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經濟的七大設計原則

區塊鏈經濟的七大設計原則

發布時間: 2024-06-23 06:22:36

A.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通證並不一定非要在區塊鏈系統上運行,同時區塊鏈系統也並不一定非要有通證,但是這兩者結合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強大的一個工具。以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支撐整個的通證經濟,可以改變我們的生產關系,包括我們經濟社會的組織模式,還有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通證經濟的幾點特徵,包括它可以基於智能合約進行快速的價值流轉。同時一個好的通證經濟模型,它能夠實現整個經濟的閉環,同時提供自動和及時的激勵機制和一個完善的博弈體系。對於不同的區塊鏈系統,通證設計的模型和規則還是有所區別的。

可以把通證分為了四類,包括基於共識的共識平台基礎通證,應用類生態通證,還有價值錨定通證和權益金融通證這四類。但是這幾類的通證核心還是要在於如何合規合法,包括如何實現反洗錢和KYC。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基於共識平台的基礎通證設計會相對簡單一些。也很容易形成價值閉環。主要就是通證作為共識獎勵來獎勵共識節點,然後用戶使用通證作為區塊鏈系統的使用手續費。

類似的包括配套基礎設施的通證的設計也很簡單,就是提供資源獲得通證,而使用資源要支付通證,這里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所有的支付、流轉、激勵都是自動完成的,符合整個系統定義的規則。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價值錨定型的通證也相對簡單一些,核心的特點就是需要一個強的信用機構為價值錨定作背書,我們最常見的就是USDT。它是由Tether來保證整個系統里美元和USDT的價值錨定,也就是說他收到一美元就會生成一個USDT的token,如果有人從他的賬號里提取一美元的話,就有相對應的USDT被銷毀。其他的包括之前看到的一個錨定黃金的項目,也是需要有一個交易所席位裡面的黃金數量來保證整個價值的錨定。

同樣基於資產數字化的一些系統,包括房地產之類的一些交易系統的價值矛盾,也需要房屋抵押機構,包括房管局等機構對上列的資產進行凍結和交接,保證實現錨定關系。這對我們的啟發就是:很多區塊鏈應用系統需要和現實世界中的經濟體系和組織形式去適配,所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相結合,可能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一種可行的一種解決方案。

應用類的通證經濟模型就相對復雜一些。它可能是包括了共識基礎通證、價值錨定通證、還有應用自身通證相結合的一整套體系。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應用都是這種雙層的通證體系設計。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圖中是兩種不同的雙層通證體系:第一種就是基於權益通證和流通通證相結合的雙層通證體系,第一種雙重控制模型,應該是由BitShares(比特股)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模型,當時叫做骨壁分離,下層是基於平台的一個權益的一個通證。

因為BitShares(比特股)是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體系,所以上面它是定義了各種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里交易對應的錨定token。另外一個這樣的雙層通證模型的設計,是剛才提到的基於黃金錨定的一個應用項目,它的底層權益通證也是整個平台的收益的一個權益通證,而上層是錨定了黃金的這樣一個流通通證。

上層流通的黃金錨定的通證可以用在非洲不發達國家,或者是通貨膨脹很大的一些國家來進行價值支付、流通。而下層的權益通證是整個平台的收益,就是在交易流通中獲取的一些手續費,包括一些長期分紅的通證。而第二種雙層通證模型是一個平台和局部的關系。下層的應用平台通證代表了平台的整個價值收益和權益。而上層的通證是個體和局部的通證,可以由參與者或部分群體發行,發行方式比較靈活,也體現個體局部的價值。一般來說,稍微復雜的系統都會設計成兩層的通證模型。

其實嚴格來說,如果要考慮底層的共識節點的共識激勵的話,應該是一個三層的通證經濟模型。孟岩老師對於復雜的這種經濟系統的設計和分析,提出了一套整體的方法論和工具模型。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在重振經濟設計的七個原則當中,我個人認為其中的價值原點原則和價值迴路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價值原點原則很好理解,整個系統在最小化的時候,它是有基礎的實用價值的,就像比特幣以太坊都提供了最小的價值,即整個網路可以通過共識獲得獎勵,也就是說,挖礦獎勵運行的用戶要使用系統的時候,要支付手續費和以太坊是相當於運行智能合約的燃料費用。

而在價值迴路原則方面,要求整個通證經濟系統里每個角色都處於價值迴路上面,要形成閉環,不能存在基點,不能存在有些角色是所有的token都進入的,沒有輸出,也不能有些節點只有出沒有入。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關於多次分配和token設計的時候的八個陷阱,這些內容都是在孟岩老師的體系裡設計的,我借花獻佛,分享給大家關於通證經濟設計的一些方法論,因為孟岩老師有很詳細的一些論述,大家可以在網上查一下老師的一些分享。

但是通證經濟的核心思想還是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有可能不是解決一些痛點,而是完全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型的運營方式。由於區塊鏈保證了所有的系統運行和可信,所以合理的激勵機制就會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這些原則和激勵機制都是透明的。

