有刪節)

⑶ 區塊鏈是什麼邏輯關系(區塊鏈是什麼架構)

區塊鏈需要關注的核心邏輯問題

區塊鏈需要關注的核心邏輯問題

區塊鏈是去中心、去中介、點對點的交易處理體系,是全網驗證、全網記錄、不可逆轉、難以篡改、可以溯源、公開透明的分布式帳戶體系,這是到目前區塊鏈定義兩個主要的內容。但是如果按照去中心、去中介、點對點交易這個標准去卡,很多人所說的運用了區塊鏈,那基本上都不是。因為現在幾乎沒有真正去中心的區塊鏈應用。很多人說區塊鏈將是信任的機器,是價值的互聯網,區塊鏈將再造生產關系、經濟組織、運行模式,將顛覆法定貨幣體系,顛覆復式記賬法,甚至將出現人人可發幣、人人自金融、人人自組織的全新的社會。是不是這樣?

今天我想給大家就在這么熱的氛圍裡面,我們怎麼看區塊鏈,怎麼抓住它的核心邏輯,避免出現顛覆式的重大錯誤做一點交流。

這里主要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來看。

第一個就是比特幣這一類的加密數字貨幣能不能成為真正的貨幣,這一類的數字貨幣能不能顛覆法定貨幣體系。

我們知道貨幣在人類社會存續了幾千年,不斷地演進,從最初的實物貨幣到規制化的金屬貨幣,再到金屬本位下的紙幣,再到去金屬本位的信用貨幣。不斷地演進到今天它的邏輯和規律是什麼,這是正需要我們去准確把握的。

貨幣在演化過程裡面,特別是出來紙幣以後,人們逐步發現貨幣的功能越來越多,貨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它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是價值尺度。

要發揮價值尺度的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是幣值一定要相對穩定。要做到幣值相對穩定,理論上必須是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要與這個國家主權范圍內法律可以保護的能夠貨幣化的財富規模相對應。也就是說貨幣總量和財富規模要對應。

怎麼對應呢?不可能一個個完全對應,所以就出來一個中介目標的概念。有一個全社會消費物價總指數的概念,所謂CPI的概念。當一個國家的CPI變動,即通貨膨脹率的波動,在我們目標范圍內,在可控的水平之內,我們就認為物價或幣值是相對穩定的。

這里邊我們講的是相對穩定,因為一個國家越大,物價越不可能絕對穩定,同時又要將波動控制在一定范圍裡面不能失控。當你通貨膨脹率的水平控制在一定上升范圍裡面,意味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是貶值的。貨幣的貶值有什麼好處呢?它可以抑制存款、鼓勵投資和消費,從而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促進經濟的發展。正因為貨幣總量可以人為調控,而且有一個調控空間,貨幣政策才出來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樣,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之一。但是有一個前提,貨幣的貶值或者通貨膨脹不能失控,一旦失控,底層人民活不下去,社會就會發生劇烈的動盪,政府或朝代就會更替。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

今天在貨幣政策上也面臨著很多誘惑,誘惑人們超發貨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一些人開始說你們這個貨幣體系不對,人為能控制,就會有腐敗、不公平,我們能不能用技術的手段形成一些人不能幹預的貨幣體系?這也就催生了比特幣這一類的加密數字貨幣。

但是我們要知道,貨幣發展的規律是貨幣要逐步從財富裡面脫離出來的,成為一個財富的對應物,這樣我們才能用貨幣總量完全跟財富對應,同時也跟著有一定的調控餘地。因此像黃金這樣實物屬性強,受到它的儲量和挖掘加工約束很大的東西要脫離貨幣,成為貨幣的對應物,當然可能有很大的儲值的功能。這樣就使貨幣發展到今天,成為人們所說的信用貨幣或者國家信用擔保的貨幣。我自己覺得這個叫法不一定準確,因為很多國家政府的債務越來越大,是永遠也還不了的,所以說是信用貨幣有點牽強。嚴格地講今天的貨幣就是法定貨幣或者主權貨幣。是說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一定要跟這個國家主權范圍內法律可以保護的財富規模相對應。也正因為這樣大家會發現今天我們再回去用實物貨幣,用黃金做貨幣已經不可以了。同時我們再回去說民間發貨幣,貨幣的非國家化同樣不可以。今天很多加密數字貨幣擁躉者都舉一個聖典,說哈約克先生就說貨幣應該非國家化。但哈約克的想法到今天還沒有落地,就是違反了貨幣發展的軌跡和邏輯。

我們來看看比特幣。比特幣運用了非常復雜的技術和嚴密的數學運算,但是在貨幣這個體繫上是高度模仿黃金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總量一定,而且每四年減一半,因為黃金儲量是一定的,越容易挖的先挖出來,越往後越不容易挖,所以新增的產量理論上是越來越低的,總有一天會挖完。比特幣也是一樣,總量2100萬個,每十分鍾所含的含量系統設定好了,每四年自動減一半一次,到2140年基本上全部結束。

大家可能看到了現在的信用貨幣存在一些問題,但你再想回過去比照黃金設計出一種新的貨幣體系,本身就違反了貨幣的發展邏輯會規律,從這個角度來講它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貨幣。這些東西只能是一種網路虛擬資產,或者是在一個商圈裡面運用的代幣、商圈幣。它不一定完全沒有價值,難道說黃金脫離了貨幣就沒有價值了嗎?依然有價值,只要你有真正應用的場景。

大家會看到像比特幣這樣的東西,只要在大家認可的比特幣圈裡面,它也是有一定流通使用的基礎。就像現在中國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不代表沒有單位的飯菜票,商場的購物券一樣。

一旦確定了屬於商圈幣,就要嚴格控制在商圈裡面的使用,不能出商圈使用,否則就在挑戰法定貨幣的應用,如果沖擊法定貨幣了,就一定會受到國家的監管。只要你做大了,對法定貨幣體系構成了威脅,它一定會來監管你。今天你會看到這個趨勢已經出現了,各國逐步開始強化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大家知道比特幣盡管模仿黃金,但是它的設計比黃金要嚴格得多,因為它每十分鍾產幣多少都告訴你了,人為是調不了的。然而,嚴格限定每十分鍾的產量,就會使貨幣的供應量和經濟的發展,財富的變化產生嚴重的分離,然後貨幣的幣值根本難以控制。如果真的像比特幣2017年初一千美金到11月份將近兩萬美金,有人說未來可能十萬美金,二十萬美金一個比特幣的話,以它作為貨幣,大家想想整個幣值的波動會多大。因為你上漲得快,可能貶得也會很大。更重要的是,比特幣一開始沒有引起大家重視,很多學生在宿舍里玩,因為不值錢,所以前期挖出來的比特幣密鑰都丟了,成為死亡幣,而且這個是激不活的。今天大概1700萬的比特幣挖出來,其中有三百七八十萬是死亡幣,那本來2100萬個就很有限,再去掉三百七八十萬個幣的話,這個幣的供應量就更有限了。更何況如果它真有上升空間的話,馬上就會有很多人不是做幣的支付,而是將其作為儲藏物、收藏品,那供應量就更有限了。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講,真正搞貨幣的人就會發現,它其實很難發揮貨幣的作用,它更像是一個貨幣的對應物,像黃金一樣作為儲值物是可以的。

