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ub區塊鏈
⑴ 趣鏈科技BaaS有何不同之處
趣鏈科技BaaS平台推行之初,就以「助力企業,鏈鑄未來」為宗旨,致力於打造開箱即用的區塊鏈服務平台,助力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創新技術」「開放靈活」「服務理念」這三方面。
趣鏈科技BaaS平台基於趣鏈區塊鏈平台構建,提供開箱即用、安全可靠、立體完善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客戶可快速基於BaaS平台一鍵部署聯盟鏈,並對其進行實時動態監控運維及智能合約一站式研發,助其專注於核心業務的研發和創新,全面支撐區塊鏈業務的快速落地和拓展。而且,在可信區塊鏈BaaS測試中,趣鏈科技BaaS平台以21個必測項和23個可選項全量通過,創新實力得到官方認可,在同類中遙遙領先。
趣鏈科技BaaS平台通過鏈驅動的方式,靈活支持新的區塊鏈底層平台,同時研發了跨鏈驅動,深度集成公司自研開源跨鏈BitXHub產品,實現上述同構或異構區塊鏈底層平台的跨鏈通訊,為構建開放的區塊鏈產業生態網路夯實技術基礎。此外,針對客戶在未采購BaaS平台前已經投產的區塊鏈底層平台,趣鏈科技BaaS平台亦是支持統一納管至平台內,充分降低客戶的運維管控成本。
歷經多個大型政務、金融及能源等領域項目的錘煉,趣鏈科技BaaS平台功能的成熟度均已完備。如今在面對新的私有化項目時,得益於完善的技術架構和高效的項目管理流程,一方面可以基於客戶需求提供定製化功能和服務,從開發到運維實現個性化定製,在提升原有價值基礎之上最大程度為客戶挖掘潛在價值;另一方面,經過多次迭代優化,趣鏈科技BaaS平台的定製化開發成本正趨於收斂,為從售前、招投標、產品交付到售後的整體客戶服務體驗閉環,提供有力研發支撐。
⑵ 淺談萬物互聯時代IP地址需求
從人與人相連接,到萬物互聯,互聯網技術的演進正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革。隨著物聯網在近幾年的爆炸式發展,IP地址變為稀缺資源,多國開始參與建設根伺服器,以IPv6協議為基礎的下一代互聯網,正快速改變現有互聯網的面貌與格局,全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發展的「拐點」,本文將分析IPv6的發展以及各種影響因素,對於5年後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進行預測。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發來的數據包, 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 [1] ]。
為了實現TCP/IP,網路中的每個設備都需要根據恰當的信息正確地配置。特別是,每個設備都需要分配一個本地的IP地址,以便讓網路來認識這個設備。一個IP地址就是一個數字的標簽,類似街道門牌號碼,用一種「點+地址」的方式表述,每個十進制數字代表一串八個二進制數字——0和1。一個路由器如果要明白需要將哪個數據傳輸到哪個設備上,就必須用到IP地址。TCP/IP向路由器廣播數據,用特定的IP地址來區分數據的接收者。路由器讀到IP地址然後轉發這個數據到這個地址的計算機上。
連接到今天的互聯網上的每個伺服器或設備都會被分配一個自己的IP地址。在未來的物聯網世界裡,每個單一的設備,不管多小,也必須要被分配IP地址。所以產生了由於需要聯網的設備數量巨大,很容易超過可用的IP地址數量的問題——至少在當前的IPv4中。IPv4提供了大約43億的唯一地址,其中的大部分已經被分配給了已有設備。
按照工信部在2010年的預估的5年間,我國IP需求量會增至345億,包括移動互聯網為10億,物聯網預計需求量為100億,固定互聯網為5億(考慮IP地址33%的利用率)。而再要考慮到2025年,需求的增加將更將隨著5G的部署和智能設備的普及而翻倍。盡快普及下一代互聯網協議是一種解決方案,IPv6協議理論上擴充到了多達340個100萬的11次冪的地址,遠遠超過所有可能的物聯網設備所需要的地址。但是要預測5年後的全球IP地址數量還需要考慮諸多因素。
工程師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嘗試通過各種辦法為IPv4 協議續命延緩 IP 資源耗盡的時間。比如NAT 技術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 IPv4 的地址短缺問題並且能夠保護私有內部的網路,提供防火牆的功能;IPv4 與 IPv6 協議完全不兼容,我們需要引入雙協議棧、隧道技術或者 NAT64 解決兼容性問題,而應用這些技術也需要額外的成本;通過對資源的細粒度管控,並回收不再使用的 IP 地址,延緩 IP 地址耗盡的時間等。
但是,發展IPv6成為全球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解決方案,全球你追我趕普及IPv6的競爭態勢正在形成。IPV6是一個網路拓撲的革命。不需要二手中轉,也不需要P2P打洞,兩個物聯網的設備之間就可以非常好地自由地通訊。每一個設備也不需要躲在網關後面,就可以升級到網路世界的一等公民。而且因為都是直接IP, Ipv6網路可以降低10~30%的網路延時。在可預見的未來 IPv4 協議也終將被 IPv6 替代。而在接下來的5年,IPv6發展趨勢依舊,到2025年,IPv6將占據大部分市場,5G使得萬物互聯成為可能,預測結果將基於IPv6。
根據APNIC Labs提供的全球IPv6 用戶數及IPv6用戶普及率的數據(該機構的測量工具對中國數據的測量可能不準確),截至2020年6月,全球IPv6用戶數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地區依次是印度(3.58億)、美國(1.43億)、中國(1.2億)、巴西(5千萬)、日本(4千萬)。
