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比喻區塊鏈意義
① 浴火重生,區塊鏈的春天仍未到來
文/孟永輝
區塊鏈正在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走近我們。這是我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新判斷。同以往躲躲閃閃、欲蓋彌彰的方式不同,現在的區塊鏈顯得越來越自信。歸根到底,還是在於區塊鏈找到了它的價值與意義所在,所以,區塊鏈才會像現在這樣有條不紊,自信滿滿。
那麼,區塊鏈的價值與意義在哪呢?我認為,區塊鏈的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就在於應用,並且是實實在在的應用上。那些僅僅只是簡單地將區塊鏈與發幣或者ICO深度綁定,而不去 探索 有關區塊鏈的更多具備真實價值應用的做法,只會把區塊鏈帶入到更加危險的境地里。
同早期一味地透支區塊鏈的技術不同,現在的落地和應用更多地講究技術與應用的協同,通過技術與應用的協同發展,尋找有關區塊鏈的更多的發展可能性。無論是專注於應用,還是專注於技術,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區塊鏈正在回歸客觀和理性的發展軌道。如果我們將區塊鏈的發展做一個形象的比喻的話,現在的市場狀態更像是處於生機勃勃的早春時節。
歷經劫難,區塊鏈浴火重生
用歷經劫難來形容區塊鏈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或許正是因為區塊鏈經歷了如此多的困難和挑戰,所以,才能更多地展現它的旺盛的生命力。當下,區塊鏈逐漸走向正軌,正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並不是什麼轉瞬即逝的概念,而是真正可以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新物種。客觀、理性地看待它,才能讓區塊鏈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
最開始,人們對於區塊鏈的認識是簡單的、淺顯的、急功急利的,大家僅僅只是把區塊鏈看成是一個與互聯網相類似的存在,通過區塊鏈去融資、去圈錢,是很多玩家之所以會為區塊鏈搖旗吶喊的關鍵原因所在。盡管這一方式可以讓人們快速地認識區塊鏈,但是,僅僅只是站在營銷和概念的角度來看待區塊鏈,不去深究區塊鏈的本質,所謂的區塊鏈只不過是一個概念和噱頭而已。
可以肯定的是,僅僅只是以這樣一種急功急利的方式是無法真正促進區塊鏈的良性發展的,甚至還會將區塊鏈的發展帶入到死胡同。後來的發展也為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反過來想,是不是區塊鏈的發展不經過這樣一個曲折的過程,就不會更加成熟呢?這個階段是不是區塊鏈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呢?
其實,如果站在目前的情況來看待區塊鏈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經歷早期那樣一個發展階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正是經歷了那樣一個發展階段之後,我們才能對區塊鏈有一個更加深度和全面的認識,才能讓區塊鏈真正回歸本質。現在,我們看到的區塊鏈市場的這樣一種理性、客觀的狀態,不正是最真實,最具體的體現嗎?
反過來,我們同樣需要通過這一現象看到區塊鏈的另外一面。即區塊鏈並不是什麼衍生於互聯網的概念,而是的確有著自身的內涵與意義的存在。正是因為它的獨特的內涵與意義,才讓它可以擺脫泥淖,真正開始走向大道。
很多人在看待區塊鏈的內涵與意義的時候,總是會將它和互聯網放到一起做比較,認為與互聯網相悖的發展邏輯,才是區塊鏈可以經歷了涅槃,實現重生的關鍵所在。於是,很多人將區塊鏈看成是互聯網的掘墓人,甚至站在反方向的角度來看待它。雖然這種看法些許有些道理,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以這樣一種表層的、淺顯的邏輯來看待區塊鏈的內涵與意義,未免有些太過簡單和武斷了。
筆者認為,區塊鏈的最大的內涵與意義,並不在於它與互聯網的模式相悖或者相反,而是在於它與互聯網的數據傳輸方式、傳輸能力以及底層邏輯的不同。這才是區塊鏈之所以經歷了諸多劫難,依然可以浴火重生的關鍵原因所在。
為什麼這么說呢?原因在於,現在從IT時代向DT時代的進化依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如何對數據進行重構與再造,才是真正能夠為人們開啟新發展的關鍵所在。從商業模式上,我們的確是要顛覆互聯網式的商業模式,但是,從底層邏輯上,我們卻是要改變互聯網時代業已形成的數據傳輸方式、提升互聯網時代的數據傳輸能力,重構互聯網時代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商業邏輯。
區塊鏈之所以會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又爬起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從數據傳輸方式、傳輸能力和商業邏輯上帶來與互聯網完全不一樣的體驗,而不僅僅只是它的商業模式與互聯網不同。所以,這才是區塊鏈真正可以涅槃重生,真正可以不斷跌倒,不斷爬起的關鍵原因所在。
