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博士之區塊鏈
1. 不知道寫啥,就寫寫近況
文章的標題似乎並不準確,其實有不少素材可以去寫,只是感覺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去做,寫作總是被拖到最後的一天,這個心情並不是太好。
那就在這個略短的時間,寫寫近況吧,還是繼續發,說實話最近一直想把公眾號重新做起來,但自己要做的事情有點太多了, 這個事情一再被delay,也挺不爽的。
本周在北京呆了五天,安排了兩次聚會,周三和周四的晚上,見到幾位好久不見的朋友,以及在網上認識很久但一直沒有見過的朋友。
周三晚大概是三個小時的聚會,海淀黃庄,八位。
娜姐 ,每次來北京都想找她聊聊,這次又找到機會一起見見了,依然是那麼有趣有料,現在在一家區塊鏈公司,她在做媒體運營方面的工作,剛去了得到,就聊了不少她在得到中感受到一些事。
曉維 ,在網上聊過天,娜姐群里的朋友,我預感是位聊的來的朋友,見面發覺是很合拍。她在黨政做了五六年的工作,還真的看不出來,而後不甘於現狀,跳到了互聯網公司做上了產品經理,很有故事的一個人,真是限於聚會的時間有限,下次有機會再找她聊聊。
葉超群 ,一位在網上認識了許久的朋友,一直沒有機會見面,這次在北京聚上了,很有意思。他現在到了插座學院,來研究寫作的底層邏輯,研究如何寫出爆款文章,他的KPI居然是要一個月寫出2篇10萬+的文章(當然是插座學院的平台上),他最近寫了一篇36萬+的文章,相當厲害。成長速度驚人。
趙崎儒 ,葉超群的朋友,應該也是校友吧。現在在火星財經,和王峰一起做事,介於時間的關系,他聊的部分不算多,但是很有料。
王立剛 ,我在思維導圖上認識的一位高手,上次在電話中聊了快半小時,讓我確定到北京一定要當面找他聊聊看。他還在讀研,但是對很多方面都有涉獵,未來希望往教育方向發展。
蘇溢 ,在蘇磊聚會上認識的區塊鏈高手, 學習能力很強,從保險行業可以通過一年左右跨入區塊鏈行業,現在又到了Inb,又參加了得到大學第0期。這次又見到他的本人,發現是位很有趣的人,聊的很自在,他的經歷也展現了如果想要自我突破,又要行動的支持,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程君 ,是在娜姐的生日會上認識的朋友,在007年會上又見到了,這次是第三次見他了,這次有機會深入了解下他,他給人一種沉穩中又有著執著的信念的人,和蘇溢一樣也在INB,也上了得到大學第0期,也是從傳統行業跨界到區塊鏈的能人,學習能力異常強,寫作能力也很棒,回頭我要關注下他的公眾號。
周四的聚會也是3個小時的聚會,還是海淀黃庄,五位。
張森 ,和他認識了挺久的,見了好多次,也聊的時間應該是得到里認識的人里最多的,因為他和我有很多共同點吧。最近又開始走上新的旅程 ,他本來就走在一個高速的行業,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求更高速的成長,我想這樣的朋友怎麼會不優秀呢。
馬健 ,第一次見他,是個很有料的博士,和吳軍老師一起吃過飯,在幣圈和我一起奮戰了許久,戰績比我應該好點。他是個有著一個不安分的心,肯定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尋求著很多的改變。而他最近希望可以更聚焦一點,我相信未來的他有無限的可能性吧。
廖坤鵬 ,區塊鏈媒體的高玩,這次聚會剛好都有幣圈的經驗,所以他也說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各種驚喜。他能把幣圈的這些說的這么有趣有意思,真心佩服。我覺得他以後可以做一個節目,坤鵬聊區塊鏈,一定會很有意思。
趙玉 ,一位在國企之中奮戰數年的朋友,和我有著相似的經驗,對最新科技十分有興趣,我們哨音有很多活動都是他和張森在北京一起來組織的。對機器人產業有著很深的興趣,這是讓我挺沒想到的。我想不管現在自己身處什麼環境,都沒有辦法限制我們思想的獨立性。我想他的跨界之路會只是時間問題。
和人溝通是件有趣,有意義的事,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眼光去描述這世界的不同,這個世界很精彩,正因為有這么多精彩的人。
2. 國內自動駕駛晶元有哪些知名品牌
目前,黑芝麻智能是全球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引领者,国产芯片产品最领先,始终保持大算力芯片领先行业1年以上。拥有华山系列芯片计算平台(二号A1000、二号A1000L、二号A1000 Pro)。A1000 Pro是目前国内算力最高的自动驾驶计算芯片,采用异构多核架构,16核Arm v8 CPU ,16nm工艺制程,典型功耗仅为25w,支持16路高清摄像头输入,支持ASIL-B级别功能安全,内置ASIL-D级别安全岛,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安全可靠的特点。
3. 2022 年,想轉行互聯網行業還能吃香了嗎
2022年,互聯網行業,還值得我們加入嗎?
