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區塊鏈第一辯
『壹』 區塊鏈的3.0時代,區塊鏈+app到底該怎麼玩
如果說比特幣代表著區塊鏈1.0版本,向世人證明了數字貨幣可以實現。那麼以太坊則代表了區塊鏈2.0版本,讓大家知道了更多區塊鏈的玩法,去中心化應用和智能合約。2018年則將是區塊鏈進入到3.0的階段,應用和場景落地將是區塊鏈的核心,各個行業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將如雨後春筍一般湧出,這將是區塊鏈發展最後一段的早期紅利期。區塊鏈技術應用帶動的人才需求已經越來越大,區塊鏈技術人才已成為職業新貴,備受爭搶,並且還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
是否形成有意義的大規模共識:區塊鏈的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通過公開賬本記賬並且通告全網,可以有效形成大規模共識。而現在很多項目,完全沒有必要形成全網共識,有些只是為了搞眾籌,發代幣,項目的區塊鏈共識都是沒有意義的。這個模式是否有網路效應:網路效應的意思是,一個項目會隨著項目用戶越來越多而越值錢,因為項目的價值並不在用戶本身,而是用戶之間的連接網路。比特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用戶節點越多,節點之間的鏈接就會是指數級增長,比特幣的整個生態就更有價值。
當然除了這幾點,還有很多判斷項目的基本原則,例如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實力的團隊,項目解決痛點問題等等。
『貳』 區塊鏈能應用在哪些方面
您的問題我已看到,那麼,區塊鏈能應用在哪些方面?下面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答: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具體應用。它是在 2008 年由一個人或一群人提出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的。比特幣使用區塊鏈來對比特幣進行數字發送,而 BitCoin 的名稱是比特幣,而不需要第三方中間人的干涉。
但比特幣並不是區塊鏈的唯一應用,如下:
1.金融領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能夠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直接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2.物聯網和物流領域: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
3.公共服務領域:區塊鏈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域都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可以用區塊鏈來改造。
4.數字版權領域: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
5.保險領域:在保險理賠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通過智能合約的應用,既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准,只要觸發理賠條件,實現保單自動理賠。
6.公益領域: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鏈上,並且有條件地進行透明公開公示,方便社會監督。
以上僅供您參考,還望您能採納,謝謝!
『叄』 如何辯別真正的區塊鏈數字貨幣
某個數字貨幣是否是一個有價值的幣種,在目前基本屬於「天使輪」階段而言,判定標准有三個,一是團隊,二是經濟模型,三是行業需求。
團隊的隨機性太大,在此不進行討論。本文首先對數字貨幣的經濟模型進行一個詳盡地分析,在隨後的文章中,筆者會根據不同行業對部分數字貨幣進行剖析。
嚴格來講,本文所涉及的經濟模型,並不完全等同於經濟學中所述概念。特指在數字貨幣中,貨幣的共識機制與激勵機制。
一、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各個節點達成一致的策略和方法,應根據系統類型及應用場景的不同靈活選取。
常用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及其變種)等。另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同應用場景,以及各種共識機制的特性,本文按照以下維度來評價各種共識機制的技術水平:
a) 合規監管:是否支持超級許可權節點對全網節點、數據進行監管;
b) 性能效率:交易達成共識被確認的效率;
c) 資源消耗:共識過程中耗費的CPU、網路輸入輸出、存儲等計算機資源;
d) 容錯性:防攻擊、防欺詐的能力。
1 行業背景
尋找行業痛點:資產管理需要專業的團隊與知識,然而現在大多數數字貨幣投資者並不具備;數字貨幣市場行情波動巨大,在行情下挫中,投資者無法對資產進行保值。
2 自身優勢
在股票、期貨市場深耕多年,有成熟、高素質資產管理團隊;AI大數據團隊技術實力強勁。
3 市場調研
進行市場調研之後,預估未來5年內,資產管理的市值約為10億美元。
4 數字貨幣總量
在考慮預期資產管理市值、開發周期與難度後,考慮發行基於以太坊ERC20數字貨幣XT,數量20億枚,永不增發。
5 分配方式
早期投資人持有10%,團隊持有20%,商務運營10%,社區建設10%,投資者持有50%。
6 數字貨幣釋放/回購機制
釋放機制分為三類:
第一類:商務運營持幣部分為全部解鎖,用途限定為商務及運營活動;
第二類:社區建設部分的釋放機制為,社區成員發布獨家資訊、合作平台發布獨家項目進展等行為,根據參與ID數,釋放相應比例XT(發布者與參與者各獲得50%),直至全部釋放完成(釋放完成之後,後續獎勵來源於平台利潤池);
第三類:投資者持主流數字貨幣,在平台中進行資產管理,根據兌換比例,釋放一定數量的XT,早期投資人與團隊持有部分同步,按比例解鎖;
回購機制為:所得利潤(以XT計)的50%返還給持幣者;剩餘進入平台利潤池中,按月對利潤池中的50%的XT進行銷毀,直至XT總量為10億枚;其餘作為平台生態建設基金;
7 數字貨幣權益
利潤分成:持有XT,是為平台用戶,可以享受平台利潤50%的分成;
平台治理:參與平台活動享受XT獎勵、其他項目方的空投活動;
功能定製:可基於平台AI大數據,投資者可購買針對個人交易策略進行優化的服務
『肆』 買賣泰達幣洗錢怎麼判刑
因非法所得4.5萬元,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並處違法所得1萬元罰金。他身後的詐騙團伙帶著「洗白」的USDT (TEDA硬幣)逃之夭夭。這是李原(化名)26歲時的生活,與他直接或間接牽連的其他三人結局相同,四人共洗錢3800萬元。
據劉忠義介紹,從資金渠道來看,傳統三方支付和對公賬戶洗錢佔比下降,大量通過跑分平台加數字貨幣洗錢,尤其是TEDA幣危害最大。
同月,中國司法文書還在網上披露了湖南省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株洲中院」)發布的《李原、姜偉(化名)等協助信息網路犯罪案二審刑事裁定書》。庭審文件詳細展示了詐騙團伙利用TEDA幣洗錢的操作手段和「炮灰」的培養。
2.8%的傭金。
2018年12月,23歲的李元載深圳公司「卡斯納」入職。他剛剛獲得學士學位。該公司的工作是利用該公司及其銀行卡通過互聯網銷售TEDA硬幣,幫助他人洗錢,從而賺取傭金。
李原平台轉賣TEDA幣給買家的時候,價格會比在火幣上買的時候高2分左右。由此,李元載平台將獲得7萬元的賬單,獲利約200元。
在國內打擊電信網路詐騙、反洗錢監管趨嚴的形勢下,這樣的「生意」註定不會長久。
2019年1月至2月,李原有的多張銀行卡被執法部門凍結,有相關受害人反映錢被轉到了他名下的銀行卡上,公司同事的銀行卡也被凍結,於是老闆解散了公司。
公司的解散和銀行卡的凍結並沒有阻止李原。
2019年2月,李原帶著1996年出生、同樣是湖南人的姜偉,繼續在平台上倒賣TEDA幣。在深圳的出租屋內,李原負責提供資金,而姜偉則利用自己的銀行卡綁定平台進行操作。所得利潤由李原和姜維按433606進行分配。
「之所以有人願意花錢從一個知名度不高、價格較貴的平台購買TEDA幣,是因為它的購買資金不正規、不合法。」談仔罩姜後來承認,雖然他知道購買幣的資金是不正常和非法的,但他欠了一筆網貸,想通過這種方式賺錢。
2019年4月,李原、姜偉等人從深圳搬到長沙,在長沙的出租屋內繼續倒賣TEDA幣。6月,他們開始讓肖大光(化名)用自己的銀行卡,按含鬧照出資的方式操作。
獲得「賺錢秘訣」後,肖大光開始獨立。
2020年3月,1997年的肖大光把這個方法教給了年僅18歲的小小光(化名)。戚灶他們共同出資,利用小的銀行卡綁定平台倒賣幣。所得利潤由肖大光和肖按433606分配至2020年9月。
根據上述四人後來的供述,他們都承認在參與時知道平台上的錢是違法的。錢轉到卡上後,銀行卡可能被凍結。
隨著被盜資金背後的受害者越來越多,執法部門開始行動,依附於這條詐騙產業鏈的「炮灰」首當其沖。