舉一個通證經濟模型比較有意思的例子,最近比較熱的T3D和Former 3D的通證經濟體系。它雖然是一個博彩游戲,甚至直接將規則設計成了一個龐氏騙局的模型。其實P3D的設計是不符合上面同大家分享的孟岩老師的通證模型設計的,它違反了價值原點、價值迴路等原則。但是它的一個創新點就在於,它使用了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來制定規則,規則是透明的,這樣就避免了作弊和莊家跑路等問題。

同時它提出了Fomer 3D把收益又回饋給了T3D的參與者,這樣就實現了一個價值迴路的封閉環。這個例子可能不是太合適,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通證經濟還是需要一些創新和擴展性的思維。所以實體經濟和區塊鏈經濟體系相結合是需要我們一些創新思維的,其核心就在於激勵參與各方。

合理和及時的激勵是通證經濟的關鍵點之一。基於激勵機制來改變實體經濟的運行,是對實體經濟的一個強大推動。同時消費者資源提供者還有貢獻者的角色會發生重合,它們的界限會變得模糊,所以其中新的商業模式可能就會產生出來。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這是虛擬世界的一個廣告系統,它是基於一個地理位置信息的應用,把現實世界的整個地圖劃分成了兩公里見方的區塊,參與者可以購買這些塊,然後廣告方可以基於定位信息,向這些塊發送廣告,用戶點擊廣告以後可以獲得收益。同時地理位置的方塊的所有者,可以獲得相應的分成。這樣的話每個地理分塊的話都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用來進行一些交易。而它平台的底層的token就可以用來購買這些地塊,用於發放廣告或用戶收益。這樣參與各方都獲得了自己相應的收益,是一個比較值得借鑒的通證經濟體系。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在不同行業也可以實現各種應用,包括醫療行業、金融行業、公共服務行業等等。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要注意幾點原則。首先,區塊鏈不是萬能的,在具有強中心化信任保證的應用場景,不一定需要區塊鏈,區塊鏈適合於新信用無法保證的多利益關聯方共同參與的應用場景。相對於解決現有的業務痛點,區塊鏈更傾向於改變經濟模型和商業模型以及改變規則,這也是我們在區塊鏈和行業應用方面,包括在實體經濟推動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B. 區塊鏈設計原則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團隊所學到的——關於區塊鏈特定的業務和用戶需求——為我們的設計工作提供了信息。

目前,IBM 區塊鏈設計團隊正在設計從 供應鏈流程 到 文檔 、從 開源開發人員工具 到 區塊鏈即服務的任何 內容。這是該行業的本質:瘋狂地探索一項技術的所有 可能應用,該技術 有可能在金融、醫療保健和政府等領域大幅降低成本和效率低下。

盡管設計有很多不同的方向,但我們用戶的需求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題,這些主題已經影響了我們作為一個團隊的設計原則。這是 IBM 區塊鏈設計團隊對這些原則的第一次迭代——我們在批評工作和確定設計決策優先順序時所關注的內容。

「僅僅因為區塊鏈技術旨在消除對信任的依賴,並不意味著用戶會信任機器或網路。」—  Jonny Howle ,UX/UI 設計師

我們的許多用戶都在處理高度敏感信息的行業,保持他們的信任對我們的業務至關重要。 幾乎每個人都是區塊鏈 的「新手」 ,理解和信心程度各不相同。用戶必須認為我們的產品(及其背後的人)是可靠、值得信賴和穩定的。我們通過仔細的數據公開、一致性、反饋、預測錯誤和積極指導來實現這一目標。

一些用戶需要比其他用戶更多地接觸區塊鏈數據——許多用戶需要了解區塊鏈技術如何取代他們以前的流程,才能覺得它是值得信賴的。數據的暴露會影響用戶對應用程序如何工作的理解。例如,數據表明發生了函數調用,或者它可以證明某些東西在密碼學上是安全的。

在決定是否包含數據元素時,我們使用以下層次結構:

1.數據必須是 可操作的。

2.如果數據不可操作,則它必須用於建立 信任和/或教育 目的。

「老派」區塊鏈工具向您展示了許多長加密哈希。它們不是人類可讀的。它們對用戶毫無用處……但人們卻 喜歡 它們!為什麼?這是一種舒適的感覺:「我可以看到一個非人類可讀的鏈碼 ID,所以我相信我正在查看的這個東西是安全的。—  Ed Moffat ,設計主管

在產品和客戶體驗之間建立 視覺一致性 對於感知可信度至關重要。我們使用基於網格的布局(具有有意義且成比例的負空間)、強大的排版層次結構,並應用有意義的顏色。

擁有一致的用戶體驗可以讓我們的用戶感到輕松,這對於新的區塊鏈技術尤為重要,因為這可以促進採用和學習。—  Tobias Hunter ,用戶體驗設計師

由於區塊鏈的視覺語言仍在編纂中,我們在使用圖像來闡明概念時要小心。雖然我們創建與熟悉元素的關聯以幫助用戶保留信息,但我們對視覺隱喻持謹慎態度——簡化某些概念實際上可能會誤導或在以後造成混淆。

