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谷歌風投區塊鏈

谷歌風投區塊鏈

發布時間: 2024-08-08 01:57:29

① 2022 年游戲行業將會有什麼新的進展

趨勢一: 「玩賺革命」嶄露頭角

目前,業界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 P2E(邊玩邊賺)這一商業模式,被一些游戲愛好者稱為繼 P2P(付費游戲)和 F2P(免費游戲)後,游戲商業模式的又一次重大變革。P2E 游戲基於區塊鏈技術,可讓玩家通過玩游戲的方式獲得收入。游戲中的資產會存入加密錢包中,玩家可選擇轉售或繼續持有。在常見的 F2P 或 P2P 模式中,玩家通過在游戲中消費來實現賬號升級、進度加快、皮膚解鎖等權益。然而,這些內容一旦脫離游戲就毫無價值,用戶離開游戲時無法將游戲內資產一並帶走。

相比之下,在 P2E 模式中,玩家可以將購買或賺取到的游戲內資源進行交易或出售,在游戲中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可以被出售以換取加密貨幣,然後兌換為比索或美元等現實貨幣。事實上,在 Sky Mavis 開發的現象級游戲 《Axie Infinity》 中,不少玩家就通過這種模式獲得了大筆收入,Andreesen Horowitz 等頭部風投公司的大量投資也正在湧入區塊鏈游戲公司。

這一模式目前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對於鏈游和 P2E 模式而言,實現大規模應用仍然存在諸多未知因素和障礙。但預計到 2022 年,更多創新活力和資本投入都將持續涌現。

趨勢二:品牌建設登基為王

蘋果隱私政策的變化,為手游買量市場帶來了新的挑戰。傳統獲客方式愈發困難,要想擴大游戲下載量,提升用戶留存,品牌和社群建設將成為重中之重。

品牌建設雖不是最新概念,但如今,我們對它的關注度正在與日俱增。開發者們正在努力應對全新的增長挑戰,未來將會有更多社群營銷的職位虛位以待,更多品牌營銷活動也會隨之而來。這也意味著,之後會有更多游戲公司選擇與「網紅」合作,通過建立在線社群、YouTube 或 Twitch 直播等方式和用戶直接互動,從而提高用戶滲透率。經驗豐富的開發者們早已開始行動,更多人將在未來一年意識到社群建設的價值。

趨勢三:企業玩家紛紛入場

Netflix、Snapchat、TikTok、亞馬遜、谷歌和蘋果,這些公司有哪些共同點?它們都不是主營游戲的公司,但在過去一年,它們都試圖從游戲領域中分一杯羹。蘋果和谷歌分別在 Apple Arcade 和 Google Play Pass 上擁有訂閱制的海量手游庫;亞馬遜發布了其游戲部門近十年來的首款熱門 MMO 游戲《美洲新世界(New World)》;Netflix 旗下游戲現已上線全球 iOS 設備;而 TikTok 和 Snapchat 則用實例證明,社交媒體類應用也可以成為游戲發布的重要舞台。

越來越多活躍在娛樂業和 「注意力經濟」 領域的公司紛紛涉足游戲,嘗試找到下一個增長和留存的突破口,預計在 2022 年,這一趨勢會更為明顯。

趨勢四:應用生態面臨改變

蘋果公司與 Epic Games 的訴訟之戰已經全面彰顯了應用經濟在當下的普及化趨勢。Epic 首席執行官 Tim Sweeney 對此直言不諱,他認為蘋果對開發者控制過度,並呼籲一款能夠統一、通用、無高額抽成的跨平台應用商店。這一訴訟的成果之一是,Epic 和任何其他開發者都不再需要向蘋果支付 30% 的分成,而是能夠將用戶直接引流到自己的網站付費。與此同時,谷歌宣布從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會「將 Google Play 上的所有訂閱服務費從 30% 降至 15%」。

在 PC 游戲市場中,也能嗅出應用商店和客戶之間的火葯味。例如,Steam 禁止其平台上的游戲使用區塊鏈技術和 NFT,而與此同時,Epic Games 卻在其 PC 游戲應用商店中鼓勵使用 NFT 和加密貨幣。 2022 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開發者呼籲打造一個能夠跨所有平台運行的應用生態系統,以實現應用經濟的進一步普及,未來,甚至有可能出現更為新穎的分發模式。