第二,我們來看看像比特幣區塊鏈能不能顛覆世界,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比特幣非常強調去中心、去中介、點對點。但是怎麼實現去中心呢?一定需要社會上的計算機加盟共同運行,共同維護規則。因為如果系統運行的主機是某一家的主機,你要更改系統的規則是非常容易的,你怎麼能講是去中心呢?所以比特幣一定是要社會上的計算機共同參與運行。要大家參與的話,第一個前提是系統要開源,自動下載馬上能運行,不需要做大量測試才能聯網運行,否則根本就應付不了社會化、全球化的加盟體系。

第二規則要內置到系統裡面,所謂的編碼即規則。大家在運行這個系統的同時就是維護這個規則,未來未經過加盟的節點一半以上的同意,你即使一開始維護這個編碼的人員也無權更改系統的規則。但是要做到這一條談何容易啊,它需要共識、需要激勵。最後的結果就是越追求去中心,去中介,就形成了一種完全封閉的網路體系。你今天看到,比特幣上面能運行什麼東西呢?只有一個東西,就是比特幣。而比特幣是哪來的呢?是鏈生資產,是挖礦出來的,跟現實世界沒有任何的關系。正因為這樣,它才能做到從一開始產幣到幣任何的變動,每一個帳戶都是全網監控的,是很難篡改的,是可以溯源的。正因為每個帳戶可以保真,所以我們才可以做到根本不知道帳戶後面的人是誰,只要保證這個帳戶是真是的就可以做交易。

結果有人在這個基礎上演繹出來說,用了區塊鏈就可以不用知道對方是誰就可以做交易,真的是這樣的嗎?

比特幣去中心、點對點的交易是有嚴格的前提的。從一開始就必須在一個封閉的網路體系裡面,交易的資產只能是鏈生資產,不可能把現實的財富送上去。當不能把現實的財富送上去運行,這怎麼能解決現實的問題呢?所以比特幣今天依然需要兌換成法定貨幣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如果不能兌換成法定貨幣,其價值會大打折扣。更多比特幣解讀:

問題是比特幣這個區塊鏈本身沒有交換的功能,只有挖礦、產幣和內部的點對點的轉移。沒有兌換的功能,要兌換必須要出比特幣的圈到外掛的交易體系。所以大家會看到今天出了很多數字貨幣的交易所,交易所出了問題不代表比特幣體系出了問題。比特幣的體繫到了今天為止依然是安全的,前提是它是個完全封閉的,不受外面影響的體系。

還有一個,比特幣產幣的規則每十分鍾多少個幣,它忘了貨幣金融是連在一體的,金融是需要有貸款生息或者投資分紅的。大家看看比特幣生息產幣的規則有沒有貸款生息和投資分紅額外幣的產量呢?沒有,必須出來換成法定貨幣以後,只有通過法定貨幣才能實現貸款和投資的需求。如果嚴格用比特幣的區塊鏈,金融的功能會大受影響,這是我們需要看到的。

正因為這樣,我們比特幣區塊鏈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大家想像的非常好,它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但是它是完全封閉的體系,實際上解決不了我們現實問題。

因此,以太坊設計人說這樣不行,這樣就成為網路游戲了,在這個東西裡面要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以太坊加了一個智能合約,在上面可以做一些私活。但是一加智能合約以後就打破了傳統的封閉,今天以太坊的安全性就比比特幣要弱一點了。

同時,比特幣、以太幣堅持全網驗證、全網記錄,量一大以後全網的存儲占的空間非常大,效率非常差,消耗的資源越來越大。今天又有人探索能不能進一步提升,比如,一定要全網驗證,全網記錄嗎?現有的銀行不也就兩地三中心,不是也沒有出現大問題?我們能不能在這裡面選若乾的核心節點,比如21個節點,31個節點就可以?EOS或者類似的東西所謂的區塊鏈3.0,基本上是採用縮小節點,不再全網同時記錄、同時存儲了。

這又出來一個問題:這些核心節點誰來選呢?如果是由你某一方指定核心節點,那不就沒有去中心了嗎?所以大家又在探討我們能不能編一個系統,在選節點的時候就是去中心的。現在都還在不斷地探討,甚至進一步說挖礦需要巨大的能量消耗,一定要挖礦嗎?類似這些方面,今天區塊鏈都還在不斷地在探索。

那麼,講到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區塊鏈目前還處在它的研發初期,我們可能認為它很有發展的空間,但是不要輕易地說它能顛覆這個,顛覆那個,目前可以看到真正的應用非常地有限,還需要做大量的探索。

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從去年以來一直呼籲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數字幣、區塊鏈。從目前的發展階段和應用場景來看,區塊鏈研發會有兩大分支:一個分支是繼續聚焦於底層技術的發展,就是公鏈的研發,不斷地去改進。但是一定要知道底層技術、公有鏈的研發需要大量長期的研發,這是很難的。我們希望有人繼續沿著這條路扎扎實實地去研發、去突破。

另一個分支是應用。這個應用就不要想著像比特幣一樣的區塊鏈,聚焦在挖礦造幣上面去,我一直在呼籲大家要跳出比特幣挖礦造幣區塊鏈的範式來找應用。找什麼應用呢?那就不要再去追求去中心、去中介,追求的是信息的分布式處理,連續的加密,可以溯源,不可以篡改等,優先做這些方面解決實際問題。從這個方面大家看到有是很多應用場景的,因為這個社會在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

首先可以找跟我們的財產或者債權債務交互頻繁沒有那麼密切關系的其他東西。大家會看到,現在像BAT他們都在做網路游戲,不管是養貓還是養寵物,是網路應用,不涉及現實的財物和法律法規。第二是做公益性事業,像捐款,是錢物單向出去不需要再回來,沒有買賣關系,沒有借貸關系,但是人們關心這個東西是不是按照我的意願去了,所以可以溯源、可以追蹤。