我有傳統行業的朋友咨詢過我這個問題:「現在轉行互聯網是不是太晚了?」
也有實習生和我說:「我的導師說互聯網不行了,要被打壓了。還是去做老師比較好。」
今天就談一下這個話題,2022年互聯網行業還值得加入嗎?
1 互聯網還有錢途
回到那個實習生小夥伴的問題:他希望加入互聯網,但是他的導師認為互聯網要沒落了,建議他做中小學教師。
我笑了。這位導師既不了解互聯網行業,也不了解人民教師的崗位。
如今,在上海,中小學教師如今也很卷啊。
我認識上海部分名校的老師,居然效仿互聯網行業,搞起了776,早上7點就要到校的老師,晚上7-8點才能下班,而且周六必須去學校集體備課……
薪資和互聯網也是天壤之別。這才是真正沒天理的事情:又卷又窮。
互聯網行業內卷,這的確不假。但是互聯網行業,在今天依然是最有錢途的行業。
無論我們說哪個行業有前途,說到底,是需要有錢作為背書的。
比如大家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那我們的確看到了海量投資進入了新能源汽車行業,除了知名公司特斯拉,小鵬汽車、蔚來之外,如今傳統企業都在轉型電動車,就連手機廠商小米都開始造車了。
大量資金進入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從業者收入水漲船高,這才是有前途的行業。
就現狀來看,互聯網行業,依然是最賺錢的行業。
在美世最近一次調研里,2022年唯一一個被預測年度漲薪在7%以上的行業,就是互聯網行業。
不僅如此,很多互聯網公司依然保持著一年兩次調薪,甚至多次調薪的機制,來激勵團隊。
如果你說現在加入互聯網行業,相當於49年進入國軍。那我的問題來了斗培旦,職場上的「解放軍」在哪裡?
教師行業是解放軍嗎?看起來高薪的教師都在深圳中虛,我一個小夥伴剛去那裡做老師,據說年薪40萬,空擾而深圳招聘老師的標准已經卷到博士了。卷但是高薪,這就挺合理的。
公務員是解放軍嗎?我之前看過一些線下的實業公司,那真的是只有更慘。
對於互聯網人來說,我們需要知道我們依然是在最賺錢最有前途,最願意為人才付薪的行業。
再說生存環境,如果你進入的是一家企業文化還算靠譜的大廠,如果你跟的上司是個正常人,你有足夠的工作能力,在互聯網依然是能夠憑本事漲薪,憑本事升職的。
這其實並不容易。在一些資源壟斷的行業,手握資源的人才有機會。比如金融行業,依然是論資排輩的。
去年年初有一個大學生進入某銀行後,聚餐謝絕了領導的敬酒,結果被一幫同事追著打。這就是金融行業的現狀(至少是部分現狀),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你要賺錢,就得跪著。
舉個例子,你一個普通業務員,需要攬儲1個億,客戶憑什麼要把錢存在你的銀行?是因為你的銀行有啥其他銀行沒有的競爭優勢嗎?
再說一個最近的新聞,也是看得我哭笑不得。證券公司一個員工,研究生學歷,為了爭取完成業績,幫客戶考研代考,被抓起來了。
明規則玩不轉的地方,潛規則就開始盛行。互聯網行業,至少在行業里的絕大部分崗位上,還是靠實力說話的。
站著把錢掙了,是每個打工人的心願。
而在互聯網大廠,你會發現,就算是實習生,你都可以直接給公司創始人和CEO發微信,甚至狂甩18個感嘆號要他們響應你的號召,還可以把和他們的聊天截圖發到大群里拉一波流量,也沒人會對你咋樣。
2 透過裁員看本質
唱衰互聯網,我是可以理解的。互聯網行業這半年來,裁員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從年中的在線教育雪崩,到之後的社區團購裁員潮,再到游戲行業裁員,然後年終爆發,位元組、快手、網路、愛奇藝,以及滴滴都在裁員。
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局外人,如果你是一個學生,我能夠理解你的體會,到處都是風聲鶴唳,連大廠都活不好了,為什麼我要進入互聯網行業呢?
