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太坊(ETH)挖礦硬體配置介紹
隨著以太坊(ETH)的橫盤震盪,挖礦收益持續下滑,加之新顯卡的上市,使得顯卡價格有所下降。正值618購物節,無論是游戲玩家還是礦工,對當前的顯卡市場充滿興趣。
面對近期有朋友咨詢如何組裝一台以太坊礦機的問題,本文特此提供配置建議,供參考。
組裝以太坊礦機的重點在於顯卡配置,其他硬體需求相對較低,以降低成本。以下是推薦配置:
CPU:賽揚G1820te,其功耗低至35瓦,適合挖礦。若無此款,選用G1820亦可。
主板:華碩H81-A大板,支持6張顯卡,其他品牌同樣適用。為確保兼容性,需配備顯卡延長線。
CPU散熱器:選擇基礎散熱器即可。
固態硬碟:SATA介面120G,用於系統和虛擬內存。系統佔用約10G,每張卡分配6G虛擬內存,預留60G餘量。
內存:DDR3 1333 4G,僅需滿足系統啟動需求即可。
機架:選擇支持多顯卡的機架,以增強散熱效果。市面上有多種選擇。
電源:額定功率至少1000w,以確保穩定運行。
顯卡:推薦選擇1660s,配置六張卡,注意顯存顆粒對算力的影響。建議優先選擇海力士或三星顆粒的顯卡,以保障算力。
以上配置可根據顯卡價格波動進行調整,預計成本在2000元以內。同時,結合當前算力計算收益,預計單日收益約為78.38個以太幣(ETH),需根據幣價波動進行實時調整。
綜上所述,組裝以太坊礦機時,應優先考慮顯卡配置,確保算力與收益的最大化。同時,根據市場動態靈活調整硬體選擇,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挖礦環境。
㈡ 以太坊挖礦一天賺多少
在以太坊挖礦中,礦機算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天的收益。假設使用一台具備210MHS算力的RX580-8G-8顯卡礦機,每天的電費為12元,加上6%的管理費和平台幣獎勵,如果投資十台起購,每MHS算力每天可以產出0.0001ETH。由此推算,每台礦機每天的凈產出約為0.21ETH。
以太坊的區塊生成時間大約為13秒,其產出速度會根據網路運算情況動態調整。因此,每個區塊的產出量也不固定。平台會根據每日礦池分配情況,按照礦工持有的算力進行分配。計算一天的收益時,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1. 每MHS算力的產出量為0.0001ETH,但具體產出量會因區塊難度和網路狀況變化而不同。
2. 管理費為0.0249USDT,但根據具體平台政策,可能會收取6%的管理費。
3. 電費按0.008USDT/MHS/天計算,若電費折扣為6折,則每天每MHS算力電費為0.0048USDT。
4. 最終,每MHS算力的凈收益為0.1ETH減去0.0048USDT,大約為0.0201USDT。
因此,選擇合適的以太坊挖礦機是至關重要的。投資者在決定投入挖礦時,需要考慮礦機的成本、電費、管理費等因素,並確保能接受這些成本。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挖礦機帶來的噪音問題,以及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安放位置。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才能避免在挖礦過程中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在選擇以太坊挖礦機時,還需注意礦機的算力、耗電量、噪音等問題。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性能穩定、耗電量低且噪音小的礦機。此外,還需了解礦機的維護和保養方法,以確保礦機能夠長期穩定運行。
在進行以太坊挖礦時,投資者還需要關注市場行情和政策變化。以太坊挖礦的收益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投資者需要及時了解市場動態,以便及時調整挖礦策略。同時,還需關注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避免因政策變化而遭受損失。
總之,以太坊挖礦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挖礦的各個環節,才能實現穩定收益。選擇合適的礦機、關注市場動態、維護好礦機,這些都將對挖礦收益產生重要影響。
㈢ 以太坊礦機挖礦是騙局嗎
據我所知,不是,首先以太坊是繼比特幣之後的第二大虛擬貨幣,具有穩定的信仰群體,它的價值一直有望超越比特幣成為全球第一虛擬貨幣。因此,從這方面來講,以太坊礦機挖礦並不是騙局。當然,國內已經不具備挖礦條件,想要挖礦的朋友還是得需要找一個像世鏈礦業這樣靠譜的礦企,協助自己出海挖礦,早日獲得挖礦收益,如果想了解更多不妨網路一下。
㈣ 以太幣礦機是什麼
以太幣礦機是用於挖掘以太坊數字貨幣的設備。
以太幣礦機是一種專門用於以太坊區塊鏈網路上的挖礦設備。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以太幣礦機的基本定義:以太幣礦機是一種專門設計和製造用於挖掘以太坊數字貨幣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這種設備的主要功能是執行特定的計算任務,以驗證並添加新的區塊到以太坊區塊鏈上。通過這個過程,礦機可以賺取以太坊的獎勵。
2. 以太幣礦機的工作原理:礦機運行基於以太坊的挖礦演算法,執行復雜的數學和加密演算法以驗證交易並創建新的區塊。成功驗證並添加區塊到鏈上的礦工會獲得以太坊作為獎勵。這一過程需要高效率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因此礦機通常配備高性能的處理器和專門的挖礦晶元。