再進一步,我們現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政務裡面有大量的單證、合約、影像等等東西,我們能不能幫他推到鏈上,上網運行,保證這個東西是真的,合法的,不可逆轉的,隨時可以查的。這都是可以的。再進一步可能才是未來向著所謂計算機聯網,信息聯網和價值聯網,也就是實物聯網相融合的方向發展。所謂的真正的要解決我們現實問題,那可能還要有一段過程。

這是我想跟大家做的交流。區塊鏈是多種技術的集成,比特幣是第一個應用,也是到目前為止非常完整的一個封閉式的體系,它很安全,但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目前比特幣區塊鏈或者類似的區塊鏈都存在著「去中心、高效率和安全性」三者不可兼得的三角關系,所以要實事求是,注重解決現實問題,注重應用的使用,要跳出比特幣區塊鏈的範式。這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個基本觀點,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區塊鏈概念?區塊鏈究竟是什麼?三分鍾讀懂!

2019年10月25日,新聞聯播傳遞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國家要大力發展區塊鏈。之後,區塊鏈簡直就是網紅,大街小巷都飄盪著「區塊鏈「的身影。實際上,很多科技企業早已在區塊鏈技術上布局。

盡管說區塊鏈很火,但是很多人對於區塊鏈並不是很了解。

區塊鏈是什麼呢?

我們先看一下度娘是怎麼解釋的。網路顯示: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為什麼會被叫做區塊鏈呢?

區塊鏈是由一個個的區塊鏈接而成,而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各區塊節點的交流信息,區塊很像資料庫的記錄,每次寫入數據,就是創建一個區塊。而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區塊鏈的特點有哪些呢?

區塊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去中心化:在區塊鏈的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這里沒有中心管制。去中心化很好的建立了彼此之前的信任聯系,盡管沒有一個中央管理機構,但是人們之間可以相互協作相互信任。這主要應用了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

2、開放性: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的人是開放的,除了一些加密的信息不被開放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在這里查到數據。

3、獨立性: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區塊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因為區塊鏈系統中大家手裡都是一樣的賬本,如果有人想篡改的話,那麼只有在控制了超過51%的記賬節點,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然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主要是源於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共識機制,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

5、匿名性:很多人覺得區塊鏈這么開放,這么透明,是不是我們就沒有隱私了?其實不是,雖然說在區塊鏈中的交易信息是公開透明的,但是賬戶的身份信息是被進行加密的,只有得到了授權,才能訪問。

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區塊鏈。

家裡一共三口人,爸爸媽媽和哥哥弟弟。去年的時候,家裡的賬本是由爸爸來負責的,家裡所有的進賬以及支出都是爸爸一個人在負責。

然而雙十一那天,一向節儉的媽媽想在某寶上給自己買一件漂亮的衣衣,一查賬本,發現不對勁兒。按理說除了存銀行和理財的一些錢,家裡的日常消費的的錢的去向都在這個賬本上,但是怎麼看怎麼都不對。有的消費明明沒有,卻被記錄在內。

後來,爸爸主動招供,說是自己忍不住買了一包煙。

後來媽媽改了策略,全家人都記賬,每個月的消費支出大家都記在自己的賬本上。每當家裡產生了一筆交易或者消費的時候,媽媽都會喊一聲,記賬啦,大家就都把交易記載自己的賬本上。這就是去中心化記賬模式,人人都是中心,人人手裡都有賬本。

而之前的爸爸記賬模式就是中心化記賬,如果爸爸一個人想做手腳,很難有人看得出來,而去中心化記賬模式很好的解決了中心化記賬的弊端,如果爸爸想篡改賬本的話,非常難。

比如說,爸爸如果想從賬本里拿點兒錢再偷偷買煙的話,錢的數量是有限的,而想拿錢就得改改賬本,但是光篡改自己的賬本是不行的,他得把包含他在內的三個人的賬本都改掉。而這無疑是比登天還難。

所以,很多次爸爸動了抽煙的念頭之後,但是無奈現狀如此,只得放棄這個念頭。

區塊鏈和比特幣是不是一回事兒呢?

實際上,區塊鏈和比特幣並不是一回事兒,它只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的數字貨幣而已。

2008年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幾年,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而區塊鏈首先被應用於比特幣。

區塊鏈的緣起是解決信任問題,而且,區塊鏈最成功的一個應用是數字貨幣。比特幣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區塊鏈最成功的一個應用。

區塊鏈的應用有哪些?

區塊鏈的應用其實很廣泛,除了數字貨幣,比特幣未來的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區塊鏈技術目前已在不同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商品溯源、版權保護與交易、支付清算、物聯網、數字營銷、醫療等,推動不同行業快速進入「區塊鏈+」時代。

1、支付清算:區塊鏈可摒棄中轉銀行的角色,實現點到點支付,減少中轉費用,加速資金利用率。

2、商品追溯:比如我們在某寶上買一件衣服,我們可以看到這件衣服的前世今生。

3、證券交易:傳統的證券交易需要經過四大機構協調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區塊鏈技術可獨立地完成一條龍式服務。

4、供應鏈: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供應鏈系統,系統內部同步信息、可做到對各個環節把控,更好的完成分工協作,便於事後追責。

5、知識產權:版權上鏈,我們的攝影作品、音樂作品、文學作品等都會成為我們的信息,信息所有權將得以確認,成為我們的財產。

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是一套以幾乎無法偽造或篡改的方式構建而成的數據存儲數學架構,可用於存儲各類有價值數據。

互聯網進入生態時代,其應用已滲透到金融服務、物聯網、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區塊鏈的出現,使得互聯網發展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聯網、秩序互聯網轉型,其以共享經濟與價值鏈接為主要特徵的「分布式商業」模式,將催生大量的跨機構新型創新合作場景,構建起以區塊鏈技術為虛擬中心的新產業生態系統,將對經濟社會治理、產業變革與創新產生顛覆式影響。

⑷ 區塊鏈都有哪些場所,區塊鏈是幹嘛

區塊鏈當前有哪些應用場景?