數字貨幣平台開發,什麼是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平台開發需要專業的人士去負責,不過現在數字貨幣技術已經成熟,開發難度已經變得非常簡單,已經成為了一個標准化的技術。現在的數字貨幣技術不在是亮點,亮點是這種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
比特幣誕生並火爆全球靠的是理念,這種理念走在了時代的前言,但是比特幣已經先入為主,其它數字貨幣已經無法將其取代。雖然,後來的一些山寨幣也曾火爆一時,但最終還是慢慢的低沉下去,只有比特幣堅挺了下來。普銀則另闢捷徑,作為一種本位制數字貨幣出現,背後有相關茶葉資產的背書,其價值是獲得社會認可的。

③ Web3發展到哪個階段了

回看互聯網發展歷程,其在Web1階段完成了傳統廣告業數據化,在Web2階段完成了內容產業數據化,在移動互聯網大潮催化下完成了生活服務業數據化,最終在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演算法支持下,萬物互聯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最高潮。互聯網發展看似走到了盡頭。

但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與代幣化經濟的Web3讓人們看到互聯網發展新發向,於是,風投基金、創業團隊與意見領袖們一擁而上。

那麼,當下的Web3進化到了哪個階段?圍繞Web3又有哪些爭論與探討。

1、Web3發展到哪個階段了?

回顧Web發展史也許會對Web3發展帶來啟發。

如果從1969誕生的阿帕網算起,截止2021年,互聯網已然走過52年的生命歷程,可以說互聯網的52年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全球性史詩,也是人類文明與生產力光速發展的半個世紀。

互聯網發展經歷了這樣一些關鍵階段。20世紀60年代美國軍方推出阿帕網,奠定了互聯網的技術基礎,屬於互聯網發展的開端;20世紀70年代,TCP/IP的誕生讓電腦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基礎協議稱為讓互聯網具有了最初的雛形;20世紀80年代,電子郵件、BBS和USEnet等應用雨後春筍般出現,促進了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與發展。

這是互聯網的史前時代。

時間來到20世紀90年代,萬維網(WWW)的誕生和商業化浪潮讓互聯網走向千家萬戶,瀏覽器、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等應用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點,這也是我們熟知的Web1階段;21世紀頭10年,博客、社交媒體與絕賣網民成為內容的生產主體;21世蘆鬧紀第二個10年,4G網路與移動設備等興起讓我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互聯網的Web2階段。

那麼,互聯網的發展歷程能否為Web3發展帶來啟發?或者說Web3的當下,相當於互聯網發展史的哪個位置?

也許這個問題的衡量維度有很多,如風險投資數量、創業團隊、基礎設施發展情況等等,但用戶數必然會是衡量標准中最關鍵的一環。

1997年,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觸及3億,2022年全球加密資產持有人數不多不少剛好3億!

因此,如果將持幣人數等同於互聯網用戶數,Web3的2022就是互聯網的1997。

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間,矽谷科技圈(代表全球互聯網的發展)波瀾壯闊,五年間,1995年8月份網景瀏覽器上市,1996年4月雅虎上市,1997年5月亞馬遜上市……

1995年穀歌創始人並嘩逗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相遇,1996年上線了名為Backrub的基礎版搜索引擎,1997年Backrub被命名為Google,而谷歌的上市則要到7年之後的2004年,如果不是在2001年兩位創始人明智地引進了埃里克·施密特擔任谷歌的CEO,並被後者說服相信搜索引擎最好的賺錢辦法是吸引商家投放廣告,並進行戰略調整,這個世界也許會少一個好用的瀏覽器與一個開放包容的視頻媒體流網站。

不過,鏈上活躍用戶數或許會是更好的參照。

根據鏈上數據工具Nansen在2月下旬的跟蹤數據,加密世界9大主流網路(Ethereum/Polygon/Arbitrum等)7日總活躍地址約916.3萬。

這一數字與世界銀行統計的全球互聯網用戶數相契合的年份是1991年,彼時,互聯網用戶數佔全球總人口(54億)的0.1%-0.2%,隨著萬維網誕生和商業化浪潮,瀏覽器、門戶和電子商務等應用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點,他們讓讓互聯網走向千家萬戶。

吉姆·克拉克與馬克·安德里森的網景、謝爾蓋·布林與拉里·佩奇的谷歌、馬克·扎克伯格的臉書、馬雲的阿里巴巴、楊致遠的雅虎、馬化騰的騰訊、喬布斯的蘋果均誕生於這個時代。

