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項目代碼更新
『壹』 大家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
全節點算力攻擊。全網51%的算力攻擊,這個可能性也是有的,目前算力大部分掌握在礦池,礦池的壯大則有可能導致,目前任何行業都有拔尖的企業,礦池同樣可以做到,這就造成了一定的風險。
『貳』 iCO是什麼意思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ICO簡單介紹: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ICO參與者對於一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們會在社區里為該區塊鏈項目進行宣傳,使它產生的代幣在開始交易前就獲得流動性。但ICO的參與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項目發展或代幣發行後價格升值帶來的潛在收益。
(2)區塊鏈項目代碼更新擴展閱讀:
國內禁止: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叄』 真正的區塊鏈操作系統有可能實現嗎
今年最火熱的事物莫過於「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加密數字貨幣了,火熱到了連大叔大媽們都快要開始談論的程度。毫不誇張地說,2017年是加密數字貨幣發展的元年,同樣也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元年。
作為比特幣背後的底層技術,區塊鏈這個概念被人們提及也只是在近兩三年來才發生的事情,雖然早在2009年,「中本聰」就發布了比特幣。經過這一波數字貨幣熱潮,區塊鏈技術的概念才算真正走入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眼簾。現在提及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恐怕還為時甚早,這項技術還處於發展的非常早期。不過因為熱潮的到來,已經有很多技術人員和團隊貢獻了他們的力量,打造了一些區塊鏈概念的項目。「中本聰」的比特幣(Bitcoin)自不必說,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實現了分布式賬本的功能,可以實現人類首次去中心化的價值傳輸,可以說是「區塊鏈1.0」。而後的以太坊(Ethereum)發明了智能合約,延展了區塊鏈技術搭建應用的功能,定義為「區塊鏈2.0」也是實至名歸。而後面出來的那些區塊鏈概念項目,並沒有實現這種跨越式的推進作用,更多隻是在應用層面做的一定程度的改良,因此稱不上是「區塊鏈3.0」。
那麼什麼才算得上是「區塊鏈3.0」呢?也許Bitcoin OS是答案:一個真正完全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遵循區塊鏈技術理念的操作系統(Operation System)。這就如上世紀80年代,微軟發布Windows操作系統發布前,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技術還處於非系統性狀態,無法普及,而發布之後,才讓個人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使PC和互聯網成為普惠性應用產品。近日,Bitcoin OS團隊宣布在聖誕節之際執行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分叉行動,以此正式把開發區塊鏈OS的計劃公諸於世。
稍微了解區塊鏈技術的人都知道,比特幣解決的是賬本賬戶的問題,而以太坊是智能合約,實現應用擴展,後面也有團隊推出分布式存儲的項目。但這些只有單一功能模塊的系統,都稱不上是操作系統」。傳統定義的操作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管理控製程序,大致包括5個方面的管理功能: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而基於區塊鏈的OS其實無需把這五個方面的功能板塊都變為分布式,只要涉及價值和信息對外傳輸的部分能夠實現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即可。因此區塊鏈操作系統至少需要具備「賬戶體系管理、計算資源管理、存儲資源管理這三大塊功能,能夠實現分布式賬本、邊緣計算以及邊緣存儲。雖然說這樣定義行業標准還為時尚早,但Bitcoin OS團隊致力於先實現這三大功能板塊都具備的區塊鏈OS,再通過迭代改良。
據Bitcoin OS團隊所言,把名字取為「Bitcoin OS」,實則「Blockchain OS」,用了」Bitcoin」一詞命名,也是對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致敬。目前從Bitcoin OS團隊對外給出的技術細節來看,也許能窺見這個「區塊鏈3.0」項目的一二。