1、區塊鏈和金融,支持供應鏈金融,緩解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題。2、區塊鏈和版權保護,從確權到維權,有效降低從確權到維權所需的時間成本,打通版權保護全流程。3、區塊鏈與文化娛樂,促進全新的文化產業價值網路的形成。以游戲行業為代表,改變目前行業不透明、消費者的話語權弱勢和價值流通不暢的現狀。4、區塊鏈和教育,產學結合,鼓勵學有所長,保護學有所得的學術版權,改善學習社區。5、區塊鏈和醫療健康,建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就醫和智慧醫療體制,重構醫療保險系統,保證葯品溯源。6、區塊鏈和政務,政務流程公開透明,簡化稅務,化解電子發票難題,形成具有穩定信任基礎的經商環境。7、區塊鏈和司法,建立身份認證,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監督執法從

如何定義區塊鏈?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一種萬能的技術,無所不能,多少有點把區塊鏈技術神話了!

在區塊鏈技術的定義上,美國學者梅蘭妮斯萬在其著作《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定義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公開透明的、去中心化的資料庫。

區塊鏈定義:狹義VS廣義

至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自然要結合區塊鏈具有的區別於其他技術體系的特點來說。

區塊鏈技術特點包括: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夠協同運轉的資料庫存儲系統,區別於傳統資料庫運作——讀寫許可權掌握在一個公司或者一個集權手上(中心化的特徵),區塊鏈認為,任何有能力架設伺服器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來自全球各地的掘金者在當地部署了自己的伺服器,並連接到區塊鏈網路中,成為這個分布式資料庫存儲系統中的一個節點;一旦加入,該節點享有同其他所有節點完全一樣的權利與義務(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徵)。

與此同時,對於在區塊鏈上開展服務的人,可以往這個系統中的任意的節點進行讀寫操作,最後全世界所有節點會根據某種機制的完成一次又依次的同步,從而實現在區塊鏈網路中所有節點的數據完全一致。

今年初,區塊鏈這一名詞開始進入大家的生活中,上至國家領導,下至跳廣場舞的大媽都知道這個名詞,這一名詞的廣泛被知是由比特幣帶來的。

眾所周知,比特幣最初的幾十個只能換一個披薩到巔峰時候的20000多美金一個,暴漲了何止千倍,由此也造福了一大批土豪,目前有區塊鏈技術產生的虛擬貨幣日漸走入大家的生活,許多人都加入了炒幣行列,經常聽人說,買對百倍幣,單車變跑車,一幣一嫩模,可想而知,其中是多麼的吸引人。

08年開始,各種應用於區塊鏈技術的游戲也火爆了起來,諸如養成類(網路萊茨狗,360區塊貓),挖礦類(網易星球,虛擬地球,公信寶),這些以區塊鏈的名義吸引著大家的加入,當然也不乏一些確實靠譜的,這就需要大家仔細辨別了。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將數據區塊有序連接,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其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資料庫)技術。通俗的說,區塊鏈技術可以在無需第三方背書情況下實現系統中所有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可追溯。區塊鏈作為一種底層協議或技術方案可以有效地解決信任問題,實現價值的自由傳遞,在數字貨幣、金融資產的交易結算、數字政務、存證防偽數據服務等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數字貨幣

在經歷了實物、貴金屬、紙鈔等形態之後,數字貨幣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方向。相比實體貨幣,數字貨幣具有易攜帶存儲、低流通成本、使用便利、易於防偽和管理、打破地域限制,能更好整合等特點。

比特幣技術上實現了無需第三方中轉或仲裁,交易雙方可以直接相互轉賬的電子現金系統。2019年6月互聯網巨頭Facebook也發布了其加密貨幣天秤幣(Libra)白皮書。無論是比特幣還是Libra其依託的底層技術正是區塊鏈技術。

我國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製。我國的數字貨幣DC/EP採取雙層運營體系:央行不直接向社會公眾發放數字貨幣,而是由央行把數字貨幣兌付給各個商業銀行或其他合法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社會公眾供其使用。2019年8月初,央行召開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步伐。

金融資產交易結算

區塊鏈技術天然具有金融屬性,它正對金融業產生顛覆式變革。支付結算方面,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體系下,市場多個參與者共同維護並實時同步一份「總賬」,短短幾分鍾內就可以完成現在兩三天才能完成的支付、清算、結算任務,降低了跨行跨境交易的復雜性和成本。同時,區塊鏈的底層加密技術保證了參與者無法篡改賬本,確保交易記錄透明安全,監管部門方便地追蹤鏈上交易,快速定位高風險資金流向。證券發行交易方面,傳統股票發行流程長、成本高、環節復雜,區塊鏈技術能夠弱化承銷機構作用,幫助各方建立快速准確的信息交互共享通道,發行人通過智能合約自行辦理發行,監管部門統一審查核對,投資者也可以繞過中介機構進行直接操作。數字票據和供應鏈金融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目前的供應鏈金融很難惠及產業鏈上游的中小企業,因為他們跟核心企業往往沒有直接貿易往來,金融機構難以評估其信用資質。基於區塊鏈技術,我們可以建立一種聯盟鏈網路,涵蓋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商、金融機構等,核心企業發放應收賬款憑證給其供應商,票據數字化上鏈後可在供應商之間流轉,每一級供應商可憑數字票據證明實現對應額度的融資。

數字政務

區塊鏈可以讓數據跑起來,大大精簡辦事流程。區塊鏈的分布式技術可以讓政府部門集中到一個鏈上,所有辦事流程交付智能合約,辦事人只要在一個部門通過身份認證以及電子簽章,智能合約就可以自動處理並流轉,順序完成後續所有審批和簽章。區塊鏈發票是國內區塊鏈技術最早落地的應用。稅務部門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稅鏈」平台,稅務部門、開票方、受票方通過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加入「稅鏈」網路,真正實現「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秒級開票、分鍾級報銷入賬,大幅降低了稅收征管成本,有效解決數據篡改、一票多報、偷稅漏稅等問題。扶貧是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落地應用。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實現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

存證防偽

區塊鏈可以通過哈希時間戳證明某個文件或者數字內容在特定時間的存在,加之其公開、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為司法鑒證、身份證明、產權保護、防偽溯源等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在知識產權領域,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簽名和鏈上存證可以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進行確權,通過智能合約創建執行交易,讓創作者重掌定價權,實時保全數據形成證據鏈,同時覆蓋確權、交易和維權三大場景。在防偽溯源領域,通過供應鏈跟蹤區塊鏈技術可以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葯、農產品、酒類、奢侈品等各領域。