2021年4月1日,李原被抓獲歸案;2021年4月7日,姜維被抓獲歸案;2021年4月11日,肖大光、小小光主動投案;還有兩個同夥在逃。
經查,李原利用其持有的4張銀行卡實施上述行為,被轉移資金共計834萬余元;姜偉利用自己的13張銀行卡實施上述行為,被轉移資金共計781萬余元;肖大光利用其持有的5張銀行卡實施上述行為,轉移資金1577萬余元;小利用其持有的4張銀行卡實施上述行為,並對mor
2021年12月21日,湖南省醴陵市人民法院作出(2021)湘0281初字第479號刑事判決,認定上述四人均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無主犯;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此外,判處李原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判處肖大光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判處姜維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小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3000元。
宣判後,李原、姜維不服,提出上訴。其中,姜維及其辯護人提到,客觀上,姜維出售TEDA幣不能認定為支付結算;姜維從事TEDA貨幣交易不構成犯罪,上游犯罪未查實。一審判決在蔣偉781萬元全部流水資金的基礎上認定其違法所得有誤。
在近3800萬元的交易流水中,法院可以確認被害人的詐騙金額只有31萬元。
這是上游犯罪的事實之一。詐騙資金金額在平台上與小賬戶上的幣價值匹配成功後,就會接單,上游詐騙賬戶顯示為小的賬戶。當詐騙的資金進入小的賬戶時,詐騙團隊會帶著幣躲在暗網里。
關於姜維及其辯護人的上訴意見,株州中院在刑事裁定書中稱,李原、姜維、肖大光等人提供自己的銀行卡綁定平台,通過運營銷售TEDA幣,客觀上為他人犯罪轉移資金提供了支付結算幫助。
論定罪門檻的確定。株洲中院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條第一款「支付結算金額二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構成情節嚴重」;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受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查證受助對象是否達到犯罪程度,但相關數額達到前款規定標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
詐騙公私財物三千元以上即構成詐騙罪。
「本案無論是從支付結算金額還是違法所得金額均構成情節嚴重,且本案共有31.2515萬元被詐騙資金流入,本案被幫助對象達到了詐騙罪入罪門檻。」株洲中院認為,李原、蔣委主觀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客觀上為他人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情節嚴重,且被幫助對象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達到了詐騙罪入罪門檻,符合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的構成要件。
此外, 株洲中院表示,李原、蔣委等人是根據走賬金額即銀行流水金額千分之二點八提取好處費,故一審判決以單邊交易流水金額為依據追繳其違法犯罪所得,符合法律規定。
相關問答:泰達幣是什麼意思
泰達幣(USDT)是一種將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美元掛鉤的虛擬貨幣,是一種保存在外匯儲備賬戶、獲得法定貨幣支持的虛擬貨幣。【拓展資料】簡介:泰達幣(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於穩定價值貨幣美元(USD)的代幣Tether USD(下稱USDT),1USDT=1美元,用戶可以隨時使用USDT與USD進行1:1兌換。Tether 公司嚴格遵守1:1的准備金保證,即每發行1個 USDT 代幣,其銀行賬戶都會有1美元的資金保障。用戶可以在 Tether 平台進行資金查詢,以保障透明度泰達幣是一種將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美元掛鉤的虛擬貨幣。每一枚泰達幣都會象徵性的與政府支持的法定貨幣關聯。泰達幣是一種保存在外匯儲備賬戶、獲得法定貨幣支持的虛擬貨幣。該種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加密貨幣出現價格大幅波動,基本上一個泰達幣價值就等1美元。泰達幣發展軌跡:2014年11月下旬,注冊地為馬恩島和香港的公司Realcoin改名為Tether。2015年2月發布時就抱上了一條粗腿,當時比特幣期貨交易量最大交易平台:bitfinex宣布支持泰達幣(下稱USDT)交易。隨後競爭幣交易平台Poloniex交易所也支持USDT。P網憑著以太幣強勢崛起,在競爭幣交易平台中隱有龍頭之勢,也順帶提攜了USDT的交易量。USDT的發行和交易使用的是Omni(原Mastercoin)協議,而Omni幣可以說是市面上的第一個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的2.0幣種。所以USDT的交易確認等參數是與比特幣一致的。根據Tether的CTO及聯合創始人Craig Sellars 稱,用戶可以通過SWIFT電匯美元至Tether公司提供的銀行帳戶,或通過Bitfinex交易所換取USDT。贖回美元時,反向操作即可。用戶也可在上述兩個網站用比特幣換取USDT。其網站宣稱嚴格遵守1:1的准備金保證,即每發行1枚USDT代幣,其銀行帳戶都會有1美元的資金保障。在合規方面,所有涉及到法幣的操作,都要求用戶完成KYC認證。當被問及用戶如何驗證銀行帳戶保證金時,Craig稱法幣由Tether Liminted公司保管,並有定期審計,但目前用戶還不能直接查詢保證金。『伍』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即通過去中心化和消除信任的途徑共同維護可靠資料庫的技術。四個關鍵詞可以用來描述區塊鏈技術:,減少信任、去中心化、集體維護和可靠的資料庫。
當我們談及「區塊鏈」這一概念時,比特幣必然是個不會忽略的話題。近年來比特幣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尤其2017年幾乎是持續全年的瘋漲,讓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一新興事物。
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種比特幣的基層技術。比特幣能夠存在的原因在於,互聯網上彼此不認識的人可以通過比特幣網路轉移和交易數字貨幣。 而這正是靠區塊鏈技術驅動的。 所有的比特幣交易都在區塊鏈的賬本上記錄著。某種程度上,在比特幣的運用中,區塊鏈扮演者銀行交易系統的底層資料庫的角色。 兩者都是為了「記賬」。 盡管將區塊鏈直接稱為「資料庫」並不是非常謹慎,但為了便於理解,暫時稱之為去中心化、共享且加密的資料庫。如果用專業術語來描述,區塊鏈就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
區塊鏈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公開區塊鏈。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公開區塊鏈上的數據,人人都能發出交易等待被寫入區塊鏈。共識過程的參與者(對應的時間比特幣中的礦工)通過密碼學技術以及內建的經濟激勵維護資料庫的安全。
2、協作區塊鏈。參與區塊鏈的節點是預先選擇好的,節點間很可能是有很好的網路連接。這樣的區塊鏈上可以採用非工作量證明的其他共識演算法,比如有一百家金融機構之間建立了某個區塊鏈,規定必須達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機構同意才算達成共識。這樣的區塊鏈上的數據既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這些節點參與者內部共享。
3、私有區塊鏈。參與的節點只有用戶個人,數據的訪問和使用有嚴格的許可權管理。近期部分金融機構公布的內部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大都語焉不詳,很可能屬於這個范圍。
區塊鏈是一個公開賬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何人均可自動驗證賬本的真假並輕易發現賬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話, 區塊鏈是一個可供人人驗證的公開賬本。
人人均可驗證這一概念對區塊鏈至關重要。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個賬戶上的比特幣數量。
那麼,作為一個可公開驗證的賬本,區塊鏈有哪些使用實例?