我們盡一切努力使用行話少、 一致的術語 。語言應該簡潔、清晰,並符合我們用戶的自然交流模式。我們保持對話的語氣,但不會過於隨意或輕率。我們的團隊特別關注像 identity 、 update 和 network 等帶有含義的詞:雖然許多區塊鏈概念與通常理解的含義相似,但它們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和混淆。

我們為用戶所在的任何地方設計。因為區塊鏈的定義是分布式的,所以我們必須在默認情況下跨界設計:UI擴展、圖標含義和翻譯等必須始終考慮在內。此外,區塊鏈的許多用途本質上是移動的——我們維護一個無論使用何種設備,都能獲得 一致的體驗。

我們通過設計持續的反饋來幫助我們的用戶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減少焦慮。謹慎使用的運動和動畫有助於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

當你學習一門外語時,你是通過練習和玩耍來學習的,而不是通過閱讀字典。我們正在製作工具和文檔,讓我們的用戶可以玩耍並嘗試學習這項新技術。—  Sam Winslet ,視覺設計師

用戶應該始終知道正在發生什麼、剛剛發生了什麼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時間是區塊鏈應用程序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很多時候簡單的載入器是不夠的。

高吞吐量分布式系統本質上是非同步的,系統的多個組件依賴於超時或輪詢間隔。在等待達到最佳塊大小時,可以配置事務(通常持續幾秒鍾)。SDK 將輪詢、等待並重試創建新頻道。—  Jason Yellick ,軟體開發人員

我們確保我們已經考慮(並在發布後測試)活動或功能將花費 的時間並通知用戶。 這也適用於界面中的任何指標——用戶看到了多少類別,有多少沒有顯示,等等。

我們的用戶喜歡動手實踐的 互動式學習, 因此他們可以在創造有形的東西的同時學習。—  Raissa Xie ,用戶體驗研究員

因為區塊鏈實際上是不可變的,所以我們特別關注不可逆的用戶行為。如果發生錯誤,我們會增加摩擦或確認級別以減少錯誤並直接進行下一步。

零狀態在我們的許多產品中都很常見,因此我們確保提供自然的下一步。用戶必須有清晰、持久的導航——他們應該很容易知道如何回到之前的狀態以及下一步是什麼。

我們的用戶希望看到簡單的說明,以便盡快 進行設置和運行。

—  Lucie Wu ,用戶體驗設計師

由於對可見性的控制是一項業務需求,因此我們確保根據角色考慮界面的不同視圖。如果用戶無權訪問某些數據,我們不會在界面上留下漏洞。

區塊鏈技術相對較新,大多數用戶不一定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一個好的設計師應該知道如何過濾他們的意見並提出最佳解決方案。設計師通過指導他們完成整個過程,幫助他們了解這項技術可以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可能性。

—  Andrea Lee ,UI 設計師

我們的團隊預計需要進一步的幫助並試圖減少它,同時認識到 我們 的角色最有可能去哪裡尋求幫助。我們提出見解以創造透明度並消除不確定性,並為用戶不記得的事情提供建議。

通過工具提示和進度條向用戶展示他們的新詞彙,讓原本令人生畏的學習任務看起來更輕松。

—  Kayla White ,UI 設計師

無論上下文如何,我們都不包含會使界面混亂或使用戶感到困惑的元素——每個元素都有一個目的,沒有什麼是為了裝飾。我們利用常見的設計模式並減少用戶必須做的學習量。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多個角色將成為流程的一部分。為了促進協作,我們設計了用戶給定任務 之前和之後的步驟。 團隊採用我們的技術對我們的業務模式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重視包容性、可訪問的設計是理所當然的。

為復雜性而設計並不意味著讓事情變得簡單。使任務更容易,但不要剝奪他們的控制權。

—  Dante Guintu ,UI 設計師

對區塊鏈技術的興奮增加了關注機器需求而不是人類需求的趨勢。作為設計師,我們必須不斷地重新集中精力解決問題並 為人類 創造愉快的體驗。我們必須平衡區塊鏈的本質和以人為本的設計之間的張力。

即使對於非技術用戶感興趣,區塊鏈的技術概念似乎也異常誘人。-

Ed Moffat

因為區塊鏈的許多應用程序都具有非常強大的潛力,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和設計。這意味著確保多樣性融入我們的設計——從用戶研究參與者到我們的團隊本身。

我們的設計團隊保持持續協作的狀態:研究、測試和警惕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設計模式。我們致力於保護和倡導我們的用戶,考慮極端情況和異常值,並考慮用戶的情緒。我們努力改善用戶的生活,同時不給他們製造新的問題。