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都在裁員,這些公司的裁員邏輯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分享幾種常見的裁員類型:
傳統藝德式
未雨綢繆式
糾錯式
壯士斷腕式
1)年底傳統藝德
從2018年開始,互聯網的年底「優化」,基本是標配。邏輯很簡單,如今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學習了之前阿里的271玩法——20%的高績效員工,70%的普通員工,以及10%的淘汰員工。
一年到頭了,你的工作沒有起色。趁著年終盤點的機會(互聯網公司的中高層盤點一般從9-10月就開始了),送走一波。大廠規模大,如今即使是優化5%,也是給社會輸送了一大波人才,員工肯定有反應,而媒體會放大這種反饋。
這種裁員的受害者是誰呢?
受害者:低績效員工受害者
往往是低績效員工,企業第一步是通過打低績效把人往外推,打低績效沒有獎金,還可以用PIP(全稱是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制定專門的績效改進方案,這些對員工來說都是很難熬的,很容易打退堂鼓。如果員工堅持不走,企業就給掏錢補償送走。
2)未雨綢繆型
顧名思義,公司不看好未來成長空間,做成本控制。未來市場發展不好,企業預知日子不好過,需要控製成本,重新審視團隊,不要太臃腫。
位元組下半年在商業化團隊搞的去肥增瘦,就是典型。
2021年年景不好,很多大企業,也就是廣告的金主爸爸們都遇到了問題,比如房地產行業、在線教育、游戲行業,都在收縮廣告投入。
位元組預感收入不太行了,搞一波裁員,控製成本。
這種裁員往往是核心部門不觸碰,邊緣部門分攤一些名額,或者停止招聘。
受害者:職場新人/試用期員工
這種情況,是外企常規操作。
我在之前寫過《外企衰落11周年祭》就講過:08年的時候,金融海嘯來襲,Randstad也裁員,當時總經理做了應急方案,每個部門都要裁掉至少一個人。這個時候最倒霉的往往剛入職的員工和職場新人,大家知道公司HC控制,未來短期不會招人了,所以手裡要留最有經驗的人。而剛剛入職的人因為還在試用期,沒有裁員成本,往往也會中招。
3)「糾錯式」裁員
原因:戰略調整,放棄部分非主營業務/項目
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互聯網行業,公司年頭推進了好幾個新項目,每個項目可能少的幾十人,多的上百人。到了年底一看,完犢子,項目都沒做出來,管理層坐下來一合計:不行,這些項目太燒錢了。放棄。
受害者:創新團隊的員工
典型案例就是位元組跳動的大力教育和滴滴的橙心優選,2020年還拚命加碼招人,滴滴喊著發力社區團購,位元組更是喊出要招3萬人做教育。今年年中風向一變,掉頭開始裁員。
尤其是遭遇到政策風向標時,立即切割。網路年底的裁員也是如此,主要裁掉的是游戲業務的團隊。
說白了,網路游戲本來就不盈利,加上政策管控更加嚴格,網路的放棄也是很正常的。當然這種裁員,對公司整體影響不大,放棄了大力教育,抖音照樣活得滋潤。就相當於切掉了個闌尾或者扁桃體,人體其他功能照舊。
但對於這個部門的職場新人來說,往往是深坑,以為自己加入了大廠,前途光明,但沒到半年就被裁員,試用期都沒過,拿到賠償也難在年底找工作,拿不到賠償也很難維權。
所以,我經常和應屆生說,要去位元組可以的,去抖音,去今日頭條,去飛書都行,別去大力教育。創新業務一旦下馬,就是整個團隊都幹掉。
4)「壯士斷腕」式裁員
原因:公司活不下去了,必須大規模裁員自救。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一定是出現了嚴重問題。
不到萬不得已,大部分公司不會對自己這么狠。都說是資本無情,裁員的時候,老上司幹掉老下屬,也很難看的,大家這么多年風風雨雨過來,互聯網也算是江湖,如果有的選,大部分公司不會選擇這種玩法。
受害者:所有人
這個時候受害者就是所有人了,無論你是什麼崗位,都可能挨刀。
縱觀這幾個月的裁員,能到這個級別的裁員,主要是愛奇藝和蘑菇街。
愛奇藝的裁員,我問了一些熟人,聽得心驚肉跳,比如:
有總監級別的人離職,而且不少;
有司齡很長,高薪員工離職;
裁員涉及所有部門,就算是核心團隊,盈利部門,也要裁員。
愛奇藝所在的是視頻賽道,一個非常燒錢的賽道,而經過多年的戰爭,依然沒有打出一個贏家來,剩下的對手裡,騰訊視頻背靠鵝廠,優酷背靠阿里,都有金主爸爸,而愛奇藝早已脫離網路,孤軍奮戰許久。