在域名系統方面,根據Hurricane Electric提供的數據,截止2020年6月,在全球1511個頂級域中,有1489個支持IPv6,占總量的98.5%,在這1511個頂級域中,有1485個權威伺服器支持IPv6,占頂級域總量的98.3%。另外,經測試全球共有至少15114074個擁有AAAA記錄的域名,占總域名量的5.9%。在Alexa排名前100萬的網站中,共有203197(20.3%)個網址在AAAA記錄中提供IPv6地址。同時,全球共有5萬1千多個網址可以通過IPv6起始的域名提供IPv6訪問。
根據We Are Social的全球數字報告數據,近五年全球聯網的網民數量以穩定速度增加,2015年全球網民為34.2億人;2016年全球網民達到37.7億人;2017年全球網民達到40.2億人;2018年全球網民達到43.9億人;2019年全球網民達到45.4億人。網民佔全世界的總人口數量從46%增長到59%。從增長的趨勢上看,全球的網民的增長速度穩定且逐漸增加。
在近五年中,非洲和南亞地區網民的增長數量極為顯著,而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呈現小的增幅。整體來看,互聯網用戶並不是均勻的分布在全球各地,在非洲和南亞的大部分地區仍然數量較少。所以雖然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在網民數量上將要達到瓶頸峰值,但是在全球范圍,增長的趨勢在接下來的5年也將基本保持。隨著社會制度的完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使用互聯網,也是網民數量增長的一方面,預計2025年網民數量將可能突破60億。考慮私人聯網以移動設備的社交等基本需求為主,以人均一個IP地址作為基數,就至少需要60億IP地址。
自2008年「智慧地球」提出以來,物聯網概念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被認可,並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如今,物聯網連接數量實現爆發式增長,物聯網的商業化應用已經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在物流、交通、建築、醫療等行業應用已得到發展,但在對智能化要求較高的領域如智慧交通、製造、能源等,仍處於分散的、小規模的狀態。
從全球角度出發,物聯網產業正處於建立和完善過程中,物聯網行業應用仍處於初級階段,但隨著5G、AI、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行業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各國為了搶佔新一輪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先機,紛紛出台政策進行戰略布局。美國的「SMART物聯網法案、歐盟的十四點行動計劃、日本的「i-Japan戰略」、韓國的「u-Korea」策略規劃、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計劃等都將物聯網作為當前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據市場分析公司高德納(Gartner)估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達到260億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1.9萬億美元。
各大機構對全球物聯網未來發展的預測如下表:
綜合各大機構的預測數據,以全球各國物聯網的增長速度,智能設備在2025年可突破750億,萬物互聯要每一個智能設備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的IP地址,全球對於IP地址的需要也達750億。
物聯網發展技術壁壘可能導致智能設備在普及用戶方面受到限制而影響智能設備對於IP地址的需求量。根據《2014-2019年中國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物聯網需要多行業、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的協同配合,物聯網企業特別是從事跨越多層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的企業,需具備較強的通信技術、信號處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專業研發能力,還需要擁有較強的底層協議、微操作系統、與硬體緊密結合的嵌入式軟體和信息處理應用平台軟體開發能力。這樣的要求在5年完成也是較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NAT可以避免內部IP的頻繁修改,可以當做防火牆,保護內部網路,在IPv6快速部署中也有存在的空間,這樣對於大量的智能設備而言,可能不需要獨立的IP地址。
基於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正快速改變現有互聯網的面貌與格局,在未來將成為支撐前沿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石,有力支撐起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5G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催生出更多新業態、新應用、新場景,最終惠及到每一個網民。全球產業界已經為快速普及IPv6做好准備。通過之前各項因素的考慮,預計5年之後,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在500億左右,考慮到IP地址的利用率不是100%,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超過650億。
[[1]] 葉舟.IPv4向IPv6過渡關鍵技術研究[D].江蘇:揚州大學,2009. DOI:10.7666/d.y1702450.