數據服務

區塊鏈技術將大大優化現有的大數據應用,在數據流通和共享上發揮巨大作用。未來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都將產生海量數據,現有中心化數據存儲(計算模式)將面臨巨大挑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邊緣存儲(計算)有望成為未來解決方案。再者,區塊鏈對數據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機制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高質量,這成為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等一切數據應用的基礎。最後,區塊鏈可以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實現多方協作的數據計算,有望解決「數據壟斷」和「數據孤島」問題,實現數據流通價值。針對當前的區塊鏈發展階段,為了滿足一般商業用戶區塊鏈開發和應用需求,眾多傳統雲服務商開始部署自己的BaaS(「區塊鏈即服務」)解決方案。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將有效降低企業區塊鏈部署成本,推動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未來區塊鏈技術還會在慈善公益、保險、能源、物流、物聯網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區塊鏈」這三個字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徹底被點燃,風頭蓋過了一切事物,有人說這是新時代的到來,過去的已成為古典的,還有人說一切都是炒作,終究是個泡沫。

其實區塊鏈技術並不是一個新生的概念,早在過去兩年就已經開始被應用到很多行業之中,比如電子簽名。近日,第三方電子簽名平台e簽寶向新芽NewSeed透露了區塊鏈應用的最新進展。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e簽寶產品中主要應用於存證和出證兩方面,應用的場景包括版權保護、在線簽約、網頁取證、電話錄音、郵箱存證等方面。

以網路作品維權舉例,由於網路維權一般採用事後取證的方式,並沒有在證據產生的過程中進行實時確權,所以整個確權過程耗時長,取證難度大、成本高,舉證、溯源都異常困難,沒辦法滿足網路作品傳播快、數量多的特點。

e簽寶的基於時間戳+區塊鏈的知識產權保護新方案,從用戶進行實名認證開始,就實時固化過程中產生的電子數據,並通過同步於國家授時中心的時間源服務,給網路作品加蓋具有法律效力的時間戳,證明電子文件在某個時間段沒有被篡改。而區塊鏈技術則可以在網路中建立點對點的信任,確保所有的區塊鏈節點都能記錄完整的版權確權和交易記錄,並且可以溯源,真正實現防抵賴防篡改,實現了一種分布式的信任基礎設施。

創始人兼CEO金宏洲認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數據存證、出證的工作效率,以及當事人的身份可信度,降低了信任成本,但並不能取代原先的中心化的公鑰加密技術,兩者應是互為補充的狀態,通過這兩者的搭配,從而為用戶提供實時、可靠的確權方案。

接下來,e簽寶也將著重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平台,金宏洲表示,數據存證、出證只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較粗淺的應用,是實現區塊鏈技術落地的第一步,而實現真正的智能合約則是第二步。「智能合約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電子合同,它指的是一種過程,從合約的締結到確認再到最後的執行。」金宏洲解釋道。

從技術層面看區塊鏈並不是一門全新的技術,而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智能合約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具體而言,區塊鏈技術是一種通過去中心化、高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

由於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數據存儲」、「可追溯性」、「防篡改性」、「公開透明」等優勢特點,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數據領域的數據真實性、安全性與開放性問題,通過建立可信任的數據管理環境,防範和避免各類數據造假、篡改、遺失等數據管理問題,促進數據的高效共享與應用。實踐探索過程中,區塊鏈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展,尤其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不斷賦能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服務。

促進交易數據共享和交易見證

促進交易數據共享

當前不同交易中心數據不互通,存在不同交易中心主體信息需要重復錄入、評標過程投標人提供的場外業績驗證困難、同一人員重復擔任項目經理排查難、交易主體失信成本低等問題。建立基於區塊鏈的跨地區的主體庫可以很好地緩解上述問題。

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特性可有效保障數據的實時或准實時共享,可減少主體信息重復錄入操作;利用區塊鏈信息不可篡改可保障數據在鏈上流轉過程的真實性,區域聯盟內的投標人業績直接取自鏈上數據使得假業績無所遁形。同時通過區塊鏈的投標行為數據共享為「失信企業聯合懲戒」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數據基礎。

基於區塊鏈的交易見證

《關於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19〕41號)文件指出需優化見證、場所、信息、檔案、專家抽取等服務。但目前公共資源交易過程見證以人工現場見證為主,見證力度有限,對人力資源佔用高,見證效果有限。傳統的數字化見證系統因其中心化特點事後數據容易被篡改,且數據在存儲、遷移過程容易損壞或丟失,從安全性可用性上都存在一定缺陷。

利用區塊鏈分布式、難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對每個交易環節產生的數據進行固化存證,通過時間戳技術、摘要演算法、電子簽名技術准確記錄數據產生的時間、內容、數據來源。根據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對於簡單的結構化數據可直接將數據保存在區塊鏈上,對於非結構化的版式文件、視頻、音頻的等大文件通過區塊鏈保存其摘要信息,原文件通過分布式文件存儲服務進行保存。當交易存在糾紛或者問題的時候,區塊鏈可提供一套可信的交易過程數據,釐清交易主體各方的責任。實現全環節風險防控、全過程可溯可查、全方位服務提升的目標。

促進電子保函費率合理化

促進投標企業金融服務和企業融資

促進電子保函費率合理化

目前電子投標保證金擔保保函已在招投標領域有一定的應用,為投標企業解決了投標保證金方面的資金佔用問題。但因目前各家金融機構沒有可靠的投標人歷史投標行為數據,無法對不同投標人的違約風險進行判別,導致對投標人收取的擔保服務都採用固定費率,使少部分違約風險高的投標人擔保成本被分攤到大部分違約風險低的投標人身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部分投標人保函費率。

目前是否使用電子保函由投標人自主選擇,而費率又是投標人的主要選擇依據,若通過區塊鏈匯聚共享投標人履約記錄,分析不同投標人履約風險,為不同投標人提供不同擔保費率,既降低金融機構風險,又可降低大部分投標人的使用成本促進投標保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促進投標人重約定守信用,維護招投標市場秩序。

促進投標企業金融服務

投標人的投標行為分散在各個交易中心,單純地將數據匯聚至一個中心化的信息系統又存在數據被篡改風險(不可信),有價值的投標人交易行為數據無法安全可靠地匯聚、共享。通過區塊鏈技術匯聚多個交易中心投標人,歷史投標、中標、違約、違規等行為記錄為金融機構對投標人的在招投標細分行業的信用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解決中標企業融資問題

傳統的企業貸款主要通過評估企業償債能力:抵押物、審計過的報表、持續性盈利等有要求,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拿不出這些「證明」,融資難、融資貴成為招投標活動中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使用過去的方法已經走不通了,要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唯有依靠新技術和新工具。藉助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點,匯聚多個交易中心一手業務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可信投標人畫像。一方面提金融機構高風控水平,挖掘優質投標企業,另一方面為投標企業降低貸款門檻,優化服務體驗。