其實可以想到的使用實例有很多,區塊鏈適用於任何可以記錄在公開賬本上的數據。下面舉4個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伺服器,即域幣。域名伺服器實際是一個專門記錄域名的賬本。
2、去信任化的公鑰加密,如拋開那些不靠譜的認證授權機構的https。
3、所有權記錄,如實記錄物品與其對應的所有人。
4、合同與履約保證,賬本如實記錄合同各方並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區塊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使用區塊鏈技術記錄的賬本會一直更新。新的數據如交易、域名輸入、記錄和合同等,會被哈希演算法換算成同等長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演算法不但不免費反而還很昂貴。
因此,賬本本身需要有一個認可體系,對輸入區塊哈希值的人予以認可。
在比特幣中這一體系被稱作挖礦,根植於比特幣的協議中。比特幣礦工將等待驗證的交易運用哈希演算法換算成散列的哈希值,並收取一定的比特幣作為服務費。
因此,對於非貨幣類的使用實例,區塊鏈需要找到一個方式來承擔哈希演算法的高昂費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點,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可能運用在哪些使用實例中,並沒有涵蓋區塊鏈的方方面面,如哈希演算法為什麼這么貴。我相信網上肯定能找到很多關於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應用的詳細資料。
補充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諸多優點,但還是有一些不那麼稱心如意的使用實例。比方說,比特幣沒有辦法換算成任何一國貨幣;一個有著數十億條數據輸入的賬本既占空間又不實用。
比特幣已經向世人展示區塊鏈技術在原則上是可行的,而且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些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對比特幣進行技術改造或引入一種完全不同的區塊鏈技術。我認為以下兩種方法倒是值得一試:一是根據一定標准如付款方地址對賬本進行拆分,二是引入一個主區塊鏈對子區塊鏈進行驗證。區塊鏈技術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說不定已經有人在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未為可知。但比特幣仍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貨幣類區塊鏈,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說的加密貨幣。
無論在 科技 圈還是金融圈,區塊鏈儼然成了最熱的詞彙,沒有之一。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優點,可以完美地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難題,使得「個體經濟」成為可能。基於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 科技 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在此背景下, 社會 中誕生了一股區塊鏈熱,大家一邊倒地對其大唱贊歌。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理性決策。 所以本文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重點給區塊鏈潑點冷水。
|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名字帶有相當神秘的 科技 氣息,可簡單分解為「數據塊」和「鏈接」。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用密碼學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鏈接是指每一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存在鏈接關系,從而構成了區塊鏈。
一般認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兩大特徵,簡要介紹如下:
由於每個區塊都含有特定時間內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因而每個區塊都是平等的,且單一區塊的損害不影響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中心特徵 。
同樣,由於每個區塊含有系統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交叉驗證的,只有攻破超過51%的節點才能篡改信息,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塊鏈系統中,成本極高,可以認為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信任特徵 。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始於比特幣,二者的關系是,區塊鏈是底層技術和理念,比特幣僅是區塊鏈目前最火的一個應用而已。
也許上面說的還不夠通俗,最後再總結一下,你認為區塊鏈是什麼?是一項顛覆式的新技術嗎?NO!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 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思想理念 。區塊鏈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術早已有之,更多地還是理念上的革新,這也是區塊鏈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術遲早會被超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夠的能量影響到經濟 社會 的方方面面。
| 區塊鏈有望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規則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區塊鏈將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被認為在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清算、票據交易、證券發行與交易、產權交易、客戶徵信與反欺詐、反洗錢 等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環境。
這么好的技術,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傳統金融人士一樣,洪言微語一開始也是抗拒的,認為這東西哪有那麼神,並沒有專門去做研究。後來隨著對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區塊鏈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無論是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還是在線借貸,都只是金融業務層面和風控層面的技術創新,並未深入金融體系的底層。 金融系統的底層是什麼?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規則和系統交互,區塊鏈改變的恰恰是底層規則。
所以,縱觀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最為積極,沒別的,是真的怕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徵充分發揮後,還要金融機構的中介做什麼呢?估計這也是很多對區塊鏈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覺。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語就重點對這種觀點潑潑冷水。
| 顛覆金融體系,區塊鏈仍面臨兩座大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優點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區塊鏈顛覆金融體系的 兩大難題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兩大優點上 。
首先講講去中心化。 先要明確一個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著低效率嗎?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圍內,中心化帶來的資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從個體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國家的原因。就以銀聯為例,銀聯是國內銀行業清結算的中心,銀聯成立後,每家銀行只需要和銀聯對接即可實現和所有銀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沒有銀聯,每家銀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對手去對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沒有必要對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註定只能在特定領域(即不適合中心化的領域)發揮作用,怎麼可能顛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問題 。去信任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很大的缺陷。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記賬,即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辨真偽。問題來了,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區塊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發式增長,也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 所以,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問題,但帶來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區塊鏈也是如此。
作為結語,洪言微語想要闡明的是,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的確有很大的價值,在特定領域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當前對區塊鏈一邊倒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東方智慧告訴我們,「極高明而道中庸」,面對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早在幾年前,「挖礦」這個詞就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而廣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幣而後才知道的區塊鏈,甚至至今不知道區塊鏈。從定義來說,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我不是計算機技術專家,以下對區塊鏈的介紹來自閱讀和專家朋友的評論,僅供參考。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解釋區塊鏈,那就是:分布式記賬。
要理解一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就需要先理解,傳統的記賬都是有一個中心的。比如銀行,你從銀行存款取款,通過銀行借錢給別人,都是以銀行為中心,所有這些交易都建立在銀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銀行耍賴呢?或者更嚴重,國家耍賴呢?國民黨在統治中國大陸的末期濫發金圓券,以及魏瑪德國和辛巴威的惡性通貨膨脹,搞得貨幣沒有衛生紙值錢,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圓券
區塊鏈針對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記賬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賴的。怎麼實現去中心化記賬?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戶都存儲下所有的交易記錄,通過數學方法,讓非法修改賬本變得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賬本的可靠性。
具體而言,所有用戶通過窮舉隨機數變數,第一個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數值(Hash)的用戶將有權記賬該輪交易,並獲得對應的比特幣獎勵。以數據塊(block)的形式進行傳輸,並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將數據塊連成鏈狀(chain),因而叫做區塊鏈(block chain)。
聽了介紹,你也許會感到這種思想很有意思,但並不像宣傳得那樣激動人心,那樣有革命性。你的感覺是對的。實際上,區塊鏈的基本邏輯就有些繞不過去的問題。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 G,並以每年數十G的速度快速遞增——僅僅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處理量與目前的支付寶比肩,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500 T。這相當於把支付寶伺服器的存儲數據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備份,——你會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嗎?