⑶ 梁亮coinxp發行HUB幣沒有
你好,梁亮coinxp已經發行HuB幣了。梁亮團隊於2018年開始開發交易公鏈coinxp,同年9月,包含主網大部分功能的coinxp測試網線初步可以支持DEX。 」 Bancor 和 uniswap 在 2018 年就已經存在了,但是會有很多問題,大多數人認為 DEX 行不通。到2020年年中,DEX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中心化借貸平台復合發起的流動性挖掘,被平衡器、曲線、Bancor等老DEX模仿借鑒。 與此同時山葯、壽司等「defi新貴」紛紛入駐,助推這一波。 隨後,大量「天然礦物質」和仿菜出現,緩解了老韭菜、老CEX、老公鏈對fomo的焦慮。根據oklink的數據,defi的總鎖定金額從7月1日的19.59億美元增加到9月20日的127.18億美元,增幅近6.5倍。
拓展資料:
1、幣圈裡的人一直在挖礦。最初的挖礦是指比特幣。隨著比特幣價格的飆升,可以使用計算機進行挖礦。以後會用到專業的礦機,挖礦成本會上升。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飛速發展,涉及的挖礦項目越來越多,挖礦消耗的資源沒有比特幣多。其實,「挖礦」這個詞沒有變,但是挖礦的本質已經變了。它更具有挖掘的字面意義。比如交易所的交易就是挖礦,即交易的概念就等同於挖礦。瞬息萬變,真的是所謂的幣圈日和人年。
2、對挖礦的理解就是挖掘。事實上,在整個系統中挖掘並不是關鍵,而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行才是關鍵。因此,挖礦的重點不是挖掘,而是維護。只有在維護系統的前提下,才能生產比特幣,比特幣才會得到回報。簡而言之,比特幣是對維護系統的人(礦工)的獎勵。就像銀行的員工一樣,他的辛勤工作就是維護整個系統。從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個數據,一個數據獨立。其實就是保證整個銀行系統的數據是正確的,也就是維護系統。因此,我們看到銀行里有這么多員工,每個人都在計算。這就是原因。
3、因此,比特幣自然要消耗大量的電量,並且要佩戴硬體進行大量的計算。其實不是為了獲取比特幣,而是通過大量的計算來防止作弊,維護比特幣系統的安全。這就是挖礦的真正意義。在比特幣交易過程中,我們已經開始支付交易費用,即向礦工支付費用。從這里可以看出,礦工當前的收入由挖礦獎勵和提取交易費用組成。挖礦獎勵為主要收入,輔以提取手續費。當比特幣被完全挖掘出來時,我們的概念就會改變,礦工的全部收入都由系統收集。
4、從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挖礦的意義和作用如下:獎勵礦工挖礦;維持比特幣系統安全運行的挖礦是主要的;通過挖礦獲得比特幣不是主要目的。比特幣的產出只是副產品。
⑷ 區塊鏈網路擁堵怎麼辦
1
什麼是網路擁堵
通常指的是一種網路故障現象:某辦公區域網計算機使用一個帶路由功能的ADSL Modem+HUB共享上網。當同一時間上網人數較少的時候網路比較通暢,上網人數多了以後網路會時斷時通,並且HUB的Collision指示燈會閃爍不停。
而在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中,無論是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去中心的交易系統等,它們的網路都是由一個個獨立的節點組成的,發生在節點中的各種操作,比如轉賬交易、合約狀態的變更等,都會以交易事務的數據形式廣播到網路中,通過礦工打包到新的區塊,作為主鏈的一部分而最終確認所有的這些操作。
當節點很多,使用量很多的時候,大量發生的交易就會來不及在正常期望的時間內被打包,因為它們都擁堵在網路中,這些等待的被確認的交易數據通常會維持在節點的內存池中。這個就是區塊鏈的擁堵。
2
網路擁堵是怎麼發生的
目前比特幣區塊大小為1M,每秒大約只能處理7個交易。隨著交易量不斷增長,比特幣網路已經難以迅速地進行轉賬交易確認,區塊鏈網路時常出現擁堵。
區塊鏈網路上最高時有上萬筆交易積壓,某些轉賬交易手續費高達幾十美元,網路擁堵時,交易甚至需要花費好幾天才能被打包。
實際上對於每一類區塊鏈應用來說,這個問題都是存在的,造成不斷有用戶抱怨交易延遲的問題,但也側面證明了應用的廣泛,以及用戶體量的增加。
那麼發生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3
網路擁堵怎麼解決
解決的方法,無非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 擴容,提高處理能力。
第二種 截流,限制區塊鏈包的數量。
通過將上述兩種方法進行綜合。
悉尼大學研究者研發了一種新型的區塊鏈系統,在100台機器中能夠實現每秒44萬筆交易的吞吐量,而Visa每秒的交易處理器是5.6萬筆。相比之下,比特幣每秒的交易限制在7筆,以太坊區塊鏈則為20筆。
JadeChain公鏈系統上線後,將徹底解決JADE生態應用中的網路擁堵問題。
⑸ 什麼是數字身份及數字身份發展的現狀是什麼
維基網路對數字身份的定義如下:
數字身份證 是 身份標識方式 的一種,是一對「鑰匙」,其中一個只有她/他本人知道(即 密鑰 ),另一個是公開的( 公鑰 )。把數字身份證比喻成一個證件,那麼數字證書就是 身份認證機構 蓋在數字身份證上的一個章或印(或者說加在數字身份證上的一個 簽名 ),表示身份認證機構已認定這個人的這個數字身份證並為這個人的這個數字身份證 背書 。沒有任何背書/印/加簽/數字證書的數字身份證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
但區塊鏈的技術特點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這段描述沒有考慮到區塊鏈技術的核心。
IDHUB對數字身份的定義:
IDHUB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概念「自證」和「他證」,自證就我個人的理解就是民間力量,圍繞這個人周圍的社交圈子來證明「我是我」這個概念,「他證」就是政府權力機構,給予公民的認證及背書。
數字身份的發展:
目前數字身份的重要性,已成為國際共識,聯合國和世界銀行ID4D倡議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為地球上的每個人提供 合法身份證 。
許多新的 國家eID計劃 (包括卡和/或移動計劃)已經啟動或啟動。這方面的例子包括 阿爾及利亞 , 喀麥隆 , 約旦 , 義大利 ,塞內加爾和泰國的新計劃,荷蘭,保加利亞,挪威,賴比瑞亞,波蘭,牙買加和斯里蘭卡的重要通知以及緬甸的試點計劃
在中國,數字身份的在未來發展的潛力與市場潛力已得到共識,數字身份將今後運行在鏈上DAPP的唯一識別身份的入口。在「BAT」「菊廠」等多家互聯網及IT服務商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中已明確說明數字身份將會是其區塊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IDHUB已與佛山禪城區政府合作,將在區塊鏈技術上搭建的電子政務平台「IMI」已投入落地使用。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具有落地應用場景的區塊鏈項目。
如果說區塊鏈是現在的風口,那麼現象級應用也許會數字身份認證服務。數字身份認證將會下一代互聯網、區塊鏈不可或缺的基礎應用。
⑹ Tendermint詳解
摘要
您熟知並喜愛的區塊鏈有一個相當嚴格的結構。作為一名開發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您有兩種選擇:在受限的環境中構建應用程序,或者進行代碼分叉並創建自己的鏈。然而,創建自己的鏈並非易事——您還需要啟動網路並決定所使用的共識機制。
Tendermint是用來啟動區塊鏈的開源軟體,讓您可以用任何語言編寫應用程序。更厲害的是,它可以與其他區塊鏈進行通信。
創建加密貨幣或區塊鏈網路需要投入大量工作,遠遠不止於初始化資料庫。它需要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之間為激勵和權衡取得微妙的平衡。
有些團隊已經 探索 了一系列不同的方法,來構建最強大的區塊鏈生態系統,這也在情理之中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了解其中一種方法:Tendermint。
如果您對區塊鏈有所了解,就會感覺Tendermint的大部分內容都似曾相識。在深入研究之前,我們首先回顧一些關鍵概念。
Tendermint是一種 區塊鏈堆棧 。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同樣也是區塊鏈堆棧。請記住,這並非只關乎區塊鏈資料庫本身,還關乎節點的對等網路、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您通過交易和智能合約可以做到的事情。其目標是在即便不信任其他任何人的情況下,讓所有人都統一一種 狀態 (比如資料庫的快照)。
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主要區塊鏈已經想出了達成這一點的「秘籍」。然而,它們通常依賴於 一體化架構 :這是一個軟體工程概念,意味著組件相互連接且相互依賴。您不能從中取走一部分,然後插入到別的架構中。
如果您想保證靈活性,一體化架構並非理想的選擇。在相反類型的模型(具有 模塊化架構 )中,您可以在不必擔心破壞任何架構的情況下調整單個組件。對於一體化架構,您在升級單個組件時必須確保每個組件保持兼容。
現在,我們理解了其中的差別,可以繼續來了解Tendermint協議。
您可能已經知道,比特幣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它解決了所謂的 拜占庭將軍問題 。在這里我們不會詳細討論這個問題(如果您感興趣,請參閱我們關於拜占庭容錯的文章)。您只需要知道,它詳細說明了參與者必須在分布式環境中進行通信的場景。
這些參與者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在撒謊,也不知道他們之間發送的消息是否被篡改。即便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參與者可以針對一組事實達成一致,則系統會被認為存在 拜占庭容錯 。