春寒料峭,區塊鏈負重前行
對於區塊鏈來講,最寒冷的季節依然過去,但是,這並不代表區塊鏈的春天已經到來。現在區塊鏈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回暖,僅僅只是因為玩家們不再將區塊鏈看成是發幣或者ICO的方式和手段而已,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成熟,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的春天尚且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當前的區塊鏈市場的話,用「春寒料峭」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為什麼用「春寒料峭」呢?因為雖然人們對於區塊鏈的認識開始客觀和理性,區塊鏈回歸落地與應用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是,區塊鏈技術的稚嫩、初級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當區塊鏈開始將落地和應用看成是發展的主攻方向,但是,我們卻無法為區塊鏈輸送源源不斷的能量時,所謂的發展,或許僅僅只是短暫的,難以為繼的曇花一現而已。因此,對於現在的區塊鏈行業來講,我們依然要負重前行,通過技術的積累與突破來實現它的發展與完善。
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講,找到實現區塊鏈技術的突破之道,找到區塊鏈落地和應用的創新之策,要比僅僅只是仰仗著區塊鏈行情好轉繼續走老路更加長久。如果我們一定要尋找到下一個階段區塊鏈的發展方向,以技術為突破口,不斷尋求破局之道,或許才是關鍵所在。
很顯然,如果僅僅只是將區塊鏈的發展停留在傳統的技術上,無法真正從創新的技術上來尋找突破口的話,那麼,區塊鏈距離正在的成熟,距離真正取代互聯網,成為DT時代的「基礎設施」,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慶幸的是,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區塊鏈行業的新氣象的。比如,NFT的出現;比如,開源社區的不斷增多;比如,演算法的不斷提升……這些新的氣象都在告訴我們,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區塊鏈若想要真正取代互聯網成為DT時代的「基礎設施」,若想要真正建構其一個全新的商業世界,它還需要更多的技術能力,它還需要更多的創新能力。當我們真正找到了區塊鏈的正確發展姿勢,並且真正可以用新的方式來促進區塊鏈的發展時,所謂的區塊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涅槃重生。
結語
區塊鏈用一次又一次的觸底反彈,用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為我們證明著它們旺盛的生命力。同樣地,區塊鏈用一次又一次的重塑,為我們詮釋著真正屬於它的時代並未真正來臨的現實。但是,我們同樣需要從這樣一種趨勢之下看到區塊鏈本身所具備的旺盛的生命力。
真正考驗區塊鏈的寒冬已經漸行漸遠,但是,真正屬於區塊鏈的春天並未真正來臨。我們需要的是以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待區塊鏈,我們需要的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維來尋找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之道。
當我們真正從底層技術上為區塊鏈的發展取得了突破,當我們真正以找到區塊鏈落地和應用的真正的商業模式,區塊鏈的發展才算是真正迎來了繁花似錦的春天。當這一刻來臨,我們所認識的區塊鏈,或許已經不再是現在所看到的這樣片面的、孤立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多維的、全面的存在。
這個時候,真正屬於區塊鏈的時代才算是真正來臨。區塊鏈,才能真正成為互聯網的替代者。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戰略咨詢顧問。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 財經 科技 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② 什麼是區塊鏈
③ 區塊鏈是什麼
概念: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的單一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共同維護賬本的封信: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進行修改。
區塊鏈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醞釀期:2009-2012年,經濟形態以比特幣及其產業生態為主。