又如,在傳統的銀行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向系統及時申報就是了,你的財富不會消失。但在區塊鏈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那麼這就是個巨大的麻煩,你的貨幣就找不回來了。開不開心?意不意外?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通俗點將,就是打麻將,四個人都可以輪流當庄,彼此放炮自摸四個人都有各自賬本記錄,但如果你想修改賬本必須掌握50%以上的修改許可權,所以你在賬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將來區塊鏈更多的將用於金融方面可以打擊洗錢,詐騙,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於版權保護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解釋都是官方話術,有些可能連解釋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我下面用白話文來解釋區塊鏈,保證讓大家都能看得懂。
區塊鏈是什麼?我打個比方,在50年後,你可以從超市中買一台電風扇,這台電風扇在扇風的時候會幫你自動挖幣,你一邊用電風扇可以一邊自動化挖幣,當你這台電風扇壞了的時候,你可以用挖來的幣進行電風扇的維修,當然也可以用挖來的幣購買一台新的電風扇。很多人一想不對啊!那這樣商家的盈利不就少了嗎?我給大家說某個品牌,這個品牌的商品賣給你的時候,本身商品甚至可能是虧錢賣給你的,但是一旦用戶數量大了,用戶粘性大了,可以通過會員費或者服務費之類的小額費用或者其它方式來盈利。如同這個道理,挖來的幣可以購買和維修,這樣雖然商家的盈利可能減少了,但是商家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和更大的用戶粘性,到這個時候商家想賺錢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並且你買來的這台電風扇相當於給你上鏈了,什麼叫上鏈呢?假如現在把你家裡的電風扇放到大街上,有10個人來搶這台電風扇,你是沒有辦法證明這台電風扇的所有權就是你的,而你一旦上鏈了以後,相當於就和你綁定了,你就可以證明了。
所以說,區塊鏈的本質就是在幫助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了,相當於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變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這就是區塊鏈!就是這么簡單。
區塊鏈的安全體現在它的不可逆性,不可以篡改數據。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 社會 中,任何數據都是可以通過黑客進行修改攻克的,但是區塊鏈中的數據是不可能更改的,一旦生成就不可以修改,除非區塊鏈中所有的用戶一起同意修改數據,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目前區塊鏈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就如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一樣,等泡沫破了就會孵化出真正有價值的區塊鏈互聯網公司。
歷史 的車輪是不會倒退的,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區塊鏈,就像在20年前告訴你網上可以進行購物,這都是一樣荒唐的事情,時間終將證明。
1.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儲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寫入區塊鏈,也可以從裡面讀取,所以它是資料庫。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設伺服器,加入區塊鏈網路,成為一個節點。區塊鏈的世界裡面,沒有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都保存著整個資料庫。你可以向任何一個節點,寫入/讀取數據,因為所有節點最後都會同步,保證區塊鏈一致。
3. 每個人都在同一條區塊鏈上工作,每個人都公開分享區塊鏈的當前狀態,每個人都同意新數據提交的規則並且篡改區塊鏈的行為在算力上是難以操作的。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是一種記賬行為:
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1)記賬,系統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廣播給全網其他每個節點,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記錄;(共識機制,密碼學)
(2)核對,全網其他有效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並且蓋上時間戳,確認區塊合法;(時間戳,數學)
(3)形成單鏈,即在上一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智能合約,加密技術)
(4)存儲,賬簿是分區塊存儲的,隨著交易的增加,新的數據塊會附加到已存在的鏈上,形成鏈狀結構;(分布式結構,信息技術)
(5)備份,每一個參與交易者都是區塊網路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賬簿備份,也就是分布式賬本。
特點
1. 區塊鏈沒有管理員,它是徹底無中心的。正是因為無法管理,區塊鏈才能做到無法被控制。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為了保證數據可信:區塊鏈的技術使得其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
2. 接近於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演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3. 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於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支持ICO(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而爆紅的比特幣則是ICO的一種應用。也就是說,區塊鏈的內涵更加豐富,主要特點為:
1、區塊鏈相當於數字信託,交易雙方可以自主訂立數字合約,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公司相當於數字信託公司;
2、區塊鏈的存在目的和特點是「3去」——去中介、去貨幣、去主權; 可以
3、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所有區塊鏈都應用數字加密技術;
4、「3去」特徵針對於金融業,只有在需要高頻交易的金融領域才需要區塊鏈;
5、有用戶基礎的大平台更適合應用區塊鏈,小公司參與的價值不大,所以扎克伯格的2018新年願望就包含了研究數字加密貨幣。柯達公司也推出了數字貨幣,並促使其股價暴漲。
此外,談及比特幣,其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在此種意義上,比特幣類似於世界貨幣,趨近於黃金。
PayPal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Facebook早期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認為,比特幣被人們「低估」了,並將其比做黃金。他說:「如果哪天比特幣成了黃金的線上等價物,那麼它還將有升值空間。」
但1月3日,《人民日報》發文稱,「無論是從漲幅還是從幣值本身看,比特幣價格存在泡沫,這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比特幣暴漲暴跌:一年之內價格暴漲約20倍,一日之內深跌逾40%。
的確,比特幣存在風險。但是,內涵更加豐富的區塊鏈顯然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昨晚,網上爆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內部群鼓勵擁抱區塊鏈革命的截圖。在他看來,區塊鏈革命確確實實已經到來。「我在內部強烈鼓勵大家擁抱區塊鏈革命、學習區塊鏈技術,是我經過長期觀察和思考得出的認知,我感到有責任告訴我們的創業者。我不希望我對區塊鏈的看法被人誤解為是對ICO的觀點。」
不過,在互聯網公司和投資機構集體進場的背景下,政府必將有所舉措。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此表現出了擔憂,擱置了兩家美國公司推出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議。
其實,這也算是遲早之事。因為區塊鏈的「3去」特徵本來就與政府集權相矛盾。
『陸』 區塊鏈有多重要
區塊鏈以其精巧的設計理念和思維,能夠推進經濟 社會 相關領域規則體系重構,改變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協作關系和利益分配機制;同時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解決「雙花問題」,即避免同一筆數字資產因不當操作被重復使用的情況。
這為解決數字資產確權和交易流通提供了解決方案,可以突破制約數字發展的數字資產確權和雙花等問題,構建形成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這成為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01 減少交易中間環節,促進降本增效
經濟 社會 生活各個領域存在大量尋租性中介組織,其中一些組織並不創造真實價值,而是僅僅通過對業務信息或數據的壟斷謀取利益,人為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環節和成本。
通過區塊鏈的創新應用,可以構建基於技術的經濟行為自組織機制來代替部分中介機構的業務作用,可以大幅提升數據獲取、共識形成、記賬對賬、價值傳遞的效率,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大幅減少不必要的中介組織和中間環節,提升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效率,為 社會 公眾和商事主體減負松綁,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
02 助力數字資產確權,激發創新活力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源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019年,我國已經正式將數據作為同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同等重要的七大生產要素之一,推進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制度。
但由於數據確權難、追溯難、利益分成難,數據還無法實現市場化高效配置和有序流通,嚴重製約數字經濟的發展。
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透明性、多方維護、交叉驗證等特性,數據權屬可以被有效界定,數據流通能夠被追蹤監管、數據收益能夠被合理分享,為數據生產要素及其他數字資產的高效市場化配置掃除障礙,有望扭轉當下數據擁有、使用和利益分配日趨集中化的趨勢,推動整個 社會 和數字經濟向著更加可信、共享、均衡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創新活力。
03 縮短了信任的距離,拓展協作空間
人類近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與進步,無不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科技 革命總是辯證地在擴展人類活動疆域的同時縮短彼此的距離。每一次重大的 科技 變革總是伴隨著某種意義上「距離」坍塌,從而為人們帶來了便利。
例如,交通工具的發明拓展了人類的活動半徑縮短了人們地理上的距離;通信工具的發明拓展了人類的「對話」半徑縮短了物理上的距離;互聯網的發明拓展了人類獲取信息的半徑縮短了信息的距離;人工智慧的發明拓展了認知的半徑縮短了認知世界的距離。
區塊鏈縮簡訊任的距離
如今,區塊鏈為我們帶來了一次新的半徑拓展。區塊鏈可以不依託權威中心和市場環境形成基於密碼演算法的信任機制,使得遠隔萬里、從未謀面乃至永不會謀面的陌生人能夠建立信任關系,拓展了人類信任的半徑,從而使得陌生人合作成為可能。
尤其是在一些市場機制不健全、信用體系缺失的地區和領域,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更顯珍貴。區塊鏈技術使得陌生主體之間能夠建立基於技術約束的生產關系,使得在陌生環境下開展商業合作成為可能,有望激發出一系列新的業務模式。
04 驅動互聯網革命,加快價值傳遞
21世紀的頭20年,人類 社會 經歷了互聯網的全面洗禮和再造,「互聯網+」使得相關行業領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因互聯網而更加便捷,經濟活動因互聯網而更加活躍, 社會 因互聯網而更加公平開放。
然而,互聯網主要解決的是信息的傳播問題,信息內容的真假還難以判斷,數字資產的轉移還存在很多制約障礙。互聯網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甚至成為各種新型欺詐行為的溫床,人們在越來越依賴互聯網的同時,也越來越戒備互聯網。
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基於技術約束的下一代可信任互聯網,解決傳統互聯網的陌生人信任問題,將會讓數字資產在互聯網上高效地流通。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保護互聯網上的數字資產和知識產權,人與人之間進行資產交易會如同發郵件一樣便捷,人們會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而對高度依賴的互聯網放下戒備之心,互聯網將誕生更多有價值的應用。
05 強化誠信體系約束,凈化市場環境
區塊鏈是構建信任的機器。通過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市場環境。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追索的技術特徵可在市場機制不完善和誠信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和領域發揮十分重要的信任機制創新作用。
在傳統模式下,市場監管的工作量大、執行難度高,由於行政執法資源及監管手段的不足,被 社會 大眾廣為痛恨的老賴現象、假貨現象、欺詐行為屢禁不止、難以杜絕。
區塊鏈技術可形成無須中介機構和法律法規為前提條件的自組織和自監管機制,其分布式賬本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賴、不可操控性事實上起到了對各類經濟行為進行技術監管的作用。
這有利於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等問題;通過全程記錄商品生產和交易流通過程,大幅降低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各類市場欺詐行為,解決市場監管難等問題。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化領域前沿熱點技術通俗讀本》】
『柒』 百家爭鳴 | 蔡棟:區塊鏈技術下潛藏的「楚門的世界」
關於區塊鏈運用的探討如今已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然而當技術本身已經足夠成熟時,如果有一天當區塊鏈真正運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會是怎樣的場景?試想有一天,人類從出生起的一生都要上鏈記錄。上鏈人生,會是一個如「桃源世界」般的美好信用 社會 還是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那般不分對錯真實的記錄一生,讓人想逃離?