站在當下,在Web3世界,

Ethereum/ICP/Solana/Avalanche/Cosmos/Polkadot/Terra/Polygon/Near/Fantom/Flow/Harmony等公鏈群雄逐鹿的熱鬧場面,不能不從1991到2000年的互聯網發展歷程中細細搜尋可供Web3參照的蛛絲馬跡。

如果這一切成立,我更願意做出這樣的假設,即當下的Web3世界正處於互聯網的1991-1997,鑒於這中間發生過太多令人心潮澎湃的商業傳奇故事,如果非要將這個時間段精確到3年之內,那麼1993-1995年將會是答案。

雖然,當下我們依然處於不斷的爭執與探索過程中。

2、爭議隨時都存在

發生在Web3世界的爭議,圍繞傑克·多西對Web3的質疑展開。

Twitter創始人兼Block首席執行官傑克·多西認為,實際上是像a16z這樣的大型風險投資公司,已投入超過30億美元用於Web3領域的投資,投資了包括

OpenSea/CryptoKitties/Dapper Labs在內的數十家加密公司,這將控制這些新的網路系統。

針對Web3,追隨者表示,區塊鏈和加密資產系統將允許用戶「擁有」下一代聯網游戲、應用程序和服務,而不是將所有權力和利潤拱手讓給谷歌、Meta和亞馬遜等Web2巨頭。新的網路系統意味著在下一個大型社交網路中擁有投票權與原始股份。

不過,傑克·多西認為,你在Web3中沒有真正「擁有」任何東西,言下之意,在傑克·多西眼中Web3就是虛無主義者炮製出來的謊言。埃隆·馬斯克在轉發Dorsey推特時也表示:有人看到Web3嗎,我並沒有發現他。

任何一項新技術到來之時,爭論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西聯公司1876年內部備忘錄中記錄著這樣一段話,「這個『電話』有太多缺點,沒法當作真正的通訊手段。這東西本身對我們沒有價值」。

在《矽谷百年史》的扉頁照片與序言中,展示與描述了創業者們在矽谷這片熱土之上激情四射的創業歷程,他們創造了甲骨文、intel、AMD、蘋果、谷歌與亞馬遜這些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司,也有Go與Webvan這樣資金豐厚但最終破產的創業先鋒公司。

正是這些創業者們的披荊斬棘,締造了美國長達50年的互聯網軟硬體科技常青樹,也讓加利福尼亞的聖塔克拉拉谷不毛之地變成藍色星球之上最為富庶、最有魅力的地區——這里也是商業秩序的範本。

我也對Web3的故事翹首以盼,期待Web3的故事在這里續寫輝煌。

④ 目前國內有哪些區塊鏈技術應用開發平台

所謂區塊鏈技術,簡稱BT(Blockchain technology),也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資料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均可參與資料庫記錄。

⑤ Helium是什麼幣


Helium是什麼幣?最近幣圈迎來了暴跌,很多幣都在瘋狂暴跌,而有一些幣並沒有跟著幣圈行情一直暴跌,甚至還一直上漲,想Helium就是其中代表貨幣,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幣,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Helium是什麼幣?
Helium
去中心化無線通信網路Helium的原生代幣HNT宣布首次上架BiLaxy(幣系)。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Helium通過私募股權融資總共籌集了538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Multicoin、聯合廣場風投(USV)、KhoslaVentures、FirstMark、GV(之前稱為「谷歌風投」)和MunichREVentures、KhoslaVentures、FirstMark、GV和MunichREVentures等機構。Helium創建於2013年,主要是利用區塊鏈的激勵方式構建全球性的點對點無線網路,該網路並不是用於3G/4G智能手機通訊的數據網路,而是一種用於低能耗、低帶寬的物聯網設備連接的無線網路。該公司創始人AmirHaleem此前曾是游戲公司Diversion的首席技術官。Helium已於2019年8月啟動其主網,沒有預挖,每個月會新挖出大約500萬個HNT代幣,分發給熱點所有者、Helium公司和投資者,目前HNT流通量約有2850萬個。

⑥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

獨角獸企業,是投資行業尤其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

2018年科技部火矩中心、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發布的中國獨角獸榜單中,北京以80家居全國首位,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主要集聚地之一。