2、萌芽期:時期為2012-2015年,區塊鏈隨著比特幣進入公眾視野,新生的錢包支付和匯款公司出現,區塊鏈經濟擴散到金融領域。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不斷。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系統中剝離出來。
3、發展期:2016年開始探索行業應用,出現了大量區塊鏈創業公司。2017年ICO的火熱讓區塊鏈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3)形象比喻區塊鏈意義擴展閱讀:
三區塊鏈的三個特點:
1、區塊鏈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在區塊鏈系統中,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節點都有能力去用計算能力投票,從而保證了得到承認的結果是過半數節點公認的結果。即使遭受嚴重的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全球節點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數據也不會被篡改。
2、區塊鏈最大的顛覆性在於信用的建立:理論上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再有存在價值。《經濟學人》對區塊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簡單地說,它是「一台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讓人們在互不信任並沒有中立中央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互相協作。打擊假幣和金融詐騙未來都不需要了。
3、區塊鏈的集體維護可以降低成本: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數據中心等平台的運維和經營,成本不可省略。區塊鏈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維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一句話概括,區塊鏈觸動的是錢、信任和權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性基礎。
④ 區塊鏈的"區塊"是何含義
「區塊鏈,就相當於這個賬本,區塊就相當於這個賬本的一頁,區塊中所承載的信息,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內容。區塊鏈是一塊一塊的,每一塊寫滿了交易記錄,連在一起成了一條鏈就是區塊鏈。」
以比特幣為例,大約每十分鍾就行一次「算力競賽」來競爭這個記賬的權利。就好比說,你的算力牛逼,算得多,就像肌肉更結實,更會打,大家都服你,讓你來記這個帳,即向區塊鏈這個總賬本寫入一個區塊(注意不是區塊里的內容)的權利。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計算能力只能決定贏得競爭的概率。就好比說,一共有若干張彩票,算力多的可以買更多張提高中獎概率,然而買得多的人,也不一定最後就中獎了
區塊鏈即為一個個用這樣的計算力保障的數據塊鏈條。從第一塊開始,每一個區塊依照一定規則收集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附上一個值,使得形成的數據塊經過類似的單向函數計算後的結果落到一定范圍內。通過估算全網的算力以及控制結果范圍的大小,來保障符合要求數據塊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才能被找到。這個計算結果會被下一個區塊包含,而這樣形成的鏈式數據結構則稱為區塊鏈。
每一個小賬本被稱為區塊,每一個不同的區塊鏈協議(產生不同的加密貨幣)都會規定每一個區塊的大小(最初比特幣為1M)賬本組成區塊,區塊構成鏈表,區塊的頭包含前一塊的哈希值,這就是區塊鏈。如此一來,任何人就不能隨意修改其中的內容,或者交換順序。如果你這么做,意味著你需要重新計算所有的特殊數字。
規定,允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建造區塊。每一個新建區塊的人(找到了這個特殊數字 - SHA256值有30個零)都能獲得獎勵,對於新建區塊的這部分人(礦工)來說:
1.沒有發送者信息,不需要簽名
2.每一個新區塊都會給整個幣種增加新的虛擬(加密)貨幣
3.新建區塊的過程又被稱為「挖礦」:需要大量工作量並且可以向整個經濟體注入新的貨幣
4.挖礦的工作是:接受交易信息,建造區塊,把區塊廣播出去,然後得到新的錢作為獎勵
對每個礦工來說,每個區塊就像一個小彩票,所有人都在拚命快速猜數字,直到有一個幸運兒找到了一個特殊數字,使得整個區塊的哈希值開頭有許多個零,就能得到獎勵。我記得有一個知乎答主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區塊鏈就像一個擁有貌美如花女兒(區塊)的國王,有很多的青年翹首以盼,而國王的方法是出了一道很難得題目讓所有的青年計算(學習改變人生),誰算的快(在計算哈希值過程也可能是運氣好)就能抱得美人歸