顯然,在去中心化的環境中,正確把握這一點至關重要。不具有拜占庭容錯的加密貨幣並不能真正發揮作用——您需要某種中心化組織進行協調,這就與目的背道而馳。如果很多數字貨幣一樣,比特幣通過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演算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已經了解一體化/模塊化架構之間的區別,也知道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網路需要具有拜占庭容錯能力。接下來我們談談我們通常在區塊鏈中看到的三層架構: 應用 層、 共識 層和 網路 層。
共識層和網路層是讓網路節點相互通信並盡量就一組事實達成一致的地方。應用層則可讓您自行進行操作——好比以太坊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和智能合約或者比特幣中的自定義交易。
然而,Tendermint是公司的名稱(由最初撰寫白皮書的開發人員Jae Kwon創立),而Tendermint Core是這家公司正在開發的實際軟體。更具體地說,這款軟體有兩個主要組件:核心共識引擎(Tendermint core)和應用程序介面(ABCI)。
Tendermint Core是一個能夠實現容錯的系統。本質上,它是一台大型分布式計算機,可在同一時間向每個人顯示相同的狀態。只要至少三分之二的參與者是誠實的,一切就會順利進行。但幾乎每個區塊鏈都是這樣的,難道不是嗎?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首先,Tendermint Core使用的共識機制是權益證明(PoS)。每個周期從一組驗證者中選擇一個隨機節點。隨後,該節點必須提出下一個區塊(在所謂的 循環 系統上進行)。如果其他驗證者對它滿意,就會添加新的區塊,並更新鏈。結果可以即時確定——與比特幣或以太坊不同,它不需要等待確認來確保您的交易有效。
別著急,它還有其他特色!Tendermint Core採用模塊化架構,應用層與共識層和網路層分離。簡而言之,這意味著您可以將自己的應用程序層插入到堆棧中,而無需擔心繁雜的激勵機制或共識演算法。
這對終端用戶來說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對於開發人員來說,能夠利用現有框架就意味著他們可以直接構建應用程序,而無需建立整個網路。來自區塊鏈的數據可以通過管道傳輸到集成層,讓開發人員可以用任何語言編寫軟體。
神奇的事情發生在所謂的應用程序區塊鏈界面(或簡稱ABCI)上。您可以把它想像成樹莓派電腦上的GPIO引腳。您可將各種第三方組件連接到這些引腳,從LED到精心設計的植物灑水系統。ABCI以類似的方式定義了區塊鏈以及在區塊鏈上運行的應用程序之間的邊界。
應用程序介面和共識機制的分離為分布式應用程序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將任何編程語言合並到它們的業務邏輯當中。
您只需要看看Ethermint這個具體示例就可以知道它的用處:Ethermint採用了以太坊代碼庫,刪除了工作量證明機制,並將以太坊虛擬機建立在Tendermint之上。
這使得一些有趣的操作成為可能。首先,以太坊開發人員可輕松將他們的智能合約移植到新引擎上,或者使用Solidity語言編寫新的合約。除了提供以太坊功能之外,Ethermint還可作為以太坊權益證明,讓我們一睹Casper在以太坊2.0中實現的樣子。
「區塊鏈互聯網」的承諾吸引了許多人使用Tendermint協議。互操作性是加密貨幣領域期待已久的一個補充,因為它意味著數百個單獨的區塊鏈將變得交叉兼容。
目前,Cosmos SDK已投入大量工作,Cosmos SDK是一個開源框架,讓任何人都能創建特定於應用程序的公共或私有區塊鏈。隨後,這些區塊鏈可以通過所謂的Cosmos Hub接入更廣泛的Cosmos網路,並在那裡與其他區塊鏈進行交流。
很多熱門的項目已經使用Cosmos SDK來構建,比如BSC、KAVA、Band Protocol、Terra和IRISnet。
作為一個區塊鏈引擎,Tendermint已經引起了加密貨幣領域眾多利益相關者的注意,包括開發人員和終端用戶。
⑺ IHUB什麼意思
iHub旨在使更多的OEM可以採用這些成套的PIP標准。實際上,思科公司的eHub就是iHub網路中心的最初概念。iHub從戰略上放棄了以往的一次性PIP實現戰略。除了思科公司之外,眾多業界巨頭也已參與這項iHub計劃,其中包括安捷倫、艾睿電子、安富利、惠普、IBM、摩托羅拉、國家半導體、飛利浦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公司和泰科公司。
⑻ 新零售時代,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更好的客戶營銷關系
作者 | Campbell R. Harvey
來源 | 石基商業評論(ID:efuture555)
在營銷和廣告行業,區塊鏈技術有著更為重要的應用意義,但是,《CMO》的調查數據卻顯示,只有 8% 的公司認為區塊鏈技術在市場營銷中居於中等或重要的作用。
雖然區塊鏈概念受到了很多的炒作,但顯而易見的結果是區塊鏈技術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這樣的「 概念炒作 + 未深入理解」給區塊鏈技術深入應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導致營銷人員對這項技術採取「躊躇觀望」的態度。