借鑒供應鏈金融模式,招標人是政府部門、國家企事業單位具有很好信用的核心企業,中標人作為供應商獲得的中標合同被金融機構認為是一種優質的資產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傳統紙質模式下存在訂單合同造假風險且流程煩瑣,中心化系信息系統又需要運營方有極強的權威性。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及難篡改特點將有助於上述問題的解決,將招標人與投標人的合同簽署及後續金融服務環節都在區塊鏈上實現,既解決數據可信問題又降低了整個系統對中心化權威機構的依賴。

通過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國內企業賒銷盛行,中標人上游供應商的資金缺口大,招標人的信用只能傳遞到中標人(中標合同無法拆分、轉讓),上游供應商無法獲得金融機構優質貸款。若將中標合同轉換為鏈上「通證」,「通證」可拆分,持有「通證」的中標人可將部分或全部的憑證支付給上游供應商,實現可貼現、可融資。鏈上「通證」可由一級供應商拆分流轉至二級(和多級)供應商,從而讓核心企業信用傳遞至多級供應商。因賒銷導致的供應商資金短缺問題得到解決,改善了營商環境;通過區塊鏈進行價值傳遞,融資周期極大縮短;降低供應商貸款成本,有利於降低原材料或中間產品生產成本,並最終提高投標人的利潤空間、間接的降低招標人的成本。

關於區塊鏈,咱們可以想像成去中心化的管理形式以及技術處理方式。

我舉個例子,你們家一共五口人,在如何安排工作以及處理家庭關系方面,一直都拿捏不好分寸。

於是,你們全家一起商量,乾脆用投票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那麼這種投票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叫做最初級的區塊鏈。

去中心化,解決問題。

區塊鏈可以有哪些應用場景呢?

事實上,我們很多家庭、很多組織,每天都在使用區塊鏈管理形式

但,這種用於組織關系的區塊鏈應用,並不能產生經濟價值。

區塊鏈在經濟方面可以有哪些應用呢?

第一種,應用於稅務存證、銀行轉賬等

充分利用區塊鏈的溯源功能,讓所有的記錄都可以隨時調取查詢

第二種,應用於企業經營管理

企業使用區塊鏈管理形式,可以更好的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讓企業能夠發展得更快、賺錢更多。

總結: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包括稅務、銀行轉賬等,也可以應用於企業經營。

區塊鏈的特徵是分布式記賬、去中心化,但最終的目的是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加平等。技術只有為人類價值服務才有意義,符合人類價值需求的技術才會發展起來,所以區塊鏈符合人類對自由平等的追求,所以其成為主流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目前玩區塊鏈噱頭的很多,基本上都是用於發幣。目前新推出的ono,是一款去中心化,自由的全球性的社交平台。由於去中心化,你的聊天通信信息都是點對點的,其餘人不可看。也就是說,你的一言一行不再像現在在微信、qq、臉書一樣被記錄在案並被隨時查閱,讓你擺脫監視困擾。

其實任何一個領域都可利用區塊鏈技術,以前需要第三方確認傳遞的信息都可在上完成,並在多個節點進行確認,很難(幾乎不可能)刪改。

目前區塊鏈還屬於起步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但同時也是較佳的進入時間。

區塊鏈是一項去中心化的技術,目前互聯網所能覆蓋的產品,區塊鏈均可應用其中。

目前呼聲較高的應用行業為金融行業。

已經落地的應用為商品溯源,阿里和京東已經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所售的部分商品進行全程溯源,消費者可以對所購買的商品進行追蹤溯源。數字廣告行業的區塊鏈應用也不在少數,由於數字廣告的流量欺詐每年導致的損失高達數百億美金,所以目前已經出現了基於數字廣告的區塊鏈應用項目,比如DCAD,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廣告應用,主要解決的是流量欺詐的問題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日趨成熟,會在很多行業得到應用,打造一個基於技術信任的新型生態模式

區塊鏈是什麼

如果用非專業術語解釋區塊鏈,區塊鏈就是一個存放數據的地方,只不過在區塊鏈中存放的數據安全可靠還不用人管,所以在互聯網這個數據爆炸,信息爆炸的地方,能有這么一個地方,將會是神仙寶地一般。

區塊鏈能幹什麼

如果當你問道區塊鏈能幹什麼的時候,不如說什麼應用需要用到區塊鏈。前面說區塊鏈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那麼,但凡是互聯網上需要安全地保護數據的地方都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例如:

因為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低保戶數據,現在的互聯網,數據就是價值就是財富,因此價值保護和價值傳輸是互聯網今後發展的方向,而區塊鏈技術恰好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如有不足,歡迎大家評論指正。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參與交易的雙方不需要知道對方是誰,也不需要第三方進行信任背書,只需要信任共同的演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直接交易。

它的特點就是去信任、去中心化,每個節點賬本的毀壞對整個區塊鏈沒有影響,區塊鏈運行點對點支付,沒有一個可能會作弊的中心,安全性大大提高,整個交易網路從一個星型結構變成了點對點的P2P結構.

未來區塊鏈會應用於很多領域,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從數字貨幣到證券與金融合約、醫療、游戲、人工智慧、智能合約、物聯網、電子商務、文件儲存等等領域都可以進行廣泛應用。

一、雲存儲

這個是統計了目前互聯網上雲存儲的數據量,google的數量最大,也就8000PB,那如果把互聯網上大家的閑置的分享出來呢?

星光雲通過星光鏈打造區塊鏈數據計算和存儲湖,總存儲量未來目標為15000P(約157.2864億G)。這將是阿里雲1500PB的10倍以上!也是擴建後世界上最大存儲湖泰州存儲中心的4倍多。

二、醫療方面

用區塊鏈技術對個人醫療記錄進行保存,也就保留了個人醫療的歷史數據,未來看病或對自己的健康做規劃時可直接調用歷史數據。這些數據有很強的隱私性,使用區塊鏈技術也有助於保護患者隱私。

區塊鏈技術有哪些應用領域?

應用領域:金融領域,物聯網和物流領域,公共服務領域,數字版權領域,保險領域,公益領域。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區塊鏈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域都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可以用區塊鏈來改造。

區塊鏈技術

該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基礎理論及應用知識,具有區塊鏈軟體開發能力、軟體開發實踐和項目組織的基本能力,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競爭和團隊意識及工匠精神,能從事區塊鏈技術設計、管理、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有哪些應用場景?