對於想用這個系統來收付款的用戶來說,他們不需要收聽所有的交易,而只要收聽礦工們廣播出來的區塊,然後更新到自己保存的區塊鏈中就可以了
「區塊」也可以想像為一個盒子,區塊里放著一些數字貨幣以及一張小紙條,小紙條上記錄了這十分鍾內產生的那唯一一筆交易信息, 比如說——「小A轉賬給了小B100元」;當然,這段信息肯定是被加密處理過的,為的就是保證只有小A和小B(通過他們手上的鑰匙)才有能力解讀裡面真正的內容。
這個神奇的區塊被創造出來之後,很快被埋在了地底下,至於埋在哪裡?沒有一個人不知道,需要所有計算機節點一起參與進來掘地三尺後才有可能找到(找到一個有效的工作量證明)。顯然,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成果隨機的事件。但是呢,對於計算機節點來說,一旦從地底下挖出這個區塊,他將獲得區塊內價值不菲的數字貨幣,以及「小A轉賬給了小B100元」過程中小A所支付的小費。同時,對於這個節點來說,也只有他才有權利真正記錄小紙條里的內容,這是一份榮耀,而其他節點相當於只能使用它的復製品,一個已經沒有數字貨幣加持的副本。當然這個神奇的區塊還有一些其他很特別的地方,
可以將計算機節點從地底下挖出區塊的過程叫做「挖礦」,剛才說了,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運氣成分較多、但收益豐厚的事兒。來自中國上海浦東新區張衡路上的一個節點突然跳出來很興奮的說:「 我挖到區塊了!裡面的小紙條都是有效的!獎勵歸我!」 。雖然此刻張衡路節點已經拿到了數字貨幣,但對於其他計算機節點來說,因為這裡面還涉及到其他一些利益瓜葛,他們不會選擇默認相信張衡路節點所說的話;基於陌生節點彼此不信任的原則,他們拿過張衡路節點所謂挖到的區塊(副本),開始校驗區塊內的小紙條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等等。在區塊鏈世界裡,節點們正是通過校驗小紙條信息的准確性,或間接或直接判斷成功挖出區塊的節點是否撒謊。(如何定義小紙條信息真實有效,後面會講解,這里暫不做贅述)。在校驗過程中,各個節點們會直接通過下面兩個行為表達自己對張衡路節點的認同(准確無誤)和態度:停止已經進行了一半甚至80%的挖礦進程;將張衡路節點成功挖出的區塊(副本)追加到自己區塊鏈的末尾。你可以稍微有點困惑:停止可能已經執行了80%的挖礦行為,那之前80%的工作不是就白做了嘛?!然後,區塊鏈的末尾又是個什麼鬼東西?對於第一個困惑。我想說,你說的一點沒錯,但是沒辦法,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即便工作做了80%,那也得放棄,這80%的工作勞苦幾乎可以視為無用功,絕對的傷財勞眾。第二個困惑,區塊鏈和區塊鏈的末尾是什麼鬼?這里因為事先並沒有講清楚,但是你可以簡單想像一下:區塊是周期性不斷的產生和不斷的被挖出來,一個計算機節點可能事先已經執行了N次「從別人手上拿過區塊 -> 校驗小紙條有效性」的流程,肯定在自己的節點上早已經存放了N個區塊,這些區塊會按照時間順序整齊的一字排列成為一個鏈狀。沒錯,這個鏈條,就是你一直以來認為的那個區塊鏈。如果你還是不能夠理解,沒關系,文章後面還會有很多次機會深入研究。
進入到區塊內更微觀的世界裡一探究竟,看看小紙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的產生以及它終其一生的使命:發起交易的時候,發起人會收到一張小紙條,他需要將交易記錄比如說「盜盜轉賬給張三40元」寫在紙上。說來也神奇,當寫完的那一剎那,在小紙條的背面會自動將這段交易記錄格式化成至少包含了「輸入值」和「輸出值」這兩個重要欄位;「輸入值」用於記錄數字貨幣的有效來源,「輸出值」記錄著數字貨幣發往的對象。剛剛創建的小紙條立馬被標記成為「未確認」的小紙條。從地下成功挖出區塊並最終連接到區塊鏈里的小紙條一開始會被標記為「有效」。若這條有效的小紙條作為其他交易的輸入值被使用,那麼,這個有效的小紙條很快會被標記為「無效」。因為各種原因,區塊從鏈上斷開、丟棄,曾經這個區塊內被標記為「有效」的小紙條會被重新標記為「未確認」。區塊鏈裡面沒有賬戶余額的概念,你真正擁有的數字資產實際上是一段交易信息;通過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獲知你數字錢包里的余額。上面的1、2、3僅僅作為結論一開始強行灌輸給你的知識點,其中有幾個描述可能會有點繞,讓你覺得雲里霧里,只有了解整體區塊鏈你才能更全面認知其中奧妙。
區塊容量,比特幣從被創建時,或者說源代碼中規定了,區塊容量是1M。最初設計成1M的原因一方面,防止DOS攻擊。另一方面,當年中本聰在創建區塊鏈的時候的容量是32M,但是他通過一個說明為」Clear up「這樣毫不起眼的Commit把區塊容量改成了1M,為防止區塊鏈體積增長過快,為區塊容量這個問題添加了些神秘色彩。1M的容量意味著比特幣最大的處理交易數量在約2400(486882區塊1034.39的大小很接近了)。
區塊鏈說白了,就是一個分布式的記賬的一個小本本,用來記賬的一個工具,並且基於密碼學加密學的技術鋪墊,一旦數據交易記錄在區塊鏈這個本本上了,數據是不可篡改和抵賴的。互聯網是價值的傳遞,那區塊鏈呢就是信任的傳遞。在區塊鏈技術作為信用背書的前提下,區塊鏈中的各節點從各自單一的中心變為多方參與的統一多中心,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便可實現交易傳遞,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