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群體的主要口頭禪是我們追求卓越,而不是完美。

—— 肖恩·巴克萊 ,創意總監

轉自:https://medium.com/design-ibm/blockchain-design-principles-599c5c067b6e

C. Seele元一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Seele元一堅持開放式體系結構、效率優先、動態擴展、資源隔離和體驗為王的設計原則,作為下一代區塊鏈標准倡導者和踐行者,以異構森林、神經網路共識演算法、鏈內外算力共享、向上可擴展的 TPS 為標簽,打造區塊鏈 4.0 的價值體系和生態體系。

D.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即通過去中心化和消除信任的途徑共同維護可靠資料庫的技術。四個關鍵詞可以用來描述區塊鏈技術:,減少信任、去中心化、集體維護和可靠的資料庫。

當我們談及「區塊鏈」這一概念時,比特幣必然是個不會忽略的話題。近年來比特幣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尤其2017年幾乎是持續全年的瘋漲,讓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一新興事物。

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種比特幣的基層技術。比特幣能夠存在的原因在於,互聯網上彼此不認識的人可以通過比特幣網路轉移和交易數字貨幣。 而這正是靠區塊鏈技術驅動的。 所有的比特幣交易都在區塊鏈的賬本上記錄著。某種程度上,在比特幣的運用中,區塊鏈扮演者銀行交易系統的底層資料庫的角色。 兩者都是為了「記賬」。 盡管將區塊鏈直接稱為「資料庫」並不是非常謹慎,但為了便於理解,暫時稱之為去中心化、共享且加密的資料庫。如果用專業術語來描述,區塊鏈就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

區塊鏈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公開區塊鏈。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公開區塊鏈上的數據,人人都能發出交易等待被寫入區塊鏈。共識過程的參與者(對應的時間比特幣中的礦工)通過密碼學技術以及內建的經濟激勵維護資料庫的安全。

2、協作區塊鏈。參與區塊鏈的節點是預先選擇好的,節點間很可能是有很好的網路連接。這樣的區塊鏈上可以採用非工作量證明的其他共識演算法,比如有一百家金融機構之間建立了某個區塊鏈,規定必須達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機構同意才算達成共識。這樣的區塊鏈上的數據既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這些節點參與者內部共享。

3、私有區塊鏈。參與的節點只有用戶個人,數據的訪問和使用有嚴格的許可權管理。近期部分金融機構公布的內部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大都語焉不詳,很可能屬於這個范圍。

區塊鏈是一個公開賬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何人均可自動驗證賬本的真假並輕易發現賬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話, 區塊鏈是一個可供人人驗證的公開賬本。

人人均可驗證這一概念對區塊鏈至關重要。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個賬戶上的比特幣數量。

那麼,作為一個可公開驗證的賬本,區塊鏈有哪些使用實例?

其實可以想到的使用實例有很多,區塊鏈適用於任何可以記錄在公開賬本上的數據。下面舉4個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伺服器,即域幣。域名伺服器實際是一個專門記錄域名的賬本。

2、去信任化的公鑰加密,如拋開那些不靠譜的認證授權機構的https。

3、所有權記錄,如實記錄物品與其對應的所有人。

4、合同與履約保證,賬本如實記錄合同各方並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區塊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使用區塊鏈技術記錄的賬本會一直更新。新的數據如交易、域名輸入、記錄和合同等,會被哈希演算法換算成同等長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演算法不但不免費反而還很昂貴。

因此,賬本本身需要有一個認可體系,對輸入區塊哈希值的人予以認可。

在比特幣中這一體系被稱作挖礦,根植於比特幣的協議中。比特幣礦工將等待驗證的交易運用哈希演算法換算成散列的哈希值,並收取一定的比特幣作為服務費。

因此,對於非貨幣類的使用實例,區塊鏈需要找到一個方式來承擔哈希演算法的高昂費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點,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可能運用在哪些使用實例中,並沒有涵蓋區塊鏈的方方面面,如哈希演算法為什麼這么貴。我相信網上肯定能找到很多關於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應用的詳細資料。

補充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諸多優點,但還是有一些不那麼稱心如意的使用實例。比方說,比特幣沒有辦法換算成任何一國貨幣;一個有著數十億條數據輸入的賬本既占空間又不實用。

比特幣已經向世人展示區塊鏈技術在原則上是可行的,而且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些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對比特幣進行技術改造或引入一種完全不同的區塊鏈技術。我認為以下兩種方法倒是值得一試:一是根據一定標准如付款方地址對賬本進行拆分,二是引入一個主區塊鏈對子區塊鏈進行驗證。區塊鏈技術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說不定已經有人在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未為可知。但比特幣仍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貨幣類區塊鏈,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說的加密貨幣。


無論在 科技 圈還是金融圈,區塊鏈儼然成了最熱的詞彙,沒有之一。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優點,可以完美地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難題,使得「個體經濟」成為可能。基於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 科技 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在此背景下, 社會 中誕生了一股區塊鏈熱,大家一邊倒地對其大唱贊歌。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理性決策。 所以本文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重點給區塊鏈潑點冷水。

|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名字帶有相當神秘的 科技 氣息,可簡單分解為「數據塊」和「鏈接」。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用密碼學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鏈接是指每一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存在鏈接關系,從而構成了區塊鏈。