獨角獸企業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主要出在高科技領域,互聯網領域尤為活躍。

(6)谷歌風投區塊鏈擴展閱讀:

根據德勤發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有252家獨角獸企業,美國106家,占總數的42.1%,全球第一;中國有98家,佔38.9%,全球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印度只有10家。

「中國獨角獸企業迎來了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企業規模也是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從質量上看,不少獨角獸企業是具有世界水準的。」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說。

《報告》中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即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估值前10名的獨角獸企業里,中國佔5家,分別是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陸金所、美團大眾點評。螞蟻金服旗下囊括支付寶、余額寶、芝麻信用等板塊,

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創造了無現金生活新方式,芝麻信用開啟了個人徵信新維度;小米手機牢牢占據全球銷售前五的位置;陸金所打造了便捷的互聯網一站式理財平台……此外,剛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寧德時代也是獨角獸企業,它是全球動力電池領軍企業,2017年銷量居全球第一。

⑦ 矽谷互聯網創新之「死」

上一家誕生於矽谷、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公司是誰?

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硅星人腦中的搜索雷達似乎遊走了很久,最後才緩緩擠出幾家「老公司」:「Airbnb?Uber?Zoom?……」

被譽為全球創新之源的矽谷,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似乎每隔十年都會誕生出一批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的創新型公司:70-80年代的微軟、英特爾、蘋果,90年代的谷歌、亞馬遜、雅虎,20世紀初的Facebook、特斯拉,2010年前後的Airbnb、Uber等。

而如今,時間的指針已經來到2021年,按照矽谷創新的規律,此時已然應該有一些全新的、有顛覆力的公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然而,當我們談論矽谷創新時,似乎仍然只能將目光聚焦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誕生的那一批公司身上。 見諸報端最多的還是蘋果、微軟、Facebook(現在的Meta)、亞馬遜等巨頭。如Clubhouse等一些好不容易出現的新公司、新模式也總是曇花一現,難以登上世界級的創新舞台。

那麼,是誰給矽谷的創新按下了暫停鍵,又是什麼阻礙了矽谷新巨頭誕生的步伐?此次,我們試圖去啟晌找尋這背後的答案。

回看5、6年前的矽谷,一邊是初創公司的鼎盛,另一邊則是大公司攻城略地式的擴張。Uber、Airbnb、Pinterest等一批公司如日中天,爆炸性融資新聞一個接一個:Pinterest成立5年估值超116億,Airbnb成立5年估值超過250億,Uber單輪融資35億、成立5年估值破600億,Lyft半年內連融兩輪總額近20億、成立3年估值破50億……

大家都忙碌地奔波在各個公司的發布會會場和各個孵化器路演,甚至徹夜蹲守在某家公司的門口,生怕一不小心就雹旁皮錯過了明日之星或者什麼大新聞。

然而,就在那一波繁榮之後,矽谷創業氛圍源差似乎就開始冷了下來。根據Pitchbook的統計,2015 年到2017年兩年間,矽谷地區種子階段融資數量下降了約40%,季均融資筆數從2015年1500筆下降到2017年的900筆,而這樣的下降趨勢一直持續至今。 雖然2020年美國整體的風險投資規模仍創下新高,但矽谷地區的佔比卻明顯降低,2021年甚至有可能降低至20%以下。

也就是說,資金開始從矽谷逐漸流向美國的其他地區。

這種創業領域熱度下降趨勢,也從矽谷新增創業公司的數量變化中明顯顯現。

根據Silicon Valley Indicators網站對矽谷新增初創公司的統計,從2000年開始,整個矽谷地區迎來了約長達15年的創業繁盛期,每年新增創業公司的數量節節攀升,並在2012-2015年前後達到高峰。而就在此後,創業公司數量開始急劇下滑並延續至今,最近兩年新增創業公司數量更是重新回到了2000年的水平線下。

盤點近幾年發展較快、規模較大的矽谷公司,從共享單車到外賣送餐、從移動支付到短視頻直播,都是吸收來自中國等矽谷以外地區的模式,再進行本土化的轉化和復制。在Crunchbase實時更新的全球獨角獸榜單中,截至2021年11月,在榜單上的估值前20名的公司中,總部位於矽谷的只有Stripe、Instacart、Databricks、Chime這4家企業,還有3家位於美國其他城市,其餘13家則分別來自中國、印度以及歐洲。