行業主要企業:中國平安(601318)、東港股份(002117)、信息發展(300469)、遠光軟體(002063)、博思軟體(300525)、飛天誠信(300386)、四方精創(300468)、工商銀行(601398)、順豐控股(002352)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區塊鏈下游應用結構、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

區塊鏈投資熱度有所緩和

2016-2018年投融資頻次及額度劇增,截至2018年10月,中國區塊鏈公司/項目融資數量達349筆,融資總額高達170.78億人民幣。2019年融資事件數量為149筆,同比下降50%,融資金額為34.9億元,同比下滑75%,資本方對區塊鏈公司的投資逐漸趨於理性。進入2020年後,資本對於區塊鏈的投資熱情進一步下降,2020年全年區塊鏈行業融資事件共計114筆,融資金額為65億元。

2020年區塊鏈相關企業數量已超6萬家

在企業數量方面,2020H1我國提供區塊鏈專業技術支持、產品、解決方案等服務,且有投入或產出的新增區塊鏈企業數量達303家,同比增長274.07%。截至2020年末,我國共有區塊鏈相關企業64062家,同比增長52.88%。

當前,與區塊鏈相關的應用及公司,包括但不限於:

金融領域是區塊鏈下游最大應用領域

根據《中國區塊鏈發展白皮書(2020)》的披露,隨著區塊鏈應用落地加快推進,「區塊鏈+」業務已經成為互聯網骨幹企業進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重點,在金融業務之外,積極部署互聯網、溯源、供應鏈物流、數字資產、政務及公共服務、知識產權、法律、醫療等多領域的應用。其中,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領域,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項目落地。

2020年市場規模達5.61億美元

2016-2018年,大型IT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區塊鏈,初創企業進入井噴模式,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IDC的數據,中國區塊鏈行業經歷了從2017年的0.85億美元級別市場規模,到2020年的5.61億美元級別產業規模的改變。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最簡單、最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賬,或者分布式賬本。」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系統背後都有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賬本,以往都是維護系統的人負責管理資料庫,記錄用戶的行為,也就是記賬,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它讓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不僅人人記賬,而且通過鏈接,人人都能擁有完整的賬本。
「區塊鏈實質上是一種集體式記錄方式。特別之處在於它別出心裁地採用一組技術,實現了記錄結果的真實可信,難以毀壞也無法篡改。」張孝榮說,「一是人人都有權記錄,並且互相認證以辨真假,這叫共識機制;二是人人都無法篡改記錄,因為有密碼學簽名;三是人人都有副本,所以即使有的賬本損壞了,整體也不受影響,這叫分布式存儲。通過這種方式記錄下的信息以區塊方式按照時間鏈條呈現,所以叫做區塊鏈。」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加密數字貨幣本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可謂是區塊鏈1.0版本。但2014年前後,業界開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價值,區塊鏈逐漸從數字貨幣中剝離出來,應用於數字貨幣外的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應用領域前景廣泛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的顛覆性創新。如果說蒸汽機和電力解放了生產力,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改變價值傳遞方式。
例如在金融領域,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很高,還有復雜的手工流程,而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能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還使小額跨境支付成為可能。2017年12月,招商銀行完成從香港永隆銀行向永隆銀行深圳分行的人民幣頭寸調撥業務。這是全球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同業間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
此外,根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區塊鏈的應用已延伸到醫療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拿文化產業來看,復製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等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行業痛點。有了區塊鏈,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交易等記錄真實透明、可信可查,問題迎刃而解。
張孝榮表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兩大問題:一是流向可見,二是零信任成本。在過去,實體紙幣的流通是看不見的,但所有數字化資產的流向都有「鏈」可查。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楊延超也認為,區塊鏈的最大優勢是真正完成了一個匿名社會下的信用構建,給諸多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因此就使各種創新應用成為可能。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在技術推廣上,區塊鏈不存在太大的壁壘,這在全球的比特幣實踐中已經得到證實,其主要阻力還是來自觀念和施行上的障礙。
「一方面,社會對於區塊鏈中的『裸露』狀態可能會很介意。區塊鏈為商業社會構建了一個『天網』,公司的經濟活動全部被記錄,也就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樣一些商業策略在區塊鏈之下很可能無法實施。」
「另一方面,現在的法律體系滯後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如何置於法律的監管之下是需要進行研究的。」段永朝說。
區塊鏈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就會對長久以來社會形成的中心管理模式造成沖擊。除了法律,如何建立能夠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環境,讓技術造福社會而不用於作惡,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⑹ 羅毅:深化IT架構轉型,助力業務創新發展

工商銀行通過實施「1031」工程、信息化銀行建設等工作,打造了同業領先的第四代核心銀行系統,確立了信息 科技 領先優勢。隨著銀行進入4.0時代,金融 科技 推動銀行從生產資料、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三方面打破傳統、變更生產經營模式,順勢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化的時代特徵,銀行不斷豐富服務渠道、完善產品供給、提升服務體驗和效率,同時對企業級架構建設和信息系統轉型提出了新要求。

為應對內外部形勢變化、滿足業務創新轉型發展要求,工商銀行於2015年啟動IT架構轉型工作。充分利用分布式、雲計算等新技術,基於開放平台與主機有機結合的基礎架構,構建面向未來業務發展,以開放性、高容量、易擴展、成本可控、安全穩定、便捷研發為特徵的全新技術體系。在技術變革的外部驅動和轉型發展的內生需求互相作用下,工商銀行於2017年啟動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工程,圍繞「客戶服務智慧普惠、金融生態開放互聯、業務運營共享聯動、創新研發高效靈活、業務 科技 融合共建」的智慧銀行建設目標,通過整合構建企業級業務架構,強化產品創新頂層設計與跨產品線整合,將業務架構由內部企業級延展至跨界生態,在業務架構指導下,進一步深化IT架構轉型,持續優化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安全架構,建立金融與 科技 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態體系。

1.構建服務化、松耦合應用架構。 同步ECOS工程建設,工商銀行引入了業界領先的持續價值提升方法論,通過分析全行發展戰略、業務發展前瞻性規劃和業務現狀問題,體系化地開展業務領域頂層設計,從流程、產品、實體等三個維度開展業務建模,整合構建覆蓋63個業務領域、100多個業務組件、近4000個任務組件的企業級業務架構,並指導推動IT系統建設。通過從業務領域、業務組件、業務對象到IT應用、IT服務、數據對象的對接落地,圍繞業務對象,以數據為中心聚合服務,形成了覆蓋業務產品服務、業務和數據基礎服務、技術基礎服務的企業級服務體系,打造了分層解耦的應用架構。建立組件化研發機制,實現業務模型的高效傳導,促進統一架構語境下從業務到IT的一致性承接。在支付結算、信用卡等熱點領域完成組件化落地, 提煉 了19000餘個IT服務,日交易量逾40億筆,提升了產品研發的市場響應速度。