本期人民數字FINTECH百家爭鳴欄目邀請了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CIO蔡棟先生從區塊鏈技術成熟度和應用層面,談談我們是否會不可避免地成為電影里的楚門那樣,生活在無時無刻不被全世界「監視」的惴惴不安當中。
98年的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在全世界每時每刻的注視中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 娛樂 工業的犧牲品的故事。 在數字經濟時代,楚門的世界則潛藏在區塊鏈去中心化(觀者眾多)、公開透明(本相畢現)、不可篡改(無法隱藏)的技術特性里,不時顯露出令人不安的面貌。 這樣的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是否會對 社會 觀念和個人生活產生不可逆轉的巨大沖擊?我們是否終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楚門?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由於區塊鏈技術具備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全程追溯的特徵,可用於構建多方共享的、多地多活的、不可篡改的、時序嚴格的加密資料庫,很多業內人士看好其發展,認為它是對現有互聯網技術的升級與補充,有望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石。 然而,從實踐進展來看,區塊鏈技術在落地過程中的難度和對現行觀念、法規和 社會 制度的沖擊,使得它背後潛藏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
本人從2015年底年起回國在萬達集團開展了非常宏偉的實體商業數字轉型化的實踐,感慨非常多。首先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身還不成熟,所以我們參加了各種標准化組織和國際重要開源項目,進行了非常多的基礎生態培養和開源研發工作。例如我們在2016年和2018年在工信部帶領下,和其他龍頭企業編寫的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區塊鏈白皮書可以比較完整的指導企業如何因地制宜採用區塊鏈技術,幫助政府機構研判和制定區塊鏈賦能優惠政策。
從技術層面上來講,區塊鏈雖然具備記錄數據,且不可篡改、復制和刪除的技術能力,但應用到真實生活場景,就必須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將真實生活場景中的「原子」變為「比特」再上鏈?如果數據本身的真實性存疑,甚至是數據觀測者惡意造假,放到區塊鏈上不僅沒有意義,還因其不可刪除的特性產生了無意義的佔用,甚至消極的影響。就目前而言,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映射沒有普適的標准,雖然實體商業很早開始開始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數字化物理世界並取得了不少數字化轉型的好處,同時也有不少物聯網數據上鏈的例子,但這還遠遠不夠。區塊鏈技術無論是在數據本身上鏈、還是哈希值上鏈的前提,即數據完備性、系統海量處理性能等都是核心技術瓶頸,導致至今還沒有大規模落地應用。
從 社會 觀念層面上來講,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勢必會顛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淡化國家、監管概念,沖擊現行法律安排。對於這些,整個世界完全缺少理論准備和制度探討。即使是區塊鏈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幣,不同國家持有態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再比如,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公開透明,在文娛市場中雖然能防止一些中間商賺差價,給文化產品消費者帶來益處,也可以使版權信息公開透明化、刺激全文娛行業積極創作、產生優質內容,但是用戶使用中心化的平台聽歌這種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這些領域的既得利益者也會被「動了蛋糕」,比如,傳統的票務市場會受到挑戰,也有可能招致大公司的強烈反噬。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對個人隱私數據的威脅也令人憂心。在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數據越來越被認可為一種經濟生產要素時,用戶數據所有權屢屢被侵犯、隱私被泄漏,巨型互聯網公司逐漸成為數據寡頭,全球范圍內關於數據所有權和隱私保護的沖突愈演愈烈。用戶訪問、消費等行為數據和用戶隱私數據的合理使用,是現代文明重要的挑戰,不僅僅是技術上,也是倫理、合規上的挑戰。比如,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生物大數據領域,對用戶的基因測序數據進行上鏈,那麼如何既能夠將眾多用戶的測序數據被合理合法地應用於科學研究領域,揭示疾病的機理,造福後世人類,又如何防止用戶的遺傳病、癌症發病風險信息被其他人泄露,對用戶個人的 情感 生活、 社會 評價產生致命的影響?未來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勢必要對所進入的領域進行選擇,也要對道德倫理層面的問題進行權衡。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事物和行為通過數據上鏈被數字化,之後再被資產化,但是數據原始所有權始終還是在數據產生也就是數據的所有人這里,在享受數字經濟的線上增值流轉的同時,給人們帶來實體經濟下的更多樣的經濟活動。但這樣的生活,掂量掂量,你是否想逃離呢?
下期主題是 「數字貨幣的世界大戰」
觀點一:數字貨幣是否會重建未來貨幣體系?
觀點二:大戰之前先「剿匪」, 圍剿幣圈迫在眉睫
下期將會邀請誰來爭鳴辯論?敬請期待!歡迎讀者們踴躍投稿參與討論,請留言至公眾號後台或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精選內容將於下期公布。
『捌』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公開賬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何人均可自動驗證賬本的真假並輕易發現賬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話, 區塊鏈是一個可供人人驗證的公開賬本。
人人均可驗證這一概念對區塊鏈至關重要。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個賬戶上的比特幣數量。
那麼,作為一個可公開驗證的賬本,區塊鏈有哪些使用實例?