3. 以太幣礦機的特點:以太幣礦機的設計和製造通常專注於提高挖礦效率和性能。它們通常採用特定的散熱設計以確保在高強度工作時保持穩定,同時採用節能技術以延長持續挖礦的時間。此外,礦機通常具有易於使用的界面,方便用戶進行配置和管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的以太幣礦機在性能和效率上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總的來說,以太幣礦機是專門用於挖掘以太坊數字貨幣的硬體設備,通過執行復雜的計算任務來驗證交易並創建新的區塊,從而獲得以太坊的獎勵。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以太幣礦機在加密貨幣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㈤ ETH挖礦一天大概收益多少去年以太坊挖礦難度與今時對比
以太坊挖礦的收益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礦機成本、電價成本以及運營維護等。首先,礦機成本是一次性的投入,一台合格的礦機可工作3-5年,即使在算力穩定時也能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電價則是一項長期成本,選擇電力成本低廉的地方至關重要。其他成本如場地和人力也需考慮在內,包括設備維護費用。
挖礦的收益主要來禪輪自新區塊獎勵和手續費,早期主要依賴新區塊,隨著比特幣機制調整,手續費佔比逐漸增加。盡管存在算力暴漲帶來的挖礦難度增加風險,但市場競爭下,這種風蘆凱險是可接受的。幣價下跌是另一大風險,當電費超過收益時可能導致虧損,但目前幣價較高,除非特殊情況,虧損風險相對較小,比如政策干預。
系統風險如幣類分叉也可能影響收益,但有時分叉反而為礦工創造了新的機會,競爭幣通過增加區塊獎勵和手續費來吸引礦工,實際上增加了挖礦的潛在收益。因此,雖然以太坊挖礦收益存在波動,但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市場策略能幫陪襲喚助礦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風險。
㈥ 如今的牛市中,一個以太坊礦機多少天可以挖出一個以太坊
在當前的牛市中,以太坊礦機的挖礦周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鉛禪枝以一台配置為230M標准算力的礦機為例,其一天的收益大約為0.5個以太坊。這意味著,若要挖出一個完整的以太坊,此款礦機大約需要74天的時間。對比之下,採用專槐敏業ASIC晶元襲蘆的A10-pro礦機,其算力高達720M,挖出一個以太坊所需的時間則縮短至25天。
㈦ 2020年以太坊挖礦一天賺多少
2020年,以太坊挖礦的收入收益會因礦機性能和市場變動而異。專業礦機的算力越高,挖礦收益自然也就越高。要估算一台礦機一天的收益,可以進行一些計算。假設以RX580-8G-8卡顯卡礦機為例,這類礦機在某個雲算力平台的售價為1.5萬元,配備210MHS的算力。
每天的電費約為12元/台線,加上6%的管理費和平台幣獎勵(起購至少10台)。以當前0.0001ETH/MHS的產量計算,210MHS的每日凈產出為0.021ETH。十台礦機每日凈產0.21ETH,扣除管理費後,純收益大約為0.194ETH每天。
考慮到ETH2.0時代的來臨可能還需數年,即使保守估計,一台RX580-8G-8卡顯卡礦機至少能挖兩年,那麼兩年內總的收益為140個ETH。此外,每日還會獲得6000個平台幣的額外收益,十台就是60,000個。
總結來說,對於這款礦機,一天的純收益大約在0.194ETH加上平台幣獎勵,如果考慮長期投資,收益總計會受到挖礦周期和市場變動的影響。因此,具體收益需要根據實際市場條件和時間來計算。
㈧ eth挖礦是什麼原理
凡是涉及到幣,就一定離不開挖礦。以太坊網路中,想要獲得以太坊,也要通過挖礦來實現。說到挖礦,就一定離不開共識機制。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什麼嗎?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 PoW (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縮寫,意思是「工作量證明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多勞多得,你付出的計算工作越高,那麼你就越有可能第一個找到正確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幣獎勵。
但是,比特幣的PoW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就是它處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礦工們需要不斷地通過計算來碰撞哈希值,這是勞民傷財且效率低下的。對區塊鏈知識有涉獵的朋友們應該看到這樣一種說法:
以太坊為了彌補比特幣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識機制,名叫 PoS(這是英文的縮寫,意思是「權益證明」,也有翻譯成「股權證明」的)。
PoS 簡單來講,其實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權益嘛,股權嘛,你持有的幣越多相當於你的股權越多,你的權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說:你持幣越多,你持有幣的時間越久,你的計算難度就會降低,挖礦會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夠通過階段性的升級,在前期依舊採用PoW來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之後逐漸採用 PoW+PoS,最後完全過渡到 PoS。所以,說以太坊的共識機制是PoS,沒錯,但是PoS只是以太坊發布之初的一個計劃或者說目標,目前以太坊還沒有過渡到 PoS,以太坊採用的共識機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幣那個 PoW,但是又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