區塊鏈技術有著透明、穩定不變和安全的特性,這使得這項技術在供應鏈管理(SCM,SupplierChainManagement)、智能合同(Smart Contracts)、財務報表(Financial Reporting)、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私 人診療、甚至電網等信息管理方面有著可靠 和令人信賴的優勢。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傳遞模式 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實現了驗證、所有權的有效交換,為實時微支付打開了大門。這種信息交換模式減少了支付摩擦,一些以此為生的中介機構、中間環節消失了,消費者擁有和控制個人信息成為可能。以上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區塊鏈技術在信息管理、交易、營銷等領域應用的顛覆性潛力。
現今,金融交易有著相當大的交易成本。零售商需要向信用卡公司支付 3% 的支付手續費(譯者注 :3% 是美國手續費標准),加油站的支付手續費還要更高一些。在 eBay 和 Shopify 開店的銷售商需要承擔支付費用和成交費用、使用 PayPal支付的交易手續費等。所有這些費用都會增加商品的成本,通常也都轉嫁給了消費者。因此,隨著信用卡、借記卡的普遍使用,許多商家都設定了消費額度,以避免過多費用造成利潤的損失。
區塊鏈技術則會使金融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甚至接近「零交易成本」,即便是小額交易,也會享受到此項盈利。在金融領域,像萬事達卡(Master card) 和 Visa 卡這樣的金融巨頭都已經在利用區塊鏈技術處理本位幣匯款業務,整個過程安全、透明,這就給商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成本比對的機會,而不再是僅僅依賴於信用卡交易。
在營銷和廣告領域,區塊鏈技術也同樣有著深遠的影響。目前,營銷人員已經在藉助從第三方社交媒體(如Facebook)購買的共享信息來獲取客戶的營銷數據,這一舉動無疑說明了數據的營銷價值,也指明了數字化營銷的趨勢和潛力。
不過,利用區塊鏈技術,無需中介商家就可使用微支付來激勵消費者分享個人信息。例如:
一家連鎖雜貨超市可以為安裝他們 APP 程序的消費者支付 1 美元的獎勵;
如果消費者同意啟用位置跟蹤功能,還可以再得到 1 美元的獎勵;
如果消費者「 每天 /1 次 」 打開 APP 並在上面花費至少 1 分鍾的時間,零售商就可以支付他們幾美分或者是商店的積分以獎勵顧客的忠誠度。
在此期間,商家會向消費者推送促銷和特惠信息。
事實上,消費者定製開啟了一些合法的營銷機制,譬如,提供個性化的營銷或價格,這就是消費者自願提供各種數據的最主要價 值之一。這種來源於真實消費 者數 據的營 銷 預估的方法,不僅會減少一些匿名推銷所帶來的欺詐風險,而且也會降低由於消費者信息的不完整、不準確所帶來的各種推動 APP 應用的困擾。
與上述推廣使用 APP 方法相同的手段也可以用於「 智能協約 」(一種虛擬協議,由於有區塊鏈技術的支持,無需中間人進行確認、審核和驗證身份)營銷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支持,消費者在訂閱 Email、收藏注冊獎勵計劃時就會激活這個「智能協約」,之後,每當消費者與 Email 或廣告有互動時,小額的激勵就會自動存入消費者的錢包。這就引出了我們的下一個話題。
類似的模式可以用於網站推廣廣告業務中,即通過補償激勵消費者來為每個廣告頁拉動瀏覽量。
2016 年,HubSpot 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互聯網用戶都不喜歡彈出式廣告窗口和移動窗口廣告,認為在線廣告嚴重干擾視覺,具有一定的侵擾性和破壞的負面作用,為此,越來越多的用戶都安裝了廣告攔截工具。這種普遍的反感趨勢對廣告業產生了重大的懲罰性後果。據估計,到 2020 年,廣告攔截將使發布商損失 350 億美元的巨額收入。
有了區塊鏈技術的支持,營銷人員可以重新思索自己的廣告、營銷推廣和收入模式,即對於關注營銷、廣告的消費者可以直接向他們支付「小額度的激勵」,當然,這種手段也會擺脫 Google 或 Facebook 這個廣告發布中間層。
可以相信,Google 或 Facebook 在互聯網、數字廣告方面「雙巨頭壟斷」的情形很快就會受到區塊鏈技術應用所帶來的威脅。雖然,關鍵字搜索(keyword-based search)不會完全消失,但卻優勢不再。最終,個人則會掌控自己的在線私有資料,管理自己的社交網路。
藉助區塊鏈技術,企業可以通過直接與消費者互動來繞過當下的一些社交媒體 「巨鱷」,與消費者分享瀏覽廣告所帶來的回報。據報 道,2016 年,Google 通過廣告為每個活躍用戶帶來了平均 73 美元的收入。當然,73 美元只是超過 10 億活躍用戶的回報平均 值,我們可以合理地預估,Google 為某些高 估值的人群帶來的收入一定會遠遠 超過了 1000 美元。試想一下,當企業採用區塊鏈技術落地「自願瀏覽廣告」,向消費者傳遞有效的產品消費價值時,營銷產生的效果將會多大?