一般認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兩大特徵,簡要介紹如下:

由於每個區塊都含有特定時間內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因而每個區塊都是平等的,且單一區塊的損害不影響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中心特徵 。

同樣,由於每個區塊含有系統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交叉驗證的,只有攻破超過51%的節點才能篡改信息,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塊鏈系統中,成本極高,可以認為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信任特徵 。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始於比特幣,二者的關系是,區塊鏈是底層技術和理念,比特幣僅是區塊鏈目前最火的一個應用而已。

也許上面說的還不夠通俗,最後再總結一下,你認為區塊鏈是什麼?是一項顛覆式的新技術嗎?NO!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 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思想理念 。區塊鏈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術早已有之,更多地還是理念上的革新,這也是區塊鏈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術遲早會被超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夠的能量影響到經濟 社會 的方方面面。

| 區塊鏈有望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規則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區塊鏈將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被認為在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清算、票據交易、證券發行與交易、產權交易、客戶徵信與反欺詐、反洗錢 等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環境。

這么好的技術,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傳統金融人士一樣,洪言微語一開始也是抗拒的,認為這東西哪有那麼神,並沒有專門去做研究。後來隨著對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區塊鏈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無論是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還是在線借貸,都只是金融業務層面和風控層面的技術創新,並未深入金融體系的底層。 金融系統的底層是什麼?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規則和系統交互,區塊鏈改變的恰恰是底層規則。

所以,縱觀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最為積極,沒別的,是真的怕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徵充分發揮後,還要金融機構的中介做什麼呢?估計這也是很多對區塊鏈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覺。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語就重點對這種觀點潑潑冷水。

| 顛覆金融體系,區塊鏈仍面臨兩座大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優點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區塊鏈顛覆金融體系的 兩大難題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兩大優點上 。

首先講講去中心化。 先要明確一個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著低效率嗎?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圍內,中心化帶來的資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從個體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國家的原因。就以銀聯為例,銀聯是國內銀行業清結算的中心,銀聯成立後,每家銀行只需要和銀聯對接即可實現和所有銀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沒有銀聯,每家銀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對手去對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沒有必要對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註定只能在特定領域(即不適合中心化的領域)發揮作用,怎麼可能顛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問題 。去信任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很大的缺陷。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記賬,即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辨真偽。問題來了,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區塊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發式增長,也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 所以,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問題,但帶來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區塊鏈也是如此。

作為結語,洪言微語想要闡明的是,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的確有很大的價值,在特定領域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當前對區塊鏈一邊倒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東方智慧告訴我們,「極高明而道中庸」,面對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早在幾年前,「挖礦」這個詞就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而廣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幣而後才知道的區塊鏈,甚至至今不知道區塊鏈。從定義來說,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我不是計算機技術專家,以下對區塊鏈的介紹來自閱讀和專家朋友的評論,僅供參考。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解釋區塊鏈,那就是:分布式記賬。

要理解一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就需要先理解,傳統的記賬都是有一個中心的。比如銀行,你從銀行存款取款,通過銀行借錢給別人,都是以銀行為中心,所有這些交易都建立在銀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銀行耍賴呢?或者更嚴重,國家耍賴呢?國民黨在統治中國大陸的末期濫發金圓券,以及魏瑪德國和辛巴威的惡性通貨膨脹,搞得貨幣沒有衛生紙值錢,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圓券

區塊鏈針對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記賬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賴的。怎麼實現去中心化記賬?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戶都存儲下所有的交易記錄,通過數學方法,讓非法修改賬本變得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賬本的可靠性。

具體而言,所有用戶通過窮舉隨機數變數,第一個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數值(Hash)的用戶將有權記賬該輪交易,並獲得對應的比特幣獎勵。以數據塊(block)的形式進行傳輸,並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將數據塊連成鏈狀(chain),因而叫做區塊鏈(block chain)。

聽了介紹,你也許會感到這種思想很有意思,但並不像宣傳得那樣激動人心,那樣有革命性。你的感覺是對的。實際上,區塊鏈的基本邏輯就有些繞不過去的問題。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 G,並以每年數十G的速度快速遞增——僅僅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處理量與目前的支付寶比肩,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500 T。這相當於把支付寶伺服器的存儲數據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備份,——你會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嗎?