而如果我們回看2015年,當年獨角獸榜單前10名中矽谷公司就霸佔了6名。 而這6名都是誰呢?Uber、Airbnb、Palantir、Snapchat、Pinterest、Dropbox。它們創新模式無不在此後幾年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全球各國掀起模仿Uber、Airbnb的熱潮、Snap閱後即焚席捲年輕群體,Pinterest的瀑布流生活分享開辟出全新的社交戰場……

最近幾年,再鮮有初創公司能復制Uber、Airbnb等爆發式融資和估值成長路徑,大公司的燒錢和擴張也越來越循序漸進甚至有跡可循。 從2000年到2015年,經歷了活力四射、鬥志昂揚的15年後,現在的矽谷,仿若是從一個活力四射的青年慢慢地步入了中年——更穩定,卻也少了些激情。 我們不禁想問,矽谷的創新活力究竟因何而消減?

如今當我們談論 科技 與創新時,一定繞不開的是那幾家掌握著 科技 話語權的 科技 巨頭們。

二十年來,以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微軟為代表的頭部 科技 公司,出手收購了矽谷以及整個美國地區數百家中小型創業公司。 它們都遵循了類似的模式——先收購原本業務內的公司鞏固自己的主導地位,然後長出觸角,在新領域進行收購以增加收入來源和包抄競爭對手。

近日,《華盛頓郵報》對蘋果、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四家 科技 巨頭的收購史做了一次較為全面的統計,為我們直觀地展現了近二十年來巨頭們在 科技 領域壓制性的擴張。

蘋果從1988年第一次收購至今共完成了在消費硬體主業務線上27次收購,其他業務領域96次收購。其中包括收購Siri將其開發成語音助手,收購Beats拓展出Apple Music進而與Spotify競爭,收購 健康 監測公司Gliimpse布局 健康 業務等。

亞馬遜從1998年第一次收購至今,在圖書、電子商務領域內完成了40次收購,在其他業務領域完成了71次收購。包括從2012年開始收購Peritor、ClusterK等一系列雲計算公司開啟公司第二業務增長極,在2017年以13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Whole Foods布局線下零售行業,2018年連續收購Echo、Blink、Eero等物聯網潛力企業,大舉進軍智能家居。

最近兩年,亞馬遜還將觸角伸向了媒體和 游戲 (收購米高梅、Umbra 3D、Wondery)、 健康 (收購Health Navigator)和自動駕駛領域(收購Zoox),業務幾乎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谷歌的收購史則更為龐大。 迄今為止,谷歌已經完成了原搜索、地圖、廣告業務內的81次收購,以及在其他領域187次的收購。而 在鞏固搜索引擎霸主地位之後,谷歌每一次華麗蛻變似乎都跟收購相關。

比如,為了在辦公工具領域與微軟競爭,谷歌收購了Writerly和Tonic Systems,蛻變成為了Google Docs和Google Slides,逐漸建構起了谷歌的在線辦公生態。為了搶占視頻廣告領域市場,谷歌在2007年以16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YouTube。為了給自家硬體產品保駕護航,在2011年以123億美元的高價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後,更是大肆布局人工智慧、雲計算 健康 、以及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收購了包括Deepmind、Fitbit、North等大量知名獨角獸。

社交巨頭Facebook如果單從收購數量上來看可能比不上幾位老大哥,但多次出手都是大手筆。先是2011年用10億美元收購僅有13名員工的Instagram,接著在2013年以16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WhatsApp,從而搭建起社交王國的三駕馬車,登上全球社交之王的寶座。

此後,Facebook將觸角伸向硬體與虛擬現實領域,以 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Oculus,並開始大量收購元宇宙概念相關的中小型公司。上月,Facebook正式改名Meta,全面轉型元宇宙,試圖率先搶占虛擬時代的市場份額。

回看這些巨頭的收購史,他們大多數收購的都是擁有專利或巨大增長潛力的中小型初創企業,其中也不乏很多曾在獨角獸榜單上的「明日之星」。 在 科技 巨頭們拋出的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收購額下,很少有創業公司能抵禦住誘惑選擇拒絕。