藉助區塊鏈技術還可以確認廣告投放以及消費者參與的程度,避免過度廣告和 Email 廣告的濫用。因為過度廣告和泛濫的 Email 廣告不僅會使消費者厭煩失去購買動力,還會激怒消費者產生反感情緒,進而攔截阻止廣告投放,比如,消費者已經購買了該款產品,就不願意再接收該公司投放的任何廣告。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用於查證營銷信息的來源,微支付將有效地摧毀大規模的釣魚垃圾郵件,削弱無效營銷對人們的干擾,凈化 Email 環境。
每天大約有 1350 億封垃圾郵件被發送給用戶,占總發送郵件總量的 48%。在這些發送的被視為「垃圾」的郵件中,每 1250 萬份才有一封回復,浪費和干擾同樣驚人。
利用區塊鏈技術,只要向收件人支付少量的營 銷費用,就可以通過這些少量的營銷成本來過濾或阻止垃圾郵件,藉助這些營銷成本就可以幫助企業識別出對營銷或交易有自主意願的消費人群。
類似的情況是,在互聯網上,每次用戶點擊鏈接都可能產生一次小額的微支付交易。多數情況下,用戶只需要支付很小費用,比如,閱讀一篇新聞文章只需花費一美分。這種微支付將會成為擊敗「拒絕服務攻擊」的利器。(譯者注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拒絕服務攻擊,簡稱 Dos 攻擊。Dos 攻擊是一種網路攻擊方式,此攻擊一直是一個得不到合理解決的問題。例如,攻擊者招募機器人攻擊一個網站,發送數百萬請求導致該網站因緩存區滿而宕機、響應延緩甚至停機)。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杜絕機器人建立虛假的媒體賬戶,避免其向用戶發送大量的虛假信息,竊取大品牌的在線廣告收入。在線真實性確實被融入了區塊鏈技術。
Keybase.io 是一家致力於解決社交媒體欺詐問題的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使得個人可以證明他們是各種所在社交媒體賬戶的合法所有者。這就使營銷的影響更容易被追蹤,營銷支出更容易得到證明,而這兩種方式都意味著營銷行業的重大突破性成就。
截止 2016 年,欺詐或欺騙性的顯示廣告導致了 76 億美元的損失,而這一損失佔到了顯示性廣告收入總額的 56%,未來幾年,預計這一數字還將會上升至 109 億美元。
使用區塊鏈技術跟蹤廣告顯示活動,營銷組織即可對整個自動化廣告活動的執行情況進行監控,以確保營銷支持用於促進投資回報率 ROI,並可以直接量化分析營銷活動在每個用戶、每個 Email 產生的投入產出情況。
通過將用小營銷行為與微支付關聯的方法,區塊鏈技術解決了這些困擾營銷人員幾十年的行業經營、管理的歸因性問題。
此外,創造新媒體流行內容的普通人,例如一些備受追捧的熱播視頻或社交帖子,每次被點擊都能收到「打賞」,這都將歸功於「區塊 鏈 技術」。但目前的情況是,除非他們的作品發布在訂閱性的在線平台或頻道上,否則他們是得不到分文報酬的。
在所有的這些區塊鏈應用場景中,內容創建者都有權創造並管理自己這些成功的作品。
Coupit 既是一個加密貨幣(Coupit Coin)平台,也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在這里,企業和個人均可以銷售自己的產品與服務。不同的是,Coupit 是一家利用區塊鏈技術驅動的電子商務平台,而且,Coupit 正准備最大限度地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進其營銷內容的影響力。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支持,該公司的營銷人員可以介入消費者忠誠度計劃和團購聯盟計劃制定過程。消費者可以相互交換自己的獎勵、優惠,營銷人員則可以輕松地區分休眠客戶和忠誠客戶。這種可見、透明、易於操作的手段幫助營銷人員為客戶創建個性化的營 銷價格和優惠活動,進而擴大他們的營銷效益。
即使必須採用數據聚合器分析或中介分析,微支付也允許企業繞過廣告攔截工具,個人將會控制管理他們共享的個人信息的數量,將會直接得到廣告瀏覽度帶來的獎勵,許多隱私問題也會因合法保護而得到徹底的解決。