又如,在傳統的銀行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向系統及時申報就是了,你的財富不會消失。但在區塊鏈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那麼這就是個巨大的麻煩,你的貨幣就找不回來了。開不開心?意不意外?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通俗點將,就是打麻將,四個人都可以輪流當庄,彼此放炮自摸四個人都有各自賬本記錄,但如果你想修改賬本必須掌握50%以上的修改許可權,所以你在賬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將來區塊鏈更多的將用於金融方面可以打擊洗錢,詐騙,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於版權保護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解釋都是官方話術,有些可能連解釋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我下面用白話文來解釋區塊鏈,保證讓大家都能看得懂。

區塊鏈是什麼?我打個比方,在50年後,你可以從超市中買一台電風扇,這台電風扇在扇風的時候會幫你自動挖幣,你一邊用電風扇可以一邊自動化挖幣,當你這台電風扇壞了的時候,你可以用挖來的幣進行電風扇的維修,當然也可以用挖來的幣購買一台新的電風扇。很多人一想不對啊!那這樣商家的盈利不就少了嗎?我給大家說某個品牌,這個品牌的商品賣給你的時候,本身商品甚至可能是虧錢賣給你的,但是一旦用戶數量大了,用戶粘性大了,可以通過會員費或者服務費之類的小額費用或者其它方式來盈利。如同這個道理,挖來的幣可以購買和維修,這樣雖然商家的盈利可能減少了,但是商家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和更大的用戶粘性,到這個時候商家想賺錢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並且你買來的這台電風扇相當於給你上鏈了,什麼叫上鏈呢?假如現在把你家裡的電風扇放到大街上,有10個人來搶這台電風扇,你是沒有辦法證明這台電風扇的所有權就是你的,而你一旦上鏈了以後,相當於就和你綁定了,你就可以證明了。

所以說,區塊鏈的本質就是在幫助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了,相當於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變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這就是區塊鏈!就是這么簡單。

區塊鏈的安全體現在它的不可逆性,不可以篡改數據。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 社會 中,任何數據都是可以通過黑客進行修改攻克的,但是區塊鏈中的數據是不可能更改的,一旦生成就不可以修改,除非區塊鏈中所有的用戶一起同意修改數據,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目前區塊鏈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就如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一樣,等泡沫破了就會孵化出真正有價值的區塊鏈互聯網公司。

歷史 的車輪是不會倒退的,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區塊鏈,就像在20年前告訴你網上可以進行購物,這都是一樣荒唐的事情,時間終將證明。

1.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儲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寫入區塊鏈,也可以從裡面讀取,所以它是資料庫。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設伺服器,加入區塊鏈網路,成為一個節點。區塊鏈的世界裡面,沒有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都保存著整個資料庫。你可以向任何一個節點,寫入/讀取數據,因為所有節點最後都會同步,保證區塊鏈一致。

3. 每個人都在同一條區塊鏈上工作,每個人都公開分享區塊鏈的當前狀態,每個人都同意新數據提交的規則並且篡改區塊鏈的行為在算力上是難以操作的。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是一種記賬行為:

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1)記賬,系統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廣播給全網其他每個節點,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記錄;(共識機制,密碼學)

(2)核對,全網其他有效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並且蓋上時間戳,確認區塊合法;(時間戳,數學)

(3)形成單鏈,即在上一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智能合約,加密技術)

(4)存儲,賬簿是分區塊存儲的,隨著交易的增加,新的數據塊會附加到已存在的鏈上,形成鏈狀結構;(分布式結構,信息技術)

(5)備份,每一個參與交易者都是區塊網路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賬簿備份,也就是分布式賬本。

特點

1. 區塊鏈沒有管理員,它是徹底無中心的。正是因為無法管理,區塊鏈才能做到無法被控制。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為了保證數據可信:區塊鏈的技術使得其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

2. 接近於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演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3. 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於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支持ICO(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而爆紅的比特幣則是ICO的一種應用。也就是說,區塊鏈的內涵更加豐富,主要特點為:

1、區塊鏈相當於數字信託,交易雙方可以自主訂立數字合約,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公司相當於數字信託公司;

2、區塊鏈的存在目的和特點是「3去」——去中介、去貨幣、去主權; 可以

3、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所有區塊鏈都應用數字加密技術;

4、「3去」特徵針對於金融業,只有在需要高頻交易的金融領域才需要區塊鏈;

5、有用戶基礎的大平台更適合應用區塊鏈,小公司參與的價值不大,所以扎克伯格的2018新年願望就包含了研究數字加密貨幣。柯達公司也推出了數字貨幣,並促使其股價暴漲。

此外,談及比特幣,其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在此種意義上,比特幣類似於世界貨幣,趨近於黃金。

PayPal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Facebook早期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認為,比特幣被人們「低估」了,並將其比做黃金。他說:「如果哪天比特幣成了黃金的線上等價物,那麼它還將有升值空間。」

但1月3日,《人民日報》發文稱,「無論是從漲幅還是從幣值本身看,比特幣價格存在泡沫,這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比特幣暴漲暴跌:一年之內價格暴漲約20倍,一日之內深跌逾40%。