即便是有些公司勇敢拒絕了,也很難逃脫被巨頭包抄的壓力。比如Snapchat曾經拒絕了Facebook 30億美金收購提案,但Facebook很快就推出了模仿Snapchat閱後即焚功能,還在Instagram上推出了幾乎照抄Snap的Stories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給Snap的業務拓展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此外, 科技 巨頭們的巨大體量賦予了它們無與倫比的抗風險能力,並靠著「鈔能力」挖走了大量的人才。 據統計,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矽谷地區大量中小型企業倒閉,但大型 科技 公司們的效益不降反升,體量最大的前15名 科技 公司 在2020 創收 1.35 萬億美元,在全球 GDP 中排名第 15 位。而在矽谷和舊金山的61.9萬個 科技 工作崗位,有38% 都受雇於15家最大的 科技 公司。

針對 科技 巨頭這種依靠優勢建立壁壘、阻撓創新的做法,近幾年來美國的監管機構也有所察覺並採取了行動,遏制 科技 巨頭的壟斷行為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

從2019年開始,美國國會和司法部便開啟了對 科技 巨頭的反壟斷調查。2020年10月,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發布了長達450頁的《數字市場競爭狀況調查報告》,通過多方舉證展現了 科技 巨頭們對行業良性競爭和 科技 創新的阻礙。今年6月,美國國會眾議院公布了五項以草案形式存在的法案,如果最後通過的話, 科技 巨頭們的未來的收購將十分困難,並且可能面臨業務拆分。

然而,盡管正處於反壟斷的風口浪尖,巨頭們的收購步伐也絲毫沒有放緩。今年年初以來, 科技 公司在收購價值不到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的數量再次創下紀錄,比 2000 年的同期水平高出約 40%。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調查人員表示, 大型 科技 公司的連續收購是一種「吃豆人戰略」,獨立來看,每一次收購似乎都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但數百次較小收購所產生的集體效應將導致巨頭壟斷。

巨頭不斷將觸角向上下游延伸,打造生態的同時也豎起高牆,留給創業者的空間越來越小。

在 科技 巨頭壟斷的另一面,還有矽谷創業者的消減。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任何創新模式的發生,歸根結底都是人的思維創新。然而, 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富有地區的矽谷,創新力量卻伴隨著財富的增長而逐漸流失。

「車庫文化」曾被認為是矽谷精神的縮影,惠普、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等一代又一代的頂尖 科技 公司從車庫里誕生並走向世界。今天,坐落在Palo Alto安迪生大道上的惠普車庫被官方認證為「矽谷的誕生地」,吸引著萬千創業者、 科技 從業者到此朝聖。

「車庫文化」代表了創業者們在那個沒錢、沒資源、沒員工的年代,因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在強大的內生動力驅動下去創造和創新、努力拚搏的精神。比如,當年的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用僅有的538美元自行研製並組裝了惠普第一個電子振盪器,喬布斯東拼西湊了1300美元做出了第一台蘋果電腦。

而今天的矽谷, 科技 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中位數已經超過12萬美元,公司的福利待遇足也以讓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一邊是唾手可得的財富和安逸人生,一邊是充滿不確定性、九死一生的創業場,如果是你,你會作何選擇?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如今的創業者想要在矽谷創業,顯然需要比過去有更大的勇氣和魄力。不僅要敢於拒絕高薪的誘惑,還要在巨頭的版圖之下去努力找尋生存空空間。一窮二白的車庫時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激流涌動的資本角逐。

除此之外,矽谷節節攀升的創業成本也讓很多創業者們望而卻步。 近二十年來,矽谷 科技 的繁榮催生了巨額的財富,但同時也讓矽谷迅速成為了全世界「最貴」的地區之一。上個月Joint Venture剛結束一項對矽穀人才吸引力的調查,其中, 有71% 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矽谷的生活質量比五年前更差,有56%的人表示考慮會在未來幾年內離開矽谷。高昂的生活成本成為了主要推動因素。

對於創業者來說,員工的工資、場地租金、運營成本成為了在矽谷創業繞不開的問題。想要車庫創業,首先得有錢買得起一個車庫吧?但如今,矽谷地區的房價中位數已經來到了140萬美元,對於那些剛畢業、擁有最多創業想法的年輕創業者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即便是蘋果、亞馬遜、微軟等這樣不差錢的巨頭們,近幾年來也在矽谷飛升的運營成本下,將新增辦公室和招聘重心放在了成本更低的地區。