以 Brave 瀏覽器為例,這款由 Mozailla 項 目 聯 合 創 始 人、JavaScript 語言創建者 Brendan Eich(布蘭登?艾奇)開發的新型 Web 瀏覽器,除了提 供 新 級 別的隱私和安全保護以外,Brave 啟用了區塊鏈系統,旨在改變用戶、廣告商和內容創建者之間的關系。其「基本注意力代幣」(Basic Attention Tokens,BATs,是基於區塊鏈的廣告平台的代幣。該項目旨在通過消除第三方廣告交易、保護用戶隱私、減少廣告欺詐以及通過向用戶分享收入來獎勵用戶的注意力以改善在線廣告。_ 譯者注)將允許出版商、廣告商將增值服務貨幣化,以獲得與廣告業務相關聯的部分增長,其中的 73% 增長都由 Facebook 和 Google 主導。
隨著區塊鏈成為主流,所有的中介機構都需要調整其業務模式。決策鏈從結構上發生變化:
消費者個人將能夠更好地控制管理自己如何共享自己的私人信息;
消費者將決定如何花時間與廣告商互動;
垃圾郵件和網路釣魚詐騙被攔截,從成本角度來看,發送的垃圾郵件越多,它們的生意就越無法持續下去。
從企業角度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所有營銷推廣的引流質量有了更高級的控制能力,對消費者行為也有了基於數據管理的更好的理解。
另一方面,如果不向每個受到影響的個人支付交易性的費用,那麼廣告就無法投放。消費者也會有動力在網上發布真實、准確的社交資料,例如:說明感興趣的內容等等,他們也會為此付費。營銷人員將直接為最終消費者付費,而不再是將營銷費用支付給社交媒體中間商。當目標消費者是高價值客戶時,激勵機制也會隨之提高,營銷將直接命中靶心。
區塊鏈技術在重塑 社會 信任力、使 社會 信賴更有力、增加可見性、聯系多方資源、獎勵個人對交易的貢獻等具有巨大潛力,市場營銷活動、廣告業從根本上會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不僅對於企業的營銷決策高層領導(CMO,首席營銷官),而且會涉及到企業戰略策劃、財務、技術決策等決策者,推動他們將設計和實施區塊鏈作為優先的業務事項。從操作層面來看,企業可能會與消費者建立新的高水準的信任模式,並最終通過可信的營銷活動將消費者與產品連接在一起。
營銷管理者、技術管理者有可能利用區塊鏈技術重塑企業的客戶關系,及早引入這項影響深遠的技術,將會推動企業搶占市場先機,並從這項未來廣泛應用的技術中提前獲益。
原作者簡介:
Campbell R. Harvey,現為美國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國際商務 J. Paul Sticht 教 授,曾擔任 2016 年美國金融協會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主席。Harvey 教授是 Man Group, PLC 的投資策略顧問,Research Affiliates, LLC 的合夥人和高級顧問。在過去的 5 年裡,他在杜克大學教授了區塊鏈課程 :Innovation and Crypto ventures。
Christine Moorman,是 T?奧斯汀?芬奇 (T. Austin Finch),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 (Duke University s Fuqua School of Business) 工商管理學高級教授、《市場營銷雜志》 (Journal of Marketing) 主編。
Marc Toledo,普華永道專注於區塊鏈和數字轉型的高級助理,畢業於杜克大學(Duke)) MBA,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蘋果(Apple)工作期間,曾領導過與網路安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相關的大型項目。
⑼ 香港需要發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是怎麼回事
2013年在香港成立的金融服務發展委員會(FSDC)旨在提供關於金融服務行業政策的相關指導。委員會在今天早晨發出了一份徵求討論意見的報告,其中建議香港政府在幾個關鍵領域採取措施。
如果建立之後,這項計劃將會和香港實際上的央行的一些努力相關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