其實可以想到的使用實例有很多,區塊鏈適用於任何可以記錄在公開賬本上的數據。下面舉4個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伺服器,即域幣。域名伺服器實際是一個專門記錄域名的賬本。
2、去信任化的公鑰加密,如拋開那些不靠譜的認證授權機構的https。
3、所有權記錄,如實記錄物品與其對應的所有人。
4、合同與履約保證,賬本如實記錄合同各方並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區塊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使用區塊鏈技術記錄的賬本會一直更新。新的數據如交易、域名輸入、記錄和合同等,會被哈希演算法換算成同等長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演算法不但不免費反而還很昂貴。
因此,賬本本身需要有一個認可體系,對輸入區塊哈希值的人予以認可。
在比特幣中這一體系被稱作挖礦,根植於比特幣的協議中。比特幣礦工將等待驗證的交易運用哈希演算法換算成散列的哈希值,並收取一定的比特幣作為服務費。
因此,對於非貨幣類的使用實例,區塊鏈需要找到一個方式來承擔哈希演算法的高昂費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點,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可能運用在哪些使用實例中,並沒有涵蓋區塊鏈的方方面面,如哈希演算法為什麼這么貴。我相信網上肯定能找到很多關於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應用的詳細資料。
補充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諸多優點,但還是有一些不那麼稱心如意的使用實例。比方說,比特幣沒有辦法換算成任何一國貨幣;一個有著數十億條數據輸入的賬本既占空間又不實用。
比特幣已經向世人展示區塊鏈技術在原則上是可行的,而且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些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對比特幣進行技術改造或引入一種完全不同的區塊鏈技術。我認為以下兩種方法倒是值得一試:一是根據一定標准如付款方地址對賬本進行拆分,二是引入一個主區塊鏈對子區塊鏈進行驗證。區塊鏈技術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說不定已經有人在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未為可知。但比特幣仍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貨幣類區塊鏈,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說的加密貨幣。
無論在 科技 圈還是金融圈,區塊鏈儼然成了最熱的詞彙,沒有之一。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優點,可以完美地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難題,使得「個體經濟」成為可能。基於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 科技 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在此背景下, 社會 中誕生了一股區塊鏈熱,大家一邊倒地對其大唱贊歌。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理性決策。 所以本文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重點給區塊鏈潑點冷水。
|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名字帶有相當神秘的 科技 氣息,可簡單分解為「數據塊」和「鏈接」。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用密碼學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鏈接是指每一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存在鏈接關系,從而構成了區塊鏈。
一般認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兩大特徵,簡要介紹如下:
由於每個區塊都含有特定時間內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因而每個區塊都是平等的,且單一區塊的損害不影響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中心特徵 。
同樣,由於每個區塊含有系統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交叉驗證的,只有攻破超過51%的節點才能篡改信息,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塊鏈系統中,成本極高,可以認為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信任特徵 。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始於比特幣,二者的關系是,區塊鏈是底層技術和理念,比特幣僅是區塊鏈目前最火的一個應用而已。
也許上面說的還不夠通俗,最後再總結一下,你認為區塊鏈是什麼?是一項顛覆式的新技術嗎?NO!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 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思想理念 。區塊鏈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術早已有之,更多地還是理念上的革新,這也是區塊鏈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術遲早會被超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夠的能量影響到經濟 社會 的方方面面。
| 區塊鏈有望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規則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區塊鏈將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被認為在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清算、票據交易、證券發行與交易、產權交易、客戶徵信與反欺詐、反洗錢 等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環境。
這么好的技術,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傳統金融人士一樣,洪言微語一開始也是抗拒的,認為這東西哪有那麼神,並沒有專門去做研究。後來隨著對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區塊鏈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無論是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還是在線借貸,都只是金融業務層面和風控層面的技術創新,並未深入金融體系的底層。 金融系統的底層是什麼?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規則和系統交互,區塊鏈改變的恰恰是底層規則。
所以,縱觀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最為積極,沒別的,是真的怕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徵充分發揮後,還要金融機構的中介做什麼呢?估計這也是很多對區塊鏈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覺。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語就重點對這種觀點潑潑冷水。
| 顛覆金融體系,區塊鏈仍面臨兩座大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優點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區塊鏈顛覆金融體系的 兩大難題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兩大優點上 。
首先講講去中心化。 先要明確一個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著低效率嗎?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圍內,中心化帶來的資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從個體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國家的原因。就以銀聯為例,銀聯是國內銀行業清結算的中心,銀聯成立後,每家銀行只需要和銀聯對接即可實現和所有銀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沒有銀聯,每家銀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對手去對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沒有必要對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註定只能在特定領域(即不適合中心化的領域)發揮作用,怎麼可能顛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問題 。去信任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很大的缺陷。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記賬,即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辨真偽。問題來了,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區塊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發式增長,也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 所以,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問題,但帶來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區塊鏈也是如此。
作為結語,洪言微語想要闡明的是,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的確有很大的價值,在特定領域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當前對區塊鏈一邊倒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東方智慧告訴我們,「極高明而道中庸」,面對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早在幾年前,「挖礦」這個詞就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而廣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幣而後才知道的區塊鏈,甚至至今不知道區塊鏈。從定義來說,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區塊鏈是互聯網的一個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人與人,物與物,萬物互聯,是當今信息最先進的技術平台,我個人認為用銀行業,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先說壞的一面,銀行為儲戶服務的,簡單地說它是一個渠道,通過銀行流通貨幣,人們為什麼有錢要去瑞士銀行存,關健為儲戶保密,如果把所有的儲戶公開誰敢在銀行存款,銀行沒有人存款賺不錢破產,優點節省印鈔的成本,防偽鈔,方便,快捷,我個人認為只能試行,但每個人的信息不能公開絕對為儲戶保密,人民銀行才能做強做大o
我不是計算機技術專家,以下對區塊鏈的介紹來自閱讀和專家朋友的評論,僅供參考。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解釋區塊鏈,那就是:分布式記賬。
要理解一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就需要先理解,傳統的記賬都是有一個中心的。比如銀行,你從銀行存款取款,通過銀行借錢給別人,都是以銀行為中心,所有這些交易都建立在銀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銀行耍賴呢?或者更嚴重,國家耍賴呢?國民黨在統治中國大陸的末期濫發金圓券,以及魏瑪德國和辛巴威的惡性通貨膨脹,搞得貨幣沒有衛生紙值錢,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圓券
區塊鏈針對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記賬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賴的。怎麼實現去中心化記賬?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戶都存儲下所有的交易記錄,通過數學方法,讓非法修改賬本變得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賬本的可靠性。
具體而言,所有用戶通過窮舉隨機數變數,第一個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數值(Hash)的用戶將有權記賬該輪交易,並獲得對應的比特幣獎勵。以數據塊(block)的形式進行傳輸,並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將數據塊連成鏈狀(chain),因而叫做區塊鏈(block chain)。
聽了介紹,你也許會感到這種思想很有意思,但並不像宣傳得那樣激動人心,那樣有革命性。你的感覺是對的。實際上,區塊鏈的基本邏輯就有些繞不過去的問題。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 G,並以每年數十G的速度快速遞增——僅僅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處理量與目前的支付寶比肩,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500 T。這相當於把支付寶伺服器的存儲數據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備份,——你會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嗎?
又如,在傳統的銀行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向系統及時申報就是了,你的財富不會消失。但在區塊鏈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那麼這就是個巨大的麻煩,你的貨幣就找不回來了。開不開心?意不意外?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通俗點將,就是打麻將,四個人都可以輪流當庄,彼此放炮自摸四個人都有各自賬本記錄,但如果你想修改賬本必須掌握50%以上的修改許可權,所以你在賬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將來區塊鏈更多的將用於金融方面可以打擊洗錢,詐騙,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於版權保護等等
1.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儲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寫入區塊鏈,也可以從裡面讀取,所以它是資料庫。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設伺服器,加入區塊鏈網路,成為一個節點。區塊鏈的世界裡面,沒有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都保存著整個資料庫。你可以向任何一個節點,寫入/讀取數據,因為所有節點最後都會同步,保證區塊鏈一致。
3. 每個人都在同一條區塊鏈上工作,每個人都公開分享區塊鏈的當前狀態,每個人都同意新數據提交的規則並且篡改區塊鏈的行為在算力上是難以操作的。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是一種記賬行為:
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1)記賬,系統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廣播給全網其他每個節點,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記錄;(共識機制,密碼學)
(2)核對,全網其他有效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並且蓋上時間戳,確認區塊合法;(時間戳,數學)
(3)形成單鏈,即在上一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智能合約,加密技術)
(4)存儲,賬簿是分區塊存儲的,隨著交易的增加,新的數據塊會附加到已存在的鏈上,形成鏈狀結構;(分布式結構,信息技術)
(5)備份,每一個參與交易者都是區塊網路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賬簿備份,也就是分布式賬本。
特點
1. 區塊鏈沒有管理員,它是徹底無中心的。正是因為無法管理,區塊鏈才能做到無法被控制。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為了保證數據可信:區塊鏈的技術使得其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
2. 接近於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演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3. 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於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區塊鏈技術的火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2017年比特幣的火熱。相信大家都知道,比特幣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誕生的,但原理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講講。
首先,比特幣不是由任何國家發明的一種數字貨幣,但現在卻具有了交易的屬性。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沒有任何國家對比特幣負責,那比特幣的交易誰來記錄呢?
這里就用到了區塊鏈技術,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和「不該篡改性」。而比特幣交易就是使用了區塊鏈技術。
我們以比特幣的交易舉例子,眾所周知,法幣的交易都是由銀行記錄的。例如張三用支付寶給李四轉100塊錢,這時支付寶會通知央行,張三給李四轉了100,央行就記錄了這筆轉賬,這就是所謂的「中心化」。但是比特幣不是,交易時節點會記錄這次轉賬,然後傳給下一個節點,一傳十十傳百,直至所有節點都記錄了這筆轉賬,這就叫「去中心化」。
怎麼理解節點呢?其實可以理解為一段代碼,你交易後代碼就記錄在你的電腦上,然後代碼會自動傳輸給下一台電腦,直到全世界所有的電腦上都存上了這段代碼為止。
還有重要的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記錄你交易的這段「代碼」不會被任何人所篡改。所以所有的傳播都是安全的,並不能作假,這就解決了比特幣的安全性。
通過以上敘述,不知道你對區塊鏈有大概的了解了嗎?