如今,創業者想要在矽谷的創業修羅場上生存,除了一個卓越的創業想法之外,資金、人脈成為了最重要的武器。過去靠自己單槍匹馬殺出一條血路的成功道路再難易復制,他們需要奔波在各個路演和投資人中間,讓創業這件事變得復雜了許多。

從以上種種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無論是從 科技 大環境還是創業者本身來說,矽谷的創業生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即便如此, 不可否認的是,矽谷目前還仍然是世界 科技 的中心,聚集了最多的 科技 企業、最頂尖的風投機構和最優秀的人才。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 科技 的更迭也需要時間的的沉澱。近些年來的矽谷也並非沒有優秀的創業公司出現,只是它們中的很多從大眾熟知的消費端轉向了看不見的企業端,也有很多在5G、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中提前布局,等待著技術奇點的到來。

隨著市場競爭環境逐步走向規范,我們也期待著,很快能看到下一個矽谷超級巨星的出現。

參考鏈接: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interactive/2021/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acquisitions/

2.《數字市場競爭狀況調查報告》全文:https://judiciary.house.gov/uploadedfiles/competition_in_digital_markets.pdf

註:封面圖來自於HBO《矽谷》,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

⑧ 區塊鏈、人工智慧未來將會成為絕代雙驕

區塊鏈、人工智慧未來將會成為絕代雙驕
我們現在時代需要變革,需要創新,而區塊鏈、人工智慧、還有新零售就是最近幾年火起來的時代創新的產物,這些可都是讓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而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卻成了2018年最為討論的兩個概念。區塊鏈和人工智慧,這兩者都在各個行業有忠實的簇擁者,究竟哪項技術更能代表科技未來發展的方向呢?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區塊鏈這一劃時代的技術奪目地進入公眾視野,被認為是當前最有可能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技術,並受到嗅覺敏銳的風投和資本的熱烈追捧。

不管是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無人超市開店,還是自動駕駛汽車不斷「上路」,人工智慧已然成為日常新聞的主角,隨著谷歌宣布在中國成立AI中國中心、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今的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人工智慧行業的主要角色。2017年精彩紛呈,被稱為區塊鏈和人工智慧「應用元年」,可以預見2018年區塊鏈和人工智慧仍將站在風口中,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那麼區塊鏈、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媒介,它帶來的是一種創新的價值儲存和流通模式,而人工智慧讓機器像人一樣創造價值,它是一種新的價值創造體系。因此,區塊鏈代表了未來的生產關系,而AI代表了未來的生產力。從凌晨「三點鍾無眠區塊鏈」的朋友圈火爆,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大篇幅對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闡述,這兩種牢牢抓住人們眼球的前沿技術是如此不同,以至於結合兩者的任何嘗試,必然激起世界的好奇與疑惑。
區塊鏈和區塊鏈技術是兩個不同的圈,我們時常說幣圈和鏈圈,就是一個通常的劃分,幣圈討論的是幣的增長值,而鏈圈討論的是純粹的技術,所以有的時候說區塊鏈的概念大於區塊鏈技術。其實區塊鏈的技術相對來說並不是很難,它的技術能用到很多地方,但恰恰是它的技術有時候限制了它的發展。相反,人工智慧面臨的難題在於如何和人類共同生存。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在促使著時代在進步、在發展,但是人類社會還沒有真正做好迎接人工智慧時代到來的准備,不管是在人類的意識、倫理道德、法律法規還是社會管理上,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迫使人類要向更遠的方向發展下去,不斷地創新,而不是停歇不前。

熱點內容
幣圈交易所全球100排名 發布:2024-11-17 07:19:04 瀏覽:541
我的世界刷礦機的原理 發布:2024-11-17 07:05:28 瀏覽:950
礦機銷售銷招聘 發布:2024-11-17 06:52:36 瀏覽:84
螞蟻礦機能挖山寨幣嗎 發布:2024-11-17 06:44:38 瀏覽:305
usdt每次交易最多多少個字元 發布:2024-11-17 06:37:17 瀏覽:334
區塊鏈行業圖案 發布:2024-11-17 06:27:44 瀏覽:403
eth買現貨 發布:2024-11-17 06:27:05 瀏覽:987
快穿受星際是挖礦的 發布:2024-11-17 06:19:15 瀏覽:961
現在手機怎麼挖比特幣 發布:2024-11-17 06:05:31 瀏覽:194
俠客風雲傳挖礦時間加倍 發布:2024-11-17 06:00:33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