的確,比特幣存在風險。但是,內涵更加豐富的區塊鏈顯然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昨晚,網上爆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內部群鼓勵擁抱區塊鏈革命的截圖。在他看來,區塊鏈革命確確實實已經到來。「我在內部強烈鼓勵大家擁抱區塊鏈革命、學習區塊鏈技術,是我經過長期觀察和思考得出的認知,我感到有責任告訴我們的創業者。我不希望我對區塊鏈的看法被人誤解為是對ICO的觀點。」

不過,在互聯網公司和投資機構集體進場的背景下,政府必將有所舉措。

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此表現出了擔憂,擱置了兩家美國公司推出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議。

其實,這也算是遲早之事。因為區塊鏈的「3去」特徵本來就與政府集權相矛盾。

E. 淺談如何設計出好的token經濟系統

token一詞在之前大多都被翻譯成代幣,但token不僅僅是有貨幣屬性,在一個區塊鏈生態系統中token意味著一切,因此很多人提出翻譯成通證更為合適,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不管token是被翻譯成代幣或者是通證,不可否認token是區塊鏈項目的靈魂所在,token經濟系統的設計也越來越顯學。

什麼是token經濟系統設計?

個人認為是通過合理的token分配機制,調動各方參與者的積極性,不斷協作與交換,持續地推動系統的繁榮。本質上都是協調進化、構建一個更為強大的利益共同體。

從上面這句話我們可以提煉出兩個核心點:合理的token分配機制和參與者角色的界定並鼓勵每個參與者朝著總體的目標發展(生態系統設計)。

生態系統的設計

在開始設計token經濟系統之前要先清楚認識兩個問題:

第一,要解決什麼問題。第二,這個問題是否真的需要區塊鏈來解決,又或者說只是需要用區塊鏈這一技術就能很好地解決,而不需要發行token。

區塊鏈不是對原有業務進行補充,而是改變了整個規則,有時原有業務的一個痛點通過token解決了,但在其他地方會有更多問題出現,再次陷入兩難。若是一開始認識就產生了偏差,那後面設計出來的token系統自然不會很好。

想清楚這兩個問題後,要考慮token的經濟系統中參與者的界定,具體有哪些角色?比如說生產者、消費者、投資者、傳播者等。這些參與方的訴求、各自的應用場景是什麼?

界定好參與者的角色之後,要充分考慮到他們不同的利益訴求。基於這個角度token的分配機制必然是多層次的,同時也是比較復雜的。

token的分配機制設計

分配機制是token經濟系統的核心,這不難理解。就好比在市場經濟中收入分配也是處於核心位置。在宏觀經濟有三次分配理論之說。

三次分配理論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

第一次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

第二次是由政府按照兼顧公平和效率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

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通過個人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這一理論也同樣適用於token分配機制的設計。不過相較於宏觀經濟中最初分配都是央行傳導完成,token的最初始分配倒是有很多的差異性,所以token的分配機制應該是包含四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token如何產生,產生之後通過什麼原則分配給最初持有者?

第二次分配:在生態使用場景下,以效率原則(誰貢獻大,誰獲得激勵多)進行分配。

第三次分配:若有治理機構,通過什麼方式管理所持有token,又以何種原則影響系統token流動性,治理機構本身的運作方式又是如何?

第四次分配:個人以如何原則、方式進行捐贈、打賞等。

在這四次分配過程中第四次分配影響較小,最重要的是第二次分配,這直接涉及到各參與方的利益。而第一次、第三次分配主要是由治理機構主導,某種意義上若是治理機構對token分配影響過大的話,可以說是本末倒置。

token經濟系統設計的三項原則

token的經濟系統設計因每一個項目所要面對的具體問題不同,自然是千差萬別,不過個人認為一個經濟系統的設計依然是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第一:網路效應原則。含義很簡單,即一個網路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的加入與彼此之間的連接變得越來越有價值。這樣才能自發地吸引更多的資源成為系統的一部分,才有增量。

第二:共識原則。所有的機制一定要協議並取得共識,這是系統運轉良好的保證,否則生態參與者容易陷入分裂之中。

第三:公開透明原則。聽上去有點奇怪,區塊鏈項目不都是開源、去中心化的,不都是天然是公開透明的嗎?這是因為一個生態系統中不太可能處處做到去中心化,在非去中心化設計部分,要做到公開透明,避免暗箱操作,損害生態其他參與者利益。

歸根到底token經濟依然是商業本質問題,即從某個具體問題出發,通過合理的分配方式,使各方參與者實現總體目標。當然就像孟岩先生所說設計優秀的經濟系統近乎於藝術創造,越抽象的體系越容易設計,越具體的問題越難解決。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都要對處於行業初期的區塊鏈項目要多一份理解、多一點耐心。

F. 全球唯一一個自帶基礎流量的大型高性能商業應用級公鏈

區塊鏈被明確納入國家新基建范圍,這意味著區塊鏈的革命已經真實到來。全國各地積極參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推動各行業逐漸「上鏈」,這是區塊鏈技術優勢逐漸凸顯的結果。具體而言,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數據存儲的特點,是結合去中心化實現維護資料庫可靠性的方案,改變了數據記錄和共享的模式,減少了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效率低下的情況,為各行各業都提供了技術基礎,增加了交易互信,提高交易效率。