首先是賬戶賬本體系管理功能版塊支持根據賬戶id定位到資源的所有權,比如私鑰;計算資源管理能根據需求獲取相應的計算資源,支持邊緣計算,進行分布式算力共享。另外,存儲資源管理能根據需求使用存儲資源,支持邊緣存儲。與Bitcoin OS對比,以太坊只支持賬戶體系和智能合約,並無法滿足分布式計算任務的分配,只支持合約代碼的公正執行,更沒法支持存儲資源的管理。所以以太坊只能算個定製版的計算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itcoin OS自主定製開發的增強型智能合約。其支持的兩種模式,更加靈活高效。
一.中心計算模式:出塊節點負責執行智能合約,傳入參數和輸出結果都支持SIPFS存儲到存儲節點。
二.分布式計算模式:普通節點可以認領計算任務,傳入參數和輸出結果支持SIPFS存儲到存儲節點。
最後,還需提及的是Bitcoin OS內置的SIPFS超級星際文件系統。SIPFS可實現技術輸入參數和輸出參數去中心化存儲,同時文件具有生命周期,在區塊鏈上記錄文件描述符的DNA描述, SIPFS的文件描述符本所不存在區塊鏈上,但會存儲到單獨的文件描述符數據文件中,在文件生命周期結束後,區塊鏈自動刪除文件描述符,實現區塊鏈智能瘦身。
「區塊鏈3.0」的到來值得期待,Bitcoin OS團隊作為排頭兵,值得關注和鼓勵。我們一起期待真正的區塊鏈操作系統的面世。
『肆』 區塊鏈如何開發
分享區視網: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范圍還是很廣的,基於去中心化,去信任,集體維護,可靠資料庫等特點,其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是先行一步的。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在數字貨幣的應用開發已經是成熟的了。
像英唐眾創提供的基於區塊鏈的交易系統開發方案,開發出來的軟體系統有很大的安全系數和透明度。
『伍』 區塊鏈項目的代碼都需要來源嗎為什麼
區塊鏈是一個共識機制,這意味著這種參與者必須是透明的,也就是說,這種運行的代碼必須是開源代碼,所謂開源代碼,就是代碼都是可見的。
每個人可以編譯並執行自己編譯的程序,也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修改其中的代碼並運行,現在機制下,可以做到不管如何修改代碼,只要這些修改代碼的人沒有超過51%,那這種修改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浪費自己的算力。
所以,至少參與的人,必須是需要知道代碼的,如果一個區塊鏈項目,代碼沒有開源,那麼那麼運行他的程序的節點都是不透明的,相當於你把他的代理人裝到了自己的節點上,要代表這個所有人執行命令了。相當於系統開發商控制了整個網路。這種區塊鏈怎麼可行呢?
從理念角度去看,將區塊鏈項目比作機器的話,本身的工作機制是透明的,是一個可以信任的機器。對此是這樣理解的,第一,開源是區塊鏈項目的一個必選項,而不是可選項,不論是公有鏈還是聯盟項目都需要進行開源;第二,開源和交付源代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交付源代碼並非是公開、透明,大家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
比如在以太坊中,曾經因為在其平台上運行的某個平台幣,存在漏洞,需要進行修改,這種修改是直接體現在代碼上的,閱讀代碼的過程中,就發現有多處出現該幣的相關代碼,就是用於處理一旦碰見了這個問題,節點應如何處理,這些處理方法都是開源代碼里寫的,每個人都可以閱讀,如果節點的負責人認可這種解決方案,他就會運行這個程序,相當於支持這種代碼的決定,事實上區塊鏈也就是通過這種機制來實現。
『陸』 區塊鏈igo是什麼意思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指區塊鏈項目首次向公眾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以獲得項目運作的經費。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首次分叉發行,指通過分叉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生成新的代幣。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首次交易發行,指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代幣跳過ICO這步,直接上線交易所。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首次礦機發行,指首次通過售賣硬體/礦機來發行代幣。
拓展資料:
1、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2、從科技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而區塊鏈豐富的應用場景,基本上都基於區塊鏈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
3、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