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支持ICO(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而爆紅的比特幣則是ICO的一種應用。也就是說,區塊鏈的內涵更加豐富,主要特點為:
1、區塊鏈相當於數字信託,交易雙方可以自主訂立數字合約,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公司相當於數字信託公司;
2、區塊鏈的存在目的和特點是「3去」——去中介、去貨幣、去主權; 可以
3、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所有區塊鏈都應用數字加密技術;
4、「3去」特徵針對於金融業,只有在需要高頻交易的金融領域才需要區塊鏈;
5、有用戶基礎的大平台更適合應用區塊鏈,小公司參與的價值不大,所以扎克伯格的2018新年願望就包含了研究數字加密貨幣。柯達公司也推出了數字貨幣,並促使其股價暴漲。
此外,談及比特幣,其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在此種意義上,比特幣類似於世界貨幣,趨近於黃金。
PayPal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Facebook早期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認為,比特幣被人們「低估」了,並將其比做黃金。他說:「如果哪天比特幣成了黃金的線上等價物,那麼它還將有升值空間。」
但1月3日,《人民日報》發文稱,「無論是從漲幅還是從幣值本身看,比特幣價格存在泡沫,這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比特幣暴漲暴跌:一年之內價格暴漲約20倍,一日之內深跌逾40%。
的確,比特幣存在風險。但是,內涵更加豐富的區塊鏈顯然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昨晚,網上爆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內部群鼓勵擁抱區塊鏈革命的截圖。在他看來,區塊鏈革命確確實實已經到來。「我在內部強烈鼓勵大家擁抱區塊鏈革命、學習區塊鏈技術,是我經過長期觀察和思考得出的認知,我感到有責任告訴我們的創業者。我不希望我對區塊鏈的看法被人誤解為是對ICO的觀點。」
不過,在互聯網公司和投資機構集體進場的背景下,政府必將有所舉措。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此表現出了擔憂,擱置了兩家美國公司推出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議。
其實,這也算是遲早之事。因為區塊鏈的「3去」特徵本來就與政府集權相矛盾。
『玖』 辯護角度談虛擬貨幣的「價值」
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一直對虛擬貨幣持高壓態度,且政策層層加碼。2013年五部委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定比特幣的貨幣屬性,將其定性為特定的虛擬商品;到2017年,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虛擬貨幣ICO;2021年9月十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直接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並表示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並將追究相關境內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隨後國內的交易平台或暫停中國境內新用戶的注冊並清退存量用戶,或直接永久關掉了交易服務。
至此,筆者也認為,目前虛擬貨幣在國內已經終結。但與之相關的案件未來一段時間仍將高發。在相關案件的刑事辯護工作中,我們始終無法繞開虛擬貨幣「價值」的認定問題,往往需要對涉案的虛擬貨幣的「價值」進行舉證及對其價格鑒定進行質證等工作。
下面我們以比特幣為例,談談我們此類案件辦理過程中,證明其「價值」來源的一些思路。
1 價值來源——「共識」和「信任」
我們的貨幣 歷史 ,經歷了實物貨幣到紙幣,再到記賬貨幣的變遷。何為記賬貨幣?就是以數字記錄方式確定歸屬和轉移的貨幣,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生活中早已習慣脫離實體錢包,只使用手機掃碼支付,這種便利正是來源於記賬貨幣的充分應用,我們之間的相互轉賬只是在彼此銀行賬戶的數字上做加減法,整個過程就是一個雙方記賬過程。而這個記賬的權利掌握在國家手中,由各個銀行、三方支付機構和央行負責,央行擁有整個國家大賬本的記賬權,即「中心化記賬」的方式,而我們之所以認為紙幣及這些「手機中的數字」具備「價值」,是我們基於對國家的「信任」,是國家在這些「數字」背後的信用背書讓我們達成了它們具備「價值」的「共識」。
同樣,黃金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我們已經達成了其作為貨幣交換一般等價物的「信任」;鑽石的價值,也同樣是人們對其稀缺性及其背後的某種象徵意義的達成「共識「」。所以, 價值的本質,其實是人們對特定物價值的「共識」和「信任」, 如果人們不對一個事物達成有「價值」的「共識」,那麼很多我們認為「值錢」的事物,其實根本沒那麼「值錢」(包括鑽石和國家發行的紙幣)。
但紙幣天然存在一個問題,無論是當年密西西比泡沫時期的法國政府,還是次貸危機和新冠期間的美國政府,都會出現無節制超發貨幣的現象,貨幣超發及經濟危機往往引發通貨膨脹,紙幣大幅貶值。紙幣之所以貶值,也正是人們對於政府發行貨幣的「信任」在大幅降低,而對於的黃金等物品「價值」的「共識」提升,進而金價上漲。虛擬貨幣鼻祖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次貸危機後期的美國,在此背景下,針對主權貨幣的通脹問題,其被設計成「去中心化」和「總量恆定」等特性。
隨著人們基於對這種「去中心化」虛擬貨幣達成「共識」,產生「信任」,虛擬貨幣才產生了「價值」。並隨著達成「共識」、「信任」其「價值」的人越來越多,它們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以比特幣為例,2009 年1月,中本聰挖出第一枚比特市時,市場對此新生事物非常陌生,無法形成對其「價值」的「共識」,所以,此時比特幣的價格為0美元。2010年5月22日,美國人拉茲羅首次用10000個比特幣購買了25美元的披薩(首次比特幣交易,拉茲羅也是首次使用顯卡挖礦的人),那麼它的價值變成了0.0025美元。2013年4月,塞普勒斯發生經濟危機,當地居民不信任迅速貶值的塞普勒斯鎊貨幣,而紛紛搶購比特幣,導致比特幣價格飆漲8.8倍。當2013年11月比特幣達到8000人民幣階段高點的時候,中國五部委《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發布,嚴重打擊了人們對其的「信任」,比特幣價格隨之大幅下跌,同樣在2014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破產,沖擊了人們對比特幣的「信任」,讓其價格跌入熊市……此外,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和最長鏈機制保證了比特幣不可篡改,且每一枚幣都可以追溯誕生及交易的 歷史 ,具備不可偽造的特徵。這些特徵也增加了人們對其「價值」的」共識」。
所以,虛擬貨幣是基於人們對達成「共識」、形成「信任」的程度,而產生了其價值,並基於「信任」的程度大小,而直接影響其價格。
2 價值來源——「獲取成本」
虛擬貨幣有兩種獲取發生——「挖礦」和「交易」。
先說說「挖礦」,以比特幣為例,其原始產生就是由「礦工」、「挖礦」生成。「礦工」可以由身處全世界任何地點的任何人擔任,「挖礦」是指「礦工」藉助計算機算力,通過復雜的數學運算,求得方程式的特定解的過程,第一個求得特解的「礦工」能夠獲得新增「賬本」的記賬權,從而得到特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計算這個特定解的過程需要大量的運算,同時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就被制定了一套規則,算力每過一段時間需要調整一次,這意味著挖礦的難度也在上升,也讓成本(主要是顯卡等硬體)大幅提高。
同時,隨著挖礦所需要的算力提高,挖礦難度增大,個人能挖到比特幣的概率越來越小,也就逐漸發展出規模化的礦場,也就是聚合n多台礦機的算力一起挖礦,挖礦從個人挖礦轉變為礦場或礦池,一個礦場的成本有:建設成本、設備成本、維護成本(包括店裡成本和人工成本)、網路成本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那麼虛擬貨幣的挖礦過程,同樣投入了具體的(勞動力)「成本」,並且這個「成本」可以量化為具體的(虛擬貨幣)商品價格。早在比特幣誕生的2009年,一個叫「新自由標准」的用戶,就在比特幣早期論壇上提成通「生產成本」計算比特幣價格的方法。他認為一枚比特幣的價值計算方法應為:計算機運行一年所需要的平均電量是 1331.5 千瓦/時,乘以上年度美國居民平均用電成本0.1136美元,除以112個月,除以過去30天里生產的比特幣數量,最後的結果除以1美元,得出1美元=1309.03比特幣的定價結論。