2.打造主機+開放平台雙核心系統。 依託自主可控、體系完備的開放平台技術,逐步從傳統的以主機為核心的應用布局向主機+開放平台雙核心布局轉型,初步建成具備承接主機業務下移能力的開放平台核心銀行系統。在國內大型銀行中,率先實現銀行核心業務的完整閉環處理,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有超過90%的應用部署在開放平台。在中資銀行中,率先使用自主研發的開放平台境外核心業務系統,已在歐洲、亞太區域新設機構實際投產運營。隨著雙核心建設不斷深化,工商銀行在業務量快速增長態勢下,整體保持主機資源零增長,2015~2020年累計實現主機資源壓降65000MIPS以上。

3.形成雙輪驅動的開放金融生態。 工商銀行建設以「嵌入場景、輸出金融」為特徵的API開放平台,與以「綠色部署、敏捷上線」為特徵的金融生態雲,組合形成全行互聯網金融場景建設「雙輪驅動」的體系化品牌。目前已對外開放9大類1800多項API服務,為8800多家合作方提供服務,成為銀行同業中「合作夥伴最多、服務最全面」的開放平台。已推出教育雲、物業雲等17款金融生態雲產品,累計推廣G/B端客戶超過3萬個,C端客戶929萬。

1.打造多模式、高性能數據交換體系。 工商銀行綜合運用流數據處理、數據復制、文件共享等技術,打造了多模式、高性能的企業級數據交換平台,面向全行提供實時、准實時、分鍾級、小時級等多種時效的企業級數據交換服務,並在余額變動實時提醒、實時交易反欺詐、准實時存貸款偏離度計算等應用場景取得良好成效。

2.率先建成自主可控的大數據服務雲。 同業率先完成傳統封閉式架構(TD、Extradata)向開放分布式架構(Hadoop、MPPDB)轉型,建成金融行業集群規模最大、技術生態最全、供給能力最強的大數據服務雲體系,軟硬體投入僅為原有產品投入的30%。全數據整合後容量超過9.3PB,為171個總行應用、22個業務部門和52家境內外分行及子公司提供了高效、便捷、豐富的高質量數據服務。

3.著力打造企業級數據中台。 按照ECOS工程總體布局,以共享、復用、創新為目標,通過數據資產沉澱、數據服務化、數據資產運營、數據產品輸出等措施,打造高效、智慧、開放、共享的標准化數據服務。面向全行1萬余名數據分析師提供一站式、全鏈路線上BI分析能力,支撐全面風險管理、信用卡風控、智慧大腦等重點場景建設,加快推進客服、運營、產品和風控等領域的智慧賦能,提升各專業數據應用創新能力。

1.打造一系列企業級新技術應用平台。 工商銀行依託金融 科技 研究院體系化布局新技術,建成了雲計算、分布式、API平台、大數據、流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生物識別、移動互聯網十大技術平台,是工商銀行技術領先優勢的集中體現。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台集成業界主流機器學習演算法,提供便捷高效、全流程建模、自學習的AI全棧平台,賦能數據智能化應用,構建工行智慧大腦。物聯網金融服務平台通過智能感知萬物,獲取海量物聯數據,擴展銀行金融服務邊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平台在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等七大業務領域構建服務實體經濟的區塊鏈應用生態,機構用戶超千家,個人用戶超100萬,擁有近百項專利,榮獲多項業界大獎。生物識別平台提供人臉、指紋等生物特徵管理、安全管控、服務調度等功能,具備多生物特徵統一管控、統一服務的能力。

2.建成自主可控、體系完備的雲計算、分布式技術體系。 雲計算平台具有開放性、高容量、易擴展、智能運維等特點,從傳統手工為主的虛擬化架構,轉變為快速供給、穩定可靠、資源集約、運維智能的新型雲計算體系架構。截至2020年8月,工商銀行已實現60000+節點、34000+容器的入雲規模,具備萬級容器集群自動供給能力,同等業務量下伺服器虛擬資源利用率平均提升2~3倍,業務高峰期系統擴容時間由幾十分鍾縮至秒級,2019年榮獲人民銀行 科技 發展獎一等獎。分布式技術平台涵蓋9大類分布式技術組件,在快捷支付、紀念幣預約等150餘個應用廣泛運用,為IT架構從單體集中式架構向分布式服務化架構轉型提供了技術基礎。截至2020年8月,日均交易量超過50億筆,並發支撐能力超過10萬筆/秒,重點交易平均響應時間小於10ms,有效應對「雙十一」秒殺等高頻、大並發交易對IT架構穩定性、業務連續性的沖擊。

落實國家網路安全等級保護2.0要求,完善安全體系建設,加強新技術領域的安全防護,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物聯網等金融 科技 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研究完善以數據為中心的安全方法論和保護體系,加強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融e行」第一批完成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認證備案。圍繞ECOS工程建設,建立多因子身份認證體系,發展手機盾、雲證書、指紋、人臉、聲紋、指靜脈、虹膜等多種認證及生物識別技術。建設企業級反欺詐平台,通過終端、賬戶、行為等多維度展開智能風控,有效攔截欺詐交易,提升開放銀行防禦和風險處置能力。

在新一輪 科技 革命與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 歷史 交匯期,工商銀行將 科技 創新作為第一發展動力,積極創新和引入金融 科技 前沿技術,在全行戰略、企業架構的指引下,強化IT與業務的融合。通過金融 科技 賦能經營轉型,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新生態,提高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和靈活性,為廣大客戶提供高價值服務,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提供動能源泉。

熱點內容
區塊鏈1976 發布:2024-12-26 03:40:19 瀏覽:171
trx概念車有哪些 發布:2024-12-26 03:35:56 瀏覽:666
比特幣地址總數 發布:2024-12-26 03:33:56 瀏覽:959
eth20權益抵押計劃 發布:2024-12-26 03:31:26 瀏覽:604
類似比特幣的優質幣 發布:2024-12-26 03:21:48 瀏覽:544
手機格式化手機被沒黑客利用挖礦 發布:2024-12-26 03:18:21 瀏覽:667
海洋區塊鏈公鏈 發布:2024-12-26 03:13:34 瀏覽:346
比特幣礦機怎麼挖幣的 發布:2024-12-26 03:07:37 瀏覽:720
傳奇挖礦用g 發布:2024-12-26 02:27:52 瀏覽:898
比特幣合約手續費怎麼算 發布:2024-12-26 02:27:50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