原先愛奇藝想學的是Netflix,可惜沒學成,既沒有持續生產精品內容的實力,也沒有打敗競爭對手的辦法,這些年長視頻的市場還被短視頻(抖音快手)和中視頻(B站)搶走很多。故事講不下去了,日子自然就難過了。
但這種裁員規模的大廠,還是少數。
3 觀點 vs 口嗨
想像一下過年的場景。你回到老家,參與家庭聚會,碰到你的七大舅八大姑,他們問你在做什麼?你弱弱的回復一句,在一家互聯網內容社區,做針對創作者分層的產品經理。
對於大舅和大姑們,他們既不知道什麼叫內容社區,什麼叫產品經理,什麼叫創作者分層。他們只聽說到了互聯網,於是一個大舅猶豫了一下,分享了他在「互聯網」這個話題下僅有的信息:「我看到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裁員,你們公司裁員嗎?」「互聯網行業現在真的不行了,你不如回來考個公務員,離你爸媽也近點。」這種態度的展示,我不認識是觀點,而是口嗨。
真正的觀點,應該是Insight(洞察),有數據、有案例,以及合理的邏輯。大舅大姨們是沒法展開討論這個話題的。
不信你可以追問幾句:哪些細分行業在裁員?這些公司在業務上遇到了具體什麼樣的困難?它們裁員的規模多大?主要裁的是哪些團隊?什麼類型的員工?裁員的同時是否在招人?招的又是什麼類型的員工?
很快,他們就不愛找你聊天。
確實,從2021年來看,無論是無力繼續砸錢的長視頻平台;還是收到監管打擊的K12在線教育、游戲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以及被反壟斷吊打的頭部大廠們,都遇到了問題。
但互聯網大廠依然是收入最高的地方,依然是最願意為人才投入的地方,依然是最有資源改變世界的地方。
寫在最後是的,互聯網肯定過了黃金年代,像2012-16年之間的高速增長,不會有了。
Easy Money沒有了。不少賺到錢的互聯網從業者其實是趕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如今這個紅利已經消耗殆盡。
事實上從2017-18年,互聯網進入流量下半場開始,已經沒有容易賺的錢的。美團搞百萬騎手做的外賣業務,相比微信做社交媒體,就難多了。
不僅如此,對於互聯網來說,2021年新增了一個挑戰:監管。在線教育死於政策轉向,而游戲也受到監管的壓力,甚至很多大廠在監管之下放棄了大小周的工作制(當然這事監管得太棒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行業不值得加入。對於職場人來說,我再重復一下我的觀點: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都會向我們傳遞觀點和信息。他們傳遞觀點的目的可能是展現自己的價值,可能是要賺你的錢,也可能是出於關心你,也可能是單純想找點共同話題。但我們要做的不是盲信他的觀點,而是進一步了解:他的背景是怎樣的?是否有足夠知識和經驗儲備?他的論據是什麼?是數據還是案例?他的邏輯是什麼?合理嗎?足夠支撐他的觀點嗎?
以上是我的經驗、我的思考,我的論據以及我的邏輯。
供參考,歡迎討論。
4. 什麼股票適合長期持有請推薦幾個。
長線交易與短線交易不同,短線交易側重的是市場趨勢,對投資者操盤手法、紀律性要求很高,而長線交易側重的股票的本身的價值,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這需要有一定的眼光。
想要長期持有一隻股票,我們需要關注的東西有很多:
1、我們可以要了解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類型,看看該行業在未來是否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除此,我們還要關注行業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有的行業屬於周期型,和經濟周期呈現正相關;有的屬於防禦型,業績增長較穩定;有的屬於成長型,未來機會很大同時風險也大。
2、關注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龍頭企業的發展前景要好過於業內其他的企業。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