這里的信息量有點大,
第一個信息點是:以太坊目前採用的共識機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那麼,和比特幣的PoW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就是以太坊挖礦難度可以調節,比特幣挖礦難度不能調節。就好比咱們高考,因為各個省份的教學情況、生源人數都不一樣,所以高考分為全國卷和各省自主命題。
以太坊說我贊成這樣分地區出題,比特幣說:不行,必須全國同一卷,大家難度都一樣!
通俗解釋,就是,比特幣是利用計算機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舉出各種可能性,來找到一個正確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統呢,它有一個特殊的公式用來計算之後的每個塊的難度。如果某個區塊比前一個區塊驗證的更快,以太坊協議就會增加區塊的難度。通過調整區塊難度,就可以調整驗證區塊所需的時間。
以太坊協議規定,難度的動態調整方式是使全網創建新區塊的時間間隔為 15 秒,網路用 15 秒時間創建區塊鏈,這樣一來,因為時間太快,系統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惡意參與者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動51%(也就是半數以上)的算力去修改歷史數據。
第二個信息點是: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希望通過階段性升級來最終實現由 PoW 向
PoS過渡的。
時間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發布之初,團隊宣布將項目的發布分為四個階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和 Serenity(寧靜)。前三個階段共識機制採用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第四個階段切換到 PoS(權益證明機制)。
2015年7月30號,以太坊第一個階段「前沿」正式發布,這個階段只適用於開發者使用,開發人員可於在以太坊網路上編寫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礦工開始進入以太坊網路維護網路安全並挖礦得到以太幣。前沿版本類似於測試版,證明以太坊網路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家園」,這一階段,以太坊提供了錢包功能,讓普通用戶也可以方便體驗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沒有什麼明顯的技術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網路已經可以平穩運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經進行到第三個階段「大都會」。「大都會」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兩次升級組成,這個階段的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鏈模式,為 PoW向PoS的順滑過渡做准備。最近比較熱門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級」升級的就是這個,在君士坦丁堡升級中呢,以太坊將對底層協議和演算法做一些改變,來為實現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太坊挖礦會得到對多少獎勵呢?贏得區塊創建競爭成功的礦工會得到這么幾項收入:
1、 靜態獎勵,5個以太坊;
2、 區塊內所花費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這部分我們上一期內容講過;
3、 作為區塊組成部分,包含「叔區塊」的額外獎勵,叔就是叔叔的叔,每個叔區塊可以得到挖礦報酬的1/32作為獎勵,也就是5乘以1/32,等於0.15625 個以太坊。這里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叔區塊」,「叔區塊」這個概念是以太坊提出來的,為什麼要引進叔塊的概念?這還要從比特幣說起。在比特幣協議中,最長的鏈被認為是絕對的正確。如果一個塊不是最長鏈的一部分,那麼它被稱為是「孤塊」。一個孤立的塊是一個塊,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發現的稍晚,或者是網路傳輸稍慢,而沒有能成為最長的鏈的一部分。在比特幣中,孤塊沒有意義,隨後將被拋棄掉,發現這個孤塊的礦工也拿不到采礦相關的獎勵。
但是,以太坊不認為孤塊是沒有價值的,以太坊系統也會給與發現孤塊的礦工回報。在以太坊中,孤塊被稱為「叔塊」(uncle block),它們可以為主鏈的安全作出貢獻。 以太坊十幾秒的出塊間隔太快了,會降低安全性,通過鼓勵引用叔塊,使引用主鏈獲得更多的安全保證(因為孤塊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報酬給叔塊,還能激發礦工積極挖礦,積極引用叔塊,所以,以太坊認為,它是有價值的。