當前,全國區塊鏈技術僅在司法存證、政務管理、民生服務、食品溯源、供應鏈管理等場景中落地,而且區塊鏈技術行業存在技術基礎薄弱,多數公鏈項目僅存在於概念階段,無法在商業應用場景上實現真正的落地,為建立真正可用的商用級基礎公鏈,GDS基礎公鏈應運而生。

GDS是一個通用的全球性價值網路,可實現各種商業與非商業環境下的復雜邏輯。其設計原則從易用性,實用性出發,符合不同行業的實際需求拓展,為全球的應用開發者提供完備的底層支撐,共同構建鏈接全球的價值體系,促進全國在新基建、產業鏈改造、公共服務等領域大展身手,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GDS是新一代商用級基礎公鏈,旨在建立價值流通的信任網路,致力打造廣泛數字信任、價值自由流通、大眾共享的分布式商業生態。重新定義區塊鏈的話,整個鏈網就是通過各種密碼學、數學、法學、經濟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共同打造的可信網路環境,包括可信的信息傳遞通道、存儲空間和分享通道。只有建立可信網路環境,才能真正意義上打破信息孤島,構造可信生態環境,以此提升生活質量。

GDS公鏈預計將於2021年3月27日上線全球發布,其開發的技術團隊是由俄羅斯Waves開發。該技術團隊一度被維基網路記錄為 歷史 上僅此於The DAO和以太坊的第三區塊鏈項目技術團隊,而且是專業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發團隊。該團隊其知名的案例有俄羅斯總統大選系統、俄羅斯知名銀行系統、俄羅斯知名石油系統等,而且還是微軟戰略合作夥伴,由此可見該開發團隊的實力宏厚。GDS公鏈以社群為基礎的治理機制,以共識為本質的激勵模型,以共享為目標的應用生態,將打造新時代的分布式商用應用生態。

隨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區塊鏈的高度重視,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頂層設計、專項政策、監管體系必將進一步完善加強,區塊鏈將真正奠定其信息基礎設施的地位,同時向融合基礎設施方向演進,全面開啟我國區塊鏈發展新格局。

G. 以太坊是騙人的嗎怎麼做

以太坊並非騙局,但是不法分子圍繞著以太坊設計的騙局數不勝數,規避以太坊騙局的最好方式就是,切莫輕信比人保證的投資收益率,管理好自己的錢袋子。選擇正規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去做投資。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有幣安、火幣網、比特網等。

拓展資料
以太坊設計原則
簡潔原則
以太坊協議將盡可能簡單,即便以某些數據存儲和時間上的低效為代價。一個普通的程序員也能夠完美地去實現完整的開發說明。這將最終有助於降低任何特殊個人或精英團體可能對協議的影響並且推進以太坊作為對所有人開放的協議的應用前景。添加復雜性的優化將不會被接受,除非它們提供了非常根本性的益處。
通用原則
沒有「特性」是以太坊設計哲學中的一個根本性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以太坊提供了一個內部的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以供用戶來構建任何可以精確定義的智能合約或交易類型。想建立一個全規模的守護程序(Daemon)或天網(Skynet),你可能需要幾千個聯鎖合約並且確定慷慨地喂養它們,一切皆有可能。
模塊化原則
以太坊的不同部分應被設計為盡可能模塊化的和可分的。開發過程中,應該能夠容易地讓在協議某處做一個小改動的同時應用層卻可以不加改動地繼續正常運行。以太坊開發應該最大程度地做好這些事情以助益於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而不僅是自身。
無歧視原則
協議不應主動地試圖限制或阻礙特定的類目或用法,協議中的所有監管機制都應被設計為直接監管危害,不應試圖反對特定的不受歡迎的應用。人們甚至可以在以太坊之上運行一個無限循環腳本,只要他願意為其支付按計算步驟計算的交易費用。

熱點內容
元宇宙未來十年的重要賽道 發布:2024-09-28 21:01:16 瀏覽:638
qq自由幻想挖礦挖半天沒見礦 發布:2024-09-28 20:41:22 瀏覽:800
區塊鏈公幣怎麼查 發布:2024-09-28 19:41:25 瀏覽:181
比特幣etf別拒了嗎 發布:2024-09-28 19:31:20 瀏覽:431
比特幣技術成熟 發布:2024-09-28 19:00:46 瀏覽:397
魔獸世界懷舊服挖礦200 發布:2024-09-28 18:53:16 瀏覽:765
比特幣賣200萬後 發布:2024-09-28 17:30:32 瀏覽:961
以太坊機器狗 發布:2024-09-28 17:21:16 瀏覽:101
世界區塊鏈實驗室 發布:2024-09-28 17:03:35 瀏覽:59
為什麼挖礦gpu比cpu好 發布:2024-09-28 16:21:06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