至於「交易」的獲取方式,無論是直接使用法幣交易,還是使用法幣兌換虛擬貨幣後再進行交易的方式,只要最終能夠與法幣達成某種「匯率」的自由兌換,它背後自然存在確定的價值。
如我們在 《談虛擬幣詐騙案件的辯護要點》 文中所述,實務中我們需要區分非主流貨幣中的特殊幣種,通常所稱的類主流幣(山寨幣),他們在技術模式上與主流幣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真實項目、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按照其白皮書的規劃執行,常見的山寨幣有EOS、BTM。針對這類涉案虛擬幣。在實際辯護中,我們應當重點證明這些 虛擬幣符合流通性,與主流幣或者法定貨幣能夠自由兌換的特徵 。
我們前年承辦的浙江某虛擬幣詐騙案,工作重點就是放在搜集其在境外某交易平台能與比特幣自由兌換的證據材料,即證明該類非主流「山寨幣」可以與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虛擬貨幣進行交易,最終能夠變現成法幣的特徵,證明其具有財產屬性。
此外,如無法達到上述標準的虛擬幣,一般屬於空氣幣和傳銷幣。空氣幣,顧名思義,就是在實際發展中,沒有任何產品或業務落地,單純發幣圈錢跑路而已,如已經跑路的英雄鏈、超級明星、太空鏈等等。傳銷幣,則是打著區塊鏈之名,行傳銷之實的貨幣,如此前轟動一時的深圳普洱幣等,我們也在 《談虛擬幣傳銷案件的辯護要點》 一文對傳銷幣所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了論述。
由於區塊鏈的「新 科技 」外衣,加之其虛擬屬性,導致司法機關長期以來對其價值真實性的判斷存在嚴重誤區。我們認為,比特幣為代表的主流虛擬貨幣去中心化,沒有發行政府及權威機構做信用背書,且交易價格波動巨大,並不具備貨幣屬性也不宜作為貨幣使用。但其本質上仍屬於一種特殊商品,應定性為一種無記名的有價證券,這不僅於民法層面擁有充分的物權理論支撐,同時也能被進一步解釋為《刑法》第92條所規定的「財產」,所以,針對該類型的網路詐騙,從魚龍混雜的「幣」中,區分出主流虛擬幣以及可以流通的「山寨幣」,是對抗詐騙指控的有力辯點。
3 價值來源——司法認定
1、十部委《通知》將虛擬貨幣相關行為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改變了主動民事判決中「挖礦」合同效力的認定方向,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的認定雖受政策影響大,但尚不明確。
2021年9月十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則徹底直接將虛擬貨幣相關行為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隨後內蒙古、雲南、安徽等省份及相關機構,先後發布了12條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監管政策,這也同時改變了很多民事判決對「挖礦」合同效力的認定。
此前,北京海淀法院在王鐵亮訴火幣網一案判決中認為,並無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當事人進行比特幣的投資和交易,當事人應當自行承擔交易風險,雙方締結的 合同有效 ,虛擬幣交易合同 不屬於合同無效 的法定情形。
2018年10月杭州互聯網法院在陳國貴與浙江億邦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網路購物合同糾紛案判決中也認為:我國法律、行政法規 並未禁止 比特幣的生產、持有和合法流轉,也 未禁止 買賣比特幣「挖礦機」。故原告陳某主張買賣比特幣礦機違法的理由不能成立,案涉 合同合法有效 。且而交易中的買家不屬於消費者,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不能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的規定。
十部委《通知》發布後,多地法院的案例開始基於「公序良俗原則」認定比特幣「挖礦」合同無效。如北京東城法院在「勤某公司訴雲某公司委託合同糾紛案」判決中認為: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比特幣「挖礦」本質上屬於追求虛擬商品收益的風險投資活動,投資者須自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從行為效力上看,「挖礦」活動電力能源消耗巨大,案涉多台「礦機」日均耗電量極大,且生產交易環節威脅國家金融安全, 社會 穩定衍生風險突出,已經成為一種投機性工具, 與《民法典》「綠色原則」精神相悖,屬於行政法規禁止投資的淘汰類產業,違反公序良俗,應屬無效合同 ;從責任負擔上看,比特幣「挖礦」活動中出現的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及由此引發的投資損失風險,應由投資者自行負擔, 因雙方對合同無效均存在過錯,故相關損失後果亦應由各方自擔 。
同時各地法院關於虛擬貨幣的認定也並不明確。
在(2018)浙11民終263號丁建強、陳映光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因本案的虛擬貨幣非我國規定的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當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由於案涉標的物本身的不合法性,涉及該標的物的交易行為亦不受法律保護,因此認定因案涉合同無效。
2020年5月《民法典》頒布後,多地法院一改先前對於虛擬貨幣不予保護的態度,基於民法典對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要求,很多法院都採取認定虛擬貨幣合同有效的司法裁判。如2021年5月濟南中院在(2021)魯01民終3796號中對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予以認可。在該案中,法院認為所設虛擬貨幣具有價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等特點,具備了權利客體的特徵,符合虛擬財產的構成要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對涉案的公民的合法虛擬貨幣財產權益依法給予法律保護。
雖然主流裁判規則如此,但綜合全國近幾年的判決來看,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合同是否有效的裁判標准並不統一。筆者認為,正是近年來國家對於虛擬貨幣投資一直持嚴厲態度,並頻繁升級的監管政策,司法裁判才會短期內做出截然不同的判例,更把其作為典型案例予以公告,未來人民法院對虛擬貨幣糾紛案件也會更多的減少虛擬貨幣財產保護,需要公民自擔風險。
2、虛擬貨幣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財物」,可作為財產類犯罪的對象。
在司法實務中,雖然刑事領域對數字貨幣的財產屬性仍存爭議,但早在2017年七部委《公告》發布前,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6)浙10刑終1043號判決中即有認定:被害人金某付出對價後得到比特幣,不僅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也代表著被害人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享有的財產,應當受刑法保護。因此被告人通過互聯網竊取了被害人的比特幣後,再將其售出所得款項計人民幣20餘萬元到了其個人的銀行帳戶,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2020)粵0304刑初2號判決認為,以太幣在中國境內歲不能作為貨幣流通個,但其作為一種虛擬財產,其所有者能夠對持有的貨幣進行管理、通過特定方式進行支付、轉移且能夠使用貨幣公開進行交易,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屬於刑法上的「財物」。
2013 年的《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4 條規定「被盜財物有有效證明的,根據有效價格證明認定」,所以被害人的賬戶信息變動詳情可由代幣交易平台出具證明。除此之外,刑事案件處理中還存在以當地物價局出具的比特幣《價格鑒定結論書》為其價值依據,如「武宏恩盜竊案」 (2016)浙10刑1043號,及公安局網路安全保衛總隊出具的虛擬貨幣價格證明,如「胡志凱盜竊罪一審刑事判決書」(2015)東刑初字第1252號。
所以在眾多刑事判例中,虛擬貨幣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財物」,具備「價值」,可作為財產類犯罪的對象。
本文作者|鄭夏律師,中南 財經 政法大學碩士,,曾任職檢察院、政府辦等部門。先後獲無錫優秀專業律師(刑辯類)、無錫市名優律師培養對象(優秀骨幹律師)、無錫優秀律師團隊(2016、2018、2020)、無錫律協優秀個人會員(2018、2021)、首屆華東律師辯論賽優秀辯手、無錫優秀專業案例、江蘇產業人才培訓優秀講師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